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微生物生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微生物生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微生物生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微生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一、名词解释

PTS系统单问运输逆向运输同向运输

水活度(a w)

营养物质

生长因子

二、填空

1.根据微生物利用碳源和能源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分成为、、

和四种类型,

2.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含,主要以无机物如水,H2S、硫代硫酸钠等作为供氢体

还原。

3.按照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生理作用不同可将其分为6种营养要素即、、、

、和。

4.根据生长因子化学结构与生理功能,可将生长因子分为、、三大类。

5.微生物由进行促进扩散除了以蛋白质载体介导外,还有离子载体参与,离子载体主

要有两类:如缬氨霉素和如短杆菌肽A。

6.物质进行主动连输时,根据被运输物质与质子移动方向可分为三种方

式;、、。

7.微生物通过基团移位完成营养物质运输是由催化,该系统

包括酶I、II 和。

三、判断

1.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各类化学元素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因微生物种类、培养条

件,菌龄的不同而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

2.自养型微生物以二氮化碳作为主要或唯一碳源。()

3.红螺细菌即紫色非硫细菌能利用异丙醇作为供氢体还原二氧化碳,并积累丙酮。()

4.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绝大多数是好氧菌,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的化学能,以二氧化碳

或碳酸盐为碳源。()

5.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会发生改变,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对环境的适

应能力。()

6.不同的微生物对各种碳源的利用能力不同。()

7.微生物利用碳源物质具有选择性,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糖类物质利用有差别,如果几

种糖同时存在会形成分解代谢抑制。()

8.许多的碳源物质如葡萄糖等属于双功能营养物质。()

9.微生物对含氮化合物的吸收利用速率通常是NH4+比NO3-慢。()

10.氮源一般只提供合成细胞质和其他结构的原料,不作能源,但少数自养微生物能利

用铵盐、硝酸盐作为氮源和能源。()

11.嗜盐古细菌可以利用紫膜进行光能转换。()

12.不同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种类和数量不同。()

13.Vit作为微生物的生长因子其主要作用是作为辅基和辅酶参与新陈代谢,是某些酶活

性所必须的成份。()

14.有些微生物不能合成脂肪酸、甾醇、肌醇和胆碱等类脂物质,必须从外界摄取。()

15.每种微生物都有最适的和最低的a w值,一般细菌的a w值比霉菌的高。()

16.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所需要的a w值不同,如细菌形成芽孢时比正常生长

时需要更高的a w值。()

17.物质进行单纯扩散的能力和速率与该物质的性质膜内外的该物质浓度差、胞外PH

值、以及离子强度,温度有关。()

18.一般来说分子量小,极性小,脂溶性的物质容易吸收。()

19.微生物进行营养物质促进扩散时,通过专一性载体蛋白运输相应的物质,但有些微

生物对同一种物质的运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载体。()

20.主动运输的运输过程需消耗能量,运输速度对细胞质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有一定的

依赖性。()

21.主动运输系统的能量来自于膜内外质子的浓度差和电位差,使膜处于充能状态,形

成能化膜。()

22.PTS系统的酶I和HPr是存在于细胞质中,是特异性的蛋白质。()

23.不同的糖进行基因转移(基因移位)时,都有自已独特的PTS系统,他们之间的差

异主要是在酶II和酶III。一般HPr的酶I是相同的。()

24.温度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溶解度、细胞膜的流动性以及运输系统的生理活性而影响

微生物的吸收能力。()

25.PH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电离程度而影响进入细胞的能力。

26.在有些微生物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酶只有膜电势存在的情况下才有最大活性。()

27.HPr对糖的吸有专一性。()

28.当培养基中有葡萄糖和乳糖时,大肠杆菌和伤寒沙门氏菌通常优先利用乳糖。()

29.生理酸性盐、生理碱性盐被微生物吸收后会造成培养基的PH收生变化。对微生物

生长造成不到影响。()

四、问答题

1.简述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及其生理作用。

2.比较促进扩散,单纯扩散,主动运输,基因移位的特性。

3.微生物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对营养物质运输进行调节?

4.当培养基中同时存在葡萄糖,乳糖时,为什么大肠杆菌或伤寒沙门氏菌会出现二

次生长的现象,请你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运输调节机制的理论进行解释。

5.水在微生物细胞中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6.无机盐作为营养物质,它对微生物生长是有哪些作用?

