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之华佗传全文翻译

医古文之华佗传全文翻译
医古文之华佗传全文翻译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曾在徐州一带游访名师求学,一身通晓几种经书。沛国的丞相推举他作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去做官,都没去就任。华佗通晓养生的法术,当时的人认为他年纪将近百岁了,相貌却还有壮年人的面容,都很惊奇。又精通医方医药,他治疗疾病时,配制药物不过几味,心里熟悉药剂的分量,不须再用秤称或用容器量。煮好以后便给病人饮用,告诉他服药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华佗刚一离开,病人就好了。如果应当用艾灸,也不过灸一两穴,每穴灸七八次,疾病也就应时除去,立刻痊愈了。如果应当针刺,也不过针一两处。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引某个部位,若针感已达到了你就告诉我。”病人说“已到”,立刻就拔针,病也随手而愈。如果病毒是郁结积聚在体内,是针刺和药物的力量不能达到的地方,应当要剖开割除的话,就让他饮麻沸散,一会儿就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了,于是就剖开腹部,取出积聚。病块如果在肠里,就截断肠子,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缝好腹部的刀口,用药膏涂在上面,过四五天就好了,一点儿也不痛,病人自己也没有什么疼痛的感觉。一个月之内,就长好伤口

原甘陵相夫人怀孕六个月,腹部疼痛不安,华佗给她诊视脉象,说:“胎儿已经死了。”让人用手探摸,了解胎儿所在部位,如果在左侧就是男胎,右侧就是女胎。探摸的人说:“胎儿在左侧。”华佗于是配制汤药打胎,果然打下一男形胎儿,妇人的腹痛病随即痊愈。有个县吏尹世患了四肢烦动不安,口中干渴,不愿意听到人声,小便不通利的病。华佗说:“做一些热食吃了试试看,如果能够出汗,病就能痊愈;如不出汗,三天后就会死去。”就立刻做了热食,吃下后却没有出汗。华佗说:“五脏的功能已衰绝于体内,将会在啼泣声中死去。”果然像华佗说的那样。郡府中的官吏兒寻、李延一块到华佗家,二人都头痛,浑身发热,患病的症状正相同。华佗说:“兒寻应当让他下泻,李延应当发汗解表。”有人质问他治法为什么不同。华佗说:“兒寻内里邪气实,李延外表邪气实,所以治疗他们的方法应当不同。”就分别给了他们药物服用,第二天早晨他俩的病全都好了。盐渎的严昕与几个人一起去访问华佗,刚到华佗家,华佗对严昕说:“您身体好吗?”严昕说:“像平常一样。”华佗说:“您有急病显现在面色上,不要多喝酒。”严昕坐了一会儿,说完话就回归,走了几里路,严昕突然头昏眼花从车上掉下来,人们搀扶着他上车,载回家里,隔了一夜就死了。原督邮顿子献得病已经好了,他到华佗那里请他诊视脉象。华佗说:“你身体还很虚弱,未能康复,不要行房事,如行房事马上就会死,临死的时候,舌头会吐出数寸长。”他的妻子听说他的病已经好了,从一百多里外赶来探望他,夜里住下来就行房事,隔了三天就发病,完全像华佗所说的那样死了。督邮徐毅得病,华佗前往探望他。徐毅对华佗说:“昨天让医曹吏刘租针刺胃中脘穴完了以后,就患了咳嗽病,想要躺下,却不能安卧。”华佗说:“没有针刺到中脘穴,误中肝脏了,吃饭必定会一天天减少,五天后就没有救了。”终于如华佗说的那样死了。东阳陈叔山小儿子两岁患了病,下痢时常常啼哭,一天一天瘦弱疲困。询问华佗,华佗说:“孩子的母亲怀胎时,是用阳气内养胎儿,分娩后由于母亲的乳中虚冷,婴儿从乳汁中感受到母乳的虚冷,所以使婴儿的病不能按时痊愈。”华佗就给他四物女宛丸服食,十天后病就好了。彭城有一夫人夜里去上厕所,被蝎子螫了她的手,痛苦地叫喊,毫无办法。华佗让煮温水接近到热的程度,让她将手浸泡在其中,终于能入睡了,只是要旁人不断地更换热水,让手温暖。那天早晨就好了。军吏梅平患了病,除去职名而回家,他家住在广陵,走了不到二百里,就住在亲戚家。过了一会儿,华佗偶然来到他住的主人家,主人让华佗给梅平看病。华佗对梅平说:“您若早几天见到我,大概就不会病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的病已痼结深重,赶紧离去还能与家人

相见,五天后就要病终。”梅平即时就回归,结果像华佗所预计的那样。华佗走在路上,看见一个人患了咽喉堵塞的病,特别想吃东西但咽不下去,家里人用车载着他想去求医。华佗听到他痛苦的叫声,就停下车来,走上前去看他,告诉他说:“刚才来的路边有卖汤面的人家,他家的蒜齑水很酸,跟他讨三升喝了它,你的病自然就会离去。”病人就按华佗的说法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一样的寄生虫,挂在车边上,想要去到华佗家。当时华佗还没有回来,华佗的小儿子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了他们,就自言自语地说:“这些人好象遇到了我父亲,车边的病物就是明证”。病人走上前,进入屋里,然后坐下,看见华佗家北面墙壁上这一类的寄生虫大约要用十为单位来计数。

