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42例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分析
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性分析

・424・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June.2021,Vol30No.5参考文献:[1]髙志兴,杨玉,徐贵所.头孢他啶与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微创术后的胃肠功能的恢复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9,16(2):298—300[2]刘满华.抗菌药物围术期给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8,15(10)1704—1706.[3]于馥玮.抗菌药物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2):106— 107. [4]王忠原.抗菌药物对防治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5,12(3)429—431.[5]刘芹,陈志涛.微生态制剂防治希尔普龙病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2):398—402[6]马辉,唐帆,侯吉学,等.酪酸梭菌联合抗菌药物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术后炎症因子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7(28)4978—4980.[7]袁顺蓉.加强护理对肝胆疾患者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2):187—18&收稿日期:2020—03—14(本文编辑:张荣梅)作者简介:蔡伟敏(1983—),男,江西省丰城市人,学士学位,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工作。
文章编号:1671—8631(2021)06—0424—03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性分析付艳伟,王万臣(天津港口医院,天津300450)摘要目的:分析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6年2月一2018年2月晚期结直肠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
对照组采取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采取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治疗。
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崔艳艳;綦会霞【摘要】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9例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方案进行二线治疗.结果3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0例,PR 14例,SD 15例,PD 10例,有效率为35.90%,疾病控制率为74.36%.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等.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晚期胃癌二线治疗可选择的化疗方案.【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16(029)006【总页数】3页(P498-500)【关键词】伊立替康;替吉奥;晚期胃癌【作者】崔艳艳;綦会霞【作者单位】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内蒙古赤峰024000;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内蒙古赤峰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R730.53我国胃癌发病率高,早期诊断率低[1],进展期胃癌5 a生存率仅30%左右,化疗是治疗晚期胃癌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晚期胃癌,与单纯支持治疗相比,二线化疗能降低死亡风险[2]。
以希罗达、替吉奥、草酸铂、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可以提高晚期胃癌的缓解率,延长生存时间。
Kwon等[3]研究发现,经FOLFIRI二线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转移器官少、CA199水平低于34 u·mL、经3周期二线化疗达到较好疗效者具有较长的总生存时间及疾病进展时间。
本研究收集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4年10月晚期胃癌患者共39例,均为经以铂类为基础一线化疗失败的患者,给予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
现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总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7月至2014年10月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共39例,均经病理学证实为原发性胃癌;所有患者均为胃癌Ⅳ期,至少有1个部位的远处转移,均有可测量病灶;既往曾经接受过含铂类方案一线治疗,后出现病情进展;无明显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异常,未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无化疗禁忌证,ECOG评分≤2分;所有患者未合并第二原发肿瘤;近3个月未接受任何放、化疗;预计生存期≥3个月。
伊立替康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探讨

伊立替康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探讨高峰【摘要】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卡培他滨,顺铂)和观察组(加用伊立替康)各53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58.5%,对照组有效率为33.9%(P<0.05);观察组患者1、1.5、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满意,值得应用.【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6(035)010【总页数】2页(P114-115)【关键词】伊立替康;晚期胃癌;生存率【作者】高峰【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吉林长春 1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来源于胃黏膜上皮,在全身癌中占第3位。
我国胃癌发病率约30/10~70/ 10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男多于女,比例为2~3:1[1-2]。
胃癌按病症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3个阶段,胃癌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就诊时多数患者已到晚期,手术治疗会增加患者痛苦,且效果不理想,因此对于晚期胃癌的治疗多采用联合放化疗的模式。
伊立替康是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抗癌活性强,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晚期胃癌的常用药物。
为了探讨伊立替康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临床确诊的106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整群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3例,男34例,女19例;年龄27~74岁,平均(48.5±2.3)岁,预计生存期≥3个月。
观察组53例,男35例,女18例,年龄29~77岁,平均(51.3±2.4)岁;预计生存期≥3个月。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价值

龙源期刊网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价值作者:把一飞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2期【摘 ;要】目的:分析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以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从人民医院肿瘤科择取3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8例患者行以FOLFIRI化疗方案二线化疗,研究组18例患者行以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从临床总有效率上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以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伊立替康;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晚期结直肠癌;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735.3 ; ; ;【文献标识码】B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062-01结直肠癌属于恶性肿瘤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近些年,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方式和习惯发生改变,这也使得这一疾病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安全[1]。
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来说,因初期无明显症状,因此诊断困难,所以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为晚期,不能采取手术方式治疗[2]。
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化疗是常用方式,且伴随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化疗方案也不断发展,因此需要对有效化疗方案进行研究[3]。
本文分析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以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人民医院肿瘤科择取3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病例均从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择取,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8例患者中,男10例,女8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58-75(63.16±3.49)岁;研究组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59-76(63.20±3.51)岁;从性别、年龄来看,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可比。
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

