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w 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30 m2 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1.5m,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 T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 ) =A X T

A为平板面积(cm2 ; T为暴露时间(min); N为平均菌落数(cfu )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w 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w 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w 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 n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C,①90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 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 级<30cfu/m3 ; II 级<150 cfu/m3 ; III 级<450 cfu/m3 ; IV 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①90培养皿,沉降0.5h后在37C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2)沉降法采样时,用直径9cm的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 37E 培养24h,培养皿中的菌落数(cfu )代表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细菌数,以个/皿表示。

(3)浮游法采样时,用裂隙采样器在空气中随机采样30mi n,对采样皿或采样条培养得出的菌落数(cfu ),代表空气中浮游下来的细菌数,以个/m3表示。

2、采样高度:

(1)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

(2)在手术区检测时应无手术台;当手术台已固定时,检测高度应在台面之上0.25cm。

3、布点方法:(见表1)

4、采样注意事项:

(1)在100级区域检测时,采样口应对着气流方向;在其他区域检测时,采样口均向上;

(2)采样后的培养基条或培养皿,应37 E条件下培养24h,并计算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选位到小数点后1位;

(3)当采用浮游法测定浮游菌浓度时,细菌浓度测点数应和被测区域的

含尘浓度测点数相同,且宜在同一位置上。每次采样应满足表8的最小采样量的要求,每次采样时间不应小于30分钟。

(4)当用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时,细菌浓度测点数即要不少于含尘浓

度测点数,应满足表9规定的最少培养皿数的要求(不含对照皿)。如沉降时间

适当延长,则最少要求培养皿数可按比例减少,但不能少于含尘浓度的最少测点 数。

(5) 不论用何种方法检测细菌浓度,都必须有两次空白对照。第一次用

于检测培养皿或培养基条(每批一个对照皿(条));第2次对操作过程做对照试 验(每室或每区将1个对照皿(条),打开后又立即封盖,进行模拟操作);两次 对照结果必须为阴性,整个操作过程应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

(6) 新房验收时,应最后做空气、物表细菌检测。

表1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关布点位置与方法

最少 手术区图示 5点(双对角线布点)

8点(每边内2点) 3点(单对角线布 集中送风面正投影区

6点(长边内2 集中送风面正投影区 4点(每边内1点)

积〉30 m 2 面积W 30 m 2 注:分布在集中送风面正投影区角的采样点距离邻近两边的距离位 0.12米

区域

测点数 I 级洁净手术室

手术区和洁净辅助用房

局部100级区

I 级周边区

II ?川级洁净手术 点)

室手术区

点,短边内 1点)

I 级

周边区 川级 周边区 W 级洁净手术室及分

布置送风口的洁净室面 4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丘车刊船总见朗墮的可洞元杵.債川丨勺拆梅盘新itfHE

宜..

精品文档

鳖腐万法

磴一群敲匮抬鬲k UM企司)貝蟹5-fhain即舗檜谓出弋效的l£ =酹隸度?惶用时从色麓赫中車出一蓦,将K指哦的色壊完经哉覆十鹿二Iliff液中- lUT^Hb布您匾的抵強卜沾T,古除更农卜的器欣秋体* ftff l ltifi 上.i I —? A:(!"■ I ;. :11 诃F in乳林丫肩3 r“ '.-■

■■'.炉匕,折F

大气颗粒物采样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颗粒物采样

大气颗粒物采样分析方法研究进展颗粒物采样 大气颗粒物采样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史红星肖凯涛李庆伟 防化研究院第五研究所北京102205 摘要大气颗粒物是大气环境中的直接污染物或大气环境中化学污染物、微生物污染物的主要载体,在大气或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控制与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大气颗粒污染物采样与分析方法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大气颗粒物采样分析方法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气溶胶采样方法分析方法综述 大气颗粒物是大气环境中的直接污染物或大气环境中化学污染物、微生物污染物的主要载体,在大气或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控制与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大气颗粒物种类很多,可以根据来源、形成机制、形成特征、粒径、化学组成等多种方法分类。通常把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分为4类: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粒子IP、粗粒子PMlo、细粒子PM2、5。TSP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空气动力学当量粒径范围约为0、1、100微米。PM,。在环境空气中持续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PM,o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目前普遍认

