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中学生心肺功能动态比较研究

福州市中学生心肺功能动态比较研究
福州市中学生心肺功能动态比较研究

团队心肺复苏操作流程2016.11.12

团队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操作要求: 1、6名团队组员着工作服、戴手套、整洁、大方 2、用物准备:心电监护仪,电极片,除颤仪,导电糊,呼吸球囊,气管导管,导丝,纱布3张,吸氧管,血压计,药品,注射器,输液器。 组长: 今天展示的是团队心肺复苏。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会对每一个人的效用以及患者的整体存活率产生深远的影响,团队合作越密切,患者的预后就可能越好。 组长介绍病史:病人是一名65岁的女性,因上腹部和背部不适被送入急诊室就诊,患者诉头晕、恶心,,开始是上腹疼,现在是后背疼,现在安置心电监护。 组长:1号组员(护士),患者的生命体征怎样? 1号组员(护士):患者BP:74/40mmhg,心率:46次/分,呼吸:16次/分, Spo2:92%。 组长:1号组员给予患者氧气,氧流量2L/min,女士,我们要给你一些氧气,使得你的呼吸更容易一些。 1号组员:Spo2:95%,氧流量2L/min。 【患者出现病情变化】 1号组员(护士):女士,女士,你能听到我的话吗?患者没有反应。 (2号组员检查脉搏:001/002......006) 2号组员(护士):感觉不到脉搏(同时呼救:王医生、陈医生、廖医生,患者需要抢救,请带上除颤仪及其他抢救器材)。 组长:开始抢救,患者发生室颤。1号组员(护士)建立静脉通道,2号组员(护士)负责记录,3号组员(医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4号组员(医生)准备除颤,5号组员(医生)管理气道。(2号组员记录开始抢救时间。)组长:1号组员静脉通路是否建立完成? 1号组员(护士):静脉通路建立完成。 3号组员(医生):23、24、25、26

(5号组员:医生清理呼吸道,球囊支持呼吸) 4号组员(医生):200J,电击准备完毕,各组员离开,数到三开始电击,1、2、3电击,电击完毕(持续CPR) 组长:我们将继续进行2min的CPR,然后评估是否需要再次除颤,2号组员我要靠你来监测胸外按压的质量,1号组员你需要在每次检查心率前抽取好药物,如果心脏持续停博,我们就迅速进行药物治疗,首先抽取1mg肾上腺素。 1号组员:抽取1mg肾上腺素。 2号组员提醒:2分钟到了。 组长:分析患者,交换角色(3号组员负责除颤,4号组员负责胸外心脏按压)患者仍持续室颤,这种情况的治疗方案是加大电量,我们用300J再次电击。 3号组员:充电至300J,充电完毕,离开患者,我数到三开始电击,1、2、3电击,电击完毕。 组长:继续CPR。 4号组员:继续按压1、2、3、4、5、6、7.... 组长:1号组员请注射1mg肾上腺素。 1号组员:注射1mg肾上腺素,并冲管完成。 组长:我们已经进行了两次电击和1mg肾上腺素,接下来,考虑的药物是胺碘酮,1号组员请准备300mg胺碘酮 1号组员:抽取300mg胺碘酮 组长:5号组员患者胸部隆起情况良好吗? 5号组员:是的,患者胸部隆起情况良好。 组长:好的,继续。 2号组员:两分钟到了。 组长:分析患者,交换角色(3号组员胸外按压,4号组员除颤),患者仍持续室颤,我们再次加大电量,用360J,再次电击。 4号组员:充电至360J,离开患者,我数到三开始电击,1、2、3电击,电击完毕。 组长:继续CPR。 3号组员:CPR继续1、2、3、4、5......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方法 1.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地呼叫她,或者摇摇她,瞧就是否有反应。凑近她得鼻子、 嘴边,感受就是否有呼吸、摸摸她得颈动脉,瞧就是否有搏动,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 2.开放气道。将患者置于平躺得仰卧位,昏迷得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起到气道堵塞, 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得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就是下颌与耳垂得连线垂直于地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3.人工呼吸。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脉,如果能感觉 到搏动,那么仅作人工呼吸即可、 方法:最好能找一块干净得纱布或手巾,该在患者得口部,防止细菌感染、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得嘴,快速将气体吹入。与此同时,施救者得眼睛需观察患者得胸廓就是否因气体得灌入而扩张,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得手,让气体呼出,这样就就是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每分钟平均完成12次人工呼吸。 4.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已经没有脉搏,或者人工呼吸进行一分钟后还就是 没有触及,则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方法:施救者先要找到按压得部位。沿着最下缘得两侧肋骨从下往身体中间摸到交接点,叫剑突,以剑突为点向上在胸骨上定出两横指得位置,也就就是胸骨得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线处,这里就就是实施点、施救者以一手叠放于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刚才找到得位置,依靠上半身得力量垂直向下压,胸骨得下陷距离约为4—5厘米,双手臂必须伸直,不能弯曲,压下后迅速抬起,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 ?注意事项:必须控制力道,不可太过用劲,因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骨折,从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老人得骨质本身就脆,更要加倍注意、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2019-09-20 慶25tqfiy...转自nevazhong 修改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 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保持呼吸顺畅 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 B 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 (或口唇 ),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 (或鼻 )内吹气 ,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C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握紧拳头,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击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举有可能使患者心脏复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击一次。 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选择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先以左手的中指、食指定出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侧放在胸骨下1/3,再将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邻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剑突上。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间互相交错或伸展。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应大于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不低于100次。 一、人心肺复苏方法:当只有一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应是每做30次胸心脏按压,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二、人心肺复苏方法:当有两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首先两个人应呈对称位置,以便于互相交换。此时,一个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个人做人工呼吸。两人可

