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投资公司土地政策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用地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地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地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本项目的名称为XX地块开发项目。

1.2 项目背景XX地块位于城市中心地段,原为一片废弃的土地,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交通便利,成为了城市未来发展的热点。

由于市政府的土地开发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XX地块的开发已成为当地开发商瞩目的目标。

本公司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后决定积极申请并投资该地块的开发。

1.3 项目开发目标XX地块开发项目的目标为规划、开发出一处综合性商务综合体,包括写字楼、商业综合体和住宅区,通过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2.1 政策环境分析政府对土地开发政策的支持,对该项目的开发与运营提供了支持。

政府对商业综合体和写字楼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和资金支持,对住宅区提供优惠政策。

2.2 市场需求分析该地块周边商务人才和商业活动多,对商务写字楼和商业综合体的需求非常旺盛。

同时,当地居民对品质住宅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2.3 土地条件分析该地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环境优美。

土地利用率高,适合多种用途的开发,有利于提升土地产值。

2.4 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市场需求和土地条件分析,本项目的开发和运营预计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商业综合体和写字楼的租金收入,加上住宅区的房地产销售收入,将为本项目提供丰厚的现金流。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3.1 投资规模分析本项目的总投资规模约为XXXX万元,其中包括土地购置费、规划设计费、建设费用和运营资金等。

3.2 投资回报分析以商业综合体和写字楼的租金收入、住宅区的销售收入以及其他商业运营收入为基础,本项目投资回报期预计为X年,内部收益率为X%。

3.3 风险分析本项目的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施工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本公司将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对项目造成的影响。

四、可行性研究结论根据以上分析,本项目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和经济效益,市场需求潜力大,土地条件优越,投资风险可控,符合当地土地开发政策。

拿地项目申请报告(3篇)

拿地项目申请报告(3篇)

第1篇 一、总论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为满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本项目应运而生。本项目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项目概述 本项目位于XX市XX区,占地面积XX公顷,规划用途为XX。项目总投资XX亿元,预计建设周期为XX年。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可行性 本项目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符合XX市XX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实施将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二)市场可行性 1.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XX区基础设施需求日益旺盛,本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区域基础设施压力,满足市场需求。

2. 竞争分析:XX区同类项目较少,本项目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技术可行性 1. 技术水平:本项目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确保项目质量和效益。 2. 技术保障:项目团队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能够为项目提供技术保障。 (四)经济效益分析 1. 投资回报率:项目预计投资回报率为XX%,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 税收贡献: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国家贡献XX亿元税收。 三、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进度安排 1. 前期工作: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等。 2. 工程建设:按照工程进度,分阶段完成工程建设。 3. 竣工验收:项目建成后,进行竣工验收,确保项目质量。 (二)资金筹措 1. 自筹资金:通过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 2. 政府投资:争取政府投资支持。 (三)项目管理 1. 组织机构: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实施。 2. 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四、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 增加就业: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XX个就业岗位。 2. 提高产值: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XX亿元。 (二)社会效益 1. 改善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 2. 促进产业升级:项目建成后,将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 (三)生态效益 1. 节约土地资源:项目采用节约型设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保护生态环境: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可行,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实施将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此,我们恳请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批准本项目立项。

投资要财务盈利分析报告(3篇)

投资要财务盈利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摘要本报告旨在对某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财务盈利分析,通过对项目的投资成本、预期收益、风险评估等关键因素的深入剖析,评估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背景项目名称:XX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项目项目地点:XX省XX市项目规模:XX兆瓦项目类型:新能源发电投资方:XX集团有限公司三、投资成本分析1. 固定资产投资- 设备购置费:XX万元- 土地购置及租赁费:XX万元- 建设工程费:XX万元- 安装调试费:XX万元- 其他费用:XX万元2. 流动资金- 运营资金:XX万元- 应付账款:XX万元- 存货:XX万元3. 其他费用- 税收及附加:XX万元- 风险准备金:XX万元四、预期收益分析1. 销售收入- 预计年发电量:XX亿千瓦时- 销售价格:XX元/千瓦时- 年销售收入:XX万元2. 成本费用- 可变成本:XX万元/年- 固定成本:XX万元/年- 营业税金及附加:XX万元/年- 管理费用:XX万元/年- 财务费用:XX万元/年3. 利润分析- 预计年利润总额:XX万元- 预计年净利润:XX万元五、投资回收期分析1. 静态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XX年2. 动态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XX年(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六、风险评估1. 市场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 市场需求波动2. 政策风险- 国家新能源政策调整-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变化3. 技术风险- 新能源技术发展不确定性- 设备故障及维护成本4. 财务风险- 资金链断裂- 利息支出增加七、结论与建议1. 结论- XX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投资回收期合理,风险可控。

