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城记》人物形象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

浅析《双城记》人物形象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
浅析《双城记》人物形象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

浅析《双城记》人物形象中

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

摘要:《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借古喻今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揭示了封建压迫对人性的残害,通过各种人物的遭遇及其人性剖析,展示了人道主义视野下革命的合理性与复仇的疯狂性。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既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又反对暴力革命。体现了狄更斯对人性与社会的严肃探讨,本文将对《双城记》中的几位人物进行分析,从中发掘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

关键词:人物分析人道主义仁爱精神

引言: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双城记》开篇第一句话被无数次引用。《双城记》是狄更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859年。这个时候,正是狄更斯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也给了他的作品以极其波澜壮阔的背景。狄更斯对社会的认识在这个时候也得到不断的深化,此时的狄更斯甚至已经把个人的高尚情感和人性看做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唯一途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时期狄更斯的作品几乎都在颂扬伟大的人性和高尚的情感,他希望通过人性和情感去抵抗丑恶,并且缓解那些来自下层人民群众的非理性的暴力抵抗。毫无疑问,作为资产阶级的作家,狄更斯不喜欢他看到的暴力的革命。他崇尚的一直都是温和的社会改良,希望通过道德的感化来实现一个大同的社会。他的这种思想在《双城记》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作为一部忧患之作,狄更斯的著名小说《双城记》以一种借古喻今的方式、以法国大革命为载体,反映了当时法英两国尤其是巴黎和伦敦两座城市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并通过各种人物的遭遇及其人性剖析,展示了人道主义视野下革命的合理性与复仇的疯狂性,作家极力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改变那些被扭曲的心灵。

正文:

在《双城记》中,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愤怒地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在狄更斯的笔下,人道主义精神具体体现在马奈特医生、卡尔顿、伐石太太、露茜、达而内、梅尼特等人身上,他们身上闪烁着英国传统文化中人性的光芒。作者

强调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对待敌对的阶级,它不仅能使敌对的阶级、敌对的人们互相谅解,而且可以改变被人们扭曲的心灵、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再生,因为“爱总是比恨有力得多”。作者着力描写了他们正直、善良的可贵品质,反对革命者在他们身上进行的复仇活动。(一)卡尔顿的人道主义精神

理想人物西德尼?卡尔顿,是狄更斯心目中的一个伟大的利他主义者,可敬的自我牺牲者。在狄更斯的笔下,作为律师助理的卡尔顿虽然才华出众,却默默无闻地躲在人后,成为别人成功的垫脚石。生活使他变的懒散、冷漠、玩世不恭,他的性格被社会扭曲了,然而,他的心地依然充满了人道和善良。因而,卡尔顿成为作者着力描写的一个人道主义精神的人物形象。

卡尔顿他有才华,有见识,思想敏锐,道德高尚,但却不为社会所赏识,只能屈身于庸俗的皇家律师史曲勒孚之下,充当其助手,看似漫不经心,却对“眼前发生的事实际上了如指掌”。他小看自己,因此放任自己,又对自己的放任而感到绝望。他是感情深厚的人,他的内心是高尚而纯洁的。他时刻关心着医生家发生的事情,并尽自己所能给他们帮助。他用他的智慧在法庭上解救了达奈,利用自身貌似达奈的条件救出了达奈。

由于对露茜小姐的爱,以及爱屋及乌的感情,他愿为露茜牺牲自己的一切。在最后时刻,他挺身而出,巧妙地安排了移花接木,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爱人的幸福。露茜不爱他而爱代尔那,他痛苦但并不嫉妒。他向露茜表白:“为了你,为了你所亲爱的任何人,我愿意做任何事情,倘若我的生涯中有值得牺牲的可能和机会,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牺牲。”果然,他最后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为了露茜的幸福,顶替代尔那走上断头台,含着微笑,宁静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从这段话中women可以看出他身上闪烁的人道主义的光芒,而作者认为此举乃是人道主义最美的篇章。

(二)马奈特医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关于马奈特医生,作者是这样描述他的:他是个超然局外的人,沉默寡言,富于同情的人,医院和监狱都少不了他,无论对杀人犯还是牺牲品,他都是一视同仁地施展他的医术。马奈特医生属于第三等级的平民, 他富有正义感,风度优雅,充满智慧,作为整个故事的见证人,我们似乎可以把他看作作家狄更斯本人的化身。作者对小说中的马奈特医生的遭遇表现出极大同情。由于职业的原因, 马奈特医生偶然目睹了封建贵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践踏人格、草菅人命的暴行,因打抱不平而遭到了侯爵兄弟的迫害,被关进巴士底狱长达十八年之久。但当他看到女儿与埃弗瑞蒙德的侄子夏尔?达奈真心相爱时,他把自己十八年的苦难压抑在心中,化仇为爱,接受并认可了达奈,成全了两个年轻人的幸福。法国大革命爆发后,

达奈被捕入狱,马奈特医生不惜面对揭开旧日伤疤之痛,以昔日巴士底监狱受迫害的囚犯的经历,赢得暴动群众的同情与支持,营救出了达奈。他的见义勇为、克制忍让、踏实务实都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三)闪光的理想人物——梅尼特

梅里特医生,他属于一个知识分子,年轻时正直,富于同情心,不向邪恶势力屈服,这都是为作者所赞扬的优秀品格。就作品的情节结构来说,他是一个居于中心地位的主要人物,但并不是最能体现作者人道主义理想的那种“理想人物”。

他目睹侯爵兄弟残害狄更斯全家的罪行,不揭发就不能解除自己“良心上的负担”,终于因此身陷囹圄。严酷的铁窗岁月,增强了他对残暴的侯爵家的仇恨。他后来说:“我在狱中的时候,有时候我的报仇的欲望是无法抑制的。”作者同情他的不幸遭遇,但对他的这种无法抑制的报仇欲望却持否定态度。出狱后,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的心完全被对女儿的爱所占据,为了女儿,他甘冒一切风险,甘受任何苦难。他的行为,闪烁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光辉。因而在作者笔下,梅里特俨然成为人道主义的化身。

