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直接导致了()

A.井田制瓦解B.地主阶级政治力量壮大

C.周王室的统治D.改革变法时代风潮

2.井田制的本质主要体现在()

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D.“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下列各项工具中,用于提高冶铁质量的是()

A.杜诗水排B.高转筒车C.马钧翻车D.风力水车

4.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

C.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

D.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发展生产

5.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A.鎏金术B.灌钢法C.水排D.铸钢法

6.某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天工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研究性学习的论文。下列选项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

A.唐代苏州的风俗B.元代的海外贸易

C.明清江南的手工业D.晚清的文学创作

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冶矿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

8.“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9.“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上述场景和右图《纸币铜版拓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同时出现于()

A.春秋

B.唐代

C.北宋

D.明代

10.乔家大院是清代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小农与市场联系加强②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③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④工商业的繁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

11.封建社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A.“富者”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B.“贫者”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国家支持“富者”兼并土地

12.隋唐时期,促进商业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农业经济的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

C.大运河的开通D.纸币的发行

13.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4.唐朝时期在广州设立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柜坊B.市舶使C.瓦肆D.邸店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题

1.最早率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2.新航路开辟后,促使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是由()

A.陆路——海路B.地中海区域——大西洋沿岸

C.波罗的海——大西洋沿岸D.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区域

3.以下是马克思对17世纪某国的描述:

马克思说:“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

马克思所描述这个国家应该是()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法国

4.“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里的“它”是指()

A.飞梭B.蒸汽机C.火车机车D.汽轮

5.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6.“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给非洲和美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因为是()

A.开始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

B.刺激了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

C.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

D.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地的商品流通

7.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B.荷兰C.英国D.美国

8.工业革命以后英国,陆续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产量不断提高。1700

年为3.17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位),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是()

①新农机和新农技的广泛使用②英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③英国政府重视农业生产④工业革命成果进一步推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

9.“17世纪至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中西交流的加强D.欧洲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

10.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出现主要源于()

A.发电机和发动机的问世B.内燃机的发明与推广

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D.垄断组织的产生

11.英国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成就是()

A.飞梭B.珍妮纺纱机C.万能蒸汽机D.安全灯

12.垄断组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有利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大规模推广B.加强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C.垄断集团干预国家的内政外交D.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3.下列四幅图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新发明新创造,其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是()

A B C D

14.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煤炭已成为当时主要动力能源

B.城市日益喧杂和拥挤

C.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D.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15.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B.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D.经济活动取代了战争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有记载说:“向之所以鄙为夷务而谓之曰形下者,今变言曰:西人尚知本春秋大义以立公法。朝野交哄,皆以通达洋务为能事。”这一历史现象说明了()

A.“中体西用”兴办洋务

B.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人观念

C.清政府的统治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D.兴办洋务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

2.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B.形成了近代的工业管理模式

C.引进了近代先进的生产技术D.阻止了外国工业品的倾销

3.19世纪末期,中国出现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这主要是因为()

A.西方科技的传播B.清政府政策的转变

C.改良思想的推动D.巨额赔款的负担

4.“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与此无关的是()

A.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巴黎和会外交努力的失败

C.欧洲国家对于面粉的需求增加D.爱国青年兴起抵制日货运动

5.19世纪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

A.为戊戌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B.严重威胁着清政府的统治

C.为清政府增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D.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6.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决定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基本因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C.无产阶级的产生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

7.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上述材料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

A.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竞争B.实行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C.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发展资本主义

8.中国近代工业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①在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发展而来

②在封建经济分解过程中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③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④洋务派诱导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该企业创办的目的是()

A.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D.李鸿章由此转变为民族资本家

10.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多主张“师夷长技”以改革中国,而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认识的西方“长技”却不同。下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合适的是()

A.学造器物→仿行制度→思想解放

B.学造器物→思想解放→仿行制度

C.宗教信仰→仿行制度→思想解放

D.仿行制度→宗教信仰→学造器物

11.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A.当时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市民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12.民国初期“短暂春天出现”之所以是“短暂”,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B.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C.北洋军阀之间的混战D.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