为PM对人体危害最大,因为这个粒径的颗粒物可以在肺泡中沉积并进入血液循环。25 一般情况下,大气颗粒物采样分析方法是使含有一定量大气颗粒物的大量空气通过截留滤膜、固体吸附剂或液体吸收剂,将大气中浓度较低的污染物富集起来,然后根据需要直接或间接分析其质量浓度、粒径分布、颗粒形态、元素组成和颗粒负载有机物的种类与数量等指标。 目前对大气颗粒污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气颗粒物的时空浓度分布水平或粒级分布特点、源解析与贡献、化学组成及形态、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等重点化学污染物分析以及大气颗粒物的危害性及防治对策等方面‘2l 【31141151,而对大气颗粒污染物采样分析方法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 本文综述了大气颗粒物采样和分析方法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大气颗粒物采样分析方法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l大气颗粒物采样方法 大气颗粒物采样方法从:I:作环节上包括采样点布置、采样方法选择、采样器材准备和采样效率评价等几个方面。 1、1采样点布置方法 采样点的布置方法与方案直接取决于试验目的和当地的地形气象条件,并要综合考虑采样与分析方面的技术要求。采样点布置的基本要求是能够保证采集到在时间空间上

最新空气培养的采样方法合集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 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 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 四、采样方法 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盖后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 I类区域:<10 cfu/m3 II类区域:<200 cfu/m3 III类区域:<500 cfu/m3 六、附录 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 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 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五、要求: 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 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 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 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5.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A边 上 六、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1]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A×T A为平板面积(cm2); 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1)布点: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2)平板暴露法平板直径9c m、采样高度,暴露5m i n。 3、检验方法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50000N 细菌总数(c f u/m3)=A×T A为平板面积(c m2);T为暴露时间(m i n);N为平均菌落数(c f u) 5、结果判定(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2)I 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 f u/c 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3)I 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 f u/c 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 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 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2012年

目录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 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 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 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 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 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 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

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枯 丰 平 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 采样: 送样: 接样: .第 页 共 页

气态污染物的采样方法

气态污染物的采样方法 (1) 直接采样法 当空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所用的分析方法灵敏度很高时,可选用直接采取林冲听采样法。用该方法测得的结果是瞬时或者短时间内的平均浓度,而且可以快速地得到分析结果。直接采样法常用的窗口有以下几种。 a. 注射器采样 用100ml的注射器直接连接一个三通活塞。采样时,先用现场空气抽洗注射器3-5次,然后抽样,密封进样口,将注射器进气口朝下,垂直放置,使注射器的内压略大于大气压。要注意样品存放时间不宜太长,一般要当天分析完。此外,所用的注射器要做磨口密封性的检查,有时需要对注射器的刻度进行校准。 b. 塑料袋采样 常用的塑料袋有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四氟烯袋等,用金属衬里(铝箔)的袋子采样,能防止样品的渗透。为了检验对样品的吸附或渗透,建议事先对塑料袋进行样品稳定性实验。稳定性较差的,用已知浓度的待测物在与样品相同的条件下保存,计算出吸附损失后,对分析结果进行校正。使用前要做气密性检查,充足气后,密封进气口,将其置于水中,不应冒气泡。使用时用现场气样冲洗3-5次后,再充进样品,夹封袋口,带回实验室分析。 c. 采气管采样 采掘管是两端具有旋塞的管式玻璃容器,其容积为100-500ml,采样时,打开两端旋塞,将双联球或抽气泵接在管的一端,迅速抽进比采掘管大6-10倍的欲采气体,使采气管中原有的气体被完全转换出,关上两端旋塞,采气体积即为采气管的容积。 d. 真空瓶采样 真空瓶是一种用耐压玻璃制成的固定容器,容积为500-1000ml,采样前,先用抽气真空装置将采气瓶内抽至剩余压力达1。33kpa左右,如瓶内预先装入吸收液,可抽至溶液冒泡为止,关闭旋塞。采样时,打开旋塞,被采空气即进入瓶内,关闭旋塞,则采样体积为真空采样瓶的容积。 (2) 有动力采样法 有动力采样法是用一个抽气泵,将空气样品通过吸收瓶(管)中的吸收介质,使空气样品中的待测污染物浓缩在吸收介质中,而达到浓缩采样的目的。吸收介质通常是液体和多孔状的固体颗粒物,其不仅浓缩了待测污染物,提高了分析灵敏度,并有利于去除干扰物和选择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是用液体吸收管的有动力空气采样装置,它主要由吸收管,流量计和抽气泵所组成。 (3) 被动式采样法 被动式采样器是基于气体分子扩散或渗透原理采集空气中气态或节气态污染物的一种采样方法,由于它不用任何电源或抽气动力,所以又称无泵采样器。这种采样器体积小,非常轻便,可制成一支钢笔或一枚徽章大小,用作个体接触剂量评价的监测,也可放在欲测场所,连续采样,间接用作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监测。目前,常用于室内空气污染和个体接触剂量的评价监测。 2、颗粒物(气溶胶)的采样 空气中颗粒物质的采样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方法是自然沉降和滤料法。 (1)自然沉降法

