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美国对东欧政策述评(1949-1969)

合集下载

美国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美国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美国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间轴1945年:- 二战结束,美国与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超级大国。

1947年:-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杜鲁门主义》,提出了一项遏制苏联扩张的外交政策。

- 美国国家安全法案通过,成立了中央情报局(CIA)。

- 美国投入经济支持欧洲恢复重建的马歇尔计划。

1948年:- 苏联对德国柏林封锁,导致柏林空运的发生,美国对柏林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运援助。

1949年:- 匈牙利共产党在选举中获得胜利,成为欧洲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

- 苏联成功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引发了美国的核武器竞赛。

1950年:-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与联合国军队介入支持南韩。

- 美国国内掀起了对共产主义的恐慌,麦卡锡时代开始。

1953年:- 朝鲜战争结束,朝鲜半岛分为南北两个国家。

-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了“更多炮弹、和平”政策,加强了军备。

1955年:- 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签署了华沙条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

1956年:- 匈牙利爆发反共起义,苏联军队镇压起义。

1961年:- 美国总统肯尼迪宣布发射载人登月任务,加剧了与苏联的太空竞赛。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关系紧张到了临界点,最终通过外交手段解决。

1964年:- 越南战争爆发,美国派兵介入。

1969年:- 美国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

1972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缓解了美中关系紧张的局势。

197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开始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

1980年:- 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开始实施新保守主义政策,强化军备。

1985年:-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提出进行改革开放,结束了冷战。

1989年:- 柏林墙倒塌,东德和西德实现统一。

-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这个时间轴回顾了美国冷战时期的关键历史事件,包括了军事、外交以及技术方面的重要发展。

冷战时期是世界历史上一个紧张而充满挑战的时期,这段历史对于我们理解当今国际局势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中的冷战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的冷战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的冷战史知识点总结冷战是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的一场大规模对峙。

冷战时期,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个超级大国展开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较量。

在初中历史学习中,了解冷战的背景、原因和重要事件是必要的。

以下是对初中历史中的冷战史知识点的总结。

一、冷战的背景与原因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格局:二战后,苏联和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形成了两极格局,即东方阵营和西方阵营。

2. 意识形态对立:美国坚持资本主义制度,苏联奉行社会主义制度,两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差异导致了对抗与争夺。

3. 领土安全关切:苏联担心西方国家的侵略威胁,尤其是德国;而西方国家则对东欧国家的苏联影响力担心,认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威胁其利益。

二、冷战初期的重要事件1. 雅尔塔协定(1945年):由美国、苏联和英国领导人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协议,确定了战后德国的分割和国际事务的重要原则。

2. 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提出的计划,旨在通过财政援助来帮助战后欧洲国家的经济复苏,并遏制苏联的扩张。

3. 制裁柏林(1948-1949年):苏联对柏林实行封锁,断绝欧洲国家对西柏林的援助,最终导致了柏林空中运输行动的发生。

4. 北约的成立(1949年):北约是西方国家为了对抗苏联影响力而组建的军事同盟,标志着冷战的军事对抗趋势。

三、冷战中的重要事件与角力1. 朝鲜战争(1950-1953年):朝鲜战争是冷战中的一次军事冲突,涉及到美国和苏联在朝、韩两国的利益对抗。

2.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之间一次极为紧张的核危机,美苏陷入核威胁对峙,最终以激烈的谈判解决。

3. 越南战争(1965-1973年):越南战争是冷战中美国介入的一场局部战争,表明了苏联在全球范围内对抗美国的立场。

4. 柏林墙的建立(1961年):为了防止东德人民入侵西德,苏联在柏林修建了一堵巨大的封锁墙,意味着冷战中两个阵营的隔离。

四、冷战的结束与影响1. 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面临困境,美国的军事优势威胁减弱,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中考历史知识点精讲:美苏冷战

中考历史知识点精讲:美苏冷战

中考历史知识点精讲:美苏冷战
为您整理“中考历史知识点精讲:美苏冷战”,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历史知识点精讲:美苏冷战
一、冷战政策
1.原因:
(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首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强大。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3.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4. 具体表现:
(1)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
(2)经济上: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军事上: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5.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6.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

7.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二、美苏争霸: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2.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3.过程:
(1)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美攻苏守。

