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和3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P-糖蛋白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P-糖蛋白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P-糖蛋白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陆蕴红【摘要】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一种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依赖的外排型药物转运蛋白,对药物的体内过程起重要调控作用.由P-gp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及多药耐药蛋白1(multidrugresistance protein 1,MDR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引起的个体化差异是P-gp底物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本文对P-gp 相关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提高相关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6(043)004【总页数】5页(P495-499)【关键词】P-糖蛋白;药物不良反应;基因多态性;药物相互作用【作者】陆蕴红【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8;R969.2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等过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药物转运蛋白是影响上述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已发现的药物转运蛋白按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多药耐药蛋白 (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MDR)、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OAT)、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 (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OATP)、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 (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OCT)及寡肽转运蛋白 (peptide transporter,PepT)[1]。

其中,研究最为深入的是由多药耐药基因MDR1编码的P-gp,广泛分布于肠道、血-脑屏障、肝、胆管等组织器官,参与多数药物体内过程的调控,故P-gp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及MDR1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许多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类 ,可见 大多 数人类 的 O A T P家族 成员 的蛋 白结 构
和啮齿类动物 ( 大 鼠 和小 鼠 )均 有 着 直 接 的 同源 性 。 O A T P多肽链 的长度集 中在 6 4 3 8 4 8个 氨基 酸
之间, 是 一 类典 型 的跨 膜蛋 白 , 包含有 1 2个 跨 膜 区 域( 图2 ) , 在 结构 上有 3个 显 著特 征[ 5 ] : ( 1 ) 在第 9和
转运蛋白. 能 摄取 大 量结 构 各异 的体 内外 化合 物 进 入 细胞 。 O A T P属 于溶 质载 体超 家族 , 是动 物及人 体 内重 要 的膜 转运 蛋 白 . 广泛 分 布于 胃肠 道 、 肝脏、 肾 脏 、血 脑屏 障等 处 。O A T P的药物 底物 广 泛 ,包 括 HMG — C o A还 原酶 抑 制剂 ( 他 汀类药 物 ) 、 抗生素、 抗
O A T P超 家族 的显 著特 征 ,在 细胞 外 环 1 、 3 、 5和 细
胞 内环 1 、 2 、 4 、 5发 现 了大量 的保守 氨基 酸 。
癌 药 和 强 心 苷类 等 , 而 内源 性 物质 包 括 胆 盐 、 类 固
醇 以及 类 固醇 结 合 物 、 甲状腺 激 素 和 阴离 子 寡 肽 等【 1 ] 。本 文 就近 年 来对 O A T P的最新 研 究 进展 进 行 综述 . 介 绍 人类 已知 的 1 1 种O A T P的 组织 分 布 、 结
展 ,人们 对 药物 转 运体 的研 究 取得 了飞速 的进 步 ,
转 运体介 导 的 D D I 也逐渐 被重 视起 来 。 有 机 阴离子 转 运 多肽 ( o r g a n i c a n i o n t r a n s p o r t .

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的研究进展及药代动力学影响

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的研究进展及药代动力学影响

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的研究进展及药代动力学影响引言:药物转运体在药物药代动力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参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其中,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不仅能够选择性地转运药物分子,还能受到药物的影响而发生动力学变化。

本文将探讨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一、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的类型和功能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主要包括ATP结合盒(ABC)转运体家族和溶菌酶膜转运体(SLC)家族。

这些转运体在细胞膜上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通过转运药物分子,调节药物的浓度,同时也参与细胞的营养物质吸收和毒物排泄等生理过程。

ABC转运体家族是一类具有ATP结合位点的转运体,其成员超过50个。

这些转运体在细胞内外膜上表达,参与药物分子的主动转运,包括多药耐药蛋白(MDR)、P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等。

它们通过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药物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或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

