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概况

昆明概况
昆明概况

昆明概况

现代新昆明发展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四次全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扣建设现代新昆明这一中心,围绕富民、强市两大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强力推进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和国际化拓展,加快建设富强昆明、活力昆明、文化昆明、生态昆明、和谐昆明,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引领、软硬环境建设、县域经济繁荣、园区经济突破、招商引资推进、滇池流域城乡及滇中区域发展一体化六大举措。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将以人为本、以民为主的现代新昆明建设成为,以“一湖四环” 、“一湖四片” 、“一城四区”为载体,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步为标志,三大板块协调发展,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春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生态城市,成为经济景气指数高、文化特色浓、人居环境好、投资环境佳、社会安定和谐的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

“四创两争”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争取联合国人居城市奖

争取进入国家生态城市行列

“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四全”工作

指对滇池、长江、珠江流域昆明境内水环境实施“全面截污、全面禁养、全面绿化、全面整治”。

“一二三四五六”重点工程

一是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微循环道路改造、城市公共空间开辟、城乡公交一体化、昆明信息港开港等一年实现工程;

二是“一湖三环”闭合、园区和县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两年突破工程;

三是主城区、环湖及29条入湖河道截污收集处理、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市域环境生态系统建设等三年达标工程;

四是主城和环湖轨道交通、“两环五射”高速公路、昆明新机场一期、牛栏江调水等四年投运工程;

五是“城中村”重建、主城改造、县城建设、小城镇开发等五年提升工程;

六是城市地铁、滇中城际轨道、滇池清淤和外流域调水、城市“四创两争” 、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滇中区域(同城)发展一体化等六年基本实现工程。

“四环十七射”工程

四环:指二环、三环、绕城高速内环和绕城高速外环。其中,二环系统全长27.1公里,改扩建段长20.4公里;三环闭合工程位于昆明主城外围、二环和绕城高速内环之间,是沟通主城外围四个方向的次区域通道,该路线方案道路全长45.94公里,利用已建成道路19.6公里,实施三环闭合工程须新建26.34公里;绕城高速内环主要承担过境交通流交通转换功能,全长约113公里;绕城高速外环承担过境交通流交通转换和加强昆明周边卫星城市横向联系的功能,路线全长约250公里。

十七射:指主城昆曲高速等八条主要出口道路、昆禄公路等五条辅助出口道路和王筇公路等四条补充出口道路。

工程管理“八个百分之百”

昆明市为强化建设工程管理和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关于全面落实“八个百分之百” ,切实加强建设工程管理的通知》,要求在政府性投资(含 BT、BOT、TOT 等方式)建设工程项目中,全面推行和落实“八个百分之百” ,即:百分之百公开招投标;百分之百不转包;百分之百工程监理到位;百分之百不留重大质量隐患;百分之百不出重大安全事故;百分之百行政监察到位;百分之百工程预算审计到位;百分之百不出腐败案件。

昆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2009年1月4日至 7 日召开的中共昆明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昆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进位争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综合经济实力五年进三位,加快进入中西部前五名,奋力冲刺全国前十强。提速增量,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项核心指标,即人均 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确保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项关键指标,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0%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推进昆明跨越式发展的五项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原则;坚持紧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的原则;坚持把调整优化结构作为主抓手的原则;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的原则;坚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原则。

快速发展的 2008年

2008 年,全市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呈现新气象,亮点频现。一个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5.39亿元,增长12%。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425.19亿元,增长25%;一般预算收入174.99亿元,增长3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3.3%和8.1%。两个历史性突破。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亿美元,增长 100.3%,引进市外到位资金 530.5 亿元,增长 76.2%;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一二三四五六”重点工程启动实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053.16亿元,增长28.8%。三个强势推进。强势推进工业发展方式由分散发展向园区集聚发展转变;强势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机制,实施“543倍增计划” ,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强势推进制度创新,共形成1413项经济社会制度创新成果,软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昆明市荣获“全国改革开放先进集体” 、“中国省会(含直辖市)十大活力城市” 、“建设创新型国家(2008)十强市” 、“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省首批文明城市”等称号。

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主要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万元 GDP 能耗下降 4.5%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比上年削减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8%以上。主要任务:打造品质春城,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度重视统筹城乡一体化,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迅速掀起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富集各类生产要素;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优化发展软环境,合力营造又好又快发展氛围;加强党的建设,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2009 年全市重大建设项目

以实施“一二三四五六”工程为主线,突出两级城市建设、三级开发区和覆盖全市的交通、环保、能源三大类基础设施建设,包括6个方面工程100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549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380亿元。其中:农村民生和基础设施工程9项,包括石林县团结水库、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节水等。道路交通设施工程27项,包括铁路昆广复线、新机场高速专用公路、二环快速系统改造、呈贡新区二期路网等。生态和环境保护工程30项,包括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主城垃圾应急处置、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中心等。市政设施工程12项,包括清水海供水及水源环境管理、公交停车保养场、廉租房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工程19项,包括昆三中搬迁、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分院、工人文化宫搬迁、市司法局强制戒毒劳教所搬迁等。园区基础设施工程

3项,包括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省市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以及阳宗海旅游小镇规划电网改造建设。

自然地理

昆明位于云南省中部,东经102°10′至103°40′,北纬24°23′至26°33′。南北长 237.5公里,东西宽152公里,总面积约21011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的省会,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市域地处云贵高原,总体地势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城区坐落在滇池坝子,海拔1891米,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昆明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40天以上,年均降水约1000毫米。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 、“花城” ,是休闲、旅游、度假、居住的理想之地。

