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基因分型

合集下载

拉米夫定对前C区变异乙肝的治疗与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

拉米夫定对前C区变异乙肝的治疗与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
Pr — e C m ut n s n a t i pa i nt w ih e tts te s t h pa ii B. M e h ds t o Ei ght pa int w ih h on c y te s t c r i he a ii B i p tts n
n g tv H b A g n a or a A LT w e e de e m i e t e en t pe a d e e v d a i di e T he e a ie e a d bn m l r t r n d h g o y s n r c i e l m vu n .
维普资讯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 年第 2 07 鲞箜 塑

35 ・ 9

论 著 ・
拉 米 夫 定对 前 C 区变 异 乙肝 的 治 疗 与 乙 肝 病 毒 基 因 分 型 的 研 究
吴 晓 荫 , 洋 张
[ 要 ] 目的 : 讨 前 C 区 变 异 的 乙型 肝 炎 患者 基 因型 与 拉 米 夫 定 疗 效 的 关 系 。方 法 : 机 选 择 8 摘 探 随 O例 Hb Ag 阴性 、 e
[ y wo ds Ke r ]He a ii p tts B;Pr — m u a ;t e t pe o pa ii v r e C t nt he g no y fHe tts B ius;l mi di e a vu n
S u h f e to am i u ne a h e t e ofPr — m u a t n pa i nt t e a ii U t dy on t e e f c f l v di nd t e g no yp e C t n s i te s wih h p tts B W X ioy n,ZH A NG a g. Za hu ng M unii lH o p t l Za z ua g 2 71 0, Ch na a i Y n oz a cpa s ia , o h n 7 0 i

拉米夫定对前C区变异乙肝病人的治疗与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拉米夫定对前C区变异乙肝病人的治疗与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少, 无统计学意义 , 但基 因型 C型 、 D型萁 HB V—D NA阴转 率依 次下降 , YMD 其 D突变率依次 升高 ( P<O 0 ) . 5 。说 明 拉米 夫定 HB V基因型 C型疗效好 于 D型 。
3 讨 论
月为 6 . , 年 为 4 . , T复常 率 : 90 1 7 6 AL 3月为 5. , 23 6
高标准还有相当的差距 相信通过不 断学 习先进的技术 , 加
强 科 技 协 作 和 信 息交 流 , 国 中 药对 照 品 的质 量 和研 制技 术 我
质量的优劣 , 进而控制 药品生产 供应 、 存 、 储 使用过 程 中的
质量 , 因此 , 中药对照品对促 进药 品生 产 , 保证 药品质量 , 保 证人 民用药安全有效 , 具有重要 的作用 。 随着中药产业的不断发展 , 对中药对照品有了更高 的要
中 定期 检测 其 HB V—D NA 定 量 , 察 此 类 病 人 在 基 因 分 型 观 中 的 分 布状 况 及 与拉 米 夫 定 的疗 效 关 系 。
1 材 料 与 方 法
法 , 剂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试 疗效判断 : 有应 答 者, T复常 , V—D AL HB NA 阴转 , 至 少需治疗 2年可考虑停 药。 目前问题在 于缺少 一个 明确停
肝 功 能 检 测 ,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 L 采 用 酶 学 连 续 监 测 丙 A T)
容易进展为肝硬化 、 肝细胞癌 。这种类型肝炎对干扰素 应答 差, 且治疗后复发率高 。我们针对此类病 人使用拉米夫 定抗 乙肝病 毒治疗 , 治疗前 , 检测其乙肝病毒基因分型 , 并在 治疗
月 为 6 . , 年 为 4. 。 由 于 H V 基 因 型 B型 、 67 1 76 B E型 、