SLC转运体家族是一类通过负载依赖的被动转运方式,将药物从高浓度区域转运到低浓度区域。

其成员非常多样,参与的药物转运也多种多样。

这些转运体包括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有机阳离子载体(OCTN)等。

二、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研究这些转运体,可以更好地解释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过程,从而优化药物治疗。

1. 转运体基因多态性:许多药物底物特异性转运体基因存在多态性,这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差异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P-gp基因中的多态性导致了从个体间的药物吸收和排泄的差异。

2. 转运体抑制剂和激动剂: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药物可以影响转运体的功能。

转运体抑制剂可以增加底物药物在体内的暴露,而转运体激动剂则可以减少底物药物在体内的暴露。

3. 转运体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其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

中药复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基础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基础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基础研究进展作者:李玲玉丁珊彭江云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年第10期【摘要】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形成的重要生化基础,其患病率日益增加且其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使高尿酸血症得到更多关注。

目前,现有西药须长期服用以控制病情,但有各种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痛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对中药复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抗高尿酸血症中药复方制剂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中药复方;基础研究;综述高尿酸血症是由于人体嘌呤代谢紊乱导致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浓度增高的代谢性疾病[1],也是痛风形成的重要生化基础。

随着人们生活物质的丰富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

国际上将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 >420 μmol·L-1(7 mg·dL-1),女性> 360 μmol·L-1(6 mg·dL-1)[2]。

目前,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经典药物主要以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泄为主,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片、秋水仙碱、苯溴马隆片等,因其存在较多不良反应而不被无症状患者接受。

近年来,中药复方制剂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越来越多,其基础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且具有经济、副作用小、无依赖性等优势,突出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

查阅近年文献发现,中药复方治疗高尿酸血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活性从而减少尿酸生成,或是通过调节肾脏中尿酸转运蛋白或有机阴离子的活性促进尿酸排泄,或是发挥两条通路的双向调节作用影响尿酸水平。

本文就中药复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抑制XOD活性梁天文等[3]研究发现,健脾化湿泄浊方(薏苡仁、土茯苓、萆薢、山慈菇、木瓜、威灵仙、丹参)在给药30 d后对实验性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XOD的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提示其降尿酸机制可能与抑制XOD活性有关。

肾脏转运体介导抗病毒药物肾排泄的研究进展

肾脏转运体介导抗病毒药物肾排泄的研究进展

2 均 表 达 在 近 曲小 管 细 胞基 底 膜 侧 ,只有 O T 、3 A 4
分布于近曲小管细胞顶点侧。由细胞顶
EP s 性 ,当抗病毒药物与其它药合用时 ,会影响其在肾 膜 表 达 。P T 主要 介 导小 肽 和拟 肽 类物 质 的重 吸 脏的清 除 。
定细 胞 膜上 ,执行 着 特定 的 转运 任 务 。 由于 药物 转 前用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 已有2 余种 。许 多抗病毒 O
运 体决定 着药物在体 内的吸收 、分布 、代谢和排 药物 与 其他 治疗 药 物 合用 时 , 出现 不 良药 物 相互 作
泄 ,因此 它们 在 药物 体 内 药动学 和 药 效学 行 为 中扮 用的 几率 非 常 高 ,因此 研 究药 物转 运 体 介导 的抗 病 演 着重 要 角色 ,从而 决 定着 药物 的的 安全 性 和有 效 毒药 物转 运 对 了解 药物 相 互作 用 从而 指导 临 床安 全 性 。 目前 许 多药 物 已被证 明是转 运 体 的底 物 或抑 制 用药 有 十分 重 要的 意义 。最近 有 人对 抗病 毒 药物 与
夫 定 、拉 米 夫定 、恩 替 卡韦 、 更昔 洛 韦 、阿昔 洛 韦 21 苷类 抗逆 转录 酶抑 制剂 .核
等。
目前 临 床上 常 用 的核苷 类抗 逆 转录 酶 抑制 剂 主 要 有齐 多夫定 、拉 米夫定 、双 脱氧 胞苷(d ) d C 、双 脱
1 .介 导药 物 由细胞 到血液 转运 转运 体 .2 1
Ca in t Tr n p re s o a s otr