2. 建议- 加强市场调研,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 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降低政策风险。

-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 优化财务结构,加强风险管理,确保资金链安全。

八、附件1.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 投资成本明细表3. 预期收益测算表4. 风险评估报告九、结语本报告通过对XX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项目的财务盈利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购地可行性报告

购地可行性报告

购地可行性报告一、购地背景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发展战略的调整,我们现有的土地资源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和运营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布局,公司决定考虑购置新的土地。

二、拟购土地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这块拟购土地位于具体地址,交通便利,周边基础设施完善。

临近主要公路和铁路干线,便于原材料的运输和产品的配送。

(二)土地面积总面积为具体面积,规模适中,能够满足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规划。

(三)土地性质该土地为土地性质,如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符合我们的使用需求。

(四)周边环境周边分布着一些相关产业的企业,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

同时,附近还有居民区和商业配套设施,能够为员工的生活提供便利。

三、购地目的和用途(一)扩大生产规模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现有的生产场地已经趋于饱和。

购置新的土地可以建设新的厂房和生产线,增加生产能力,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建设研发中心为了提高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计划在新购土地上建设研发中心,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三)完善物流仓储设施现有物流仓储空间不足,导致物流效率低下,成本增加。

新购土地可以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仓储设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成本。

四、市场分析(一)行业发展趋势对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购置土地进行扩大再生产,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

(二)竞争对手分析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土地使用情况和发展规划进行了调研。

发现竞争对手也在积极寻求土地资源,以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竞争力。

我们如果能够及时购置土地,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市场需求预测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对未来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

预计在未来X年内,市场需求将保持X%的年增长率。

因此,扩大生产规模是必要的。

五、财务分析(一)购地成本包括土地出让金、契税、中介费等,预计总购地成本为具体金额。

土地评估报告

土地评估报告

土地评估报告引言概述:土地评估报告是对土地价值和潜在用途进行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为土地的开辟、转让和投资提供了决策依据,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评估报告的定义、编制流程、评估方法和报告的应用价值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土地评估报告的定义1.1 定义:土地评估报告是一份详细记录土地价值和潜在用途的文件,它通过对土地的物理特征、地理位置、法律规定等进行综合分析,对土地进行全面评估。

1.2 编制目的:土地评估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土地的开辟、转让和投资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制定土地政策、规划提供参考。

1.3 报告要素:土地评估报告通常包括土地基本情况、土地价值评估、土地用途评估、土地发展潜力评估等要素。

二、土地评估报告的编制流程2.1 数据采集:评估师需要采集土地相关的数据,包括土地权属证明、土地规划用途、土地市场行情等信息。

2.2 土地勘察:评估师对土地进行实地勘察,记录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地形态、土地规模等特征。

2.3 数据分析:评估师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土地市场行情分析、土地规划用途分析、土地价值分析等。

2.4 报告编制:评估师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编制土地评估报告,包括报告的结构、内容和格式。

三、土地评估报告的评估方法3.1 直接比较法:通过对照像似土地的交易价格,确定被评估土地的市场价值。

3.2 收益法:根据土地的收益潜力和风险情况,计算土地的现值。

3.3 成本法:根据土地的开辟成本和维护成本,计算土地的价值。

四、土地评估报告的应用价值4.1 对土地开辟的指导作用:土地评估报告可以为土地的开辟提供决策依据,减少开辟风险。

4.2 对土地转让的参考作用:土地评估报告可以为土地的转让提供参考价值,匡助买卖双方确定合理价格。

4.3 对土地投资的支持作用:土地评估报告可以为土地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匡助其选择合适的土地项目。