7.研究微生物的营养有何意义?

8.微生物细胞的元素组成受哪些因素影响?为什么不同微生物的元素含量有所差

异?

9.何谓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必需之原因是什么?生长因子分那四类?生长因子的生

理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

10.何谓水的活度?常见微生物的最适aw 为多少?

11.维诺格拉斯基对“无机氧化菌”(自养菌)规定的3 条标准是什么?现代的“自养

菌”必需满足的两条标准是什么?

1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那四种组合?各有何特点?

13.有哪些因素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细胞表面结

构由那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作用?影响微生物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营养物质运输的?

14.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15.简述糖的运输方式?不同微生物分别以何种形式运输糖?

16.肽与氨基酸是如何被微生物吸收的?

17.内吞噬作用是怎样完成的?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第二章第五节水循环习题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第二章第五节习题1.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 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 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 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C. 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 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2.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 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 降成为雨 C.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 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 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3.下列现象中解释正确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 B. 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 秋天,缥缈的雾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 D. 冬天,凝重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固形成 4.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 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第1页/共18页

A. 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 B. 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 C. 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 D. 寒冬,草叶上冰挂剔透 5.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 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 B. 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 C. 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 D. 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 6.下列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 “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C. “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D. “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财政学练习题(2012-2013)

财政学练习题 (2012-2013) 导论 1、关于政府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将社会凌驾于个人之上,由政府制定社会目标。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二是将政府看作是个人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而人为设立的东西。没有个人,也就没有国家,个人是社会最为重要的主体。请你评述这两种观点。 2、请你解释自由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和政府有机论者对下列法律法规的态度及理由: (1)禁烟条例;(2)强制使用安全带法规;(3)危害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言论法;(4)禁止上访条例。 第一章 福利经济学 1、结合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的前提条件,比较中国、北韩和美国的经济效率。 2、简述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公平观的主要内容,并比较其政策含义。 3、牛郎和织女两个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们一共有100颗花生(x )作为食物。 (1)如何分配这100颗花生,才是帕累托最优的? (2)牛郎的效用函数是11U x =,织女的效用函数是224U x =。假设社会福利函数是功利主义的,如何分配花生才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4、“现代政府的目标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 )和财政收入最大化。”这一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5、当前中国哪些行业存在垄断?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假定牛奶需求由下式决定:Q=100 ?10P ,其中,P 是每升牛奶的价格,Q 是每年的需求量。生产牛奶的边际成本为2,没有固定成本。 (1)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求牛奶的均衡产量和价格。 (2)如果所有牛奶厂商被一家企业垄断,则会把价格定在多少?均衡产量是多少? (3)该垄断产生的租金是多少? (4)假定为了维持垄断,牛奶厂商要向官员行贿,最大行贿额是多少?造成的社会净损失是多少? 7、在中国,下列市场会产生效率结果吗?请说明理由。 (1)医疗;(2)高铁、邮政、航空和金融服务;(3)缺乏污染净化设备的造纸厂;(4)笔记本电脑。 8、请简要解释中国政府从事下列活动的原因。 (1)实行九年制免费基础教育; (2)在西部设立国家级新区,如兰州新区; (3)制定并实施反垄断法; (4)建设社会保障房; (5)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第二章 公共选择 1、假设A 、B 是某国的两个利益集团,其中A 集团人数占社会总人数的1%,但具有垄断优势(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B 是弱势集团,占社会总人口的99%。请运用林达尔模型说明:(1)A 利益集团损害B 集团利益的可能性;(2)如果仅在A 集团内部实行民主,能否解决社会不公正和不公平问题? 2、某宿舍甲、乙、丙三位同学计划购买一台电脑,现按多数票规则对价格不同的三种方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下册 第七单元 第二章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课时练(含答案)