人文历史

昆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 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约3万年前,即有人类生活在滇池地区。战国至东汉初,滇池周围的“滇人”建立滇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滇文化” 。公元前109年,西汉设益州郡,将滇池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公元765 年,南诏国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大理国时称鄯阐城。拓东城、鄯阐城分别为南诏国、大理国的东京。1276年,昆明设中庆城,首次成为省会。明代,大量移民进入云南,昆明汉族人口首次超过本地土著居民。明末清初,李定国等农民起义军、永历帝、吴三桂先后在昆明或建立政权、或建立皇宫。1911年的“重九起义” ,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统治。1905年,昆明自辟为商埠及1910年滇越铁路的修通,使昆明成为一个开放城市。1915年,昆明爆发“护国首义” ,全国响应。1919年,设云南市政公所,为昆明设市的发端。1922 年改设昆明市政公所。1928年8月1日,成立昆明市政府。抗战时期,昆明成为支撑中国抗战的经济、文化、军事重镇之一,成为著名的“民主堡垒”。1949年12月9日,昆明和平解放。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主要有磷、盐、铁、钛、煤、石英砂、粘土、硅石、铜等,以磷、盐矿最为丰富,磷矿探明储量22.77亿吨,昆阳磷矿为全国三大磷矿之一,岩盐储量12.22亿吨,芒硝储量19.08亿吨,东川是我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昆明植物资源丰富,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温带针叶林、高山灌丛和草甸等不同类型的植被。有400多个传统花卉品种。近年来,大量花卉新品种在昆明广为播种。昆明属高原红壤地区,主要有红壤土、紫色土和水稻土3种。市域界于金沙江、南盘江和元江的分水岭地带,河流分属三大水系。有滇池、阳宗海等高原淡水湖泊及众多大小河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64.95亿立方米。滇池为我国第六大淡水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地热资源分布较广,出露的温

泉有50多处。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湖、山、石、洞、泉、瀑布、花卉、古树、园林名胜、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等独具特色,极富魅力。

名人荟萃

昆明地灵人杰,名人辈出。元代,有兴修六河、始筑松华坝、兴办学校的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明代,有敢为天下先,率船队七下西洋,创造了航海史上壮举的晋宁人郑和;有在我国药物学、音韵学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嵩明人兰茂;有被誉为“四朝元老、三边总戎,出将入相、文德武功”的安宁人杨一清;有视昆明为第二故乡,明代著述最多的状元杨慎。清代,有诗、书、画造诣很高,被称为“三绝和尚”的晋宁人担当;有为官刚正不阿,直声震天下,被誉为“鲁公(颜真卿)后一人”的书画大家钱南园;有“天下第一长联”的作者孙髯。近代,昆明风云际会。蔡锷等一批革命党人在昆发动了“重九起义”、“护国首义”。朱德、叶剑英两位元帅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抗日战争时期,大批内地机关、学校、企业迁昆,使昆明一时名人云集。特别是西南联大,汇集了我国大批近代知识分子的精英人物,使得昆明大师云集,名流荟萃。值得昆明人骄傲的昆明杰出人物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

传统文化

昆明传统文化源自内地,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昆明话属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昆明人性格温和,民风淳朴,待人热情,注重礼节,包容性强。“岁时之礼,往来之仪,一本中原” ,习俗风尚与内地大同小异。节庆时昆明人喜爱摆花、插花。“火把节”是昆明彝族最隆重的节庆,届时,举行摔跤、斗牛比赛,晚间举行篝火晚会,唱歌跳舞,欢歌达旦。“滇剧”具有行腔高亢、圆润,行当、角色齐全的特点,是独具云南地方特色的剧种。昆明“花灯”是明清小曲与民歌结合形成的地方戏曲,属联曲体,分为戏剧唱腔和歌舞音乐两部分,具有浓郁的昆明乡土特色。昆明地区的花灯分昆明花灯(含呈贡花灯)、嵩明花灯。郊区农村喜唱民间小调、山歌、民歌、小曲。其中,民间小调《猜调》已在国内广为人知。“昆明斑铜”工艺品,是我国独有的工艺品奇葩。“滇菜”以擅长烹制山珍、淡水鱼鲜和蔬菜见长,具有鲜嫩回甜,酸辣微麻,重油味厚的特点。

革命遗址

昆明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勤劳勇敢的昆明人民,具有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在这片高原热土上,一批又一批的有识之士,为了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前仆后继,留下了深深的革命足迹和一个又一个的革命遗址,成为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昆明市革命遗址包括早期党史人物的故居、纪念墓碑设施;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遗址遗迹;建国后修建的烈士陵园、烈士墓、纪念碑亭等。全市共有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89处,其中国家级的有云南陆军讲武堂、抗战胜利纪念堂、国立西南联大旧址、聂耳墓等4 处;省级的有“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朱德旧居、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等15处;市级的有红军长征纪念塔、红军烈士洞等9处;

县级的有红军六甲之战纪念碑、柯渡回辉村红军标语、红军长征过富民纪念碑等36处;尚未定级的有小哨红军烈士墓、南洋华侨机工抗战纪念碑、呈贡飞机场、禄劝将军树等25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昆明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333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 项。

1.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位于翠湖公园西侧,中国较早的军事学校之一,朱德、叶剑英以及朝鲜的崔庸健等将领都毕业于此;

2.聂耳墓:位于西山森林公园内;

3.太和宫金殿:位于金殿公园内,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

4.筇竹寺五百罗汉:位于玉案山筇竹寺内;

5.抗战胜利纪念堂:位于文明街历史保护街区中;

6.国立西南联大旧址: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内;

7.真庆观:位于拓东路与白塔路交叉口;

8.地藏寺经幢:建于宋代大理国时期,现在市博物馆内;

9.金刚塔:建于明代,位于官渡区官渡镇;

10.东、西寺塔:始建于唐代,分别位于东寺街和书林街;

11.石龙坝水电站:中国最早的水电站,位于西山区海口镇;

12.石寨山古墓群:位于晋宁县石寨村,是战国至汉代滇王及其家族墓地;

13.马哈只墓碑:明代记载郑和家世的墓碑,位于晋宁县昆阳镇郑和公园内;

14.安宁文庙:始建于元代,位于安宁市连然镇;

15.王仁求碑:云南最早的唐碑之一,位于安宁市县街镇;

16.曹溪寺:始建于宋大理国时期,位于安宁市温泉镇。

近代重大历史事件重九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30日晚,云南起义爆发,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统治。由于起义当日为农历九月初九,史称“重九起义” 。护国首义1915年12月25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首先在昆明爆发。次

