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萃取实验——新铜试剂光度法测定矿石中的铜
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含量

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含量哎呀,今天咱们聊聊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含量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用光来测量样品里铜的含量,听起来很神秘,但我跟你说,这背后其实挺简单的,跟咱们平常喝茶差不多,嘿嘿。
你知道吗,铜在咱们生活中可不是个“路人甲”,它可是个大明星,管道里的水管、家里的电缆,甚至咱们穿的衣服里都有它的身影。
铜的好处多得数不清,但如果铜含量过高,那就得小心了,可能对身体不好,甚至污染环境,真是“祸从口出”啊。
所以,咱们得学会怎么测测它的含量,这样才能知道用得合适不合适。
首先呢,分光光度法就像是一种“显微镜”,让我们能透过光来观察这些铜的秘密。
想象一下,咱们把样品放到一个小小的仪器里,就像给它穿上了一件“光衣”。
这个仪器会用不同颜色的光去照射样品,然后“哔哔哔”地告诉我们里面铜的浓度。
是不是很酷?光的颜色和强度就像是咱们的情绪,或多或少,亮与暗,反映出样品的“心情”。
铜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这就好比它爱吃某种口味的食物。
当咱们通过这个仪器测量后,就能得出铜的含量了。
真是“光明正大”的办法,哈哈!实验室里就像是个“魔法师”的工坊,瓶瓶罐罐一大堆,各种试剂堆在一起,看着像是要炼丹。
咱们在做实验之前,得先准备好样品,还要加一些试剂,让铜能够被“放大”,这样才能清楚地看到它的“身影”。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哦,得仔细点儿,不然结果可就“扑街”了。
然后,把样品放进分光光度计里,咔嚓一声,这个小家伙就开始忙碌了。
它会发出不同波长的光,像是在问:“铜,铜,你在哪儿呀?”铜就会选择性地吸收某些波长的光。
然后咱们根据吸收的光的强度,就能算出铜的浓度了,真是“细水长流”的智慧。
不过,实验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处理数据的那一刻。
得把光的强度和浓度对比一下,这就像是在做数学题,数学是“我心中的魔咒”,哈哈。
有时候搞得我头都大了,结果没出来,心里就像是堵了棵大白菜一样。
一旦数据出来了,那种成就感,简直就像“吃了蜜糖”,甜滋滋的。
萃取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萃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分液漏斗进行液-液萃取操作。
3. 了解萃取剂的选择及其在铜萃取过程中的作用。
4. 通过实验验证铜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实现铜的萃取。
二、实验原理萃取是一种基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差异的分离方法。
本实验中,我们利用有机溶剂(如苯或四氯化碳)与水溶液中的铜离子进行萃取,实现铜的分离。
由于铜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此,通过萃取操作可以将铜从水溶液中提取出来。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1. 实验器材:- 分液漏斗(梨形)- 铁架台(带铁圈)- 烧杯- 玻璃棒- 秒表- 量筒- 滤纸- 滤斗2. 实验药品:- 硝酸铜溶液(0.1mol/L)- 硝酸(1mol/L)- 氨水(1mol/L)- 苯或四氯化碳- 活性炭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试剂:配制0.1mol/L的硝酸铜溶液。
2. 将0.1mol/L的硝酸铜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苯或四氯化碳。
3. 密封分液漏斗,轻轻振荡,使硝酸铜溶液与苯或四氯化碳充分混合。
4. 静置分液漏斗,待两相分层后,打开旋塞,将下层的苯或四氯化碳溶液放出。
5. 重复步骤3和4,直至下层溶液几乎无色为止。
6. 将上层水相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氨水,调节pH值至7-8。
7. 加入活性炭,搅拌,静置,过滤。
8. 收集滤液,用硝酸酸化,观察铜的沉淀情况。
五、实验现象1. 振荡分液漏斗时,溶液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苯或四氯化碳层,下层为水层。
2. 静置分液漏斗后,上层苯或四氯化碳层颜色逐渐变浅,直至几乎无色。
3. 加入氨水后,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表明铜离子已从水相中萃取到苯或四氯化碳层。
4. 加入活性炭后,溶液颜色变浅,表明活性炭对溶液中的杂质有吸附作用。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铜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实现了铜的萃取。
2. 苯或四氯化碳可以作为有效的萃取剂,从硝酸铜溶液中萃取铜。
有色冶金技术专业《5铜矿石中铜的测定》

Hale Waihona Puke 二、实验步骤滴加乙酸-乙酸铵溶液〔L,然后滴加NH4HF2饱和溶液至红色消失并过量1mL, 摇匀。参加2~3g碘化钾,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参加2 mL 淀粉溶液〔05%〕,继续滴定至浅蓝色,参加1mL硫氰酸钾溶液〔40%〕, 剧烈振摇,在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终点。
第三页,共七页。
一、实验原理
