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平凹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
困境与突围:贾平凹《暂坐》的都市女性书写

贾平凹也在小说中借羿光之口指出这群女性 “脚上又带着这样那样的泥坨”[2](叫“西京十玉” 自身的“翅膀”不够大,不能佑护自己,不断地倚赖 外力也终究让自身陷入泥淖。当市委秘书长被“双 规”后,海若也被带走调查,但直到暂坐茶庄爆炸, 海若也没能回来“海若是“西京十玉”中最有担当 的“大姐大”,无论是拥有的人脉资源还是性格和 为人处世,都要胜其他姐妹一筹“但她却是最先出 事的,她营造的姐妹圈也当即破碎“男权制的社会 结构决定了女性不可能成为权力的持有者“ 一定 程度上,单纯的女性身份就已经是女性向上攀升 的羁绊“
国。基于此,本文选择回归贾平凹“文学作品不仅 反映生活,也要照亮生活”美暂的创作理念,从剖析 这群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出发, 解读她们 自我突围的路径和方法,以期给当代女性生存道 路与生存状态选择提供启示与借鉴。
一、久居围城:夹缝求生
关于围城,钱钟书先生说婚姻是围城,城外的 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而《暂坐》中的这群女 性虽然都是单身,但笔者认为她们仍旧是居住于 社会的围城一男权规范下的围城。作者贾平凹 也在《暂坐》后记中写道:“'墙东一隙地,可二亩 许,诛茅夷险,缭以垣,垣内杂种榆柳,夹桃花其 中’《这是她们的生存状态,亦是精神状态2](P117) 将社会比作城墙即“垣”,将这群女性比作桃花,贾 平凹用寥寥数语点明这群女性的明艳动人,也刻 画出她们夹缝求生的生存状态。居住环境、交际圈 子、工作机会,这几乎涵盖了普通职场人的生活基 础圈层,贾平凹也是在这些方面注入了对女性生
持“活佛寄托了她们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理想, 也表述着她们此刻生活的不尽人意“
中国人信佛往往带着一种实用主义的目的, 带着一种“邀福躲祸”之心。像众姐妹这样的事业 型女性,在生活中也期望得到神灵指点和庇佑,其 实正是她们精神困顿无依的表征“小说中经营着 一家广告公司的陆以可,早年间来到西京出差,无 意中遇到一个和父亲长得一模一样的修鞋匠,她 认定这是逝去的父亲专程昭示自己的,所以就此 留在了西京“当她的表哥向她抛出橄榄枝,她准备 前往成都发展时袁 她又偶然遇到一位和父亲长得 一模一样的人袁于是陆以可决定继续留在西京“陆
贾平凹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

[1]程乔夏.远山野情·城镇风情·都市艳情——论贾平凹小说创作中的 性描写[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2]张晓琴.一灯可否除去千年暗?——论贾平凹的《带灯》[J]. 兰州交 通大学学报.2013(05). [3] 李云雷 . 以“有情”之心面对“尖锐”之世——读贾平凹的《带 灯》[J].小说评论.2013(04). [4] 梁颖 . 贾平凹审美追求的变迁 [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 版).2009(04).
. 文学研究 .
