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背诵的孔子语录及默写练习(含答案)

高考背诵的孔子语录及默写练习(含答案)
高考背诵的孔子语录及默写练习(含答案)

高考背诵的孔子语录及默写练习(含答案)

孔子语录必背的19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相关练习:

《孔子语录》

1、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阐述关于对待学习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论语》谈学习态度的语句是:(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论语》谈学习方法的语句是:(1)学而时习之;(2)温故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默而识之。

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11、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每日反省自身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为人处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论语》谈学习态度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个人应有的修养和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坚忍的品质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8、比喻有节操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19、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的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孔子倡导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强调要随时随地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2、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孔子借物候现象比喻高尚节操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4、孔子认为“恕”的含义应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 从字面来看,是“如心”,

也就是“如自己的心”。恕,仁也。——《说文》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以心度物曰恕。——《声类》以己量人谓之恕。——《贾子道术》。《论语》解释说:每个人通过对自己的“心”的观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进而据此推断他人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因为自己喜欢什么,而成全别人的喜欢,这就叫“忠”(为其一部分含义),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为自己不喜欢什么,而知道别人也不喜欢什么,因而不愿意将这些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这就是“恕”)25、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也要与他的短处对比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7、体现古人注重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善于自我批评的句子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8、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语录精华100句

孔子语录精华100句(附译文)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

孔子语录 中英文

为人处世篇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The superior man does not promote a man simply on account of his words, not does he put aside good words because of the man.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A craftsman who wishes to do his work well must first sharpen his tools.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The superior man aims at harmony but not at uniformity. The mean man aims at uniformity but not at harmony.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If you have things done hastily, you will not reach the goal. If you only see small gains, you will not accomplish great tasks.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When a ruler's personal conduct is correct, he will be obeyed without the issuing of orders. If his personal conduct is not correct, he may issue orders, but they will not be followed.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Only when the year becomes cold do we know how the pine and the cypress are the last to fade. 见义不为,无勇也。To see what is right and not to do it is want of courage.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When we see men of worth, we should think of equalling them; when we see men of a contrary character, we should turn inwards and examine ourselves.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The superior man wishes to be slow in his speech and earnest in his conduct.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The commander of the forces of a large state may be carried off, but the will of even a common man cannot be taken from him.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The wise are free from perplexities; the virtuous from anxiety; and the bold from fear.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To subdue one's self and return to propriety, is perfect virtue. If a man can for one day subdue himself and return to propriety, all under heaven will ascribe perfect virtue to him. Is the practice of perfect virtue from a man himself, or is it from others?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Let the superior man never fail reverentially to order his own conduct, and let him be respectful to others and observant of propriety:-- then all within the whole country will be his brothers. What has the superior man to do with being distressed because he has no brothers?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The superior man seeks to perfect the admirable qualities of men, and does not seek to perfect their bad qualities. The mean man does the opposite of this.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With what then will you recompense kindness? Recompense injury with justice, and recompense kindness with kindness.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Specious words confound virtue. Want of forbearance in small matters confounds great plans.

全国卷高考语文高中14篇按篇理解性默写和答案

全国卷高考背诵篇目按篇理解性默写 班级姓名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2.用刘义隆典故的词句是: , , . 2《虞美人》(李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 的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3.《登高》 1.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 是: , . 2.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 是: , .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 是: , .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 是: , .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 是: , .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4.《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 ,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颔联是: , .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 , . , .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

孔子语录十则

孔子语录十则 第二单位儒道互补《论语》十则教案1、讲授要端1.相识孔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惟,理解一些比力重要的观点,如“仁”“礼 ”“义”“孝”“道”“天然”“无为”等,并能有本身的领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1个群体的熟悉;掌握此中的进修要领和进修立场。3.念读、熟悉文言文的抒发体式格局和习习用语,形针言感。记诵、违诵一些片断。2、课前预习内部实质意义(1)文言根蒂根基常识B.语音盍(hé)诲(huì)裘(qíu)敝(bì)肱(gōng)少(shào)者怀之智者乐(yaò)山,仁者乐(yaò)水知者乐(lè),仁者寿。B.通假字①可以说勤学罢了(已:通“矣”)②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D.重点字词①就有道而正焉(正:使本身的品德性为获患上批改,使动用处)②老者安之,伴侣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处,使……安闲;使……信托本身,使……获