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攻美守。

事件:1979年12月,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

(3)80年代到90年代初,双方实行有限缓和。

4.影响:美苏争霸影响世界和平,也影响世界局势。

??
5.认识:美苏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论冷战期间美国的“隐蔽行动”战略

论冷战期间美国的“隐蔽行动”战略

论冷战期间美国的“隐蔽行动”战略【内容提要】“隐蔽行动”是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主要战略之一,是服务于遏制大战略的一个重要子战略。

冷战爆发后,面对苏联的激烈反击,杜鲁门政府很快制订了这一战略予以抗击。

之后美国历届政府都继承实施了这一战略。

随着冷战格局的变化,美国隐蔽行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作为美国冷战战略库中的一件重要武器和遏制大战略体系中的一根重要支柱,隐蔽行动战略的实施对促使苏东裂变、美国赢得冷战起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摘要题】世界当代史研究【关键词】冷战/美国/隐蔽行动/苏联东欧【正文】所谓“隐蔽行动”战略(Covert Action Strategy,或Covert Operation Strategy),是指冷战期间美国为维护西方社会制度,遏制苏联扩张,最终战而胜之,综合运用隐蔽的政治战、经济战、心理战和准军事行动等斗争手段,以给苏联制度造成最大紧张的战略。

它是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东欧集团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主要战略之一,是服务于遏制大战略的一个重要子战略。

对这一问题,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即已有当事人撰写回忆录,学者发表论著,予以揭露。

70年代后,美国国会在追查水门事件过程中,政府的许多隐蔽活动随之曝光,由此引发了美国学术界研究的第一个高潮。

冷战结束后,由于有关档案大量解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掀起新的高潮,研究成果大量问世(注:最具代表性的包括:约翰·普拉多斯:《总统的秘密战》(John Prados, Presidents' Secret Wars: CIA and Pentagon Covert Operations from World War II through Iranscam),纽约1986年版;格雷戈里・特里沃顿:《隐蔽行动》(Gregory F. Treverton, Covert Action),纽约1987年版;米歇尔・纳尔逊:《黑色天国的战争—―冷战期间西方的广播战》(Michael Nelson, War of the Black Heavens: The Battles of Western Broadcasting in the Cold War),锡拉丘兹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斯科特・卢卡斯:《自由的战争――美国反对苏联的圣战》(Scott Lucas, Freedom's War: The American Crusade against the Soviet Union),纽约1999年版;彼得・格罗斯:《反击行动―—美国在铁幕后的秘密战争》(Peter Grose, Operation Rollback: America's Secret War behind the Iron Curtain),波士顿2000年版;约翰・雅各布・纳特:《中央情报局的黑色行动――隐蔽行动、对外政策与民主》(John Jacob Nutter, The CIA's Black Ops: Covert Action, Foreign Policy, and Democracy),纽约2000年版。

〖2021年整理〗《冷战中的对峙》要点详解

〖2021年整理〗《冷战中的对峙》要点详解

《冷战中的对峙》要点详解一、冷战政策1.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概念: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3.表现1政治上,实施杜鲁门主义。

①提出: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

②定义:杜鲁门提出的这种“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③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2经济上,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3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影响:195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二、美苏争霸1.形成:2021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争霸。

2.经过1第一阶段:2021五六十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

1962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

2第二阶段:2021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

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尼克松实行了战略收缩。

而苏联在202170年代中期,采取积极进攻战略,特别是在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

3第三阶段:2021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美国因为大规模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它的经济也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

因此,美国同意实现有限的缓和。

3.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问题1】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美国的霸权地位基本确立,美国为什么不敢采取直接的武装对抗形式,而推行冷战政策?探究: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想称霸全球,但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也大为增长,加上世界范围内的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使美国不敢贸然采取直接的武装对抗形式。

冷战发展阶段历程

冷战发展阶段历程

冷战发展阶段历程冷战是指1945年至1991年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长时间矛盾对立的阶段。

这段历史被称为冷战,是因为两国没有直接交战,而是通过政治、经济、情报、外交等多种手段展开斗争。

冷战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冷战的开始阶段,从1945年至1953年。

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欧洲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共产党上台事件。

此时,受到二战胜利和苏联获得原子弹的震撼,美国对苏联采取了强硬的对抗政策。

这一阶段还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如马歇尔计划、柏林封锁、朝鲜战争等。

第二阶段是1953年至1962年,其特点是美国和苏联势力范围扩张的冲突。

在这一阶段,美国领导西方盟国建立了北约,苏联也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此外,美国还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意图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扩张。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使世界陷入核战争的危机之中。