13.通过对下面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阶段情况的统计表的分析(据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

②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③无产阶级逐步发展壮大

④民国初期,近代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③④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选择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

B.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左”倾错误

C.实现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现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楹联应创作于()

A. 1949年以前

B. 1956年10月

C. 1966~1978年间

D. 1978年以后3.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

A.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从根本上改变土地所有制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C.大力兴办乡镇企业,解决农民就业D.促进农副业产品流通

5.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之所以犯错误,主要原因在于()

A.偏离了工作重心B.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势

C.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D.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6.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是指()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关系

B.调整城乡结构关系

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7.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取得成效

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9.“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该决议出自()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

C.中共八大的决议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10.“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劳动力的缺乏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B.按劳分配

C.调动职工积极性D.实施“走出去”战略

12.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3.经济特区的“特”是指()

A.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B.在外交上享有特殊的权力

C.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特殊政策

D.即划出的特定的区域,属政治特区

14.下面对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引进外资为主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C.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D.以加工出口产品为主

15.右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粮食的凭证,它的使用说明了()

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

②是保障人民生活必需品

③人们生活物资品的缺乏

④有利于安排国民经济生产

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架设在()

A.台湾B.北京C.香港D.上海

2.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

C.京汉铁路D.京张铁路

3.近代以来,通过中国人民服饰的变化可以看出()

A.思想观念的变化B.审美观点的变化

C.经济实力的变化D.社会性质的变化

4.最早提出“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主张的是()

A.南京临时政府B.新中国成立以后

C.资产阶级的维新派D.资产阶级的革命派

5.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6.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善,对于其原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国家基础实力不够B.人口众多,发展不均衡

C.经济上“左”倾思想的影响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尚未真正建立7.1872年,李鸿章以“承办漕粮,兼揽客货”,“分洋商之利”为宗旨,创办轮船招商局,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①维护清政府的统治②推动了水上交通的近代化

③增加了清政府的税收④打破了列强在中国行业垄断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8.在中国近代史上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

A.《新青年》B.《万国公报》C.《申报》D.《生活周刊》9.拉开中国民航事业序幕的航线是()

A.北京到上海B.北京到天津C.上海到广州D.天津到上海10.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是在()

A.清政府的新政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

C.南京临时政府期间D.南京国民政府期间

11.下列哪些现象反映出近代社会人们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①断发易服②废止缠足③婚姻自由④不纳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选择题

1.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出现的虚假繁荣主要是由于()

A.美国贫富差距加大B.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贷款C.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D.股票投机导致的结果

2.1929年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A.金融危机B.通货膨胀

C.产品过剩D.市场萧条

3.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随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主要是因为()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

B. 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C. 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D. 美国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4.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在1933~1940年的美国的是()

A.实行美元升值,刺激出口

B.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

C.国家调整农业,鼓励农民缩减耕地,屠宰牲畜

D.实行工业复兴法,劳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5.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政府为了解决农业危机采取的措施有()

①大规模毁灭农产品②消减耕地

③调整农产品结构④为农业受损农民提供补贴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6.1929年~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

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度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应用的经济理论是()

A.凯恩斯主义B.重商主义C.自由主义D.人民资本主义8.为了克服经济的“滞涨”状态,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其调整的手段是()

A.强化干预B.减少干预

C.放弃干预D.自由竞争

9.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中,不.同于其他西欧国家的是()

①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残余②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③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提高国民素质④充分利用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A.②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②③④

10.下列对西方“福利国家”这一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

B.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防止贫富不均的一种手段

C.它的推行对稳定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D.20世纪80年代以后规模进一步扩大

11.下列关于“新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B.加剧世界各国的对资源的争夺和对环境的破坏

C.它是战后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D.它是推动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2.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新经济”。其特点不包括()

A.以知识经济为基础B.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C.以重工业为核心D.以全球化为背景

13.20世纪美、英政府经济职能经历了几次转变,以下比喻体现了8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是()

A.“守夜人”B.“中间道路”

C.“大管家”D.“甩手掌柜”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

1.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苏俄采取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计划经济D.农业集体化政策

