毕业论文_浅谈中药材的质量管理

合集下载

中药的质量管理

中药的质量管理
Leabharlann 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
中药材质量 制备工艺

中药材质量


中药制剂的原料中药材大都是来自于自 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 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收加工方法、 采收季节和时间、炮制、贮藏等因素都 影响其质量。


产地差异
中药治病讲究“道地药材”,因中药材易受产 地自然环境、日照、气候、土质等影响,不同 产地的药材质量差异很大。 《中国药典》将黄芪甲苷作为黄芪药材质量的 指标成分,研究表明,河南产的蒙古黄芪和甘 肃产的蒙古黄芪黄芪甲苷的含量相差9倍;钩藤 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具有明显的降血压、抗 惊厥、镇静、抗心律失常等作用,钩藤总碱含 量以江西九江富阳产者最高,其他依次为四川 南川、广西桂林,差别明显。


炮制加工
中药炮制之后能使药材达到降低或消除毒性或 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疗效、净 制、便于制剂和保存药效等目的,这是中医用药 的一个特点,不同的处方、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 炮制要求和方法。 中药饮片能否按《炮制规范》炮制,直接影响中 药制剂的临床疗效和临床安全。



饮片贮藏保管
中药的性状及其所含成分是决定该药材品质的主要 标志。 贮藏保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主要成分与性状的变 化。中药由于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加之外界温度、 湿度、阳光和空气的影响,如贮藏保管不当,就会 产生虫蛀、发霉、泛油、变色、气味散失等变异现 象,直接对药材的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关系到临床 用药的安全与疗效。


制备工艺


中药制剂大多需选用适当的溶媒和方法,提取 有效成分,再进一步精制、纯化后做成制剂, 应用于临床发挥治疗和调节作用。 在提取过程中,药材的浸泡、选用的溶媒、提 取方法和时间,精制的方法和操作、制备过程 中的干燥方法、成型方法、包装及操作人员的 操作方式等都影响中药制剂的质量,进而影响 临床效果 。

中药行业中的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

中药行业中的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

中药行业中的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中药行业作为传统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中药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是确保中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中药品的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关键问题。

一、中药品的生产过程中药品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包括原料的采集、加工、提取、浓缩、炮制等环节。

在中药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都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

首先是原料的采集,中药的原料通常为植物、动物或矿物等天然物质,采集时需要选择优质的原料,并确保采集的过程不会对原料造成污染。

其次是原料的加工,包括清洗、除去杂质、切片等,这些加工环节可以保证中药品的质量和纯度。

然后是提取和浓缩,这是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过程,需要使用适当的溶剂和浓缩设备。

最后是炮制,中药的一些炮制方法可以提高其药效,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温度处理。

二、中药品的质量管理中药品的质量管理是确保中药安全和有效的关键环节,它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测两个方面。

首先是质量控制,中药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适当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料采购的质量控制、药品生产过程的控制和中间产品的检验等。

质量控制体系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中药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其次是质量检测,中药品的质量检测需要使用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包括化学分析、药理学检测、微生物检验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对中药中的物质成分、纯度和微生物污染等进行准确的检测,以保证中药品的质量安全。

三、中药品的质量问题与管理建议在中药生产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需要重视。

首先是原料问题,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中药品的质量,因此采集时需要选择优质的原料,并进行正确的加工处理。

其次是生产工艺问题,不同的生产工艺对中药的药效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工艺参数等的准确控制。

另外,中药的贮存和运输也是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应采取合适的贮存条件和运输方式,以避免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素对药品的影响。

有关中药房药品质控管理探讨

有关中药房药品质控管理探讨

有关中药房药品质控管理探讨摘要】药品是进行疾病治疗的重要物品,药品质量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甚至是生命安全。

药房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药房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就中药房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管理对策以及建议。

旨在为中药房管理改革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中药房药品质量管理1.前言中药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有着深远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形成独特的理论。

中药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特点[1],目前仍广泛运用于各种疾病治疗中。

中药的材料主要为植物,容易受产地种质、贮存环境以及加工方式的影响。

在中药质量管理中一旦出现漏洞,直接影响到中药药效,严重者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引起医患纠纷。

本文就中药房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管理对策以及建议。

旨在为中药房管理改革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2.中药房药品质量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医药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指控管理水平也得到了相应提升,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然而重点主要集中在西药指控管理方面,对于中药质控管理的重视力度不够,致使中药房药品质控管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货规划不当。

在进行药品进货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药材的有效期限以及实际使用量,盲目规划规划进货数量,致使有些药材进货量过大,在药房内严重积压,造成药材到期失效,浪费严重。