在女儿女婿爱的温暖中,他的智力得到了复活,但最后当他的女婿被革命法庭判处死刑后,他又成了一个浑噩的白痴。这悲惨的事实无异于告诉读者:贵族阶级的残暴统治是毁灭人性的,革命的暴力手段同样也是毁灭人性的,只有一切阶级的人彼此相爱、和睦相处,才能使人性发射光芒。

(四)露西与达尔内的人道主义精神

马奈特医生的女儿露西秉承了父亲的优点,是这本小说中几近完美的女性。露西是个孝女、贤妻、良母,在他们全家最困苦时也把家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甚至每天准时给女儿上课。为了可能让丈夫看到一眼,每天下午风雨无阻到大墙对面去站两个小时。露西体现了妇女的人道主义精神。达尔内是个标准的男子汉,他始终是被作者用歌颂笔调来刻画的,他处于一个罪恶累累的家庭,但他出淤泥而不染。他憎恶并且谴责自己贵族家庭的罪行,面对叔父侯爵说:“我们曾经胡作非为”,“甚至在我父亲的时代,我们就已经犯下了许多罪恶,伤害了妨害我们享乐的每一个人。”他并不停留在言辞的谴责,而且有实际行动: 为了达到他“神圣的目标”,主动放弃爵位、官衔、财产,隐名换姓,到英国当教师,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了救人他只身深入明知异常危险的法国,在英国和法国的法庭上他都表现得高贵、勇敢。显然,在他的心目中,人的价值不是由权力、地位、金钱之类来解决的,更不能因自己的享乐而伤害别人的尊严,甚至危害别人的生命。这无疑是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

(五)以伐石太太为代表的激进革命分子的仇恨

与卡尔顿相对立的人物是得伐石太太,伐石太太作为一个受压迫的下层妇女,是被作者当作批判的反面形象来刻画的。狄更斯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对她寄予深切的同情,前一部分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她的智慧、才能和胆略。作者对得伐石太太家庭的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她生于农民家庭,父亲、姐姐和哥哥都惨死在侯爵兄弟手中,只有她一人躲藏在外,幸免于难。她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对贵族的仇恨的种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复仇女神”,任何情况下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坚信理想必将实现。但作者出于对革命暴力的恐惧和反对,又对她的形象进行丑化,用了大量笔墨去描写她的凶狠、可怕、冷酷无情以及为了复仇不惜殃及无辜的变态心理,把“复仇女神”描绘成了“嗜血女魔”。作品写到,她不仅一心要置代尔那于死地,还要斩草除根,连代尔那的妻子、女儿一并消灭。小说不止一次地把她写作一道暗影“可怕而且阴沉地投射在那母亲和小孩身上”。应该说,这道暗影首先是投射在作者的心上,同时也企图投射在读者的心上,激发起读者对她的反感和恐惧。狄更斯通过她反映了一种非人性的行为,体现的是残酷的复仇和暴力,通过她的结局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反对暴力的人道主义思想。

(六)以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人道主义

处于代尔那对立面的形象是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这是作者予以揭露、讽刺、鞭笞的人物。作者通过外貌描写使我们见到了一副“精致的假面具”,表面上道貌岸然,颇有贵族气派,实际上灵魂极其肮脏、凶残。像侯爵这样的贵族们,恣意挥霍人民的血汗,过着极度奢侈、荒唐的生活。马克思曾指出:“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精髓就是在于肯定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与价值。正是从这个基点出发,狄更斯对厄弗里蒙地兄弟进行了最充分的揭露和最无情的批判。批判他们生活腐化、残忍凶暴、灭绝人性。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侯爵的马车横冲直撞,压死穷人的小孩,他一面破口大骂人们没有管好自己的孩子,一面从车里抛出一枚金币。好像偶然打破一件平常东西,已经赔过了钱就够抵偿了似的。”然而即便是这样,侯爵却仍然不称心,念念不忘那碾死小孩连一个金币也不用赔的时代。封建贵族虽然已经意识到人民群众心中对贵族的特权郁积着强烈的仇恨,却并不放松对人民的压迫。在他们神圣,仁爱精神,人道主义可以说是荡然无存。结语:

狄更斯在看到人民的痛苦以及劳动人民的某些优秀品质之后,为了表现出对劳动群众疾苦的同情和改变群众贫困境遇的善良愿望创作了这部作品。而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也是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是现实生活使他具备了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这部作品中,狄更斯充分肯定了革命的基础,也完整地表达了人道主义思想。《双城记》中,狄更斯

成功地塑造了封建贵族的典型形象,以及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具有不同程度的叛逆精神的中小资产者形象,他们的性格、行动和心理不仅带着他们阶级的烙印,大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结合的典型,更加体现了他们的人道主义思想,这也是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充分体现。

从个人角度讲,一个人内心仇恨积蓄到一定程度,会使人内心心灵严重扭曲。人道主义可以抚平人内心深处的伤口,哪怕只有一点也好。故事的大团圆结局让人感到温馨,对于那段腥风血雨的历史下民众的欢乐和悲哀有了更深意义的了解。狄更斯的成功,是人性中仁爱的胜利,也是人道主义思想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罗经国狄更斯评论集[M].上海译文出版, 1981.