2.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征收粮食税B.取消私人贸易

C.实行余粮收集制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3.对于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因为某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B.因为国内战争的结束

C.因为苏联发展工业化的需要D.因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已完成

4.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重点放在()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国防工业

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D.进行工业化建设

6.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所说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8.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的“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苏联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C.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9.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强行实施D.为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

10.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

C.东欧剧变的影响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选择题

1.20世纪中期,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与这句话相关的是()

A.《关税贸易总协定》签署B.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C.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2.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成员国提供长期国际贷款和技术援助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

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

A.处理和协调国际贸易活动B.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C.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D.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4.1946年,美国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减弱,寻求欧洲支持B.两极格局对峙,美国寻求欧洲帮助C.美国企图争霸世界,压制欧洲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5.下列有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政治经济组织

B.该组织成员国的合作领域包括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

C.其目的是维护地域的安全和经济发展

D.成员国之间文化和历史差异较大

6.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虽然对美关税下降比率远小于美对墨西哥下降比率,但大量产品的涌入,仍然使墨西哥经济受到巨大冲击。这最能说明()

A.发达国家侵略发展中国家经济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面临挑战

C.墨西哥经济落后于其他国家

D.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弊大于利

7.下列对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贸易与生产管理的国际化使全球一体化

B.区域经济相互依赖为国际合作奠定基础

C.生产力发展导致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

D.世界各国利益和风险趋向均衡

8.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体现了()

A.规范化、制度化世界贸易体系逐步建立

B.成员国之间矛盾得到化解

C.区域经济发展贸易活动更加平衡

D.重视大国集团利益忽视了中小国家的利益

9.下列不属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表现的一项是()

A.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成功举办

B.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

C.国际贸易大幅度增长,经济管理制度国际化

D.中国终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二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货币是()

A.卢布B.英镑C.欧元D.美元

11.二战后,欧洲的联合开始于()

A.经济领域B.政治领域C.文化领域D.军事领域

12.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

①国际贸易迅速发展②世界市场的扩大

③各国发展机会均等④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3.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①联合国②世界银行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④关贸总协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4.右图所示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石油输出国组织

15.下列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

B.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C.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契机

D.可以杜绝各种经济贸易纠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4B 5B 6C

7C 8A 9C 10C 11C 12D 11D 14B

二、选择题

1A 2B 3C 4B 5A

6D 7C 8C 9D 10B

11C 12A 13D 14C 15B

三、选择题

1A 2C 3B 4B 5A 6A 7D 8B 9C 10A 11C 12B 13D

四、选择题

1A 2D 3C 4B 5C 6D 7A 8C 9C 10C 11A 12D 13A 14C 15A

五`选择题

1.A2.B3.A4.C5.B6.D7.C8.D9.B10.A11.A

六、选择题

1.B 2.A3.A4.A5.D6.B7.A8.B9.B10.D11.B12.C13.B

七、选择题

1.A2.C3.B4.A5.D6.D7.D8.D9.C10.A

八、选择题1.D2.D3.B4.D5.D6.B7.D8.A 9A10.D11.A12.B13.B14.A15.D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单项选择题

《历史》必修1选择题 1、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主要政治制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周王拥有一定的土地和人民是分封制实行的前提 B、分封对象仅限于同姓王 C、被封诸侯唯天子之命是从,完全没有独立性 D、楚王问鼎标志着分封制彻底崩溃 1、A. 此题考学生对分封制概念的全面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改错中提高认识,B项分封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C项被分封诸侯在辖区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D项应为公开挑战 2、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源于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B、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C、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D、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B. 考核对宗法制概念的理解,B项应为嫡长子继承制。 3、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确立于秦朝,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全面推行郡县制 C、采用三公九卿制,推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D、中央到地方官员均为考核产生 3、D. 应改为皇帝任命产生。帮助学生掌握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有关内容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利于国家统一 B、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 C、奠定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D、利于秦朝的强大及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4、C. 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并理解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5、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就是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过程,下列历史现象不能说明此过程的是 A、汉朝的中外朝制 B、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C、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D、元朝的行省制度 5、D.