心肺复苏教案

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课程 “两课”评比(2014年度) 教案设计 心肺复苏术 目录 一、教材简析 (01) 1、教材选用 (01)

2、教学地位 (01) 4、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01) 二、学情分析 (01) 三、教法、学法的选择 (01) 四、教学实施设计简述 (02) 五、教学实施设计(教案) (03) 六、附件一: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 09 七、附件二:心肺复苏评价标准-------------10

心肺复苏术 一、教材简析 (一)教材选用 选用的教材是傅一明主编的《急救护理技术》。它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二)教学地位 心肺复苏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是执业护士考证的重要内容,是临床护士必备的操作技能,也是医院选拔护理人才的重要考试项目。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把 1、(明确心肺复苏 3 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掌握现场心肺复苏的方法及步骤, 总结归纳出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制定为知识目标; 2、通过学习,学生要掌握正确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技能目标; 3、在实训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精神, 具有争分夺秒的抢救意识。 因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具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实用性人才, 所以把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列为重点; 鉴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不足,我把急救意识的形成和急救技能的掌握列为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她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生命意识,已经接触生理、解剖、基护等学科,她们具有强烈的掌握救护技能,从而为服务社会的愿望。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心肺复苏的方法和步骤

心肺复苏的方法和步骤 心肺复苏的方法和步骤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1.判断意识 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叫病人,观察有无反应。 2.呼救帮助 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并携带除颤仪。 3.判断心跳、呼吸 掀开棉被,解开外衣,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情况。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并记录抢救开始时间。 4.胸外按压(C) (1)准备:挪开床头桌,迅速使病人去枕平卧,胸部下垫按压板。 (2)胸外按压30次: A.部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或剑突上两横指 B.手法:采用双手叠扣法,腕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C.深度:胸骨下陷≥5cm D.频率:≥100次/分 5.开放气道(A) (1)清理呼吸道:将病人头侧向一方,用右手食指清理口腔内异

(2)开放气道:开放气道方法为仰面抬颏法、举颌法。常用仰面抬颏法,方法为抢救者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右手中指、食指剪刀式分开放在病人颏下并向上托起,使气道伸直,颈部损伤者禁用,以免损伤脊髓。 6.人工呼吸(B) 使用简易呼吸器通气2次,采用“EC手法”,每6-8秒行人工呼吸1次,8-10次/分,每次呼吸约1秒,通气约0.5升,可见胸部起伏。 7.持续心肺复苏 持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 8.观察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1)观察心跳、呼吸:触摸颈动脉(10秒),观察呼吸情况。 (2)观察意识:观察瞳孔变化、压眶反应、对光反射。 (3)观察循环:观察颜面、口唇、甲床紫绀变化、末梢循坏改善情况,测量血压。 (4)判断复苏成功:继续给予高级生命支持。 9.整理、记录 (1)撤按压板,给病人整理衣服、头部垫枕、盖好棉被、安装床头挡。 (2)洗手,记录抢救过程。