O T ~3 介导药物流入细胞内 .而A P C1 ) T 结合转运体 ( P Bnig C set,P p AT i n ast d e -g 、MR 2 ) P ~5 介导药物从细

药物代谢中的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药物代谢中的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药物代谢中的转运蛋白研究进展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被转化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转运蛋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调节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影响着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因此,对于转运蛋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转运蛋白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和运输多种物质,包括药物、代谢产物和其他生物活性分子。

目前已经发现的转运蛋白超过400种,分布在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如肝脏、肾脏、肠道和血脑屏障等。

这些转运蛋白根据其功能和结构特点,被分为ABC转运体、SLC转运体和SOLUTE类似物运输体三大家族。

ABC转运体家族是转运蛋白中最大的家族,其中包括P-糖蛋白、多药耐药转运体和胆固醇转运体等。

它们通过ATP结合和水解驱动药物跨细胞膜转运。

SLC转运体家族则主要负责对有机阳离子、有机阴离子和氨基酸的转运,如无机阴离子转运体和有机阴离子转运体等。

而SOLUTE类似物运输体则负责小分子物质的转运,如乳酸转运体和酒石酸转运体等。

在药物代谢过程中,转运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药物治疗失败或者毒性反应。

一些药物可能通过竞争性抑制或诱导转运蛋白的活性,从而改变药物的代谢速率和整体药效。

例如,某些药物与P-糖蛋白结合后能够抑制其对其他药物的转运,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增加,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针对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基因敲除技术、体外表达和功能鉴定技术等。

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转运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还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在临床实践中,研究人员逐渐意识到转运蛋白在个体对药物反应和耐受性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检测转运蛋白的表达水平、功能变异和遗传多态性等,可以为个体化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某些转运蛋白的遗传多态性可能会导致药物代谢差异,从而解释了为什么一些患者对特定药物的反应效果不同。

这为合理用药和药物剂量的个体化调整提供了依据。

肝脏的药物转运体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肝脏的药物转运体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肝脏的药物转运体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傅超;刘洋【摘要】To introduce the function,distribution,and substrat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transporters in the liver and the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drug in human body disposal process. Based on the liver drug delivery system,and the disposal of the influence in the body to classifyand summarize. Liver as an important organ for the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of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drug),except for hepatic enzymes,played an role in the process of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of the drug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drugs would be changed when the function of the transporters was affected.%介绍肝脏的药物转运体的功能、分布、底物特征及其对药物的体内处置过程的影响。

按照肝脏药物转运体系统、体内处置的影响进行分类归纳总结。

肝脏作为机体对内源物和外源物(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除了药物代谢酶外,肝脏转运体在其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当药物转运体的功能受到影响时,往往会使其底物性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生改变。

【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4页(P731-733,743)【关键词】转运体;肝脏;药物相互作用【作者】傅超;刘洋【作者单位】青岛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071;昆泰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1肝脏是参与药物代谢和排泄最重要的器官。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的性质、表达及功能研究进展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的性质、表达及功能研究进展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的性质、表达及功能研究进展杨宇秀;刘建明【摘要】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s)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介导着众多钠离子非依赖的物质跨膜转运.OATPs具有12个跨膜片段,拥有许多保守的结构区域.这些结构对其功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OATPs广泛分布在人体的各类组织细胞及肿瘤细胞,其表达量各不同,且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及癌细胞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OATPs的功能与性质的研究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可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OATPs在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中的性质、表达及功能做一综述.【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7(018)005【总页数】4页(P96-98,107)【关键词】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性质;表达;功能【作者】杨宇秀;刘建明【作者单位】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江西上饶 334000;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江西上饶 3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2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s)属于溶质载体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是人和动物体内重要的跨膜转运体。

