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练习题

《答司马谏议书》练习题
《答司马谏议书》练习题

《答司马谏议书》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强聒.()壬.人()度.义()重.念()怨诽.()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义。

与君实

..游处议事每.不合固.前知其如此

不恤.国事无由

..不宜卤莽

..会晤于反复

3、翻译下列句子。

(1)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二、阅读第三段: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1、用“‖”把文段分为三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盘庚之迁不任区区向往之至B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

C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以膏泽斯民D不恤国事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3、文段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王安石作为政治家的胆略?试作分析。

4、为了增强批驳的力度,作者举了“___________”的史实,结尾又连用两个___________复句,措辞委婉而坚决。

5、文中提到的盘庚,是朝的君主,他当年迁都是为了,举盘庚迁殷的例子,作用是。

三、内容分析:

1、第1段:交代写信的。

2、第2段:针对信中指责自己的,逐一加以驳斥。

3、第3段:分析对新法怨恨、诽谤的,并表示对士大夫等保守思想的不满。

4、第4段:书信常规的语,使全文结构。

5、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态度。

6、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7、“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

答案:

一、1(略)2(1)交往共事;(2)常常;(3)本来;(4)考虑;(5)没有原因、没有机会;(6)书信往来3(1)所以现在详细说明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或许会原谅我。(2)原来读书人要争辩的,主要是名义和实际是不是相符的问题,名义和实际得到澄清,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明白了。二、、1、…汹汹然?‖…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2、D 3、王安石不顾众人反对,不量政敌多少,辅助皇上实施改革,难怪那些既得利益因实施新法受损的人“何为而不汹汹然”,反问作结,加强肯定语气,增加了结论的不可置疑性,这样举重若轻对待“汹汹然”的“怨谤”,尽现王安石政治家胆略与风度。4、“盘庚西迁”;假设5、商摆脱自然灾害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自己坚持变法的正确性,表明坚决变法的态度。

三、1.缘由 2.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 3.反对派原因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 4.结束严谨 5.坚决 6. 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7. “术”指二人所持的治国之道、政治主张。

答司马谏议书

29、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一、教学目的: 1、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作者在本文中对实施变法出现四个问题的解答。 难点:文中出现的文言的一些客套话。 三、教学设想 1、先疏通文字,然后采用课堂研讨学习的方式来了解王安石变法所受的反对与阻 挠。 2、从了解古今汉语语序的不同,进而掌握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一些规律。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公元1069年北宋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然而却遭到许多士大夫的及力反对,今天我们来学习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或许能从中了解到王安石实施变法所受的阻力及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 二、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人,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他的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三、背景简介 北宋宋神宗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内外交困。担任参政知事的王安石立志改革,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司马光于熙宁三年(1070年)致书王安石,不遗余力地攻击新法,王安石当即答以简短的回函,进而写了这封信作为答复,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

四、题解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 五、听课文录音 先听录音然后学生默读 六、文字疏通 重点的字词 某:作者在信稿上用来代替自己的名字。蒙教:承蒙赐教。 窃:谦词,私下,代“我”。操:持。 术:治国之道,政治主张。强聒:强作解说。聒,喧扰,嘈杂,这里指多话。略:简略。上报:回信。 重念:又想到。视遇:对待。 厚:优厚。反复:书信反来。 卤莽:粗疏草率,冒失无礼。见恕:原谅我。 名实:名义和实际。人主:皇帝。 侵官:增设新官,侵犯原有官吏的职权。生事:生事扰民。 征利:搜刮钱财,与民争利。拒谏: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举:推行。辟:排除,驳斥。 壬人:奸人,佞人。指巧言谄媚、不行正道的人。固:本来。 习于苟且:习惯于得过且过。恤:考虑。 汹汹:波涛声。这里指反对新法的吵闹之声。 胥怨:相怨。多指百姓对上的怨恨。胥,互相。非特:不只是。特,只是。度(dù):计划,主张。度(duó):考虑。 膏泽:给以好处。不事事:不做任何事情。敢知:敢于领教。知,领教,接受。由:机缘,机会。 不任:不胜。区区:情意诚挚。向往之至:仰慕到了极点。 七、课文的结构(段落层次) 全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