帮助学生理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中的两对主要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6、中国古代多有专门的机构或官员掌管军事,下列并非仅专职军事的是 A、秦朝的太蔚 B、唐朝的兵部 C、宋元的枢密院 D、清朝的军机处 6、D. 帮助学生归纳一些主要机构的职能,清朝的军机处设立之初确实与军事有关,但它后来负责上传下达军国大事,并非专职军事。 7、下列关于地方行政区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汉初实行郡国并用制 B、汉武帝时增加州作为地方行政区 C、宋时将唐朝的“路”改为“道”,在州县之上 D、宋朝以后,所有地方官皆为文臣 7、C. 归纳总结不同朝代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宋时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 8、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措施不包括

高一化学易错题及典型题型完整版

高一化学易错题及典型 题型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一元素化合物与化学概念部分【易错题】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 1、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A、Na 2CO 3 B、KHCO 3 C、Al 2O 3 D、NaHSO 4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两点: (1)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例如B选项:HCO 3 - +H+=H 2O+CO 2 ↑;HCO 3 -+OH-=H 2 O +CO 3 2- (2)Al 2 O 3 是两性氧化物,既能和 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这是在初高中知识衔接讲解物质分类提到的。反应方程式到 高二学,现在了解:Al 2O 3+ 6H+=3H 2O+2Al3+;Al 2 O 3 +2OH-=2AlO 2 -+H 2 O。 以后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的物质将拓展为一个小专题,现在就要注意积累。答案:BC 2、下列关于Na 2O 2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 2 O 2 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 变成Na 2 O B、Na 2 O 2 与水的反应中,Na 2 O 2 只作氧化剂 C、用Na 2 O 2 漂白过的织物、麦杆等日久又渐渐变成黄色 D、Na 2 O 2 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放出 大量的O 2 ,并有白色固体析出 解析:A选项应中Na 2 O 2 久置于空气中 会变成Na 2 CO 3 ;B选项Na 2 O 2 与水的反应 中,Na 2 O 2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是氧化 还原中的歧化反应;C选项Na 2 O 2 由于强氧化性而漂白物质,漂白之后不会再变色;D 选项饱和NaOH溶液中放入Na 2 O 2 ,由于 Na 2 O 2 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O 2 ,水少了,溶质NaOH增多了,会有白色固体NaOH析出。其中C选项可漂白的物质也应总结成小专题,现阶段学过的有:活性炭,吸附 褪色,物理变化;Na 2 O 2 、HClO由于强氧化性褪色,化学变化。以后注意继续补充。答案:D 3、经过下列试验,溶液仍为澄清透明的是() A、饱和Na 2 CO 3 溶液中通入足量CO 2 B、NaHCO 3 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一

第1课百家争鸣 (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图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①迎江寺,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答案】B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 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2008·上海单科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因此是法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苛政猛于虎”(《礼积·檀弓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君轻民贵”的思想 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 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 A.隶书楷书小篆 B.行书隶书草书 C. 行书楷书草书 D.隶书楷书草书 4、宋人《夜行》:“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 A.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轼 6、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元朝杂剧《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 ①反封建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④呼吁解放妇女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 A.工笔画 B.花鸟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9、“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人培根所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分别指中国的 A.造纸术针灸指南针 B.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C.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10、仔细阅读下列言论,用发展的观点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②“立国之道当以礼仪人心为本……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也无损。” ③“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A .财产C.信仰B.地域D.血缘 2.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 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 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是 A .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 D. 三儿子 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 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 皇帝任命 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 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6.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 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 .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 .兵赿多,战斗力赿弱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 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 参加科举考试C. 投笔从戎戍边 B.等待朝廷察举D.投做官吏幕僚 8.科举制的作用不包括 A. 扩大了官吏来源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9.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 尚书-中书-门下 B. 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 门下-中书-尚书 10.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 .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11.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 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 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C. “事无不总”,负 责执行政令B.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12.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 .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高一化学必修一易错题错题总结

