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培养

合集下载

浅谈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个性特点

浅谈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个性特点

浅谈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个性特点摘要: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是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

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个性特点;工具性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90-0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规定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这一大纲告诉我们,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应当听、说、读、写并重,突出语文的运用、实践和重视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

而带着应试教育这一深深烙印的普通中学语文教育,它在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同时,有着一个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这一鲜明目的的。

多年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实践得出,就现在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尽快地为国家、社会培养大批跨世纪人才,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

从而把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个性特点概述如下三个方面:1.浅显易懂是关键:设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职中生绝大多数是考不上普通高中而转而选择职业中学就读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众人皆知,不言而喻。

大部分中职生语文素质都比较低,对中职生的能力要求不能等同于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

所以在教学时必须设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把握难易程度,循序渐进。

因而在教学中,要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重点进行字的认读、词语的解释、句子和文章的阅读理解及初级写作能力的培养。

另外,语文教师在范文的教学过程中和作文的批改中,除注意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外,在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方面还要多花些精力。

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语文基础知识,才有助于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格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格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格摘要:在新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下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应具备健全高尚的人格。

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在社会发展中不被掉队。

学校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而初中语文在人格教育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通过师生关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文教学以及语文实践活动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人格,从而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人格教育方法“语文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只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作为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科学技术、发展相应能力的基础。

语文学科在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基础地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语文学科的这些性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人格培养呢?第一,通过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来培养学生人格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指导行动”。

因此,他的这种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反馈中,学生通过在一边观察教师和同伴的一言一行,进行着“观察学习”,促进着自身的心理品质与人格发展,不断完善自我。

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和同伴人格的发展引导着学生同化,因为学生在人际交往互动学习中时刻都将他人发出的信息拉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规模中进行同化,加强和完善自己原有的认知规模结构,以适应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一位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一个班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要增强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人格,必须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第二,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开发教材资源培养学生人格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的内容提及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人生遭遇和挫折、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范例。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读”、“写”习惯的培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读”、“写”习惯的培养

·中学教学·90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读”、“写”习惯的培养新疆喀什巴楚县第二中学 包倩梅中学语文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算是一门工具型的基础学科。

学生的“读”、“写”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不仅对于学好语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还对学好其他学科起着重要的帮助。

因此,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写”习惯和“读”、“写”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读”、“写”习惯和兴趣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是“读”的培养。

这里是指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出了阅读对于理解的重要作用;唐代诗圣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指出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

而这些都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就显得尤其重要。

“读”包括课文阅读和课外阅读。

课文阅读。

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都要求学生要提前预习。

预习,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意识到,这里不比赘述。

教师应该在教学时充分发挥“读”的效果,它包括录音范读、学生领读和齐读、以及分角色朗读等形式。

录音范读。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中学语文课文朗读”教学磁带上都有,因为是专业朗读,所以发音准确、吐词清楚,也是学生练习普通话的最好资料。

从我利用录音范读的情况来看,学生都听到很认真,效果很好。

教师示读。

有些阅读课文,课后作业中的短文、作业训练中的例文等,在教学磁带上是没有的,就需要教师给学生示读,起一个示范的作用,同时让学生跟着默读。

这样的阅读,效果也很好。

学生领读、齐读。

这在教学中是常用的方式之一,一篇课文,教师先分成几个部分,或抽学生领读,训练学生的领读能力;或让全班同学齐读,培养学生整体配合朗读的能力。

读完以后,教师对学生朗读中语气的停顿、读音的准确、声音的整齐和洪亮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评价,让学生觉得怎样的朗读才是更好的,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个性,搞好语文教学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个性,搞好语文教学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个性,搞好语文教学【摘要】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教育就更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

中学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学生鲜明个性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作为首要任务和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个性培养language teaching and student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chen hai-hua【abstract】 language courses must be based on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languag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attention to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different learning needs, and care to students curiosity, thirst for knowledge, full of students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timulate awareness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self-advocacy, cooperation, inquiry learning. therefor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language education is even mor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development of student learning potential,develop their personalities.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should be people-oriented, the students healthy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distinct personality and guide the students to creative thinking as a primary mission and goals.【key words】teching;students;personality development 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自我完善。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中学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学科中,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

包括:文化素养、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学习素养、人文素养和美育素养。

这些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的关键。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落实核心素养呢?本文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一、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对国家和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认知、接受、理解和传承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文化素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可以在选题方面下功夫,选择蕴含丰富文化信息的作品。

比如说,我们在【红楼梦】中教学时,可以结合元曲、评话、传统诗词、字画等多种形式进行文化比对,系统讲授“闲情逸致”的文化底蕴。

在【三体】的教学中,可联系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展开讨论,强调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宇宙的态度及人类存在的意义。