空气细菌培养的采样方法

1空气的采样方法检测空气的培养法平板暴露法。此法简便,目前大部分医疗单位采用。在处理后,操作前进行,室内面积≤30m2对角线内、中、外处设3点,内外点布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基本原理是:空气中细菌等可随尘粒一起下降,在室内各采样点处放好平板,采样高度距地面~,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暴露5min或10min,盖好平板。将平板置于37℃培养48h计算菌落数。2细菌数的细菌总数(c f u/m3=4500N/A×T)式中A=平板面积(cm2) T——平板暴露时间(min) N——平均菌落数(cfu) 这个计算公式是根据在面积100cm3的表面,5min落下的细菌相当于10L空气中含的细菌数而推算出来的。 3效果和污染状况的评价

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应在消毒前后取样进行培养,如消毒后空气中细菌数明显下降,说明消毒效果好,下面规定适用GB15982——1995规定: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并且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并且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 f u/m3并且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Ⅰ类环境包括层流和层流洁净病房只能采用层流通风才能空气中的微生物减到此标准以下。Ⅱ类环境包括普通、产房、婴儿室、室、普通室、、烧伤病房、病房、采用循环风或式空气消毒器,这类均为有人房间,必须采用对人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才能使空气中的微生物减到此标准以下。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检查室、、换药室、、供应室、、、各类普通病房室和房间,采用,或喷雾消毒。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1种主要,其中经空气传播的就有14种,占首位[1]。空气是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而儿科门诊输液室是患儿及家长聚集的地方,的好坏,不仅对患儿的影响很大,也同时给家长的健康带来威胁。这已成为重要的,也对提出严峻的考验。调查表明,空气中浮离菌数在700 cfu/m3~1 800 cfu/m3时,就有发生感染的危险性,而如果细菌总数不足180 cfu/m3时,则这种危险性似乎很小[2]。本次研究发现使用2 h后的输液室空气细菌总数平均为748 cfu/m3,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总数逐步上升,在使用4 h后的细菌总数平均值达到1 785 cfu/m3。这样的环境都有可能导致疾病通过空气传播。儿科门诊患者大多是急性或,在患者咳出的、痰液及分泌物中含有多种致病菌,同时每个患儿通常都有家长陪护,导致空气细菌含量较高。因为患儿本身较低,所以儿科输液室空气质量的好坏更能影响患儿疾病的转归,这一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次研究发现,儿科门诊输液室空气消毒后效果监测,符合标准,而且指数较低,输液患者后细菌数逐渐上升,2 h、4 h均超标,因此,儿科门诊输液室在人员流动的情况下,无法持续进行,仅靠一天两次的紫外线消毒是不能保证空气质量。降低菌落数的效果较持久。自然通风通过换气持续30 min,可以显着减少空气中的含量,降低室内CO及废气的浓度。每天累计通风2 h~3 h,能持久降低中的菌落数。有报道通风流出和进入的空气达到本房间容积时为换气1次,可清除原细菌数的%,所以通风是最简单的消毒方法[3]。另外,也应注意及时关闭,保持已清洁消毒后的室内净化效果。通过对空气中菌落的初步鉴定发现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葡萄球菌、微球菌、奈瑟