[2] 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3](英) 狄更斯,宋兆霖译《双城记》[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 版

[4] [英]乔治·奥威尔《不朽的狄更斯》[A].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

[5] [法]丹纳《狄更斯》《狄更斯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

[6 ] 梁实秋. 英国文学史:第3 卷[M] . 台北:协志工业丛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

“人道主义精神”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前言 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理解“人道主义”这一含义,无论对个人的成长或者是社会的发展都有深刻的价值。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角度揭露了封建贵族的邪恶。从人道主义的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人道主义思想,辩证地分析了其人道主义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局限性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而对于《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的研究,无论是对那个时代还是对现今社会都有深刻的启发教育意义。 正文 在英国近代文学史上,查尔斯?狄更斯( 1812 , 1870)是唯一可以和莎士比亚媲美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珍宝,在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因此被恩格斯誉为“时代的旗帜”。其代表作《双城记》更是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兴趣,其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更是值得探讨。 一、国外研究状况 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丹纳就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归结为“行善和爱”。作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狄更斯既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又反对武装革命。当劳苦大众对贵族阶级进行专政时,他又把同情的目光移向了贵族阶级。他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的统治者进行一些改革,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缓和阶级矛盾。这就是《双城记》中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法国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所说:“ 社会道德中的第一道德是人道。人道是一切其他道德的总体。它的效果便是对我们邻人的爱、善行、大度、宽容、慈善。”国外的其他学者也对《双

城记》中体现的人道主义做了研究,主要从人道主义的含义入手,并为我们研究它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二、国内研究状况 纵观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角度可谓是精彩纷呈: 有从其写作风格和小说结构上进行研究的,有从小说中典型人物切入的,有从宗教色彩入手的,有从小说主题切入的,还有从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入手的。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切入点对《双城记》进行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大都从人物、剧情分析入手探讨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其中也有个别提到了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但并未做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如张晓洁,许爱华从社会批判的角度来论述这一思想;张乃丹等人从德伐石太太等人的角度来分析《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三、我的研究方向 因此,我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狄更斯的成长历程对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出发,辩证、客观、系统地分析《双城记》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局限性,旨在为当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人文关怀。我将从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形成的原因,《双城记》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以及对《双城记》中人道主义思想的评析来论述这一思想。 1、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形成的原因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即:狄更斯的生活经历和法国大 革命的爆发使狄更斯对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充满罪恶感。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客观条件促使狄更斯形成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 2、《双城记》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

以戏剧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分析

以戏剧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分析 河北大学13届汉语言文学张静 【摘要】《双城记》是一部成功的文学小说,其从问世至今一直拥有着广泛的读者群。通过对《双城记》进行研读,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的人物设定,情节安排等都具有着一定的戏剧性,让人们在对其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的融入到情节中去。鉴于此,本文主要以戏剧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加深大众对《双城记》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戏剧角度;双城记;分析;戏剧性

[Abstract] "Shuangcheng Ji" is a successful literary fiction, the available so far from have a wide readership. Through the study on "Shuangcheng", we can find that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setting, plot arrangement has a dramatic, let people to be overcome by one's feelings into the process of reading the plots to.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mainly in the drama of Shuangcheng were analyzed, hope can deepen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Shuangcheng". [keyword] drama angle; Shuangcheng; analysis; dramatic

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外国文学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同中国诸神比较,希腊诸神最大的特色是() A.力大无比 B.长生不死 C.人与神同形同性 D.庄重威武 2.《伊利昂纪》的主题是() A.战争 B.和平 C.自由 D.平等 3.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是() A.赫拉 B.阿弗洛狄忒 C.阿耳忒弥斯 D.雅典娜 4.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指的是() A.《伊利昂纪》 B.《奥德修纪》 C.《埃涅阿斯纪》 D.《罗兰之歌》 5.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句话的出处是() A.《君主论》 B.《人论》 C.《哈姆莱特》 D.《伪君子》 6.德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是() A.席勒 B.莱辛 C.歌德 D.海涅 7.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之父是() A.雨果 B.夏多布里昂 C.大仲马 D.拉马丁 8.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产生了一位被称为现代派文学鼻祖的人物,他是() A.惠特曼 B.华盛顿·欧文 C.爱伦·坡 D.霍桑 9.雨果小说《九三年》最突出的内容特色是() A.宣扬人道主义 B.宣扬阶级斗争 C.歌颂劳动创造 D.歌颂暴力革命 10.浮士德精神是() A.艺术和美的陶醉 B.政治上有作为 C.永不停顿地追求 D.自我满足 11.《双城记》中的“双城”指的是() A.巴黎、伦敦 B.巴黎、都柏林 C.伦敦、纽约 D.曼彻斯特、柏林 12.19世纪法国作家左拉是() A.自然主义的倡导者 B.浪漫主义的理论家 C.象征主义的先驱 D.唯美主义的代表 13.《复活》中的忏悔贵族形象是() A.聂赫留朵夫 B.尼古连卡 C.渥伦斯基 D.卡列宁 14.肖洛霍夫对苏联卫国战争题材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小说是() A.《顿河故事》 B.《被开垦的处女地》 C.《一个人的遭遇》 D.《静静的顿河》 15.《老人与海》的作者是() A.杰克·伦敦 B.德莱塞 C.斯坦贝克 D.海明威 16.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描写的是() A.一个音乐家的故事 B.一个雕塑家的故事 C.一个画家的故事 D.一个戏剧家的故事 17.乔伊斯最重要的代表作是() A.《尤利西斯》 B.《都柏林人》 C.《为芬尼根守灵》 D.《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18.《死无葬身之地》的作者是() A.萨特 B.加缪 C.波伏瓦 D.梅勒 19.加西亚·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代表作是() A.《枯枝败叶》 B.《百年孤独》 C.《恶时辰》 D.《家长的没落》 20.印度最古老的史诗是() A.《埃达》 B.《罗摩衍那》 C.《吉乐伽美什》 D.《萨迦》 21.古代希伯来文学总集是()