总结:土地评估报告在土地开辟、转让和投资中具有重要作用。

建厂土地使用申请报告(3篇)

建厂土地使用申请报告(3篇)

第1篇 一、封面 报告名称:建厂土地使用申请报告 申请人:XX有限公司 申请日期:2023年X月X日 二、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1. 单位名称:XX有限公司 2. 法定代表人:XXX 3. 注册资本:人民币XXX万元 4. 成立日期:XXXX年XX月XX日 5. 注册地址:XX省XX市XX区XX街道XX号 6. 经营范围:主要从事XX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 三、申请土地基本情况 1. 土地位置:XX省XX市XX区XX街道XX号 2. 土地面积:XXX平方米 3. 土地用途:工业用地 4. 土地性质:国有建设用地 四、申请理由 1.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XX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我公司拟在XX省XX市XX区XX街道XX号新建一座现代化工厂,用于生产XX产品。

2. 项目必要性 (1)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新建工厂将使公司产能大幅提升,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2)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品质。新建工厂将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品质,满足客户更高层次的需求。

(3)提高企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建工厂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新建工厂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推动XX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五、项目投资估算 1. 项目总投资:人民币XXX万元 2. 项目资金来源:自筹资金 3. 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1)土地购置费用:人民币XXX万元 (2)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人民币XXX万元 (3)设备购置费用:人民币XXX万元 (4)其他费用:人民币XXX万元 六、项目用地需求 1. 土地面积:XXX平方米 2. 土地用途:工业用地 3. 土地性质:国有建设用地 4. 土地使用年限:50年 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 项目选址符合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要求,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 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将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城投类企业财务分析报告(3篇)

城投类企业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概述城投类企业,即城市投资类企业,是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资的企业。

它们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城投类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其经营成果、财务风险和盈利能力,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

二、企业基本情况(以下为假设企业信息)企业名称:XX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时间:2005年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土地一级开发;城市公共服务项目投资。

三、财务报表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结构分析根据XX集团2022年度资产负债表,公司总资产为100亿元,其中流动资产占60%,非流动资产占40%。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 货币资金:10亿元,占总资产10%,显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 应收账款:20亿元,占总资产20%,应收账款周转率需进一步分析。

- 存货:5亿元,占总资产5%,需关注存货周转率和跌价风险。

- 固定资产:30亿元,占总资产30%,显示公司投资规模较大。

- 无形资产:15亿元,占总资产15%,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权、专利等。

(2)负债结构分析XX集团2022年度负债总额为60亿元,其中流动负债占40%,非流动负债占60%。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 短期借款:15亿元,占负债总额25%,需关注短期偿债压力。

- 应付账款:10亿元,占负债总额16.7%,需关注供应商关系和付款期限。

- 长期借款:30亿元,占负债总额50%,需关注长期偿债能力和利息支出。

2. 利润表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XX集团2022年度营业收入为80亿元,同比增长10%。

主营业务收入为60亿元,同比增长8%,其他业务收入为20亿元,同比增长15%。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稳定,其他业务收入增长较快,表明公司多元化经营策略取得成效。

在建项目的财务分析报告(3篇)

在建项目的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为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建设的住宅及商业综合体项目,位于我国某一线城市核心区域。

项目总投资约为10亿元人民币,预计建设周期为3年。

项目主要包括住宅、商业、地下车库等设施。

本报告将对项目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二、项目财务状况分析(一)项目投资结构1. 投资总额及构成项目总投资为10亿元人民币,其中:- 土地购置及开发费用:3亿元-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4亿元- 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1亿元- 其他费用:2亿元2. 资金来源项目资金来源包括:- 自有资金:3亿元- 银行贷款:4亿元- 其他融资:3亿元(二)项目成本分析1. 土地成本土地购置及开发费用为3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

该费用主要包括土地购置费、规划设计费、基础设施建设费等。

2. 建安成本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为4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0%。

该费用主要包括主体结构、装修、安装等费用。

3. 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为1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

该费用主要包括电梯、消防设备、安防系统等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

4. 其他费用其他费用为2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

该费用主要包括市场推广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三)项目收入预测1. 住宅销售收入预计项目住宅销售面积为20万平方米,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2万元,预计销售收入为40亿元。