在pH=3~4的酸性溶液中,参加NH4HF2掩蔽铁,用碘化钾与试液中的 Cu2反响,生成难溶的CuI,同时析出相应的I2,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 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其反响式为:
2Cu24I-=2CuI↓I2 I22S2O32-= S4O62-2I-
第一页,共七页。
二、实验步骤
称取01~05〔〕试样于250mL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参加10~15mL盐酸,低温加 热3~5min〔假设试样中硅含量较高时,要参加05 gNH4HF2〕,取下稍冷,加 50mL硝酸继续溶解。待全部溶解后,取下,加5mL硫酸〔1:1〕,继续加热至冒白 烟〔假设试样中炭含量较高,加5mLHClO4,加热无黑色残渣〕。
第七页,共七页。
三、数据处理
(C)uTCu /N2aS2O3V10% 0
m
式中 —硫代硫酸钠TC标u/N准a2S溶2O3液对铜的测定度,g/mL; V —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 —试样的质量,g。
第四页,共七页。
四、本卷须知
1 I-与Cu2反响有可逆性,为使I-与Cu2反响完全, I-必须过量,过量的I-还可以与
I
I 2形成
3
,
从而减少碘的挥发。
2 由于CuI沉淀外表会吸附少量I2而导致结果偏低,在接近终点前参加硫氰酸盐
铜的测定方法

铜的测定方法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化工、建筑等众多领域,因此铜的测定方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铜的测定方法,包括重量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法。
一、重量法重量法是一种以铜含量的质量变化来确定铜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需测定铜含量较高的样品,如电解铜和纯铜等。
方法步骤:1. 取一定质量(约1g)的样品在烧杯中加入少量硝酸和氢氟酸混合酸,加热至样品完全溶解。
2. 加入适量的氨水调节pH值至10左右,并加入过量的二乙基二胺作为络合剂。
3. 加入重量已知的氯化钡溶液,使沉淀完全形成。
4. 将沉淀转移到滤纸上,并用蒸馏水洗涤至氯离子检测为阴性。
5. 将滤纸和沉淀一起移到干燥皿中,加热干燥至恒重。
6. 称重计算得到铜的含量。
二、滴定法1. 取一定体积(约50ml)的样品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氮氢化钠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10。
2. 加入络合剂,如二乙二醇胺或异丙醇胺等,以促进铜离子的络合作用。
3. 加入指示剂,如二硫化碳或二苯基卡宾等,使样品中的铜离子与指示剂发生反应,形成颜色变化。
4. 在搅拌条件下滴入已知浓度的硫代二乙酸钠溶液,加入至颜色变化的终点。
5. 计算滴定试剂的使用量,从而计算出铜的含量。
三、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透射程度来确定铜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范围广,且分析精度较高。
2. 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吸光度。
3. 采用标准曲线法,制定吸光度与铜含量之间的标准曲线。
4. 通过比较样品吸光度与标准曲线上的相应吸光度,计算出铜的含量。
四、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电位或电流来测定铜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分析铜在金属防护、镀金属、合金制备等方面的应用。
1. 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液中,如硫酸或氯化铜溶液。
2. 将样品移至电化学细胞中,并选取合适的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
3. 加入电解液,如氰化钠或氨水等,以提高电化学反应速度。
铜的含量实验报告

铜的含量实验报告铜的含量实验报告引言: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准确测定铜的含量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和方法,测定给定样品中铜的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给定样品称取适量,通过溶解、稀释等方法得到适合实验的样品溶液。
2. 标准曲线制备: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铜标准溶液,并测定其吸光度。
3. 光度计测定:使用光度计测定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4.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和吸光度数据,计算出样品中铜的含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了一系列样品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数据。
根据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每个样品中铜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样品中铜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样品来源、制备方法等因素有关。
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偏差。