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利用卫星搭载进行的水稻空间育种,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水稻 B.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产生的高产抗倒伏小麦 C.用化学药品处理使染色体加倍的甜菜,比普通甜菜含糖量更高 D.以上三种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2、农业上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获得新品种的原理是射线可药物() 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 B、改变了农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 C、淘汰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 D、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 3、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培育出高产奶牛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 A.人工选择B.自然突变C.改良饲料D.改善环境 4、下面对小麦各种变异的叙述,哪一种属于有利变异?( ) A.秆粗和产量低 B.秆细和矮小 C.秆细和较高 D.秆粗和产量高 5、花生果实大小存在着差异,这种现象属于() A. 遗传 B. 变异 C. 克隆 D. 转基因 6、能遗传的变异是由()引起的。 A.个体生长快B.个体发育好 C.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D.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 7、下列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A. 太空椒 B. 高产抗倒伏小麦 C. 转基因超级鼠 D. 水肥充足长出的花生 8、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的变异() A.熊猫和家猫的尾巴在形态上有差异 B.蝴蝶的幼虫和成虫,其形态结构差别很大 C.变色龙在绿草地上呈绿色,在树干上呈灰色 D.同一麦穗上结的种子所长出的植株中,有的抗锈病,有的不抗锈病 9、一块玉米地里出现了几株白化苗,不久它们就死掉了,这是因为() A.幼苗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B.幼苗生长的地方缺少无机盐 C.幼苗生长的地方缺少水分和无机盐D.幼苗生长的地方光照不足 10、北京培育出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有3.5千克,当引种到拉萨后,叶球可重达7千克,但再回北京种,叶球又只有3.5千克,从该过程可以看出() ①环境因素能引起变异②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能产生可遗传变异③仅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④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不是普遍存在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南橘北枳”所描述的变异,其形成原因是() A.气温的差别B.染色体畸变C.基因突变D.人为因素 12、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B.遗传和变异现象不能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 C.遗传现象只能在某些生物中出现 D.变异现象只能在某些生物中出现 13、下列哪一种肤色不能遗传给后代() A. 黑种人的肤色 B. 白种人的肤色 C. 混血人的肤色 D. 晒黑的肤色 14、下列不能说明变异在生物学和实践上有重要意义的是() A.能够使生物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B.所有的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C.变异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使生物不断进化 D.人们可以利用对人有利的变异选育新品种 15、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 A. 基因 B. 染色体 C. DNA D. 细胞核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资料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枚原子弹,由于受核辐射的影响,幸存的妊娠妇女所产下的婴儿,第一年的死亡率高达25%,并且还有约25%的婴儿出生时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症。 (1)试简要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2)若畸形儿幸存下来并结婚生子的话,是否会影响到后代?为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科学工作者将一种矮秆(抗倒伏)但不抗锈病的小麦与另一种高秆(不抗倒伏)但抗锈病的小麦作亲本进行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矮秆抗锈病,矮秆不抗锈病,高秆抗锈病和高秆不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2、埃里克森认为6~11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3、同一性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 4、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6、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IQ分数的构成完全相同。() 7、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8、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9、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后面。() 10、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它影响学习的速度、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1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因此前一阶段发展不好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12、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智力。() 13、个体早期才是智力培养的关键期,青少年时再来培养已为时太迟。() 14、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

属于() 15、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当,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二、选择题。 1、在小学阶段,学校不开设化学、物理课程,这是受() 单项选择题 A、学生认知发展制约 B、师资力量制约 C、仪器设备制约 D、课程复杂性制约 2、根据维果斯基对人的心理机能的划分,以下哪些机能属心理的低级机能() 单项选择题 A、思维 B、逻辑记忆 C、形象思维 D、有意注意 3、自我意识最原始形态是() 单项选择题 A、心理自我 B、理想自我 C、社会自我

《财政学》练习题(2)-19页word资料

财政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的税收基本要素中,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B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纳税环节 2.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避免国际重复课税的方法是 ( D ) A.低税法 B.扣除法 C.豁免法 D.抵免法 3.政府全部预算必须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这体现了政府预算的( D ) A.完整性原则 B.统一性原则 C.可靠性原则 D.公开性原则 4.一般来说,不易转嫁税负的税种是( D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所得税 5.当宏观经济出现严重衰退时,最适当的政策搭配是( D )A.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 B.扩张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 C.紧缩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 D.扩张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 6.衡量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的指标中,"财政支出水平"是指 (B) A.财政支出总额 B.财政支出/GDP C.财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 D.财政支出增长额/GDP增长