心肺复苏_初一作文

心肺复苏 在生活里,往往会见到一些人遭到外伤而昏迷或频危死亡。不过掌握了一些救人技巧后,或许会在危机及时刻能救人一命。可是你到底会那些技巧呢?现在就让我教大家一个最常见也是最管用的技巧——心脏复苏(就是人工呼吸)。 如果你看见一个人昏倒在了路边,而且没有人管,那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不错,你的第一个反应就应该是主动跑过去,对他实施抢救。要是抢救过来了就不用拨打120了。 第一步,轻拍昏倒者的肩部,并在他的耳边大声呼唤他的名字。若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就可以说“先生”或“女生”。若是没有反应,就说明对方已经没有意识,完全昏了过去。这时候,就要使用第二步了。 第二步,当对方昏过去时,你就要要摸一摸对方脖子的主动脉——就在嗓子的左右两侧。可为什么要摸上摸脖子上的动脉,不摸手腕上的动脉呢?原来,脖子上的主动脉比手腕上的主动脉更接近心脏。当手腕上的主动脉不跳动时,脖子两侧的主动脉还跳动,就说明对方并无大碍。 可要是当脖子上主动脉也不跳动时,就说明对方已经不再呼吸。可要是一旦不呼吸,心就会慢慢衰竭,直到不跳,而当心不跳时,说明对方已经死亡了!这时就要用到至关重要的第三第四第五步。并且赶紧拨打120或向旁边求救。 第三步,跪在对方的左侧,把对方系在脖子上,嘴里和鼻子

里的异物取出。然后左手按住他的头,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按住他的下颚那一部分,保持对方呼吸顺畅。记住不要摁太使劲,也不要摁太松了。 第四步,就是要做人工呼吸了。掰开对方的嘴,深吸一口气,用嘴包住对方的嘴,缓慢而又持续的吹。若看看见对方胸口鼓起,就说明气已经送入对方肺内。就可以做第五步 第五步,也就是这几步中最重要的一步——心脏按压。先把自己的双手重叠,然后两肘伸直,垂直用力下压对方的胸骨4-5厘米(小孩按下3-4厘米),要有节奏感。一压一松,每分钟做60-80下(小孩做100下。)。与人工呼吸相互交替着做。,第四步和第五步交换进行:吹两口气挤压15次。双人抢救时,吹一口气按压心脏5次。直到患者自己呼吸或救护人员到场。 现在大家学会了这个技巧了吧!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一、快速识别与呼救 1、首先评估 现场环境安全巡视上下左右4个点,瞧表,记录开始抢救得时间、、2、检查意识: 方法:给与声音与疼痛得刺激,观察患者就是否有睁眼反应、(凑近患者耳旁5公分大声呼喊(左右两个耳朵各呼喊一遍)并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您怎么了?”“喂,您醒醒!” 3、观察呼吸: A角低下头, 将手掌放在患者胸骨见图得上方悬空定标, 用眼睛扫描患者胸部,观察呼吸运动就是否正常, 而不用一瞧二听三感觉地检查有无自主呼。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1006) 4、呼救,启动BLS: 大声呼救:患者无反应,呼吸不正常,快来人啊,准备抢救!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携带急救物品、 5、判断循环征象: A角用右手中指与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同时眼睛沿顺时针方向巡视患者四肢,最后将目光停留在脸上瞧有无

咳嗽反射、(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二、胸外心脏按压 6、建立人工循环: 立即由A角尽快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松解衣领及裤带。(口述: 理顺肢体,垫入背板)、按压同时,A角依次下达口头医嘱,分别为:“球囊_面罩、接通氧气”、“检查并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固定球囊_面罩”、“球囊通气两次!” 徒手做胸外心脏按压得规范要点(六要素) 1)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正中线得中下1/3处)、单手快速定位得方法为”掌根部居中,中指刚好平两侧乳头之间得连线,并且指向乳头”手掌固定在正确得按压部位上,手掌不能抬离患者胸部,也不用每一轮都定位、 2)正确手势:快速定位后,施救者马上将另一只手搭在定位得手得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互扣起来;只能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定位手得五个指头必须全部翘起,不能接触患者胸部皮肤、 3)按压姿势:施救者双膝跪地,以膝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不得偏斜,用上半身得重量往下施压、按压者得目光应一直盯着患者得脸部,全程观察其面部表情与面色改变、 4)快速按压:按压频率>=100次/分、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判断 意识 打开 气道人工 呼吸 人工 循环 紧急 止血 保护 脊柱

判断心搏、呼吸是否骤停呾呼吸道是否畅通 判断溺水者意识:可 摇动其肩部并大声呼唤,丌 可用力过猛。 使溺水者保持急救体位:仰 卧,头颈部不躯干成一条直线,头部 丌可高亍心脏,双手不躯干两侧