年初,护国军在昆明誓师出兵讨袁,最终取得了护国战争的胜利。抗战大后方抗日战争期间,昆明成为安置内迁机关、企业、学校的基地;成为支撑抗战的后方8个工业重镇之一。大批物资先后通过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公路源源运到昆明,再转运输送抗战前线。西南联大在昆八年,在多难殷忧的历史条件下,培养出李政道、杨振宁、邓稼先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对中国及世界科学事业的进步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一二?一”运动昆明是近现代著名的“民主堡垒” ,民主运动此起彼伏。1945年12月1日,昆明爆发了“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一二?一”民主运动,遭到当局残酷镇压,震惊全国,得到全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成为国统区内正在蓬勃发展的民主运动的标志。

风景名胜

昆明境内山川秀丽,文物众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 个(石林风景名胜区、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九乡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 个(昆明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1 个(阳宗海旅游度假区),国家级佛寺3座(圆通寺、筇竹寺、华亭寺)。国家级重点文物5项,省级重点文物39项,市级重点文物24项。目前昆明共有各类旅游景区(点)50余家,A级以上景区9家,其中国家5A 级景区 1家(石林风景区),4A级景区6家(九乡风景区、昆明世博园、云南民族村、大观公园、西山森林公园、金殿名胜区),2A 级景区 2家(岩泉寺、青龙峡)。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阿诗玛故乡”的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的石林风景区;展示着各国风情的世界园林园艺名园世博园;有已建成25个少数民族村寨的规模宏大的云南民族村;有奇峰俊秀、高山湖泊、杜鹃花海、冰雪世界的“滇中五岳之首”的轿子山;有被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为“天下第一汤”的安宁温泉;有“天下第一长联”之誉的大观楼长联等。

土特名产

风味食品:过桥米线、饵块、官渡粑粑、汽锅鸡、宜良烤鸭、昆阳卤鸭、玫瑰鲜花饼、石林乳饼、火腿月饼、滇八件糕点、什锦南糖。

土特产:云烟、云南白药、杨林肥酒、东川神泉葡萄酒、禄劝乌骨鸡、呈贡宝珠梨、团结乡苹果、富民大树杨梅、东川小江西瓜、富民美人指葡萄、雪莲果、德和(云腿)罐头、撒坝火腿、玫瑰大头菜、拓东酱油、七甸老酱、路南卤腐、寻甸牛干巴、鸡枞、牛肝菌、干巴菌。

特色工艺品:斑铜工艺品、乌铜走银、云子(围棋)、昆明玻璃画、昆明牙雕、昆明蜡染、昆明扎染、石林撒尼刺绣。

人口概况

据2005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以 200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昆明市常住人口为607.47万人(2005年末为 608.57 万人),与 2000 年 11 月1 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 578.12 万人相比,五年共增加了

29.35万人,增长5.08%,年均增加5.87万人,年均增长 1.0%;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 75.97 岁,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为 12.25%。

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 623.9万人,居全省各州市首位;国土面积21011 平方公里,人口密度 297人 / 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9‰。全市城镇人口比重为60.12%;全市户籍人口为 528.5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42.1%,农业人口占57.9%。

昆明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人口最多,其次是回族,人口最少的是基诺族、独龙族和德昂族。

政区沿革

约3万年前,即有人类生活在滇池地区。战国至东汉初,“滇人”建立滇国,公元前 109年,西汉设益州郡,昆明为谷昌县。225年改设建宁郡。271年设宁州,今昆明属建宁郡。东晋时改为晋宁郡。隋文帝时设昆州。唐武德年间(618~626年),置昆川,昆明时为益宁县。765年,南诏国筑拓东城,后改称鄯阐城,后定为东都、上都。大理国时鄯阐城地位一如南诏时。1276年,元置云南行中书省,在滇池地区设中庆路,昆明成为省会。明朝,设云南布政使司,改中庆路为云南府。1647年,南明政权改云南省为云兴省,云南府为昆明府,昆明县为昆海县。1659年,清将云南布政使司改为云南省,云南府和昆明县名称、隶属关系均仍旧。1912 年废府存县。1919年划省会所在地为市,设云南市政公所,为设市之始。1928 年成立昆明市政府。1949年12月9日昆明和平解放,成为云南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 2008年,昆明市辖 14个县(市)区,其中有 5 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8个县(含 3 个民族自治县);140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有50个乡、49个镇、41个街道办事处。

昆明市情 基本情况

2011年昆明市市情、基本情况 昆明市位于云南中部。 气候特征:昆明属北纬亚热带 辖区:14个。昆明共辖6个区、7个县、代管安宁一市,另管辖3个国家级开发区。其中主城区包含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呈贡新区、安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滇池旅游度假开发区。 面积 昆明东西最大横距14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20千米,全市面积2147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50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330平方公里,呈贡新区120平方公里)。 海拔 市中心海拔约1891米。拱王山马鬃岭为昆明境内最高点,海拔4247.7米,金沙江与普渡河汇合处为昆明境内最低点,海拔746米。 人口 全市人口721万,常住人口629万,人口密度294.76人/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320万,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6岁。 民族 昆明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86.52%。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13.48%。

国内生产总值 2120.3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4%.(2010年数据) 城市标志 市花:云南山茶 市树:玉兰树 建筑:金马碧鸡坊 行政区划 昆明市辖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东川区、呈贡新区六个市辖区和晋宁县、富民县、嵩明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宜良县、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七个县,代管安宁市(2010年数据) 。 托管区域 下列区域不由所属行政区域直接管理,而直接由市政府派出机构管理,并建有公安局,环保局等行政机构。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8月成立,管理呈贡新区马金铺街道办事处75%的区域及五华区人民西路以北,昌源路以东,海屯路以南,二环快速以西的八个社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5月成立,管理官渡区小板桥街道经济园社区、阿拉街道办事处及呈贡新区洛羊街道办事处。