并 在 化疗第 1 8天使 用 5羟 色胺 受体 阻滞 剂 。对 口 、 一
服 卡 培他滨 过 程 中 出现 恶 心 、 吐 的 患 者继 续 加 用 呕 5羟 色胺 受 体 阻 滞 剂 。使 用 过 程 中若 患 者 出 现 腹 一 泻 , 予易 蒙停 治疗 。治 疗 3个周 期后 判 断疗效 。 给
关 键 词 :结肠 癌 ; 直肠癌 ;伊立替康 ;卡培他滨 ; 治疗
中图分 类号 : 7 53 R 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89 (08 1—03 —0 09 1420)1 0 2 2 药 有 限公 司 , 号 : 0 7 2 0 0 rg ( 批 U9 3 ) 0 / m。・d , a ) 口
2 2 不 良 反 应 .
本组 4 O例 , 均经 影 像 学 和病 理 学 诊 断 , 据末 次
化 疗 结束 时 间超过 4周 。其 中男 2 4例 , 1 女 6例 ; 年
龄 2 ~6 5 8岁 , 中位 年龄 4 9岁 。结肠 癌 2 6例 , 直肠
癌 l 4例 。组织 病理 类 型 : 中分化 腺癌 1 8例 , 分化 低
李 春来 ( 南昌 大学第二 附属 医院肿 瘤科 , 昌 3 0 0 ) 南 3 0 6
摘 要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 (P 一1联合卡培他滨治疗 晚期 结、 C T 1) 直肠癌 的疗效及安全 性。方法 4 例晚期结 、 o 直
肠 癌 患 者 采 用 卡培 他 滨 20 0mg ( 0 / m ・ ) 口服 , / , 服 1 ; P 一16 /( ・ ) 入 生 理 盐 水 2 0mI d, 2次 d 连 4d C T 1 0mg m d加 5
2 结 果
2 1 疗 效 .
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选择

化疗
Ramucirumab Aflibercept
+化疗
+ 化疗
瑞戈非尼 姑息治疗
如何优化选择化疗方案?
基于治疗目的: 潜在可切除 – 目标争取治愈 选择高 RR 方案 (两药或三药联合化疗 +/- 靶向)
不可切除,基于肿瘤负荷与生物学行为: 大负荷 - 高 RR 方案 小负荷 - 单药序贯
治疗
患者于2018.6.10复查胸部CT:两肺多发小结节影,较 前缩小,盆腔CT:直肠术后改变
2018.6开始口服卡培他滨1.5gBid×14天,6周期
每3月随访复查评价稳定,期间患者反复发作心前区疼 痛不适,考虑为不稳定心绞痛
复发
2019.5月发现左颈部包块,我院整形科行活检术
背景:心脏毒性(CT)是FP方案的一种不常见但可能致死性的毒副反应。如果持续使用FP的话,CT的发生率 有报道为20%。 (Cancer Chemotherapy & Pharm. 58:487-93, 2006). FP方案包括FOLFOX,CAPOX ,持续滴注5Fu,单药卡培他滨。
方法: 确认源于FP方案引起的CT患者,后续治疗转换为雷替曲塞。CT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治疗决策
2017.10.16日开始在我科予以同步放化疗+分子靶向药 物治疗
方案:奥沙利铂180mgD1+卡培他滨1gBid×14d+贝伐 珠单抗400mgD1,2个疗程
放疗:直肠癌适型调强放疗,处方剂量:95%PGTV 50Gy/25F,后程缩野加量10Gy/5F
治疗于2017.12.4日结束
在改为雷替曲塞化疗后,1例患者经历了另一次CT事件(2.4%,95% CI:0.1-12.3), 显著低于报道的源于FP引 起的 20% (p=0.004)CT发生率。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钱滨滨【摘要】目的分析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8月于我院采用一线FOLFOX化疗方案治疗失败且拒绝靶向药物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治疗效果为CR、PR、SD、PD的患者分别有3例、13例、35例、20例,DCR为71.83%,ORR为22.54%;对患者随访1年,有3例患者失访,40例患者病死,28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41.18%;化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食欲下降、疲倦、腹泻、呕吐、恶心等消化系统反应、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反应,只偶尔见到3~4级毒副作用,主要为1~2级.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能够耐受药物毒副作用.【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36【总页数】2页(P90-91)【关键词】伊立替康;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药物毒副作用【作者】钱滨滨【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南通 22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结直肠癌属于全球第三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
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术后有一半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远处转移或者复发现象[1]。
且研究显示,30%左右的结直肠癌患者入院诊断时,其病情已处于中晚期,需通过化疗来延长生存时间[2-3]。
临床上通常会采用含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一线化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有条件的患者还会在化疗基础上联合采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4]。
但随着病程进展,多数患者需要行二线化疗,伊立替康与雷替曲塞属于常见的二线化疗药物,本研究对采用一线FOLFOX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联合应用伊立替康与雷替曲塞治疗,获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与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对比