2. 商业销售收入预计项目商业面积为5万平方米,平均租金为每平方米5000元/月,预计销售收入为3亿元。

3. 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包括物业管理费、停车费等,预计年收入为0.5亿元。

(四)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 预计年营业收入预计年营业收入为43.5亿元(住宅销售收入40亿元+商业销售收入3亿元+其他收入0.5亿元)。

2. 预计年营业成本预计年营业成本为9.5亿元(土地成本3亿元+建安成本4亿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1亿元+其他费用2亿元)。

3. 预计年利润预计年利润为34亿元(营业收入43.5亿元-营业成本9.5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华融综合投资公司 发展战略和实施技术方案咨询工程 土地政策分析报告

2002年11月25日 中国 北京

目录 一、我国土地基本状况3 1.土地利用现状结构3 2.耕地保护6 3.土地市场7 4.规划与地籍经管8 5.法制建设8 二、中国土地权属分布10 1.北京市土地权属现状10 2.集体所有土地的用地结构10 3.集体所有土地权属的分类10 三、土地开发政策的改变11 1. 政策调整11 2.新土地供应政策出台的背景12 4. 土地市场的发展情况对土地储备的影响14 四、对房地产企业可能的影响15 1. 土地供应总量15 2. 土地价格和成本17 3. 竞争态势18 4. 跨区域竞争19 五、华融的对策建议19 附件1: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工程现状和政策分析20 附件2: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22 一、 我国土地基本状况 1.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截至1996年10月31日在全国土地调查总面积950676.2千公顷(1426014.3万亩)中:耕地130039.2千公顷(195058.8万亩),占13.7%;园地10023.8千公顷(15035.7万亩),占1.0%;林地227608.7千公顷(341413.1万亩),占23.9%;牧草地266064.8千公顷(399097.1万亩),占28.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4075.3千公顷(36112.9万亩),占2.5%;交通用地5467.7千公顷&127。(8201.5万亩)&127。,占0.6%;水域42308.8千公顷&127。(63463.2万亩)&127。,占4.5%;未利用土地245087.9千公顷(367631.8万亩),占25.8%。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的特点是: (1)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在全国土地调查总面积中,农、林、牧业生产用地(即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面积之和)占66.7%, 即占2/3, 居主导地位。而在农业用地中,牧草地、林地比重大,耕地次之,园地比重最小。

(2)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农村道路占地和独立工矿用地的比重较大。在城乡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和农村道路所占比重最大,两项之和占建设用地的57.4% ;其次为独立工矿用地,占 7.8% 。

(3)未利用土地多为难利用土地。全国未利用土地中目前难以开发利用的沙漠、荒漠、裸岩及石砾地、重盐碱地、重沼泽地等占 3/4 左右。这些土地大部分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开发难度大。 不同地带土地利用结构的差异: 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带。东部地带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缺香港、澳门、台湾);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内蒙古、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市、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三个地域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

表1 全国东、中、西部地带土地利用结构比较表 单位:% 土地利用类型 全 国 东 部 中 部 西 部 土地总面积 100 100 100 100 耕地 13.7 28.0 19.9 6.9 园地 1.0 4.2 0.8 0.4 林地 23.9 37.1 32.5 16.2 牧草地 28.0 1.6 25.8 35.6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5 6.9 3.4 1.0 交通用地 0.6 1.4 0.8 0.3 水域 4.5 8.9 4.9 3.1 未利用土地 25.8 11.9 11.9 36.5

注:本表比重按1996年10月31日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汇总数据, 东部地带,即东部沿海地带,土地总面积131.89万平方公里(缺香港、澳门、台湾),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8%。本地带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及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各类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耕地占28.0%,园地占4.2%,林地占37.1%,牧草地占1.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6.9%,交通用地占1.4%,水域占8.9%,未利用土地占11.9%。其中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6类用地所占比重,不仅高于全国,也高于中部、西部地带同类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是全国土地垦殖率、森林覆盖率、建设用地率、水面覆盖率最高的地带;而牧草地、未利用土地,则低于全国同类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是全国牧草地比重最小的地带。