又有一位郡太守患病,华佗认为他这个人应该大怒一下病才会痊愈。于是就多多地收取了他的财物却不施行治疗,不久又扔下他离去了,还留下信来骂他。太守果然大怒,命令人去追赶捉拿并要杀死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了这一情况,就嘱咐他们,叫他们不要追赶。太守恼怒愤恨已达极点,吐出几升黑血,病就痊愈了。又有一位大官儿身体不舒服,华佗说:“您的病根很深,一定要剖腹才能取出。然而您的寿命也不过十年了,病不能伤害您的寿命,忍着病痛十年,疾病会与寿命一起结束,不值得特地把自己的腹部剖开割裂。”大官儿忍耐不住痛苦,一定要除了它。华佗于是不动手治疗,患的病不久就痊愈了,过了十年,终于死了。广陵太守陈登得了病,胸中烦热郁闷,面孔红红的,不能吃东西,华佗为他诊脉说:“太守您胃里有数升寄生虫,将要发为腹内疽毒,是吃腥味东西引起的。”立即就煎成汤药二升,先服一升,过一会儿再服一升。服后不久吐出三升左右的虫,头是红的,都会动,半个身子是生的鱼肉丝,所患病苦就痊愈了。华佗说:“这病三年后会复发,遇到良医方可救治。”依照讲的日期果然发作了,当时华佗不在广陵,陈登就像华佗说的那样死了。太祖曹操听闻后召来华佗,华佗跟随在曹操左右。曹操患有头风病,每次发作,心烦眼花。华佗针刺膈俞穴,曹操病随手而去。李将军妻子的病情很重,叫华佗去诊治,华佗说:“这是流产了,可是胎儿没有掉。”将军说:“近来确实流产了。但胎儿已经掉了。”华佗说:“根据脉象,胎没有掉。”将军认为不对,华佗只得离去了。妇人的病渐渐有所好转,一百多天后又发作了,再去叫来华佗。华佗说:“这种脉象,按照惯例有胎,而且是双胎。先前一儿先出,流血太多,后儿未及生出,儿母自己不觉察,身边的人也不知道,不再接产,于是就不能出来了。儿死腹中,血脉不再归到胎儿身上,就会干燥而附着在母体的内脊,因此就使得后脊常常疼痛。现在应该给服汤药,并予针刺,这个死胎一定会出来。”妇人服了药扎了针以后,即感腹痛剧烈,像要生产的样子。华佗说:“这个死胎干枯很久了,不能自己出来,应当让人把它取出来。”探取后,果然得到一个死男胎,手脚完备,颜色发黑,长度大约有一尺左右。华佗绝妙的医技,都像这样一类。

然而他本来是读书人,却被人看作是以医为职业的人,因此心中常常自悔。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患病沉重,让华佗专门诊视。华佗说:“这种病是接近难愈的病了,经常进行治疗,可以延长岁月。”华佗因为长久离家,很想回去,于是就对曹操说:“刚刚收到家信,正想要短期回去一下。”到家后,又用妻子生病为托辞,多次请求延长假期而不回去。曹操连连多次写信叫他回去,又命令郡县官吏催发遣送华佗回许都。华佗仗着自己有能耐,厌倦于食俸禄侍候人的事情,还是不肯上路。曹操大怒,就派人去调查,如果佗妻果真病了,赐给他小豆四十斛,再宽限他的请假日期,如果他弄虚作假骗人,于就逮捕押送至许都是就把华佗递解交给许昌监狱,拷打审讯,逼供认了罪。。曹操的谋士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是与人们的生命密切相关的人,应当包容和宽恕他。”曹操说:“不用担心,天下难道会没有这种小人吗?”于是就在狱中处死了华佗。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书来交给狱吏,说:“这本书可用来救活人命。”狱吏害怕犯法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

他收下,要了火来把它烧了。华佗死后,曹操的头风病还没有除去。曹操说:“华佗能治愈它,可这小子成心留着我的病,要用来抬高自己。然而我若不杀掉这个人,他最终也是不会为我断绝这个病根的。”等到后来他心爱的儿子仓舒病重,曹操这才叹息说:“我后悔杀了华佗,让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就死掉了。” 当初,军吏李成患了咳嗽病,昼夜不能睡觉,还时常吐出脓血,就将这些病情来请问华佗。华佗说:“你患的是肠痈病,咳的时候吐出来的脓血,不是从肺里来的。我给您药末两钱,服了以后会吐出二升脓血,吐完后,就感到舒服畅快了,好自调养,一个月就能小有好转,一年便康健了。十八年后会有一次小的发作,服这种药,也将会痊愈。如果得不到这种药,一定会死的。”又给了他两钱药末。李成得药后,过了五六年,亲戚中有人患了像李成一样的病,对李成说:“您现在身体强健,我快要死了。您怎么忍心自己没有重病把药藏起来,而让我眼睁睁地等死呢?请先拿来借给我,我病好了,再替您跟华佗讨取。”李成就把药给了他,随即特地到谯县去,正遇到华佗被逮捕,忧惶惑之中不忍心跟他求药。十八年后,李成的病终于又发作了,无药可吃,终于死了。

广陵的吴普、彭城的樊阿都跟华佗学医。吴普依照华佗的疗法治病,保全救活的人很多。华佗告诉吴普说:”人体要能够运动,只是不应当疲惫罢了。经常活动,那么五谷精微之气就能消化吸收,血脉流通,疾病也就不会发生,譬如门轴由于经常转动不会腐烂是一样的道理。因此古代长寿的人,创造了导引这类的体育锻炼的方法,他们像熊一样直立环抱,像鸱鸟一样左顾右盼,伸展腰肢,活动各个关节,用来求得长寿。我也有一种方法,名叫五禽戏:第一是虎戏,第二是鹿戏,第三是熊戏,第四是猿戏,第五是鸟戏,也是用以驱除疾病,并使双脚轻便灵活,用来当作古人的导引。体内不舒服,起来做一禽之戏,湿润地出一身汗,于是就在身上扑些粉,身体就感到轻快,腹中也就想要吃东西。“吴普施行这种体育锻炼的方法,活到九十多岁,耳聪目明,牙齿完好坚固。樊阿擅长针刺技术,凡是医生都说背和胸之间为重要脏器所居不能随便下针,针刺这些部位不能超过四分深,可是樊阿针刺背部深入一二寸,针刺巨阙胸脏部位竟然达五六寸深,而病都治好了。樊阿跟华佗求取服食了能够对人有补益的药方,华佗就把漆叶青黏散的药方传授给他。漆叶屑一斗,青黏屑十四两,以此为比例。说是长期服用这个药方,可以驱除各种寄生虫,能通利五脏,使身体轻便,使人头发不白。樊阿依从华佗的话去做,活了一百多岁。漆叶处处都有,青黏生于丰、沛、彭城及朝歌一带。