乙肝病毒的检测ppt课件

乙肝病毒的检测ppt课件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 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PCR-
RFLP)
较测序法简便,适于大样本检测,但由于需要进行酶切,所 以操作仍较为繁琐,成本较高,并存在酶切不彻底等问题。
pre-S2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 简单、快速,已商品化,适于大样本检测,但检测费用较高
测定 (mAbs EIA法)
并不能有效鉴别有些混合型感染和HBsAg低表达及某些表位
6
2
乙型肝炎病毒HBV
• HBV是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哺乳动 物属的一员。
• HBV阳性的血清中有三种病毒颗粒. 1.大球形颗粒,完整的HBV颗粒直径为
42nm,又名Dane颗粒,分为包膜与核心的 两部分,外衣壳及包膜含有表面抗原,衣 壳内为核心结构,有核心抗原,核心抗原 下面藏有e抗原。
3
• 2.小球形颗粒,阳性血清中最多的颗粒,主 要为表面抗原,不含核酸及DNA成分,为 不完整的HBV.
11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 常见);②血清从HBsAg 26 + + + + + 转化为抗HBs 的过程(少见)。 27 - + + + 28 - + + + + 29 - - + + 30 + - + + 31 + + + - 32 + + + + -
12
大三阳
小三 阳
HBeAg 阴性的慢乙肝患者,肝硬化年发生率8%-10%; HBeAg 阳性的慢乙肝患者,肝硬化年发生率2%-5% 对HBeAg 阴性患者应该开展更积极的治疗
20
• 2、试剂的影响 2.1乙肝两对半试剂厂家较多;不同厂家出产的试剂灵敏度与特异性 存在一定的差别,有资料显示,不同厂家试剂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 为89.4%—99.3%,78~89%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厂家酶标板孔间A值差 大于15%;标记酶的活性及显色液的稳定比较差。使用质劣的试剂必 然导致结果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因此。选择高质量的试剂是保证结果 准确的关键之一。 2.2不同方法学的检测试剂,会使两对半结果出现一些不同。例如: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ELISA检测HBsAg结果为阴性,而电化学发光检测 为阳性。除方法学的灵敏度外;还存在使用单抗或多克隆抗体试剂的 差别。单抗对变异抗原或亚型乙肝标志物检测存在差异,建议试剂厂 家对剂的制备应该考虑亚型及型浓度的问题。

148例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

148例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
~ 一 妻一~ 一 一一~ 阻 … 一. 一 一 .一 ~ m ( _ ;
李彩 东 , 吴 斌 。 段 正 军 田 鹏 飞。 , ,
( 稿 日期 :0 10 5 收 2 l —10 )
1 8例 肝硬 化 患者 乙型肝 炎 病 毒基 因型 分析 4
( . 国科 学 院 兰州化 学物理 研 究所 7 0 4 ;. 肃 省 兰州 市第二 人 民 医院肝病研 究所 7 0 4 ) 1中 3 06 2甘 3 0 6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乙型 肝 炎病 毒 ( V) 因型 与 肝 炎 后 肝 硬 化 的 相 关性 。 方 法 用 P R 荧 光 基 因 型 分 型 方 法 对 甘 肃地 HB 基 C
区 HB 感 染 者 中 1 8 肝硬 化 ( C 患 者 的 血 清 标 本 进 行 分 型 。结 果 基 因 型在 I 患 者 中的 分 布 : V 4例 L ) C B基 因型 3 . 6 ( 9 】8 , 9 8 5 / 4 ) c 基 因型 5 . 3 ( 5 1 8 , 者 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 9 P一0 0 6 ; 基 因 型 患 者 丙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 水 平 明 显 高 7 4 8 / 4 ) 两 Y 一4 6 , . 3 )C AI T)
1 3 3 HB A 基 因 型 的 测 定 HB NA 基 因 分 型 采 . . V DN VD P R 荧光 法 检 测 , 格 按 照试 剂 盒 说 明 书 进 行 操 作 。 ( ) 本 C 严 1样 处 理 : 血 清 标 本 1 0 M 加 核 酸 提 取 液 1 0 / 振 荡 取 0 I 0 x , I 昆匀 l 0 / i离 心 1 n 取 上 清 液 作 为 P R 反 应 模 板 。 ( ) 300rr n a 0 mi , C 2 基 因 扩 增 , 上 清 液 4 I 分 别 加 入 含 有 3 . I 各 基 因 型 荧 取 6 4f| z

