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马原题库绪论和唯物论

郑州大学马原题库绪论和唯物论
郑州大学马原题库绪论和唯物论

绪论和唯物论

1.哲学是……。(A)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D.关于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的关系。(B)A.整体和部分 B.普遍和特殊C.对立和统一 D.互不相关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C)A.深刻的批判性 B.彻底的革命性

C.实事求是 D.鲜明的阶级性

5.从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看,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的关系。(B)A.抽象和具体 B.一般和个别C.本质和现象 D.内容和形式

6.第一次明确指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C)

A.黑格尔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7.哲学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D)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主体与客体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D.思维和存在

8.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就在于是否承认……。(D)A.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B.世界的可知性C.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9.唯物主义一元论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D)

A.精神 B.自在之物

C.上帝的创造物 D.物质

10.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D)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

C.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

D.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

11.世界是统一的,所以一元论是正确的。这种看法是……的。(C)

A.正确 B.唯心主义

C.不确切 D.唯物主义

12.在哲学上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是……的观点。 D)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论13.“心外无物”,这是……的观点。

(D)

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14.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的观点。(D)

A.宿命论 B.唯意志论

C.机械唯物论 D.朴素唯物论15.《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种观点属于……运动观。(A)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庸俗唯物主义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的……。 B)

A.辩证性 B.直观性

C.形而上学性 D.机械性

17.古代唯物主义最高的代表者是……。(D)A.泰勒斯 B.赫拉克利特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

18.古代原子论是……提出来的。(D)

A.泰勒斯 B.赫拉克利特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19.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得到的实物,这是……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

A.近代形而上学 B.辩证

C.庸俗 D.古代朴素

20.把个人的感觉、观念当作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这是……的哲学观点。(C)A.不可知主义 B.形而上学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21.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是一种……的观

点。(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22.……把“原子”看作是万物的本原。

(D)

A.泰勒斯 B.赫拉克利特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里特23.“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体现了……的观点(D)

A.怀疑主义 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辩证法24.“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体现了……的观点。 C)

A.绝对主义 B.机械主义

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25.旧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是……的。(D)A.正确 B.极端错误

C.唯心 D.以偏概全

26.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这是指其……。(C)

A.片面地看问题 B.机械地看问题C.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D.自然观是唯心主义的

27.作为一种哲学学说,所谓“客观唯心主义”,就是它……。(A)

A.认为心灵或精神的原则是第一性的

B.认为个人的精神是第一性的

C.认为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

D.既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又用唯心主义观点解释社会历史现象

28.下列四条哲学命题均为唯心主义观点,但其中……的说法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A.“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语)

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

C.“理在先、气在后。”(朱熹语)D.“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29.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是属于……的观点。(C)A.形而上学 B.经验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30.将外部世界看作是“绝对理念”的产物,这是一种……的哲学观点。(B)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朴素唯物论31.哲学上关于“理”的观念最早是由……提出来的。(C)

A.孔子 B.王充 C.朱熹 D.王阳明32.哲学上关于“理念”的范畴最早是由……提出来的。(B)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康德 D.黑格尔

33.“理在事先”的说法,是一种……的观点。(D)

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34.“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是……的。(B)

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

3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 D.矛盾性

3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B)A.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B.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D.人类各门科学知识的总的前提和根据3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A)

A.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以及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科学理论体系

3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

A.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

B.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唯物主义

3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C)

A.深刻的批判性 B.彻底的革命性C.实事求是 D.鲜明的阶级性4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的关系。(D)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B.绝对和相对 C.整体与部分D.一般和特殊

4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就是它的……。(D)

A.历史性 B.真理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42.从根本上说,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的需求。(A)

A.适应时代 B.满足统治阶级C.反映劳苦大众 D.适应思想创新43.判断一种哲学是不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

A.是否坚持唯物论 B.是否坚持唯心论

C.是否坚持辩证法

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

4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这是……观点。(D)

