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护理
肠外营养配制

局限性
➢ 不能达到完美境界 ➢ 应激或器官功能障碍病人需要营养,临床尚难
按要求供给 ➢ 应激病人分解代谢增加,器官功能障碍影响营
养物质吸收利用与合成,出现机体需营养而又 难以补充的矛盾 ➢ 内源性耗损不能完全为外源性补充
肠外营养成分的组成及使用原则
单能源TPN:葡萄糖的毒性作用
必须脂肪酸的缺乏 糖代谢紊乱
肠外营养的配制
肠外营养的定义
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由碳水化 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 微量元素和水7大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组成, 并且按比例混合在袋中,是以外周或中心静 脉插管输入的方式直接输入机体的注射剂。 用于因疾病经口进食不能或不足以维持机 体所需热量及其它营养要素时进行治疗。
其营养需求最主要受机体运动、残留肠道吸收能力以及某些营养 素在胃肠道的丢失量影响。常患代谢性骨病,钙的摄入量必需高于住 院或短期输液病人 消化道梗阻及消化道瘘: 对蛋白质、水与电解质需求增加,并与胃肠 减压量或瘘的丢失量相关,应根据情况调整
PN制剂基本量建议
肾病病人: 水、电解质、微量元素和某些维生素必须根据肾功能衰 竭的程度和肾脏替代治疗实施个体化方案。 透析病人的热卡及蛋白质摄入不宜减少,应根据其它临床情况调 整或增加。
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征
弱适应征 1.营养良好的病人于轻度应激或创伤情况下, 消化道功能10天内可恢复 2.肝脏,小肠等脏器移植后功能尚未恢复期 间
肠外营养支持的禁忌症
无治疗价值而继续盲目治疗者 心血管功能紊乱或严重代谢紊乱期间需要
控制或纠正者 胃肠道功能正常或能肠内营养者 短期肠外营养预计时间小于5天者 原发病需急诊手术者 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于益处者
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肠发生内营养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ICU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60例重症患者临床护理资料,结合所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出现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原因,从而提出预防护理措施。
结果:该60例患者中,18位出现胃肠道并发症(腹泻、呕吐、胃潴留等),3位出现感染并发症(返流、误吸),6例发生代谢并发症(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等),2例发生机械性并发症(堵管、脱出),1例发生精神心理并发症(焦虑)。
分析与结论:临床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肠内营养;重症患者;并发症;护理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内科ICU 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共有45例,女性共有15例,年龄范围为15-90岁,包括有:重症肺炎患者26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2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10人,心肺复苏后患者6人,其他6例(脑炎、颅内出血、颅脑损伤等)。
纳入标准:所选取病历皆为不能经口进食,实施了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患者。
排除标准:1.未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2.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但有以下情况:麻痹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活动性的消化道出血、进行过胃肠道手术且为术后早期。
1.2方法所选取60例重症患者中,46位留置鼻胃管,6位留置鼻肠管,5位为胃造瘘,3位为肠造瘘。
入住内科ICU后,对于患者家属自行携带的或者医院营养科配置的营养液,采用50ml注射器缓慢注入营养管内,6-8次/d,200ml/次;对灭菌处理过后无菌包装的营养液采用营养泵连续输注12-24h,输注速度从20ml/h开始逐渐增加,最高至120ml/h。
1.结果通过对此60例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统计后分析得出:6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可分为以下几种:18位出现胃肠道并发症,包括有:腹泻(最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胃潴留、消化道出血等,其中最多见的是腹泻;3位出现感染并发症,包括:误吸或返流引起的吸入性肺炎、鼻腔粘膜发炎、发热等,以误吸多发;6例发生代谢并发症,分为高血糖、电解质紊乱(查阅文献、教科书等资料可知: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富含缓释淀粉类、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乳剂可明显减少该并发症);2例发生机械性并发症,常见的是营养管堵塞和脱出;1例发生精神心理并发症,为紧张、焦虑甚至是恐惧。
