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河南豫剧的弘扬和发展

合集下载

河南豫剧的海外传播推广现状和对策研究

河南豫剧的海外传播推广现状和对策研究

河南豫剧的海外传播推广现状和对策研究河南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和文化输出的不断加强,河南豫剧也开始面向海外,希望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推广。

一、海外传播推广现状1. 海外演出和展示河南豫剧已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展示和演出,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吸引了一定的观众群体。

一些华人社区也举办了豫剧演出活动,为当地华人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提供了接触豫剧的机会。

2. 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中也会邀请河南豫剧演员参与演出,例如文化节、艺术展、戏剧节等活动。

这些活动为豫剧演员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增加了海外观众的接触机会。

3. 传统艺术教育在一些国家,也有一些学校或机构致力于传统艺术的教育和推广,他们会邀请专业的豫剧老师来教授豫剧表演技巧和演唱技巧,培养当地的豫剧爱好者和传承人才。

1. 文化认知障碍在海外,许多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戏曲并不了解,对豫剧的审美需求和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

这就需要豫剧的推广者在海外市场做好市场调研和文化适应性调整。

2. 地域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戏剧审美观念,豫剧要想在海外传播和推广,需要在表演形式、剧情叙事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编和调整,使其更符合当地观众的审美需求。

3. 语言障碍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出通常是使用中文进行的,而海外观众大多数是使用英文或其他语言,这就需要配备专业的翻译团队,或者在演出中加入多媒体字幕等方式,方便海外观众理解和欣赏。

1. 打造品牌形象在海外推广豫剧,首先要提升豫剧的品牌形象,塑造一个有辨识度和吸引力的品牌形象。

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海报、宣传册、宣传片等方式,向海外观众展示豫剧的魅力和特色。

2. 举办巡回演出可以组织专业的豫剧团队,进行海外的巡回演出,走进不同的华人社区、文化中心、大学校园等地方,为海外观众提供近距离的观赏体验。

4. 举办讲座和培训可以组织豫剧表演技巧的讲座和培训班,在当地的戏剧学校、文化机构等场所,向当地的表演者、学生和观众介绍豫剧的历史、表演技巧和唱腔技巧,增加当地民众对豫剧的了解和兴趣。

河南豫剧作文

河南豫剧作文

河南豫剧作文引言河南豫剧,又称豫剧,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河南省周口一带的民间戏曲。

它以其独特的唱腔、丰富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河南豫剧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表演特点。

一、起源和历史河南豫剧起源于明代末年,由明末战乱期间南京故宫某个戏园中的脱缰耍戏逃亡杂剧艺人周洞家创办,取法皖南古调,因其活跃于河南洛阳地区而得名为豫剧。

它吸收了湖南花鼓戏、河南云中说书等剧种的元素,与河南汝昌、滑世兴发展到民国时期,成为河南戏曲的主要流派之一。

1949年建国后,豫剧以其深入生活、贴近人民的创作风格,在当时中国新民主主义文艺运动中取得了重要地位。

河南豫剧团队形成,并且逐渐扩大影响力,成为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表演特点1. 唱腔河南豫剧的唱腔独特悦耳,以其声音婉转、柔美著称。

演员通过口腔的微妙运用,能够发出富有感染力的唱腔,使观众沉浸其中。

同时,豫剧的唱腔还注重表达情感,歌唱时会适当地变换音调,以传递角色心情和情感变化。

2. 化妆和服饰豫剧的化妆和服饰都非常精细,以突出角色的身份和外貌特点。

演员的脸谱精致而鲜明,采用特殊的技法绘制而成,能够凸显角色的性格和气质。

服饰方面,则注重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准确还原,以增加戏剧的观赏价值。

3. 动作与表演豫剧注重动作与表演的综合运用。

演员通过精准的身体动作、灵活的舞台移动和精心布置的道具等手段,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同时,豫剧还注重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揭示,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动作的细微变化,能够生动地表现角色的情感起伏和内心深处的纠葛。

三、经典剧目1. 《韩湘子》《韩湘子》是豫剧中的经典剧目之一,它讲述了晋代诗人韩愈与湖北湖淀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部剧具有精彩的唱腔、婉转的旋律和深情的表演,被誉为豫剧的代表作之一。

