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右图中扶犁的最早应该是

A、汉景帝

B、孝文帝

C、唐玄宗

D、宋太祖

2.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B.牛耕逐步普及

C.铁制农具出现和逐步普及

D.家庭观念加强

3.“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屯田制 D.授田制

6.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7.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D.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8.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

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C.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

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9.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①技术先进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1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 B.工匠积极性高C.中央集权的作用 D.市场需求

12.隋唐时期,促进商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大运河的开通 D.纸币的发行

13.唐代长安城设立市坊制度,宋代东京城打破市坊界限,这种变化主要有利于

A.市民的生活 B.文化的交流

C.家对人民的统治 D.商业的发展

14.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唐朝 B.宋朝 C.明朝D.清朝

15.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 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拜见直接监管市场的市长 D.白天在城郊买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16、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

B、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

17.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18.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9.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20.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21.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22.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民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市场上普遍流通的货币

23.下列有关唐朝前期的长安城的描述正确的是

A.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清楼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24.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5.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26.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27.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农用动力和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②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⑤城市的主要功能转为以经济商贸为主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