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利用浅析
浅析临沂市城区雨水资源与利用

水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 下水 。 三是生态 新建生活小 区、 环境条件较好 的城市园 区. 而且应 该在小区或 园区基 小 区雨水利用系统 础设施建设时同步完成 . 屋 面雨水收集系统和小 区雨水收集 系统更注 重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是今后城市住宅园 区、 现代化工业 园 2 临 沂 城 区 雨 水 资 源 状 况
4 结 论 与讨 论
对雨水利用途径 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 的热 门. 主要是 因为城市水 资源紧张以及人们意识 到了雨水利用 的巨大潜力 . 现 阶段我市对雨水 的主要利用途径包括 : 结合城市道路 的雨水渗透 、 收集系统 ; 与绿地地 形及水景设计 相结合 的雨水渗透 、 收集系统 : 屋面雨水收集 系统 ; 小区 雨水综合收集 系统等 。我们应该通过研究 . 继续寻找更好 、 更先进 、 更 完善的雨水利用 技术 . 以提高雨水利 用率 . 同时还 要在 全社会推广雨 水集蓄利用的观念 、 方法和先进经验 . 让雨水利用系统成为城市建筑 、 道路 、 公共绿地等 基础设施配套 的建设 项 目. 形成全 面开展雨水集蓄 利用的大好局 面 . 这也将会带来 巨大的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 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研究无论对 节约 型城市园林建设以及 节约型社 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现代城市雨 水利用是一项涉及 多学科 的、 复杂 的系统工程 , 在选 择雨水利用系统方案 时 . 要特别注意地域及现场各种条件 的差异 . 即 使在 同一个城市 . 由于项 目间各 种因素和条件 的不 同 , 宜采用 的方案 也可能完全不 同。 中国是一个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 国家 . 雨水问题是城市水环境和水 资源的主要制约 因素 . 为 了实现建立 生态城市 的 目 标. 必须选择可持 续发展的道路 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 、 减少城市洪灾 的有效途径 . 同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的重 要组成部分 . 应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 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分析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分析城市的雨水资源化收集与利用是一种有效的节水措施,有助于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本文将从收集与利用两个方面对城市雨水资源化进行分析。
城市雨水资源的收集是指通过不同的设施和方法,将雨水收集起来,以便后续利用。
常见的雨水收集设施包括雨水收集箱、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地下贮水池等。
这些设施能够收集大量的雨水,并可通过管道系统将其导入储存设备中。
在雨水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收集设施的设计和维护,以确保收集到的雨水是干净的。
城市还可以通过雨水径流管理系统,将城市道路和广场的雨水排放量减少,并将其收集起来。
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是指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不同领域的水需求。
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可以分为室内利用和室外利用两个方面。
室内利用包括使用雨水冲厕、洗衣等生活用水,通过适当的处理和过滤,将雨水变成符合标准的饮用水也是一种利用方式。
室外利用包括灌溉、景观绿化等非生活用水,通过合理的设计与规划,能够在城市中保存水资源并减少自来水消耗。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具有许多优点。
它能够减少城市的自来水消耗,缓解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雨水资源的收集与利用还能减少雨水径流,减少城市水logging危险,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通过雨水资源的利用,还能减少城市的排水系统负荷,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通过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还能够降低城市的能源消耗,减少污水处理和供水厂的运行成本。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收集到的雨水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和过滤,以符合不同用途的需求。
这涉及到设施的设计和运营成本,增加了城市的投资和运维成本。
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以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由于城市的不同用水需求和雨水的不可预测性,雨水资源的利用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风险。
城市的雨水资源化收集与利用是一种有效的节水措施,有助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
