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A×T

A为平板面积(cm2); 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2)沉降法采样时,用直径9cm的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37℃培养24h,培养皿中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细菌数,以个/皿表示。

(3)浮游法采样时,用裂隙采样器在空气中随机采样30min,对采样皿或采样条培养得出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浮游下来的细菌数,以个/m3表示。 2、采样高度:

(1)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的任意高度上;

(2)在手术区检测时应无手术台;当手术台已固定时,检测高度应在台面之上。

3、布点方法: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关布点位置与方法

区域最少测点数手术区图示

Ⅰ级洁净手术室 5点(双对角线布点)

手术区和洁净辅助用房 8点(每边内2点)

局部100级区

Ⅰ级周边区?

Ⅱ~Ⅲ级洁净手术 3点(单对角线布点)集中送风面正投影区

室手术区 6点(长边内2点,短边内1点)集中送风面正投影区?

Ⅱ级周边区 4点(每边内1点)

Ⅲ级周边区?

Ⅳ级洁净手术室及分散 4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布置送风口的洁净室面 2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积>30㎡

面积≤30㎡?

注:分布在集中送风面正投影区角的采样点距离邻近两边的距离位米

4、采样注意事项:

(1)在100级区域检测时,采样口应对着气流方向;在其他区域检测时,采样口均向上;

(2)采样后的培养基条或培养皿,应37℃条件下培养24h,并计算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选位到小数点后1位;

(3)当采用浮游法测定浮游菌浓度时,细菌浓度测点数应和被测区域的含尘浓度测点数相同,且宜在同一位置上。每次采样应满足表8的最小采样量的要求,每次采样时间不应小于30分钟。

(4)当用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时,细菌浓度测点数即要不少于含尘浓度测点数,应满足表9规定的最少培养皿数的要求(不含对照皿)。如沉降时间适当延长,则最少要求培养皿数可按比例减少,但不能少于含尘浓度的最少测点数。

(5)不论用何种方法检测细菌浓度,都必须有两次空白对照。第一次用于检测培养皿或培养基条(每批一个对照皿(条));第2次对操作过程做对照试验(每室或每区将1个对照皿(条),打开后又立即封盖,进行模拟操作);两次对照结果必须为阴性,整个操作过程应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

(6)新房验收时,应最后做空气、物表细菌检测。

洁净手术室的维护与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层流净化手术室基本知识及日常管理 一、层流净化的概念与作用 层流净化,是指气流以匀速向一定方向输送,通过高效过滤器净化,呈流线状进入手术室内,再以等速通过手术空间后流出。手术室内的尘粒和病原微生物随气流方向被排出,不会在室内扩散,层流手术室即以此设计而得名。 层流系统是达到空气净化、创造洁净手术空间的一种先进设备,是目前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空气除菌手段。 二、层流净化技术在手术室的重要性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质量的高低往往反映了一家医院的治疗水平。 对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就是要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重视手术中的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手术感染。手术后一旦发生感染,将会造成的后果,很多医院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不得不加强对病人抗生素的用量,这种方法对病人的伤害很大,目前国家也在立法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抗生素的用量。所以对手术中各个环节的无菌控制越来越受到各家医院的重视。 三、手术室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 手术室的污染源主要有来自外部和来自手术室内部的两部分: 1、来自外部的污染源主要是送到手术室的新风。具统计室外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的数量大约为1-1000个/英尺3,而且这些细菌和微生物大多都附着在灰尘粒子上,不同地区的污染程度也不相同。 2、来自洁净手术室内部的污染源,主要是手术的医生和护士、手术的患者以及手术过程的产菌产尘。 最大的内部污染源是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等人,他们的衣服、皮肤和呼吸都会产生大量的尘埃和细菌,产生灰尘和细菌的数量与他们的着装、动作的强度和频度、医生的技能、消毒的程度以及全面管理的水平有关。因此,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

最新空气培养的采样方法合集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 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 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 四、采样方法 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盖后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 I类区域:<10 cfu/m3 II类区域:<200 cfu/m3 III类区域:<500 cfu/m3 六、附录 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 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 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五、要求: 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 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 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 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5.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A边 上 六、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1]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A×T A为平板面积(cm2); 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