2. 《穆桂英挂帅》《穆桂英挂帅》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历史剧,讲述明代抗倭英雄穆桂英率军抵抗倭寇的故事。

这部剧在剧情紧凑激动人心的基础上,还通过唱腔和表演展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和人物形象。

河南豫剧的海外传播推广现状和对策研究

河南豫剧的海外传播推广现状和对策研究

河南豫剧的海外传播推广现状和对策研究【摘要】河南豫剧作为中国优秀的地方戏曲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海外传播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首先对河南豫剧海外传播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然后深入探讨影响河南豫剧海外传播的因素,包括语言、文化差异和市场需求等。

接着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推广策略和加强传播的对策,如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范围,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提高演员素质等。

最后总结了河南豫剧海外传播推广的成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河南豫剧,促进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关键词】河南豫剧, 海外传播, 推广现状, 影响因素, 推广策略, 对策研究,成果,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总结回顾, 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与传播已经成为各国之间的重要议题之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豫剧作为国粹之一,一直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广大观众。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豫剧传统表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亟需寻求新的传播途径和推广策略。

河南作为豫剧的发源地之一,承载着传承和发展豫剧的重要使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河南豫剧也面临着海外传播和推广的新形势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将河南豫剧推向世界舞台,让更多海外观众了解和喜爱豫剧,已经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南豫剧海外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豫剧海外传播的因素,寻找切实可行的推广策略和对策,并总结河南豫剧海外传播推广的成果,同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豫剧的海外传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河南豫剧在海外传播推广方面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河南豫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深化,河南豫剧在海外的传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河南豫剧的海外传播推广现状和对策研究

河南豫剧的海外传播推广现状和对策研究

河南豫剧的海外传播推广现状和对策研究河南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源自河南省豫剧以歌唱为主,表演形式较为简练,以情节布局、音乐民俗和武术等为主要特色。

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河南豫剧在国内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但在海外的传播推广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河南豫剧海外传播推广现状出发,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海外传播渠道狭窄目前,河南豫剧在海外传播的渠道相对较为狭窄,主要是通过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或者中国文化中心的演出来进行传播。

在一些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上,虽然会有河南豫剧的演出,但是受众相对有限。

而且这种方式的传播往往只是片面地展示了河南豫剧的表演特色,没有给观众提供更多深入了解的机会。

2.推广宣传力度不足在海外进行河南豫剧的推广宣传方面还存在不足,很多国外观众对于中国戏曲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对于河南豫剧的特色和魅力并不清楚。

除了零星的演出之外,很少有以河南豫剧为主题的展览、讲座等文化活动,以便更好地向外界介绍和宣传河南豫剧这一中国传统文化。

3.文化融合不足在海外传播推广过程中,河南豫剧与当地文化的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对当地观众文化心理和审美需求的深入了解。

这样就无法很好地利用当地文化的优势,将河南豫剧与当地的文化进行融合,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二、对策建议1.开拓传播渠道针对河南豫剧在海外传播渠道狭窄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国际文化交流机构或者组织河南豫剧的海外巡回演出,以便更好地向海外观众展示河南豫剧的魅力。

同时也可以积极开展与国外文化交流机构的合作,将河南豫剧的演出引入到国外的一些重要文化活动中,以便更广泛地推广河南豫剧。

2.加大推广宣传力度针对推广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国际推广团队,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大对河南豫剧的宣传推广力度。

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河南豫剧专题展览、举办讲座、举办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让更多的国外观众了解并喜爱上河南豫剧。

豫剧调研报告

豫剧调研报告

豫剧调研报告一、引言豫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为了进一步了解豫剧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豫剧调研。

本报告旨在对豫剧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以促进豫剧的传承与创新。

以下是我们对豫剧的调研结果。

二、豫剧的历史传承豫剧起源于中国河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其发展可以追溯到明代,经过多代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演进,逐渐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表演艺术。

经过对历史文献和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豫剧的历史传承主要通过师徒制度传承,其中包括家族传承和学院传承两种形式。

家族传承是指豫剧艺术家将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形成艺术家家族,如豫剧名家傅全香家族。

