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提高阅读简易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与学的方法及课前准备】

1、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2、学前准备

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颜真卿的《劝学》、古乐府诗《长歌行》的诗句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习过很多关于学习方面的至理名句,西方的培根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每个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本能,但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提高学习效率?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各方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二、作者简介

1.走近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

称他为“荀卿”。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其政治思想主张,礼法兼治,强调尚贤使能。主张“性本恶”和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孟子强调“性本善”)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20卷,收文章32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辩论等方面。其中绝大多数是他的作品,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于用喻。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现。《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是荀子教学思想的专论,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他对教育和学习的一系列观点和主张。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了解背景

荀子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3.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它有“劝告”“劝勉”“鼓励”的意思。“劝学”即“劝勉学习”。

“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导入文本,梳理重点字词

既然,荀子培养了韩非子和李斯这两位超级男生,说明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是宝典级别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频朗读一起来聆听荀子的谆谆教导。

1 自读课文,疏通字词读音。

2辨析字音

槁(gǎo)砺(lì)臾(yú)跂(qì)舆(yú)蛟(jiāo)

跬(kuǐ)骐(qí)骥(jì)驽(nú)锲(qiè)镂(lòu)

鳝(shàn)

三、全班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四、走进文本,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五、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该持有的态度。作者反复论证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积累取得的。即使是圣人的思想,也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具备,所以,任何人都应该持恒专一,脚踏实地,不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掌握本课的生字、多音字、通假字。

2.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并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剖析文章结构: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1)

论据: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学习的作用(拓展自己)

论证: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注重积累,跪在坚持,用心专一)

二、学生朗诵课文,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论点的?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三、全文归纳总结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四、本文写作最大特点

大量运用比喻

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这些比喻从各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解释,因而使这一论点既明确又生动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如下: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2)设喻方式多样:

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