层流手术室管理制度

层流手术室层流管理制度 (1环境管理) 1.做好人员及各种物品在手术室的出入管理。 2.层流手术室不得使用有粉手套。 3.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 4.急诊手术要在手术部的最外侧手术间内实施,感染手术要在靠近污物通道的手术间内实施。 5.接台手术设备连续运行,间隔时间要保证足够自净时间。 (2预防感染管理) 6.一切清洁工作,均要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 7.进入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前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8.手术结束后应立即清场、擦拭、整理各类物品。 9.术毕清除各种污物,并分类袋内密封,从污物通道运出。 10.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各擦拭1次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床、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 11.对工作人员穿过的隔离鞋,用毕进行清洁消毒。 12.每周所有设备及地面彻底擦拭消毒、清洁保养1次。 13.每周对粗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回风口装置清洗1次。 14.每2周对粗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回风网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湿拭消毒一次。 15.每月对洁净手术部空气、器材表面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对温湿度进行检测一次。并将结果登记备案。 16.每6个月将初效、中效过滤器更换1次。每年更换高效过滤网。 〔3监测管理〕 17.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每月做空气、手、物表、消毒剂等的监测抽检和监控工作整改小结。 18.空气洁净度监测采用“多点布控采样”检测法。静态法为主,动态法为辅。 〔4.设备管理〕 19.设备科专人每天检查控制板上空调显示数据,每周检测空调系统运行情况。 20.设备科专人做好层流维护保养工作。建立维护保养日志。 21.层流急诊手术间的送风系统,应24 h维持在低速运行状态,保证手术室恒温、恒湿和洁净度。 22.其他手术间至少应在术前1 h将层流打开,维持低速运行状态,术前30~40 min调至高速运行。 23.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手术间,启用时应首先清洁送风口滤网,并至少提前3 h开机运行。 24.根据季节变换,相应调控适宜温湿度。 25.做好层流手术室的运行安全管理。人员要熟悉消防器材使用、安全通道位置。

手术室空气净化微生物监测

手术室管理与监测 一、手术室空气净化微生物监测 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微生物监测包括静态(空态)空气采样和动态空气采样两种方法,采样可以选择平皿沉降法和空气样器法两种方法,我院采用平皿沉降法。 1、静态(空态)空气采样法 (1)采样时间:新房验收、净化设备检修或更换后,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采样方法: ①静态(空态)空气采样宜在其他项目检测完毕,对全室表面进行常规清洁消毒之后进行。 ②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空气采样布点原则见表1 区域最少测点数手术区图示 I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和洁净辅助用房局部100级区 I级周边区5点(双对角线布点) 8点(每边内2点) o o o o o II-III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 II级周边区 III级周边区3点(对角线布点) 6点(长边内2点,短边内1 点) 4点(每边内1点) o o o IV级洁净手术室及分散布置送风口的洁净室 面积﹥30m2 面积﹤30m2 4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2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注:分布在集中送风面正投影区角的采样点距离邻近两边的距离位0.12米。 ③当用平皿沉降法采样时,采样布点数既要不少于(表1)中的布点数,又应满足(表2)规定的最少培养皿数的要求 表2 平皿沉降法最少培养皿数 被测区域洁净度级别最少培养皿数(? 9cm,以沉降30分钟计)100级13 1000级 5 10000级 3 100000级 2 300000级 2 ④不论用何种方法检测细菌密度,都必须有2次空白对照。第1次对用于检测的培养皿或培养基条做对比试验,每批1个对照皿。第2次是在检测时,每室或每区1个对照皿,对操作过程做对照试验,模拟操作过程,但培养皿或培养基条打开后应又立即封盖。两次对照结果都必须为阴性,整个操作应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 ⑤采样后的培养基或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6℃+1℃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一位。 (3)结果判断:我国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以及主要洁净辅助用房等级标准分别见表3 表3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静态或空态) 等级手术室沉降法细菌最大平均密度表面最大空气洁净度级别名称手术区周边区染菌密度手术区周边区 I特别洁净0.2个/30min 0.4个/30min 5个/cm2 100级1000级手术室?9皿?9皿 II标准洁净0.75个/30min 1.5个/30min 5个/cm2 1000级10000级手术室?9皿?9皿 III一般洁净2个/30min 4个/30min 5个/cm2 10000级100000级手术室?9皿?9皿 IV 准洁净5个/30min ·?9皿5个/cm2 300000级手术室 注:I级眼科专用手术室周边区按10000级要求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1)布点: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2)平板暴露法平板直径9c m、采样高度,暴露5m i n。 3、检验方法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50000N 细菌总数(c f u/m3)=A×T A为平板面积(c m2);T为暴露时间(m i n);N为平均菌落数(c f u) 5、结果判定(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2)I 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 f u/c 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3)I 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 f u/c 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 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 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 法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A×T A为平板面积(cm2); 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2)沉降法采样时,用直径9cm的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37℃培养24h,培养皿中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细菌数,以个/皿表示。(3)浮游法采样时,用裂隙采样器在空气中随机采样30min,对采样皿或采样条培养得出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浮游下来的细菌数,以个/m3表示。 2、采样高度:

(完整版)院感采样方法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应具有一定数量和代表性,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按要求指标进行检测,送检时间不得﹥6小时,若样品保存在冰箱内送检时间不﹥24小时。 一、空气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 2、采样方法:平板沉降法 (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两端距墙1米;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4角及中央5点,其中东、西、南、北均距墙1米。洁净手术室9个点。 (2)采样方法:将直径为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15-30分钟,盖好立即送检。( 3)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表4: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沉降法) 等级空气洁净度级别 布点要求 细菌最大平均浓度手术区周边区手术 区 周边区 100级1000级0.2 0.4 Ⅱ1000 级10000 级 0.75 1.5 Ⅲ10000 级100000 级 2 4

辅Ⅲ100000级 5 (5)质控标准: Ⅰ类区域(洁净手术室):细菌总数≤4cfu/m3(30分钟9cm平皿),新风机组2d清洁一次,初效过滤器1-2月更换,中效每周检查3个月更换,高效每年更换,末端高效每年检查3年更换。回风口每周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 Ⅱ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m3(15min9cm平皿),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m3(5min9cm平皿), 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放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盐水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各2 次(双手涂擦面积约60平方厘米),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5ml 无菌盐水试管内,立即送检。 3、质控标准: 工作人员手卫生:细菌总数≤10cfu/cm2。 外科手卫生:细菌总数≤5cfu/cm2,。 三、物体表面监测 1、.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采样面积100cm2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5ml含无菌盐水试管内,立即送检。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3. .结果判定: Ⅰ、Ⅱ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cm2,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 4.注意事项: 采集样本要有足够的数量且具有代表性,如层流洁净手术室,选择具有代表性采样地点(如手术台、治疗车、无影灯把手等); 采样时,棉拭子处于湿润状态,如处于饱和状态可将多余的采样液在采样管壁上挤压去除。禁止使用干棉拭子采样。 四、消毒液的监测 1、常用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2、使用中消毒液细菌监测:1ml使用中消毒液+9ml中和剂 3、结果判定:使用中的灭菌用消毒液、无细菌生长。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10cfu/ml 其他使用中的消毒液细菌总数≤100cfu/m 五、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是一组综合措施,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各个环节缺一不可。

医院洁净手术室的管理与监测

医院洁净手术室的管理与监测 医院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之一,其对建筑卫生学的要求最高,也最复杂(硬件)。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洁净手术室的建设已逐步普及,同时也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空调净化技术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用于工业制药,电子等技术方面。80年代逐步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空调净化技术是利用空调系统中装置多级空气过滤设备,使进入房间的空气在热、湿调节的同时除去空气中的细菌。洁净手术部正是建立在空气净化技术和手术全过程的感染控制,切断所有污染途径(人流、物流、气流、水流)的理念之上的。其要求不仅手术室是洁净的,并且在手术整个过程、环节及必要的配套辅助性用房区域也必须是洁净的。其不仅有阻止外部细菌的进入,也是阻止室内由于长期消毒破坏菌种平衡后使特定细菌大量繁殖的有效手段。 二、我国洁净手术室的分级 根据手术室无菌程度将手术室分为5类:(1)一类手术室相当I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100级,周边区1000级),也称无菌净化手术室。多用于神经外科、心脏、脏器移植、全关节置换、眼科、大面积烧伤植皮等深部重大手术。这类手术不得有产生感染的因素。(2)二类手术室相当于II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1000级,周边区10000级),即一般无菌手术室。多用于脾、肾、肺等脏器切除、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等。这类手术,外部条件属无菌,但在手术过程中,因内部因素可能发生感染。(3)三类手术室相当于III级洁净手术室,多用于本身已感染的有菌手术,如胃、胆囊、阑尾手术等,但手术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4)IV类手术室也是用于有菌手术,如创口已严重化脓和感染。(5)五类手术室为负压手术室,应用于有传染性的手术,如全同绿假单胞菌、气性坏疽、破伤风、MRSA等细菌的感染伤口的手术。病人自身有菌,感染力强,散发大量传染病菌,对环境严重污染、危害大,故应隔离,空调系统也应分开设置。 手术室的数量、等级依医院性质、规模、级别和财力而定。我国规定,100张床位,需4-5间手术室,有菌无菌手术室分开。综合性医院I级手术室间数不应超过洁净手术室总间数的15%,专科医院视需要而定。三、洁净手术室的布局与流程 1、洁净手术部的组成 手术部是由若干手术室及为手术室服务的辅助用房(辅助区)组成。辅助区又分直接和间接为手术室服务用房。直接为手术室服务的功能房间有:无菌敷料存放室、药品存放室、一次性无菌用品室、无菌器械贮存室、麻醉室(包括麻醉复苏室)、刷手室、护士站、准备室、洁净走廊、清洁走廊等。间接为手术服务的房间如:办公室、会议室、示教室、值班室等,其外延又涉及有家属等候室、ICU、输血科、病理科等。是以手术室为核心,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医疗功能单元。 2、洁净手术部的布局流程 (1)洁净手术部在医院建筑中的位置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设在病房最顶层;②设在病房中间一层;③设在病房底层;④设在工字组合体的连接体中; ⑤设在工字体分岔组合体的分岔中;⑥设在门诊与病房其他部位。 (2)洁净手术室分区