学院传承则是指豫剧艺术家通过开办学校、培训班等形式,传授艺术技巧和知识,培养新一代豫剧艺术家。

三、豫剧的现状分析1.市场需求:豫剧在中国古典戏曲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面临着日益减少的市场需求。

这主要由于现代社会观念的变化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新一代观众对豫剧的接受度降低。

2.演出形式:豫剧的传统演出形式主要有大戏和小戏两种。

大戏以长篇剧目为主,演出时间较长,观众参与度相对较高;小戏则以短篇剧目为主,流行于农村和乡镇地区。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生活节奏快速,观众对长时间演出的接受度下降,这对豫剧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3.传承与创新:豫剧作为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难题。

一方面,豫剧需要传承和保护其独特的艺术传统和技巧,以保持其传统魅力;另一方面,豫剧也需要积极创新,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

四、豫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政策支持: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推出和支持,豫剧有望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促进豫剧的发展。

2.文化交流:豫剧可以通过参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拓宽国际视野,并借鉴其他地方戏曲的成功经验,提升豫剧的艺术水平。

3.社会认同: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对豫剧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培养新一代豫剧观众,是豫剧发展的关键。

豫剧的传承发展及社会价值

豫剧的传承发展及社会价值

豫剧的传承发展及社会价值目录一、内容概览...............................................31.1 豫剧的定义与历史背景...................................3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4二、豫剧的发展历程.........................................52.1 早期阶段...............................................6 2.2 发展阶段...............................................62.3 现代化转型.............................................8三、豫剧的艺术特色.........................................93.1 唱腔艺术..............................................10 3.1.1 豫剧的基本唱腔类型..................................11 3.1.2 地方色彩浓厚的唱腔特点..............................12 3.2 表演艺术..............................................12 3.2.1 角色行当与身段动作..................................14 3.2.2 脸谱和服饰文化......................................14 3.3 音乐与伴奏............................................15 3.3.1 乐器种类及其演奏技巧................................163.3.2 曲调风格及其演变....................................18四、豫剧的社会价值分析....................................194.1 文化传承与保护........................................19 4.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与保护..........................20 4.1.2 传统剧目的保护与传承................................21 4.2 文化认同与社会凝聚力..................................22 4.2.1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4 4.2.2 促进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25 4.3 教育与普及............................................26 4.3.1 学校教育中的豫剧教学................................26 4.3.2 社区活动与民众参与..................................28 4.4 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29 4.4.1 对外演出与国际交流..................................304.4.2 海外华人社区的文化推广..............................31五、豫剧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策略..............................325.1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33 5.1.1 市场经济下的生存压力................................34 5.1.2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缺失........................35 5.2 应对策略与发展趋势预测................................36 5.2.1 创新传承方式,提升艺术生命力........................375.2.2 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38六、结论..................................................406.1 豫剧传承的现状总结....................................40 6.2 未来展望与建议........................................42一、内容概览本文档旨在全面探讨豫剧的传承发展及其社会价值,首先,我们将从豫剧的历史渊源入手,深入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

有关河南豫剧的介绍

有关河南豫剧的介绍

有关河南豫剧的介绍
河南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其历史悠久,其发源地
在河南。

其唱腔以“高腔”为主,又称“河南梆子”,因流行地
区不同而分为豫东调、豫南调、豫西调、豫北调和豫东调等;表
演以高亢激越、豪放粗犷著称;戏曲服装以素色为主,也有鲜艳
色彩的,称为“红装”。