额 7.下列税负转嫁形式中,一般认为最典型、最普遍的形式是 ( A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8.从鼓励投资的角度上说,效果最好的增值税类型是( D )A.生产型增值税 B.交换型增值税 C.收入型增值税 D.消费型增值税 9.外债的偿债率是指( C ) A.外债余额/GDPB. B.外债余额/当年外汇收入 C.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当年外汇收入 D.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外汇储备 10.财政收入的相对规模是指( A) A.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B.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之比 C.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 D.财政收入与企业收入之比11.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被称为( D ) A.赋税人 B.负税人 C.扣缴义务人 D.纳税人 10.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价格的方法,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税负转嫁方式是( B) A.前转 B.后转 C.散转 D.消转 11.具有为投资者提供中途变现可能,并有利于维护国债市场价格的国债还本方式是 ( C)

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第二章第五节练习题

1Z102050企业财务报表 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其相关规定,属于静态报表的是()。 A.利润表 B.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C.资产负债表 D.现金流量表 【答案】C 2.下列各项中,属于动态报表的是()。 A.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B.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C.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 D.资产负债表和成本核箅表 【答案】B 3.某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流动资产总额100万元,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50万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其相关规定,公司负债总额应为()。 A.100万元 B.150万元 C.250万元 D.550万元 【答案】C 【解析】资产总额=流动资产总额+非流动资产总额=100+300=400万元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400-150=250万元 4.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其相关规定,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是指()。 A.利润表 B.会计报表 C.现金流量表 D.资产负债表

【答案】A 5.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其相关规定,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书面文件是指()。 A.利润表 B.财务报表 C.现金流量表 D.资产负债表 【答案】D 6.在下列各项中,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是()。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费用 【答案】D 【解析】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包括利润、费用、收入。 7.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 A现金注入总额 B所有者权益变动总额 C经营成果 D现金和更多等价物数额 【答案】C 【解析】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8.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报表。 A财务状况 B利润分配 C现金流量 D经营成果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2009、11整理 第二章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l、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生命的哪一阶段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D 】P13 A.幼儿园毕业 B.小学毕业 C.青春期 D.死亡 2、人的思维发展是沿着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思维,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B 】P14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逆性 3、1-3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中年级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期,说明心理发展有它的【 D 】 P14 A.连续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4、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 C】P14 A.发展的阶段性 B.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5、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C 】P14 A.5个 B.6个 C.8个 D.10个 6、哪一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C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7、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I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的时期是【 C 】 P14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关键期”概念是和动物的哪一种行为现象有关……………………………【 A 】P16 A.印刻现象 B.学习现象 C.本能 D.无条什反射 9、“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一种水平【 C 】P19 A.儿童思维现有的发展水平 B. 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C.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 D.最高发展水平 10、“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D 】 A.现有的发展水平 B.即将达到的水平 C.最高的发展水平 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11、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最高表现是【 B 】P16 A.想象 B.逻辑思维 c.动作思维 D.形象思维 12、儿童不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看到的一样,叫【 A 】P17 A.自我中心 B.去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性 D.多维思维 13、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持有与他不同的观念,叫做【 A 】P17 A.去自我中心 B.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性 D.多维思维 1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能够掌握“守恒”概念其认知发展水平处于 【 C 】P17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财政学 最全习题 第二章思考题及答案

第二章财政收支概述 第一部分财政收入 一、填空题 1、政府收费主要是,是政府模拟私人物品的定价方式收取的公共物品的价格。 2、1997年以后,我国财政统计中国家财政分项目收入包含的项目有税收、企业亏损补贴(抵减收入)、和其他收入。 3、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收入和农业部门收入是按财政收入来源中的为标准的。 4、1997年以后,预算外资金项目包括、、、和其他收入。 5.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分类,可分为两大类。 6、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7. 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性作用。 二、判断题 1、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可分为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通货膨胀收入、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 2、预算外收入不体现在财政预算报告中。 3、预算外收入的形式都是收费。 4、如果一项收入可以采取税收形式也可以采取收费形式,一般应采用税收形式。 5、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财政支出一样,都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 6、1996年以来,我国预算外资金相当于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例处于持续增长中。 7、由于存在通货膨胀税效应,通货膨胀必然使财政收入实际上升。 8、农业部门以间接形式上缴的收入比直接上缴的收入多得多。 9、自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以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作用增强了,其中商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迅速增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已逐渐超过工业部门。 10、我国企业收入曾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不定项选择 1、关于税费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谓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B、税费改革是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 C、税费改革是当前提高财政收入(指预算内)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 D、税费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以税收代替收费 2、1996年以来,我国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新举措包括:() A、计划管理,财政审批,专户储存,银行监督 B、提出最重要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 C、要求参照预算内资金管理模式,建立预算外资金的预决算制度 D、提出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将社会保障基金纳入预算内收入 3、收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B、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C、可完全由部门和地方自收自支 D、法治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差 4、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 B、生产技术水平 C、分配制度 D、所有制结构 5、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体现在:() A、征收通货膨胀税B、税收的档次爬升效应C、造成财政收入虚增D、使财政收入数据失去信度