(2)药品质量不合格。

药房中的一些药品质量不达标。

主要原因在于,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缺乏经验,在采购过程中无法有效鉴别药材质量的好坏,甚至无法鉴别真伪。

有些采购人员在流动药贩或非正规药材市场中进货,以谋取私利,药品质量难以保证。

在药房中便出现了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药品,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3)药品摆放不当。

中药的种类繁多,必须按照要求摆放,尤其是有毒药品与无毒药品应分开摆放,一旦混放,对药物疗效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造成医疗事故。

(4)贮存环境不佳。

浅析中药房中药质量的管理

浅析中药房中药质量的管理

浅析中药房中药质量的管理关键词中药房中药质量中药是指收载于我国历代诸家本草中,并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天然药物,其中绝大多数是植物药,少数是动物药和矿物药,包括中药材和中药饮片。

中药材、中药饮片因具有医疗、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故其属特殊商品之一,与人们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正确合理使用质量好的中药可以拯救人的生命,增进人们的健康。

反之,使用不合理或使用了品质差的中药,可能延误治疗或产生毒、副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中药房的工作责任重大,必须抓好中药房中药质量的管理。

1 中药房必备的条件1.1 要有经过资格认定并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药学技术人员,负责对药房进行业务指导和质量管理,严格把好药房中药质量关。

1.2 应有明亮、整洁的场所、有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设备和设施;中药的储藏应选择清爽、干燥、空气流通的房间,搭架分层放置,经常打扫,定期检查、注意晾晒、防止中药失效变质。

1.3 应制定保证中药质量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

对特殊药品(如麻醉药品——罂粟壳,毒性药品——乌头类等)执行特殊管理,应设专人、专柜、专锁、专用处方、双人双锁管理。

2 中药质量的规定2.1 中药中所含化学成分是治病的物质基础,中药的来源不同,其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可能不同。

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品种、产地、采收加工与储藏等。

因此,中药品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的要求,以其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或生物效应强度为依据,遵循“使用安全、疗效可靠、严格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原则”以保证中药质量。

2.2 中药饮片必须符合《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要求。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材的性质与医疗、调剂与制剂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类特殊的加工方法和技术,能够降低或消除中药毒性或副作用;缓解或改变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提高疗效;可以纯净药物,利于储藏;可以除臭矫味,便于服用等作用。

因此,中药饮片炮制方法是否规范,直接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医院药房中药质量管理措施论文

医院药房中药质量管理措施论文

医院药房中药质量管理措施的探讨【摘要】为加强医院药房中药的质量管理,医院药房工作人员要以中药质量管理法规为依据,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结合医院药房中药的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医院药房工作人员应该在中药进货、品种选择、中药调配、验收及储藏、清理等方面下功夫,从而提高中药的质量。

中药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与医院的声誉、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因此,加强中药质量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药;质量管理;医院药房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5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97-02中药的历史比较悠久,医院药房中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药材资源约有一万两千种,约有五千余种用于药物。

可见中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中药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医院药房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中药的管理。

1 仔细选择进货渠道在治疗疾病的众多药品中,中药属于关键性的一种。

因此,中药的质量一定要有保证。

未经国家许可的药品是不能在市场上进行流通的,特别注意的是,中药软片,它的进货渠道一定要合理,要严格把握质量这一关。

在医院药房中,对中药有一套相对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对中药进行管理时,要依据科学的管理方法,采购定量,规范进货渠道的标准,要注意提供货物的厂家,它必须是经过gsp 认证许可的企业。

2 对中药品种进行严格选择对于中药的品种而言,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选取的药物是否是“正品”,意思是说药物中的成分必须和国家的标准规格相一致,否则就是混淆品。

以人参为例,人参的出处是五加科人参的根,它具有益肺补脾、固脱复脉、生津安神、元气大补的特点。

根据药品检验的结果表明,人参的伪造品一般都是商陆、华山参、紫茉莉、野豇豆等,分属于商陆科、茄科马齿苋科、紫茉莉科、豆科,上述的成分中没有活性成分,商陆和华山参还存在着一定的毒性。