第三阶段是1962年至1979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核武器和军备竞赛的时期。

美国和苏联的核武器实力不断扩张,为了对抗对方,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此外,越南战争也成为美苏两国争夺全球霸权的一个缩影。

1979年,塔那托会议解决了巴勒斯坦问题,此后美苏关系有所缓和。

第四阶段是1980年至1991年,这一阶段又被称为“里根时代”。

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采取了坚决的反共政策,提出了“斩草除根”的战略,加大了对苏联的压力。

同时,苏联经济面临困境,军备竞赛加剧了经济负担,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冷战的发展历程表明了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对抗和妥协。

通过上述不同的阶段,冷战由最初的政治纷争发展为军备竞赛的时期,再到最后的缓和和解体。

冷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决定了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美苏冷战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美苏冷战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美苏冷战冷战:冷战(1945年至199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即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对峙格局。

冷战形成背景:1、雅尔塔体系确立;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冷战开始: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的“冷战”政策:(1)含义: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和区别: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为隐蔽的、更为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各有特色。

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3)冷战过程:(4)“冷战”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在欧洲导致德国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

(5)“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①引发了美苏间的军备竞赛,导致世界面临战争威胁,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如美苏两国的核竞赛以及古巴导弹事件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但核竞争的相对平衡,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在竞争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学习,吸取教训,推动了各国的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促使美国对日政策由压制转为扶植,美国片面对日媾和,使日本走上重新武装的道路,美国还对日本法西斯势力予以袒护,为当今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冷战中的对峙

冷战中的对峙
“铁幕”实际上是指苏联对东欧各国实行的所谓“高压控 制”。所以丘吉尔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实力,反 对苏联和东欧各国,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铁幕演说”是美国统治当局借丘吉尔之口发出的第一个 明白无误的“冷战”信号。因此,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打响 了“冷战”的第一枪,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 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 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 鲁
吉 尔

丘吉尔前往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的威斯敏斯特学院 发表“铁幕”演说
美苏两国领导人杜鲁门和斯大林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 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美苏两国间的冲突 与对抗。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富尔顿发 表反苏反共演说,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 幕已经降落下来”,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3.美国推行“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 A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欧共体成立 D.北约建立
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以哪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 D )
A.苏联
B.英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法国
D.美国
5.什么是“冷战”政策?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目的 是什么? (1)“冷战”政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针对苏 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 和对抗形式。 (2)根本目的是为了拖垮苏联,进而称霸全球。 6.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在政治、经济、 军事方面有哪些表现?你对当今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 有何认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面对所谓“共产主义威 胁”和社会主义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美国采取了以 “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7月第4期

麦孚集彳.j

CollectedPapersofHistoryStudiesJuly,2008

N仉4

·世界史研究·

冷战时期美国对东欧政策述评(1949—1969)许加梅(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0)摘要:东欧八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冷战年代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历届政府都努力寻求制定一项促进东欧国家脱离苏联阵营,并最终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的政策。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政策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前期的“解放”政策都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因此随着新的国际局势的发展,艾森豪威尔政府后期确立了。演变”政策,该政策与以前的“解放”政策有着本质区别,并成为以后美国历届政府在冷战期间对东欧的基本政策。关键词:美国;东欧;遏制政策;解放政策;演变政策·中图分类号:K71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59—8095(2008)04—0084一06

在美苏对峙的冷战年代,东欧地区没有发生重大冲突事件。也没有引起世界太多的关注。表面上看来,东欧仅在危急时刻才偶尔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如1953年的东德骚乱、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波兹南事件和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只有在那些时候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东欧事态的演变。而美国政府、媒体以及大众更是“热切”地注视着东欧的时局。除了这几次特殊时期。东欧在冷战的大部分时间内仿佛都安静地隐藏在“铁幕”之后。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东欧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和在美苏大国角逐之间所起到的作用极其重要和微妙,美国更是时刻都在关注着东欧的变化.并对东欧政策做出相应的修正。

本文所论的东欧国家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因为如果按照各国的地理位置来衡量,这些国家分别分布在东欧、中欧和东南欧。由于战后这些国家或依靠自己的力量,或依靠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建立了与苏联相同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所谓的东欧在冷战时期更应该是一个政治概念,其囊括的国家有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二战以后,这八个国家依照苏联模式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成为苏联与西方对峙的最前沿.也是苏联的西部屏障,更是苏联维护东西方战略平衡的重要筹码。东欧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有着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又是苏联的盟国,