统编版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 学案 (含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学案 + 答案 一、学习目标 1、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把握教学设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教学设计>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人,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他的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 2、背景简介 北宋宋神宗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内外交困。担任参政知事的王安石立志改革,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司马光于熙宁三年(1070年)致书王安石,不遗余力地攻击新法,王安石当即答以简短的回函,进而写了这封信作为答复,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 3、题解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 第一课时 三、听课文录音 先听录音然后学生默读 四、文字疏通 重点的字词 某:蒙教:窃:操: 术:强聒:略:上报: 重念:视遇:厚:反复: 卤莽:见恕:名实:人主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举:辟:壬人:固:

习于苟且:恤:汹汹:胥怨: 非特:度(dù): 度(duó): 膏泽: 不事事:敢知:由: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七、课文的结构(段落层次) 全文分为四段,概括段意 第二课时 一、问题讨论 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2、“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 3、司马光如何指责王安石? 4、第2段作何理解? 5、第3段作何理解? 6、第4段作何理解? 7、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 8、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二、写作特点

考研英语红宝书_单词背诵周期表

记单词只有一种方法——按照艾宾浩斯周期的不断重复!艾宾浩斯周期的标准速度是一天花3个小时背下3个新的List,每一个list大致有150个单词,因此有些词汇书如果不是这样划分list,我们可以自己来重新划分。以这样的标准第一遍背一页单词(10个左右)需要5分钟。这时第一个记忆周期已到,请同学们在背下一页前,立即返回第一个单词,把这10个单词迅速复习一遍。因为此时对单词的记忆程度在90%以上,所以只需要几十秒钟,但是对于记忆这些单词所起的作用是极大的。第二页也是如法炮制。用这种方法背过6页以后,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已到,立即从第一页开始复习。由于这些单词刚刚背过两遍,所以这一遍复习也只需要三分钟。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背7~12页。整个List大约一个小时。小宝老师对艾宾浩斯周期做了一个小的修订,非常适合我们白天还要上课的大学生或者中学生。也就是每天早上看完3个list之后,在花30分钟左右把三个单元快速的过一遍,不要强求自己记住,不可能,只是为了晚上的复习进行一次预复习状态,因为我经过测试发现,艾宾浩斯周期最理想的操作环境是纯脱产状态,而大学生白天还有大量的课程,实验等等,因此早上的3个单元的全部先快速过一遍非产有利于强化和抗遗忘。 用以上的方法背过的单词一定会记得很牢固。因为这种方法不但利用及时的复习改造了遗忘曲线,延缓了遗忘速度,而且基本上克服了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 建议大家选择上午特别是早晨的时间来背新单词,因为此时人的

生物节律处于最高峰背单词的记忆力最好,而且也不存在对日常琐事 的前摄干扰。到了晚上,也就是背过单词的12个小时之后,到了第三 个记忆周期,一定要复习今天新背过的单词。复习只需要第一遍背单 词的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即每个List小于或等于20分钟,3个List 在50~60分钟之间。 整个背单词的过程需要背词者有一个严格的时间表。下面的时间 表就是参照新东方著名教学专家杨鹏老师的《17天搞定GRE单词》的艾宾浩斯周期表计划,因为俞敏洪先生的经典著作《GRE词汇精选》(红宝书)是51个单元,但是艾宾浩斯周期是所有记忆的周期, 因此适用于所有阶段的单词记忆,只不过单元数多还是少的问题,因 此对于考研词汇,托福词汇,四六级词汇均适用,大家只是自行增减 单元个数,来制定一个相应的艾宾浩斯单词记忆和复习周期: 晚上6点——9点,3小时内背 早上课前7点半到8点,半个小时复习 单词背诵周期表 1 2 3 4 5 6 7 L1-3 L4-6 L7-9 L10-12 L13-15 L16-18 L19-21 ·L1-3 ·L1-3 ·L4-6 ·L1-3 ·L4-6 ·L7-9 ·L10-12 ·L4-6 ·L7-9 ·L7-9 ·L10-12 ·L13-15 ·L16-18 ·L10-12 ·L13-15 ·L16-18 ·L19-21 8 9 10 11 12 13 14 L22-24 L25-27 L28-30 L31-33 L34-36 L37-39 L40-42