其次是要准确的划分“习用品”、“正品”。

浅谈中药的质量管理与疗效

浅谈中药的质量管理与疗效

究对 象 ,探 讨 中药 的质 量管 理 中所 存在 的 问题 以及 改进方 用药的合 理性 ,使 药物发挥 了其应有的药性 。
法 ,并对 中药疗 效进行分析 ,旨在促进合 中药 的质量 管理 是医 院管理 工作 中的一 个重 点,
1.1 一 般 资料
【关键词 】中药;质量 管理 ;疗 效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ISSN.2095-8242.2015.05.823.01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he curative efect of Chinese M edicine
QIu Ai-gong (Shandong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Zhaoyuan City,Shandong Zhaoyuan 265400,China)
当前 ,由于 中药 的管理不 规范 , 以次 充好 、 以假乱 真 的现
选取我 院中药药 房作 为研 究对象 ,对药 方 中各类 药 品 象 层 出不 穷 , 严 重 扰 乱 了 中 药 的 正 常 秩 序 , 不 利 于 中 药 治
使用情况进 行调 查。
疗 效果 的发挥 。 中药 质量 的优 劣与 中医临床 治疗用 药安全
知 识不 够 ,在为 患者配 药时 ,常 易出错 ,使得 中药材 、 中
加 强 对 中 药 的管 理 后 ,我 院 中药 的药 品 质量 较 管 理
药 饮片 管理 时常 出现混 乱 。因此 ,极 易造成 中药 的疗 效 不 前有很 大提 升,在 临床上 ,患者药 品不 良反应报 告 明显减
明显 ,药效 不准确 等 。本次研 究选 取我 院中 药药房作 为研 少 ,患者 的疗 效显 著提 高 ,在 很大程 度上 提高 了患者 临床

对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探讨

对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探讨

对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探讨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需求的不断增加,中药饮片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制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与传统中医药相比,中药饮片具有制剂方便、质量稳定、剂量准确、易于服用等优点。

但是,由于中药饮片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经历采集、加工、浸泡、烘干等多个环节,因此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中药饮片是一种重要的中药剂型,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中药饮片质量评价的两个主要因素。

当前,中药饮片质量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P)CP是我国医学领域的权威标准,也是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参考标准。

CP严格规定了中药饮片的制备方法、药材检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微生物限度等项目,确保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2.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是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根据CP标准、制剂特点和生产实际制定的质量标准。

企业标准详细规定了中药饮片的制备、生产、质量评价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了中药饮片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3.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的,行业协会或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

行业标准针对中药饮片的相关问题制定,规范了中药饮片的生产、质量控制、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中药饮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影响着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面:1. 药材的质量控制中药饮片的原料是中草药,药材的质量对中药饮片的质量至关重要。

药材的质量受到生长环境、收获时间、加工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确保药材的采收、加工、存储等环节的质量。

2. 工艺的规范化工艺的规范化可以确保中药饮片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生产企业应当按照相应的制剂工艺进行生产,并建立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制剂各环节进行控制和监测,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一致性。

3. 产品的检测中药饮片的虫蛀、异物、霉变、重金属等指标都需要进行检测。

生产企业应当开展各项质量检测,按照标准和法规对产品进行检验和评估,确保产品质量的安全和有效性。

中医药管理论文六篇

中医药管理论文六篇

中医药管理论文六篇中医药管理论文范文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由医院指派的专业调查统计小组对中药房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四年半时间内消失的55例质量管理问题资料登记进行统计分析,中药房的工作人员帮助调查统计。

1.2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药房管理中消失的55例因管理不当而消失的事故,探明事故发生的缘由并对缘由进行归类,探究解决对策。

1.3统计学方法:采纳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以构成比例描述问题类型,对计数资料采纳t检验。

2结果对55例事故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后,质量管理问题类型构成比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中药房管理事故主要缘由有药品质量不合格、药品仓库管理不达标、药品加工炮制粗糙、中药配方不严格、中药信息管理落后和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六个因素。

本文针对这六个引起中药房管理事故的因素,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

3争论3.1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缘由分析3.1.1药品质量不合格:①中药房进购中药材时对药品质量把关不严,选购人员不负责任,没有辨别清晰药材中掺入的劣质药、失效药和低价药,没有察觉贩药商家在药材中加进的化学物质;②中药房选购人员中药药材学问把握欠缺,对药品成色、重量、药性等方面了解甚少;③选购人员从中作弊,为赚取利益而购进质量差的药材。

3.1.2药品仓库管理不达标:①药材进仓出仓秩序混乱,没有严格的药材出入秩序,没有登记制度;②药材药品无方案进购,仓库内部药材积压;③没有严格根据各种药材所需的存储条件放置药材,在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多方面缺乏常识;④在药物存放期间,防火、防盗、防虫和防变质方面管理措施缺乏;⑤仓库内部药材药品存放秩序混乱,消失药材掺杂的现象,这样不但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还可能会威逼治疗平安,造成医疗事故[2]。