判断心搏、呼吸是否骤停呾呼吸道是否畅通 打开溺水者的气道:是复苏的重要环节,首先清理呼吸道异物。 仰头抬颌法:一手置亍前额,手 掌用力后压,用食挃呾终止向上 抬起溺水者下颌。若怀疑颈部创伤, 禁止使用这种方法。切忌头 部过度后仰。 推举下颌法:以双肘支撑,双手置 亍溺者头部两侧,拇挃置亍口角戒下唇 部,余挃紧握其下颌角处。双手抬举, 使溺者下颌上移。对亍颈 部创伤的情况,此法最安全简单。

判断心搏、呼吸是否骤停呾呼吸道是否畅通 判断溺水者是否有呼吸 看、听、感觉,保持气道开 放,用耳贴近溺水者口鼻, 头部侧向溺水者胸部,眼 睛观察溺水者胸部有无起 伏,面部感觉溺水者呼吸 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溺 水者呼吸道有无气流 通过的声音。

注意事项 保持气道开放位置 检查时间为5~10s左右 有呼吸其无脊椎损伤时,注意保持气道畅通 无呼吸戒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实施人工通气,即吹气2次 有部分溺水者因呼吸道丌通畅而収生窒息,以致呼吸、心搏 停止。往往可在畅通呼吸道后,恢复呼吸呾心搏。

人工呼吸 口对面罩人工呼吸用手指向面罩边 缘施压,推丼下颌角使其头部后仰, 口含面罩嘴向溺水者吹气。面罩大小 要合适,密切观察胃的反流物。 球囊面罩人工呼吸用手捏气囊代替 向溺水者吹气,是一种成熟的人工正 压通气方式。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方法 1.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地呼叫她,或者摇摇她,瞧就是否有反应。凑近她得鼻子、 嘴边,感受就是否有呼吸、摸摸她得颈动脉,瞧就是否有搏动,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 2.开放气道、将患者置于平躺得仰卧位,昏迷得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起到气道堵塞, 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得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就是下颌与耳垂得连线垂直于地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3.人工呼吸。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脉,如果能感觉 到搏动,那么仅作人工呼吸即可。?方法:最好能找一块干净得纱布或手巾,该在患者得口部,防止细菌感染、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得嘴,快速将气体吹入、与此同时,施救者得眼睛需观察患者得胸廓就是否因气体得灌入而扩张,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得手,让气体呼出,这样就就是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每分钟平均完成12次人工呼吸。 4.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已经没有脉搏,或者人工呼吸进行一分钟后还就是 没有触及,则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方法:施救者先要找到按压得部位、沿着最下缘得两侧肋骨从下往身体中间摸到交接点,叫剑突,以剑突为点向上在胸骨上定出两横指得位置,也就就是胸骨得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线处,这里就就是实施点。施救者以一手叠放于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刚才找到得位置,依靠上半身得力量垂直向下压,胸骨得下陷距离约为4—5厘米,双手臂必须伸直,不能弯曲,压下后迅速抬起,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注意事项:必须控制力道,不可太过用劲,因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骨折,从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老人得骨质本身就脆,更要加倍注意。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新版)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新版) 一、操作前准备 1、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态度严肃,反应敏捷。 2、物品准备:模拟人,简易呼吸器,硬板床或硬板,纱布,弯盘,手电筒,笔,护理记录单,手表。 3环境准备:脱离危险环境或隔帘。 二、操作方法与程序(C—A---B) 1、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口述“环境安全,可以操作”。(开始计时) 2、判断患者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同时俯身分别对左、右耳高声呼叫“喂,你怎么啦?”,判断有无意识,如无意识,口述“意识丧失”,高声呼救,寻求他人帮助,记录时间。 3、判断大动脉搏动:触摸颈动脉(右手食、中二指并拢,由喉结向内侧滑移2-3㎝检查颈动脉搏动),判断时间小于10秒,口述“大动脉搏动消失”。 4、摆放患者体位:仰卧在坚实的平面或硬板上。 5、解开衣领、腰带。 6、胸外心脏按压(C): ①术者体位:双手按压,位于患者右侧,根据个人身高及患者位置高低选用踏脚凳或跪式体位。 ②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成人为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中点或食指、中指沿肋缘向上触摸至剑突上两横指处。 ③按压姿势:手臂长轴与胸骨垂直,双手掌根重叠,手指扣手交叉,手指不触及胸壁,双臂肘关节绷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运动,垂直向下用力。 ④按压深度:胸骨下陷3.8-5㎝。 ⑤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⑥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为1:1,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按压部位。 7、开放气道(A): ①双手轻转头部,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检查口腔,纱布缠绕手指,去除异物或义齿(疑有颈椎骨折除外)。 ②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左手掌外缘置于患者前额,向后下方施力,使其头部后仰,同时右手食指、中指指端放在患者下颌骨下方,旁开中点2㎝,将颏部向前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身体水平面呈90°(疑有颈椎骨折采用托颌法)。 8、人工呼吸(2次)(B): 口对口人工呼吸:吸一口气,用操作者口唇严密地包住患者的口唇,平稳地吹气,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患者的口腔到肺部,使胸廓抬起;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紧鼻孔的手指,使气体呼出。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再进行第二次吹气;吹气时间大于一秒,每次吹气量500-600毫升。 9、如此反复操作,完成五个循环、呼吸周期。 10、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呼吸、颈动脉搏动、四肢循环及瞳孔情况),口述判断情况,整理患者衣物。如心肺复苏有效,口述“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进一步生命支持”。(计时结束) 11、操作者口述“操作完毕”。 2012年11月23日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1.轻拍患者肩膀或按压人中,检查伤患有无意识, 须注意病患有无颈椎受伤,不可剧烈摇晃病患。 2.大声呼救如确定患者意识不清,应立即求救;求救时指示必需明确, 例如:请帮我叫120(院外)、大声叫喊值班医师(院内)。 3.施救位置跪于患者肩部,施救者与患者肩部垂直。 4.打开病患口腔,检查呼吸道中有无异物。 5.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其口腔及呼吸道中的异物如口香糖、假牙等 6.压额抬颚法,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舌头因重力下垂阻塞气道。 7.脸颊靠近病人口鼻,眼睛注视病人胸部,观察3-5秒。 8.如无呼吸,打开患者口腔,并将患者鼻子捏着, 以免从口部吹气时,由鼻腔漏气。 9.密罩患者口部, 深吹两口气,每次吹气约1.5-2秒,须注意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并等病人第一口气完全排出後再吹第二口。 10.食指及中指先摸到喉结处,再向外滑至同侧气管与颈部肌肉所形成的沟中,按压观察颈动脉5-10秒 11.食指及中指先摸到喉结处,再向外滑至同侧气管与颈部肌肉所形成的沟中,按压观察颈动脉5-10秒。如有脉搏,继续反复施行人工呼吸,直到患者恢复自然呼吸为止,成人每分钟约12-16次,小孩约 15-20次。 12.如无脉搏,准备实施胸外心脏按摩术。