又因各地方言不同,各地的唱腔、道白、舞美风格也各有差异。

河南豫剧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经是中国最大的剧种。


时在全国有九个省都有其流布地区,其中以河南最为普及。

到了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全国所有剧种中,豫剧是唯一还在全国
流行的剧种。

豫剧剧目有四千多个,是中国最大的剧种之一。


中《花木兰》《五世请缨》《朝阳沟》等剧目被拍成了电视戏曲片。

豫剧中的代表人物有:杨兰春、常香玉剧团、张振岭剧团、马金
凤剧团、陈素真剧团等。

河南豫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主要发源于河南。

河南是我国戏曲艺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 1 —1 —。

浅谈河南豫剧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河南豫剧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河南豫剧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者:胥飞帆来源:《音乐时空》2016年第03期摘要:鉴于对河南豫剧文化的爱好和自身深入学习发展的需要,对研究河南豫剧现在的发展形势和在发展中遇到的限制性因素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以此为基点,对河南豫剧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思考,这对于理解河南的传统文化和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河南豫剧传统文化剧团经济增长具有河南代表性的地方文化——河南豫剧,原称为“河南梆子”,也叫做“河南高调”,最早产生于明末清初,其风格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具有强大的情感表现力,特别是地方语言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紧与老百姓的生活相贴。

它不仅仅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更也是我国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

对于这样一个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精华,和对外展示河南文化的特色品牌,对于全面建设文化河南具有重大的意义。

河南豫剧的发展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河南豫剧的前辈们和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都有共同的使命,努力用各种现代手段,弘扬和发展豫剧文化。

一、对河南豫剧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在改革开放前夕,也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给国内传统文化造成巨大损失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响应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号召,河南的豫剧迎来发展鼎盛时期。

1980年在文化部的号召下举行的豫剧流派调演中,各路名家及各地域流派之长和代表人物,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了众多派别,如“常派”“崔派”“马派”等豫剧流派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豫剧事业的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马金凤、崔兰田等豫剧大师。

豫剧与其他剧种一样,它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社会的教育功能。

但是上世纪80年代后,也就是豫剧广泛深入群众生活的时候,国家由于强调和重视市场经济,中国已经进入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也越来越丰富。

戏曲的社会教育功能已经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它的社会功能又起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河南豫剧的弘扬和发展说起戏剧,我最熟悉的就是家乡的豫剧。

我的童年是伴随着豫剧铿锵的旋律度过的。

直到现在每当听到了《穆桂英挂帅》中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

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是不相信啊,请在往这身上看…..”选段,我总是会喜不自禁的哼唱起来。

小的时候听姥姥说过,她们年轻的时候乡里条件很差,娱乐活动很少。

能听一场豫剧,就是莫大的享受。

可往往就是为了听这一场戏,要搬着板凳走好几里山路呢,但纵使条件这么困难,依然没有办法磨灭大家对于豫剧的喜爱。

到了我小时候,豫剧虽不及以往盛行,但依然是红火着,小时候就常看的节目就是《梨园春》,现在回味起那些年看到的打擂片段依然觉得妙趣横生。

但不知什么时候起,豫剧渐渐衰落了,已经很难寻到它的踪影啦。

只有在公园里的某些角落,还有些老人在咿咿呀呀的唱着。

为什么曾经红火的豫剧市场现在变得如此惨淡了呢?我觉得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方面的原因。

先来分析一下外部原因,和其他剧种一样,豫剧也存在了观众人群减少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多,娱乐活动也更加的多样化。

除豫剧外,还有流行歌曲,交响音乐会,魔术,话剧等等。

现在坚持着听豫剧的,大部分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很少有青少年人。

另外学习豫剧的人数也不多。

观众人数和从业人数的减少,致使豫剧发展缓慢。

在内部原因方面,豫剧和其他剧种一样,有着普遍性的问题,如发展的资金不够,自身宣传不足,以及没有及时的推陈出新和其他剧种的取长补短。

甚至有些从事豫剧事业的文艺机构,丧失了立足观众,服务人民的准则。

花费人力物力排练剧目,只为在大小比赛中拿奖,获取名次,却不深入基层,为群众演出。

以上问题,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豫剧的发展和进步。

那么,既然存在这么一些问题,怎么才能使豫剧在困境中突围,获得弘扬和发展呢?下面我就此谈一谈我的浅见。

一,促进“豫剧进校园”,加大豫剧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宣传。

豫剧是河南地区第一大剧种,是河南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豫剧种类丰富,根据所在地区方言的不同,被分为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福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和以南沙河流域为中心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形成了统一的声调。

从此豫剧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不仅《花木兰》,《七品芝麻官》,《大祭桩》等古代戏深受观众喜爱,《斗书场》,《李双双》,《朝阳沟》《好媳妇》等现代剧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豫剧艺术的蓬勃发展中,还涌现出了常香玉,阎立品,马金凤,牛得草,魏云等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豫剧名家。