环境空气采样

第一章环境空气和废气 第一节环境空气采样 一、填空题 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0 μm的颗粒物。可吸 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 μm的颗粒物。 2.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的总称。3.从环境空气监测仪器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出采样口或监测光束距离的两倍以上。 4.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括注射器采样、采气袋采样和固定容器法采样。 5.气态污染物的有动力采样法包括:溶液吸收法、填充柱采样法和低温冷凝浓缩法。 6.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 7.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采样方法主要有:滤料法和自然沉降法。 8.在环境空气采样期间,应记录采样流量、时间、气样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9.在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针孔和破损,滤膜的毛面向上;采样后应检查确定滤膜无破裂,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清晰,否则该样品膜作废,需要重新采样。10.使用吸附采样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采样前应做气样中污染物穿透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 11.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时,采样总管气样入口处到采样支管气样入口处之间的长度不得超过 3 m,采样支管的长度应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 m。 12.在地球表面上约 80 km的空间为均匀混合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 的地球表面上空 12 km范围,叫对流层,特别是地球表面上空2km的大气层受人类活动及地形影响很大。 13.一般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采样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管)的阻力应为± kPa。要求玻板2/3面积上发泡微细而且均匀,边缘无气泡逸出。 14.短时间采集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样品时,U形玻板吸收管内装10ml吸收液,以 L/min的流量采样;24h连续采样时,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50m1吸收液,以~ L/min的流量采样,连续采样24h。

空气培养采样方法

空气培养采样方法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 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 图1 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 图2 四、采样方法 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后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 I类区域:<10 cfu/m3 II类区域:<200 cfu/m3 III类区域:<500 cfu/m3 六、附录 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 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 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2 1. 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 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24小时; 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5.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A边上 培养底盘A 六、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doc 118页)

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原始记录表目录 ZHJC/JL001 pH 、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ZHJC/JL002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3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04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 ZHJC/JL005 (冷)原子荧光 吸收 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6 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8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ZHJC/JL009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0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1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2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3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ZHJC/JL01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 ) ZHJC/JL015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 ) ZHJC/JL016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17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ZHJC/JL018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ZHJC/JL019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ZHJC/JL020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1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2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ZHJC/JL023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 ZHJC/JL024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ZHJC/JL025 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6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7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环境空气烟尘烟气采样考题

环境空气、烟尘、烟气采样考题 一、填空题 1、空气采样器一般以计量流量。流量计的读数受和的影响,常以进行 刻度校准。24小时自动连续采样装置必须具备和装置,以便计算标准状态下(O℃,101.3kPa)的采样体积。 答案:转子流量计温度压力皂膜流量计恒温定时 2、用四氯汞钾吸收液或用甲醛缓冲液采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时,环境温度太高、太低都会影响。 上述两种吸收液的最适宜采样温度范围分别为。 答案:采样吸收率 10~16℃,23~29℃ 3、在进行锅炉烟尘排放浓度测试时,对锅炉负荷有一定要求。新锅炉验收测试应在下进行,在用 锅炉的测试必须在的情况下进行,手烧炉应在的时间内测定。 答案:设计出力锅炉设计出力的70%以上不低于两个加煤周期 二、选择题 1、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是指处理设施后或无处理设 施排气筒中污染物②浓度平均值,所不得超过的限值。 答案:①24小时②任何1小时③45分钟 2、静压是单位体积气体所具有的势能,它表现为气体在各个方向上作用于管壁的压力,管道内气体的 压力比大气压大时,静压为①,反之静压为②。 答案:①正②负 3、锅炉烟尘排放与锅炉负荷有关,当锅炉负荷增加(特别是接近满负荷时),烟 尘的排放量常常随之①。 答案:①增加②减少 三、判断题 1、采集空气样品时只能用直接取样法而不能用浓缩取样法。(×) 直接取样的方法只有溶液吸收法。(×) 2、气态或蒸汽态有害物质分子在烟道内的分布与烟尘一样是不均匀的。(×) 3、四氯汞钾法测定大气中的SO2时,为消除NOx的干扰:①加入氨基磺酸铵;(√)②加入加入氨基 磺酸钠。(×) 四、问答题 1、空气污染物有哪几种存在形态?环境空气污染物采样方法可分为哪两大类? 答:空气污染物的存在形态有气态、蒸汽态和气溶胶态。环境空气污染物采样方法一般分为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两大类。 2、锅炉烟尘测定采样位置应如何选择? 答:锅炉烟尘测定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管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6倍直径处,和距上述部位的上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径处。