昆明市基本情况

自然地理: 昆明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中部。位于东经102°10′至103°40′,北纬24°23′至26°33′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52公里,南北纵距237.5公里,面积21011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的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昆明区位优势突出,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昆明地区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2010年平均气温16.4℃左右,年降雨量869.1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136.8小时。气候独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常青,素以“春城”著称。 自然资源: 昆明资源丰富,矿产以磷、盐、煤、石英砂、铝土、硅石等为主,品种多,储量大,其中磷矿探明储量22.77亿吨,昆阳磷矿为全国三大磷矿之一,岩盐储量12.22亿吨,芒硝储量19.08亿吨。 昆明属高原红壤地区,土壤主要有红壤土、紫色土和水稻土三种,适宜种植稻谷、小麦、蚕豆、玉米、马铃薯、油菜、烤烟、蔬菜、花卉等粮经作物和桃、梨、苹果、柑桔、葡萄、板栗等经济林木。 昆明地区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温带针叶林、高山灌丛和草甸等不同类型的植被。花卉有400多个品种,茶花、玉兰、杜鹃、报春、百合、兰花、绿绒蒿、龙胆是云南八大名花,其中茶花更是昆明市花。

昆明地热资源分布较广,安宁温泉享有“天下第一汤”美誉。由于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域内属多水带和丰水地区,水源主要分布在滇池、嵩明、石林、宜良、寻甸、禄劝等地。 历史文化: 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称,远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滇池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人类发祥地之一。自战国时期楚将庄蹻开滇,在昆明建滇王国,延续300年之久。西汉时期,汉武帝拓疆至云南,在滇池地区设置益州郡,蜀汉时期更名建宁郡,至隋改为昆州。这一时期,昆明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唐宋时期,“南诏国”、“大理国”地方政权在次筑拓东城,设鄯阐府,并辟为陪都,长达490年。公元1275年,元朝在昆明设云南中书省,昆明由此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朝改为云南府,沿至清末。1928年,昆明正式建市。 昆明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辛亥“重九起义”推翻清朝在云南的统治,“护国首义”在全国掀起讨伐袁世凯复辟实力的浪潮,“抗战大后方”为全国抗战胜利做出突出贡献,“一二·一”等爱国民主运动使昆明成为文明中外的“民主堡垒”。 昆明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曾涌现出创造七下西洋业绩的郑和,“护国首义”首领蔡锷,《义勇军进行曲》作者聂耳等俊杰;在昆明学习工作过的李政道、杨振宁、邓稼先、朱光亚、华罗庚等杰出科学家和钱钟书、熊庆来、闻一多、朱自清、周培源、吴晗等一大批近代知识分子精英业绩非凡,斐声海内外。

昆明市人口数量统计分析

昆明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为6432212人,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占全省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3.48%上升为13.99%。我市属于典型的人口净流入地区,省外流入人口中居前的分别是四川、贵州、重庆、湖南。省内其他州市流入人口中居前的分别是曲靖、昭通、楚雄、红河,流入昆明市的人口约198万人占全省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3.48%上升为13.99%,上升0.51个百分点。全市14个县(市)区中,常住人口最多的是五华区,最少的是富民县。 常住人口10年增加65万余人 全市常住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781294人相比,10年共增加了650918人,增长11.26%,平均每年增加6509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1990-2000年与2000-2010年前后两个10年相比,后10年比前10年人口净增减少73.8万人,增长率和年平均增长率则从前10年的33%和2.8%,下降为后10年的11.26%和1.07%。全市人口增长趋缓,增幅呈下降趋势。 平均每个家庭2.73人 在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户2099404户,家庭户人口为572620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5人减少了0.32人。家庭规模的进一步缩小,反映出我市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家庭观念的变化,同

时也反映出我市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男性多于女性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306182人,占51.40%;女性为3126030人,占48.60%。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5.76(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89下降了 5.13。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性别比与全国105.2的水平接近。 老年人口增多百岁老人达109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96859人,占15.50%;15-59岁人口为4657265人,占72.41%;60岁及以上人口为778088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38231人,占8.37%。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数据显示,昆明市百岁老人达到了109人。 少数民族中彝族人口最多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542314人,占86.1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89898人,占13.8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513954人,增长10.22 %;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36964人,增长18.19%。 在全市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44.1万人),其次分别是回族(15.8万人)、白族(8.3万人)。受民族政策及婚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略高于汉族人口,全市人口的民族构成相对稳定。

昆明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A卷

昆明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1题;共40分) 1. (4分)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6000、4500、100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A . 耕地 B . 森林 C . 淡水 D . 矿产 2. (2分)读“桂、贵、苏、粤四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与同期全国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水平差值百分比图”据此完成小题。 (1) 导致图中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是() A . 老年人口数量变化 B . 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 . 省际人口迁移差异 D .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

21世纪中期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①城镇②农村③发达省份④欠发达省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3. (2分)下列各国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国家是() A . 日本 B . 加拿大 C . 德国 D . 科威特 4. (4分) (2014高一下·江门期末)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B . 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C .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 . 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 5. (4分) (2017高二下·崇义月考)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所示地区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在() A . 0~500米 B . 500米左右 C . 500~1000米 D . 1500米左右 (2) 该海拔区域人口比重大的原因可能是() A . 采矿业的发展 B . 水源充足 C . 林业的发展 D . 气候适宜 (3) 图中所示现象反映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 . 非洲东部 B . 刚果盆地

2501-云南省昆明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昆明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5日来源:昆明日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4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验收、数据汇总等工作。现将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及地区分布 全市常住人口[3]为6432212人。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为: 地区常住人口数(人) 五华区855521 盘龙区809881 官渡区853371 西山区753813 东川区271917 呈贡县310843 晋宁县283784 富民县145554 宜良县419400

石林彝族自治县246220 嵩明县287095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396404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457068 安宁市341341 二、人口增长 全市常住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78129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650918人,增长11.26%。平均每年增加6509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三、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户[4]2099404户,家庭户人口为572620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5人减少0.32人。 四、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306182人,占51.40%;女性为3126030人,占48.60%。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5.76(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89下降5.13。 五、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96859人,占15.50%;15-59岁人口为4657265人,占72.41%;60岁及以上人口为778088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38231人,占8.3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57个百分