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2016年第31期
贾平凹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
周 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 湖南 长沙 410008 摘 要: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当代文坛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他非常擅长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女性人物的描写突 出了他们性格中的闪光点,表现出作者对于社会的理解与认知。本文主要针对贾平凹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分析。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女性人物形象;塑造 贾平凹是我国文坛巨匠 , 被称为 “ 鬼才 ”, 他具有叛 逆性,富有远见,笔耕不辍,是蜚声海内外的文学大师。他 创作了大量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塑造了很多复杂的具有中国 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人物美丽温柔,坚忍善良。 或者是遥不可及的“女神型”,崇高,贤德,充满母性的光 辉;或者是爱慕虚荣,名利双收,拜金的世俗女子;又或者 是融合了传统女性的淳朴、贤良和现代女性的大胆热烈的女 性形象。然而由于其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多从男性的角度 出发,男权意识浓厚,使得女性多依附于男性角色,造成女 性形象精神的缺失。
四、贾平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缺憾
纵观贾平凹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都具有以下共同的 特点:美丽、贤淑、善良、痴情。她们无论从精神气质到外 貌都得到充分美化,符合男性的审美和心理需求。美貌是男 性审视女性价值的首选;痴情充分满足了男性世界对女性的 道德要求;坚忍和善良是传统女性的精神风貌。贾平凹作品 中的女性形象,寄托了他的乌托邦式的理想,承载了他心目 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既有女性的崇拜意识,同时其浓厚的 男权意识使得其笔下的女性多数没有独立的思想意识,被男 权意识异化,多以体现男性审美和价值为中心,是女性形象 塑造上的一大缺憾。
论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2005年6月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3期Jun 12005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 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Vol 122 NO.3论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3房文玲(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本文就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描写展开论述,认为在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中,其前后期女性形象的刻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试图通过展现贾平凹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及变化的分析,来揭示作家生理的、心理的、情感的感受与变化对其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贾平凹;女性[中图分类号]I 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98(2005)03-0127-04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贾平凹一直是作为一个特异而存在的,无论他的不合时宜还是他的独特怪异都被当作一种“贾平凹现象”。
作家既注重自己独特的为文风格,又注重通过对故事和人物的搭建来表现对现实生活敏锐的洞察与透视,加上作家深厚的艺术底蕴,使得作品好读又耐读,因而多次出现“洛阳纸贵”的场景。
阅读贾平凹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作家通常通过对女主人公的跌宕起伏的命运流程的刻画,凸现其性格的闪光点,展现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以及对人生意义的彻底感悟和新鲜解读。
在贾平凹的前期作品中,差不多是“尽了全身去抒写女子的”(穆涛语),这些女子或美在诗意、或美在良善、或美在妖娆、或美在不可言传,作者仰视之如天上的星月一般,但从《废都》开始作家的态度有了显著的变化。
在《废都》中,“庄之蝶成了神,对待女人犹如大佛顶施恩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1]。