A.肯定意识能动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B.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C.夸大“神灵”作用的客观唯心主义D.夸大人的精神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4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B)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4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同物理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A)

A.前者具有普遍性,后者具有特殊性B.前者是必然的,后者是偶然的

C.前者代表事物的本质,后者代表事物的现象

D.前者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后者则是客观存在

47.“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

相像的特性”,这是……的观点。(C)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辨证唯物主义

D.相对主义诡辩论

48.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这是……的观点。(A)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49.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关于……的原理。(C)

A.世界联系和发展 B.世界统一于存在C.世界统一于物质 D.世界统一于精神50.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句话是指……。(D)

A.世界上的事物并不具有无限的多样性B.物质世界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

C.原子是构成整个宇宙大厦的基石

D.宇宙万物的共同本质即在于其客观实在性

51.夸大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这是……的观点。(D)

A.辩证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D.相对主义诡辩论5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3.“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体现了……的辩证关系。(D)

A.人和自然界 B.动物和自然界C.有声与无声 D.运动和静止54.“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说法体现了……的观点。(C)

A.绝对主义 B.机械主义

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

55.对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特性”这一哲学结论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的自然科学理论是……。(C)A.宇宙演化学 B.经典物理学

C.狭义相对论 D.量子力学

56.所谓时间具有一维性的特征,就是指时间……。(D)

A.像射线的定点一样有一个开端

B.像锥面的顶点一样有一个终结

C.是均匀流逝的 D.具有不可逆性57.时间和空间是……。(B)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58.时间和空间相对于物质而言,……。(C)A.后者存在于前者之中

B.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

C.前者是形式,后者是内容

D.前者是静止的,后者是运动的

59.物质运动的规律具有……的特点。(D)A.外在性、局部性和暂时性

B.盲目性、自发性和易变性

C.偶然性、不规则性和不可知性

D.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

60.所谓静止,就是指它是……。(A)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B.运动的间歇状态

C.事物的绝对均衡状态

D.事物的无变化状态

61.在漫长的演化和进化过程中,最终使精神意识得以产生出来的一个决定性环节就是……。(D)

A.大脑的高度发达

B.类人猿有了语言

C.类人猿身上发生了手、脚的分工

D.类人猿学会了劳动

62.大脑是意识的……。(D)A.原因 B.源泉 C.形式 D.器官63.意识是人脑的……。(B)A.产物B.机能 C.内容 D.结果64.“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属于……的观点。(C)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辩证法65.意识的本质就在于它……。(C)A.是人所特有的与客观世界相对立的主观世界

B.是人脑内部异常精微物质的特殊运动状态

C.是反映物质世界的人脑的机能

D.能够支配身体行动,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66.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

A.客观 B.主观 C.正确 D.错误67.“神”、“妖魔鬼怪”等等观念是人脑……。(D)

A.主观想象的结果

B.毫无根据的胡编乱造

C.对客观本质的反映

D.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68.所谓“意识的能动性”或曰“主观能动性”,就是指……。(D)

A.意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物质B.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改变客观规律作用的方向

C.意识具有自主性和自由创造性

D.意识对于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指导作用69.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就

是……。(A)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对客观规律的改造

D.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70.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的原理。(A)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C.认识能动作用

D.认识辩证运动过程

71.广大农民群众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就是……。(B)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72.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7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C )

A时间的无限性B时间的有限性

C时间的一维性 D时间的可变性

74.“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 C )

A充分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 B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的突出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表现

B

7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C )

A 深刻的批判性 B彻底的革命性

C实事求是 D鲜明的阶级性

76.“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体现的是( C )观点

A绝对主义 B机械主义 C相对主义D唯心主义

5.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这是指它(C)答案有误

A片面看问题 B机械看问题 C历史观是唯心的 D自然观是唯心的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C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