手指、物表、空气采样方法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 1.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2.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水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试子放入装有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细菌菌落数总数计算方法: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3.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前采样。 2、方法:室内面积≤30M3,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距墙1M 处取一点;室内面积>30 M3,设、东、南、西、北、中、5点,其中东、南、西、北布点部位均距墙1m处。中点加放一只标准皿(即灭菌培养皿不打开)。 物体表面采样监测方法 (1).采样时间:在清洁或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被采样本表面积<100cm2 取全部表面;被采样本表面积≥100cm2,取 100cm2(即5cm×5cm规格板,采4个不同部位) (3).采样方法: 用5cm×5cm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cm2,连续采样4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

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点,将棉试子放入装有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将试管口和瓶塞放在火焰上烧,并立即将瓶塞塞紧。采样后立即送检。 菌落数计算公式: 平板上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采样面积(cm2) 致病性微生物: 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它致病性微生物。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 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1.5m,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 C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 ) =A X T A为平板面积(cm2); T为暴露时间(min) ; N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C,①90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 级<30cfu/m3 ; II 级<150 cfu/m3 ; III 级<450 cfu/m3 ; IV 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①90培养皿,沉降0.5h后在37C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2)沉降法采样时,用直径9cm的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 , 37C培养24h,培养 (1 )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

空气培养采样方法

空气培养采样方法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 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 图1 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 图2 四、采样方法 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后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 I类区域:<10 cfu/m3 II类区域:<200 cfu/m3 III类区域:<500 cfu/m3 六、附录 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 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 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2 1. 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 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24小时; 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5.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A边上 培养底盘A 六、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手术室检测

洁净室洁净度的检测项目主要有如下: 1.臭氧二氧化碳 2.悬浮微生物 3.洁净度 4.温度,湿度 5.噪声 6.静压差 7.浮游菌 8.沉降菌 9.单向流洁净室截面风速不均匀度 10.照度 11.风量,风速 12.甲醛 13.氨 四、洁净手术部的检测、维护和监测 洁净手术部的施工、检测、维护和定期监测是洁净手术部正常运行的保证。施工必须是具有资质的单位承担。检测验收是非常重要一环。因要求指标多,规范强调必须由具有省以上检测资质权的单位承担。 维护:一方面要求施工单位给予保修维护,另一方面要进行本单位专门人员培训。 工程验收检测:测试项目:空气细菌浓度、洁净度级别、截面风速、换气次数、新风量、静压差、噪声、照度、温、相对温度等10项指标进行综合性能的检测。 1、空气细菌浓度的测定 在空态和静态情况下用直径为9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放在室内离地面或高度的各采样点处(送风口集中布置时,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测点数为:100级测13点,1000级9点,10000级7点;100000级或送风口分散布置的洁净室,全室统一检测,10000级至少测试4个点,100000级至少2个点),暴露30min采样,置37℃温箱中培养24h,分别计数手术区周边区的平均细菌菌落数。监测:按要求每月进行一次生物学监测,采用空气沉降法。 沉降菌浓度检测方法(医院) (1)设备材料:编号ф90mm培养皿若干,普通培养基,37℃温箱。 (2)条件:净化空调系统在开启状态,房间清洁并擦试消毒后,进行测试。(3)时间:培养皿沉降30分钟后,用37℃温箱培养24小时。 (4)人员要求:测试人员穿着洁净服,戴口罩,手消毒或戴手套。动作要轻,避免产生污染干扰。 (5)放置方法、次序:放置培养皿从总平面中最靠里的房间开始布置,依次向外布,最后人员撤出。每间房间也是从房间最靠里的房间开始布置,最后布置门附近的点,然后人员撤出。收取培养皿时顺序相反,从最外边的房间开始收,每间房间从最靠门的培养皿开始收,最先布置的皿最后收,沉降时间略有