潍坊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

潍坊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

H V基 因分 型 : 通过 外 引物 进 行第 一 轮 P R扩增 , B 先 C 然
后 将 6对 型 特异 性 引物 分 到 2个 反 应 体 系 ( x 和 MiB) Mi A x
中 , 进 行第 二 轮 P R扩增 , 据 阳性结 果 判 断 出样 本 的 基 再 C 根
因型。
6 中国 当代 医 药 CHI 2 NA MODE N MEDCI R I NE
o e epe 2 rgo rd c[ .o i to s19 ,09—12 m si t rS -ei pout ] f r Me d,9 98 : . nh n JJ V a l h 7 1 [】 Dn , zkmi Y oGe 1 e a t i sgntp ir uin 2 igXMi a a , a. pti B vr e oyeds i t o M, t H is u tb o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关 系 . A
2 9例慢 性 HB 4 V感 染 者 均 为 门诊 就 诊 或住 院 的当 地 居 民 , 括无 症状 携 带者 ( C)、 性 肝炎 ( H) 肝 硬化 ( C) 包 AS 慢 C 、 L 、
目前 , V 可分 为 9个 ( B、 D、 F G、 I 基 因型 。 HB A、 C、 E、 、 H、) 研 究发 现潍 坊 地 区以 C基 因型 多见 , 其次 为 B基 因型 , 存 并 在 B、 C混合 基 因型 , 发 现其 他基 因 型 。与朱 冰报 道 的北 京 未 地 区的基 因型 分布 基本 一 致 。 已有研 究 表 明感 染 H V后 的 临床 经过 与 不 同基 因 型有 B
2 9例 HB 感 染 者 中 B、 B C基 因型 HB Ag阳 性 率 4 V C、 + e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
定 为 G型 闱 2 0 。 02年 Aaz— R i ru uZ等通 过 对来 自 西班 牙 、 典 、 瑞 尼加 拉瓜 和美 国共 l 0株 H V 进行 全 B 基 因系列 分 析又 发现 了其 中 3株 病毒 株 的基 因 型与 F型相接 近 ,但 其 与 F型有 72 1. . %~02 %的异 源性 , 与其 它各 型 有 1. 1. 32 %~57 %的异 源性 ,因此 判断 其
维普资讯
第 l 2卷 第 4期
口岸 卫 生 控 制


乙型肝炎病 毒基 因分型及分型方法 的
研 究 进展
王 馨 何晨 光 天 津 国际旅行 卫 生保健 中心 ( 津 ,0 4 6 天 30 5 )
文 献标识 码 B 中图分类号 R 1 . 52 6
究发现根据不同基 因型的序列有独特的限制性酶切 位 点 , 且具 有不 同 的酶切 图谱 的特 点 , 以应 用 限 并 可 制性 片断长度 多态性 (E P分析 进行基 因分 型 。9 2 R L) 19 年 ,o e等根据 H V的 s 因区的序列分析发现 Nr r d B 基
撒哈拉 沙漠地带 ; 型主要分布于美国 ; F G型发现于
了 E和 F型基 因 , 由此 简 化 了分 型方 法 , 于 19 并 94 年通过全基 因系列测定加 以证 实[。00年 Suvr 3 20 1 t e等 y 分 析 了部分 来 自法 国和美 国慢性 乙肝 患者 的全 基 因
核苷酸序列 ,有些病毒株与 已有的 A F 型均不符 —6 合, 因此根据其共同的基 因结构的特点 , 将其基因型
完 全反映 H V基 因组 的差异 。 B
11 H V基 因型分 型 . B
O a o 在对亚型 aw km t o d 2的 H V D A测序时发 B N 现 ,其核 苷 酸 的异 质 性为 83 93 ,再对 l .%~ .% 8例