通过合理的收集和利用,可以减少自来水消耗、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降低能源消耗等。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分析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挑战,其中包括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减少城市内部的洪涝灾害,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对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城市雨水资源化的现状和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城市地面的自然覆盖率越来越低,导致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同时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城市的雨水资源得不到有效收集和利用。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雨水流失严重。
由于城市地面大量被水泥和沥青覆盖,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导致大量雨水流失,造成了地表径流增加和城市内部的洪涝灾害。
2. 水资源利用率低。
城市雨水由于排放渠道单一,导致雨水难以得到有效收集和利用,大量的雨水直接被排放到海洋或河流中,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
3. 污水排放过多。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能力有限,部分雨水会与污水混合排放,使得水质恶化,同时也会造成城市内部的污水淤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城市需要制定有效的雨水资源化收集与利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建设雨水收集设施。
城市可以通过建设雨水收集池、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设施,将雨水进行收集和缓存,从而减少城市内部的洪涝灾害。
2. 提倡雨水收集利用。
城市可以通过政策和法规推动居民、企业等单位进行雨水收集利用,例如建设屋顶绿化、雨水花园等设施,使雨水得到有效利用,降低城市的用水压力。
3. 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城市可以加强排水管网的建设,将雨水和污水进行分流处理,减少混合排放现象,提高城市的水质。
4. 利用雨水资源进行生态建设。
城市可以利用雨水资源进行湿地建设、生态景观建设等,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也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设施。
三、城市雨水资源化收集与利用的挑战和对策城市雨水资源化收集与利用虽然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水平不足。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分析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雨水资源是城市中极为宝贵的一种资源,有效的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不仅可以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以减少城市内涝,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将针对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进行一次系统的分析。
一、城市雨水资源情况在城市中,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雨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在城市中,雨水的主要分布地点包括建筑物屋面、道路、广场等。
城市雨水的产生量与城市的建设密度和雨量有关,在建设密度较高的城市和降雨较多的地区,雨水资源的丰富度会相对较高。
二、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方式1. 屋面雨水收集:城市中的建筑物屋面是最主要的雨水收集面,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可以将屋面的雨水有效收集起来。
目前常见的屋面雨水收集方式包括设置屋面雨水导流系统、雨水收集管道和雨水储藏设施等。
2. 道路雨水收集:城市中的道路也是雨水资源的一处重要来源,通过设置路缘石、雨水下水道和雨水花园等设施,可以将道路上的雨水有效收集起来。
3. 地面雨水渗透:在城市中,地面的大部分面积都是被硬化的,导致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形成地表径流。
在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过程中,地面雨水渗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雨水资源收集方式。
通过设置透水铺装、雨水花园和雨水渗透池等设施,可以促进雨水的地下渗透,增加地下径流水量。
1. 生活用水:收集起来的雨水可以通过简单的净化处理,就可以用于冲厕、洗衣、清洁等生活用水。
这不仅可以减少城市的自来水消耗,还可以降低城市的污水排放量。
2. 灌溉用水:收集起来的雨水可以用于植被灌溉,包括城市中的绿化带、草坪和城市边缘的农作物等。
通过雨水灌溉,可以减少城市中地下水的开采量,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 城市景观用水: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可以打造城市中的景观水体,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湖泊和人工溪流等。
这些景观水体不仅可以美化城市,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
浅谈小城市雨水利用及排放

要用电 负荷 为 照 明 负荷 , 日常需 频 繁 开 、 。系统 可 通 过 控 制 展 容 易 。 断 5 变压器绕组采用 Y z1 连接 , ) . 1 n 具有抗雷击功能 。
6 小容 量变 压器负荷 为大 型桥 梁电气负荷小且分散 、 电距 ) 供 离 长的特点提供 了方便 。 7 低压 侧采用 电磁式微 型断路 器作为保护 , 由其 内部的热 ) 并
4 通过使用 H C熔 断器提供 系统 过流保护 。5 电流互感器 提供 ) R )
过载保护 。6 零序 电流互感器 提供 接地故障保护 。 )
3 3 埋地 式 变压 器 系统 .