GB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解读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点 GB 50333—2013 医院感染管理科 doris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标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02的基础上修订完成。 于2013年11月29日发布,并于2014年6月1日开始实施。

主要内容 术语调整 洁净用房分级、技术指标洁净手术部医疗工艺要求空气调节与空气净化 洁净度级别的检验 洁净用房细菌浓度的检测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1.总体上增加了“洁净手术部医疗工艺要求”一章;关于环境空气质量和验 收检查项目两个规范性附录;并将原规范第8章医用气体、给水排水、配电拆为三章,即第9章医用气体,第10章给水排水和第11章电气。 2.洁净手术部用房“宜适用范围”改为“参考手术”不再写明具体手术名称 。 3.对部分技术参数及其指标作了调整。 4.洁净手术部的内部平面增加了“集中供应无菌物品的中心无菌走廊(即中 心岛)和各手术室带前室的形式;增加对负压手术室和感染类手术室的要求,提高对建筑装饰施工的要求。 5.净化空调系统强调了节能,给出了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指标;增加了负压 手术室的要求;增加了对送风状况的要求;增加了扩大集中送风面积的条件;提高了风速不均匀度的要求;增加末级过滤器装置以及新风过滤器组合的条件,提高了对围护结构、系统和过滤器安装严密性的要求。 6.医用气体部分修改了个别参数。 7.电气部分除修改了个别参数外,增加了对谐波电流的限制要求。 8.消防部分增加了设避难间的要求。

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

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 发表时间:2010-08-10T09:29:04.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赵丽艳 [导读] 手术室是医院一个重要科室,是医务人员施行手术诊断治疗和抢救病人的地方,是感染的高危区域 赵丽艳(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医院现代医疗中心黑龙江绥化 152053)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1-0221-02 【关键词】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医院感染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它不仅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手术室是医院一个重要科室,是医务人员施行手术诊断治疗和抢救病人的地方,是感染的高危区域,重视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如何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发生在手术室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1 手术室布局流程 在手术室感染管理中,布局流程合理是首要问题,洁净手术室要严格区分洁净区与污染区,通道走向合理,各通道门保持关闭状态,严格人物流走向,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一用一灭菌的手术衣,戴口罩帽子更换消毒拖鞋。严格参观制度,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内。 2 手术室感染控制 2.1手术室空气是手术室感染途径之一,细菌一般附着在灰尘上,如尘埃、棉制品上的纤毛或飞沫上随气流飞于空气中,随人的走动而流通于各处,人体表皮皮屑,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及汗腺分泌物等,所以手术室应尽量使用产尘少的布类敷料及洗手衣裤。手术前开启净化系统术中持续净化术后持续净化30分钟。或24小时持续净化。 2.2保证手术室清洁卫生,近年来我院手术室工作以由保洁公司承担,保洁公司对保洁员进行专业保洁培训,对员工严格要求,保证手术室清洁卫生到位。在此基础上,手术室应对在手术室工作的保洁员进行手术室专业知识培训,如无菌观念,各区域区分,手术间术前术后消毒等。每日晨及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所有物表用消毒液擦拭,日常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各区域清洁物品严格分开使用,所有术后污物均从污物通道运送,分类处理。 2.3所有手术物品原则上能用压力蒸汽灭菌的首先压力蒸汽灭菌,对于不能耐高温首选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在使用前严格检查日期,签名,化学指示卡并判断灭菌效果,保证手术物品灭菌质量。 2.4手术人员严格执行外科刷手流程,手消毒做好在手术间完成即擦手,涂抹消毒液。手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外科无菌操作原则。 2.5定期进行各项指标监测,如空气,无菌物品,物表和医务人员的手等进行监测,护士长根据提供数据,认真总结消毒灭菌和清洁卫生质量,出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立即整改,组织落实。 2.6抗生素的应用,建议术前2小时或术中抗生素应用。 3 设立隔离手术间对特异性感染手术如阮病毒,伤寒等手术在隔离手术间进行,设传递护士,术中需要物品由传递护士传递至手术间,手术间外挂明显标志,避免不相关人员进入。手术人员在手术结束后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术后物品封闭处理运送,手术间持续净化,或采用负压手术间,连续监测三天,合格后再用。 4 建立医院感染监督网络 我院设专门感染办公室,负责全院感染控制工作,工作人员不定时下科室检查,督促,并增设专职人员,每月对各科室监测,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力度,手术室成立感染控制小组,由护士长检测员组成,主要负责科室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及感染工作督促,每周随即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成为医院管理重要一部分,所以我们要继续探索医院感染管理,加深对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认识,抓好手术室消毒隔离,只有这样,才能抓好有关手术室感染管理,控制手术室管然,提高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