践性 D.与时俱进

7.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8.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 D )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5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计算机考试试卷生成要求 1、总成绩满分为30分 2、总题量为60道;其中单项选择题40道,每道0.5分;多项选择题10道,每 道0.5分;判断题10道,每道0.5分。 绪论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 )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B.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科学理论 (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学说 ( ) D.关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理论 ( ) 3.马克思主义从它的研究对象上讲是:()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 D.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 ) C.达尔文 ( ) D.牛顿 ( )

马原试题库(1)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否已过时?为什么?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分别为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否。原因:1.马克思主义仍是当今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3、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成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 史上的伟大变革? 答案:①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何者第一性的问题。②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也就是认识论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因为它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历史观的统一。 3、如何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人一次也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 吗?肯定相对静止有何意义?(Y) 答案: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2)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不对,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 意义:第一、静止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条件。第二、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首要条件。第三、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标尺。 4、如何理解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 系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Y)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所以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也绝不可忽视偶然性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性,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基本观点:①否定是自我否定②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5、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是什么?问什么说人口决定论和物理环境决定论是错 误的?(Y) 答案:物质基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马原绪论习题整理

绪论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B.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科学理论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理论 3.马克思主义从它的研究对象上讲是: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4.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马原论文——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题目:浅谈我身边的辩证法 院系******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7年5月

浅谈我身边的辩证法 汪紫鹃 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辩证法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本文就大学生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学会利用唯物辩证,调剂自己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困难, 才能让自己在缤纷的大学生活中得到生活的真谛。 【关键词】辩证法生活矛盾 一、什么是辩证?什么是辩证法? 辩证是指人们对事物客观全面的看法,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而辩证法即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又回到实际。通俗的讲,辩证法就是看问题想事情要全面不能片面,要看到有利的也要看到不利的,要看到变化而不是静止,即用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我们的生活需要辩证法,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生活中的辩证法。 二、与人相处的辩证法 对于刚入大学的同学来讲,宿舍里、班级上来自各个地方的学生都有,因为生活习惯、地域作息差异与室友或者班上同学产生些小矛盾是很常见的,如果这时非得争个高低,谁也不让谁,那之后想好好相处也恐怕是件难事,而如果其中一方做出退让,道个歉,另一方可能也觉得不好意思,之后双方握手言和。 为人处世,辩证法同样适用。我们总会碰见形形色色的人,许多人或许会露出弱点和错误,这个时候如果你步步紧逼,抓住别人的错误打击到底,不给一点面子,也不给对方一点台阶下。如此一来,对方就会跟你针锋相对,撕破脸皮斗到底,你们之间不仅做不了正常的朋友,还可能会成为敌人。 三、学习与活动之间的矛盾辩证 对大学比较熟悉了以后,我发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学生会招新,科创部门招新,社团招新以及一些有意思的活动接踵而至,我也没有考虑太多进了院里的学生会和科创部门,报了四个兴趣协会,也经常参加一些学校活动,毕竟这些对于我来讲比起高中枯燥无味的生活有

马原题库 全

马原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2.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D】 A.批判其错误观点B.吸收其合理思想C.把二者结合起来D.批判地继承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C.逻辑推理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5.空间是指【B】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6.规律是指【A】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7.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C】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B】 A.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B.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C.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D.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1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D】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 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14.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B】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D.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B】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17.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马原习题绪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经典作家是(A)。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政治经济学》的发表 C.《资本论》的发表 D.巴黎公社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间是(A)。 A.19世纪40年代 B.18世纪6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17世纪50年代 4.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是(B)。 A.世外桃源 B.共产主义社会 C.无政府主义社会 D.理想国 5.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是(C)。 A.自由主义 B.行为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斯宾罗莎主义