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原理,记录在账户贷方的是()。A A.费用的增加 B.收入的增加 C.负债的减少 D.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资产和费用的增加记借,减少记贷;收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减少记借。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类,《企业会计制度》将的会计科目分为()。 B A.六类 B.五类 C.七类 D.三类 资产、负债、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 3、借贷记帐法中资产类帐户的余额一般在()。 B A.无余额 B.借方 C.贷方 D.借方或贷方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是()。 A A.期末余额 = 期初借方余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B.期末余额 = 期初贷方余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C.期末余额 = 期初借方余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D.期末余额 = 期初贷方余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5、下列错误能够通过试算平衡查找的是()。 D A.重记经济业务 B.借贷方向相反 C.漏记经济业务 D.借贷金额不等 试算平衡的具体内容就是检查会计分录的借贷金额是否平衡。 6、“待摊费用”账户本期期初余额3500元,借方本期发生额1500元,本期摊销500元,则该账户期末余额为()。 B

A.借方4500元 B.贷方4500元 C.借方3500元 D.贷方1000元 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按照资产类账户计算期末余额。 7、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是根据()的基本原理。 C A.账户结构 B.会计要素划分的类别 C.会计等式 D.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内容 8、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笔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D A.一个账户 B.两个账户 C.三个账户 D.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 9、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D A.同增、同减、有增、有减 B.同收、同付、有收、有付 C.有增必有减,增减必相等 D.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D 10、会计账户的开设依据是()。C A.会计对象 B.会计要素 C.会计科目 D.会计方法 11、收到某单位的预付购货款存入银行,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是() B A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资产得减少 B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得增加 C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得减少 D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负债得减少 借:银行存款(资产) 贷:预收账款(负债) 12、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期末余额()。 C A.只能在借方 B.只能在贷方 C.只能在账户的一方 D.可能在借方或贷方 某些账户的余额是只可能出现在借方的,比如现金账户。 13、一般来说双重性质账户的期末余额( )。C A.在借方 B.在贷方

财政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从最终需要的角度考察,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 A )。 A.私人个别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B.人类生存需要和人类发展需要 C.生活需要和建设需要D.政府需要和企业需要 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A )的基本职责。 A.政府B.企业C.市场D.社会团体 3.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D )。 A.非排他性和竞争性B.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C.排他性和竞争性D.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准公共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 A )。 A.排他性B.分割性C.市场性D.社会性 5.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是( D )。 A.垄断B.外部效应C.收入分配不公D.产品供不应求 6.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私有制的产生 D、阶级的出现 7.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B ) A、私有制的产生 B、阶级的出现 C、生产力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 二、判断题 1.社会的公共需要是是指全社会私人个别需要的数量集合。错 2.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和竞争性。对 3.市场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需要。错 4.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错 5.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在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的时候,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对6.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错 7.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对 8.公共物品的享用和私人物品一样也可以分割和量化。错 9.充分就业是指所有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就业的状态。错 三、名词解释 1.外部效应2.公共物品3.资源配置4.财政 四、思考题 1.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2.简述政府干预失效的主要表现。 3.论述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4.论述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含义及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述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科学研究支出属于(B )。 A.生产性支出B.经常性支出C.投资性支出D.购买性支出 2.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B )。 A.公共工程投资支出B.价格补贴支出C.国家储备支出D.教育经费支出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1.“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产生万紫千红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生物的遗传B.生物的变异 C.环境温度的不同 D.光照的不同 2. 玉米的白化苗是变异个体在阳光下不能形成叶绿素。这种变异属于( ) A.有利的可遗传变异 B.不利的可遗传变异 C.有利的不遗传变异 D.不利的不遗传变异 3. 毛茛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长期浸没在水中的叶片呈丝状,这是因为 ( ) A.毛茛的表现型受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化 B.毛茛的基因型受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化 C.毛茛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受环境影响都发生变化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 下列现象中,不能遗传的是( ) A.菊花的黄色和红色 B.安康羊的毛卷曲和不卷曲 C.果蝇的红眼和白眼 D.母亲是大学生,儿子也是大学生 5. 下列选项中能够最恰当地解释图中兔子背部毛色变化的是 ( ) A.环境能够影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B.兔子的身体内产生了局部可遗传的变异 C.极低温度导致兔子的基因发生改变 D.极低温度导致兔子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6. 下列生物所获得的变异性状,不可遗传的是( ) A.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性状 B.经杂交育种形成的奶牛产奶量高性状 C.经转基因形成的超级鼠体大生长迅速性状 D.经充足光照形成的小麦穗大粒饱产量高性状 7. 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甜菜的幼苗,能使细胞内染色体数加倍,这样的甜菜含糖量高。下 列关于该甜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糖量高是可遗传的变异 B.细胞内的DNA数量没有改变 C.含糖量高是不可遗传 D.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8. 农业上常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获得新品种,其原理是射线或药物( ) 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 B.改变了农作物种子中的营养成分 C.淘汰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 D.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9. 9.下列属于生物变异现象的是( ) A.孔雀和鸭子的羽毛明显不同 B.一棵树上所结的果实,大小、形态、颜色有差异 C.蝗虫的体色夏季为绿色,秋季为褐色 D.蜜蜂的发育过程中,成体与幼体有显著的差异 10.下列变异中,不可遗传的是( )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里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异性。 2、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5、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7、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