3.1.3药品加工炮制粗糙:中药药材的加工炮制是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药效的发挥,若药材在炮制加工时粉碎程度不合格,则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则不能充分析出,从而影响患者药物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毕业设计(论文) 浅谈中药材的质量管理 作 者 市级电大 专 业 药学专业(专科) 年 级 学 号 - 2 -

提 纲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药材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地、品种因素 (二)种植、加工技术因素 (三)采收时机不当使药材品质下降 (四)采购后的加工不当,使有效成分降低 (五)中药材加工炮制不规范,严重影响药理作用 (六)中药材保管无方,导致药材品质严重变化 三、针对中药材质量中所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中药材的质量管理 (一)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的措施 (二)完善中药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 3 -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4) 二、中药材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4) (一)产地、品种因素……………………………………………………(4) (二)种植、加工技术因素………………………………………………(5) (三)采收时机不当使药材品质下降……………………………………(5) (四)采购后的加工不当,使有效成分降低……………………………(5) (五)中药材加工炮制不规范,严重影响药理作用……………………(6) (六)中药材保管无方,导致药材品质严重变化………………………(6) 三、针对中药材质量中所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中药材的质量管理…………………………………………………………(6) (一)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的措施………………………………………(6) (二)完善中药质量监督管理制度………………………………………(7) - 4 -

浅谈中药材的质量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中药材既可根据中药处方直接调配煎制服用,又可作为生产中成药的原料药,因此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中成药的临床效果。而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中药资源却在逐渐减少,有的品种已面临资源的严重匮乏甚至到了濒临灭种的地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采取各种各样的不法手段,在中药材中掺假、混杂,以降低成本,所以中药材的质量越来越令人担忧。中药生产缺乏科学系统的质量标准,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已严重影响了中药的疗效和中医成药的质量。中药材的育种繁殖和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现有药材生产较为分散,缺乏规划,有的非适宜区也盲目发展药材种植,造成很大损失。部分珍贵药材资源已接近枯竭,人工种植技术尚不成熟,亟待加强研究和保护,中药材生产的科技含量水平较低,科研力量分散,育种、栽培、加工、贮藏过程缺乏科学化管理和规范化标准。中药材营销销售渠道较为混乱,缺乏知名品牌。 二、中药材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地、品种因素 1、产地因素。中药材市场在不断开放,由于中药材产地多,不同产地的中药材所含有效成分又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使得中药材质量的差异性很大。一般肉眼难以准确判断中药材质量是否合格,于是,出现中药材混杂的现象。 2、品种因素。一味中药多出自几个科属甚至十多个基源的植物。例如,肾毒性木通,它是一种富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它可以来源于有马兜铃科的关木通,可以来源于有毛茛科的川木通,也可以来源于有术通科的术通。实际上,中药材普遍存在异物同名,同名异物,名实混乱的现象较为普遍。 3、产地不同,药效不同。不是道地药材的冒充道地药材,于是很难判断是野生的还是家种家养的。中药材在价格上区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有质量上的等级差异,无法保证临床疗效的一致性。 - 5 -

(二)种植、加工技术因素 1、严重缩短生长周期。在选种、栽培方法、年限、采收部位、采收期和初加工方法等方面中药材都有相应的要求,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但目前,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这些要求往往被人们忽视。现在,党参多改为两年采挖,大黄、黄芪多改为三年就采收,根本不顾及传统的采挖时间,这就影响了中药材的疗效和药用价值。 2、药材种植中多有“农残”问题。中药材种植不断扩大,种植中不可避免会受到病虫侵害。在实际防治病虫害时,因为管理不规范,经常滥用农药,不顾农药的毒性,甚至使用剧毒农药,导致“农残”严重超标,影响中药材的药用安全性。 (三)采收时机不当使药材品质下降 适时采收中药材,对保证中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药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所以,在采收中药材时,不但要追求药材的产量,更要注重药材的质量。例如甘草在秋季采挖。但有人实验证明,其所含的甘草甜素在开花前期为lO%,在生长末期(秋季)甘草甜素仅含3.5%,相差近3倍。再如薄荷,在花蕾期挥发油含量近3%,花后期挥发油降到1.5%,但药材总产量却增加l倍多,药农则往往在花后期采割,这就大大降低了薄荷的质量。以上事例说明.适时采收中药材,对其质量的提高是有益的,单纯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的做法,应该禁止。应在既保证质量又能获得较多数量之间选择一个最佳时机。对理论依据确凿的品种.应严格收购期限,以把好药材收购质量关。 (四)采购后的加工不当,使有效成分降低 目前对药材的加工干燥多采用阳干法和阴干法.对少数药材采用烘干法。阳干法和阴干法方便且成本低,但易受外界天气条件的影响。如药材采收后,遇连绵阴雨天而不能采用别的方法干燥时,则会引起药材的一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像霉变及在氧气和药材本身所含酶的作用下,有效成分发生分解、氧化等变化,这样便会严重地影响药材的品质。阳干法为最常用的干燥方法,但它有很多缺点,如日光中的紫外线会使药材中的某些成分发生氧化、聚合、分解等光化反应。最明显的如洋地黄叶在日光下效价迅速损失.玫瑰花及其他颜色的或白色的花瓣很快变为棕色,挥发油大量丧失等。如对药材采用适当的温度进行烘干,则会明显地提高药材的质量。 - 6 -