埋地式变压器系统 如图 3所示 。
敏元件作为过载保护 。 8 中压 电缆插入终端能 防水 。变压 器采用环 氧树脂外壳 , ) 防 护等级达到 I6 。 P 8
4 结 语
图 3 埋 地式 变压 器 系统 原 理 图
中压 电能传输系统为 大型桥梁 提供可靠 的电力保 障 , 相对于
参考文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丐 南京长 江二 桥长 距 离分散 性 负荷供 配 电关键 技 术 2 埋地 式变 压器 还具 有防护等级 高 、 ) 免维 护 、 寿命 长 、 靠性 [ ] 许 祥 . 可 研 究[ . A] 中国公路 学会桥 梁和 结构 工程 学会 20 0 1年桥 粱 好 的优 点。 学术讨论会论 文集[ ]2 0 . C .0 1 3 中压保护也采用 H C熔断器保护 , ) R 整定 电流 比上级熔断器
. 有些地 势低 洼处 的住房进 水 , 幸未发 所 但总体来说 , 现代 意义 上的城 市雨 水利用 在 中国起步 较 晚 , 区段上也达 0 5m左右 , 目前主要在缺水地 区有一些 小型 、 局部 的非标 准性应用 。大 中城 生房屋倒塌及人员伤亡事件 。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分析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分析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是一种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雨水资源化的背景、收集和利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背景: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面积的扩大,而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城市用水需求不断增加。
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面临更加严峻的供水问题。
开发城市雨水资源成为解决城市用水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
收集: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包括直接收集和间接收集。
直接收集是指将雨水直接收集起来并进行储存。
传统的直接收集方式主要是通过建设雨水收集池或雨水收集管网来进行收集。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城市采用了更加先进的雨水收集系统,如雨水收集屋顶、雨水收集路面等。
间接收集是指将雨水通过地表径流收集起来。
城市中的道路、建筑物等硬质表面可以通过设置排水口和雨水收集设施来进行收集,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储存设施。
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利用包括生活用水、绿化用水和产业用水。
生活用水是指将收集到的雨水经过处理后直接供给城市居民使用。
通过采用适当的工艺,可以将雨水过滤、消毒等,使其变为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水源。
绿化用水是指将雨水用于城市公园、花坛等绿化景观的灌溉。
由于雨水没有高浓度的盐分和中药化学物质,可以有效保证绿化的质量。
产业用水是指将雨水用于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
对于一些产业和农业用水需求较大的城市,利用雨水可以降低对地下水和降雨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由于城市的杂散型建设,雨水的收集难以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
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往往无法有效收集到雨水,需要进行改造。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利用还面临着水质的安全问题。
虽然雨水自然降落时相对洁净,但在接触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后,会产生一系列污染物。
在利用之前,需要对雨水进行适当的处理,以确保其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是一种可行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用水困境。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分析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水
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
补充方式。
本文将对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优势和应用前景。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主要通过各种方法将雨水进行收集,并进行合理的储存和利用。
常见的收集方式包括屋面雨水收集、道路雨水收集和雨水花园等。
屋面雨水收集是指将屋
顶通过排水管道收集起来,并储存在水箱中供后续使用。
道路雨水收集则是通过设置下水
道以及收集井等设施,将道路上的雨水导入到储水设施中。
而雨水花园则是利用绿地和植
被进行雨水收集和存储,从而达到雨水资源化的目的。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具有诸多优势。
雨水资源广泛且分布均匀,通过合理的
收集和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雨水资源化可以减轻城市对传统水源的依赖,降
低用水成本。
雨水资源化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城市雨水资源
化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城市中的雨水污染较为严重,影响了绿地雨水收集的质量。
城市雨水资源化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设施投入,投资成本
较高。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政策和管理还不够健全,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需要加强技
术研发、加大政策支持和完善管理机制,推动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发展。
浅谈我国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

1 雨 水 利 用 的 意 义
雨 水 利 用 有 广 义 和 狭 义 之 分 . 义 的 雨 水 利 用 是 指 对 雨 狭 水 的 原 始 状 态 或 最 初 转 化 阶 段 ( 地 表 水 、 下 水 或 土 壤 水 如 地