?1游学:到远方拜师学习。2.辟:征召。3.就:依从。4.辄:总是能。5.壮:量词。一灸为一壮。6.应:立即。7.许:处所。此指部位。8.语:告诉。9.行:将要。

10.刳:剖开。11.须臾:一会儿时间。12.支:同“肢”。13.止:至。14.难:质问。15.适:刚刚。16.自如常:象原来一样。17.卒:通“猝”。突然。18.中宿:半夜。19.劳事:房劳之事。20.交接:此指房事。21.之:到……去。22.无赖:无可奈何。23.卒:很快。24.卒:死亡。25.刻:预计。26.向来:刚才;方才。27.饼:汤面。28.县:同“悬”,悬挂。29.逆:迎面。30.货:钱财。

31.属:同“嘱”,嘱咐。32.瞋恚:愤怒。瞋,“嗔”的异体字。33.不快:有病。

34.寻:随即。35.竟:果然。36.斯须:一会儿时间。37.食顷:吃一顿饭时间。

38.脍:细切的肉丝。39.期:周年。40.苦:患……病。41.案:考察。42.稍:逐渐,渐渐。43.多:常常。44.可:大约。45.士人:读书人。46.当:方才;刚刚。47.暂:短期。48.数:多次。49.敕:皇帝下令。50.恃:凭借。

51.食事:拿食禄之事。指做官。52.信:的确;确实。53.收:逮捕。54.考验:拷问审核。55.首服:供认服罪。56.含宥:宽恕;饶恕。57.考竟:在狱中处死。

58.彊死:谓死于非命。59.将:将养。60.故:通“固”。一定。61.去:通

“弆”。收藏。

医古文课后习题解答

扁鹊传 1.怎样理解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見五藏癥结,特以诊胍為名耳”這幾句話?因為作者難以理解扁鹊以胍测病的高超醫技,便以扁鹊具有“视見垣一方人”的特異功能來加以解释。 2.扁鹊認為自己“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反映了怎樣的醫學觀?醫學能使疾病好轉舆痊愈,而不能起死回生。這是唯物的醫學觀。3.扁鹊提出“六不治”的具體内容是什么?它對後世有何影響?“六不治”的具體内容是:“驕恣不論於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適”,“會陽並,藏氣不定”,“形羸不能服藥”,“信巫不信醫”。其中尤其是“信巫不信醫”反映醫學科學摆脱巫術迷信的束缚而得到獨立,由經驗學朝着理論醫學昇華,奠定中醫學術理論基礎的《素問》、《九卷》(即《靈柩》),就是在醫巫分道揚镳的前提下,總结了先秦以來醫學的實践经經舆研究成果而诞生的。 4.怎樣理解扁鹊行醫“随俗為燮”?扁鹊運用全面的醫療技術,根據各地的民俗,改燮行醫的科别,盡心盡力地為平民解除病痛。 华佗传 1.“兼通數經”舆“合湯不過數種”的“數”在表意上有何不同?前者意為“多部”,表示多;後者意為“幾”,表示少。 2.怎樣理解“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東漢時期儒舆醫的地位有高下之不同,加上他是習儒出身,“兼通數经”;華佗生性淡泊,又“恃能厭食事”,更不願“專視”曹操。 3.本文從哪幾個方面說明華佗是“人命所縣”的人?一是華佗醫術全面而高超,從傅文所载多则醫案可見;二是曹操所患頭風,每次發作,華佗针刺即愈,而華佗被殺後,曹操“豆風未除”;三是曹操爱子倉舒病危,而華佗已被殺,遂至死於非命。 4.華佗因何原因被曹操殺害?因華佗家鄉在安徽亳縣,而到河南許昌“專视”曹操,“久遠家思歸”,便告假回家探视,並“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任憑曹操“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華佗“猶不上道”。後被曹操查出“虚诈”,遂被殺害。 丹溪翁传 1.“盡去而舊學,非是也”的意思是什么?惟知悌爲什么對朱震亨提出這個要求?意爲完全抛棄你過去學習的内容,因爲那些是不正確的。因爲羅知悌認爲朱震亨原来所學是無本之學,而他要傅授的是劉完素、张從正、李杲的學說,並以《内經》、《難经》等经典理論爲根本,因而提出這一要求。 2.“時方盛行陳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觀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昼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稱權衡,必也《素》、《難》諸經乎!…這段话反映朱震亨封局方之學持何熊度?朱震亨在認真研究局方之學以後,得出古方不能治療今病的结論,反映他封局方之學抱着寅事求是的憩度。 3.“浦江鄭羲士病滞下”一段所述證候、病因、病機分别是什么?證候:滞下,昏仆,目上视,溲注,汗泄,脈大無序。病因:病後飲酒舆行房。病機:陰虚而陽暴绝。 汉书艺文志 1.“詔”作爲共用述語,其意不局限於“光禄大夫劉向校经傅、諸子、詩赋”句内,而通黄至哪幾矮個句子中?通贯至“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

《华佗传(节录)》阅读附答案附译文

《华佗传(节录)》阅读附答案附译文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又精方药。 太祖①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②,每发,心乱目眩。佗针膈,随手而差③。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④,考验首服⑤。”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⑥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疆,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疆死也。” 注释:①太祖:曹操的庙号。②头风:脑神经痛。③差:音chài,同“瘥”,病愈。④传付许狱:解押送给许昌的监狱。⑤考验首服:考问认罪。⑥考竟:判决。这里指处死。 7.与“索火烧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B.悍吏之来吾乡 C.怅恨久之D.蔽林间窥之 8.曹操杀死华佗最根本的原因是(2分) A.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B.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 C.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D.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佗久远家思归远:②数乞期不反数: ③出一卷书与狱吏与:④此可以活人活: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1) 天下当无此鼠辈耶?(1分) 译: (2)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疆,索火烧之。(2分) 译: 参考答案: 7.D 8.D 9.①远:远离②数:屡次,多次③与:给④活:使活,救活 10.(1) (1分) 天下会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用反问句式即可。 (2) (2分)狱吏畏惧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强求),要来火把书烧了。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东汉沛国谯县(在今安徽省亳县)人。曾经到徐州去求学,通晓几种经书,懂得养生的方法,还精通医方药物。