可能的原因包括实验误差、仪器精度等。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实验操作的精确度,避免误差的引入。
2. 使用更精密的仪器和设备,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 增加实验重复次数,取平均值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4. 优化样品制备方法,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的意义:铜的含量测定在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测定铜的含量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铜在环境中的含量也需要进行监测,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的生活质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给定样品中铜的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显示,铜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并与理论值存在偏差。
为了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优化实验方法和操作,以及使用更精密的仪器设备。
铜的含量测定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和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重视并加以应用。
铁矿石中微量铜的快速准确测定方法

铁矿石中微量铜的快速准确测定方法摘要:本方法中对铁矿石中微量铜的测定,是采用OH-离子沉淀去除Fe3+、Al3+,用碱性缓冲溶液调节pH值为8.5~9.3,在此环境下让Cu2+与双环己酮草酰双腙(简称BCO)进行显色反应。
研究证实:改进后的方法分析可靠,测定快速,能满足一般实验室对铁矿石中微量铜的测定需要。
关键词:铁矿石;微量铜;BCO;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矿石中微量铜的分析方法很多,主要有重量法、滴定法及分光光度法等。
重量法和滴定法对铁矿石中微量铜的测定费时费力、操作复杂、分析误差较大。
分光光度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分析快速,结果准确,且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分光光度法主要有BCO、BAO、DDTC等,其中,最常用、最快速的方法是BCO分光光度法。
BCO分光光度法是BCO与Cu2+反应显色,然后再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的分析方法。
BCO分光光度法是将试样经酸溶解后,经高氯酸发烟,再用柠檬酸铵掩蔽Fe3+、Al3+等离子,在pH值8.5~9.3的氨性介质中,以双环己酮草酰双腙(BCO)与Cu2+形成蓝色(1∶2)络合物,于波长600 nm处测量吸光度,借以测定铜的含量。
但是此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溶样时间长、危险性大(高氯酸发烟处理)等不足之处。
更为重要的是用柠檬酸铵对影响铜含量测定的Fe3+、Al3+等离子进行掩蔽后所形成的Cu2+-BCO络合物色泽不稳定,导致测定的结果有时很不明显,准确度不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对原有测试方法进行了改进:①采用氧化性的稀硝酸对试样直接进行溶解。
②采用OH-离子将Fe3+、Al3+离子沉淀除去,消除其对测定的干扰。
经过大量实验,证明该方法重现性好,操作更为安全便捷,本法适用于矿石中铜含量为0.001%~0.5%的试样的测定。
1 实验部分1.1 实验原理1.1.1 利用稀硝酸溶样的理论依据现行的BCO光度法使用高氯酸溶样,其主要作用为:一是破坏碳化物和控制酸度,二是氧化Fe2+离子;其缺点是:危险性大,耗时。
标准法测定矿石及铜物料中的铜元素

文章编号:1007-967X(2020)05-57-03标准法测定矿石及铜物料中的铜元素∗杜维琴(中国有色集团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辽宁抚顺113321)摘㊀要:标准法测定矿石及铜物料中的铜元素,适用于不同品位铜含量的测定.本方法适用于铜物料中铜量的测定,测定范围1%~30%.通过三酸分解试样,用1ʒ1H2S O4调整酸度,p H4.0~4.5的微酸性溶液下,二价铜离子与碘化钾作用游离出碘,再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以碘量法完成滴定反应.计算铜元素的含量.本文还讨论了p H值对数据的影响㊁硫代硫酸钠使用不当造成的影响㊁加入碘化钾的作用㊁淀粉指示剂加入的时间㊁加入硫氰酸钾的目的等.关键词:标准法;铜元素;指示剂;p H值中图分类号:O655.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1㊀引㊀言近年来我国铜价上涨,国内铜冶炼产能大幅度扩张而我国资源又相当短缺,导致对铜物料资源需求量的增加,我国的铜消耗已占全球总量1/5左右,成为全球重大的现货消耗国.因而对铜物料中铜含量的检测尤为重要.而铜物料中铜的含量作为主要计价元素直接影响着贸易双方的结算,因此做好铜物料的检验工作,意义重大.从环保㊁生产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考虑,建立快速㊁准确㊁简便的铜物料成分分析具有重要意义.2㊀方法原理通过三酸分解试样,用硫代硫酸钠分离铜与其它杂质,生成硫酸亚铜沉淀.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测定(p H4.0~4.5),用碘化钾将二价铜还原为一价,一价的C u I沉淀并析出碘离子,以淀粉做指示剂,用标准溶液硫代硫酸钠滴定.