在其后创作中那种淳朴美丽的女性已不再复现,代之的是那些展示了复杂的“丑陋”的女性形象。
本文试图通过展现贾平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的特点及变化的分析,来揭示作家生理的、心理的、情感的感受与变化对其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所产生的影响。
论贾平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江西师范大学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论贾平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On the female images in jia pingwa’s works姓名:学号:0605010290届别:2010届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冯昊完成时间:2010年4月-------------------------------------------------------------------------------- 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2)引言 (3)一、贾平凹笔下女性的归类 (4)(一)美丽圣洁的女神 (4)(二)固守传统的女性 (4)(三)都市文明下的女性 (5)二、贾平凹笔下女性的通性 (6)(一)美丽 (7)(二)痴情 (7)(三)坚忍 (8)(四)善良 (9)三、贾平凹笔下女性的缺憾 (9)(一)对女性的理想化 (9)(二)解构女性悲剧 (10)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论贾平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摘要:贾平凹,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位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
他创作了很多富有叛逆性和创造性的作品,在他构建的一个个乌托邦世界里,都离不开一个个的女性描写。
一个个子虚乌有的女性都是复杂的,包括她们的形体和灵魂。
在贾平凹作品中,写的多是一些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女性。
她们美丽善良,孝顺温柔,坚忍……可以说她们汇聚了中国传统妇女的一切优秀品质。
但她们往往没有好的结局,往往会受到感情的伤害。
作者多从男性角度出发,以男性的视野来描写女性。
这多表现了其男权主义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带有浓厚的男权意识。
这使他笔下的女性缺乏个人人格,没有独立的精神品质。
所以说这也是作者笔下女性形象的缺憾。
关键词:贾平凹,女性形象,感情,缺憾On the female images in jia pingwa's worksAbstract: Jia Ping-wa, China's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a literary people and literary genius. He created a lot of highly rebellious and creative works, built one by one in his utopia world, are inseparable from a description of a woman. Non-existent one by one female are complex, including their physical and soul.In the Jia Pingwa works, mostly written by some of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Chinese women. They are beautiful and kind, gentle and filial piety, perseverance ... ... can say that they brought together all the traditional qualities of women. But they are often not a good outcome is often hurt from their feelings.The writer from the male point of view, to describe the male-female perspective. This is more the performance of its masculinist aesthetics and values, with a strong sense of male power. This makes his characters, the lack of individual personality, there is no spirit of independence.So this is depicted by the image of women defect.Keywords:Jia ping-wa;female images; feelings ;regret引言贾平凹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县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女性追求幸福的艰难途路——贾平凹《黑氏》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解读