双城记中人道主义的表现

论《双城记》中人道主义思想的表现 李 贺 课程:外国文学作品选 系别:中文系 专业:新闻学 班级:1201 学号:20120105115

论《双城记》中人道主义思想的表现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描述法国大革命一部大时代长篇历史小说,“双城”分别指的是巴黎与伦敦。作品写于作者的晚年,构思巧妙,表达了作者深邃的人道主义情怀,对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过度杀戮提出了自己的批判。 查尔斯·狄更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在其有生之年就已有空前的名声,在二十世紀時他的文学作品受到评论家和学者广泛的认可。狄更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他的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写了十五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随笔、游记、时事评论、戏剧、诗歌等,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了卓越的贡献。 在《双城记》中,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真诚地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愤怒地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他笔下的乡村是一个萧条的地方,而贫困的原因不是土地的贫瘠,更不是农民的懒惰,而是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封建贵族用各种苛捐杂税榨取农民的血汗。作者愤慨地说:“倘使有一村不被鲸吞的精光,那到是怪事。”不仅农村如此,城市的居民也过着同样悲惨的生活。而当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那些贵族老爷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作者通过对比,说明了人民饥饿贫困的原因正是贵族的压榨,而这又必然激起人民的仇恨和反抗。 狄更斯不仅描写了贵族地主在经济上对劳动人民的压迫,而且揭露了贵族对人民欺凌的种种罪行。他曾对一个美国奴隶主说过:“残忍和专权的凌辱是人性的两大病症。”在这部小说里,他似乎有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埃弗瑞蒙德侯爵是一个极端荒淫之徒。他为了抢到德伐日太太美丽的姐姐,不惜将她的丈夫折磨致死。而后将她的弟弟刺死,这位年轻的少妇不堪凌辱而死。马奈特医生目睹了这家人家破人亡的过程,愤然写信向朝廷大臣控诉,但被埃弗瑞蒙德发现。于是医生被关进了巴士底狱整整十八年,出来时已是一具白发苍苍,形容枯槁的活尸,一架只会埋头做鞋的机器,完全诞失了理智和感情。这说明封建专制所施之于入的远非皮肉筋骨之苦。狄更斯从比较深的层次一心理和精神层次揭示了封

文学院外国文学试卷

1、《悲惨世界》是一部和相结合的作品。 2、斯丹达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著中阐明了他的现实主义文艺观。他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的真正开端。 3、波德莱尔被视为的先驱,其代表作为诗集《》。 4、《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示出作品广泛的概括意义。 5、海明威曾经提出创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有八分之七应该在水下。他是因《___________________》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的,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海明威式“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倒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6、研究和诠释卡夫卡的作品,有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心理学和、 、等视角和方法。 7、狄更斯的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收入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莫泊桑一举成名。 9哈代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 10、黑色幽默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派。 11、在《彼得堡故事集》中,果戈理继承了普希金《驿站长》的传统,描写了的命运。 二、选择题(10分) 1、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真正开端的作品是( )。 A、《匹克威克外传》 B、《高老头》 C、《红与黑》 2、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收录长、中、短篇小说( )。 A、90多部 B、900多部 C、9部 3、果戈理的成名作是( )。 A、《彼得堡故事集》 B、《钦差大臣》 C、《狄康卡近乡夜话》 4、被鲁迅称为“人的灵魂的伟大审问者”的作家是( )。 A、陀思妥耶夫斯基 B、果戈理 C、哈代 5、《死魂灵》中的乞乞科夫是( )。 A、俄国封建农奴制地主的典型 B、没落贵族的典型 C、从地主贵族过渡到新兴资产者的典型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Introduction Charles Dicken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English critical realist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he has achieved a growing recognition since his first novel was published. Most of his novels show his comic talent, his humor, his dramatic dialogue, the meaningful concerns and his spectacular gift for shaping memorable characters, etc. But what we can never forget is his main theme---humanitarianism. Humanitarianism is an active belief in the value of human life, whereby humans practice benevolent treatment and provide assistance to other humans, in order to better humanity for both moral and logical reasons. It is the philosophical belief in movement toward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human race in variety of areas, used to describe a wide number of activities relating specifically to human welfare. Humanitarianism is an informal ideology of practice; it is the doctrine that people’s duty is to promote human welfare. Humanitarianism begins from the Renaissance

双城记的双线结构与场景布置分析范文

双城记的双线结构与场景布置分析范文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个睿智的年月,那是个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简而言之,那个时代和当今这个时代是如此相似,因而一些吵嚷不休的权威们也坚持认为,不管它是好是坏,都只能用‘最……’来评价它。” 这段经典段落,作为全文的开篇,不但是一个引言、时代布景,也是《双城记》整本小说的总括和核心精神所在。 本书的结构,承接了从书名和开头那继承而来的二元结构——这是这本书最为清晰而且重要的结构支柱。具体来说,横向的二元对立是两个相对的人物团体和理念,两条线索,两个国度(两个大的场景),纵向而言则是全书前后可以明显划分为两部分。并且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切换、交互和交叉的,这就是情节的双线螺旋结构。而在叙述角度上,狄更斯也同时运用了顺序、倒叙、插叙、乱序和平行叙述等多重叙述方法,将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或疏或密。 从人物和主题上看,是马奈特父女、达内、卡顿、洛瑞、杰里所代表的爱与同德日发夫妇等革命党所代表的仇恨两个方面。马奈特一家的命运变化和德日发夫妇的行为构成两大线索,而法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则是贯穿和推动这两者。 本书的两个主要场景是巴黎和伦敦,这两个城市对比同时又伴随着人物而交替叙述。 就时间线索而言,全书以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为分界,前后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在情节和节奏上有着明显的变化。 前一部分节奏相对舒缓和沉郁,主要是对后半部分布局和铺设伏笔,一方面让主要人物一一出场、相遇,把他们的基本身世和性格讲述出来,为后半部分人物命运的急转直下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前半部用相对“宏大”的叙事,来讲述法国大革命前的时代背景——包括法国和英国的——而且其中英国的叙述更多且更为细腻。这主要服从于狄更斯本人的写作目的,警示十九世纪的英国人,其次也有一种隐喻的手法在内:同时用法国和英国来相互隐喻,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英国就是法国、法国就是英国,两者所有的时代背景基本上为其共有,这点我们可以从第一章里得到印证。 而自法国大革命爆发开始,全书的基调从死水一般的沉郁而压抑一下子激烈起来,如同火山喷发或开水沸腾一般,节奏加快、冲突加强、矛盾加深,人物的命运开始急转直下并且不受控制,感情也变得激烈起来,并且在大的氛围里充满着黑色恐怖。 从布局上来说,前半部分缓缓布局、落子,而后半部分则突然将埋下的连缀着人物的丝线拉起,将本书的两条线搅在一起,并为一条,并像一张渔网一般缩紧。同时后半部分的镜头也从前半部分闪回似的场景切换,最后定格在法国巴黎的街头和监狱。 其二,英国是一个戏剧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国度,而本书在结构设置和语言描绘上也有着很浓重的戏剧的色彩,这可以说是《双城记》的一大特色。 最明显的就是本书的舞台布景。第一章《时代》首先就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