(完整word版)《答司马谏议书》练习题.docx

《答司马谏议书》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强聒()壬人()度义()重念()怨诽().....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义。 与君实游处议事每不合固前知其如此.... 不恤国事无由会晤于反复不宜卤莽..... 3、翻译下列句子。 (1)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二、阅读第三段: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 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 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 某之所敢知。 1、用“‖”把文段分为三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盘庚之迁不任区区向往之至B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 C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以膏泽斯民D不恤国事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3、文段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王安石作为政治家的胆略?试作分析。 4、为了增强批驳的力度,作者举了“___________ ”的史实,结尾又连用两个___________复句,措辞委婉而坚决。 5、文中提到的盘庚,是朝的君主,他当年迁都是为了,举盘庚迁殷的例子,作用是。 三、内容分析: 1、第 1 段:交代写信的。 2、第2段:针对信中指责自己的,逐一加以驳斥。 3、第 3段:分析对新法怨恨、诽谤的,并表示对士大夫等保守思想的不满。 4、第 4 段:书信常规的语,使全文结构。 5、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态度。 6、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7、“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

2017红宝书考研英语词汇(词汇分类整理)--基础词

【红宝书】考研英语词汇 基础词 Unit 4 bath 洗澡,淋浴;浴室 bathe 弄湿;游泳,洗澡 batch 一批,一组,一群 acquaint 使认识,使了解 acquaintance 熟悉,了解;熟人 across 横越,穿过;在……对面 satisfaction 满意,满足;乐事,愉快 satisfactory 令人满意的,可喜的,恰当的 satisfy 满意,使满意;使确信 satire 讽刺,讽刺作品 saturate 使饱和,浸透,使充满 sauce 酱汁,调味汁;无礼,莽撞 saucer 茶托,碟子 sausage 香肠,腊肠 saw 锯子;锯,锯开 scan 细看,审视;浏览,扫描 scandal 民愤;引起公愤的举动;丑闻;诽谤 scar 疤,疤痕;精神上的创伤 scarce 缺乏的,不足的;稀少的,罕见的 scarcely 几乎不,简直没有,勉强;决不 scare 惊吓,恐惧 scarf 围巾,头巾 scatter 撒播;消散,驱散 scenario 可能发生的事,可能出现的情况 scent 气味,香味;香水 scholar 学者 scholarship 奖学金;学问,学识 school 学校;学院;学派,流派 tablet 药片;碑,匾 taboo 禁忌,戒律;避讳 tackle 用具,装备;对付,处理,解决 tactics 策略,战术 tag 标签,货签 tailor 裁缝;缝制;使适应 tale 故事,传说 tame 平淡的;驯服的;温顺的;驯服;控制,抑制 tan 棕黄色,黄褐色;棕黄色的,棕褐色的 tangle 绞在一起,乱作一团;混乱状态 tank 坦克 tanker 油船,油轮,油罐车;坦克手 tap (水、煤气等管道或容器的)龙头,阀门,塞子;轻扣;窃听