外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1一、A11、通过中心静脉途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病人,估计其接受营养支持的时间至少应为A、1周B、2周C、3周D、4周E、5周2、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病人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代谢并发症是A、低血糖B、脂肪肝C、肝功能损害D、高渗性非酮性昏迷E、高血糖3、长期胃肠外营养的病人置管的部位是A、手部静脉B、足部静脉C、股静脉D、上腔静脉E、下腔静脉4、外科病人营养不良的特点是A、以蛋白质不足为主B、以能量不足为主C、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不足D、蛋白质-能量不足E、脂肪摄入不足二、A21、患者男性,矿工,由于煤井塌方被困于井下,仅靠地下水生存,20小时后获救,此时该患者主要的供能来源为A、葡萄糖B、蛋白质C、脂肪D、水E、维生素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中心静脉途径输注肠外营养支持的时间可以大于2周,但在技术上和护理上比周围静脉营养复杂,并发症较多。
周围静脉途径优点为操作简单,相对安全。
但由于周围静脉较细,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超过10%浓度的葡萄糖容易引起静脉炎,而且一般输注时间不能超过2周。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肠外营养(营养素及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题中5选项均为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病人的代谢并发症,以高渗性非酮性昏迷最为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病人死亡。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肠外营养(营养素及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长期胃肠外营养支持时,应选择中心静脉置管,优选上腔静脉。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肠外营养(营养素及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4、【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外科病人常因进食障碍或禁食,引起机体糖原、脂肪以及蛋白质迅速消耗。
多发性损伤、严重感染、大手术等都可以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特别是分解代谢增强,很快出现机体营养不良。
外科病人的营养不良以蛋白质-能量不足为特点。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手术、创伤、严重感染后的营养代谢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二、A2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人体的能量来自于三大营养要素,包括糖原、脂肪、蛋白质。
全胃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 王翠林

临床营养不良导致的后果
重要生命器官功能受损,营养不良将使疾病恶化并使病程延长 体重丢失 0-10% 安全期 10-15% 进入危险期,如需继续治疗,应开始营养支持 20-25% 危险期 应马上开始营养支持
30-35% 恶液质,死亡,马上开始营养支持
临床营养不良导致的后果
免疫功能受损
在营养不良早期免疫反应出现变化 免疫反应变化病人预后差 营养不良的癌症及爱滋病人(免疫功能受损)感染率高 免疫反应的能力受宿主营养状态的影响
TPN的处方构成
电解质 最常使用的有10%KCl和10%NaCl。成人每天的输入量分 别为Na+40~160 mmol。K+60~100mmol 微量元素 长期TPN支持的患者可因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而导致机体 不适。现在使用的一般为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制剂
TPN的组成-电解质
电解质的每天静脉基本用量: 钠1.0~1.4mmol/kg(0.9%NaCl 500ml(77mmol)或10%NaCl 50ml) 氯1.3~1.9mmol/kg 钾0.7~0.9mmol/kg(10%KCl 30ml (40mmol) ) 镁0.04mmol/kg 钙0.11mmol/kg 磷0.15mmol/kg
TPN的适应症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
需要营养支持但却不能从 胃肠道来补充营养的患者。
TPN的临床应用优点
更科学:均匀输入,糖脂热卡比合理,提高了糖脂的利用率; 比单瓶
输注能更快达到正氮平衡。有利于营养物质获得更好的代谢和吸收,
减 少代谢并发症
更安全:统一配制,稳定性好,污染机会减少,输注只需一根导管,
三升袋入 120-130ml/h
配制肠外营养液的环境和设备要求
肠外营养液的规范配置

配置的注意事项
1.钙剂和磷制剂应分别加在不同的溶液内,以免发生钙-磷 沉淀。
2.TPN中不要加入其他药物。 3.加入液体总量应≥1.5升。混合液中葡萄糖的最终浓度
≤20%,有利于混合液的稳定。当pH值降至5.0以下时,脂 肪乳剂丧失其稳定性。 4.TPN应现配现用。一般24小时内输完 5.氨基酸具有缓冲和调节PH的作用,故应添加高浓度的氨基 酸。 6.胰岛素在混合营养液中性质稳定,可与各种静脉制剂配伍 混合。
2021/7/7
营养风险筛查的内容
一、基本资料
身高(m)
体重(kg)
体重指数(BMI)
白蛋白(g/L)
二、疾病状态
●骨盆骨折或者慢性病病人合并有以下疾病:肝 1 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血液透析、糖尿病、 肿瘤 ●腹部重大手术、脑卒中、重症肺炎、血液系统 2 肿瘤 ●颅脑损伤、骨髓移植、加护病患(APACHE>10 3 分)
输注TPN的护理
输注过程中护理
输注装置的护理
1.用于输注胃肠外营养液的输液器每隔24h 更换1次,疑污染立即更换 2.更换输液器时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 标准预防 3.所有给药装置应为螺口链接装置 4.应考虑选择精密输液器并应用于药物输 入系统