昆明市第六次人口普查

昆明市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2011-05-26 19:21:01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明市人民政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普查主要数据,昆明市常住人口为6432212人,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一、全市常住人口及地区分布 五华区855521人;盘龙区809881人;官渡区853371人;西山区753813人;东川区271917人;呈贡县310843人;晋宁县283784人;富民县145554人;宜良县419400人;石林彝族自治县246220人;嵩明县287095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396404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457068人;安宁市341341人。 全市常住人口占云南省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3.48%上升为13.99%,上升0.51个百分点。全市14个县(市)区中,常住人口最多的是五华区,最少的是富民县。 普查数据显示昆明市属于典型的人口净流入地区,在全市常住人口中,省外及省内其他州市流入的人口约120万人。省外流入昆明市人口中居前的分别是四川、贵州、重庆、湖南;省内其他州市流入昆明市人口中居前的分别是曲靖、昭通、楚雄、红河。 二、人口增长情况 全市常住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78129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50918人,增长11.26%。平均每年增加6509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1990-2000年与2000-2010年前后两个十年相比,后十年比前十年人口净增减少73.8万人,增长率和年平均增长率则从前十年的33%和2.8%,下降为后十年的11.26%和1.07%。全市人口增长趋缓,增幅呈下降趋势。

昆明市人居环境发展现状

昆明市人居环境发展现状、条件及优势(一)昆明市人居环境发展现状 1.历史文化 昆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339年战国时代,就有庄蹻入滇为滇王的历史记载。公元 765年与唐朝同时代的云南的南诏王朝建立了拓东城,即如今的昆明城。南方丝绸之路接通了与缅甸、印度等周边国家的联系。公元1279年元朝在云南设立行省,昆明正式成为省会城市。1905年昆明自辟商埠,对外开放,从此迈开了近代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昆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其中以“火把节”、“滇剧”、“花灯”、“昆明斑铜”及“滇菜”等最具民族特色。昆明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32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项,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42项。此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石林风景名胜区、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九乡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昆明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阳宗海旅游度假区)。作为少数民族大省的省会,多元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文化在昆明得到了集中体现,拥有大量民族特色的东西,如习俗文化、制度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伦理文化及审美文化等,昆明甚至可以称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核心。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昆明正逐步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的前沿阵地,是东盟各国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昆明的人居、人文环境是同等发展规模的城市无可比拟的。 2.地理位置与资源条件 昆明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处东经102度10分至103度41分,北纬24度24分至26度33分。昆明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低纬度、高海拔互补,气候类型多样,常年平均气温15.1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天高云淡、四季如春,鲜花常年绽放,草木四季常青,素以“春城”、“花城”闻名于世。由于昆明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属于气候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又被誉为“高原氧吧”。昆明市复杂多样的高原地貌,垂直多变的立体气候,孕育了种类繁多的植物。森林生长良好,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温带针叶林、寒温带针叶林,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滇青冈、旱冬瓜等,森林覆盖率达到51.2%。在原有的400多个传统花卉品种基础上,近年来,大量花卉新品种在昆明培育成功,使昆明市成为名符其实的“西南花都”。 昆明主城区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是休闲、旅游、度假、居住的理想之地。昆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目前已开发重点风景名胜古迹100多处、旅游景区30多个、国家级旅游线路10余条。昆明共有各类旅游景区(点)50余家,A级以上景区9家,其中国家5A级景区 1家(石林风景区),4A级景区6家(九乡风景区、昆明世博园、云南民族村、大观楼公园、西山森林公园、金殿风景区),2A级景区2家(岩泉寺、青龙峡)。

昆明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昆明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4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验收、数据汇总等工作。现将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及地区分布 全市常住人口为6432212人,现有人口为7263100人。 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为: 地区常住人口数(人) 五华区 855521 盘龙区 809881 官渡区 853371 西山区 753813 东川区 271917 呈贡县 310843 晋宁县 283784 富民县 145554 宜良县 419400 石林彝族自治县 246220 嵩明县 287095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396404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457068 安宁市 341341 二、人口增长 全市常住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78129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650918人,增长11.26%。平均每年增加6509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三、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户[4]2099404户,家庭户人口为572620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5人减少0.32人。 四、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306182人,占51.40%;女性为3126030人,占48.60%。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5.76(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89下降5.13。 五、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 996859人,占15.50%;15-59岁人口为4657265人,占72.41%;60岁及以上人口为778088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38231人,占8.3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5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2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3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8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542314人,占86.1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89898人,占13.8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513954人,增长10.22 %;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36964人,增长18.19%。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98442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90537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00119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861123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6983人上升为1530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056人上升为1407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8678人上升为31112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4719人下降为2893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周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53800人,同2000年第五次为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04044人,文盲率[5]由6.19%下降为3.95%,下降2.24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6]为 4116616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15596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940236人,乡村人口减少289318人,城镇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9.06个百分点。

昆明市人口发展概况

昆明市人口发展概况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持续快速增长的经济成就,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与解构,催生了新的社会结构的生成与建构。与此相应的是中国人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进程,人口结构在持续着中国人口史上从未经历过的现代转变,这一转变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过程。 昆明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偏东北,云贵高原中部,东经102°43′,北纬45°02′,是云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旅游中心,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它面向东南亚、南亚,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重要枢纽。昆明东西最大横距14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20千米,全市面积2147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30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290平方公里,呈贡新区40平方公里)。昆明共辖6个区、7个县、代管安宁一市,另管辖3个国家级开发区。当前,昆明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和社会矛盾凸显的特定时期,其中,人口发展是关乎昆明市全局发展独具核心价值的问题,迫切需要展开对昆明市未来人口发展形势以及内外关联系统的研究,在对昆明市未来人口发展态势及影响因素进行科学阐释的基础上,提供人口规划和人口战略选择的政策依据。 一、总人口变化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其数量、结构、空间分布与城市经济结构、产业发展等存在密切关系,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昆明市2000 年总人口约为480.1万人,出生率13.45‰,死亡率5.72‰,自然增长率7.73‰。2005年约为608.6万人,与2000年增加了128.5万人,增长约31.5%,出生率12.72‰,死亡率5.29‰,自然增长率7.43‰。2008年约为623.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约15.3万人,增长了约2.5%,当年出生率10.94‰,死亡率5.35‰,自然增长率5.59‰。2000年,昆明市区人口达到181.2万人,占昆明市人口的比重为38%,其中,市区农业人口为37.7万人,非农业人口为143.5万人,分别占昆明市人口的21%和79%。2004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昆明市调整行政区划,重新进行了自1956年以来的第一次对主城区的规划