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一)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二)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三)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形成的。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第二章 第五节口服药物的吸收

第五节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 一、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概述 (一)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是药物研发过程的一个工具,它依据药物的渗透性(permeability)和溶解度(solubility),将药物分成四大类,并可根据这两个特征参数预测药物在体内-体外的相关性。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概念自从1995年被提出后,人们对其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药品管理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工具。美国FDA在2000年8月颁布了《依据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对口服速释型固体给药制剂采用免做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实验》的指导原则。欧洲药品审评机构在2001年也将BCS写进简明新药申请中的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F/BE)研究指导原则[16]。 1.分类依据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的溶解度和膜通透性将药物分成溶解大渗透性好、溶解度小渗透性好、溶解度大渗透性差和溶解度小渗透性差四类。通过BCS 试验对制剂中药物的释放和吸收过程的影响研究,可指导剂型的设计,评价上市后产品,使制剂达到最大生物利用度及良好的质量保证,从而降低研发和生产的风险(表2- 10)。 表2-10 药物的BCS分类与体内外相关性预测 类型溶解度渗透性体内外相关性预测 Ⅰ高高药物胃排空速度比溶出速度快,存在体内外相关性,反之则无 Ⅱ低高如果药物在体内、体外的溶出速度相似,具有相关性 Ⅲ高低透膜是吸收的限速过程,溶出速率没有体内外相关性 Ⅳ低低溶出和透膜都限制药物吸收,不能预测其体内外相关性根据BCS对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目录中的130种口服药物进行分类,