它介导着多种内源性及外源性的底物转运,且对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也有着重要的作用[1]。

在人类的基因组中,编码OATPs的基因被称为SLCO基因。

根据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可将其分为6个亚家族,分别为OATP1(OATP1A2、OATP1B1);OATP2(OATP2A1、OATP2B1);OATP3(OATP3A1);OATP4(OATP4A1、OATP4C1);OATP5(OATP5A1);OATP6(OATP6A1)。

OATPs在人体中分布在胃肠道、肝脏、肾脏、心脏、肺及大脑等正常的组织细胞中。

有些亚型的OATPs是广泛表达,有些亚型却是选择性的表达在某一种组织细胞中。

在多种肿瘤细胞中,OATPs呈上调或下调性表达,这种现象可能预示肿瘤的形成与OATPs有关[2]。

众多底物可与OATPs结合,包括内源性的胆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苷类、甲状腺激素、类固醇结合物等;以及外源性的药物及毒物等[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鱼堕堂垒查!!!!堡!旦蔓!!鲞箜!塑坚塑!鱼!!!!垒竖!!!;塑!:!!!:;!:型旦:!・371‘doi:lO.3969/j.issn.1008—0341.2009.04.041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和3的研究进展吕森森。

李长贵(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山东青岛266003)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主要在肝脏产生,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后再排泌到尿液中。

尿酸的排泌主要依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转运因子[1]。

人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hOATl)和人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3(h0AT3)是体内主要的尿酸一阴离子转运因子,对这些转运因子进行研究,不仅可进一步了解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机制,并可为未来的药物研制提供实验依据。

1OATl与OAT3的作用现已证实,hURATl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管腔侧对尿酸的晕吸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近端肾小管基底侧的尿酸转运机制仍不甚清楚L2“】。

hOATl(SLC22A6)和hOAT3(SLC22A8)是可溶性载体家族SLC22成员。

在近端肾小管的基底侧细胞膜表达,介导内源性和外源性代谢物质的交换。

JENNIFER等[5]研究发现,hOATl和hOAT3有几个共同的结构特点,包括:SLC22基因编码形成12个穿膜结构,包括5个胞内环结构和6个胞外环结构,其N、C端均位于细胞内,第一和第二穿膜结构间的胞外环具有多个糖基化位点,第六和第七穿膜结构间的胞内环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

在肾小管基底侧的尿酸转运中,bOATl和hoAT3将管周隙的有机阴离子通过基底膜转运到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再由此排泌到尿液中[1’3J.6]。

2OATl相关研究原位杂交显示,OATl主要在肾脏皮质表达,在脑内有微弱的表达,但主要表达于肾近端小管基底膜。

作用底物广泛,包括环核苷酸、二羧酸盐、Bz内酰胺酶抗生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叶酸及抗肿瘤药甲氨喋呤。

hOATl从管周隙摄取尿酸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尿酸盐分泌的第一步。

XU等[31的研究证明,hOATl的第一个穿膜结构将转运因子锚定在细胞表面进而识别底物,糖基化位点是hOATl转运因子的功能结构区。

研究同时发现hOATl转运因子的C末端结构,特别是近端区域,是一个高度保守序列,具有多方面功能:C末端最后15(536~550)~30(521~550)个氨基酸的缺失对hOATl的功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整个C末端45个氨基酸(506~550)的缺失会造成hOATl功能的丧失,提示506~520的15个氨基酸可能与hOATl的功能密切相关;研究显示,506位的谷氨酸被丙氨酸替代后转运因子hoATl的功能全部丧失,提示该位点的氨基酸可能通过与其他氨基酸形成盐桥维持hOATl的三级结构;而512位的亮氨酸如被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氨基酸如异亮氨[收稿日期]2008—12-21,[修订日期]2009—05一II[作者简介]吕森森(1981一),女,在读硕士研究生。