医古文重点归纳

医古文重点归纳 扁鹊传(《史记》)P41 一、通假字 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穰,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蹷,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灑,通“酾”,过滤的酒) 4.案扤毒熨。(案,通“按”,按摩) 5.诀脉结筋。(诀,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荒,通“肓”,膏肓;幕,通“膜”,横膈膜。)7.嘘唏服臆。(服,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蚤,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无,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伎,通“技”,技术。) 二、古今字 1.揲荒爪幕。(爪,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文,同“纹”。花纹) 3.长终而不得反。(反,同“返”,返回) 4.厉针砥石。(厉,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 5.八减之齐。(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见,同“现”,显现。) 7.五脏之输。(输,同“腧”,腧穴。) 三、异体字 1.瞚——瞬 2.——睫 四、重点词语 1.少时:年轻时。 2.过:到;来到。 3.奇:认为……不寻常。4.谨:敬词。恭敬地。 5.遇:接待。 6.閒:秘密地;悄悄地。 7.敬诺:恭敬地答应。 8.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9.殆:大概。 10.垣:墙。 11.特:只是。 12.或:有时。 13.治:正常。 14.而:你们。15.閒:病愈。 16.治:举行。 17.精神:正气。 18.何如:多少;多长。 19.雞鸣:鸡鸣时辰。雞,“鸡”的异体字。20.收:收殓;装殓。 21.能:到。 22.诞:欺骗。 23.易:改变;矫正。 24.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25.终日:很久。 26.以管窥天:从竹管中看天空。喻见识小。27.以郄视文:从缝隙中看图纹。喻见识小。28.曲:委曲。

医古文翻译作业电子版

医古文翻译作业电子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大醫精誠 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麤至淺之思,其不殆哉!(3分) 2、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4分) 3、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聼塗説,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5分) 4、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10分) 5、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12分) 6、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羞迭薦,食如無味,醽醁兼陳,看有若無。(9分) 7、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3分) 扁鵲傳 1、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7分)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居二日半,簡子寤。(9分) 3、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5分) 4、聞病之陽,論得其陰, 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眾,不可曲止也。(8分) 5、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 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藏,練精易形。(8分) 6、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8分)

医古文翻译及重点

医古文 ●一、什么是医古文? ●古文:以“五四”为标志,“五四”以 前的文章称古文,它包括文言文(先秦 两汉为主)和白话文(明清为主),“五 四”以后的文章称现代汉语。 ●医古文即中医药学之古文,它是以医药 为内容,古文为形式,医药寓于古文, 古文表现医药,它是中国古代语文学和 中国古代医药学的有机结合。 ●医古文是一门语言课、工 具课、文医结合的基础课,是中医药 专业基础课之一。 扁鹊传 司马迁 本课目的要求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注意先秦两汉 时期的词语较多地具有本义义项的特 点。 ●识别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了解医家传记的写作特点,领会本文所展示的扁鹊形象,及“六不治”尤其是“信巫不信医”的意义。 一、司马迁与《史记》 节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汉夏阳人。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三家注:南北朝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 扁鹊简介 扁鹊,名秦越人,号卢医,生活于公元前400年至前300年间,与希波克拉底同时代。擅长脉诊、望诊,针灸治疗有高超的技术,是位内、外、妇儿、老年科的全科医生。据传著有《难经》。 第一自然段●重点词: 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 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特以诊脉为名耳。 奇:形容词意动,以……为奇 间隙 遇:相待,接待。 悄悄 间:本义为月光透入门缝 病愈 一会 之间 上池之水:未及地面的水。 幻灯片9 只是把诊脉作为幌子 特以诊脉为名耳 只是在诊脉方面特别有名 特……耳:只是……罢了 第一自然段 ●重点词: ●过:到,来到。 ●谨:恭敬地;遇:接待。 ●殆:大概,恐怕 ●垣:矮墙。 拓展内容:关于姓、氏 ●上古姓、氏本有分别,姓起于女系,最 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 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氏起于男系, 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 朝。秦汉以后,通称姓,或兼称姓氏。第一自然段小结 本自然段讲述了扁鹊学医的经历,点明扁鹊擅长诊脉。 重点句: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特以诊脉为名耳。 第二自然段 背景:晋国在春秋后期君权旁落三姓韩、赵、魏大臣手中,赵简子是晋昭公时的权臣。专国事:独揽,独掌。 血脉治:正常。 间:痊愈。

华佗传 - 长春中医药大学

华佗传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 2.了解华佗杰出的医学成就;生命在于运动的养生理念及五禽戏的发明。 [教授方法] 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4学时 [教授内容] 一、生僻字 谯刳恚斛鸱疽娠宥笃瘳樊恃敕 二、繁体字 舉處實發數書晝廣癢歲種稱邊醫 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一名敷()。 2、病亦行差()。 3、府吏兒()寻,李延共止。 4、县()车边。 5、属()使勿逐。 6、佗针鬲()。 7、卿今彊()健。 8、立吐虵()一枚。 9、君病肠臃()。 10、军吏李成苦欬()嗽。 11、若不得此药,故()当死。 12、熊颈()鸱顾。 13、四曰猨()。 14、引輓()腰体。 四、重点词语 1、游学 2、(黄琬)辟 3、(不)就 4、(七八)壮 5、某(许) 6、语(人) 7、行(差) 8、须臾 9、难(其异) 10、逆(见) 11、(其)货 12、属(使) 13、瞋恚 14、不快 15、寻(差) 16、斯须 17、食顷 18、(生鱼)脍 19、(三)期 20、案(脉) 21、稍(小差) 22、多(脊痛) 23、可(尺所) 24、土人 25、当(得)26、数(乞期) 27、敕(郡县) 28、恃(能) 29、信(病) 30、(便)收 31、(使)极 32、引輓 33、沾濡 34、(为)率 35、处所 五、语法现象 1、熊颈鸱顾。 2、不可妄针。 3、并利蹄足。 4、利五脏,轻体。 5、缝腹膏摩。 6、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7、针之不过四分。