手术室空气采样的方法

五月培训内容: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1.5m,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A×T A为平板面积(cm2);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0.5h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1.5m,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A×T A为平板面积(cm2);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0.5h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2)沉降法采样时,用直径9cm的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37℃培养24h,培养皿中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细菌数,以个/皿表示。 (3)浮游法采样时,用裂隙采样器在空气中随机采样30min,对采样皿或采样条培养得出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浮游下来的细菌数,以个/m3表示。 2、采样高度: (1)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

手术室规划及管理制度模板

手术室规划及管理 制度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手术室规划及管理制度 ( -12-01试行版) 一、手术室的设计和设备要求 ( 一) 手术室的建筑环境与平面布局 ⑴手术室不宜设在首层和高层建筑的顶层, 环境清洁、远离污染源。 ⑵手术室应自成一区,与血库、病理科、供应室、 ICU、手术科 室相临近。新建手术室设计上应建立与供应室专用的洁污手术器械通道。 ⑶手术室根据功能区域和消毒隔离要求划分为无菌区( 具有空气 净化设施的又称为洁净区或洁净手术部) 、清洁区、污染区。各区 域之间有清晰的标志。 无菌区: 包括麻醉准备间、手术间( 麻醉诱导间) 、手术准备间、 无菌物品储存间、外科手消毒区、贵重仪器房、洁净走廊等。无菌 物品必须走洁净通道。 清洁区: 包括药品储存间、复苏室、办公室、库房、更衣室、生 活区( 值班室、会议室、休息室、卫生间) 污染区: 包括换鞋前区、器械清洗间、污洗间、标本存放处、医 疗废物暂存处等。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 无菌区(洁净区)、清洁区与污染区三区之 间应设置隔断门, 通往外部的门应采用弹簧门或自动启闭门, 手术间的

门设置感应门。 当前未将手术器械交由供应室集中处理的手术室, 器械清洗、包装、灭菌等区域的建设与布局必须符合《广东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 中心) 审核验收标准》。 ⑷洁净手术部内不同级别洁净手术间应按照从百级、千级、万级的顺序设置, 并保证高级别洁净手术间处于干扰最小的尽端区域。 ⑸感染手术间设置:综合医院手术室必须设置一间以上的感染或急诊手术间, 并有负压或正负压互换机械通气设施。其设置应近手术室洁净区或无菌区入口处或直接与室外走道相通。 ⑹外科手消毒区: 至少每2~4间手术间设一外科手消毒区。尽可能设于清洁走廊内。刷手池设置非手动开关龙头。水龙头与手术间之比约为1~2:1。刷手用水标准应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宜除菌处理。有暖水供应。 ⑺手术室通道: 其设计应符合功能流程短捷, 人流、物流洁污分明的原则。分为无菌( 洁净) 通道和清洁通道。各手术间分别与无菌( 洁净) 通道和污物通道相通。无菌物品必须走洁净通道, 运载无菌手术器械的清洁电梯出口能够设在洁净区。医务人员、患者、清洁物品尽量从清洁通道进入, 术后器械、布巾、医疗废物必须打包后经过清洁走道进入污梯, 污物电梯出口能够设在清洁通道。人、物电梯不设在洁净区, 当只能设在洁净区时, 出口处必须设缓冲室。非洁净区至洁净区物流入口处设缓冲室( 区) 或传递窗。 ⑻辅助用房: 直接为手术室服务的功能用房, 包括麻醉准备间、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