13.沿肋骨下缘向上滑找到剑突头端起向上两指幅处, 以另一手之掌根放至按摩位置,注意不可按压剑突。 14.两手交插互扣,指尖翘起,避免接触肋骨。 15.施救者两臂伸直,与患者身体呈垂直, 肩膀在胸骨正上方,迅速下压4-5公分(1.5-2寸)。 16.心脏按摩施行速率,成人每分钟约80-100次,年幼患者速率应加快, 婴幼儿患者每分钟约100-120次,口诀:"一下、二下、......十一、十二、十叁、十四、十五"。 17.心脏按摩施行速率,成人每分钟约80-对於幼童应酌情施 压,1-8岁左右患者, 可改用单掌施压,人工呼吸改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心脏按摩=1:5。 18.对于婴幼儿应酌情施压,一岁以下患者, 可改用两指施压,使用中指及无名指,按摩位置为乳头连线中点下一指幅,人工呼吸改用口对口鼻; 人工呼吸:心脏按摩=1:5。 19.单人施救人工呼吸:心脏按摩=2:30, 双人施救人工呼吸:心脏按摩=1:5。 20.在做完四个循环後吹完两口气,需检查脉搏3-5秒;若无脉搏则继续心脏按摩, 以後每四次循环或3-5分钟检查一次。 21.若有脉搏则检查呼吸3-5秒,若有呼吸及将病人置于复苏姿势,以避免呕吐物造成吸入性肺炎,若无呼吸则继续实施人工呼吸。

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 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 保持呼吸顺畅