在他们当中,以常香玉最为著名。

她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豫剧表演家,还在豫剧唱腔的改进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她创制和改造了豫剧唱腔,还把豫剧唱腔的演唱方法引入到专业化和科学化的道路上。

而这一切都是引导都是引导青少年们喜爱豫剧的良好教材。

由于中小学生都存在着升学压力,可以我豫剧艺术引入到大学课堂。

以校选课的形式和广大学生见面。

在此类校选课上,教师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播豫剧的有关知识,播放豫剧的相关选段。

还可以讲述一下豫剧名家的故事,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使得学生感受到豫剧的强大魅力。

二,借助现代化工具,促进豫剧深入群众。

在这一方面,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栏目不得不提。

几乎没有一个河南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它于1994年创办,1999年全面改版。

它以戏迷擂台赛的特色形式,吸引了广大戏迷群众的参与,不仅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也在人民群众中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梨园春》节目组自开播以来,收到了广大观众朋友的来信。

它举办少儿擂台赛,带动了广大青少年学习豫剧,虽然家长在送孩子们去学习豫剧方面存在着功利因素,但也在客观上推动者豫剧的传播和发展。

依照着《梨园春》的模式走入到群众当中,不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把精力都花费在排练大型节目,追逐奖项上。

可以多举办一些以群众为主体的演出。

节目平实真切,票价平民便宜,使豫剧真正地走到平民百姓之中。

也只有接到地气,才能使豫剧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再者,也许紧跟时代潮流,采取一些更加流行时髦的宣传方式,各个豫剧演出机构分别创建自己的微博,微信,qq,人人和百度贴吧。

不仅可以对机构的动态进行报道和公示,还能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观众进行交流。

《京华日报》曾报道过一篇关于新版豫剧《穆桂英挂帅》的新闻。

该剧导演张平表示新版的《穆桂英挂帅》,在舞台上的显著变化是增加了多媒体的运用,如“箭穿金钱眼”的情节就会在舞台上真实地体现出来。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故事情节的推进和舞台人物的塑造,更能使观众朋友们获得一种新奇的感受。

该剧在北京长安大剧院演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也为今后豫剧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三,与时俱进,加强剧本的创作与更新。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绎。

例如三国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封神演义戏和岳家将戏等。

这一部分以《穆桂英挂帅》选段最为著名。

还有一部分描写亲情,爱情,婚姻和伦理道德的戏。

如上个世纪50年代前期的《小二黑结婚》,《罗汉钱》,《新条件》,《刘胡兰》,《赶脚》等。

50年代后期的《朝阳沟》,《掩护》,《冬去春来》。

在60年代,豫剧获得了大发展。

80年代,即使全国戏剧市场低迷,豫剧还是创作出了如《金鸡引凤》,《倒霉大叔的婚事》等优秀剧目。

尤其是一些现代剧,描述的是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很受欢迎。

但近些年来,豫剧鲜见新作。

老的作品虽然经典,但新的作品也要源源不断的产出,这样才能保证豫剧的活力。

贴近当代生活,演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才能真正地与时俱进。

一味地唱一些唱滥的曲目,何谈发展呢?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武惠敏也说:“要想在新时期打造一部精品戏剧,离不开四个字,固本求新。

剧本要能打动人,贴近生活,反映人性,唱腔上要保留古典,吧过去和现在相融合。

”今日浏览人民网,发现了一则名为《河南新排豫剧反映腐败高官真实“两面”引关注》新闻,其介绍了一部名为《全家福》的新出豫剧,讲述的是海外留学的韩琳琳回国结婚,却恰逢担任常务副市长的父亲韩英杰因经济问题被“双规”。

剧中的韩副市长像极了今天落马的一些高官,他们一方面能力突出,敢想敢干。

一方面,经受不住金钱和美色的诱惑,是典型的“双面人”。

此剧已经上映,在领导干部中获得了很大影响,纷纷表示收到了警示。

《全家福》为当今的豫剧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社会也应该给予豫剧发展以积极关注。