静脉营养并发症的预防
(一)静脉穿刺和置管有关的主要并发症 (二)代谢并发症 (三)感染性并发症
15-25%
渗透压
1300-1800mOsm/L
输入地点
中央静脉
营养时间
周-年
同质量成份体积
比较小
家庭PN
可以
2021/7/7
PPN 静脉补充营养
5-10% <900mOsm/L
外周静脉 <2周 比较大 不可以
肠内外营养PPT课件

编辑版ppt
24
与静脉输液的区别: 1.输入的是营养物质; 2.适用的疾病不同。
编辑版ppt
25
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早的应用是1939年,E1ma 首先把水解蛋白用于临床。1940年开始应用结 晶 氨 基 酸 混 合 液 ,1956 年 开 始 研 究 乳 化 脂 肪 。 1966年Dudrick等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法,输入 高渗葡萄糖与水解蛋白液,进行全静脉营养。 经过PN支持,挽救了许多病人生命。
编辑版ppt
12
4.管饲营养方法的分类
按供给次数分类: (1)一次性输入 (2)间歇性输入 (3)持续性输入
按管饲动力分类: (1)推注 (2)重力滴注 (3)经泵输注
编辑版ppt
13
肠内营养1 肠内营养2
编辑版ppt
14
编辑版ppt
15
5.置管的原则
(1)选择对患者侵入最小、简单安全的方法。 (2)根据预期营养支持所需时间选择:
8~10 8~10 8~10
(二)管饲营养
1.适用证: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能经口进食或消化
吸收功能严重受损者。
2.途径:(1)鼻-胃管、十二指肠或空肠置管;
(2)食管造瘘;
(3)胃造瘘;
(4)空肠造瘘。
3.原则:数量由少到多、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
慢到快。
编辑版ppt
7
胃造瘘术
编辑版ppt
11
空肠造瘘术
第四节 肠外营养
一、肠外营养概念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途径输 注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以纠正或预防营养不良,维持营 养平衡的营养治疗方法。
当病人被禁食,所有营养物质均经静脉营养提供时,称为 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

编辑课件
31
单独输注葡萄糖的缺陷
高血糖
葡萄糖输入过快
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素功效下降,如“胰岛素抵抗”
感染、高代谢、代谢性疾病、脏器功能不全
低血糖
输入外源性葡萄糖,胰岛素分泌迅速增加。停输
后血糖骤降,但胰岛素浓度逐渐下降
编辑课件
32
单瓶输注脂肪乳的缺陷
脂肪乳剂输注过快的后果
血浆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浓度迅速增高
保存条件(光线、温度、 时间)
输液袋材料(醋酸乙烯 EVA、透气性)
抗氧化剂浓度(VitE、C 、 A等)
VitA,K,C光稳定性差
微量元素硒、铜、铁、锌、 锰
编辑课件
新生儿、危重症人和HPN 患者尤其应注意
27
四、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肠外营养不同于肠内营养,属强制性的营养支持手 段,不同于正常经口摄食时的生理过程,故更易出现各 类并发症。
Velickovic G, et al, Med Hyg, 1995
Tristan Udriot M, et al, Med. Hyg. 1993
编辑课件
26
“全合一”的稳定性
包装容器
透氧,不能长期储存
脂肪乳剂的过氧化问题
氧气 脂肪乳剂的成分
吸附
光线
维生素B2是光增敏剂, 促进氨基酸的光分解
(二)感染性并发症
与TPN有关的严重的感染性并发症是导管性和肠源 性感染。随着肠外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导管性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肠源性感染 的临床意义已引起高度重视。
1.局部感染
2.导管性败血症
3.肠源性感染
编辑课件
30
(三)代谢性并发症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共识主要内容和建议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案。
术中管理
关注手术过程中的营养保护, 减少手术创伤对肠道功能的影 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营养支 持。
术后恢复
加强术后营养监测,及时调整 营养支持方案,促进患者肠道 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特殊情况处理
护理在术前营养评估与干预中的作用
总结词
准确评估、及时干预
详细描述
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等指标,以及饮食习惯、肠道功能 等方面。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必要的营养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素等,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手术耐受性。
护理在术中营养措施实施中的作用
护理措施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 护理和生活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04
中国专家共识内容解读
共识制定背景和过程
背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在胃肠外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临床 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过程
中国专家经过多次研讨、调研和临床实践,针对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制定了相 应的专家共识。