酸、缬氨酸或丙氨酸(L512I,I。

512V,L512A)替代,则会导致hoATl转运活性的增强。

诱变引起的转运活性改变主要是通过降低最大转运速度而并非改变转运因子与底物的亲和力实现的。

该研究首次证明了hOATl转运因子C末端的重要性。

RIZWAN等[73体外研究显示,hOATl的第十一个穿膜螺旋结构处466位的精氨酸被碱性氨基酸赖氨酸替代后hoATl在卵母细胞表面的表达并不改变,对氨基马尿酸的亲和力与野生型相似,但对氨基马尿酸的转运明显减少,这与XU等的研究结果相似。

有学者提出hOATl基因突变后导致尿酸盐转运功能的丧失可能与家族性青少年痛风性肾病(FJGN)有关。

但至今未见此类病人hOATl突变的报道,因此认为h0ATl功能的改变与FJGN病人尿酸盐转运无关【8]。

3OAT3相关研究oAT3主要表达于肝脏、肾脏、眼及脑组织,在肾脏中的表达量最大。

h0Ar3mRNA的表达比hoATl的表达高8倍以上,且hQAT3吸收范围更广,是一个有机阴离子一二酸盐转运子,底物包括通过肾代谢和排泄的多种化合物【9]:对氨基马尿酸、抗生素、利尿剂、雌激素硫酸盐等。

00AS黼A等[10]对hOAT3转录调节研究结果显示,hOAT3启动区域碱基的缺失可引起转录活性的降低。

这一区域主要包括~214~一77位的碱基,内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序列——cAMP应答元件(CRE)。

电泳分析显示,CRE结合蛋白一1和转录活化因子ATF-1均可与CRE结合,CRE结合蛋白一1和转录活化因子ATF一1的磷酸化可以使hoAT3启动子的活性增强。

此范围内的基因突变可导致hOAT3转录活性的降低。

hOAT3的变异在人群中相对较低。

为明确h0AT3的遗传变异位点以及变异对其功能的影响,ANDREW等[111进行了大范围、多种族间样本研究。

研究者们对10个不同地区的270名美国人(80名非裔,80名欧裔,60名亚裔,50名墨西哥人)进行DNA测序,发现了10种非同义突变,其突变形式均为单碱基置换。

通过同源克隆获得hOAT3的cDNA序列,整合到哺乳动物表达的载体pcDNA5/FRT中进行亚克隆以获得表达hOAT3基因的质粒,导入HEK-293细胞后检测荧光标记的底物吸收情况。

结果表明,3个位点的突变(Ar9149Ser,Gln239Stop,lle260Arg)可导致hOAT3功能的完全丧失。

在亚裔中lle305Phe位点的突变率>3.5%,这种突变降低了h0AT3对底物的转运,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hOAT3底物的特异性,多种药物的代谢排泄也随之发生改变。

其他的多态性位点如715位点C—T突变使编码产物由谷氨酰胺转为终止密码子,非裔中842位点的T>C多态性发生频率约为6%。

万方数据・372,壶量匿堂苤!薹;!!!生!旦筮!!鲞筮!塑坚鲤!g!!!!垒!g!!!!!!!!∑!!:!!!整!:!综上所述,hOATl与hOAT3在离子转运中显示出独一无二的亲和力。

hoATl、hOAT3功能活性的改变和多样性是个体间药物反应差异的主要原因。

hOATl与hOAT3及其他的阴离子转运因子共同作用于肾小管基底膜,可能参与尿酸盐的排泌.也可能参与尿酸盐的重吸收。

当hOATl或h0AT3发生核苷酸突变或药物干扰时,对尿酸盐分泌发生障碍可导致高尿酸血症。

对hOATl、h0AT3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尿酸异常转运的分子机制,对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治疗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尿酸;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3;点突变;综述[中图分类号]R589.7[文献标识码]AiX章编号]1008~0341(2009)04—0371-02[参考文献]EliMATTHIASA,HEDIGEE,RICHARDJ,eta1.Molecularphysiologyofuratetransport[J].Physiology,2005,4(20):125—133.[23NAOHIKOAI,YOSHIKATSUK,HITOSHIE.Newin—sightsintorenaltransportofurate[J].CurrentOpinioninRheumatology,2007(19):151—157.[3]xuw,KUNIHIKOT,SUNAQ,eta1.FunctionalroleoftheCterminusofhumanorganicaniontransporterhOATlEJ].JBiolChem,2006,281(42):31178—31183.[43WINDASSAS,LOWESS,WANGY。