考研英语 红宝书 单词记忆规划

英语红宝书计划

经过笔者自己的实践和对同学们背单词的实际情况来测算,以这样的标准第一遍背一页红宝书单词(10个)需要5分钟。这时第一个记忆周期已到,请读者在背下一页前,立即返回第一个单词,把这10个单词迅速复习一遍。因为此时对单词的记忆程度在90%以上,所以只需要几十秒钟,但是对于记忆这些单词所起的作用是极大的。第二页也是如法炮制。用这种方法背过6页以后,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已到,立即从第一页开始复习。由于这些单词刚刚背过两遍,所以这一遍复习也只需要三分钟。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背1~12页。整个List大约一个小时。 用以上的方法背过的单词一定会记得很牢固。因为这种方法不但利用及时的复习改造了遗忘曲线,延缓了遗忘速度,而且基本上克服了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相当于每一个List被分成12个小的单元,每个小的单元自成一个复习系统;每6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2个大单元各自成为一个复习系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先后输入的信息之间的互相干扰。同时,这种在一个短时间内反复复习的方法,也起到了对所记忆的单词进行过渡学习的效果,有助于把这些单词的记忆形成功的延续到下一个复习周期。 本背词法的标准速度是一天花3个小时背下3个新的List。笔者建议本书的读者选择上午特别是早晨的时间来背新单词,因为此时人的生物节律处于最高峰背单词的记忆力最好,而且也不存在对日常琐事的前摄干扰。到了晚上,也就是背过单词的12个小时之后,到了第三个记忆周期,一定要复习今天新背过的单词。晚上复习的有点在于,由于背过单词后就要睡觉,所以不存在后摄干扰,有助于保持记忆。笔者经过仔细测算,发现对于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讲,这一遍复习只需要第一遍背单词的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即每个List小于或等于20分钟,3个List在50~60分钟之间,注意请读者把这一遍复习的顺序与早晨初背的顺序作一个调换,如早晨的顺序是List1,List2,List3,则这一遍请调整为List2,List3,List1,其目的在于根本克服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问题。在以后的复习当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地调整复习地顺序,把以前记得最不清楚地部分放到自己记得最牢固地位置。 其后的复习模式请按照前面所讲的方法继续下去,分别在1天后,再过2天,4天,7天,15天后作复习。这里的天数是指时间间隔的天数,而不是指第几天。也就是说,如果10月1日早晨背的单词,晚上要复习,2号,4号,8号,15号,30号各自要作一次复习。等到这个大循环结束后,背词者对单词的记忆可以说是非常熟练了,因为他对每一个单词都背过至少9遍。在此之后,背词者只需要每天花上45分钟左右复习3个List,就可以对所有的红宝书单词一直保持牢不可破的记忆。

(完整word版)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原文与翻译 说明:为方便同学们比较原文与翻译,我们采用逐句对照翻译,以下黑体字为原文,红体字为翻译。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安石敬曰:昨日承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您交往深厚密切的日子很久了,可是在议论国事时常常意见分歧,这是因为我们对事情有不同的主张和办法的缘故吧。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弊,不为生事;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括钱财;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练习和参备考资料答案解析

答司马谏议书 Ⅰ.课外古诗背诵 【原文】 从军行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赏析】这是诗人的一首边塞诗。委婉细腻地刻画了边关将士久戍盼归、思乡怀亲的真挚感情。诗的前三句,写环境:诗人首先捕捉住烽火台、戍楼、黄昏、海风等景象,着力渲染苍茫寂寞的环境气氛。然后引出抒情结句,抒写征人的思乡深情。但诗人没有从征人这边写起,而是从万里之外的闺妇写起,写她的无限愁思,以反衬出征人自己的思想波澜,加强了诗的感染力量。 Ⅱ.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聒(guō):声音嘈杂,使人厌烦。如:聒耳。 壬(rén):1.天干的第九位。2.姓。 恤(xù):<书>1.顾虑,忧虑。如:不恤人言。2.怜悯。如:体恤。3.救济。如:抚恤。 胥(xū):1.<书>胥吏(小官吏)。2.互相。3.〈书〉齐、皆。如:万事胥备。 度(duó):<书>难测;估计。如:揣度。另读(dù):1.计量长短。如:度量衡。 2.程度。如:极度。 3.章程;行为准则。如:法度。 4.人的气质或姿态。如:风度。 5.计划,主张。 6.过(指时间)如:虚度光阴。 膏(gāo):1.脂肪;油。如:膏火。2.很稠的糊状物。如:牙膏。3.肥沃。如:膏腴。本文取此义。

晤(wù):见面。如:会晤。 二、词语识记 某:作者在信稿上用来代替自己的名字。 蒙教:承蒙赐教。 窃:谦词,私下,代“我”。 操:持。 术:治国之道,政治主张。 强聒:强作解说。聒,喧扰,嘈杂,这里指多话。略:简略。 上报:回信。 重念:又想到。 视遇:对待。 厚:优厚。 反复:书信反来。 卤莽:粗疏草率,冒失无礼。 见恕:原谅我。 名实:名义和实际。 人主:皇帝。 侵官:增设新官,侵犯原有官吏的职权。 生事:生事扰民。