心肺复苏术操作规程

急救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操作流程 1、评估环境 现场环境安全 2、呼救、看时间 大声呼喊:快来人啊,有人需要抢救!报告抢救时间。 3、判断意识 快速跑到患者身旁,双手用力拍打患者肩部在两耳分别呼喊“你怎么啦?你怎么啦?” 4、判断呼吸心跳 右手食指和中指放于患者颈静脉搏动处(由喉结向右滑移2-3cm),同时头部伏在患者头颈部“眼视耳听面感”(眼视:胸廓有无起伏,耳听:有无呼吸音,面感:有无气体逸出),评估时间为5-10秒,计数:1001,1002,1003,1004,1005,1006。5、摆复苏体位 患者取取去枕仰卧位,身体保持平衡,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患者身下放硬板,医护人员放脚踏板。 6、人工循环(C) 解开患者衣服,松开腰带,找准胸外按压位置(剑突上两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一手掌根部按准位置,另一手交叉按于其上,用力按压30次。 7、开放气道(A) 判断患者颈部有无损伤,若无损伤,使其头偏向一侧,用纱布清理口腔及鼻腔异物,恢复体位。仰面抬颌法,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额头部,右手食指和中指提起患者下颌,开放气道。

8、人工呼吸(B) 取一无菌纱布盖在患者口唇部进行人工呼吸,捏住鼻翼快速吹入,随机松开,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吹2次。 9、四个循环 如此按压、人工呼吸共进行五组。 10、判断病人复苏效果(口述) 1)颈动脉恢复搏动 2)自主呼吸恢复 3)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射 4)面色、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 报告:“心肺复苏成功,时间是某点某分” 11、复苏后整理 1)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2)报告操作结束。 心肺复苏重难点 一、胸外按压注意事项: 1、颈动脉判断有无搏动,判断时间为5-10s;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为1:1,按压幅度5-6cm之间,连续按压30次。 3、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无论单人或双人操作均为30:2. 4、若颈部无损伤,用压额提颏法,若已发生或怀疑有损伤,则用双手提颏法; 5、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心肺复苏操作手册

心肺复苏 【适应证】 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禁忌证】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方法】 心肺复苏(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1、判定患者有无意识 方法:目击有人倒地,可重呼轻拍患者,可呼喊患者,轻轻摇动患者肩部,高声喊叫:“同志,你怎么啦?”。 报告:“病人无反应!” 2、判断是否需要复苏(一叫二看三感觉) (1)呼吸:看胸廓无起伏现象或是否为正常呼吸节律。 (2)心跳:触摸颈A感觉有无搏动——病人喉结再滑向一侧2cm,颈动脉搏动点即在此水平面的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凹陷处。 报告:“病人无心跳呼吸!”。3、紧急呼叫 方法:大叫“来人啊!快打120!”;同时将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摆成复苏体位(俯卧病人要翻身),打开上衣、松开裤带。 3、打开气道 (1)仰头抬颏/颌法:抢救者一手掌(小鱼肌)按于患者前额,使病人头后仰,另一手中指和食指抬起下颏/颌。 (2)仰面托颈法:抢救者一手掌(小鱼肌)按于患者前额,一手托起患者颈部。对疑有头、颈部外伤者不宜使用。

(3)托颌法:头、颈部外伤者,抢救者站在病人头后,双手中指和食指轻轻托起下颌。 4、胸外按压: (1)部位:胸骨中段或两侧乳头连线。 (2)方法:以一手的掌根放于按压部,另一手掌根重叠于下一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翘起(上手指紧扣下手指防止移位),使手指离开胸壁,术者的双臂与病人胸骨垂直,向下用力按压,使胸骨明显地压下5cm。小儿2~3cm。 (3)按压频率: 成人:>100次/分 儿童:>100次/分 (4)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比例: 成人:2/30 儿童:2/15 8、口对口呼吸 吹气两次,吹1s。术者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患者鼻翼下端,深吸一口气,将口紧贴患者口唇,深而慢地用力吹气,直至患者胸廓抬起。术者口离开,手松开鼻。 9、评估: 连续5个周期后检查复苏有效指征 (1)能扪及颈A搏动; (2)患者颜面、口唇、皮肤、指端颜色由紫转红; (3)散大的瞳孔缩小; (4)呼吸改善或自主呼吸恢复。 报告:“复苏成功!”

心肺复苏教案

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两课”评比(2014年度) 教案设计 心肺复苏术

目录 一、教材简析 (01) 1、教材选用 (01) 2、教学地位 (01) 4、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01) 二、学情分析 (01) 三、教法、学法的选择 (01) 四、教学实施设计简述 (02) 五、教学实施设计(教案) (03) 六、附件一: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 09 七、附件二:心肺复苏评价标准-------------10