昆明概况

昆明概况(市情) 现代新昆明发展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四次全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扣建设现代新昆明这一中心,围绕富民、强市两大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强力推进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和国际化拓展,加快建设富强昆明、活力昆明、文化昆明、生态昆明、和谐昆明,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引领、软硬环境建设、县域经济繁荣、园区经济突破、招商引资推进、滇池流域城乡及滇中区域发展一体化六大举措。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将以人为本、以民为主的现代新昆明建设成为,以“一湖四环”、“一湖四片”、“一城四区”为载体,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步为标志,三大板块协调发展,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春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生态城市,成为经济景气指数高、文化特色浓、人居环境好、投资环境佳、社会安定和谐的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 “四创两争”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争取联合国人居城市奖 争取进入国家生态城市行列

“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四全”工作 指对滇池、长江、珠江流域昆明境内水环境实施“全面截污、全面禁养、全面绿化、全面整治”。 “一二三四五六”重点工程 一是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微循环道路改造、城市公共空间开辟、城乡公交一体化、昆明信息港开港等一年实现工程; 二是“一湖三环”闭合、园区和县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两年突破工程; 三是主城区、环湖及29条入湖河道截污收集处理、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市域环境生态系统建设等三年达标工程; 四是主城和环湖轨道交通、“两环五射”高速公路、昆明新机场一期、牛栏江调水等四年投运工程; 五是“城中村”重建、主城改造、县城建设、小城镇开发等五年提升工程; 六是城市地铁、滇中城际轨道、滇池清淤和外流域调水、城市“四创两争”、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滇中区域(同城)发展一体化等六年基本实现工程。 “四环十七射”工程 四环:指二环、三环、绕城高速内环和绕城高速外环。其中,二环系统全长27.1公里,改扩建段长20.4公里;三环闭合工程位于昆明主城外围、二环和绕城高速内环之间,是沟通主城外围四个方向的次区域通道,该路线方案道路全长 45.94公里,利用已建成道路19.6公里,实施三环闭合工程须新建26.34公里;绕城高速内环主要承担过境交通流交通转换功能,全长约113公里;绕城高速外环承担过境交

关于昆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关于昆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08年5月1日 调查地点:昆明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吴家营敬老院 调查对象:老年人及活动中心工作人员 调查人员:水电083班徐光灼200810504305 水电083班王正涛200810504349 水电083班刘凯夫200810504314

调查目录 1.对本次调查问题的初步分析和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2.外出对本次研究问题的实地调查 3.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结果的分析 4.本次问卷调查最终达到的目的 5.我们的认识与感想 一.问卷调查表版式 昆明市老年人整体日常生活状况调查报告1.日常生活锻炼身体频率? A.每天锻炼 B.周末锻炼 C.偶尔锻炼 D.从不锻炼 2.每次锻炼持续大约多长时间? A.两个小时 B.个半小时 C.一小时 D.半小时 3.一般喜欢到什么地方锻炼身体? A.在家附近 B.老年活动中心 C.附近公园 D.西山附近 4.平日喜欢的锻炼方式?(多选) A.打打太极 B.扭秧歌 C.爬西山D玩健身球E饭后散步F- 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年人对自己衰老的看法,态度? A.子女照顾感到幸福 B.脱离负担日子轻松 C. 每天外出游乐生活充实 D.子女很少关怀觉得孤单

6.平日里多有些什么人来看望自己? A.子女常来 B.亲戚老友们 C.学生社团 D.感觉敬老院看护对自己最亲 7.有没有觉得对家庭产生负面影响? A.子女赡养自己理所应该 B.觉得子女不易给子女带来负担 C.认为应减轻子女负担 D.依然在生活上给子女帮助 8.自己在家里有没有做点什么事情? A. 不管家里的事 B.想做子女不同意 C. 帮子女带孩子 D. 帮家里看家 9.两代人之间主要存在的代沟或者矛盾? A.与子女相处很好很照顾自己 B.子女鼓励自己外出游玩 C做了对家里有用的事得不到子女支持 D.媳妇对自己态度很不好 10.自己对敬老院的居住环境是否满意,有没有什么希望院方加以改进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老年人认为自己比较适宜的居住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退休后有没有社会保障,每月社保和工资能拿到多少?