第三、四章易错题总结 1、金属钠常常保存在() A水中 B煤油 C石蜡油中 D棕色瓶内 2、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表面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融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融化的是铝 B 融化的是Al2O3 C 融化物滴落 D 融化物不滴落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融化,再燃烧,最后所得产物只有Na2O B 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特殊保护 C 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铝不活泼 D 铁因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 4、4.6g纯净的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7.0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是() A 只有Na2O B 只有Na2O2 C Na2O和Na2O2 D无法确定 5、将一块金属钠分别投放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 CuSO4 B HCl C BaCl2 D NaOH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Na与H2O反应:Na + 2H2O = Na+ + 2OH- + H2↑ B Na与盐酸反应:2Na + 2H+= 2Na+ + H2↑ C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Cu2+ + 2Na = Cu + 2Na+ D Na与O2反应:4Na + O2= 4Na+ + 2O2- 7、在Na和H2O的反应中() A Na 是氧化剂 B H2是氧化产物 C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电离出的少量的H+ D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中的氢气 8、将2.3g金属钠放入100g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4 100% 100 2.3 ? + B 4 100% 10040.1 ? +- C 4 100% 1004 ? + D 4 100% 100 2.30.1 ? +- 9、将一小块钠投入盛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有气体生成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10、Al粉投入某无色澄清的溶液中产生H2,则下列离子组合正确的是() A.H+、Ca2+、Na+、NO3-B.Na+、Mg2+、Al3+、Cl- C.Cu2+、Mg2+、Cl-、OH-D.Ba2+、Cl-、OH-、NO3- 11、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练习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选择题 2013年题组 1.(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2年题组 1.(2012·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3.(2012·浙江文综卷·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4.(2012·上海单科卷·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2011年题组

1.(2011·浙江文综·1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④D.③④ 2.(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3.(2011·福建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4.(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图3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5.(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2010年题组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高中历史必修三选择题50道-高中课件精选

高中历史必修三选择题50 道(各地模拟题汇编+解析)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 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2.全世界 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 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 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 2500 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 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D.“制天命而用之”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 古迹与儒家思想的创立有关的是() 4.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 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A. 人性本恶,仁义教化 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5.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 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 C.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D .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 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熏要 时期,这一时期的东西方不但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大家,而且流派纷 呈。回答 6~8 题。 6.下图两人分别是这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代表人 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 .都重视道德的作用 C .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7.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 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 ) A .讨论主题不同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高中化学十道易错题