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㊁消耗的体积及试样的重量,计算试料中铜的含量.其反应式如下:2C u2++4I-=2C u Iˌ+I2I2+2S2O2-3=2I-+S4O2-63㊀实验部分3.1㊀试剂及溶液的配制(1)盐酸(比重1.19g/m L);(2)硫酸(1+1);(3)硝硫混酸:将700m L硝酸和300m L硫酸混合;(4)硝酸(1+1);(5)醋酸(20%);(6)一次混酸:溴水250m L,硝酸250m L,两者混合后,注入(1+1)硫酸1000m L中混均即可;(7)二次混酸:蒸馏水300m L,溴水50m L,硝酸150m L,盐酸50m L混均之后,慢慢将(1+1)硫酸50m L注入混均的溶液中即可使用;(8)30%的硫代硫酸钠;(9)饱和溴水;(10)碘化钾;(11)0.5%的淀粉溶液;(12)硫氰酸钾;(13)40%的氟化氢铵;(14)标准溶液:分品位配制浓㊁稀两种.将1000m L的新蒸馏水中,加入0.1~0.5g无水碳酸钠混均,全部溶解,再加硫代硫酸钠4.8~10g,混均溶解.加稳定剂三氯甲烷1.5~3m L,混均,至少稳定7d标定使用;(15)标定:称取标准铜(ȡ99.999%)0.2~0.4g于400~500m L的烧杯中,加入10m L(1+1)硝酸,5m L(1+1)硫酸蒸干,冷至室温,用水稀释约10m L,滴加氨水中和,过量,加20%醋酸5m L使溶液溶解,加第36卷第5期2020年10月有㊀色㊀矿㊀冶N O N-F E R R O U SM I N I N GA N D M E T A L L U R G Y V o l.36.ɴ5O c t o b e r2020∗收稿日期:2020-05-27作者简介:杜维琴(1970 ),女,大专,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化验分析工作.40%氟化氢铵10m L,加碘化钾0.2g,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到黄色,加入5m L0.5%淀粉溶液,至浅蓝色,加入硫氰酸钾0.5~1g,继续滴至蓝色消失为终点.随同标定做空白试验.计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铜的滴定度:T C u=m/(V-V0)式中:T C u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铜的滴定度, g/m L;V 标定时,滴定铜溶液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的体积,m L;V0 滴定铜空白溶液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 L;m 纯铜的质量,g.平行标定三份,其极差值不大于0.000005g/ m L时,取其平均值,否则重新标定.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每隔一周必须重新标定一次.3.2㊀实验方法(1)称取不同的铜物料0.5~2g于烧杯中,加入10m L盐酸,15m L硝硫混酸置沙盘上低温加热,充分溶解,使硫酸烟冒尽,取下冷却室温,加入硫酸(1+1)10m L,吹水洗杯100m L左右,加热煮沸,缓慢加入30%硫代硫酸钠20~30m L,使硫酸铜完全转化成硫化亚铜沉淀,溶液清澈透明,趁热过滤,用热水洗沉淀7~8次,展开滤纸将沉淀物洗入原烧杯中,加入混酸10m L蒸干至硫燃烧,取下冷却二次处理硫痕迹,烤杯至尽干,取下冷却,用100m L左右蒸馏水洗杯,滴加氨水中和,过量,加20%醋酸5m L使沉淀溶解,加40%氟化氢铵10m L,加碘化钾0.2g,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到黄色,加入5m L0.5%的淀粉,至浅蓝色,加入硫酸氰钾0.5~1g,继续滴至蓝色消失为终点.(2)铜的含量计算C u(%)=T C uˑVːmˑ100%式中:T C u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铜的滴定度, g/m L;V 测定时,滴定试料溶液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 L;m 试样的质量,g.4㊀结果与讨论4.1㊀p H对数据的影响酸度控制在4.5~5.0区间,砷锑对检测结果影响小,酸度小检测结果偏低.酸度过大检测结果偏高.4.2㊀硫代硫酸钠使用不当造成的影响煮沸时加入要缓慢㊁按时间加入,防止硫酸亚铜沉淀时变成块状,会不宜分解.液体一定要澄清,否则会使硫酸亚铜沉淀不完全.4.3㊀加入碘化钾的作用(1)作为还原剂C u2+ңC u+;(2)作为沉淀剂生成C u Iˌ;(3)作为络合剂使析出的I2形成较I2稳定的I-3.I2+I-=I-3反应是可逆的,当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时,平衡向左方移动直到定量的I2完全反应.4.4㊀淀粉指示剂加入时间由于淀粉与碘离子生成碘化淀粉的反应吸附大量的碘离子,在滴定过程中,这些被吸附的碘重新进入溶液的速度很慢,妨碍终点观察,使结果产生误差,因此淀粉应在接近终点时加入.4.5㊀加入K S C N的目的由于C u I沉淀表面易吸附少量I2,使测定结果偏低.因此常在临近终点时加入K S C N D,使C u I 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 u S C N,而C u S C N不吸附I2,从而使被吸附的那部分I2释放出来,提高测定的准确度.4.6㊀允许差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差值应不大于表1所列的允许差.表1㊀两个实验室之间铜分析误差范围C u%允许误差%0.051~0.1ʃ0.010.11~0.2ʃ0.021.01~1.5ʃ0.0720.01~25.00ʃ0.304.7㊀方法的精密度按实验方法取铜精矿编号为20的样品,2个人进行三次平行测定6次,结果见表2.