这种多元化的关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丰富的文化知识,更能够从中体会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比如说,在【史记】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导入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通过讲解甲骨文、小篆、隶书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缩时采访专家、导演、编剧等人,了解现代人对文化的认识与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二、语言素养语言素养是指学生成为能够运用语言交流的人,具备清晰、准确、生动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素养?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口语表达环节,通过讨论、辩论、演讲、说唱等途径拓展学生的口才训练。

在语文课堂中,以思维训练为基础,注重语言的表现形式,进行口语表达的实践训练。

比如,在讲述《庐山谣》这一课文时,可以要求学生组织小组,用现代语言重新演唱该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语言的理解和感受。

其次,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写作项目,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养成正确、流畅、多样的写作习惯。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26学习版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通过语文教学,小学生将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提高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丰富逻辑思维。

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进,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充分利用相关教学资源,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兴趣,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一、更新教育理念。

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无论是从思想观念、基本规范还是行为品质上,都把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有效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定位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之一。

可见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我认为小学语文素养中学生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这是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

小学生的一个特征就是较为活泼,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要能注意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

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文言文《司马光》时,这是小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根据新课改的总体要求我设计了导学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协作、班级展示交流、课本剧表演等众多形式进行教学培养,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扎实的掌握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融入各种新型教育理念教学方案之后,教学手段也有了质的飞跃。

和过去仅提升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教学方案对比,现代小学语文中的各种教学方式能从学生阅读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从多方面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目前来说,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时都存在怕苦畏难的心理,且超过半数学生对背书存在厌倦的心理,不愿意花时间去背诵,更不愿意默写课文中的字词,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先要培养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其形成顽强好学、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认为小学语文素养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重点。

通过调查研究也发现学习习惯好的同学在作业和测试中往往优于学习习惯差的同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生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生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摘要: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这几个方面说明:(一)勤翻工具书(二)多向社会学习。

(三)提出问题,善于思考。

(四)作文,从积累开始关键词:思考、问题、培养、学习习惯、积累正文:新课程标准已实施两年了,回首几年来的教学历程,我深刻意识到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往往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现在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粗浅地谈几点体会,以作引玉之砖。

一、 勤翻工具书,字词(音、形、义) 对于初一阶段,基础字词的学习是重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势在必行。

我规定每个学生应配备“三大本”——《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三部经典工具书,养成不懂就查的好习惯。

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准确性,还使学生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词典,还要把其整理到“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

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后来结合查字典大赛和对我国字典的介绍,学生逐渐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往对字典枯燥乏味的旧印象基本被扭转过来,特别是学习成果的逐渐显现,使他们真正从心理上开始接受,并尊敬起这位“无言的先生”来。

在后来写的命题作文《我的老师》中,它竟也榜上有名。

二、多向社会学习语文学习并不是死啃书本,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到处都有语文知识。

我提倡学生应向各行各业认真学习,多参与,比如有一次,贾迎新在收看《生活》栏目时无意中听到女主持人说到“强人所难”这个词,这个“强”字她念的是“qiáng”,但她记得语文老师反复强调过“强人所难”的“强”字应念作“qiǎng”,于是就按照电视屏幕上打出的电话号码给栏目组打电话纠正了他们的错误,栏目组还一个劲地谢她呢。

浅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篇•教学创新初中阶段语文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学好语文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

在当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语文学科也不例外,本文就来谈一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宽松的语文课堂氛围作为语文老师要明白以往陈旧的满堂灌的教学理念已经落伍了,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要求,会对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老师要认识到: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老师虽然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但不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权威者,老师不能擅自做主不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更不能为了赶教学进度、教出更多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学生身上所具有的潜能视而不见,不能让学生的创新潜能被磨灭,不能把学生当作是机械接受知识的个体。

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模式,把“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切实落实到语文教学中,要将自己是知识权威者的角色彻底摒弃掉,要让学生觉得语文课堂氛围是十分愉快、轻松的,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学习。

我们可以充分相信在这样宽松、民主的语文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创造意识必然会得到很好的激发,能够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二、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质疑,为学生创新的萌芽提供依据如果学生学会怎样质疑、勇于质疑的时候,就表示这个人正在走进创新的道路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对语文教材里涉及的创新素材进行深入的挖掘,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况,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多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等,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剖析,要鼓励学生敢于充分表达自己的独特看法,并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行为表示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这样能够使他们学会摆脱以前的定势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优化知识的积累,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学生具备更加广泛的知识面,拥有更多的知识积累,那么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变得更加活跃,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变得更加强烈,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更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