6.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C)。 A.民主 B.博爱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人权 7.马克思主义诞生在(C)。 A.美国 B.非洲 C.欧洲 D.中国 8.马克思主义是关于(D)的科学。 A.人权 B.自由 C.契约论 D.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 9.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D)位列榜首。 A.爱因斯坦 B.牛顿 C.休谟 D.马克思 10.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D)。 A.自由 B.平等 C.三权分立 D.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1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D)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A.奴隶 B.农民 C.商人 D.无产阶级 12.(C)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A.科学社会主义 B.剩余价值学说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唯物史观 1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D)前提。 A.数学 B.哲学 C.文化 D.自然科学 14.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系统阐述了(C)的基本观点,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 A.哲学 B.政治经济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1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吃喝穿住 (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 C.物质生产活动(√) D.社会关系的形成 ( ) 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 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方式(√) B.传统意识 ( ) C.政治制度 ( ) D.阶级关系 (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 (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GB[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正确答案】D 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正确答案】A 3.世界上本没有鬼,可是人们能画出牛头马面人身等各种各样的鬼的图形来,这仍然表明() A.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 B.意识的内容来自主观能动性 C.意识的内容来自人的思维活动 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 【正确答案】D 4.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正确答案】A 5.价值的客观性在于(BCD) 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

B.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C.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6.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B)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8.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9.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 A.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 B.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 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D.竞争规律决定的 10.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 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 11.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A.立法权 B.管理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二、单选题 12.尽管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给公众与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但如果能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微博可以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这说明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B.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要用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B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2.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试验。有个年轻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B A.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D.认识中所获得的真理 3.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4.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B A.实物补偿 B.价值补偿 C.增殖补偿 D.劳动补偿

马原题库绪论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是()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1、被马克思恩格斯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A、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 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中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021郑州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郑州大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郑州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不指定考研参考书目,根据往年复习经验,推荐以下参考书目: 01《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02《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03《语言学概论》高明凯、石安石,中华书局 04《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教出版社(增订3版 05《新编现代汉语》张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06《现代汉语语法分析》张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7《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08《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黄修己,中国青年出版社 09《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10《文学理论》鲁枢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这本书是根据上课时用的讲稿改编成的(我个人感觉也是如此),里边的内容(知识点)感觉很散,看的时候要自己把知识点一点点地归纳起来才看得出精华的所在。另外,课本里有些没讲到的东西,在配套的学习指导有所补充,两本书结合起来看就OK了。其实,语言学纲要很简约的,内容不多(都是基础的东西),也并不是高深莫测,把心放宽一下来复习,效果会好一点.如果有些东西太抽象不明白的话,可结合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来看,这本《现代汉语》与语言学纲要联系得紧密些(不过内容也是很散的),特别是语音部分. 还有,语言学纲要主要是组合和聚合规律串成的,别忘了。

王力版的《古代汉语》一、二册一定要好好看,里面的文选必须字字落实,这是你提高专业素养的必经之路。此外,可以买一些辅导教材巩固所学,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利用辅导材料的课后习题,看看别的院校对这一知识点是如何考察的,同时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复习时一定要随手做笔记,但笔记并不是简单、机械地复制、摘抄,要学会整理出有逻辑的知识框架,并将其熔铸在脑袋里。这样,你在答题时就会有针对、有逻辑地展现你清晰的思路,让老师对你另眼相看。当然,在最后不得不提到专业课真题的利用。我要说的是,研究、利用真题,但绝不依赖真题。 学《现代汉语》不能东看一节,西看一段,下面从学习方法和要求方面谈几点意见。 1. 看到。这就是说要把教材的全部内容都看到,不要有遗漏。正文自然要首先看,附录也要看。思考和练习题不看怎么去做呢?连脚注也要看,如语音部分有一条注说“半元音是擦音中摩擦很小的一种音,因为它接近高元音,性质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所以叫做半元音”。不看这条脚注,就不知道半元音的发音特征了。又有一条注说“ɑo、iɑo”两韵母的“o”,“只表示从[ɑ]到[u]的滑动方向。不标作 u,而标作 o,是为了字形清晰,避免手写体 u和 n 相混。”看了这条脚注,就知道ɑo、iɑo 的实际读音。当然不是一口气把所有的内容都看到,而是要有计划地去看。先把教材浏览一遍,知道教材的梗概,再仔细看各部分的正文和有关的附录,然后就着重看那些重点内容以及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作练习时,再参看有关的章节。