财政学课后练习题

、单项选择 10、同时具备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三个特征的物品是( 11、财政调节各分配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功能是指财政的( )。 A 、资源配置职能 B 、收入分配职能 C 、经济稳定职能 12、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是( )。 A 、政治条件 B 、经济条件 C 、历史条件 二、多项选择 1财政分配与其他分配范畴的主要区别是( )。 A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E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 C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行驶其职能的物质需要 D 、财政分配的集中性、强制性和无偿性 2、 财政分配对象,从价值形态看有( )。 A 、全部社会产品价值 E 、剩余产品价值M 部分 C 、包含有折旧基金C 部分 D 、职工劳动报酬的V 部分 3、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手段有( )。 A 、税收 E 、转移支付 C 、收入政策 D 、发挥财政监督机制 4、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 )。 A 、政府决策失误 B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C 、政府职能的 越位”和 缺位” D 、寻租行为 5、 下列项目中,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 、国家征税 B 、发行国债 C 、销售商品 D 、国家投资修建青藏铁路 E 、王鸣到北海旅游 6、 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具有的特征表现为( )。 《财政学》习题 第一章财政导论 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 。 A 、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财政分配的主体( )。 A 、国家 E 、家庭 E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 D 、促进经济的稳定的增长 C 、企业 D 、个人 3、?从财政分配的实际情况来考查,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 A 、社会产品的全部 E 、剩余价值的全部 C 、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 、社会产品中的一部分 4、?财政属于( )范畴。 A 、生产 E 、分配 C 、交换 5、在财政分配中,( )居于主动的支配地位。 A 、企事业单位 E 、居民个人 C 、国家 6、财政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因此财政分配具有( A 、强制性和自愿性 E 、无偿性和有偿性 C 、有偿性 D 、消费 D 、中央政府 )特点。 D 、强制性和无偿性 7、 混合产品的供给,( )。 A 、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B 、只能由社会成员来提供 C 、既可以由政府部门提供,也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来提供 8、 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 A 、国防 B 、花园 C 、教育 D 、桥梁 D 、只能由市场主体来提供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A 、市场 B 、政府 )是配置资源的主体。 C 、企业 D 、个人 A 、私人物品 B 、公共物品 C 、纯公共物品 D 、准共公物品 D 、维护国家职能 D 、文化条件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生物的变异 一.单选 1. 2017年9月,中国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海水稻是耐盐碱高产水稻,能够在海水中生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水稻耐盐碱、高产等性状均是由基因决定的 B.海水稻的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C.海水稻的遗传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内 D.海水稻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2.丁香的花,通常花瓣四枚,偶有五枚;三叶草,复叶上具三枚小叶,偶有四小叶,这种偶发现象属于() A.生物的遗传B.生物的变异 C.完全变态发育D.不完全变态发育 3.下列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A.小明用眼不当导致轻度近视 B.豌豆粒有绿色的,有黄色的 C.某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下个色盲的儿子 D.宠物狗有长毛的,有短毛的 4.下列变异中,不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 A.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男孩 B.有籽蜜橘的纸条上结了几个无籽蜜橘 C.将同种番茄栽种在不同的土壤中,结出果实的大小不同 D.一块高秆小麦地里出现了一株矮秆小麦 5.同卵双胞胎(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两个胎儿)的姐妹俩,长大后皮肤有黑、白之分;一对正常肤色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这两种变异的类型和引起变异的原因依次是() A.前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后者是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 B.前者是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 C.前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后者是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

D.两者都是可遗传的变异,但前者是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后者则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6.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发达 B.一对正常夫妇生育白血病女儿 C.长在暗处的玉米矮 D.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高大 7.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历时20多年,通过小麦与牧草杂交实验培育出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这一实例体现了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 B.杂交成功的关键是确保小麦与牧草进行异花传粉 C.该杂交育种过程是通过植物的无性生殖实现的 D.小麦新品种的抗病、高产等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8.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高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北京种植,其果实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看出() A.哈密瓜甜度的变化不属于变异 B.哈密瓜的甜度具有遗传性,不具变异性 C.哈密瓜在引种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D.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哈密瓜甜度的变化不遗传 9.玉米有时会出现白化苗,这种现象属于() A.有利、不遗传的变异B.不利、可遗传的变异 C.有利、可遗传的变异D.不利、不遗传的变异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A.断尾的老鼠生出有尾的小老鼠 B.某人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 C.父母都能卷舌,孩子不能卷舌 D.同卵双生的姐妹胖瘦不同 11.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而长期浸没在水里的叶片深裂呈丝状,水毛茛叶片的这种性状表现() A.只是由基因组成决定的 B.只是由环境决定的 C.与基因组成和环境都无关 D.是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2.某苹果树的一个枝条上发生了芽变,结出了特别甜的几个大苹果.用什么方法才能将这种有利变异保留到后代?() A.等第二年开花时进行自花传粉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 青年初级的年龄在C 阶段。 A.6.7-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2. A 思维已从“实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A.抽象逻辑 B.具体形象 C.辩证 D.单维 3. 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D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4. 主动感对内应盛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B A.培养自立性 B.培养主动性 C.培养勤奋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 5. A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象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尊 6. 威特?提出A 的认知公式的差异 A.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辐今型与发散型 D.同时性与继时性 7. 最经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A A.可能性 B.观摩性 C.目的性 D.可控制性 8. 最经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C A.列昂节夫 B.赞可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9. 有能力,独立性强,自律,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D 教育方式下成长进步的。