第30卷第3期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30 No.3 2019年09月 JOURNAL OF FU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ep.2019女性追求幸福的艰难途路——贾平凹《黑氏》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解读姚匀芳(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摘要:贾平凹在中篇小说《黑氏》中,塑造了黑氏这一淳朴善良又敢于追求的农村妇女形象。
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黑氏与小男人、木椟和来顺的三次婚恋经历,包含着生理、安全、尊重和爱与归属等不同的需要层次。
通过黑氏婚姻观念的变化和对婚姻幸福的追求,贾平凹试图让读者知道人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做出道德选择,但是人不能脱离社会伦理秩序而只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去行事,而是必须要有理性,学会自律、自制。
关键词:《黑氏》;贾平凹;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图分类号:I2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9)03-0067-04《黑氏》是贾平凹在1985年初载于《人民文学》的一部中篇小说,并在年度《人民文学》读者评选中获得了“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
小说主要叙述了农村妇女黑氏与小男人、木椟和来顺三个男人之间的感情故事。
对黑氏这一人物形象,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吴奕锜从心理学“缺乏”的概念入手,指出“‘补偿’读者现阶段审美欣赏需要上‘缺乏’”的重要性[1]。
薛双芬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认为“黑氏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女性自觉意识发展的历程”[2]。
王四四从意境的角度入手,认为小说体现的意境美消解了黑氏道德与不道德的二元对立,并首次把该作品与古典艺术精神联系起来[3]。
程光炜从黑氏的性格特点入手,认为《黑氏》的根基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小说[4]。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从小说的英译研究、婚恋观等视角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
以上这些观点对理解《黑氏》这部作品以及作家的创作意图是很有价值的。
但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黑氏的情感选择在于她心理需求层次发生变化。
论贾平凹长篇新作《暂坐》

Jan. 2021Vol. 24 No. 12021年1月第24卷第1期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 an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文学艺术研究】论贾平凹长篇新作《暂坐》马忠礼(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摘要:贾平凹长篇新作《暂坐》是对一个走出体制走出家庭的新时代创业闺蜜群在物质追求与精神皈依间苦 苦挣扎的生存与精神状态的展现。
小说以西京城不同的建筑文化空间为嵌套叙事结构,赋予了人物以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话语。
小说对都市闺蜜群生存状况的细致描摹和精神状况的深入发掘,不仅动态地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变迁,也为当代“女性在都市”的文学画廊提供了一组有意义的人物群像。
关键词:贾平凹;《暂坐》;闺蜜群;空间;时代精神中图分类号:124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 - 777X (2021 )01-0031- 06诚如学者南帆所指出的:“越来越多的作家将 他们的小说托付于一个固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 里,“人物互相认识,他们之间有着形形色色的亲缘关系”⑴。
贾平凹也不例外,他将以都市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的空间主要设置在西安城里。
在西 安城生活了四十多年的贾平凹,通过对这座城市的建筑空间、文化生活和市井众相的细致观察、深刻体验和细腻刻画,像一个行走在都市里的专业的速 画手一样执着地为他所熟稔的西安城描画着一幅幅主体各异、布局精巧、主题鲜明的城市肖像。