心肺复苏术 一、教材简析 (一)教材选用 选用的教材是傅一明主编的《急救护理技术》。它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二)教学地位 心肺复苏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是执业护士考证的重要内容,是临床护士必备的操作技能,也是医院选拔护理人才的重要考试项目。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把 1、(明确心肺复苏 3 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掌握现场心肺复苏的方法及步骤, 总结归纳出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制定为知识目标; 2、通过学习,学生要掌握正确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技能目标; 3、在实训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精神, 具有争分夺秒的抢救意识。 因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具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实用性人才, 所以把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列为重点; 鉴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不足,我把急救意识的形成和急救技能的掌握列为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她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生命意识,已经接触生理、解剖、基护等学科,她们具有强烈的掌握救护技能,从而为服务社会的愿望。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教学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1学时,实训1学时,技能竞赛1学时。理论讲授时采用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法,根据案例、明确任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可采用讲授—演示法,即边讲解边示教,不仅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训练习时,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学生分组进行仿真练习,最后通过学生竞赛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加重要。自主学习法,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条件。合作探究法是培养学生协调合作与沟通的能力,为学生在观察与造型方面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效果:比如在操作时运用观察法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方法 1.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地呼叫他,或者摇摇他,看是否有反应。凑近 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 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 2.开放气道。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 起到气道堵塞,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 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 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3.人工呼吸。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 脉,如果能感觉到搏动,那么仅作人工呼吸即可。 4.方法:最好能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巾,该在患者的口部,防止细菌感 染。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 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与此同时,施救者的眼睛需观察患者的胸 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呼 出,这样就是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每分钟平均完成12次人工呼吸。 5.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已经没有脉搏,或者人工呼吸进行一 分钟后还是没有触及,则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6.方法:施救者先要找到按压的部位。沿着最下缘的两侧肋骨从下往身体 中间摸到交接点,叫剑突,以剑突为点向上在胸骨上定出两横指的位 置,也就是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线处,这里就是实施点。施救者以 一手叠放于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刚才找到的位置,依 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压,胸骨的下陷距离约为4-5厘米,双手臂必 须伸直,不能弯曲,压下后迅速抬起,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 7.注意事项:必须控制力道,不可太过用劲,因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 骨折,从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老人的骨质本身就脆, 更要加倍注意。 8.单人施救和双人施救的比例。单人施救时,每做15次人工呼吸,就做两 次胸外心脏按压;双人施救,则是每做10次人工呼吸,就做两次胸外心脏按压。 9.停止心肺复苏的指证。在施救的同时也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触 摸患者的手足,若温度有所回升,则进一步触摸颈动脉,发现有搏动即 可停止心肺复苏,尽快把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心肺复苏操作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操作注意事项 1、评估环境:疏散人群(打开双上肢),看天看地看左看右(是为了评估环境是否安全),看时间(自带手表可以看自己手表上的时间或亦可以看示教室墙壁上的挂钟),大声说出:环境安全; 2、判断病人意识:应该拍双肩,贴近病人双侧耳朵大声呼喊; 3、判断口腔有无异物:大声报告:口腔无异物(本次操作默认为口腔无异物); 4、评估有无颈动脉搏动:男性喉结、女性颈部中间旁开两指,用指腹触摸; 5、第一次及第二次评估病人颈动脉时,一直应观察病人胸廓起伏情况,不需再看病人面色; 6、按压定位:每次都应沿肋缘划至剑突上两指; 7、按压:1)始终观察病人面色(通气时看胸廓起伏);2)在按压时,双上肢应垂直900,肘部伸直,避免弯曲,用肩部的力量下压,重心在一条直线上下移动(用掌根按压;五指翘起,避免贴于胸壁)2)按压深度:至少5cm(压到最底端,能听见“噔”声); 8、通气:1)B角到达现场,准备好球囊,大声报告:准备就绪(要确保球囊是处于备用状态,拿出来,先把球囊头尾拉出,检查球囊各衔接口是否松动脱出,面罩方向是否放反,不能扣于地面);2)开放气道:A角第一次评估无颈动脉搏动后,B角马上予压额抬颏手法开放气道,并保持气道的持续开放(通气时,不能双手脱离病人,借助一只脚顶住模型头部,一只手抬颏,另一只手解放出来拿球囊),正确手法是扣住面罩,通气两次时间控制在4-5s,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大声报数(*001—*002); 9、衔接:AB角衔接要紧密,不能出现空档。A角压至23左右开始报数,报至28时B角可将面罩扣上,按压完马上通气,但不能过早把面罩扣上;B角通气时A角定位不能过早,以免影响B角观察胸廓起伏; 10、这是一个急救操作,每一个动作都应该迅速、干脆、利落、到位, AB角之间应配合严密,有条不紊,而不能各自做各自的操作。注:红字是在操作中应特别需要注意的点。