2014年10月外国文学史试题答案

单选 1.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是理想化的早期奴隶主 2.被亚里士多德视为“十全十美的悲剧”的作品是《俄狄浦斯王》 3.阿里斯托芬的《阿卡奈人》是反对战争的戏剧 4.中世纪法国最著名的英雄史诗是罗兰之歌 5.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是乔叟 6.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洋溢着乐观主义气氛的悲剧是罗密欧与朱丽叶 7.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理论集大成者是布瓦洛 8.《新爱洛伊丝》的作者是卢俊法国作家 9.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是雨果 10.不属于拜伦式英雄的是唐璜 11.艾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是《呼啸的山庄》 12.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新人”形象是英沙洛夫 13.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的作者是巴尔扎克 14.果戈里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中的骗子是赫列斯塔科夫 15.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的代表作是《牧神的午后》 16.法国超现实主义的主将布勒东的代表作是《娜佳》 17.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是《切尔卡什》 18.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主人公是葛利高里 19.《伪币制造者》的作者是安德烈·纪德 20.法捷耶夫反映国内战争的长篇小说是《毁灭》 21.印度代表作家首陀罗迦描写现实的世态剧是《小泥车》 22.古代印度的故事文学作品是《本生经》和《五卷书》 23. 《旧约》摩西五经中文学性最强的是《创世纪》 24.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运动“最重要的作家是岛崎滕村 25.日本近代新思潮的代表作家是芥川龙之介 26.普列姆昌德的代表作《戈丹》中“戈丹”的意思是“献牛” 多选 27.莎士比亚作品中,属于传奇剧的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28.“狂飙突进”运动中诞生的伟大诗人有:歌德、席勒 29.《罪与罚》中的主要人物有:马尔美拉多夫、拉斯柯尔尼科夫、斯维德里加依洛夫 30.诗人中属于后期象征主义的有:艾略特、瓦莱里、叶芝、里尔克 31.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的长篇小说有:《美国》《审判》《城堡》 32.用希伯来语写成的《旧约》由若干部分组成,它们是: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诗文集。

《双城记》详细简介及鉴赏

《双城记》详细简介及鉴赏 1775年11月的某一天,特尔森银行的办事员洛里先生从英国伦敦来到了法国巴黎的圣安东尼区,他此次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曾经的老友梅尼特医生的女儿找到自己还在世上活着的父亲。 梅尼特先生,一个被关在巴士底狱长达18年的医生,现在被他以前的旧仆人德伐石先生收养,被关在德伐石先生开的一家酒馆里。洛里先生带着这位可怜父亲的已经长大的女儿露西,来到了这家酒店,却发现这位曾经医术高明、声名远播的医生如今已经变得满头白发,每天都埋头做着鞋子。洛里先生试图让梅尼特先生认出自己,然而十八年的监狱生活早已经把这位老先生折磨得神志不清、精神麻木了。直到他最亲爱的女儿——露西——走近他,试图把他那幽灵似的脸搂在她温暖年轻的怀里,急于用爱使他恢复生机(p37)的时候,梅尼特医生才有一丝丝动容。随后,梅尼特医生逐渐发现露西金黄的卷发,不由想起那个因为他伤心而死的妻子靠在他肩上的那同样的头发,最后,在露西不断地安抚和感染下,梅尼特先生终于认出这是自己在监狱中曾经日思夜想的女儿。 为了让自己的父亲尽快恢复健康,露西在洛里先生和德伐石先生的帮助下,带着父亲连夜回到了英国伦敦,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他们的寓所在苏霍区不远的一条安静的街道角落里,在露西细心温柔的爱的照顾下,梅尼特医生也开始渐渐地康复。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五年后,在一次审叛国案的法庭上,梅尼特父女作为证人出席了本次诉讼。本次诉讼的对象名叫代尔那——一个大约二十五岁的年轻人,长得高大、英俊,脸晒得黑黑的(p54)——被指控是背叛“光明,伟大,如此这般的圣主明君”的奸贼(p54)。因他曾经与梅尼特父女在一艘邮船上接触过,所以法庭传唤梅尼特父女当证人。在审判长的控诉下,露西对代尔那感到非常同情,而代尔那也因此对美丽善良的露西很有好感。最后,在代尔那的律师斯特赖弗先生和他的助手卡尔登(其实主要还是归功于卡尔登)的帮助下,代尔那被成功地“宣判无罪”。也因为这次的审判,代尔那和卡尔登都同时爱上了美丽且富有同情心的露西。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洛里先生、代尔那以及卡尔登同时都在梅尼特医生家里,他所住的公寓是一个能引起回声的奇妙的角落,经常能想起来人脚步的回声,(p84)而那天晚上天气很闷热,大家都感到,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也许,也许还会看到一大群人像急流似的怒吼着向他们压过来。(p89)那个时候的法国,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处处都是饥饿的百姓。而那些贵族却丝毫不管百姓们生活的好坏。城里的爵爷生活奢侈,他在巴黎豪华的府邸举行两周一次的接待会,吃巧克力的时候,没有四个壮汉,那他早上这顿巧克力甚至进不了他的喉咙。(p89)他府邸的宾客也都打扮地尽善尽美,生活花天酒地,整个接待会就是一场极尽奢侈的挥霍。在这场戏收场之后,有一个人剩了下来,是一位侯爵老爷。