加大资金的投入,也可通过豫剧宣传河洛文化,促进河南旅游业发展。

以及组织群众观看豫剧。

在中国戏曲网站上的一篇名为《浅析河南豫剧现状及其发展》的文章中说道,无论是民营的还是国营的豫剧剧团,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都需要满足市场,顺应市场需要。

只有这样,剧团才能维持下去。

另外,资金的缺乏也造成了豫剧人才的大量流失。

豫剧演员工资微薄,对青年人吸引力小,社会影响力有逐年减弱,这一切都造成了豫剧工作者大量减少的情况。

我同意这种说法。

即使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栏目,通过丰厚的物质奖励和强烈的社会效应,鼓励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了解河南豫剧,学习河南豫剧。

但他们当中,大部分将豫剧作为一种特长和爱好,真正从事豫剧事业的人很少。

豫剧青年演员以及相关的专业人员,严重匮乏,青黄不接。

严重影响了豫剧的创新和改革。

所以加大对河南豫剧的资金投入,促使剧团与市场接轨。

引进优秀的青年演员,调高豫剧演员的工资待遇,鼓励新剧目的创作,并培养豫剧的后备军。

去年,一则《利辛县豫剧团:一年演出700场,场场火爆》的新闻引人关注。

我很好奇,为什么在当今戏剧市场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个县的豫剧团是怎样做到“场场火爆“的呢?读完新闻我才知道,这都是和剧团工作者以及政府的努力分不开的。

该县的文化部门将民间剧团当文化产业来扶持,定期开展培训,还每年举办文艺汇演,以奖代补,鼓励艺术创作。

此外,还和利辛剧院合作,“院团”合作,资源整合,提升实力。

这样,就是演员们有了稳定的收入,能够安心的工作。

从而促使其获得了成功。

由此可见,以上我们所提出的举措,势在必行。

五,扩大豫剧的社会影响力。

可以通过与其他剧种的交流,取长补短,来扩大豫剧的社会影响力。

近几年来,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栏目组通过和各省的其他卫视共同举办戏剧晚会的方式,使不同剧种的演员们同台竞技,不仅仅使各个剧种的演员得到了得到了交流,还满足了观众对娱乐活动多样化的需求,何乐而不为呢?不仅仅是和周围省市剧种交流,今年河南省豫剧青年团的青年演员们,赴台演出了豫剧《穆桂英挂帅》和《小商河》,《抬花轿》,《闹天宫》和《徐策跑城》等折子戏,与台湾的豫剧界进行了沟通。

另外,也可以使豫剧走向世界,扩大豫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近几年了,豫剧工作者所创作的《梨园飞哥》大型豫剧交响乐,走出来国门,在悉尼歌剧院金色大厅里进行演出,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也迈出了豫剧走向世界的关键性一步。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还大胆设想“要在美国好莱坞的中国大剧院唱响豫剧,一场在美国洛杉矶演出的戏曲晚会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

无论是跨省交流还是走出国门,都是豫剧积极向外探索的表现。

取长补短,才能相互提高。

六,广大人民群众也要支持豫剧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也应该大力支持豫剧的发展,观看欣赏豫剧,为其提出改进意见。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人民群众何尝不是豫剧发展的镜子呢?各个豫剧剧团,也只有听取人民群众意见,积极更正,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与进步。

豫剧,是河洛大地土生土长的地方戏种,深受河南人民的喜爱。

在我看来它是梨园界的一朵美丽的花,虽然现在有些枯萎凋零,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通过豫剧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它将会绽放出最美的姿态。

以上就是我对河南豫剧文化弘扬与发展问题的一些浅陋的见解,希望家乡的豫剧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京华时报《新版豫剧“穆桂英挂帅”上演,多媒体舞台辅助剧情发展》人民网《河南新排豫剧反映腐败高官真实“两面”引关注》中原网《河南省豫剧演员武惠敏:我的豫剧传承之路》河南豫剧网《浅析河南豫剧现况及其发展》大河网《豫剧的发展需要交流和融合》中国农业新闻网《利辛县豫剧团:一年演出700场,场场火爆》《中国豫剧》韩德英,河南人民出版社13级历史基地班张仪学号:2013030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