收稿日期:2007一lO一20作者简介:许加梅(1973一)女,山东莒县人,历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国际关系。

 万方数据即是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美国根据这八个国家是否为苏联的盟国,将其划分为苏联的卫星国家与非卫星国家。所谓的卫星国是根据这些国家相对于苏联的独立程度来界定的。1949年的NSC58文件中规定:“我们确定‘卫星国’定义的标准,是对克里姆林宫的指挥顺从与否。根据这个定义,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都是卫星国家。但南斯拉夫却不是,因为它虽然

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现在并不屈从于克里姆林官,也不是整个苏维埃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竹【¨(PP.224—225)如果按照NSC58文件的标准来分析东欧国家,那么除了南斯拉夫不是苏联的卫星国以外,阿尔巴尼亚在60年代初也从苏联阵营分裂出去,因此在东欧国家中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先后不属于美国所界定的卫星国范畴。鉴于南斯拉夫在美国对苏联和东欧政策中的重要性,美国在考虑对东欧政策时往往将南斯拉夫单独划分,予以重点考虑。而阿尔巴尼亚在战后整个东欧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变化不太显著,分量也不重,因此西方学术界有些学者在研究美国对东欧政策时一般是指不包括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在内的东欧六个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即六个苏联在东欧的“卫星国”。怛1(p.1)虽然美国在对东欧国家政策方面,对“卫星国”与非卫星国有所区别,但是其总体政策基本一致。特别是1958年“演变”政策制订以后,美国对东欧采取的都是“打”与“拉”相结合的策略,只不过对待非卫星国在政策方面“拉”的成分更多一些而已。因而本文所指的对东欧政策,也将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涵盖进来,是指美国对东欧八国的政策。美国学者林肯·戈登认为影响美国对东欧政策的基本因素有三个:1.东欧在超级大国世界性的冲突中的关键地位,包括它直接关系到西欧的安全和政治定位(倾向性);2.代表东欧移民及其后裔的民族团体的影响;3.理想主义地追求普遍的民族自决、尊重人权原则,美国将东欧的社会主义制度看作违反了这一准则。他认为:“第一个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但是第二个和第三个因素有时在广泛的政策路线中的具体问题上有决定性的影响。”此外,林肯·戈登承认,有些权威观点认为还有第四点,即“对东欧贸易和投资的经济利益”,但是他认为:“这种利益程度相当的小,它们对美国政策制定的影响仅仅是边缘的。州21(p.67)戈登的这一分析是较为中肯的,美国对东欧的关注与重视主要缘于东欧在冷战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1.从地缘政治看,东欧地区是美国与苏联对抗的前沿。战后冷战的直接对抗点是欧洲,因此。东欧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处理东西方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中心问题。而东欧则是这种关系中的整体部分。竹【31(p.993)也正是基于这种特殊和敏感的地位,东欧在冷战时代美苏对抗中才保持了长久的稳定局面。2.东欧是维持大国平衡的重要筹码。冷战的主要特征是美苏两个大国抗衡。欧洲分裂,分属于东西方两大阵营。这是维持美苏平衡和均势的关键因素。因此东欧成为冷战时代维持大国平衡的重要筹码。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意味着冷战的倾陷,甚至会导致“热战”。美国和苏联对此都有清醒的认识。在匈牙利事件后,印度总理尼赫鲁曾问及苏联入侵匈牙利问题,苏联方面答道:“如果没有对匈牙利的干涉,如果帝国主义势力得逞,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施加压力,这无疑打破欧洲均势,那将直接威胁和平。叭"(p.85)美国方面也一直认为,。卫星国在当前欧洲大国平衡中是重要的,因为它们加强了苏联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使苏联的势力延伸到了欧洲心脏地区。苏联在这个地区长久、稳固的控制构成了对欧洲和美国安全的威胁。承认和支持所有的民族有权独立和选择他们自己的政府是我们传统的政策。因此,消除苏联在卫星国的统治符合美国根本利益所在。”qp.199)

3.美国对东欧政策的成败是冷战年代美国与苏联对抗的关键。正是基于对东欧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苏联在东欧驻扎了数十万大军,在军事上保障东欧的“安全”,并且在政治和经济上强化双方的联系,苏联和东欧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国家间的政治和军事的联盟,还成为一种相对封闭和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苏联占据并拥有了东欧,斯大林也就“成了半个地球的领袖”。【6’(P.25)苏联在冷战中也就一直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公认的先锋队”0[73因而美国一直认为,。苏联在东欧控制其卫星国(波兰、捷克、