最新疫情相关文言文阅读汇编(含译文和答案)

最新疫情相关文言文阅读汇编(含全套答案及译文) 2019年高考的文言文阅读选材一反常态,开始旗帜鲜明地开始考查名人传记。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所以考查了三位“古代改革家”,那就是商鞅、贾谊、吴起,这些人物无论成败,都是改革的倡导者或者实践者,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2020年,疫情当前,举国上下,万众一心,高考绝不可能回避这一重大历史时刻。 语文匠特此辑录并改编有关“古代名医”的文言文、试题和译文,助力大家备战2020高考! 中华名医传记目录 《三国志·华佗传》 《旧唐书·孙思邈传》 张岱《鲁云谷传》 《明史·李时珍传》 第一篇 《三国志·华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后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相陈珪举孝廉举:推荐 B.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宥:宽容

华佗传 翻译

史书上说华佗因自恃才能而厌恶服侍权贵,为曹操所恼恨。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这关系到人命,应该考虑他医术高明而宽恕他。”曹操说:“何必担忧天下没有这样的鼠辈呢!”最终因为拷打而使华佗死在狱中。直到他的爱子曹冲生病将死、他发现救治也挽救不了儿子性命的时候,才有后悔杀死华佗的叹息。唉,凭着曹操能够洞察事物细微变化的深明韬略,然而还是如此轻易地杀掉人材。荀彧有这样高的智谋、门第和名望,用十分明白的道理来责问他,然而还是不能使他的怒气平息。掌权者发怒,真害怕这样的事情啊,对这样的事情也是执柄者要谨慎的啊! 推究那些史学家在史册上记载这件事的原因,这是为了使后人放宽对有才能的人的刑罚,采纳贤德的人的劝告,而惩戒残暴者的轻率杀戮。因此从华佗恃能到曹操后悔,全都详细地记载在史书上了。后来的糊涂人,又用这作为轻易杀人的借口,真可悲啊!贤能的人不会没有过失,假如按法理处置,有的人一定会提出宽恕他的请求。这时候,那些奸佞小人都会说:“何必担忧天下没有人材呢!”竟不知道到了后悔之时,才会痛惜人材的不可多得。有人一定会发出惋惜人材的叹息。这时候,那些奸佞小人都会说:“譬如他死了,又会怎么样?”竟不知道到了后悔的时候,才会痛惜被处死的人才不能够重新获得生命。这能不说是极大的悲哀吗? 拿华佗不该杀来说,是十分明白而不用多说的。我只是担心那史书上的意义阐发不足,于是把这层意思推论而发挥罢了。我看自曹魏以来,那些掌握死生权柄的人,因一怒就杀掉人材的情况是很多的。我又何须写华佗的事呢?唉!不忘记以前的事情,是期望能收到劝善又惩恶的效果!但那些残暴者又拿这件事作借口来随心所欲地杀人。孙权就说过:“曹操杀死孔融了,我对于虞翻比他强多了,怎么能比呢?”而孔融也用应劭杀孝廉来与自己做比较。孙权是近于称霸的一流人物,孔融有高尚的美名,还都以应该惩杀为先例,更何况其他人呢?

医古文重点整理-二华佗传

二华佗传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华佗杰出的医学成就及被曹操处死的不幸结局。 文章难点:1.大量出现的古今同形异义词语(尤其是双音词)和同义复词。 2.文中出现较多的医学知识,如“外实”、“内实”、“内疽”、“肠痈”等,也记载了使用“麻沸散”的情况, 应予以正确解释。 (一)用字 1.通假字 ①去弆何忍无急去药。 ②故固故当死。 2.古今字 ①尃敷一名尃。 ②差瘥病亦行差 ③兒倪府吏兒寻、李延共止。 ④酢醋蒜齑大酢 ⑤县悬县车边人命所县。 ⑥属嘱属使勿逐。 ⑦鬲膈佗针鬲。 ⑧着着必燥着母脊。 3.异体字

①虵蛇立吐虵一枚。 ②欬咳军吏李成苦欬嗽。 ③臃痈君病肠臃。 ④怱匆怱怱不忍从求。 ⑤輓挽引輓腰体。 ⑥猨猿四曰猨。 ⑦黏粘佗授以漆叶青黏散。 (二)词语 1.游学:外出求学。 2.孝廉:汉代选举人材的科目。 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 后合称孝廉。 3.辟:征召。 4.就:依从。 5.且:将。 6.节度:指服药的注意事项。7.壮:量词,一灸为一壮。 8.应:立即。 9.许:处所,此指部位。 10.行:辄,即。 11.刳:剖开。 12.止:居住。

14.饼:面食的统称。 15.逆:迎面。 16.相:指代“自己”。 17.货:钱财。 18.瞋恚:愤怒。 19.不快:有病。 20.不足:不值得 21.寻:随即。 22.竟:果然。 23.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24.脍:细切的鱼肉。 25.期:周年。 26.伤娠:小产。 27.案:察。 28.稍:逐渐;渐渐。 29.小:稍微。 30.故事:惯例,此谓按照惯例。31.可:大约。 32.近:殆,大概。 33.当:方才,刚刚。 34.暂:短期。