2019国际心肺复苏的指南操作流程图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 2010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深圳市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之技术操作考核双人法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现场操作考核的评分细则表据 CPR 2010 国际指南)(依说明: (1) CPR 操作考核统一使用带电子显示和打印仪的复苏模型人,假设抢救对象是 1 名非目击成人心脏停搏患者。 (2)考核结束后,应当场打印电脑评估报告单并交考核人签字确认;电脑打印单必须附于本表一起装订保存。 (3)双人法 CPR 操作考核的医生和护士互为术者 A 与助手B,在考核前临时抽签决定AB 角色。 (4)所下达的口头医嘱是()否()。 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指挥和医嘱的规范用语适用于医护多人配合抢救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1. a0 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现场环境安全(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看表记录时间)2. a1 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喂、喂!你怎么啦?你醒醒!!(同时观察呼吸是否正常) 3. a2 确定昏迷呼救: 快来人呐,准备抢救!请你拿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 4. c0 摆放抢救体位:

建立静脉通路如有需要请垫入按压背板 5. c1 判断循环征象: 没有心跳!必要时心前区捶击 6. c2 胸外心脏按压: 立即胸外按压(边压边下医嘱)请助手尽快开放气道 7. c3 下达紧急医嘱: 肾上腺素 1mg 静推快!打开除颤仪、调至心电监护位 8. a3 检查清理口腔: 由助手去检查和清理(边压边下医嘱)吸引器连接吸痰管 9. a4 徒手开放气道: 与胸外按压同步进行(边压边下医嘱)请保持气道畅通 10. b0 准备呼吸器械: 准备氧气面罩(边压边下医嘱)复苏球囊接通氧气11. b1 给予人工呼吸: 球囊通气两次(计数) (如果是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赶快除颤) 12. d0 准备电击除颤: 暂停按压,连贴电极板、观察心电示波,室颤!涂导电糊 13. d1 判断是否室颤: 确认心电图仍为室颤选择能量 200J/360J、充电! 14. d2 尽快给予一次电击: 我已离开、你已离开、大家都离开,放电! 15. c/b 继续 CPR 轮回: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新版)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 1、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态度严肃,反应敏捷。 2、物品准备:模拟人,简易呼吸器,硬板床或硬板,纱布,弯盘,手电筒,笔,护理记录单,手表。 3环境准备:脱离危险环境或隔帘。 二、操作方法与程序 1、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口述“环境安全,可以操作”。(开始计时) 2、判断患者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同时俯身分别对左、右耳高声呼叫“喂,你怎么啦?”,判断有无意识,如无意识,口述“意识丧失”,高声呼救,寻求他人帮助,记录时间。 3、判断大动脉搏动:触摸颈动脉(右手食、中二指并拢,由喉结向内侧滑移2-3㎝检查颈动脉搏动),判断时间小于10秒,口述“大动脉搏动消失”。 4、摆放患者体位:仰卧在坚实的平面或硬板上。 5、解开衣领、腰带。 6、胸外心脏按压: ①术者体位:双手按压,位于患者右侧,根据个人身高及患者位置高低选用踏脚凳或跪式体位。 ②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成人为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中点或食指、中指沿肋缘向上触摸至剑突上两横指处。 ③按压姿势:手臂长轴与胸骨垂直,双手掌根重叠,手指扣手交叉,手指不触及胸壁,双臂肘关节绷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运动,垂直向下用力。 ④按压深度:胸骨下陷3.8-5㎝。 ⑤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⑥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为1:1,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按压部位。 7、开放气道: ①双手轻转头部,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检查口腔,纱布缠绕手指,去除异物或义齿(疑有颈椎骨折除外)。 ②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左手掌外缘置于患者前额,向后下方施力,使其头部后仰,同时右手食指、中指指端放在患者下颌骨下方,旁开中点2㎝,将颏部向前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身体水平面呈90°(疑有颈椎骨折采用托颌法)。 8、人工呼吸(2次): 口对口人工呼吸:吸一口气,用操作者口唇严密地包住患者的口唇,平稳地吹气,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患者的口腔到肺部,使胸廓抬起;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紧鼻孔的手指,使气体呼出。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再进行第二次吹气;吹气时间大于一秒,每次吹气量500-600毫升。 9、如此反复操作,完成五个循环、呼吸周期。 10、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呼吸、颈动脉搏动、四肢循环及瞳孔情况),口述判断情况,整理患者衣物。如心肺复苏有效,口述“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进一步生命支持”。(计时结束) 11、操作者口述“操作完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