患上眷注和敬服)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火速,勤快)回虽不聪明(敏:聪悟、伶俐)④半百而知天的意志(天的意志:有天意、天然的秉赋、人的生活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寄义)⑤是智也(是:代词,这)⑥盍各言其志(盍:何不)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炫耀,炫耀;施:表明)⑧全国归仁焉(归:称许,称许)⑨小人长戚戚(长:老是,常常;戚戚:哀愁,凄恻)⑩一日低价甜头儿复礼(一日:一朝,暗示假定瓜葛)D.本课中所关于的针言与格言。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患上志,半百而知天的意志,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⑤正人开阔荡,小人长戚戚。⑥低价甜头儿复礼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E.重点虚词主如果“于 ”、“而”、“之”、“且”,请学生针对原文,选择例句本身归纳其用处。(2)学生按照注解,依此传译节选各则,并思虑每则所反应的孔家的思惟是啥子,领会孔子思惟的博大与艰深。(3)其它自学内部实质意义:学生自学成才教材第19页“阅览指南”之“《论语》的焦点思惟是啥子”相识孔子和孔家的主导思惟。讲授历程

孔子曰一百句_孔子语录

59、孔子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61、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63、孔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64、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65、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66、孔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78、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81、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82、孔子曰: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84、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86、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88、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

《论语》中英文对照版

论语 CONFUCIAN ANALECTS

学而第一 『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The Master said: "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 and application?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 『⒈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The philosopher Yu said, "They are few who, being filial and fraternal, are fond of offending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There have been none, who, not liking to offend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have been fond of stirring up confusion. "The superior man bends his attention to what is radical. That being established, all practical courses naturally grow up.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submission,-are they not the root of all benevolent actions?" 『⒈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The Master said, "Fine words and an insinuating appearance are seldom associated with true virtue." 『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The philosopher Tsang said, "I daily examine myself on three points:-whether, in transacting business for others, I may have been not faithful;-whether, in intercourse with friends, I may have been not sincere;-whether I may have not mastered and practiced the instructions of my teacher." 『⒈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The Master said, "To rule a country of a thousand chariots, there must be reverent attention to business, and sincerity; economy in expenditure, and love for men; and the employment of the people at the proper seasons." 『⒈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The Master said, "A youth, when at home, should be filial, and, abroad, respectful to his elders. He should be earnest and truthful. He should overflow in love to all, and cultivate the friendship of the good. When he has time and opportunity, aft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things, he should employ them in polite studies." 『⒈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初中50篇:《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

2010届高考初中古诗文背诵篇目[ 46篇] 1《论语》十则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孟子《鱼我所欲也》 4《左传·刿论战》5诸亮《出师表》6潜《桃花源记》 7郦道元《三峡》8禹锡《陋室铭》9仲淹《楼记》 10欧阳修《醉翁亭记》11轼《记承天寺夜游》12周敦颐《爱莲说》 1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以上文言文13篇) 14《诗经·关雎》15《诗经·蒹葭》16操《观沧海》 17潜《饮酒》1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9王湾《次北固山下》 20王维《使至塞上》21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2白《行路难》 23杜甫《望岳》24杜甫《春望》2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7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28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9白居易《观刈麦》30贺《雁门太守行》31杜牧《赤壁》 32杜牧《泊淮》33商隐《夜雨寄北èīǒò》34商隐《无题》 35煜《相见欢》36仲淹《渔家傲》37晏殊《浣溪沙》 38王安石《登飞来峰》39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0轼《水调歌头》 41陆游《游村》42辛弃疾《破阵子》43文天祥《过零丁洋》 4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5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6龚自珍《己亥杂诗》(以上诗词曲33首) 1.《论语》十则《论语》(七年级上第2单元第10课P4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yuè,“悦”的古字,愉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生气,发怒,动),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xǐng,检查,自察):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迷惑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dài,有危害而无所收获)。”(《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女“同“汝”rǔ,你,代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zhì“知”通“智”,智慧)(《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申论必备】孔子语录精华100 句(附释文)

【申论必备】孔子语录精华100 句(附释文)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政治家以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语录精华 100 句,也是公考申论必备哦~快来一起学习吧!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论语精选一百句(中英文对照-英文摘自1914年哈佛版)

论语精选一百句(中英文对照-英文摘自1914年哈佛版)

論語精選一百句 論語學而篇第一 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THE MASTER said: “In learning and straightway practising is there not pleasure also? When friends gather round from afar do we not rejoice? Whom lack of fame cannot vex is not he a gentleman?” 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The Master said: “Honeyed words and flattering looks seldom speak of love.” 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The Master said: “A gentleman who is not a greedy eater, nor a lover of ease at home, who is earnest in deed and careful of speech, who seeks the righteous and profits by them, may be called fond of learning.”