(完整word版)医古文句子翻译

扁鹊传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7),则疾可已(8),身可活也。假如圣人能够预先觉察疾病的征兆,能让良医及早地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生命就可以存活。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人们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是担忧治法少。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2):“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3)?” 扁鹊来到虢国宫门下,问喜好方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国都中举行祈祷活动超过了其它的事闻病之阳,论得其阴(25);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26),不出千里,决者至众(27),不可曲止也(28)。掌握了病的外表症状,就能推断出它的内在病机;掌握了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断出它的外表症状。病证表现在人体的外表,不超过千里的范围,决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能详尽说出来。 华佗传游学徐土⑶,兼通数经⑷。沛相陈珪举孝廉⑸,太尉黄琬辟⑹,皆不就(7)。到徐州一带外出求学,同时精通数种经书沛国国相陈珪荐举他做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去做官,都没有就任。 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 26),县车边( 27),欲造佗( 28)。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 29), 病家就照华佗说的去做,很快就吐出一条虫子,把它挂在车边,打算到华佗那里去。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30)。” 自言自语地说:“好象是碰到我父亲了,车边挂的虫子就是这种证明。” 于是传付许狱(10),考

验首服(11)。于是递解交付给许昌的监狱,审问验证,招供服罪。 荀彧请曰(12):“佗术实工,人命所县(13),宜含宥之(14)。” 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这是关系到人命的人,应当宽恕他。” 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普依准佗治(1),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2),但不当使极尔(3)。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广陵的吴普和彭城的樊阿都跟随华佗学医。吴普依照华佗的方法治病,治愈的病人很多。华佗告诉吴普说:“人身体要得到活动,只是不应当让它疲劳罢了。活动之后水谷之气得以消化,血脉流通,病就不会产生了,譬如门的转轴不会朽烂就是这个道理。 钱中阳传 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15)。俄以病免(16)。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17)。久之,复辞疾赐告(18),遂不复起。 他谈论医学,许多年老而有名望的医家,不能拿问题难倒他。不久,因病辞官。哲宗皇帝又召他到禁宫中夜里值班。过了一段时间,又以有病为由而推辞,皇帝准予告假,就不再做官。 退居里舍,杜门不冠屦(27),坐卧一榻上,时时阅史书杂说,客至,酌酒剧谈。意欲之适(28),则使二仆夫舆之(29),隐居家中,关门谢客,不戴帽,不穿鞋,坐卧在床上,常常读些史书杂文。客人来到,就饮酒畅谈。心中想到什么地方去,就让两个仆人抬着他,出没闾巷,人或邀致之,不肯往也。病者日造门,或扶携襁负,累累满前(30)。 出入于里巷街道,人们有的邀请他,不肯前往。病人每天到家门,有的是搀

医古文教材之扁鹊传华佗传丹溪翁传简化字版

扁鹊传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与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强而公族弱。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闲。”居二日半,简子寤。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未尝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 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言未卒,因嘘唏服臆,魂精泄横,流涕长潸,忽忽承目夹,悲不能自止,容貌变更。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蹷’者也,太子未死也。”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闲,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煑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闲,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秦太医令李酰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华佗传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人云“在左”。於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县吏尹世苦四支烦,口中乾,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佗曰:“试作热食,得汗则愈;不汗,后三日死。”即作热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气已绝於内,当啼泣而绝。”果如佗言。 府吏儿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医古文之华佗传全文翻译【精品】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曾在徐州一带游访名师求学,一身通晓几种经书。沛国的丞相推举他作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去做官,都没去就任。华佗通晓养生的法术,当时的人认为他年纪将近百岁了,相貌却还有壮年人的面容,都很惊奇。又精通医方医药,他治疗疾病时,配制药物不过几味,心里熟悉药剂的分量,不须再用秤称或用容器量。煮好以后便给病人饮用,告诉他服药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华佗刚一离开,病人就好了。如果应当用艾灸,也不过灸一两穴,每穴灸七八次,疾病也就应时除去,立刻痊愈了。如果应当针刺,也不过针一两处。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引某个部位,若针感已达到了你就告诉我。”病人说“已到”,立刻就拔针,病也随手而愈。如果病毒是郁结积聚在体内,是针刺和药物的力量不能达到的地方,应当要剖开割除的话,就让他饮麻沸散,一会儿就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了,于是就剖开腹部,取出积聚。病块如果在肠里,就截断肠子,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缝好腹部的刀口,用药膏涂在上面,过四五天就好了,一点儿也不痛,病人自己也没有什么疼痛的感觉。一个月之内,就长好伤口 原甘陵相夫人怀孕六个月,腹部疼痛不安,华佗给她诊视脉象,说:“胎儿已经死了。”让人用手探摸,了解胎儿所在部位,如果在左侧就是男胎,右侧就是女胎。探摸的人说:“胎儿在左侧。”华佗于是配制汤药打胎,果然打下一男形胎儿,妇人的腹痛病随即痊愈。有个县吏尹世患了四肢烦动不安,口中干渴,不愿意听到人声,小便不通利的病。华佗说:“做一些热食吃了试试看,如果能够出汗,病就能痊愈;如不出汗,三天后就会死去。”就立刻做了热食,吃下后却没有出汗。华佗说:“五脏的功能已衰绝于体内,将会在啼泣声中死去。”果然像华佗说的那样。郡府中的官吏兒寻、李延一块到华佗家,二人都头痛,浑身发热,患病的症状正相同。华佗说:“兒寻应当让他下泻,李延应当发汗解表。”有人质问他治法为什么不同。华佗说:“兒寻内里邪气实,李延外表邪气实,所以治疗他们的方法应当不同。”就分别给了他们药物服用,第二天早晨他俩的病全都好了。盐渎的严昕与几个人一起去访问华佗,刚到华佗家,华佗对严昕说:“您身体好吗?”严昕说:“像平常一样。”华佗说:“您有急病显现在面色上,不要多喝酒。”严昕坐了一会儿,说完话就回归,走了几里路,严昕突然头昏眼花从车上掉下来,人们搀扶着他上车,载回家里,隔了一夜就死了。原督邮顿子献得病已经好了,他到华佗那里请他诊视脉象。华佗说:“你身体还很虚弱,未能康复,不要行房事,如行房事马上就会死,临死的时候,舌头会吐出数寸长。”他的妻子听说他的病已经好了,从一百多里外赶来探望他,夜里住下来就行房事,隔了三天就发病,完全像华佗所说的那样死了。督邮徐毅得病,华佗前往探望他。徐毅对华佗说:“昨天让医曹吏刘租针刺胃中脘穴完了以后,就患了咳嗽病,想要躺下,却不能安卧。”华佗说:“没有针刺到中脘穴,误中肝脏了,吃饭必定会一天天减少,五天后就没有救了。”终于如华佗说的那样死了。东阳陈叔山小儿子两岁患了病,下痢时常常啼哭,一天一天瘦弱疲困。询问华佗,华佗说:“孩子的母亲怀胎时,是用阳气内养胎儿,分娩后由于母亲的乳中虚冷,婴儿从乳汁中感受到母乳的虚冷,所以使婴儿的病不能按时痊愈。”华佗就给他四物女宛丸服食,十天后病就好了。彭城有一夫人夜里去上厕所,被蝎子螫了她的手,痛苦地叫喊,毫无办法。华佗让煮温水接近到热的程度,让她将手浸泡在其中,终于能入睡了,只是要旁人不断地更换热水,让手温暖。那天早晨就好了。军吏梅平患了病,除去职名而回家,他家住在广陵,走了不到二百里,就住在亲戚家。过了一会儿,华佗偶然来到他住的主人家,主人让华佗给梅平看病。华佗对梅平说:“您若早几天见到我,大概就不会病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的病已痼结深重,赶紧离去还能与家人