表2㊀平行检测6次测定的结果序号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序号结果(%)与平均值之差(%)121.08-0.04421.16+0.04221.06-0.06521.15+0.03321.10-0.02621.13+0.01㊀㊀注:6次结果平均值20.12%,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0.10%.85有㊀色㊀矿㊀冶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6卷4.8㊀方法的准确度(1)实验方法检测的结果与铜精矿标样进行比对按实验方法称取相同的铜精矿标样,由2个人进行平行测定4次,结果见表3.表3㊀检测结果与标样对比序号结果(%)与铜精矿标样之差(%)序号结果(%)与铜精矿标样之差(%)120.04-0.01320.07+0.02220.02-0.02420.09+0.05㊀㊀注:铜精矿标样的含量20.05%.4次结果平均值20.06%,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0.07%.㊀㊀(2)对方法的准确度进一步检测三个铜精矿样品编号分别为5㊁10㊁15,分别由红矿化验室㊁北京矿冶研究院进行测定,结果见表4.表4㊀检测数据与北矿院数据对比样品名称编号红矿化验室C u %北京矿冶研究院C u %红矿与北京矿冶研究院(差)㊀520.5020.59-0.09铜精矿1020.7820.89-0.11㊀1520.3820.30+0.08注:北京矿冶研究院采用的方法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G B /T 3884.--2012.4.9㊀方法适应于不同品位铜含量的测定按实验方法准确称取各种不同的铜物料样品,再按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称取相同的样品,由2个人进行平行测定,测定结果(平均值)见表5.表5㊀国标法与标准法对比名称铜精矿(%)冰铜(%)铜原矿(%)尾矿(%)硫精(%)国标法(平均值)20.3024.521.3750.07270.135标准法(平均值)20.3524.541.3730.07200.130㊀㊀实验证明:这种测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且操作简单易于观察颜色变化,使杂质分离完全,得到准确的数据,此方法适用于不同品位铜含量的测定.对指导生产,保证原材料的检验起到重要的作用.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C o p p e r i nO r e s a n dC o p p e rM a t e r i a l s b y St a n d a r dM e t h o d D U W e i Gqi n (C NM CF u s h u n H o n g t o u s h a nM i n i n g Co .,L t d .,F u s h u n 11332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s t a n d a r d m e t h o d i ss u i t a b l e f o r t h e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c o p p e r i no r e sa n dc o p p e rm a t e r i a l s 敭T h i sm e t h o d i s s u i t a b l e f o r t h e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c o p p e r c o n t e n t i n c o p p e rm a t e r i a l s w i t h t h e r a n ge of 1%~30%敭T h e s a m p l e i s d e c o m p o s e db y t h r e e a c i d s a n d t h e a c i d i t y i s a d j u s t e db y 1ʒ1H 2S O 4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o fm i c r o a c i d s o l u t i o no f p H 4敭0~4敭5 t h ed i v a l e n t c o p p e r i o nr e a c t sw i t h p o t a s s i u mi o d i d e t o d i s s o c i a t e i o d i n e t h e n t h e s t a r c h i s u s e d a s t h e i n d i c a t o r t h e t i t r a t i o n i s c a r r i e do u tw i t hs o d i u mt h i o s u l Gf a t e s t a n d a r d s o l u t i o n a n d t h e t i t r a t i o n r e a c t i o n i s c o m p l e t e dw i t h i o d o m e t r y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c o p p e r i s c a l Gc u l a t e d 敭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p Hv a l u e o nd a t a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s o d i u mt h i o s u l f a t e i m p r o pe r u s e t h e ef f e c t o f a d d i n gp o t a s s i u mi o d i d e t h e t i m e o f a d d i ng s t a r chi n d i c a t o r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a d d i n g p o t a s s i u mt h i o c ya n a t e e t c 敭a r e d i s c u s s e d 敭K e y wo r d s :s t a n d a r dm e t h o d c o p p e r i n d i c a t o r p Hv a l u e 95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杜维琴:标准法测定矿石及铜物料中的铜元素。