昆明人口及相关统计数据

昆明人口 昆明有常住人口667.7万人 近日,昆明市统计局对外发布了《2015年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末,昆明常住人口有667.7万人,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215.07万辆,主城5区一共开通公交运营线路362条。 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15.07万辆。 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5.26亿元 比上年下降6.1% 截止到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67.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67.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70.05%。人口自然增长率5.98‰。 2015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55.5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7.71万人,占户籍人口比重为57.2%。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70.00亿元,比上年增长8.0%。去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8% 去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5.26亿元,比上年下降6.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14.85亿元,比上年增长0.9%;集体企业0.13亿元,下降59.6%;股份制企业82.11亿元,下降15.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7.9亿元,下降1.1%。分门类看,采矿业实现利润1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制造业121.63亿元,下降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1.37亿元,下降6.2%。 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207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建筑工程实现产值1834.09亿元,增长9.5%;安装工程实现产值175.88亿元,增长1.8%。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9378.78万平方米,增长0.7%,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4148.75万平方米,增长3.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3335.72万平方米,下降4.5%。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47.23亿元,增长11.3%。 主城五区公交运营线路362条 共有出租车8985辆 《公报》显示,去年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26528万吨,增长4.2%,公路旅客运输量8025万人次,下降1.8%,公路货物周转量157.15亿吨公里,增长8.3%,公路旅客周转量82.48亿人公里,下降0.8%;全年铁路货物运输量1903万吨,下降11.1%;铁路旅客运输量1817万人次,增长8.7%;铁路货物周转量148.83亿吨公里,下降4.8%;铁路旅客周转量39.97亿人公里,增长8.5%。昆明机场全年完成运输起降29.9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1%;旅客吞吐量375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4%,货邮吞吐量35.5万吨,比上年增长12.2%。全年共开通航线284条,其中国际航线54条,地区航线6条。 截止到2015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15.07万辆,比上年增长9.7%,其中本年新注册25.04万辆。汽车保有量172.87万辆,比上年增长13.0%,其中本年新注册23.11万辆。年末个人汽车保有量154.51万辆,比上年增长14.4%。 主城五区公交运营线路362条,新增公交线路14条,新增公交车辆923辆,日均客运量(包含轨道交通)279.06万人次,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54.3%。年末全市实有出租车8985辆,其中主城区实有出租汽车7651辆。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2所 在校学生43.64万人 截止到2015年末,全市一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2所,在校生43.64万人,专任教师2.71万人。中等专业学校61所,在校生17.59万人,专任教师0.44万人。普通中学287所,在校

昆明市基本情况

【位置面积】昆明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云南中部湖盆群的中心地带,拥有富饶的滇池盆地,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联结东南亚、南亚通道上的枢纽,具有重要的区域地位。昆明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处于金沙江、南盘江、红河的分水岭地带。地势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低缓。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为山原地貌,最高点在北部禄劝县轿子山马鬃岭,海拔为4247米,最低点在禄劝县普渡河与金沙江交汇处,海拔仅746米。主城中心区海拔1891米,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昆明城市坐落在滇池盆地北部,位于北纬24°23′,东经103°23′。2005年,昆明辖区总面积为21111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2005年昆明市辖5区1市8县。昆明城区四区区划调整整合后,全市共有社区居委会315个,村委会1256个。 【人口民族】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0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1.2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7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4.6%。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8个,即彝族391337人,占总人口的7.7%、回族146922人,占总人口的 2.9%、白族71443人,占总人口的 1.4%、苗族45013人,占总人口的0.89%、傈僳族17289人,占总人口的0.34%、壮族13835人,占总人口的0.27%、傣族13101人,占总人口的0.27%、哈尼族10649人,占总人口的0.21%。全年出生人口5879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23‰。 【气候】2005年昆明年平均气温为16.7℃,比历史同期平均值偏高1.8℃,比2004年偏高 1.1℃,创下了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年平均气温的最高值。2005年昆明市降雨量以寻甸最多,达1239毫米,东川最少为677毫米,昆明的年降雨量为976毫米。与2004年的降雨量相比,除嵩明、宜良、寻甸偏多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均偏少。2005年昆明

昆明商圈概述

昆明商圈概述 三市街商圈——最古老也最繁华的商圈 三市街商圈地处城市的中心,这里自古商业繁华,旧时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浓郁的商业氛围与今天并无二致,可谓昆明最古老,迄今为止也是最繁华的商圈。该商圈从早期的以百货商场、便利店、临街铺、批发市场等业态为主的商业开始朝多元化发展,出现了大型仓储超市、品牌专营店等新的业态,以及商务办公写字楼陆续建成,解决了市民生活、娱乐、休闲、工作等所需,也成为昆明最全面、最繁华、最核心的商圈。 小西门商圈——整体布局较混乱 90年代初期,以大型综合百货商场为主的小西门商圈逐渐形成,当时,该商圈可谓是昆明主流商圈之一,多年来也形成了以中低大众消费为主的商业区。但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片区内交通、停车成为区域商业发展的瓶颈;此外,商圈内缺乏其他大型商业设施,如百货、专卖店等;缺乏休闲设施,硬件设施不足;各商铺的经营档次参差不齐,整体布局混乱,无宏观规划,也影响着该商圈的发展。目前小西门商圈的繁华事实上依靠于大观商业城内的沃尔玛。 青年路商圈——年轻朝气时尚 青年路商圈的主要特点是交通极其发达,来往车辆、人流极多,

由于和三市街商圈邻近,随着城市的扩大,在人们的印象中,它与三市街商圈几乎不分彼此。然而,由于该商圈内大型百货购物广场没有特色及主打产品,很多商场已经退市,未来有可能和南屏街商圈合并。白塔路商圈——以高端商业为主 白塔路商圈的特点是主题鲜明,购买消费群较有特点。尽管该商圈人流量并不占优势,但有效购买率却非常之高,高档消费的特色就是金格百货屹立昆明多年的秘笈之一。该商圈唯一不足之处在于交通及配套设施。身处昆明的主干道边上,车辆停泊并不如三市街便利。对于讲求舒适感的高端消费人群来说,交通问题的影响不能被忽视,而餐饮业的缺乏,仍是决定商圈人气的要素之一。 北市区商圈——成长之路任重道远 北市区商圈由于整个区域城市规划发展战线太长,难以形成大规模人气集聚,使之本来的优势成为劣势,再加上北京路修了拆,拆了修,极大阻碍了其发展。目前北市区成熟的商圈只有北辰财富中心,随着北京路翻修工程结束,现在虽有所起色,但革命尚未成功,北边还需努力。 南市区商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昆明商圈新贵,发展时间不长,发展速度惊人,以餐饮娱乐为主的南亚风情第一城目前已启航,出道之后迅速抢占昆明南市区市场,未来随着昆明西山万达广场,蓝光昆仑中心的开业,钱途不可限量。西市区商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西市区商圈带有独特的商业氛围和历史底蕴,目前整个西市商圈