阶 段 ) 利 用 … 广 义 的 雨 水 利 用 . 于 一 个 区域 来 说 . 指 所 的 对 是 有 形 式 的 水 资源 ( 括 河 川 径 流 和 地 下 水 等 ) 来 自雨 水 l。 包 都 2 随 着 人 口剧 增 和 经 遍 关 注 的 问题 国人 均 水 资 源 约 为 世 界 人 均 的 我
中图分 类号 :U 9 .1 T 9 11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2 9 6 (0 00 — 0 5 0 1 7 — 0 42 1 )5 0 6 — 3
用 基 本 处 于探 索 与 研 究 阶 段 _。北 京 、 海 、 连 、 尔 滨 、 5 _ 上 大 哈 西
安 等 许 多 城 市 相 继 开 展 研 究 . 显 示 出 良好 的 发 展 势 头 。 已 19 9 8年 以 来 .北 京 城 市 雨 水 利 用 的 研 究 和 应 用 都 发 展
了《 水集蓄利 用工程技 术规范) S 27 2 0 ) 建筑与小 雨 ) L 6 — 0 1 和《 (
区 雨 水 利 用 工 程 技 术 》 G 5 4 0 20 ) 这 些 规 范 技 术 的 出 ( B 00 —06 ,
台标 志 着 我 国雨 水 的 利 用 在 逐 渐 成 熟 。
径 流 量 . 轻 城 市 排 水 的压 力 。 3 雨 水 用 于 工 农 业 用 水 和 生 减 () 活 用 水 . 城 市 提 供 新 的供 给 水 源 , 解 水 资 源 供 需 矛 盾 。 为 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雨水利用浅析
发表时间:
2017-09-20T15:42:51.79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2期 作者: 冯梅
[导读]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是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并且可以促进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陕西西安 710018
摘要:笔者总结了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情况,分析了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基本内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简绍了几种常用的城市雨水利
用技术,并针对我国雨水资源化利用情况,对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雨水资源利用不仅是开源节流的良策,也是改
善生态环境、形成区域健康循环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城市雨水;利用;资源化;建议
0引言
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解决的并不仅仅是水的问题,它还可以减轻城市日显巨大的自来水的供水压力、路面积水等问题,此外对水土
流失、河水污染等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雨水利用对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
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就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状况、技术基本内容、和技术种类做归纳性的总结,
并针对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今后我国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1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1.1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情况
美国自1993年以后开始兴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统,建立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让洪水迂回滞
留于曾经被堤防保护的土地中,既利用了洪水的生态环境功能,同时减轻了其他重要地区的防洪压力。德国具有最先进的,最完整的雨水
利用理论和技术体系。通过公共雨水管收集雨水,并做简单的处理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可冲洗厕所和清洁道理,达到回用目的。而丹麦
将收集的雨水经过预过滤设备处理后进行储存,再通过简单过滤后用于冲洗厕所和洗涤衣物。同样日本从
1963年开始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
的蓄洪设施,蓄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冲洗厕所、浇灌草坪,消防和应急用水。而泰国在
20世纪80年代,建造了上千万个2m3的家庭集雨水
缸,主要用于村民饮水问题。此外,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等
20多个国家,都分别修建了小型水池、水仓等蓄水构筑物,主要用于收
集雨水,最终将雨水简单处理后进行农田灌溉
[1,2]。
由此可见,上述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屋顶蓄水和地表回灌系统,而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冲厕所、洗车、冲洗地面、洗涤衣物,以
及回灌补给地下水量。
[1,2,3]
1.2我国雨水利用情况
目前我国对雨水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主要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而在城市雨水资源化及其应用方
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较为系统的综合利用理论与实例研究
[4],雨水利用技术落后,缺乏系统性理论和规范,对所收集的水资源
利用率较低。尽管上海、杭州等北方城市已开始实施雨水资源的水量、水质监测及污染控制工作,但总体上我国对城市雨水的利用水平还
停留在
“控制”这一初级阶段。
2城市雨水利用技术
2.1雨水收集
目前城市雨水利用收集技术主要有三种:屋顶雨水收集、城市路面雨水利用和城市绿地、花坛和园林雨水集蓄。①屋顶雨水收集是将
屋顶雨水收集并储存于地下或地面的蓄水池,经简单处理后直接用于浇花、冲洗厕所或者洗车等用途。该技术的收集利用要比城市道路雨
水回用复杂的多,主要包括雨水收集系统、过滤系统、贮存系统、回用系统等。②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利用技术是通过修建一些简单的雨水
收集和蓄存工程,就可将雨水资源化,达到城市雨水回用的目的。③城市绿地、花坛和园林雨水集蓄是应采用下凹式绿地,雨水口设在绿
地上,集蓄水池池底高程略高于绿地高程且低于周边高程,这样雨水可径流进入绿地,经绿地蓄渗、补充消耗的土壤水分,而多余的雨水
自流入蓄水池
[5]。
2.2雨水处理
如果收集后的雨水作为生活杂用水,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处理以符合相关水质标准。依据试验研究显示,雨水除了pH值较低以外,初