考研英语单词助记手册

2011考研的进~擅长忘记也能考360~ 复试结束了,下决心写点什么,说说现在我对去年此时自己迷惑的问题的答案~ 自我介绍先,女,来自山东某医学院,今年考上北医六院临床,初试成绩政英76、59,西综225,总分360,虽然不高,但对于我这个忘性极好记性极差的文学女青年来说,已经比较满意了~自认水星漂亮(注:智商高)的同学仅供参考~ 先说说处在这个阶段的同学最容易存在的疑问~ 1、如何安排复习,着重课本还是辅导书,书要看到多细,报不报辅导班,三门课如何安排等?答:去年此时我也在各种思潮冲击下不知如何是好(实际从寒假介绍大概三月就开始了),当时丁香园硕博版(推荐)有个帖子,是让过来人说说自己的经验,很长,看完以后就觉得心里有了底~现在来说说我现在的答案~一般的复习(指不是课也不上习也不实的全日制复习的复习,即每天晚上即课余时间复习)现在就应该开始了。晚上不用太晚,我们当时大概10点到10点半吧~我们学校大四毕业才结束内外科教学,所以现在平时跟着上课,认真听讲(利用好上课时间可事半功倍,注意上课要动脑),下课把学的内容理解记忆就好了。但有的学校现在内外科课已经结了,就可以全面复习了。 复习不要太早用全力,因为人的肉身是有极限的,是会累的。复习也不要太晚,因为我们是先报后考,复习太慢11月报考时不易对自己有个客观评估,不是报高了被调被刷,就是报低了心中后悔~ 课本还是辅导书?这是一个问题!这也是现在西综复习的两个主流派别(我自己总结的)。如何选择呢?西综内容之多绝不是单凭激情就能攻下的,无知者无畏,现在大部分同学都会制定目标是满分的复习计划,却没有正确充分的评估困难和自己的执行能力,这时就体现出方法的重要性~很多人会说,我们考西综就是拼谁坐的住对智力要求不高,但是为什么同样复习的很多人,一起实习一起吃饭一起复习,成绩确有差异,而且不是平时成绩好的考的高?实际上我要说,我们医学考研不是考智商(但记忆力强的人大占优势),也不是考谁坐得住(我的现实经验:坐一样长时间的考不一样的分,坐的长的可能考的少;考一样分的不一定花一样的力气,同样是369,其中一个大概花了另一个两倍的功夫),是考综合的能力,也就是素质!认识自己,评估自己,设定目标,选择方法,执行计划,困难时坚持,顺利时谨慎,每一时都根据情况微调,每一刻都又激情又实际,这才是成功之道啊~~ 我的建议: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目标~ ①如果你记性好基础佳目标宏大,那当然是选课本了~现在出题人越来越不按牌理出牌,边边角角都可能考。看的时候注意不要太慢。很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开始时追求完美,对刚开始复习的章节又要理解又要记忆又做真题又做习题,那个认真啊,结果复习着复习着,忽然发现,不好!时间不够了!于是后面的内容匆匆而过,落得个虎头蛇尾。给自己定下时间限制,限时完成~有不懂的地方先自己想,但不要想太长不要恋战,想不懂就问,甚至跳过去,考研要以大局为重!制定短期计划,中期计划,长期计划,全都要有时间!时时提醒自己几月了,该复习到哪了!千万不要到该报志愿了,还一遍没完,那时就很被动了~ 关于速度我曾经听过一个贺银成的讲座,他说第一遍在六月到十一之前完成都是正常,我是十一完成的第一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②如果你像我一样记性差,隆重推荐事半功倍省时省力的“兔子速效西综复习法”~~具体执行如下:首先比较快速的记一到两遍贺银成辅导讲义,大概建立一个框架。这个讲义是一个重点框架和曾考考点的集合,性价比还是极高的。看讲义你就不能挑着重点看了,从头看到尾,一个关键就是一定要尽量快一点!快了既可以用别人看一遍的时间看两遍,还不容易走神,更重要的是符合记忆规律!然后看一遍课本,可以从头看到尾,或者自己喜欢什么顺序都行,

答司马谏议书

答司马谏议书.txt喜欢我这是革命需要,知道不?!你不会叠衣服一边呆着去!以后我来叠!我一定要给你幸福,谁也别想拦着。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guō ),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rén)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fěi)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xù)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gēng)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视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wù),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我王安石说: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向您)硬罗嗦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为自己辩解了。再三考虑君实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抨击不正确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这)不能算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