第一部分昆明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概况

第一部分昆明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主要职能 从事妇女儿童保健相关的公共卫生事业 参照政府批准的“三定”方案。 (二)2016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介绍 (1)妇幼健康计划完成情况(见表1) 表1 昆明市2016年妇幼健康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3)预防“三病”指标完成情况

2016年全年昆明市结婚登记人群艾滋病、梅毒咨询检测任务53000人,完成59752人,完成下达任务112.74%。 2016年昆明市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咨询检测任务97000人,完成HIV、梅毒和乙肝咨询检测129397人,已完成全年任务的133.26 %。 (1)孕产妇死亡干预控制 2016年,昆明市共发生孕产妇死亡17例,其中户籍内死亡

13例(倘甸4例,寻甸、经开、官渡、禄劝各2例,宜良1例);死亡原因分别为产后出血8例(官渡区、倘甸、禄劝各2例,宜良县、经开区各1例)、猝死1例(经开区)、急性白血病1例(倘甸)、气道梗阻1例(倘甸)、脑出血1例(寻甸县)、妊娠合并绒癌1例(寻甸县)。户籍外死亡4例,分别为昭通、四川、贵州、河南各1例;死因分别为羊水栓塞2例,产科出血和先心病各1例。年内组织省、市级产科及内、外科专家召开孕产妇死亡现场评审会13场次,组织省市级产科、医务科、ICU专家至对口责任县区开展危急重症孕产妇抢救应急演练并进行现场指导5次。 (2)高危孕产妇管理 完善了《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管理要求》及《子宫疤痕再妊娠筛查与管理要求》,规范重点高危因素的筛查和管理。加强了户籍内流出孕产妇的追踪,各县区开展辖区户籍育龄妇女拉网式筛查,及时掌握流出户籍人口怀孕信息。在省市级专家的具体指导下,通过规范孕妇普查、常规建册检查、疑难高危至对口医院确诊及高危远程会诊等措施,年内全市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筛出病例增加,随访逐渐有针对性、个体化。县级高危筛查质量及管理质量较去年有所提高。 (3)儿童死亡干预控制 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17‰和6.54‰。婴儿死因顺位依次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新生儿窒息、肺炎、意外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顺位依次为早产低体重、意外死亡、先天异常、新生儿窒息、肺炎,与近年来死因顺位一致。

昆明市介绍

昆明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区,总面积约21011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的省会,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市域地处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昆明市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昆明市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间2200小时左右。昆明市辖5区、1县级市、8县(含3个名族自治县。昆明市常住人口为636万人,全市城镇人口比重为63.6%;全市户籍人口为536.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42%,农业人口占58%。昆明市人口以汉族为主,有9个世居民族,3个民族自治县,5个民族乡,全市少数民族人口815735人。2010年,昆明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57岁,孕产妇死亡率38.94/10万,婴幼儿死亡率8.05%,居民总体健康状况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昆明市先后被确定为公立医院改革和医师多点执业国家级试点城市;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和卫生科技进社区省级试点城市。全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处方金额卫生院平均下降2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均下降21.18%,村卫生室平均下降10.6%。昆明市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前已通过了全国爱卫会的评估。“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市级医疗项目按计划推进实施,逐步实现医疗资源向新建居民区的调整,基本建设项目增加投入22亿,新增床位3300张,改善了医疗服务条件,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五年来,疾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比“十五”期间增加61.09%,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卫生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医疗卫生综

昆明概况导游词3篇

昆明概况导游词3篇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昆明概况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昆明概况导游词范文1:昆明,云南省省会,具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 南濒滇池,三面环山。 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 c。 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四季如春,气侯宜人,是极负盛名的“春城。 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风的红嘴鸥,万里迢迢地从远方飞来,落栖在昆明城中。 昆明市域总面积约1556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98平方公里。 总人口400万。 全省26个民族在昆明都有居住。 昆明还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结构,为昆明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 昆明市是一个发展中的国际旅游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会

为中心的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 昆明市是云南省的交通枢纽、通讯中心及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口岸。 昆明机场是中国五大国际航空港之一,有飞往仰光、曼谷、新加坡等的6条国际航线、通往香港的一条地区航线及通往国内各大中城市的约40条航线,以及省内的7条航线。 现有昆明至成都、昆明至贵阳、昆明至河口等12条铁路干支线,还有昆明至南宁,以及省内的广大铁路、昆玉铁路等。 昆明的公路四通八达,有5000多公里的公路通往省内各地和邻省邻国。 昆明各类旅游设施齐全,是国际著名的风光旅游城市、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昆明全市土地面积2.1万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44.9万公顷,湖泊面积377平方公里。 全市范围是高原红壤地区,适宜种植稻谷、小麦、蚕豆、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烤烟、花卉、蔬菜、油菜等经济作物和桃、梨、苹果、柑桔、葡萄、板栗等经济林木。 市域内有林地面积102.6万公顷。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20°45′、北纬25°2′。 市中心海拔1,891米。 南濒滇池,三面环山,“城枕群山廓面湖,山川风景堪画图。

昆明概况

昆明概况 现代新昆明发展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四次全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扣建设现代新昆明这一中心,围绕富民、强市两大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强力推进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和国际化拓展,加快建设富强昆明、活力昆明、文化昆明、生态昆明、和谐昆明,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引领、软硬环境建设、县域经济繁荣、园区经济突破、招商引资推进、滇池流域城乡及滇中区域发展一体化六大举措。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将以人为本、以民为主的现代新昆明建设成为,以“一湖四环” 、“一湖四片” 、“一城四区”为载体,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步为标志,三大板块协调发展,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春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生态城市,成为经济景气指数高、文化特色浓、人居环境好、投资环境佳、社会安定和谐的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 “四创两争”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争取联合国人居城市奖 争取进入国家生态城市行列 “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四全”工作 指对滇池、长江、珠江流域昆明境内水环境实施“全面截污、全面禁养、全面绿化、全面整治”。 “一二三四五六”重点工程 一是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微循环道路改造、城市公共空间开辟、城乡公交一体化、昆明信息港开港等一年实现工程; 二是“一湖三环”闭合、园区和县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两年突破工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