手术室空气采样的方法

五月培训内容: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1.5m,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A×T A为平板面积(cm2);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0.5h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T55-2000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方法、监测气象条件的判定和选择、监测结果的计算等作出规定和指导,是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附录C的补充和具体化。 1.2适用范围 1.2.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为实施16297-1996附录C,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进行的监测,亦适用于各污染源单位为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 1.2.2本标准为技术指导性文件,环境监测部门应按照6297—1996附录C的规定和原则要求,参照具体情况和需要,执行标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1.2.3工业炉窑、炼焦炉、水泥厂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设置,仍按其相应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9O78—1996;16171—1996;4915-1996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余有关问题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3定义 本标准所涉及的名词术语,包括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单位周界等,其含义均与6297-1996中相应的定义相同。 4无组织排放监测的基本要求 4.1控制无组织排放的基本方式 按照16297—1996所作的规定,我国以控制无组织排放所造成的后果来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督和限制。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规定设立监控点(即监测点)和规定监控点的空气浓度限值。在16297一1996中,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设监控点,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规定对其余污染物在单位周界外设监控点和监控点的浓度限值。 4.2设置监控点的位置和数目 根据6297-1996的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范围内;其余物质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按规定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 4.3采样频次的要求 按规定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测时,实行连续1小时的采样,或者实行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在进行实际监测时,为了捕捉到监控点最高浓度的时段,实际安排的采样时间可超过1小时。 4.4对于低矮有组织排放源造成影响的处理 依照上述规定设置监控点所测得的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并非都是由无组织排放所造成,事实上某

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

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 1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 2采样(空气沉降法) 2.1布点: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2.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上暴露20分钟盖上送检培养。 3培养:于37℃培养24小时。 4检测频率:每周 1采样方法 1.1涂抹法(适用于表面平坦的设备和空桶内壁接触面) 取经过灭菌的铝片框(框内面积为50平方厘米)放在需检查的部位上,用无菌棉球蘸上无菌生理盐水擦拭铝片中间方框部分,擦完后立即将棉球投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2检验方法 2.1细菌总数的检验 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根据卫生情况,相应地做10倍递增稀释,选择其中2-3个合适的稀释度作平皿倾注培养,培养基用普通营养琼脂,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皿,每个平皿注入1毫升样液,于37℃培养24小时后计菌落数。

结果计算 表面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30×2 三、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的检验 1.采样方法:用一支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涂擦被检对象手的全部,反复两次,涂擦的时候棉拭子要相应地转动,擦完后,将手接触部分剪去,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检培养。 2. 检验方法:同工器具表面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3. 结果计算:每只手表面的细菌总数(cfu/只手)=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 四、消毒液药效的微生物学鉴定法 1采样对象:正常使用的消毒液,和已知配制好备用的消毒液 2采样及检验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毫升样液,加入9毫升稀释液中混匀, 将注入了样液的稀释液充分摇匀,取1毫升注入平皿,随之倒入普通营养琼脂,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将平皿于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计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 3结果分析 平板上有菌生长,表明被检样液中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下,仍可用于消毒,若每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即不宜在用于消毒。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一、直接采样法当空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直接采集少量气样即可满足监测分析要求。(一)注射器采样常用l00mL注射器采集有机蒸气样品。采样时,先用现场气体抽洗23次,再充满样气,夹封进气口,带回尽快分析。 (三)采气管采样采气管是两端具有旋塞的管式玻璃容器,其容积为100∽500mL。采样时,打开两端旋塞,将二联球或抽气泵接在管的一端,迅速抽进比采气管容积大6—10倍的欲采气体,使采气管中原有气体被完全置换出,关上两端旋塞,采气体积即为采气管的容积。 (四)真空瓶采样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浓度一般都比较低(10-6~10-9数量级),直接采样法往往不能满足分析方法检测限的要求,故需要用富集采样法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浓缩。富集采样时间一般比较长,测得结果代表采样时段的平均浓度,更能反映大气污染的真实情况。这类采样方法有:(一)溶液吸收法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主要决定于吸收速度和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 欲提高吸收速度,必须根据被吸收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效能好的吸收液。吸收液的选择原则是:(1)与被采集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2)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后,要有足