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说明:精心整理了七个方面的习题——文学常识、文言现象积累(通假字、古今 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理解性默写、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内阅读简答、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题型既夯实基础,又提升能力,后附有答案,可以剪辑使用。 《答司马谏议书》 【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表明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二)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析: ①不复一一自辨: ②于反复不宜卤莽: ③故今具道所以: 2、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故略上报 ..: ②于反复 ..不宜卤莽: ③以膏泽 ..斯民: ④则众同为而不汹.汹.然: ⑤故今具道所以 ..: ⑥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⑦今君实所以 ..见教者: ⑧不任区区 ..向往之至:⑨以致 ..天下怨谤也: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文言句式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 ③胥怨者,民也: ④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⑤受命于人主: ⑥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⑦至于怨诽之多: 4、一词多义: 见:

①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见.渔人,乃大惊: ③于是人朝见.威王: 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⑤众人皆解面我独醒,是以见.放: ⑥风吹草低见.牛羊: 修: 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②乃重修.岳阳楼: ③诌忌修.八尺有余: 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韩非子》 : ⑤臣修.身洁行数十年《魏公子列传》:以: ①以.致天下怨谤也: ②以.授之于有司: ③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④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⑤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为: ①不为.侵官: ②为.天下理财: ③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④未能助上大有为.: ⑤守前所为.而已: ⑥邯郸为.郡: 三)重点文言语句翻译 1、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3、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四)理解性默写: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 ,。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 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 。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

答司马谏议书

答司马谏议书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重点的文言知识。 2.理解作者抓住要害、针锋相对的行文思路。 3.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果敢坚定的改革精神。 教学重点: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驳斥司马光的? 2.引“盘庚之迁”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 1.作者给司马逃回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作者和司马光之间对哪些“名实”的看法存在分歧? 教学方法:自学为主,点拔为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 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一封长达三千三百多字的信《与王介甫书》,信中指责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对此作回复。司马光,字君实当时谏议大夫,故称司马谏议。二.字词 强qiǎng聒guō卤lǔ莽mǎng(鲁莽)见恕shù难nàn壬rén人胥xū膏gāo泽三、生自读,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理思路: 第一部分:先叙酬答的话,然后则要“具道所以”由此转入正文。 第二部分:信的主体部分,也是辨论的关键[针对司马光来信中提出的责难进行辩驳] 第三部分:结尾客套语。 四、生在文中找司马光在信中如何指责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如何反驳的呢? 司马光观点王安石驳斥 侵官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授之于有司 生事举先王之政,兴利除弊 征利为天下理财 拒谏辟邪说,难壬人 怨谤固前知其如此也 作者给司马光回信的根本原因:对司马光的指摘进行针锋相对的驳斥。 五、探究:作者引用“盘庚之迁”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说反对者之多并不表明措施有错误,只要“度义而后幼”,确认自己做的是对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必要。盘庚之迁,连百姓都反对,尚且未能使他改变计划,那么

当前实行变法只遭到朝廷士大夫中保守势力的反对,就更无退缩之理,这里用历史上改革的事例说明当前所进行的变法的合理与正义性,表明自己不为怨诽之多而改变决心的坚定态度。 五、研读课文。(一) 1. 师: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2. 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 3. 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 4. “术”指二人所持的治国之道、政治主张。 3.师:司马光如何指责王安石? 指责王安石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可引用课文中句子作答。) 4.师;翻译下列句子。 生: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①所持的见解有很大的不同的缘故。 生②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②名义和实际得到澄清,那么天下的道理就搞明白了。生:③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③至于怨恨咒骂的人这么多,这本来是我预先就知道会这样的。 (二)整体感悟 1.师:第2段作何理解? 生:作者在该段以犀利的笔锋逐一驳斥司马光对自己的指责。开头先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接着对强加给自己的罪名一一反驳,连用“不为……”四个不容置疑的判断句,显示了王安石政治家、改革家的风度。 2.师:第3段作何理解? 生:该段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指出当前现状,并强调皇上要改变此情况,而自己不顾众人反对,要“助上以抗之”,然后用一句反问句,增加结论的不容置疑性。第二层用盘庚迁都的事实,来论明自己推行新法的正确性,增强说服力。第三层由两个假设句构成,内容上退中有进,前句的退,使后句的驳斥更显柔中有刚。 (三)教师小结:中心表达: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 写作借鉴:本文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全文一气贯通,结构严谨,这是同学们需借鉴的。 六、布置作业.