中部地带,土地总面积281.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9.7%。本地带位于东、西部地带的过渡地带,大部为半湿润的中温带、暖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热量条件较好,历来是全国粮、棉、油生产基地,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是全国主要的林业生产基地,地带内矿产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结构:耕地占19.9%,园地占0.8%,林地占32.5%,牧草地占25.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3.4%,交通用地占0.8%,水域占4.9%,未利用土地占11.9%。其中耕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5类用地所占比重都高于全国,也高于西部地带同类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园地低于全国但高于西部地带的比重,牧草地、未利用土地略低于全国也低于西部地带的比重,与东部地带未利用土地的比重相同。

西部地带,土地总面积537.20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6.5%。本地带西北部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而西部的青藏高原则处于高寒地带,土地辽阔,沙漠、戈壁和高寒荒漠面积大,气候干旱,水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但牧草地多,是全国重要牧区和矿产基地,又是绿洲农业区;西南山区则是重要的林区、矿产和能源(水电)基地。土地利用结构:耕地占6.9%,园地占0.4%,林地占16.2%,牧草地占35.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1.0%,交通用地占0.3%,水域占3.1%,未利用土地占36.5%。其中牧草地、未利用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是全国最高的地带,而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则是全国最低的地带。

2. 耕地保护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0.777公顷(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 0.106公顷(1.59亩),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3%。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全国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有607.15万公顷(0.91亿亩),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只占40%,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9%。我国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其中可开发为耕地的约667万公顷,且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地区。但通过土地整理可增加耕地达533-733万公顷;工矿废弃地复垦可增加耕地93万公顷。

1999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84.2万公顷,其中:  非农业建设实际占用耕地20.5万公顷,占耕地减少面积的24.39%;  生态退耕减少耕地面积39.46万公顷(591.9万亩),占46.88%;  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10.7万公顷(160.7万亩),占12.73%;  灾毁耕地13.5万公顷(202万亩),占16%。 同年开发整理及复垦增加耕地40.5万公顷(607.6万亩),增减相抵,净减43.7万公顷(654.9万亩)。由于生态退耕面积大幅度增加,同1998年耕地净减少26.1万公顷相比,1999年耕地净减数增加17.5万公顷。

3. 土地市场 土地有偿使用的范围逐步扩大,土地资产效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据,1996年至今,国家土地部门直接为240多家国有改制企业处置土地资产9.7万多宗,涉及面积17.4万多公顷,显化土地资产1600多亿元。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经管部门处置显化的国有土地资产量就更大。以浙江省为例,全省累计为9038家国有改制企业处置土地资产2.1万多宗,面积2600公顷,显化土地资产200多亿元。如今,经营土地的理念已经在各级政府中形成了共识,土地资产经管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截止到2001年,全国收取土地出让金近 5000亿元。

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交易活动日益活跃,土地市场初步形成。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经管,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有效地规范了土地市场。

1999年,全国有23个省(区、市)开展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工作,招标拍卖出让国有土地13000多宗,面积1000万平方M,收取土地出让价款114亿元。全国土地招标拍卖平均价格为每平方M1057元,成交价明显高于协议地价水平。2001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高达492亿元。 4. 规划与地籍经管 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规划体系,强化了规划的实施经管。《1997- 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于1999年4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需报国务院审批的112个省、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1个省级规划和64个市级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市(地)、县、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已基本完成,有的已批准实施。1999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实施效果良好,有效地控制了建设占用耕地。

地籍经管等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了土地证书年检,仅8个省就有14.6万宗地补办了登记手续。1999年,全国共颁发土地证书230多万个,保护了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加大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力度,全国各级土地经管部门共调处土地权属纠纷近5万起,维护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5. 法制建设 围绕《土地经管法》的实施,加快配套法规建设。继1998年修改《土地经管法》、《土地经管法实施办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之后,《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审查办法》于1999年由国务院批准实施。国土资源部先后颁布5个部门规章,下发30多个规范性文件,包括《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经管办法》、《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经管办法》、《闲置土地处置办法》、《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经管办法》等。各地区也制定了地方性法规。这些为加强土地经管,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