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要求。(3)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4)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且尽可能回收利用。增大被采气体与吸收液接触面积的有效措施是选用结构适宜的吸收管(瓶)。几种常用吸收管:1、气泡吸收管2、冲击式吸收管3、多孔筛板吸收管(瓶)(二)填充柱阻留法填充柱是用一根长6~l0cm、内径3~5mm的玻璃管或塑料管,内装颗粒状或纤维状填充剂制成。采样时,让气样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柱,则欲测组分因吸附、溶解或化学反应等作用被阻留在填充剂上,达到浓缩采样的目的。采样后,通过解吸或溶剂洗脱,使被测组分从填充剂上释放出来进行测定。根护填充剂阻留作用的原理,可分为吸附型、分配型和反应型三种类型。(三)滤料阻留法该方法是将过滤材料(滤纸、滤膜等)放在采样夹上,用抽气装置抽气,则空气中的颗粒物被阻留在过滤材料上,称量过滤材料上富集的颗粒物质量,根据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一) 低温冷凝法 (五)静电沉降法 (六)扩散(或渗透)法 (二) (七)自然积集法 (八)综合采样法 三、采样仪器 (一)组成部分空气污染物监测多采用动力采样法,其采样器主要由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动力三部分组成。1、收集器:收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1.5m,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A×T A为平板面积(cm2);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0.5h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2)沉降法采样时,用直径9cm的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37℃培养24h,培养皿中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细菌数,以个/皿表示。 (3)浮游法采样时,用裂隙采样器在空气中随机采样30min,对采样皿或采样条培养得出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浮游下来的细菌数,以个/m3表示。 2、采样高度: (1)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

采样方法以及仪器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15435-199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GB/T15262-94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3733-92 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时,采样点的设定、采样频率、采样时机、采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有毒作业分级、防毒工程措施评价。 2 术语 2.1 采样点 采样时,采样收集器安放的位置。 2.2 采样频率 单位时间内,在同一采样点的采样次数。 2.3 采样时机 为采集到有代表性样品所规定的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 2.4 采样方法 系指对被测有毒物质采样时所用的采样仪器设备及采样操作步骤。 3 采样点的设定 3.1 采样点必须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操作者接触有毒物质时间最长及上述两种状况同时具备的工作地点。 3.2 在污染源下风向的岗位工种至少设一个采样点。 3.3 采样点的高度以操作者呼吸带高度为准。 3.4 采样点应尽可能靠近操作者,但不影响操作者正常操作,应避免生产过程中被测物质直接飞溅入收集器内。 3.5 有毒作业分级时,被测有毒物质逸散范围内的所有岗位工种应分别设置采样点。 3.6 评价防毒工程措施净化效率时,应在设备的进口和出口的断面布点(详见各类防毒工程措施净化效率的采样规定)。 3.7 评价防毒工程措施效果时,应在开启通风净化装置前后按第3.5条设定采样点。 4 采样点的数量 4.1 对岗位工种有毒作业分级时,至少应设1个采样点。 4.2 对工作地点有毒作业分级时,应按岗位工种数布点。至少应设3个采样点。 5 采样时机 5.1 应在生产设备正常运转及操作者正确操作状况下采样。 5.2 有通风净化装置的工作地点,应在通风净化装置正常运行的状况下采样。

室内空气采样方法

室内空气采样方法 近日根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意见,将空气细菌采样的具体方法整理如下,希望有关部门认真执行。 一、采样时间 在室内空气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采样前应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分钟再进行采样。 二、采样方法 根据采样原理分为平板暴露法、固体撞击法、液体冲击法、过滤法。目前医院日常监测中常用平板暴露法进行空气采样。 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处;室内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 5 点,4 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米处。 2、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 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1.5m ,采样时铺无菌治疗巾,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平板暴露5分钟,盖好及时送化验室(4小时内)。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注意采样者戴口罩、手消毒。摆放平板时应由外向内逐一摆放,然后由内向外逐一将平板盖打开。同时应避免采样人员在房间内过多的走动,影响采样结果。 3、结果计算公式:

细菌总数(cfu/m3)=50000N/(A × T) A为平板面积(cm2) 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 N为平均菌落数(cfu) 4. 结果判定 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或0.2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m3(或10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附: 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

空气培养的采样方法精选版

空气培养的采样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 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 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 四、采样方法 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盖后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 I类区域:<10 cfu/m3 II类区域:<200 cfu/m3 III类区域:<500 cfu/m3 六、附录 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 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 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五、要求: 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 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 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 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5.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A边上 六、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标题: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实施日期:1997年01月01日 颁布时间:1996年04月12日 颁布单位:国家环境保护局具体内容: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原有《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废气部分和有关其它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原有各标准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亦有相当大的修改和变化。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国家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除本标准为综合性排放标准外,还有若干行业性排放标准共同存在,即除若干行业执行各自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外,其余均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由本标准取代,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即行废除。 ?GBJ4-7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3548-83 合成洗涤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6-84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7-84 雷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2-84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6-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1-85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2-85 轻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3-85 重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6-85 沥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7-85 普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