06 06 典型案例分享
术前营养评估与干预成功案例
患者情况
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因胃溃疡出 血入院,血红蛋白浓度为70g/L,存 在中度营养不良。
营养评估
医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发现患者 存在消化吸收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
营养干预
医生建议患者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食 物的摄入,同时给予口服营养补充剂 。
总结词
保障安全、促进康复
详细描述
术中护理人员需密切配合医生实施各种营养措施,如输血、输液、给药等,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术中护理还需关注患者的保暖、隐私保护等方面,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促进术后康复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完全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护理
【摘要】 目的 预防减少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患者的并发
症。方法 对81例TPN治疗患者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预防、治疗
和护理。结果 本组8例患者应用TPN治疗16例出现TPN相关并发症,
经护理无一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 通过对该组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提
高了治愈率,缩短了住院天数。
【关键词】 完全胃肠外营养;并发症;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 of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on
patients.Methods We observed 81 TPN patients in the study,and
we analyzed the reason of the complication,so that we can
prevent,cure,nurse the complication.Results 16 patients had
TPN complication,were cured with the nursing.Conclusion We can
raise the cure rate and shorten the hospital day by preventing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patients,nobody died of the complication
in the study.
[Key words]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complication;nursing
2
随着医学的发展,抗生素的正确应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外科大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我科通过TPN
治疗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缩短了住院天数,深受患者认可。
但针对目前人口的老龄化和适应证的不断扩大,并发症也越来越多。
本文通过对81例TPN患者的原因分析,在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中取得了
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泰安市中心医院
对81例患者应用TPN治疗,其中男47例,女34例,年龄15~86岁,
治疗5~25天,锁骨下中心静脉输入53例,周围静脉输入28例。
1.2 并发症 术后出现16例TPN相关并发症,占总数的
19.8%,其中导管脱出1例,导管相关感染3例,糖代谢紊乱7例,电
解质紊乱9例,肝功能损害2例,心功能不全2例,脱水3例,无因
TPN并发症死亡的病例。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中心静脉输入的部分患者需锁骨下静脉穿刺,
属微创手术,患者有思想顾虑,应向其
3
讲明胃肠外营养的目的、意义及操作方法,使之配合。告知
患者不能自行调滴速,下床活动时注意管道的固定,以免发生意外。
并告知置管后及输注中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如发现异常
及时反映,及时处理。
2.2 静脉的选择 (1)1周以上应用TPN治疗的患者应选择中
心静脉输注,以确保大量的液体、营养物质、电解质等24 h输完,同
时可预防高渗性液体外渗,而引起静脉炎。(2)1周以下的TPN治疗的
患者应选择周围静脉输注比较安全,可避免发生血胸、气胸、神经及
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应选择直且粗、富有弹性的血管,防止TPN渗
入皮下造成静脉炎。
2.3 并发症的护理
2.3.1 感染性并发症的护理 导管感染最易发生,因自身营养
不良,免疫力低下,长期应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留置导管时间过长
[1];此外在TPN混合液的配置中,加入了多种元素,如葡萄糖、脂肪
乳、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也增加了污染的机会。因此在配制
中,要严格无菌操作,每日现配现用,若暂时不用,应置于4 ℃冰箱
保存,但24 h内必须输完,否则弃去。采用密闭式输液装置,外接管
道系统每日更换一次,并保持导管穿刺处皮肤干燥,每日消毒更换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