2021年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计算机考试试卷生成规定 1、总成绩满分为30分 2、总题量为60道;其中单项选取题40道,每道0.5分;多项选取题10道,每 道0.5分;判断题10道,每道0.5分。 绪论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创造者、继承者结识成果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学说体系 ( )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质、目和解放条件学说 (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观点和学说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学说 ( )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阶级属性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质、目和解放条件学说(√) B.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科学理论 (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方略学说 ( ) D.关于无产阶级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办法科学理论 ( ) 3.马克思主义从它研究对象上讲是:()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涉及继承者对它发展 ( )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学说体系 (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质、目和解放条件学说 ( ) D.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办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通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学说 (√)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 ) C.达尔文 ( ) D.牛顿 ( ) 5.下列工人运动中,不属于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 ) B.英国宪章运动 ( ) C.芝加哥工人起义 (√)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 ) 6.马克思主义产生时代是:() A. 19世纪60年代 ( ) B. 19世纪代( ) C. 19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代( ) 7.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本是:() A.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 ( ) B.当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郑州大学马原题库绪论和唯物论

绪论和唯物论 1.哲学是……。(A)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D.关于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的关系。(B)A.整体和部分 B.普遍和特殊C.对立和统一 D.互不相关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C)A.深刻的批判性 B.彻底的革命性 C.实事求是 D.鲜明的阶级性 5.从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看,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的关系。(B)A.抽象和具体 B.一般和个别C.本质和现象 D.内容和形式

6.第一次明确指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C) A.黑格尔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7.哲学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D)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主体与客体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D.思维和存在 8.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就在于是否承认……。(D)A.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B.世界的可知性C.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9.唯物主义一元论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D) A.精神 B.自在之物 C.上帝的创造物 D.物质 10.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D)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 C.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

D.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 11.世界是统一的,所以一元论是正确的。这种看法是……的。(C) A.正确 B.唯心主义 C.不确切 D.唯物主义 12.在哲学上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是……的观点。 D)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论13.“心外无物”,这是……的观点。 (D) 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14.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的观点。(D) A.宿命论 B.唯意志论 C.机械唯物论 D.朴素唯物论15.《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种观点属于……运动观。(A)

历年考研《马原》试题库完整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再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为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C] 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2.社会存在是指省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D] 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 3.马克思把商品转化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D]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二、多项选择题。 17.1971年迪尼斯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格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成后,格罗培斯格暂停修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下草种,5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走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格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完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格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的启示是[AB] A.要从实践中获得灵感B.要尊重实践的要求C.不要对任何自然事物做改变 D.要求对事物本来的面目做直接反映 18.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由于[ABC] A.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B.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C.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 D.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统一性 19.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原创性主要是[AB] 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提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强调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20.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思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CD] A.阶级斗争说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论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C]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3.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D]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C]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二.多项选择题。 17.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ACD]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18.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CD]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19.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起“平等”的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ACD] 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既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 20.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BCD] .学习帮手.

马原单项选择题库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A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A)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郑州大学马原题库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167.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之所以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C) A.政治因素的作用 B.认识论的影响C.生产方式的落后 D.阶级立场的限制168.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在于,它不能够……。(D) A.科学地揭示社会的内部结构 B.科学地说明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C.正确理解生产方式对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恰当地说明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以及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6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的对立。(A)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70.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得……。(C)A.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

B.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 D.真理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证明 171.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 A.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 B.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7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B)A.精神生活的总和 B.物质条件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环境 173.历史唯物论的“社会存在”,主要是指……。(D) A.生产关系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17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的观点。(D) A.历史唯物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 C.社会达尔文主义 D.具有合理因素的历史唯心主义 175.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 A.吃穿住行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社会交往活动 176.使人与自然界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C)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177.社会和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是……。(B) A.人类自身的存在 B.人类的劳动实践C.生态平衡 D.科学技术178.在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二者同时都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