继《废都》《白夜》《土门》《高兴》之后,长篇新作《暂 坐》(载于《当代》2020年第3期)无疑是贾平凹献给西安城的又一幅别样画像:对一个走出体制走出 家庭的新时代创业闺蜜群在物质追求与精神皈依间苦苦挣扎的生存与精神状态的展现。
在这幅画像里,我们可以看到贾平凹驾驭都市题材的娴熟能 力,可以看到他对都市女性形象和故事的别样塑造 和讲述,可以看到他在创作艺术和创作思想上的“变”与“不变”。
贾平凹作品《废都》评析

作者: 刘心怡
作者机构: 山东淄博职业学院
出版物刊名: 芒种
页码: 6-7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6期
主题词: 贾平凹 女性意识 主要体现 三个方面 作品 小说主人公 乡土情结 生活状态 都市生活 视角描写
摘要:一、《废都》中的女性意识《废都》表现了贾平凹对女性的极大关注,并用独特的视角描写了他眼中女性的思维及行为方式。
其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唐婉儿的女性意识。
唐婉儿从开始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女人。
她与丈夫从乡下私奔到县城,对城市的繁华表现出极度向往。
于是,她不顾丈夫的虐打,执意与其他男人在一起。
虽然唐婉儿想要改变自身处境的手段和方式令人鄙夷,但也透露出她追求。
浅析贾平凹笔下的女性美

浅析贾平凹笔下的女性美(姓名)XXX(XX大学XX系,XX省XX市邮编)摘要:关键词:引言:一直以来,对于作家贾平凹,很多人都已经关注到了他笔下所塑造的完美的女性形象,在他们所发表的文章中也都能对这些女性形象的美进行十足的欣赏,但却忽略了一点,就是很少有人能结合贾平凹的女性崇拜倾向来进行欣赏。
在本论文中,笔者在道出贾平凹笔下女性美的同时,也探讨了产生这些美的基础———文本中的女性崇拜倾向。
在中国的当代文坛上, 贾平凹是一个文化姿态异常引人注目的成就卓然的作家, 他一直依据自我认定的风格在进行着不倦的创作。
无论他的不合时宜还是他的独特怪异都被当作是一种“贾平凹现象”,在“商州”和“西京”这两块根据地上, 贾平凹向我们奉献了许多美妙和奇异,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审美境界。
作为一位以塑造女性形象见长的男性作家, 他的作品中渗透着对女性的独特感觉和理解, 他往往通过对女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流程的刻画, 凸现出其性格中耀眼的部分, 展现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独特感悟和别样解读。
作家既注重自己独特的作文风格,又注重通过对故事和人物的搭建来表现对现实生活敏锐的洞察与透视,加上作家深厚的艺术底蕴,使得作品好读又耐读,因而多次出现“洛阳纸贵”的场景。
在贾平凹的前期作品中,差不多是“尽了全身去抒写女子的”(穆涛语) ,这些女子或美在诗意、或美在良善、或美在妖娆、或美在不可言传,作者仰视之如天上的星月一般,但从《废都》开始作家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
在《废都》中,“庄之蝶成了神,对待女人犹如大佛顶施恩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1 ] 。
在其后创作中那种淳朴美丽的女性已不再复现,代之的是那些展示了复杂的“丑陋”的女性形象。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贾平凹的作品来展现其中的女性美。
1.女性本体的美1.1纯真温情之美。
在贾平凹的早期作品《满月儿》中,他对满儿和月儿的描写,充满纯真温情和山野芳香,它的价值不再是对人生入木三分的刻画,而是为新时期文学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贾平凹作品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摘要贾平凹作品通过男性的视角,关注和想象女性,展示出女性群体的自我意识。
这些女性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她们通过追求自由的爱情与平等的权利,与中国传统制度相抗争,并大胆地承担自身责任。
关键词:贾平凹女性自我意识爱情权利生命力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在传统文化秩序中,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处于被压制的地位,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女性的话语也就随之丧失了,社会分工中“夫受命于朝,妻受命于家”,使得女性的社会责任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产生冲突,她们最大的成就就是服侍好男人、家庭、孩子,而女性的自我价值、自我意识则不被社会文化秩序所认同。
然而,女性也没有百依百顺地接受这种摆布,在历代文学创作中,很多文学作品中就写出了“敢爱敢恨的叛逆女性体现的是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贴近人性的道德”。
贾平凹作品就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女性形象,描述了新时期女性生活的种种样态。