乙肝防治指南经典版

乙肝防治指南经典版

PTA(%) 79-71 70-61 60-40
4/8/2024
24
六、实验室检查
• HBV血清学检测 - HBV血清学标志包括:HBsAg、抗-HBs、 HBeAg、抗-HBe、抗-HBc和抗-HBc IgM - HBV血清学标志检测:酶免疫法(EIA)、放射免疫 法(RIA)、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化学发光法
• 动物模型试验表明:抗病毒治疗后感染细胞 cccDNA水平不会下降 • cccDNA彻底清除需14-15年
•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或S区基因序列差异≥4%,目 前HBV分为A-H八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分为不同亚型。 我国主要是B和C
• IFN治疗HBV应答率:A>D,B>C,A、D>B、C基因型是否 影响核苷类似物的疗效尚未确定
4/8/2024
10
介绍:2006-2010年全国乙型肝炎防治规划
• 卫生部2006年1月28日正式印发《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 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卫疾控发(2006)39号]
• 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 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
• 规划具体目标: 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 2、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 3、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低于7%的省份在原乙肝表 面抗原携带率基础上降低1个以上百分点
4/8/2024
25
六、实验室检查
• HBV D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 - HBV DNA定性和定量检测:反映病毒复制的情况 - HBV基因分型: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法、限制性 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 PCR微量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法、基因序列测定法 - HBsAg耐药突变株检测:HBV聚合酶区基因序列分 析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荧光实时 PCR法、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等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HBV—DNA水平及HBeAg之间关系的探讨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HBV—DNA水平及HBeAg之间关系的探讨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基 因 型 是 长 期 点 突 变 累 积 形 成 的 , 有 很 具
的 H V D A荧光定量 检测试 剂盒 , 照说 明进行 操作 。操 B —N 按 作步骤 : 试剂 配制 : 照 P R反应液 3 . 、 a 按 C 7 6 lT q酶 0 4 、 . U G0 0 l 比例配好试剂 , N .6 t 的 z 充分混合均匀 , 每个 P R反应 C
m 离心管 中, l 加入核 酸提取液 A 0 1在涡沦振荡器上 振荡 10 t , L
民族人群 , A基 因型较 为罕见 。不 同地 区基 因型 的分 布及 与临床及肝损害 的关 系不一 致 , V基 因型与疾病 的临床 表 HB 现、 治疗效果 及预后 有着 密切 的联 系 。本文应 用实 时荧光 定 量 P R法 、 LS C E IA法 对 8 乙型病毒性肝 炎患者进行 了乙肝 5例
关 系 的探 讨
]J ]j ]J
石建凤
( 台市传 染病 医院 , 烟 山东 烟 台 2 4 0 ) 6 0 1
[ 摘 要 ]目的: 讨 H V基 因型与 HB —N 探 B V D A水平及 H e g之 间关 系。方法 : 8 BA 对 5例表 面抗原 阳性患者进 行
基 因分 型 、 B — N 水 平 的检 测及 E A 法检 测 HB A 后 进 行 分 析 。 结果 : 因分 型 为 B型 9例 , 型 7 H VD A tS t eg 基 C 0例 , C混 B 合 型 1 , 分 型 5例 。烟 台地 区 H V基 因型 以 C型 为 主 , 8 . % ( 0 8 ) 例 未 B 占 2 3 7 / 5 。C型 H V D A水 平及 H e g阳性 率 B —N BA 分 别 为 9 . % (5 7 )6 . % (4 7 ). 2 8 6/ 0 、2 9 4 / 0 C型 H V D A 水 平 显 著 高 于 B型 , 型 HB A B —N C e g阳性 率 明 显 高 于 B 型 。 结 论 : 台地 区 H V基 因型主要 以 c型为主 , 次之 , 烟 B B型 在慢 性 乙型肝炎患者 中性别不是基 因型构 成差别的 因素。C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民和对HBV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内外
许多学者对HBV基因分型及其临床的相关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HBV基因
分型比血清亚型更能反映原型病毒株之间的自然异质性.HBV基因分型方
法有多种,以全基因测序为HBV基因分型的金标准,基于全基因核甘酸序列
比较,HBV可分为A、B、C、D、E、F、G、H8个基因型。HBV基因型呈
地理区域性分布,且不则基因型致病性不同,HBV基因型与乙型肝炎病情
的进展,临床表现、治疗、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HBV基因分布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
HBV基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A型主要分布在西欧、北欧、北美洲
及非洲地区,B型和C型是亚洲和大洋洲的特征性基因型,B型主要见
于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和巴西,D型分布最为广泛,主要分布
在中东、北非和南欧,也是地中海地区HBV的主要基因型,还发现于亚
洲少数地区;E型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带;F型主要分布于美国、
南美洲和土著居民;G型在法国、美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被发现;H
型已在尼加拉瓜、墨西哥及美国加利氟尼亚地区被发现。

大量研究表明,我国HBV基因型南方以B型为主,北方以C型为主,D
型仅见于西部及少数民簇地区,A,F型偶有发现,还未发现其它性别。
也有学者研究表明D基因型在我国宁夏地区,广东地区和香港地区约占感
染者15%,因而HBV基因型在我国的确切分布状况仍不十分清楚。

HBV基因型的临床意义
(1)HBV基因型与病毒复制及变异的关系
HBV基因型与病毒复制水平及病毒标志物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Watanabe等研究报道,基因C型的HBeAg阳性率高于B型和A型,而
B型HBeAg阴性率高于C型,同时B型血清HBeAg清除率较C型显著
常见且较早发现;基因C型血清HBVDNA水平显著高于B型;A型的HBV
DNA自然清除率高于D型和F型,同时A型的HBsAg自然清除率也比
D型高;以上均提示C型HBV复制较活跃,易形成持续病毒血症,不易
发生e系统血清转换发生快,免疫清除HBV较C型早。