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东德)对欧洲的权利不均衡和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是非85 万方数据常重大的”。【51(p.190)除了东欧重要的政治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以外,东欧的重要性还来自于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正是因为苏联统治着东欧才赋予其更为重要的地位。1958年5月美国对东欧政策性文件NSC581I/1指出:“苏联对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以后统称为被奴役的国家)的控制是国际摩擦的基本原因,也是对和平的威胁,对美国和西欧的安全的威胁。苏联对这些国家的控制是解决整个欧洲问题的障碍,也是达成具体裁军协议、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障碍。”【11(No.6)可见,美国对东欧的政策取得成功就意味着对苏联冷战的某种胜利。从历史的发展看。自近代以来东欧地区一直纷争不断、矛盾丛生,也是世界大国争斗的焦点,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端都与东欧有着直接的渊源。东欧在冷战时代也一直处于东西方关系的中心地区,同时是美国处理对外关系最为敏感的地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冷战开始于东欧,也结束于东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苏联成为两大超级大国。在美苏对抗的冷战背景下,美国的外交触角深入到世界的各个地区,尽管东欧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部分,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但是,美国一直没有放弃对这一地区的关注,不断地调整其外交政策,而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与东欧关系的发展。美国的东欧政策对东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现实的和潜在的影响。在东欧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对东欧政策的指导思想一直比较混乱,没有一项系统、稳定和可操作的政策。杜鲁门政府确立了美国对东欧政策的一些基本原则,其政策的依据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苏联“铁板一块”,“一个强大的苏联和东欧构成一种威胁,因而西方和西方各国政府应当不做任何使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强大起来的事情”。【9’(pp.28—29)美国遏制苏联东欧的途径就是联合其西欧盟国力图主要通过出12管制、金融限制和进口限制这三个途径来限制东西方贸易。对苏东进行经济封锁和遏制。可见其对东欧的包围与遏制政策实质上是美国对苏联政策的延伸。杜鲁门政府对东欧国家的具体政策主要体现在1949年的NSC58/2文件(<美国对东欧苏联卫星国的政策>),它确定了美国对东欧应该采取“进攻性”的政策,“消除或者至少减少苏联在东欧卫星国地区的优势影响”。u训(p.43)鼓励东欧出现“铁托式”的独立的民族共产主义政权,促使东欧最终形成“愿意同自由世界协调,并且加入其中的非极权主义政府”。该文件同时指出,除非美国被迫在东欧从事战争,否则不应以军事行动来追求实现这些目标。【l训(PP.50—51)在这里已经明确排除了运用军事手段追求政策目标.这也是美国对东欧政策贯彻冷战始终的主要原则。杜鲁门政府宣称其对苏联和东欧的政策是“进攻性的”,实际上,除了遏制和封锁的措施之外,美国对东欧国家除了电台反共反苏的宣传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可行性的措施,由于东欧国家对电台的干扰,宣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一时期,东欧真正被完全地隔绝到冷战的“铁幕”之后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前期的“解放”政策表面上加强了对东欧国家的宣传攻势和秘密行动,但并没有实际上的作为。与杜鲁门的遏制政策没有本质区别。依然是政治上不承认东欧国家现行政权,继续对东欧共产主义政府进行政治讨伐和遏制;经济上实行严格的对外贸易管制,通过经济封锁和遏制,促使东欧经济崩溃,因为美国坚信经济手段是削弱共产主义的重要武器;军事上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通过军事包围。对苏东欧造成强大的军事威慑。然而,随着1955年美苏冷战缓和步伐的加快,美苏关系真正由对抗走向了对话,苏联与东欧的关系也由严厉的单方面的绝对控制向温和的合作方向发展。在这种新的国际形势下,具有挑衅性的“解放”政策不仅不能带来良好的效果,而且,还可能恶化美苏关系,阻碍冷战缓和进程,甚至会挑起冲突乃至战争。因而自1955年以后,美国在依然以“解放”政策为主导的前提下,开始逐渐审视和调整对东欧政策,到1956年秋,由于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美国彻底地抛弃了“解放”东欧的幻想,转而寻求一项适合新的国际形势的并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东欧政策。1958年5月,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并通过了NSC5811/1文件,该文件是美国对东欧国家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演变”政策的正式确立。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欧“演变”的新政策与以前的。解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