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一直被动地接受传统文化秩序赋予她们的角色定位,而是具有很大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她们向往美好的爱情,以明显的自我意识与传统文学秩序相对抗,渴望拥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敢于追求心中的理想生活。
一勇敢地追求爱情“拯救苦难惟一的是爱情,不管它的结局如何。
”这是贾平凹对爱情的认知,具体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面对苦难的农村生活和多变的都市生活,贾平凹用真挚的情感道出了女性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如在《鸡窝洼人家》、《天狗》等作品中,都涉及到了偷情、乱伦的故事,但是总有一些看上去比较呆板,而心地较为善良、感情极其丰富的乡村男人,在爱着自己所爱的女人。
他们有时候也会有桃花,但是在两性关系上,从来不主动出击,“给人的感觉是,他们总是在一种被动的情况下完成‘性’的启蒙”。
在贾平凹笔下,传统农村生活中的一些善良而富有牺牲精神的女性,她们忍受着生活的重压和非人的婚姻折磨,惟一能战胜苦难并带来心理安慰的武器就是爱情。
为了逃避婚姻,获得做人的尊严,香香决定和吴三大私奔,吴三大的畏首畏尾促使香香大胆地表白:“认得了你,我才知道这世界上正经的男人还是有,和你在一起,我就感到我这个女人活得太肮脏,发誓要刚刚强强活下去。
”在传统文化秩序中,男性拥有至高的权力,女性想要活下去,就要靠出卖肉体来获取生存下去的条件。
香香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反过来利用男性,与吴三大的爱情使她获得了尊严,她也勇敢地面对这份感情。
吴三大的表现其实就是男性在自觉地维持现有的社会秩序,而女性勇敢反抗惨无人道的社会秩序的行为,则赢得了尊严。
作家透过表层的故事结构,关注的是人性善良、勤劳的品质,同时也赋予女性无尽的力量。
《鸡窝洼人家》反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的巨大变化,思想观念不同的两个家庭都走向了解体。
村民们闲来无事喜欢拿男女之事开玩笑,讥讽山山戴了绿帽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麦绒主动提出要和山山两家合在一起。
烟峰向禾禾表白:“禾禾,你不要问了。
明日我把名字写在你的门上,你就知道了。
”贾平凹笔下除了表现女性对爱情的狂热之外,也描写女性对自己情感的勇敢追求。
比如《商州》小说中珍子与刘成之间的爱情,珍子为了刘成颠沛流离,受尽了折磨,最终殉情而死。
《美穴地》里刻画了美艳的四姨太对风水先生柳子言产生感情,她执著、勇敢地追求这份爱情,换来的却是柳子言的懦弱。
《废都》里的唐宛儿之所以要和男朋友私奔到都市,就是要反抗压抑人性的旧文化,与庄之碟之间的恋情就是为了追求自我的满足。
另外,柳月、阿灿也都是主动地追求爱情的,这体现出女性的主体意识。
贾平凹的作品向我们描述了爱情的丰富多彩,但也有遗憾。
贾平凹作为一个男性作家,他是以男性的视角来关注女性的,所以他的作品中还带有女性爱情旧模式的痕迹。
比如,贾平凹笔下的虞白和夜郎初次相见,就想与之结合,颜铭害怕被对方怀疑,就多次向夜郎表明自己的清白之身。
这就是说,贾平凹笔下的女性勇于追求爱情,渴望从一而终,用男性的标准来约束自身,这使作品染上了男权文化的色彩。
二原始生命力的张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性欲产生了矛盾的态度,一是要求女性必须坚守贞节,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再是为了满足男性的性需求。
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使女性处于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如果女性在性欲上有主动要求,就会被界定为荡妇淫娃。
而有的女性也自觉维持着这种社会秩序,比如《浮躁》中的小水,对英英娘比较敬重,主要是因为英英娘过得比较艰辛又孝敬,但是发现英英娘与田中正通奸后,小水就没有再和妇人说过话。
这种现象是女性在自觉地维持传统社会秩序,在两性生活中处于被动状态。
贾平凹初写女性的原始性欲时比较含蓄,直到《废都》的出现,他才对欲望这一原始生命力进行直接描写。
《废都》出版后,由于大量赤裸的性描写,被列为禁书,同时也遭到女权主义者的强烈批判。
但是不可否认,评论者对《废都》的态度也是现实中人们对性态度的反映。
虽然在作品中贾平凹的性描写表现的是男性中心意识,但也体现出女性的主动性与原初的生命意识。
比如《黑氏》中,在展示女性真善美的同时,也体现了女性在性方面的原始生命力。
黑氏和小男人之间没有爱情,自己的主体性地位被压抑,只能任由对方发泄性欲。
后来选择了离婚,与木犊产生爱情,但是性欲却受到了压抑,欲望得不到释放,后又与来顺发生恋情。
木犊在性欲方面是不能的释放,而来顺除了身体的交流外还有心灵的沟通。
黑氏大胆破坏了传统的婚姻秩序,张扬了女性的主体性精神,和来顺一起选择了私奔。
贾平凹笔下的女性与生活中的女性有着同构关系,她们有着细腻的情感、原始的欲望,具有原始的生命活力,和作家心中的理想女性有着一定程度的重合。
《白夜》里,颜铭写下了自己和夜郎的性爱过程,但是夜郎把它烧掉了,“这样的事是不能写的,写了总会被人看到。
虽然人人都干过这事,但不能说破,不能写出,不说不写就是完人、贤人、圣人,说了写了就是庸俗、下流,是可恶的流氓。
”贾平凹通过夜郎表达了对女性的看法,借助夜郎的烧掉记录又表达了文化秩序对原始生命力的扭曲。
中国传统文化秩序使得性无法获得自身的尊严,总是处在被贬抑的地位,贾平凹可以用笔写出女性的原始生命力,但是没有完全摆脱对女性主体性人格的歧视。
