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汉交通规划的现状和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民之家参观实习感想

--关于武汉交通规划的现状和未来6月28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参观了武汉市市民之家,早在很久之前,我就对武汉的规划感兴趣了,特别听说习总书记参观了市民之家后,更是想去一次,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在市民之家的各个展厅,我了解到了很多城规方面的知识,令我兴奋的是,有很多都是我之前在书上看到过的,如“田园城市理论”,“雅典宣章”,“马丘比丘宣章”等等。看到它们可在墙上,不由对城规更加喜爱。

参观了【城市印象大厅】、【城市历史展区】、【未来城市展区】、【总体规划展区】等几个展区后,我对武汉的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简单地说一下我对武汉交通规划的现状与未来的看法。

1. 城市概况

武汉,简称“汉”,现为湖北省省会,是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位于中国腹地中心。全市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2万人(2011年),其中七个中心城区人口共达570万。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2.城市交通

在整个中国的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可以说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发达的交通是武汉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称号。

长江、汉水贯穿武汉市区,天然的水道使武汉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的内陆河港。1862年,武汉被批准设立江汉关正式开埠。在随后的60多年中,内陆的武汉口岸,与上海、天津、广州三大沿海口岸对外贸易额比较,武汉曾42年位居第二,18年位居第三。改革开放后的近二十年里,随着以外贸为主的航运一步步转移到沿海,加之武汉及周边公路、铁路网络的建成,水运的地位逐渐被弱化。但随着国家近几年重提发展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武汉的内河航运又有了新的发展契机。

武汉是中国铁路枢纽之一,也是四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目前,穿过武汉的高速铁路有京港高铁(350Km/h),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250Km/h),另外武九(江)连接线经过改造,到南昌已开通时速250km/h的动车组。西武高铁、武福高铁(350km/h)新汉阳站正在规划;2009年3月23日,武汉至麻城市城际铁路以开通,武汉至孝感、黄石和咸宁的3条城际铁路开建定于2012年通车。普速铁路则更多,武汉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长荆、武九、武麻铁路交汇处,京九铁路从市东北角的新洲区穿过。截止2011年4月1日,在汉始发或经停的动车组可通达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合肥、南昌、石家庄、郑州、长沙、成都等直辖市、省会城市;襄阳、麻城,十堰、孝感、咸宁、黄石等省内城市。武汉铁路局是中国18个铁路局之一。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和武汉火车站三个特等站构成了武汉铁路客运枢纽。武昌南、武昌东、江岸西、汉阳火车站和市北郊的武汉北编组站(中国面积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构成了武汉铁路货运枢纽。武汉市拥有的公路总里程达到13103.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为617.40km。316、318、106、107国道以及16条省道在此交汇,此外还有G4、G42、G50等众多高速公路穿过武汉。

总体来看,武汉市现有的道路建设,基本上是同城市社会经济保持了协调发展,保证了城市交通系统总体上处于较好的运行状态。但是,我们从市民甚至是外来人口的口中,是不是都会得到一些诟病武汉交通问题的话语。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目前的交通确实还存在问题,比如交通拥堵情况,所以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的交通平衡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将很快打破这一平衡,并使目前的交通矛盾进一步恶化。

特别在2楼的展馆里,我们可以看出武汉把一部分重心放在了自行车上,准备大力发展自行车的绿道交通,我想这是一件好事,毕竟现在每天雾霾太厉害了,外面的天空经常灰蒙蒙的,如果大家选择多骑自行车,少开车出行,雾霾现象一定会得到改善。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武汉市也在加强人行道的建设,我想现在确实应该多弄一些人行道,因为有些时候步行不是很方便。

要知道行人和自行车交通是否得到充分重视,它是一个城市在城市交通发展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在交通量如此之大的问题面前,人身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地规划步行系统和自行车系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个人认为在行人及自行车出行量较大的区域,应建立起相对独立的行人步行系统及自行车系统,建立必要的专用道路。并且以地下通道或天桥为准,人行横道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所幸武汉市正在向这方面努力,正在积极建设绿色交通,如下图。

到了这里,当然少不了公共交通了。

武汉市的公共交通目前仍以公汽为主,至2011年,全市(中心城区)已有公共汽(电)车7061辆,公汽线路289条,平均线长19.9公里,行程20公里以上线路达114条。其中普线55条(城区34条、电车8条和郊区13条),专线200条(城区166条、远城区12条、郊区22条),包括通宵线路5条及清洁能源线路16条,另有旅游线路6条及中巴线路12条。截至2011年,全市拥有出租车14780辆。