eta1.Thecontribu—tlonoforganicaniontransportersOATlandOAT3tothere—naluptakeofrosuvastatin[J].JPETFastForward,2007,6.(上接第370页)[13]RICHARDSONSM,WALKERRV,PARKERS,eta1.In—tervertebraldisccell・。

mediatedmesenchymalstemcelldifferen-・tiation[J].StemCells,2006,24(3):707—716.[14]RISBUDMV,ALBERTTJ,GUTTAPALLIA。

eta1.Dif—ferentiationofmesenchymalstemcellstowardsanucleuspul-poaua—likephenotypeinvitro±implicationsforcell—basedtrans—plantationtherapy[J].Spine,2004,29(23):2627—2632.[15]STECKE,BERTRAMH,ABELR,eta1.Inductionofinter—vertebraldisc-likecellsfromadultmesenchymalstemcells[J].StemCells,2005。

23(3):403-411.[16]ALINIM,LIW,MARKOVICP,eta1.Thepotentialandlimitationofacell—seededcollagen/hyaluronanscaffoldtoengi・-neeranintervertebraldisc-likematrix[J].Spine,2003,28(5):446-454.[17]SAKAID,MOCHIDAJ,YAMAMOTOY,eta1.Transplan—tationofmesenchymalstemcellsembeddedinatelocollagengeltotheintervertebraldisc:apotentialtherapeuticmodelfordiscdegeneration[J].Biomaterials.2003,24(20):3531—3541.[18]CREVENSTENG,WALSHAJ。

ANANTHAKRISHNAND,eta1.Intervertebraldisccelltherapyforregeneration:mesenchymalstemeellimplantationinratintervertebraldiscs[J].AnnBiomedEng,2004。

32(3):430—434.asDOl:10.1124/jpet.107.12583I.[5]JENNIFERI。

P,NEETUDR,LAURAAH,eta1.Athree-dimensionalmodelofhumanorganicaniontransporterl[J].JBiolChem,2006,281(49):38071—38079.[6]MIzuN(】N,TAKAHASHIT,IWASEY,eta1.Humanor—ganicaniontransporters1(hOATl/SLC22A6)and3(hOAT3/SLC22A8)transportedaravone(MCI一186;3-meth—yl一1一phenyl一2一pyrazolin一5一one)anditssulfateconjugate[J].DrugMetabDispos,2007,35(8):1429—1434.[7]RIzwANAN,KRICKW,BURCKHARDTG,eta1.Thechloridedependenceofthehumanorganicaniontransporter1(hOATl)isbluntedbymutationofasingleaminoacid[J].JBiolChem,2007,282(18):13402—13409.[8]ICHlDAK,HOSOYAMADAM,KIMURAH,eta1.UratetransportviahumanPAHtransporterhOATlanditsgenestructureEJ].KidneyInt,2003,63(1):143一155.[93王静,苗志敏,李长贵.高尿酸血症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OAT3表达的变化[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4):298—300.[IO]OGASAWARAK,TERADAT,ASAKAJ,eta1.Humanorganicaniontransporter3geneisregulatedconstitutivelyandinduciblyviaacAMP—responseelementl-J].JPharmacolExpTher,2006,319(1):317-322.[11]ANDREWR,ERDMAN,LARAM,eta1.ThehumanOr—ganicaniontransporter3(OAT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