(五)中药材加工炮制不规范,严重影响药理作用 中药材多采用传统的反复晾晒,由于受热不均匀,干燥不均匀,质量难以保证。手工切制中药材,切片厚薄、大小参差不齐,多不均匀,更无标准可言,受人为因素影响严重。中药材的加工受传统因素影响较大,在基层单位,多为师带徒情况,多按老药工的传统方法加工炮制,对药典和炮制规范的方法仅作参考,实际上都是老师傅方法。根据药材、温度、季节的经验来润药;根据师傅的眼力来判断“炒黄、炒焦、炒炭”的标准。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完全取决于师傅的操作技术。 (六)中药材保管无方,导致药材品质严重变化 1、中药材的质量随外界因素(温度、湿度、阳光、空气等)的变化而变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保管方法不规范、不科学而造成药性变异。如:含淀粉多的中药材,易生长繁殖霉菌,在潮湿高温条件下,药材易变质、腐烂、潮解等。由于中药材品种繁多,养护要求高,各个品种的养护条件不一样,加之部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执行中药材的养护保管制度,随意堆放的现象严重,导致部分中药材发生虫蛀、霉变、粘连等现象。 2、缺乏统一的质量规范不标准。目前我国中药制作水平较低下,多为手工作坊制作。尤其是地区差别大,没有统一可量化的控制规范系统,也没有现代化的制作设备。目前重要的制作和研究多停留在化学成分选用和药理等方面的指标,临床应用和研究较少,缺乏统一的质量规范标准。 三、针对中药材质量中所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中药材的质量管理 (一)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的措施 1、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系的建设和执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中药材上游的生产质量,对中药材的产地、种植、采收等方面进行规范,同时对中药材品种、基源进行清理,从源头上确保中药材的品质。 2、完善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体系,目前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不统一,各省市按照《中国药典》、以及地方标准各自为阵。进一步完善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有效成分的含量不但有定性标准,还要有定量标准,达不到质量标准不允许销售,做到质量控制有 - 7 -

章可循、有法可依。 3、提高中药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以及临床使用等,最终都需要由专业的中药从业人员来完成。因此,不断加强对专业中药从业人员的培养对于提升中药饮片的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二)完善中药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1、应以立法形式完善中药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中药材种植、采收规范”、“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国家药品标准应规定可体现中药材与饮片质量的产地、道地药材、规格标准、有效期等标识及中药饮片商标化管理,以保证名优道地药材与饮片的真实与信誉,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药品监督管理制度,完善依法监管中药质量的药品管理监督体系。 2、实施传统经验鉴别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检验手段。传统经验鉴别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历代药工丰富实践经验的积累,是一笔宝贵的中医药财富。利用眼看、手摸、耳闻、口尝等方法,根据药材的特征、特性与理化性质不断摸索总结形成经验手段,从而达到正确鉴定的目的。如鉴别道地药材藏红花的水试法,观察其有无管状花瓣在水中竖立这一专一特性,就可以区别于其他红花。说明传统经验鉴别具独特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是现代技术方法难以达到的。然而这一独特的传统经验鉴别技术后继乏人。应强化继承发展和提高传统中药鉴别的技术技能,实施传统经验鉴别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检验手段。 3、加大政府督查力度,切实发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要以切实提高药品质量为目的,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收取一定的费用,加大执法力度,发现违法行为要从严处理,情节严重者可吊销营业执照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为使中药材步入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健康发展轨道,提高中药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必须从源头保障药材的品质,规范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储存、销售各个环节的管理,培养更多的专业中药从业人员,切实保证药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效功能,让中医药真正走向世界,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做出我们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