医古文

一、通假字 《扁鹊传》 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通:酾,过滤的酒) 4.案扤毒熨。(通:按,按摩) 5.诀脉结筋。(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通:肓,膏肓;通:膜,横膈膜.)7.嘘唏服臆。(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通:技,技术。) 《华佗传》 1.昕卒头眩堕车。(通:猝,突然。) 2.下利先常啼。(通:痢,泄泻。) 3.故当死。(通:固,一定。) 4.何忍无急去药。(通:弆,储藏。) 5.考竟佗。(通:拷,拷打。) 《养生论》 1.较而论之。(通:皎,明白地。) 2. 嚣然思食。(通:枵,空虚。) 3. 颈处险而瘿。(通:岩,山区。) 4. 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通:脠,腥味。) 5. 攻之者非一涂。(通:途,途径。) 6. 思虑销其精神。(通:消,减少。) 7.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通:犹,好比。) 8. 志以厌衰。(通:已,已经。) 9. 薰辛害目。(通:荤。) 《伤寒论》序 1. 卒然遭邪风之气。(通:猝,突然。) 2. 而方震栗。(通:慄,战慄,发抖。) 3. 撰用《素问》……。(通:选,选取。) 4. 并平脉辨证。(通:辨,辨治。) 5. 经络府俞。(通:腧,腧穴。)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1. 而云世阙。(通:缺,缺失。) 2. 大济蒸人。(通:烝,众多。) 《串雅》序 1. 尝引以为憾。(通:常,经常。) 2. 过予谭艺。(通:谈,交谈。) 《大医精诚》 1. 血脉荣卫之通塞。(通:营,营气。) 2. 俞穴流注。(通:腧。) 《医案四则》 1. 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通“缺”,使…空缺) 2. 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十余贴。(通:帖.) 二、古今字 《扁鹊传》 1.揲荒爪幕。(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同“纹”。花纹) 3.长终而不得反。(同“返”,返回) 4.厉针砥石.(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5.八减之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同“现”,显现。) 7.五脏之输。(同“腧”,腧穴。) 《华佗传》 1.县车边。(同“悬”,悬挂。) 2.数乞期不反。(同“返”,返回) 3.佗针鬲。(同“膈”,膈腧穴。) 4.病亦行差。(同“瘥”,好转。) 5.苦四支烦。(同“肢”。) 6.君有急病见于面。(同“现”,显现。)7.属使勿逐。(同“嘱”,嘱咐。) 《养生论》 1. 凡所食之气。(同“饩”,食物。) 2. 榆令人瞑。(同“眠”。) 《伤寒论》序 1. 知之次也。(同“智”,智慧。)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1. 华叶递荣。(同“花”。) 《串雅》序 1. 食厚奉者。(同“俸”,俸禄。) 2. 动色相戒。(同“诫”,告诫。) 《大医精诚》 1. 长幼妍蚩。(同“媸”,丑。) 2. 差—— (同“瘥”。) 3. 羞—— (同“馐”。) 《不失人情论》 1. 五藏各有所偏。(同“脏”。) 《与薛寿鱼书》 1. 医之效立见。(同“现”。) 《医话四则》 1. 如火薪然。(同“燃”,燃烧。)

医古文翻译

2013年医古文语译练习 1《扁鹊传》 ①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扁鹊,是勃海郡郑地人,姓秦,名越人。年轻时给人当过旅舍的主管人。食客长桑君拜访过多人,唯独扁鹊认为他奇异不凡,平常恭敬地接待他 ②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癥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扁鹊按照他的话服了三十天药,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用这个本领看病,可以完全看见五脏疾病的症结,只是用诊脉作为名义罢了。 ③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 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就苏醒了。如今主君的病和他的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痊愈。”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苏醒了。 ④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中庶子说:“先生该不是在欺骗我吧?! 凭什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 ⑤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使身居高位的人在疾患还没有显示征兆的时候就预先知道染上了病邪,能够让良医得以尽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能痊愈,身体可以存活。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2《华佗传》 ①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去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 ②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又有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就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弃他而去,留下书信辱骂他 ③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于是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应该包涵宽容他。 ④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 也。 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疲惫罢了。运动则养分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如同门户的转轴部分因转动而不会腐朽一样。 3《丹溪翁传》 ①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就慷慨地说:“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就完全烧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 ②“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完全舍弃你原来学过的医术!因为他们不是正道的东西。丹溪翁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在心里也没有一点阻碍不通的问题了。过了不久,就全部掌握了他的学说而后回去了。 ③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他人拘泥固执、死守古方,丹溪翁确是灵活取舍,但最终又都同古法的精神吻合。很短的时间内,跟他

医古文翻译答案.

