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郑愁予诗歌中的乡愁主题

关键词: 郑愁予; 诗歌; 乡愁主题

郑愁予作为见证并且经历了台湾历史悲剧的现代派诗人 , 乡愁的抒写是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他诗歌中的乡愁情感不如余光中之浓烈、之深沉 , 但是 ,毋庸置疑的是 , 乡愁始终是他诗歌中不灭的精魂 , 而且具备了现代意义 , 不仅是地理空间的乡愁 , 更是一种文化的、时间的乡愁。
一、空间的乡愁: 追寻诗意的故国家园
郑愁予的人生经历充满了 “传奇 ”色彩。他出生于一个 “ 武略 ”家庭 , 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就随在军中任职的父亲转徙于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目睹了战争造成人民流离失所、生灵涂炭的惨剧 , 而后来他又浪迹台湾、海外。这种浪迹天涯的生活体验对其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是他乡愁产生的心理基础。
在国民党政权败退以后 , 郑愁予被迫离开大陆 , 来到台湾 , 开始了他的新的漂泊旅程。从某种意义来说 ,他的这种漂泊实质上是一种脱离祖国大陆母体的放逐体验。
新中国成立后 , 台湾长期处于与祖国大陆的隔绝状态 , 这种有乡难回、有家难归的历史处境 , 更加深了迁住台湾的大陆人的痛苦 , 也激起了他们对祖国大陆亲人与家园的思念。面对着这样的痛苦的生命体验 , 对乡愁的抒发自然就成为郑愁予诗歌的表现主题。
二、时间的乡愁: 无法复活的逝去的生命
就漂泊于台湾的那一批大陆人来说 , 两岸长久的隔绝状态 , 使得他们饱受了多年的 “欲归乡而不达 ”之苦 , 尽管后来两岸关系缓和了 , 他们也可以回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游览 , 这可以弥补他们由于地理的乡愁导致的痛苦的创伤。这种地理的乡愁 , 他们可以轻易地解决 ,只要一张船票或者机票 , 就可以将你带到熟悉的路口和住所 , 在那里可以与过去的历史风物进行对话。可是 ,时间的乡愁是无法弥补的 , 时间的运行轨迹是线性的而非环状的 , 它不会给你任何驻足的片刻 , 在时间的弄堂里 , 所有的门都是紧闭的 , 没有一扇门可以让你回去。
于是 , 郑愁予不仅成了 “空间的浪子 ” , 更成了“ 时间的浪子 ” , 他背负记忆沉重的行囊 , 可以由台湾抑或是美国回到大陆或者台湾。然而 , 他发现 , 所有的一切都与他成了 “ 熟悉的陌生人 ” , 一切追忆的美好事物或者人 , 都已经发生了沧桑巨变 , 几乎变化得面目全非。因此 , 他们失落在时光隧道的另外一端。生命的消逝、旧的美好时光的不再 , 怎能不令人感伤流年呢 ?
诗人是借用了痴情的女子思念归人这个传统的题材 , 表达了现代人的一种时间的乡愁 , 一种生命的乡愁 , “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花开花落 ” , 前句准确地说

明了
我 ”只是路过此地而已 , 不想打扰一个美丽的梦 , 但是在这种 “ 走过 ”的历程中其实就是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而后一句则是说那个江南的女子痴情地等待他昔日的情人。很明显 , 等待是一种心理痛苦 , 更是一种青春失落的痛苦。在多少个思念的日夜中消磨了她的生命 ,如花似玉少女可能已经变得形容憔悴 , 她还能够回到过去的那个花季雨季吗 ? 痴情女子的苦苦期盼 , 在 “达达的马蹄 ”声在青石板上由远而近 , 由蒙胧而清晰的时候 , 掀起了她无尽的欢悦与兴奋 , 但是掀开窗帘时却让她十分失望 , 原来是一个 “美丽的错误 ” , “我不是归人 , 是个过客 ” 。其实 , 造成这种 “美丽的错误 ”的原对相爱的男女的容颜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彼此已经无法识别原来的面目; 也许是由于那个从江南路过的
“ 过客 ”其实就是她的 “ 归人 ” , 只是他再也无法承认这个事实 , 因为他已经是个时间的乡愁的受害者了 , 尽管等他的那江南女子现在还是美丽动人 , 但是岁月已经留下了痕迹 , 现在的她不再是以前的 “她 ”了 , 过去的她已经只能留存在记忆中。于是 , 他再也不想去打扰她的美丽 , 而宁愿让它成为一个 “美丽的错误 ” 。如果我们再往前探讨诗歌的本意 , 这个女子可以代表诗人曾经的那个中国 , 而游子则可以视为现在的 “我 ” , 现在的“ 我 ”回到现在的中国 , 又怎么能够找到过去的中国的样子呢 ? 诗人无限的感伤 , 这是一种时间流逝的感伤 ,
也是一种生命逝去的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