三追求男女平等权利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男女平等的意识也越来越进入到普通人心中,开始萌芽和发展。
女性不再受制于夫权、父权,而是和男人一样在社会上获得了职业,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也有了选择爱情的权利,有结束不幸婚姻的自由,也即是说,女性和男性一样,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权。
而女性面对这种两性的变化,在选择方面还是很谨慎的,主要是因为周围的社会文化秩序对男性与女性施行的标准还是有着很大的反差的,“从男人那里争取到经济解放的女人,在道德、社会和心理上还没有获得与男人相同的地位”。
由于传统文化秩序的影响,女性屈从于男性的需要的思想观念已经深深扎根于人的潜意识中了,因此,在生活或者作品中,都会不自觉地体现出女性对男性的服从意识。
女性自我意识主要体现在要追求自己的所爱,与自己所爱的人厮守一生,愿望实现后,女性的自我意识也随之削减,转变为在感情与精神方面对男性的依赖。
尽管如此,女性的主体性追求并没有完全泯灭,她们通过爱欲的张扬获得自我的安全感、价值观。
如果两性建立的爱情受挫时,女性就会张扬出自我独立意识,维护自我尊严。
《鸡窝洼人家》里的烟峰心地善良、待人热诚、心直口快,从不用世俗的眼光打量人,是一位自我意识比较强的女性。
禾禾性格里有一丝不安于现状,决定贷款养蚕,但是请山山作保时遭到了拒绝。
此时烟峰挺身而出,“你能当掌柜的,我能当掌柜的。
禾禾,不求他了,要饭的要到门上,也不是这个德行,我给你当保人去。
”从此,烟峰与山山之间有了裂缝。
在新时期,女性常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手段就是借助男女平等思想,但是男性还没有醒悟过来,还在传承着传统的性别秩序。
烟峰与山山之间关系的分裂从表面看是性格方面的原因,其实是由于传统文化秩序与民族解放运动中倡导的男女平等思想之间的矛盾冲突造成的。
在新时期,女性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与尊严,要求实现男女平等,而男性的内心深处还是用传统文化秩序要求女性必须服从于男性。
烟峰与丈夫山山分裂后,山山非常生气,他心里琢磨着要报复烟峰,同时还心存侥幸,认为烟峰是一时兴起,明白自己的意思之后就会回心转意,这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
等烟峰从外面回来后,他就让烟峰包饺子吃。
烟峰只是用手很响地拍打着身上的面粉说:“没面了,要吃你去磨吧。
”山山立即叫了起来:“那面呢?你不是才磨过几天吗?面都给谁吃了?”烟峰马上质问山山这话的意思。
山山原本认为,烟峰会把自己当做这家的主人,这个家庭的支柱,没有料到烟峰会变得这么厉害冷酷。
山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一时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就厉声喝问:“我偏要问,麦面呢?”烟峰的反应十分平静,她告诉山山:“面送给禾禾了!”山山听后火冒三丈:“这家是你的吗?你有什么资格把家里的东西送给别人?”烟峰忍不住反问:“这家你一份,我一份,我为什么不能送?”从表面看,山山与烟峰之间的争吵像是因为两人的性格不合造成的,山山话里有话,烟峰心直口快。
实际上,山山是不想撕破脸,想继续维持自己作为一家之主的地位,让烟峰服务于自己的需要。
山山认为,这个家的一切都是自己的,烟峰没有什么财产,也就没有了行动的自由权。
但是烟峰不认同传统的男女秩序,认为家产是两个人共有的,她有把东西送给别人的权力,就是成为别人的妻子后,她的这种独立意识也没有发生变化,一直致力于追求男女平等。
后来禾禾劝她说:“你要是真待我好,你就回去和山山哥和好,要不,我再也不去你们家,你也不要再到我这里来。
”禾禾为了维持男性的地位,以绝交施压。
这激怒了烟峰。
烟峰跌伤后,禾禾想替她包扎,烟峰理也不理他。
禾禾作为男性,坚持的还是男权中心文化秩序,没有意识到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她们争取男女平等的愿望,忽视了女性的尊严。
“事实上,女人的自由仅仅是抽象的、空洞的,这一点就让她只能用反抗来运用自由。
”在贾平凹的作品中,女性为了追求男女之间的平等进行反抗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秦腔》中的白雪是县城剧团秦腔演员,和省城作家夏风结合后,夏风一直想把白雪调到省城,但是白雪离不开秦腔。
其实白雪对秦腔的坚守,是坚定追求自我价值的表现,也是不愿意作为夏风附庸的体现。
夏风骨子里认为,白雪应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跟随自己到省城。
如果白雪的意志不坚定,就会服从丈夫的安排。
但是白雪执著地追求事业,后来因为反抗夏风对待孩子的问题而离婚。
离婚也是女性追求男女平等的一种手段,她们勇敢地反抗,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独立意识。
总之,在贾平凹的笔下,女性自我意识通过追求自由的爱情、平等的权利而体现出来。
但是,女性的自我意识还处于自发状态,只有自我意识遭到压抑时才会反抗,这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女性真正的觉醒,还没有上升到主动追求独立思想的高度。
作家笔下女性的反抗只是对既有文化秩序的反抗,不是有意识地去追求,并且她们在反抗过程中还没有完全摆脱男权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