化学易错题 1.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 3,又能溶解H 2 SiO 3 ,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离 子组是 A.K+、Na+、HCO 3-、NO 3 - B.Na+、SO 4 2-、Cl-、ClO- C.H+、Mg2+、SO 42-、NO 3 - D.Ag+、K+、NO 3 -、Na+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 2通入NaOH溶液中:SO 2 +2OH-=SO 3 2-+H 2 O B.Fe(NO 3) 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 2 C.NaNO 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 4 溶液: 2MnO 4-+5NO 2 -+6H+=2Mn2++5NO 3 -+3H 2 O D.NaH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 2 溶液: 2HCO 3-+Ba2++2OH-=BaCO 3 ↓+2H 2 O+CO 3 2- 3.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24LCO 2 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 4NO 3 溶液中含有的NH 4 +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gSiO 2 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4.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确的是 A.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B.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C.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5.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著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早在1988年, 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14.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D.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成功 15.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高中化学必修一易错题分析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易错题的分析 本次测试得分率最低的三道题目分别为第6题(42.50%)、第7题(40.00%)和第15题(37.50%) 第6题考查学生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解析: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 2+,A 项不正确;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有Fe 2+、Fe 3+生成, 其离子方程式为Fe 3O 4+8H +===2Fe 3++Fe 2++4H 2O ,B 项不正确;C 项中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故C 项不正确。 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是高考中是必考的,要求学生对该知识一定要完全掌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培养,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对付这些题目的技巧。 第7题考查金属与酸反应及金属与水反应生成碱、铝与碱反应生成气体的知识点 解析:A 项中,首先Al 与0.01 mol H +反应生成H 2 0.01 g ,Al 过量0.053 mol ,0.01 mol K 再与水反应生成H 2 0.01 g ,KOH 0.01 mol 。反应2Al +2KOH +2H 2O===2KAlO 2+3H 2↑中,据0.01 mol KOH 计算,又生成H 2 0.03 g ,总共生成H 2 0.05 g 。B 项中,0.02 mol Na 与水反应生成H 2 0.02 g ,Mg 与NaOH 溶液不反应,故H 2总质量最多0.02 g 。C 项中,只有Zn 与酸反应,生成H 2 0.01 g ,Al 与水不反应。D 项中,只有Mg 与酸反应,生成H 2 0.01 g ,Cu 与水不反应。 学生的得分率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分析能力还欠缺,同时金属的性质也不熟悉,所以在回答问题时不知该如何下手。 第15题考查有关“工艺流程图”的知识,学生比较陌生,同时对于铝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程度不够熟悉,因此,在回答问题时找不到得分点,有学生虽然回答了,但没有得分。错误较多的还是方程式的书写方面。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A.礼B.义C.仁D.忠 2.(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联考)《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3.(2011年1月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4.(2010年12月浙江省五校高三联考)《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5.(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6.(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B.“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 D.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7.(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藏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8.(2011年4月揭阳二模)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下列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测试卷(带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试题 一、选择题 1.“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子后来成了大思想家.的思想是 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仁爱待民,以德服人” C “天道自然,无为而治” 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2.关于孔子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仁”学说B.维护周礼C.倡导“为政以德”D.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3.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 4.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 C.“仁”与“礼”学说D.“大一统”的思想 5.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 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B.汉武帝创设太学C.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D.明朝八股取士 6.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宇宙便是吾心” C .“工商皆民生之本”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B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标志 C .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D .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 8.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 .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 .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 .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 .把儒家思想与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 9.下列不属于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林则徐 10.五四运动后,成为新思潮主流的是 A .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B .文学革命思想 C .宣传维新变法 D .马克思主义传播 11.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 A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 .增加了反对帝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

1.公元前480年左右,雅典有公民2.5~3万人,面积只有北京的七分之一大。雅典城邦的这一特点直接导致() A.城邦小国寡民B.公民参政素质较高 C.公民珍视个人自由D.公民有较多机会参与城邦公共事务 2.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判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 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3.修昔底德曾说:“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民主,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对修昔底德关于雅典社会的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雅典社会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②修昔底德不赞成所有人之间的平等③雅典的民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④雅典社会是以消除不平等为目的 A.①②③B.②C.③④D.①②③④ 4.伯利克里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使我们信服。”这段话表明古希腊() A.保护希腊人合法权利B.尊重希腊公民个人意志 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5.丹尼斯·舍曼等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这段话显然是在描述古希腊() A.不够完善的民主制度B.小国寡民的城邦结构 C.粗糙暴烈的法律体系D.狂热殖民的经济生活 6.《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B.“粗糙体制”“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7.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有些方面也有着相似之处。中国古代哪个机构的职能与古代雅典陪审法庭的职能最为相似() A.唐朝的刑部B.宋朝的枢密院C.元朝的中书省D.清朝的军机处 8.《希腊哲学史》中写道:“(城邦)一旦制定了法律,它就作为共同条例公诸于众,平等地不偏不倚地对待所有的人。……它又是城邦一致协议而规定的,以此规范每个公民的生活。”这表明古希腊法律() A.反映了城邦居民的共同意愿B.是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工具 C.限制了城邦公民的自由权利D.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9.某同学为“古罗马的法律”的课题作了一个幻灯片提纲,你认为其中哪一项有误,应该修改() 10.下列历史现象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A.爱琴文明→西方文明→希腊文明B.爱琴文明→希腊文明→西方文明 C.西方文明→爱琴文明→希腊文明D.希腊文明→爱琴文明→西方文明 11.古代雅典,每年均依据公民大会表决通过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得票最多的人士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由此可知雅典公民() A.消极行使民主权利B.努力维护社会公平 C.可能滥用民主权利D.积极防止权力集中 12.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A.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B.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