作为江城,轮渡也是必要的公共交通方式。武汉拥有粤汉、武汉关、中华路、集家嘴、汉阳门、王家巷、晴川、鲇鱼套等38座码头,48艘机动船舶,往来于三镇间的轮渡线路达18条,其中武汉关—中华路、集家嘴—汉阳门等5条线路为公交轮渡航线。轮渡鼎盛期年客运量达1.6亿人次。

除了公汽,现在的地铁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武汉市的轨道交通目前仍在建设之中,市政未来规划的轨道交通网有12条线路。现在1号线和2号线还有4号线已经通车,每天地铁里挤满了人。而8号线一期定于2015年建成,6号线、7号线预计2017年建成。诸线中2、3、4号线跨越两江,连通三镇。

当然,武汉的交通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由于城市规划方面的历史原因,武汉以汉口地区为代表的老城区“重纵轻横”的道路布局,南北向道路相对较少;武昌地区由于江河、东湖、沙湖、南湖及山体的地理阻隔未形成完整的道路网结构,基本上呈带状轴线的交通格局;中心区道路主干道因车流集中,难以疏散,通达性脆弱,稍有异常情况,极易造成堵塞。总的来讲,武汉市现今的道路网密度严重不足,虽然建有多条堪称一流的宽阔马路,但联通主干道的支路较少,未能构成格网化,道路不成体系,车流过分集中,主干道路压力很大,这直接导致武汉很多重要的商业中心交通问题十分严重,制约了其商业的发展。

武汉市道路网受地理条件限制,一方面,规划本身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规划难以发挥其影响,因而需花比其他城市更大的代价和资金进行改造、建设道路网,建立安全、高效的交通快速系统。再者,武汉轨道交通仍在建设之中,且建设过程给武汉市内交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不过建成之后,地铁和轻轨能有效缓解武汉交通压力。

不过我们可以在展馆中看到武汉未来的规划也在逐步改善以上问题。

对于区域交通,武汉要进一步发挥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结合、高效率、立体化、多功能的对外运输体系。

铁路方面,提升武汉作为全国客运中心和铁路枢纽的地位。规划至2020年,形成以京广客运专线、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武九客运专线以及现有线路为骨架的铁路运输网络,衔接北京、西安、重庆、南昌、上海、广州六个方向的大型铁路枢纽格局,并开通武汉联系区域中心城市以及黄石、黄冈、咸宁、孝感、钱江、天门等六个武汉城市圈重要城市城际列车。

公路和内河航运方面,结合京深、沪蓉国道主干线建设,修建外环公路;形成以主城为中心的环形放射状市域公路网络。整治开发汉水、滠水、金水、举水、东荆河、府河等河道,建设以长江上的阳逻、北湖、金口、汉阳、青山外贸港以及汉水上的舵落口等港为主体的江海、江河联运中心。

对于市内交通,建设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地面交通为主体的主城交通体系,坚持以公共交通为主的方针,重点解决核心区、中心区片及过江交通问题,满足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根据主城自然条件及布局特点,规划道路系统注重汉口、汉阳及武昌自成体系,采取以放射路为主,环形和方格网相结合的方式,由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个级别构成。主城快速路网由3条环路以及向外连接各国道、省道的10条主要放射线组成;按照交通需求规划新建、改建一批主次干道,重点改善核心区及中心区片交通;完善三镇支路系统。各级道路红线宽度为:快速路不小于50米,主干道不小于40米,次干道25─40米,支路15─25米。

按照规划,至2020年主城道路面积为71.3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为16平方米,道路面积率为17.0%,道路总长度为2443公里,道路网密度为6.3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干道总长约1090公里,干道网密度为2.8公里/平方公里。快速路与所有相交道路均要建设立交,主干道与主干道、次干道的交叉口可适当考虑建设立交,共计规划60座立交道口。

坚持以公共客运交通为主的方针,调整客运结构比例,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成为主城公共客运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充分发挥公共汽(电)车及轮渡的作用,完善公交线路网结构,发展出租车等辅助客运方式,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总的来说,武汉的交通系统是比较完整的,它在某一方面上促使武汉成为一个大城市。而从细致的方面来说,必须认清弱点,找出解决方案,让市民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