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与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对比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雷替曲塞对比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治疗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后出现耐药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2014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是晚期直肠癌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后出现耐药的患者,随机分成于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耐药后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的对照组(30例),与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产生耐药性后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化疗的观察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随访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为5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的为35%,差异显著(P<0.05)。
随访调查后观察。
结论:晚期结肠癌使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产生耐药后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化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可耐受,值得推广[1]。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054-02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甚至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常见的结直肠癌的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实现肿瘤的切除,并配合化疗。
为了明确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治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后出现耐药的患者的疗效,本次研究从2014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直结肠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是晚期结直肠癌后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后出现耐药的患者,随机分成于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耐药后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的对照组(30例),与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产生耐药型后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辅助化疗的观察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4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直结肠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是晚期结直肠癌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后出现耐药的患者,随机分成于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耐药后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好的对照组(30例),与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产生耐药后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辅助化疗的观察组(3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42例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4.29%,高于对照组的40.4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的疾病进展时间、平均生存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结直肠癌;疗效
结直肠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所有肿瘤中其比例约为15%,但其致死率在所有致死性肿瘤中居于第二位。
该病初期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痛、肠梗阻、腹部包块、便血以及贫血等症状,且肿瘤常会出现转移而累及多种脏器,从而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当该病处于中晚期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后成功率仍较为低下,特别是对于采取FOL/FOX4方案治疗后未有显著效果的患者,后续治疗十分棘手。
本研究将2010年6月~2014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结直肠癌患者应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4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5~72岁,平均(53.26±7.15)岁;结肠癌32例,直肠癌10例。
对照组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38~68岁,平均(5
2.33±8.09)岁;结肠癌30例,直肠癌12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静脉滴注伊立替康,2 mL×40 mg×1瓶/盒(Aventis Pharma Dagenham,注册证号H20090659),将其加入250 mL注射用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50mg/m2;同时口服卡倍他滨片,0.5 g×12片/盒(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024),1250 mg/m2/d,分2次口服,治疗时间为14 w,3 w为1个疗程。
对照组仅口服卡倍他滨,用法用量同治疗组。
两组治疗期间均采取升血、止吐等治疗措施。
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比较两组的疾病进展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等观察指标。
1.3疗效评定当肿瘤完全消失时间多于1个月时为完全缓解(CR);当肿瘤最大垂直直径和最大直径的乘积缩小幅度>50%,无其他病变加重,持续时间多于1个月时为部分缓解(PR);当肿瘤体积缩小幅度25%,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时为稳定(SD);当肿瘤体积增大幅度高于25%时为进展(PD)。
总有效率=CR+PR。
1.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比较其间差异,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
2.2两组观察指标比较治疗组的疾病进展时间、平均生存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均出现不良反应,两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结直肠癌的致病因素繁多,与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大肠腺瘤等密切相关[1]。
目前的治療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综合治疗等。
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了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伊利替康衍生自喜树碱,是一种特异于细胞周期的药物,可于细胞分裂周期的S期发挥作用,在肝脏代谢成具有较高活性的可特异性抑制拓扑异构酶Ⅰ的SN-38,并使其失活,促使DNA链发生断裂,影响其复制和转绿,从而促使肿瘤细胞死亡[8]。
由于当肿瘤细胞处于静止和增生过程中时,其胞内的拓扑酶Ⅰ处于较高水平,比附近正常组织细胞中的酶的水平要高出15倍左右,故它不仅对迅速和缓慢生长的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杀伤效果,而且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
然而,应用该药物进行治疗时也会产生些许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的为迟发型腹泻、急性胆碱能综合征、中性粒细胞减少、脱发等,故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如果需要可应用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卡培他滨是5-氟尿嘧啶的前体药物,可以口服的形式进入肝脏,它可先转化为5’-DFCR并进入肿瘤细胞中,之后在胸甘磷酸化酶的作用下生成5-氟尿嘧啶,从而发挥作用,且在肿瘤组织中该酶的水平较高,故可起到靶向化疗的效果;它是以口服的形式给药,不仅缓解了静滴的痛苦,降低了治疗的复杂度,而且病灶部位的5-氟尿嘧啶水平明显高于附近的血浆和组织,因此它具有稳定性高、选择性好、便于吸收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中,特别对于进展期的患者,其单药治疗的总有效率可达27%,故认为它可取代四氢叶酸等而作为一线治疗药物[3]。
伊立替康联合卡倍他滨治疗时,前者可增加胸甘磷酸化酶的活性,从而更有利于后者发挥作用和增强其抗肿瘤的作用,最终增加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的疾病进展时间、平均生存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综上所述,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可有效治疗结直肠癌,可明显抑制疾病进展和延长存活时间,毒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慧燕,张斌.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4):243-245.
[2]罗秦英,罗敏娜,唐露,等.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17):7767-7770.
[3]王晓毓,白娟,郑玲,等.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1,37(5):35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