铜测定实验报告

铜测定实验报告铜测定实验报告引言: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在实验室中,我们常常需要测定铜的含量,以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比色法测定铜的含量,并探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铜测定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和试剂。
首先,准备好一组适量的试剂瓶、容量瓶、移液器等。
然后,准备一定浓度的铜标准溶液和比色皿。
2. 样品处理:首先,我们需要将待测样品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以获得均匀的溶液。
然后,通过适当的稀释,使得样品溶液的浓度适合于测定。
3. 标准曲线的绘制:为了测定未知样品中铜的含量,我们需要先绘制一条标准曲线。
为此,我们准备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铜标准溶液,并使用比色法测定其吸光度。
然后,将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绘制成曲线。
4. 测定未知样品:在绘制好标准曲线后,我们可以开始测定未知样品中铜的含量了。
将未知样品的溶液与试剂反应,形成可测定的化合物。
然后,使用比色法测定该化合物的吸光度,并利用标准曲线确定铜的含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标准曲线的测定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未知样品中铜的含量。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溶液的不均匀性、试剂的质量差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稀释、重复实验等方法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实验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实验技巧,如使用移液器时要注意准确吸取和排放液体,比色皿要保持清洁等。
这些技巧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比色法测定了铜的含量,并探讨了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结果可为日后的铜测定提供参考,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总结:铜测定实验是一项常见的实验,通过比色法测定铜的含量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准备,样品的处理,标准曲线的绘制以及未知样品的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萃取实验——新铜试剂光度法测定矿石中的铜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萃取原理及萃取设备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测定原理。
3、 了解萃取剂的选择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试剂用盐酸、硝酸、酒石酸钾钠溶液,用盐酸羟胺将铜还原成一价铜。
2、 一价铜与新铜试剂形成有色配合物(黄色)
3、 用三氯甲烷萃取该配合物,有机相放于1cm的比色皿中在波长450nm 处测量吸光
度。
4、 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才可用,即有机相中含铜不超过6mg/ml.。
三、仪器和试剂
(一) 仪器
分光光度计,并配有相应的比色皿,移液管25、00ml(5个),试剂瓶500ml(2个),
容量瓶(250ml 2个,500ml 1个,1L 1个),烧杯(100ml 2个,200ml 2个,500ml
1个),吸量管5ml 1个,10.0ml 4个,量筒25ml 1个,10ml 4个,分液漏斗125ml 6
个。
(二)试剂
1、硝酸p=1.42g/ml
2、盐酸p=1.19g/ml
3、酒石酸钾钠溶液(400g/ml);称取200g固体酒石酸钾纳于500ml烧杯中,加入
100~200ml水溶液,移入500ml试剂瓶中用水定容备用。
4、盐酸羟胺(100g/L);称取50g固体盐酸羟胺于200ml烧杯中,用水定容备用。
5、新铜试剂(1g/ L);称取0.5g新铜试剂于200ml烧杯中,加入100ml乙醇溶液溶解,
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混匀备用。
6、三氯甲烷;市售常规分析纯。
7、酚红溶液(5g/l);称起0.5g酚红,加入10ml 5g/l NaOH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
混匀备用。
8、铜标准储备液;称取0.10000g铜(99.95%)置于100ml的烧杯中,加入10ml硝酸(1+1)
微热溶液至清亮 ,煮沸约1min驱除氮的氧化物,取下冷却,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
定容此溶液含铜0.1mg/ml,再从中取25ml,移到250ml容量瓶中,此时贮备液中含
铜10ug/ml.