B.专制型 C.自由型 D.民主型 10.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D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行 D.多命题形式进行 11. 流体智力和晶力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 人的发展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B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13.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C A.超常 B.弱智 C.中下 D.中等 15. 有种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是语行为的A A.关键期或敏感期 B.行为学习期 C.习得期 D.发展期 16. 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讨论之一是B A.男伏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伏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年龄相等有则不相等 17. 青少年自觉的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A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第二章 练习题

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 前的括号内。) ( C )1、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 树突 B.轴突 C.神经元 D.细胞体 ( B )2、大脑左半球的受损会导致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不能理解口语单词。 A. 布洛卡区 B.威尔尼克区 C.运动皮层区 D.感觉皮层区 ( D )3、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__________来进行的。 A.细胞体 B.细胞核 C.树突 D.突触 ( D )4、人脑中主要具有协调肌肉运动和维持平衡功能的是。 A.丘脑 B.下丘脑 C.中脑 D.小脑 ( A )5、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A.脊髓 B.躯体神经系统 C.交感神经系统 D.自主神经系统( B )6、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又称为神经元,由及其发出的树突和轴突三部分构成。 A、神经纤维 B、细胞体 C、髓鞘 D、神经递质 ( C )7、调节内脏器官的肌肉和腺体活动的传出神经系统称为。 A、交感神经系统 B、副交感神经系统 C、自主神经系统 D、躯干神经系统( A )8、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又称为神经元,由细胞体及其发出的和轴突三部分构成。 A、树突 B、神经纤维 C、神经递质 D、髓鞘 ( D )9、负责感觉器官(包括骨骼肌)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信息交流的神经系统称为。 A、交感神经系统 B、副交感神经系统 C、自主神经系统 D、躯干神经系统 ( C )10、周围神经系统由躯体神经系统和__________构成 A、脑 B、脊髓 C、自主神经系统 D、交感神经系统 ( B )11、__________的主要机能是接受从感受器或其他神经元发出的刺激。 A、细胞体 B、树突 C、轴突 D、突触 ( B )12、在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侧裂处,有一个言语运动区,这个区域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这个区被称为____________ A、威尔尼克区 B、布洛卡区 C、感觉皮层区 D、运动皮层区 ( B )13、大脑两半球被一条称之为________纤维束连为一体,它使得两半球的沟通得以实现。 A、脑纵裂 B、胼胝体 C、中央沟 D、侧裂

《财政学》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出现 、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产生、从财政学对物品的区分标准角度分析“设置岗亭不允许载货汽车通过的桥梁”属于()。 、纯公物品、混合物品、私人物品、以上都不是 、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花园、国防、教育、私人住宅 、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 、资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公平、经济稳定发展、财政监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析()是确定政府经济作用的主要依据。 、市场失灵、计划失灵、GNP、 、从财政的本质来看,财政体现的是()。 、以社会团体为主体的分配关系、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以企业为主体的分配关系、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属于财政分配范围的是()。 、公务员的工资、法院法官的工资、企业职工的工资、解放军战士的津贴 二、多选题 、下列哪些属于公共产品:()、国防、司法、家用热水器、高速公路 、下述哪些政策手段会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 )、价格补贴、税收、政府购买、公共管制 、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有()。自然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效应、信息不充分、无形之手、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有()、管制、规定价格、生产、道义劝说 、经济稳定包含()多重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发展、增长 、下列()安排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累进税制度、比例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投资制度、商业保险制度 、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主要有()竞争性排他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公开性 、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主要包括()。 、确定财政收支占的合理比例、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 、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调节社会投资方向 、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哪些手段可以调节收入分配()、税收、发行国债、补贴、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通过转移支出、提高财政本身的配置效率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方面。、政府决策失误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或“缺位”、寻租行为、提供公共物品三、判断题公共安全具有外部效应的特征。()、发展与增长的含义基本相同。( ) 、累进税制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 ) 、财政投资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 、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在市场经济初期应侧重效率,同时兼顾公平。(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不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析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是确定政府经济作用的主要依据。( ) 、财政具有直接偿还性。()、充分就业就是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处于就业状态。() 、平等不等于公平,甚至是社会公平的背离。(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长时间不变动。()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政治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内容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 、公共物品只能由公共生产。() 、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 四、简答题、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简述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段。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第二章一、单选题 .若按社会中产品的价值构成来分类,以下各项支出中属于补偿性支出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