考研英语红宝书-单词背诵周期表

考研英语红宝书-单词背诵周期表

记单词只有一种方法——按照艾宾浩斯周期的不断重复!艾宾浩斯周期的标准速度是一天花3个小时背下3个新的List,每一个list大致有150个单词,因此有些词汇书如果不是这样划分list,我们可以自己来重新划分。以这样的标准第一遍背一页单词(10个左右)需要5分钟。这时第一个记忆周期已到,请同学们在背下一页前,立即返回第一个单词,把这10个单词迅速复习一遍。因为此时对单词的记忆程度在90%以上,所以只需要几十秒钟,但是对于记忆这些单词所起的作用是极大的。第二页也是如法炮制。用这种方法背过6页以后,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已到,立即从第一页开始复习。由于这些单词刚刚背过两遍,所以这一遍复习也只需要三分钟。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背7~12页。整个List大约一个小时。小宝老师对艾宾浩斯周期做了一个小的修订,非常适合我们白天还要上课的大学生或者中学生。也就是每天早上看完3个list之后,在花30分钟左右把三个单元快速的过一遍,不要强求自己记住,不可能,只是为了晚上的复习进行一次预复习状态,因为我经过测试发现,艾宾浩斯周期最理想的操作环境是纯脱产状态,而大学生白天还有大量的课程,实验等等,因此早上的3个单元的全部先快速过一遍非产有利于强化和抗遗忘。 用以上的方法背过的单词一定会记得很牢固。因为这种方法不但利用及时的复习改造了遗忘曲线,延缓了遗忘速度,而且基本上克服了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

建 议大家 选择上 午特别 是早晨 的时间 ·L4-6 ·L7-9 ·L10-12 ·L13-15 ·L16-18 ·L19-21 来背新 单词,因 为此时 人 的·L1-3 ·L13-15 ·L16-18 ·L19-21 ·L22-24 ·L25-27 ·L28-30 ·L31-33 ·L19-21 ·L22-24 ·L25-27 ·L28-30 ·L31-33 ·L34-36 ·L37-39 ·L22-24 ·L25-27 ·L28-30 ·L31-33 ·L34-36 ·L37-39 ·L40-42 15 16 17 18 19 20 21 L43-45 L46-48 L49-51 ·L10-12 ·L13-15 ·L16-18 ·L19-21 ·L1-3 ·L4-6 ·L7-9 ·L31-33 ·L34-36 ·L37-39 ·L40-42 ·L22-24 ·L25-27 ·L28-30 ·L43-45 ·L46-48 ·L49-51 ·L34-36 ·L37-39 ·L40-42 ·L49-51 ·L40-42 ·L43-45 ·L46-48 ·L43-45 ·L46-48 ·L49-51 22 23 24 25 26 27 28 ·L22-24 ·L25-27 ·L28-30 ·L31-33 ·L34-36 ·L37-39 ·L40-42 ·L43-45 ·L46-48 ·L49-51 29 30 31 32 33 34 35 ·L43-45 ·L1-3 ·L4-6 ·L7-9 ·L10-12 ·L13-15 ·L16-18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论证方法。 3、培养礼貌地对待别人的处事态度及宽容的气度。 4、作者善于从对方的长信中概括几个基本论点,针锋相对地进行驳斥,而不是在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做到了以少胜多。 5、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篇《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题目解说:“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 2、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