good; as the north star holds his place, and the multitude of stars revolve upon him.” 九、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Th e Master said: “At fifteen, I was bent on study; at thirty, I could stand; at forty, doubts ceased; at fifty, I understood the laws of Heaven; at sixty, my ears obeyed me; at seventy, I could do as my heart lusted, and never swerve from right.” 十、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Tzu-yu asked the duty of a son. The Master said: “To-day a man is called dutiful if he keep his father and mother. But we keep both our dogs and horses, and unless we honour parents, is it not all one?” 十一、子夏問孝。子日:「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Tzu-hsia asked the duty of a son.

(完整版)全国卷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情景默写训练100题汇总

全国卷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情景默写训练100题(上)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现老人孩子都悠闲快乐的句子是 “,。”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想到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能够“,。” 3、屈原《离骚》中的 “,。”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4、《逍遥游》中“,”,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 “,。 6、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自己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无学之辈”的两个句子是: “,。 7、庄子《逍遥游》通过舟对水的依赖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的句子是“,”。 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10、《琵琶行》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借动物的鸣叫声表现环境氛围的荒凉凄清的句子是“?”。 11、《赤壁赋》中,写苏子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之情的句子是“,”。 12、《行路难》中,以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内心依旧苦闷抑郁的句子是“,”。 13、《庄子?逍遥游》指出,宋荣子不但做到“________,________”,而且能够认清自身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 1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描写和衬托了琵琶曲无穷的艺术魅力。 15、范仲淹在《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有故土之思,又有功业未建的焦虑。 16、在《诗经·氓》中女子倾诉自己从早到晚、终日操劳的两句诗是“,。” 17、在杜甫《春望》中,写用手挠发、头发稀疏,甚至连发簪都挽不起来的诗句是:“,。” 18、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绘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名句是:“,。”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cf17775134.html,)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篇一:新课标必背篇目原文及译文 初中诵读篇目 1、孔子语录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第五则:学习态度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 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第七则: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

孔子经典语录100句

孔子经典语录100句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正心明意。 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5、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6、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7、“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9、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1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11、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3、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 也。 14、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 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18、礼之用,和为贵。 19、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2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9、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0、孔子语录:《关罘,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1、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2、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3、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34、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5、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6、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7、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 38、孔子语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9、孔子语录: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0、孔子语录: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1、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2、孔子语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43、孔子语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4、孔子语录: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5、孔子语录: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6、孔子语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全国卷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情景默写训练100题

全国卷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情景默写训练100题(2016-11-03 17:52:58)转载▼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现老人孩子都悠闲快乐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_ 。”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想到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能够“,。” 3、屈原《离骚》中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4、《逍遥游》中“,”,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 6、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自己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无学之辈”的两个句子是:“,。 7、庄子《逍遥游》通过舟对水的依赖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的句子是“,”。 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10、《琵琶行》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借动物的鸣叫声表现环境氛围的荒凉凄清的句子是“?”。 11、《赤壁赋》中,写苏子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之情的句子是“,”。 12、《行路难》中,以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内心依旧苦闷抑郁的句子是“,”。 13、《庄子?逍遥游》指出,宋荣子不但做到“________,________”,而且能够认清自身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 1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描写和衬托了琵琶曲无穷的艺术魅力。 15、范仲淹在《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有故土之思,又有功业未建的焦虑。 16、在《诗经·氓》中女子倾诉自己从早到晚、终日操劳的两句诗是“,。” 17、在杜甫《春望》中,写用手挠发、头发稀疏,甚至连发簪都挽不起来的诗句是:“,。” 18、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绘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名句是:“,。” 1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来表现塞外胡天八月大雪纷飞,一夜之间好像树上开满了洁白的梨花的景象。 20、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论语中治学的孔子语录

论语中治学的孔子语录 导语: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以下我为大家介绍论语中治学的孔子语录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5、朽木不可雕也。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7、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1、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巧言令色,鲜亦仁! 24、子不语:怪,力,乱,神。 2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7、食不语,寝不言。 2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0、朝闻道,夕死可矣。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2、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6、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7、德不孤,必有邻。 38、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初中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孔子语录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然后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

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孔文子何(为什么)以谓(叫、称)之‘文’也?” 敏(聪敏)而好学,不耻(以……为耻)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以(因此)谓之‘文’也。”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默而识(记)之,学而不厌(满足),诲人不倦(厌倦、疲倦)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 讲解: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