(2)HBV基因型临床疾病谱及疾病预后的关系
HVB感染不仅可以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还与肝硬化(LC)和干
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HBV感染的临床转归一方面决定
于患者的年龄和免疫能力,另一方面也与感染病毒株的基因型种类密切相
关。近年研究发现HBV基因型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转归的主要决
定因素之一。
人类感染HBV基因型的不同类型,与感染后的临床疾病谱及疾病预后有
一定的相关性,提示不同的基因型有致病性差异。在B,C为优势地区,C
型具有较

强的疾病能力,预后差;在以A,D为优势的地区,
D型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肝病严重,预后不良;基因型C在乙肝后肝硬化
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然而基因型B与年轻无肝硬化患者肝癌的发生有
关。Mayerat和Akuta等报道HBV急性感染后,A型易成为慢性持续感
染,而D型在急性肝炎中常见。Kao等报道我国台湾地区以B,C型为优势
株,50岁以上HCC和LC患者中以C型为优势基因型,而50岁以下以
B型为主,提示C型与严重肝病有关,而B型似乎与年轻人肝癌有关。Chan
等报道C型患者炎症坏死指数分值高于B型。Sakugawa等报道日本冲绳
地区以B型为优势基因型,而该地区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但因肝病死亡的
比例却最低,提示B型预后良好。Thakur等报道印度以A,D两型为主,
D型与严重肝病及年轻人肝癌有关。Sanchez-Tapias等报道基因型F引
起肝病的死亡率要比基因型A或D高。Yotsuyanagi等则报道急性乙肝
中以基因型A最常见,A型较C型有较低的最高ALT水平,且较C型有
较长及较轻的临床经过。
(3)HBV基因型与抗病毒疗效之间有关系
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即可能与感染者自身的免疫状况有关,也可能与病毒的
基因特性有关。目前,干扰素是公认的治疗HBV感染的首选药之一,干
扰素抗病毒作用是通过激活基因,编码产生一系列抗病毒蛋白来完成,大
量研究以发现,干扰素抗病毒疗效与HBV基因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基因C
和D对干扰素的治疗反应比基因型A和B要差。Erhardt等对165例慢
性乙肝患者的研究发现,不论是HBeAg阳性或是阴性者,干扰素治疗后
的持久应答A基因型比D型好。Kao等对58例患者用于扰素-a2b治疗
24周并随访24周后ALT复常率B,C基因型分别为50%和17%,完全
应答率则分别为41%和15%。Flink等对266例HBeAg阳性患者研究
发现,干扰素治疗对基因A型可产生较好的HBeAg清除率。Wai等应用
干扰素-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结果表明B基因型的应答率高
于C型。通过多变量分析基因型,治疗前ALT水平和HBVDNA水平与
干扰素应答之间的关系,发现B基因型,治疗前低HBVDNA水平和高
ALT水平与干扰素高应答率有关,因而,他们认为,与C基因型相比,B
型有较高的干扰素诱导的HBeAg清除率。

核苷类似物具有较高的抑制HBV复制的作用,拉米夫定抑制HBVDNA
聚合酶,从而有效抑制HBV的复制。阿德福韦酯口服后最终在细胞内转
化为阿德福韦双磷酸酯,后者可选择性抑制HBVDNA聚合酶。研究发明,
对拉米夫定治疗的疗效及停药后治疗效的持久性基因B型明显较C型好,
而对拉米夫定耐药性的发生率基因型A高与D。Kao等31例HBeAg血
清转化率分别率为23%和11%,耐药发生率分别为15%和22%,提示B
型对拉米夫定的病毒应答

率高于C型。Suzuki等对日本234例用拉米夫
定治疗学应答率高于C型。目前众多临床研究发现,长时期使用拉米夫定
可引起HBV耐药或病毒变异,常见的变异为YMDD变异(包括YIDD和
YVDD变异).Zollner等研究发现,出现YIDD变异者,D型中有67%,
A型中有19%,而出现YVDD变异者,A型中有81%,D型中有33%,
提示不同的基因型可能对YMDD变异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Yuen等对
中国慢性乙肝患者的研究发现,HBV基因型B和C对抗病毒治疗的反应
及YMDD变异的发生率均无差别。目前,Westland等,Westland等研
究表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效与HBV基因型,HBeAg及种族均没有明
显相关性。

总之,HBV基因型与病毒复制与清除,病毒变异,临床表现,治疗应答和
预后均有一定的关系,提示不同基因型具有不同的致病性。基因分型的研
究为乙肝病毒变异的研究,发病机制的探讨,病情评估,治疗药物的选择和
预后判定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