外国文学作业1

外国文学作业1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得分_____ 教师签名_____ 一、填空题(共30分)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每空l分,共10分) 1.《阿卡奈人》 2.《失乐园》 3.《鲁宾逊漂流记》 4.《傲慢与偏见》 5.《双城记》 6.《包法利夫人》 7.《罪与罚》 8.《死魂灵》 9.《苹果车》 10.《第二十二条军规》 (二)综合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家主要有、。 2.托马斯·莫尔的对话体幻想小说《乌托邦》是近代小说的开端。 3.《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那》等6部长诗合称为《》,作者是。 4.夏洛特·勃朗蒂和爱米莉·勃朗蒂的代表作分别是《》、《》。 5.《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的作者是。这些作品被称作“剧"。 6.《城堡》的主人公名叫 二、简答题(每题l5分。共45分) 1.简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2.简述象征主义文学的特征。 3.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三、论述题(25分) 试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

外国文学作业2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得分_____ 教师签名_____ 一、填空题(共30分)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每空l分,共l0分) 1.《巨人传》 2.《麦克白》 3.《浮士德》 4.《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5.《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6.《无名的裘德》 7.《呼啸山庄》 8.《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9.《变形记》 10.《静静的顿河》 (二)综合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是埃斯库罗斯、---------、--------。 2.但丁的《神曲》分为《地狱》、《 ------ 》和《 -------- 》三部。 3.雨果在1827年发表了剧本《克伦威尔》,它的--------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在其中,雨果阐述了他著名的----------对照原则。 4.托尔斯泰最主要的三部长篇小说是《战争与和平》、《------》和《—------—————》。 5.《毛猿》是美国戏剧家--------的作品,是 ----------(填流派名)戏剧的代表作之一。 二、简答题(每题l5分,共45分) 1.简述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文献综述

《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文献综述 姓名:杨早早班级: 2012级英语二班学号:201241010218 摘要:以法国大革命和18世纪最后几十年的英国社会为背景, 狄更斯笔下的《双城记》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揭示了封建压迫对人性的残害,真实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既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又反对暴力革命。他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的统治者进行一些改革,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缓和阶级矛盾。本文将会通过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来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关键词:《双城记》;人道主义;狄更斯;仁爱 前言: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理解“人道主义”这一含义,无论对个人的成长或者是社会的发展都有深刻的价值。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角度揭露了封建贵族的邪恶。从人道主义的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人道主义思想,辩证地分析了其人道主义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局限性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而对于《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的研究,无论是对那个时代还是对现今社会都有深刻的启发教育意义。 正文:在英国近代文学史上,查尔斯·狄更斯( 1812 ~ 1870)是唯一可以和莎士比亚媲美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珍宝,在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因此被恩格斯誉为“时代的旗帜”。其代表作《双城记》更是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兴趣,其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更是值得探讨。 一、国外研究状况 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丹纳就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归结为“行善和爱”。作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狄更斯既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又反对武装革命。当劳苦大众对贵族阶级进行专政时,他又把同情的目光移向了贵族阶级。他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的统治者进行一些改革,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缓和阶级矛盾。这就是《双城记》中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法国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所说:“社会道德中的第一道德是人道。人道是一切其他道德的总体。它的效果便是对我们邻人的爱、善行、大度、宽容、慈善。”国外的其他学者也对《双城记》中体现的人道主义做了研究,主要从人道主义的含义入手,并为我们研究它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二、国内研究状况

双城记中的象征主义

1 对《双城记》中象征手法的再诠释王沁(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21 5500) 摘要:《双城记》一直以来被视为一部关于爱情与自我牺牲的历史小说,隐含了作者失败的婚姻和被往事困扰的沮丧。而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曼奈特医生,查尔斯〃达尼和西尼〃卡顿则反映了这一悲观失望的情绪。然而尽管小说的基调较阴郁,苦难与悲伤却不是小说的主旨。在黯淡的表象之下蕴涵的是狄更斯对人类超越自身限制,打破精神桎梏的坚定信念。通过分析三人充满苦难挣扎的生命历程及与作者本人生活的对照来阐释小说中表现的乐观精神和进步思想。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ymbolism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WANG Qin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 Shu 215500,China) Abstract: A t ale of Two Cit ies has long been viewed as a hist orical novel about love and self- sacrifice, which implies t he wr it er’s unsuccessful marriage and his frust rat ion of being haunt ed by t he past . The t hree maj or charact ers-Dr. Manet t e, Charles Darney and Sydney Cart on-indirect ly reflect t his

pessimist ic depression. Thought he novel does have a gloomy t int , sadness and pain should not be deemed as t he mainst ream of ATale of Two Cit ies. Through it s bleak shell is a firm belief in man’s st rengt h of t ranscending his limit at ions and breaking t hrough his ment al prisons or t he human bondage. This paper, t hrough an analysis of t he t hree main charact ers’painful experiences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wit h Dickens’s personal life, at t empt s t o set fort h t he opt imist ic spirit and posit ive at t it udes t owards life. 2 《双城记》中的象征艺术探析廖衡(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双城记》是查尔斯〃狄更斯大量运用象征手法的杰作。小说中的自然景观、颜色色彩、声音和人物动作都被有选择地赋予了象征意义,成为表现小说主题的喻象。本文选取小说中的主要意象,探讨其象征意蕴以及狄更斯是如何运用这些象征来深化主 题的。 3 谈《双城记》中人物的象征意义马莹 ( 陕西师