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绝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使子与门人纂修各经新义,以为诵习的定本。《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所著《字说》、《钟山目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条。 3、背景资料: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身为参政知事(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年,司马光(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所以称为“司马谏议”)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三百多字的长信,列举了实施新法的弊端,要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是作者的复信。信中主要辨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并对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不满。教学设计>文章批驳了司马光的意见,针锋相对而又文笔犀利,注意分寸而入情入理,举重若轻而简明扼要,既表明决绝的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 4、学习生字: 强聒.(guō)卤莽 ..(lǔ mǎng)见恕.(shù)拒谏.(jiàn)怨谤.(bàng)利弊.(bì)不恤.(xù)盘庚.(gēng)胥.怨(xù)会晤.(wù)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 不复一一自辨(辨,通“辩”。辩解) 2、古今异义: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窃:私意,私下,谦词。今常用义为:偷窃。)(2)、虽欲强聒(虽:即使,表假设。今常用做表转折的连词。)

【红宝书】《考研英语词汇》必考词

必考词 Unit 1 dilute 冲淡;削弱,降低;稀释的,冲淡的 dim 暗淡的,模糊的;愚笨的;不乐观的 diminish 削弱,减少,缩小;贬低,轻视 pose 摆姿势,炫耀;提出;陈述;产生,引起,造成;冒充,假扮;姿势;姿态position 位置,地方;地位,身份,等级;职位;姿态;见解,立场,态度;处境,状况;安置;安装;使处于,定位 positive 积极乐观的,自信的;确实的,明确的,肯定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十足的,完全的;优势,优点 possess 拥有(某物);拥有(某种品质或才能);支配,控制 possession 拥有;所有权;财产,所有物 amateur 业余爱好者;外行;业余爱好的;外行的 amaze 使惊愕,使惊异 ambiguous 含糊不清的,模棱两可的,不明确的 ambition 野心;雄心,抱负;追求的目标 ambitious 有雄心的,野心勃勃的;费力的;耗时的;耗资的;艰巨的 bubble 水泡,气泡;幻想的计划 budget 预算;财政收支状况;做预算,按计划花钱 build 体形,体格,身材;结构;建造,建立 business 商业,生意,营业额;任务,职责,公事;企业,公司,店铺,商号compress 压缩;精简,浓缩 comprise 包含,包括;构成,组成 compromise 妥协,折中 conceive 构想出,设想;想象;认为 concentrate 集中,专心;浓缩;浓缩物 concept 观念,概念 conception 概念,观念,计划,意图;设想;怀孕 concern 关心,挂念;涉及,关系到 concise 简明的,简洁的 concrete 具体的,确实的;混凝土;用混凝土修筑 conclude 结束,终止;断定,下结论;缔结;议定 conclusion 结束,终结;结论,推论 confer 商谈,商议;授予,赋予 conference 会议,讨论会 confess 坦白,承认,忏悔 epidemic 流行性的,传染的;流行病;泛滥,传播 episode 片断,一段情节;一集 epoch 时代,纪元,时期 indifferent 冷淡的,不关心的,不积极的;一般的,平庸的;不偏的,中立的 indignant 愤怒的,愤慨的 indignation 愤怒,愤慨 indispensable 必不可少的,必需的 individual 个人的,单独的;独特的;个人,与众不同的人

考研英语词汇_—_熟词僻义(红宝书)

考研英语词汇—熟词僻义 1 allow allow 承认 admit We must allow that he is right on this matter 2 address address vt 处理 To deal with: addressed the issue of absenteeism. 处理旷工事宜 3 advantage take advantage of 欺骗 (deceive) 对…… 加以利用 took advantage of the customer. 欺骗消费者 4 appreciate appreciate v. 意识到 (realize) 抬高… 价格、涨价 I appreciate that I may be wrong. This land has appreciated in value. 这块土地增值了。 5 apprehension apprehension 忧虑、担心;逮捕、理解 The student looked around the examination room with apprehension. 那名学生恐惧地观看检查室的四周。 6 apprehensive apprehensive 理解的不安的 , 忧虑的 ( 意思和用法等同于 afraid) apprehensive for sb.'s safety 担心某人的安全 7 approach approach 着手 To begin to deal with or work on: approached the task with dread.惶恐地开始着手这项任务 8 arch arch adj 调皮的,顽皮的 n. 弓形 an arch smile 调皮的微笑 He tapped the side of his nose in an uncharacteristically arch gesture. 9 argument argument 论点,论据 10 as not so much...as" 表示 " 与其说是…… 倒不如说 " 。否定前者肯定后者1. He is not so much a writer as a repor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