大医精诚 1.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如果对于最精深最细微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疏最浅显的想法去推求(探究)它,难道不危险吗? 2.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 所以医术和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来掌握其中深奥精细的道理呢? 3.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所以学医的人必须广泛,彻底地探究医学的本源,精专,勤奋,毫不倦怠,不能够听信没有根据的言论,就说医理已经全部掌握了,(这样)很贻误自己啊。 4.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如果有因为疾苦来请求救治的人,不论他地位高低,家境贫富,年龄长幼,相貌美丑,关系亲疏,汉族异族,聪明愚蠢,都要一视同仁,都要当做至亲一样着想,不能够顾虑重重,犹豫不决,考虑自身的利弊,维护品节爱惜名誉。 5.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自古名医治病,大多使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认为牲畜低贱,认为人类高贵,至于爱惜生命,人类和牲畜都是一样的。损害对方补益自己,万物之情共同憎恨,何况对于人呢!杀害生命求得生存,背离生存之道更远。我如今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入药的原因,确实是因为这个. 6.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駚醁兼陈,看有若无。

另外到了病人家中,即使美女举目皆是,不要左顾右盼,音乐入耳,不要有高兴的样子,美味佳肴交替进献上来,吃起来如同没有味道一样,美酒同时陈列出来,看见就跟没看见一样看见。 7.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我内心惦记着救世济民,所以就琐碎地谈论这些道理,学医的人不要认为我的言辞粗俗而可耻啊。 扁鹊传 1. 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年轻时做别人客馆的主管人。客馆的客人长桑君到来,扁鹊独自认为他奇特不凡。常常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人。进出客馆十多年,才叫扁鹊私下交谈。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见。”居二日半,简子寤。 扁鹊说:“血脉运行正常,你奇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这样,七天就醒了。现在主君的病和她相同,不超出三天一定痊愈。”过了两天半,赵简子苏醒了。 3. 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先生的治疗方法能像这样,那么太子可以回生;不能像这样,却想要使他回生,简直不能够拿这种话告诉刚会笑的尚在襁褓中的婴儿。 4.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知道疾病的外在症状,就能推论它的内在病机,知道疾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论它的外在症状。疾病反应表现在外表,与病人相距千里之内,判断的方法很多,不能一一详尽说明。

华佗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敷。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经书(指《诗》、《书》、《易》、《春秋》等儒家经典)。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年已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像青壮年。又精通医方医药,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熟就让病人服饮,告诉病人服药的禁忌及注意事项,药渣倒完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刺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去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患病部位,清洗伤口及感染部位,缝合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不觉得,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原文】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人云“在左”,於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译文】原来的甘陵(诸侯国名)相的夫人有孕六个月了,腹痛不安,华佗诊察脉象,说:“胎儿死了。”派人用手摸知道所在位置,在左边则为男婴,在右边则为女婴。人说“在左边”,于是喂汤药流产它,果然产下男婴形状,随即痊愈。

医古文华佗传学生

华佗传 华佗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公元208年去世。 华佗在医学上的成就主要表现为: 1、擅长外科,有外科鼻祖之称。 2、发明麻沸散,施行全身麻醉,比欧洲人使用麻醉剂早一千六 百多年。 3、各科兼善,精通针灸。 4、医疗体育的积极倡导者,创造了“五禽戏”用于防治疾病, 增强体质。 《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旉--敷:据颜师古注,为“开舒”意,与“元化” 意思相合。佗:即“它”,即“蛇”,即“虵”,即虫。葛洪《抱朴子》“杂应” 称华佗为“华他”。 引申指身体。《神农本草经》:“上药养命,……中药养性。” 《千金方》:“春秋之剂,良医和缓,六国之时,则有扁鹊,汉有仓公仲景,魏有华佗……用药不过二三,灸柱不逾七八,而疾无不愈者。” yu 告诉动词 ①放下病人离开②谓病人服完药 副词

许,所古音相近。许,从言,午声(hǔ) 所,从斤,户声(hù)“伐木所所。” 须臾:一会儿,不久。 湔 jiān:冲洗。 膏摩:用药膏外敷。膏:名→状。 手摸:用手按摸。手:名→状。 下之:使……下,使动用法。 下男形:产下男胎。名→动。 候:拜访。 见—现卒—猝 扶將:扶持。扶,將,同义词连用。 郵:传递→经过→过失,过错。 胃管:胃脘。管—脘 蠆:蝎子一类毒虫。螫:蛰。 無賴:不堪;不能承受。 温湯:烧热水。温,渐渐加热,形→动。 除名:辞职。有頃:过了一会儿。 结:绳子打结→结实→深固 ①昕卒頭眩堕車。(通“猝”,突然)

②卒可得寐。(终于) ③五日卒。(死) 車載:用车载。车,名→状。 餅:汤面。沈钦韩《后汉书疏证》引陶宏景《药总诀》:“饼店蒜齑,乃下蛇之药”。 酢—醋虵—蛇縣—悬 逆:迎面。《说文》:“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脉:为……切脉,为动用法。 腥物:未经烹煮的食物。此指生肉。 鬲—膈差—瘥 头风:类似神经性头痛病。方隅《医林绳墨》:“浅而近者,多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 案—按 故事:乃汉魏以来之熟语,犹今语中的“先例”;“惯例”,为名词性结构。此谓按照惯例,名→状。 母脊:指母体后腹部。 近:①近期;短期。②近似,接近。③大概 遠:古音 yuàn ,离。《论语·颜渊》:“不仁者远矣。” 皇疏:“去也。” 辞以妻病:以妻病为辞。辞:推辞,推托。 累:多次,累次。反——返 厌食事:周寿昌曰:“食事即食功。言厌以事取食。厌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