9、铜标准溶液:移取25ml铜标准储备液置于250ml的定量瓶中,用水定容,此时含
铜1ug/ml。
10、氨水(1:1)
四、分析步骤
1、待测溶液中铜的测定
5.00ml~20.00ml
置于125ml的分液漏斗中 1ml
移取 待测液 加蒸馏水稀释至约20ml 酒石
2ml 2滴 加NH3.H20(1:1)
酸钾钠(400g/L) 盐酸羟胺(100g/L) 酚红溶液(5g/L) 中和
至
5ml 10.0ml
红色(可适量多加3~4滴) 新铜试剂 三氯甲烷→振荡→静止分层(若有机
取有机相 450nm
相浑浊,需延长放置分层时间或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 于比色皿中 测吸
光度A→计算
2、工作曲线绘制
0,2.00,4.00,6.00,8.00ml 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
移取 铜标准溶液(1ug/ml) 加蒸馏水稀释至20ml
(其它步骤同上)
五、 注意事项
1、 根据所取试剂体积的有效位数,选择合适的量器(分清哪些需精取,哪些需粗取)
2、 加NH3.H20(1:1)时,中和至红色后可再多加3~4滴以缩短有机相澄清的时间。
3、 量取三氯甲烷时,量器必须干净且干燥,若不干燥,必须用滤纸擦干水后再用若
所取三氯甲烷呈浑浊,则不能加入,需仔细洗干净量器擦干后在重取。
4、 再每加入一种试剂后,都需振荡溶液,以便反应完全。当试剂加完后进行振荡时,
一定要进行放气(开始时放气频率高一些,然后慢慢降低)振荡6~7次后静止分层。
5、 静止分层至20~30分钟时,若溶液只澄清了一小部分或还没有任何变化,可再进行
振荡,也可每隔一短时间振荡几次,但间隔时间不要太短。
6、 若需过滤,过滤时一定注意:过滤前要把分液漏斗的顶塞拿开,漏斗盛滤液的容器
和滤纸必须干燥。
7、 测吸光度时,比色皿洗净后,也必须擦干,才能装入溶液进行测定
六、相关计算
1、最大波长的确定
入
/nm
440 442 444 446 448 450 452 454 456 458 460 462 464 466 468 470
A 0.612 0.614 0.623 0.630 0.635 0.637 0.633 0.625 0.621 0.628 0.626 0.623 0.618 0.605 0.582 0.558
2、工作曲线的绘制及相关系数的计算
入=450nm
组数
1 2 3 4 5
体积/ml
0 2.00 4.00 6.00 8.00
m/ug 0 2 4 6 8
吸光度A
0 0.263 0.628 1.134 1.147
设直线方程为y=a+bx,令x=m 则
工作曲线
六、讨论分析
1. 在用移液管量取待测液和铜标准溶液时,若量器上未标有需要吹的标志时就不需要
吹,否则溶液中铜含量就会比实际增多,导致所测吸光度偏高。
2. 最后所需测定的物质在有机相中,所以在过滤和测吸光度时都必须保证容器和所用
仪器干燥,以免有机相中混入水影响测定结果。
3. 若溶液中的铜被还原成一价铜反应不完全,则所测结果就会偏低,所以为了避免测
定结果偏低,应将试样充分溶解和加入盐酸羟胺后应充分振荡。
七、结论:
1、通过萃取,用新铜试剂光度法测出不同含量的铜所对应的吸光度,根据两组数据作
出工作曲线,计算出线性形回归方程,从而得到吸收公式,进一步求出矿石中的铜。
2、通过用新铜试剂光度法测定矿石中的铜,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了萃取原理及
萃取设备的使用方法。
3、通过在一次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及其测定
原理更加熟悉,并能熟练掌握操作。
4、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萃取剂和萃取剂的选择,萃取剂能使被萃取物质与它结合成不带
电荷,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