《双城记》中马尼特医生的人物性格分析

《双城记》中马尼特医生的人物性格分析 第二章马尼特医生的性格特点 (一)嫉恶如仇,见义勇为 狄更斯笔下的马尼特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代表,他嫉恶如仇,对厄弗里蒙地兄弟进行了最充分的揭露和最无情的批判;他见义勇为,见到临死的少妇姐弟而顿生怜悯之情。当时的时代是特权跋扈和人们反抗的时代,侯爵的马车横冲直撞,压死穷人的小孩,他一面破口大骂人们没有管好自己的孩子,一面从车里抛出一枚金币。“好像偶然打破一件平常东西,已经陪过了钱就够抵偿了似的。”特权阶层对人性的漠视和欺压让马尼特愤慨不已,然而,即便如此,这位侯爵大人还不称心,他还念念不忘目前失去的许多特权,念念不忘那碾死小孩连一个金币也不用赔的时代。勇敢和正义是小说中赋予马尼特的鲜明性格之一,作者描写了马尼特医生目击了法国贵族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恣意蹂躏农家妇女,并且杀害了她的弟弟的这一暴行后,写信向朝廷告发。马尼特并没有畏惧侯爵的特权和官高位显,正直的马尼特写信给一位大臣告发侯爵府里发生的罪恶,不料信却落到侯爵兄弟手里。面对威逼利诱马尼特丝毫没有动摇,无所畏惧。为了灭口,侯爵兄弟将马尼特医生投进了巴士底狱,从此马尼特开始了艰难的炼狱生活。即便在狱中,马尼特仍然保持了自己见义勇为的正义感,义务给受伤的狱友治病。马尼特年轻的妻子因为丈夫莫名其妙的失踪,两年后忧郁而死,马尼特医生被厄弗里蒙地侯爵诬陷在巴士底监狱坐了18年的牢,一直没有改变正义之心和对权贵的愤恨。 (二)正义善良,恪守底线 《双城记》中的马尼特医生所体现出来的爱和正义充斥在字里行间,他的正义善良是对苦难中人们的慰藉,用自己的善良恪守着良心的底线,显示着高尚的品行。在小说中马尼特强调真心和博爱,靠着“良心”从事着医生的职业,他承认爱的普遍存在,对姐弟俩的不幸深感同情,对自然的崇尚是最真诚的信仰,坚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摘要:以法国大革命和18世纪最后几十年的英国社会为背景, 狄更斯笔下的《双城记》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揭示了封建压迫对人性的残害,真实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既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又反对暴力革命。他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的统治者进行一些改革,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缓和阶级矛盾。本文将会通过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来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关键词:《双城记》;狄更斯;人道主义 前言 狄更斯的《双城记》分为三部,《起死回生》、《金色丝线》和《暴风雨的踪迹》,这是狄更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全书完成于1859年。这个时候,正是狄更斯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也给了他的作品以极其波澜壮阔的背景。此时的狄更斯甚至已经把个人的高尚情感和人性看作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唯一途径,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时期狄更斯的作品几乎都在颂扬伟大的人性和高尚的情感,他希望通过人性和情感去抵抗丑恶,并且缓解那些来自下层人民群众的非理性的暴力抵抗。毫无疑问,作为资产阶级的作家,狄更斯不喜欢他看到的暴力的革命。他崇尚的一直都是温和的社会改良,希望通过道德的感化来实现一个大同的社会。他的这种思想在《双城记》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在:既反对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也反对革命人民过于极端的暴力。狄更斯笔下,失控阶段的革命演变成了巨大灾难,狄更斯批判革命人民盲目屠杀,在憎恨贵族社会对他们残酷压迫的同时,自己也变成了那种畸形社会的阶层,除了仇恨和报复一无所有。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倡导的“博爱、牺牲”精神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作者创作时期的人道主义精神 作者本身所处的年代,正如作者在《双城记》第一卷第一章“起死回生”中所述,“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睿智的年月那是蒙昧的年月…”这个时期也是英国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在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当中,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1870)可以名副其实地被称为最具代表性、文学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在对英国社会抱着乐观态度的前提下,对之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批判。他抨击物质主义,揭露资本家对工人和劳动者进行的残酷剥削,批判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和苦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史上一个血的印记。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充满不确定;

外国文学试题

模考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说起源于() A民间滑稽戏B祖先崇拜 C酒神祭祀D狂欢歌舞剧 2.中世纪欧洲流传最广的骑士叙事诗是() A《特里斯丹和依瑟》B《亚历山大传奇》 C《特洛伊传奇》D《埃涅阿斯传奇》 3.薄伽丘的《十日谈》采用的结构是() A连环结构B套式结构 C环形结构D框架结构 4.《乌托邦》的作者是() A罗伯特?格林B马丁?路德 C杰弗利?乔叟D托马斯?莫尔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人物是() A 弥尔顿B贡哥拉 C卡尔德隆D马里诺 6.拉辛的代表作是() A 《安德洛玛克》B《熙德》 C《费德尔》D《失乐园》 7.席勒的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是() A 《海盗》B《阴谋与爱情》 C《少年维特的烦恼》D《威廉·退尔》 8.霍桑的代表作是() A 《红字》B《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 C 《福谷传奇》D《玉石雕像》 9.梅里美以中短篇小说最为著名,代表作是() A 《高龙巴》B《卡门》 C《茶花女》D《包法利夫人》 10.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长篇小说是() A《名利场》B《简·爱》 C《呼啸山庄》D《玛丽·巴顿》 11.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是() A奥涅金B毕巧林 C罗亭D奥勃洛摩夫 12.被誉为俄国戏剧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的剧作是()

A《密尔格拉得》B《狂人日记》 C《外套》D《钦差大臣》 13.瓦西里耶夫开掘军事文学的“人学”深度的作品是()A《这里黎明静悄悄》B《方尖碑》 C《热的雪》D《战争》 14.《恰特莱夫人的情人》的作者是() A毛姆B康拉德 C福斯特D劳伦斯 15.德莱塞的代表作是() A《嘉莉妹妹》B《珍妮姑娘》 C《美国的悲剧》D《金融家》 16.《尤利西斯》的作者是() A普鲁斯特B乔伊斯 C福克纳D沃尔夫 17.瓦莱里被公认为后期象征主义的经典作品是()。 A《驶向拜占庭》B《海滨墓园》 C《旧诗集存》D《幻美集》 18.被尊为“现代文学之父”的作家是()。 A艾略特B卡夫卡 C萨特D贝克特 19.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完整的英雄史诗是() A《吉尔伽美什》B《亡灵书》 C《旧约》D《伊利昂纪》 20.古希伯来民族文学和历史的文化总集是() A 《旧约》B《亡灵书》 C 《吉尔伽美什》D《五卷书》 21.俳句的重要代表作家是() A井原西鹤B近松门左卫门 C松尾巴蕉D柿本人麻吕 22.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散文巨著是() A《古兰经》B《卡里莱和笛木乃》 C《玛卡梅韵文故事》D《一千零一夜》 23.李箕永是朝鲜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是()A《失败》B《故乡》 C《不可接触的贱民》D《先知》 24.塔哈·侯赛因的自传体小说是() A《先知》B《日子》 C《故乡》D《不可接触的贱民》 25纪伯伦的代表作是一部散文诗集,这部诗集是() A《先知》B《沙与沫》 C《人子耶稣》D《先知园》 26.被推崇为“埃及的歌德”的作家是() A乌斯曼B索因卡 C戈迪默D马哈福兹