期降雨所带入的收集面污染物或泥砂,是雨水水质最大的问题所在。一般的污染物(如树叶等)可进行物理处理,而泥砂则可经由沉淀及
过滤的处理过程加以去除。
2.3雨水的供应
雨水的使用,在未经过妥善处理前(如消毒等),一般建议用于替代不与人体接触的用水(如卫生用水、浇灌花木等)为主。也可将
所收集下来的雨水,经处理与储存的过程后,用水泵将雨水提升至顶楼的水塔,供厕所的冲洗使用。另外,如与人接触的用水,仍以自来
水供应。
3我国城市雨水利用适用技术
3.1雨水生态利用技术
城市雨水生态处理技术依靠土壤、物、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净化雨水,避免了人工处理雨水带来的能源、源消耗,降低了城市发展对
自然系统的破坏,保持了城市的自然生态性,构建的生态处理系统创造了良好的城市自然景观。雨水生态处理技术可以很好地将雨水利用
工程同城市已有或改造的水体系统相结合,在提高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同时处理并利用雨水,从而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3.2雨水径流传输与收集技术
雨水径流传输与收集技术是将来对来自屋顶、道路等的降水径流分别传输、收集,稍加处理或不经处理而直接用于冲洗厕所、浇洒绿
地等。来自屋顶上和较清洁路面上的降水径流除初期受到轻度污染外,后期径流通常水质良好,通过收集经简单处理后便可直接利用。
3.3雨水渗透———涵养地下水技术
地下入渗技术是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或者表层有较浅的不透水层时,挖穿不透水层在透水层开挖入渗沟,沟内铺设带孔的透水管,
周围填装直径
8~32mm的砾石,将收集到的屋顶或道路等不透水地面所产的雨水用管道输送到入渗沟内的透水管,沟内充填的砾石和管道
有一定的蓄水空间,可存储一部分雨水,并使雨水通过周围的土壤下渗。地下入渗法占地较少,便于在城区及生活小区设置。该技术对于
我国地下水过度开采的地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6]。
3.4节能型雨水利用技术
在建筑中采用节能型雨水利用技术,可以降低雨水处理系统以及建筑能源消耗,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能耗生态建筑。该技术比较典型
的案例就是英国的
BarclaycardHQ,它利用了雨水的多种特性,并配合建筑的恰当设计,使得建筑体有效降低了能耗,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
生态环境,它已成为可持续发展节能生态建筑的典范。
4我国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对策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了合理、充分地利用雨水资源,实现我国西部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雨水资源化,本文提出
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良性的雨水利用运行机制[7]。城市雨水综合利用应纳入雨水规划,各级政府应尽早制定并完善《雨水利用条例》。特别指出,
在《雨水利用条例》中规定新建小区,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等内容,并细化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保
证雨水得到有效收集和利用。
(2)加强雨水利用的系统性理论研究。尽管雨水利用历史悠久但实践超前理论,雨水利用的科学研究还很滞后,不能满足雨水利用的客
观需求,今后应予以加强。
(3)提高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率。只有雨水收集系统而没有雨水处理和回用系统是无法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应将雨水集蓄利用
工程与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提倡一水多用,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使有限的水资源尽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要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形式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能蓄则蓄,能拦则拦,以小、微型水利工程为主,充分利用当地的雨水资源。收集
的雨水可以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用于冲厕所、洗车、浇庭院、洗衣服、浇绿地、消防和回灌地下水
[8]。
5 结语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是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并且可以促进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技
术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选择雨水利用系统方案时,要特别注意地域及现场各种条件的差异,考虑城市和小区环境、生
态和美学、人和自然的统一和谐,力求最佳的运行效果。倘若能在雨水收集利用、设备生产、设施建设、运行管理、中水利用等方面形成
一个成熟的产业链,必将在全国产业发展多头并进的情况下,引出一个利润丰厚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王浩,杨爱民、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情况评述[J].北京科协,2002,(10)
[2]李俊奇,车武.德国城市雨水利用技术考察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15(1):47-49.
[3]丁跃元.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J].北京水利,2000(6):38-40.
[4]王浩,杨爱民、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情况评述[J].北京科协,2002,(10).
[5]张敦强,龚盂建、我国雨水集蓄利用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9).
[6]曹秀芹,车武.城市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方案设计分析[J].给水排水,2002,28(1):13-15.
[7]朱贵良,段志伟、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J].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2003,(5).
[8]李琪、全国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及其发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