双城记人物形象与思想意义

人物形象与思想意义 有人把《双城记》的主要人物分为四大类:理想的正面人物形象(梅尼特、查里斯、代尔那、露茜),自我牺牲的怪人(卡尔登、普洛斯),革命人民的代表(得伐石夫妇),贵族、资产阶级坏蛋(厄弗里蒙地侯爵、巴尔塞)。这四类分法,对人物的具体划分以及对各类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关系的分析,都有值得商榷之处。把作品中某些人划分为“革命人民的代表”和“贵族、资产阶级坏蛋”,这是我们今天的阶级划线,他既不符合作者的思想实际,也不符合作品中的人物刻画。他笔下的坏蛋,并不因为是“贵族、资产阶级”才成为坏蛋。他作品中的“革命人民代表”也有各种类型,甚至得伐石和他的妻子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别,作者也并没有把他们同等对待。狄更斯评价社会、褒贬人物的出发点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凡是符合人道主义的,他就爱;凡是不符合的,他就憎。我们在对他的作品人物划分类别时,也不能忘记这个出发点。正是循着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脉络,我们将《双城记》中的人物分为两类:贵族和贫民。每一类都有正面人物,也都有批判的反面人物。 (1)“鸡群中的凤凰”和“一副精致的假面具” 贵族中的理想人物是代尔那。代尔那在全书中始终是被作者用歌颂笔调来刻画的,他处于一个罪恶累累的家庭,但他出淤泥而不染,是鸡群中的凤凰。他憎恶并且谴责自己贵族家庭的罪行,面对面向叔父侯爵说:“我们曾经胡作非为”,“甚至在我父亲的时代,我们就已经犯下了许多罪恶,伤害了妨害我们享乐的每一个人。”他并不停留在言辞的谴责,而且有实际行动:主动放弃爵位、官衔、财产、隐名换姓,到英国当教师,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显然,在他的心目中,人的价值不是由权力、地位、金钱之类来解决的,更不能因自己的享乐而伤害别人的尊严,甚至危害别人的生命。这无疑是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五十五讲》认为:“作者主要从道德自我修养上美化代尔那。然而,连同代尔那…自食其力? 的生活在内,都是缺乏坚实的思想基础与社会基础的。无论作者怎样辩护,他对贵族阶级的抗争仍然是抽象的,内在的,缺乏具体有效的行动。他除了对叔父大发牢骚外,就不曾向社会公开谴责贵族阶级迫害农民的罪行,据此而论,代尔那的形象是有消极作用的。”这个提法不妥。代尔那的抗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停留在言辞上,而是有行动。他放弃自己的特权,这还不够吗?100多年前的狄更斯敢于写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而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反而不敢承认这个事实。应该看到,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阶级的斗争中,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克敌制胜的强大思想武器。代尔那这个封建营垒中的人物,一旦接受了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便从贵族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成为叛逆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提出过这一点:“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那些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过程……就使得统治阶级中有一小部分人分化出去而归附革命的阶级,即归附于未来的主人翁阶级。”代尔那感受到人们对这个贵族家庭的不满,总有一天会完蛋,他不愿为这个家庭承担这个责任,他由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还不同于剥削阶级转到无产阶级。为什么不真实,不可信呢?

评狄更斯的《双城记》(人道主义精神)

学习中心编号:253 学习中心名称:江西省赣州市南康进修学校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评狄更斯的《双城记》(人道主义精神) 学生姓名何琳玉 学号 1412530353018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汉语言文学 层次专升本 指导教师肖伟胜 日期 2015年10月6日

目录 摘要 (1) 一、绪论 (1) (一)、国内外研究状况 (1) (二)、我的研究方向 (2)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三、《双城记》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的思想的内涵 (2) (一)、小说人物体现人道主义思想 (2) (二)、反对暴力革命的人道主义思想 (3) 四、对《双城记》中人道主义思想的评析 (4) 五、结论 (5) 附录 (5)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评狄更斯的《双城记》(人道主义精神) 摘要 狄更斯是英国人,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高尔基曾称道他不仅是一名反映了现实,并且还极力对现实起作用的作家者。他的小说是一个个现实社会里的夸张而又出色的写照,形象地刻画了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英国社会的各个画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残酷,并从人道主义出发批判揭露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给以充分的了解和同情,表现了他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理性思维。 《双城记》是一部历史小说,写作的背景是法国大革命。它是狄更斯重要的著名作之一,更是是他迟暮之年达到巅峰的作品。作品描绘了贵族的骄奢淫逸、专横残暴、冷酷傲慢,对民众的野蛮凶残以及民众的苦难,民众因为受到野蛮压迫而奋起反抗。作家借这鲜明的对比,暗喻英国现实社会中潜伏的危境,给英国统治阶级给予警告。同时经过对革命可怕的极端的描绘,也对心怀愤懑、打算以暴力抗衡暴政的民众给予告诫,梦想为社会矛盾日趋加深的英国现状探求一条光明大道。《双城记》借古讽今,在一个杰出的程度上反映政治观点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批判现实主义。 关键词:狄更斯;爱;暴力革命;人道主义;《双城记》 一、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状况 在狄更斯的笔下,人道主义在梅尼特大夫、露茜、教师代尔那、律师助手卡尔登以及劳瑞先生和普若斯小姐身上表现的酣畅淋漓。强调用仁爱和包涵的心灵来对待敌对的阶层,它不仅能使敌对的阶层、敌对的人们相互见谅,并且能够扭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