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生态农业问题及对策浅析

合集下载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政策研究张玉启““,郑钦玉““(西南大学a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b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I5)摘要:分析了现阶段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即施肥结构不合理、化肥农药使用量过大,农作物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较低、持久性有机污染严重,污水处理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废水垃圾增多,水产养殖面积逐步扩大、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L刘实施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政策.即建立完善的政府支f f{型补偿机制、实行科学的税收改革型补偿机制、培育白助的基金型补偿机制、落实权责一体的责任型补偿机制、培养循环利用的自养型补偿机制和实施合理的区域问补偿机制。

关键词: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中图分类号:)(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X(2012】01—0230—040引言三峡库区涉及重庆市、湖北省20余个区县,面积达5.665万km2,总人口2172万人,人口密度为全国的2.8倍。

库区年耕地约137.6万hm2,人均耕地约0.063hm2,农业生产多以油稻、林果、畜禽、水产为主,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生产区。

库区水利资源丰富,水域面积11084km2,总库容393亿m3。

库区汇集了长江干流以及乌江、嘉陵江、大宁河、香溪河等400多条次级河流的来水,水库库线共达5711km,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长江流域景观旅游的最佳地点,也是库区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1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2009年三峡库区水质总体为I~Ⅲ类,与2008年相比,水质呈轻度污染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依然为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

主要原因是库区储水位的上升、人口的迁移以及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导致库区动植物死亡数量、生活、生态垃圾等相对增多、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

据12个国控监测断面显示,库区I~Ⅲ类、Ⅳ类、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7.4%,5.8%,2.9%和3.9%(2009年收稿日期:20l l—05一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474);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BB7327)作者简介:张玉启(1984一),男,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E—m ar l) zh angy uqi l103@J26c o r n。

浅谈三峡库区水环境

浅谈三峡库区水环境
[关链词] 三峡库区 水环境 重庆 中图分类号; TV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一7597 (2008) 0420004一01
近年来,随着该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三峡库区的水环境污染也 在不断蔓延.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举世瞩目的巨大水利工程,其建成后程的建成蓄水,水流速度减缓,自 净能力降低, 水污染范围和程度 有加剧的危险。由此看来,三峡库区可持续水环境保护显得非常重要。 一、三峡库区 状况. 述 三峡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 跨越鄂中山区峡 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三峡库区是指受长江三 峡工程淹没的地区,并有移民任务的2 个县 ( 市)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0 早于199 年1 月1 日正式宜布开工, 4 2 4 位于三峡河段的西陵峡,坝址在湖北 宜昌县三斗坪,下距葛洲坝水利枢纽3 千米。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 8 的水电站,为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提供电力,也将对长江沿岸经济繁 荣,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平衡东西差异,将产生巨 大的作用. 三峡水库总面积约7. 9万平方千米,淹没耕地1. 9 万公顷,涉及移民 4 11 . 1 万人. 由于库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 0 毫米, 7 5 180 分布均匀。土地类型多样,丘陵、山地面积大,平地面积小,土地结构复 杂、垂直差异明显。因特定的地理条件,地展、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 害也时有发生, 水土流失严重,该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 4万多平方千米. 这 对库区的水环境保护提出了高要求。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是很大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控制,水质改善 就有很大的困难, 特别是总N、总P是导致富营养化主要污染因子,这一点 值得我们特别关注。三峡库区水环境问题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三峡地区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C 和氨氮,其中库区的排放量占 o 了25%,75%以上是由影响区和上游区造成的。因此,必须同时解决库 区、影响区和上游区水质污染问题。 2. 城市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水,工业和生 活污水各5 %. 其C 、氨氮贡献率生活污水己超过了工业污水。 0 D O 3. 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2 0 年废水排放比 3 年增长 0 5 200 了53%, D CO 减少0. 4%,氨氮增加6. 9%,这主要靠库区关停一些重污染的 企业。预计到2010年,废水将比200 年增加5 . 6%, D 排放增加5 %, 5 5 CO 5 氨 氮排放增加5 . 2%。目标是减排C 6 . 7万吨,去除率要达到5 . 1%。这 6 0D10 9 说明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因为这个减排是在200 年的基础上减少1 %,也 5 0 就是说,新产生的要全部减掉,还要把原来产生的减掉1 %. 0 4. 农业面源污染贡献大。据世行调查结果,中国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 Co 、氨氮对水体污染负荷各占1/ 。重庆调研测算,农业面 n 3 源污染对库区 水质污染贡献率达6 %. 按四川环科院的测算,人、畜、禽、化肥等污染 0 物入河的Co 、氨氮总量是3 %一4 %。 o 0 0 二、水环坡问肠成因 (一) 各方面的污染。20 5年,三峡水库重庆段接纳废水1 . 9亿七 0 7 , 预计到201 年年接纳废水将达2 亿t ,加上重庆江河上游排入废水2 亿t , 0 4 0 届 时排人三峡水库的污水总量在科亿t 以上,水环境污染加重难以避免。同 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三峡库区排污量亦大量增加. 除此之 外,生活垃圾污染对三峡水环境也产生重大影响。落后的 垃圾处理方式和长 期形成的垃圾在沿江堆放是导致库区地表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生活垃圾成 为水质污染重要的污染源. 随着地表径流和雨水冲刷而间接进人 “ 三峡库 区, 水体, 生活垃圾入江已 成为导致三峡库区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二) 水库自 净能力 减弱。 三峡大坝建成后, 使上游水势由 原来的急 流直下转为 平缓流淌, 使库区河流水文水力条件改变, 起水质的系列 将引 改变,如库水流速减缓减慢,紊动扩散能力减弱,会加大岸边污染物浓 度: 库区 水滞流时间增加, 复氧能力减弱, 会减少生化需 氧量的降解量

关于三峡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关于三峡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壤质 量差 。土地 资源利 用不充 分 , 理 。与 2 世 纪 5 年 不合 0 0
代相 比,95年 土壤有 机质 下降 了 0 5 ~10 , 18 .% .% 表土 层 减 少 了 3 m。一 方 面 , 层 薄 , 力 贫 乏 ; ~5c 土 肥 另一 方 面 , 于 由
不合 理垦殖 , 别是在 坡耕 地上 的不合 理农 作 、 特 放牧 等 生 产
以恢 复的裸 岩 。库 区 生态 系统 极 其 脆 弱 , 个 系 统 处 于恶 整
性循 环之 中。
12 基础 设 施建设 落后 。 业发展 面临瓶 颈 . 农
12 1 道路 交通 基 础建 设 落后 。 比如 , 庆库 区 目前 还有 .. 重 近 70 村未通公 路 , 政村 公 路通 达 率 为 8 % , 4个 行 5 乡道公 路 通畅率仅 为 5 % , 5 比全 市 平 均 水 平低 4个 百 分点 。有 相 当 数 量 的乡镇所 在 地 还 没 有 固定 的客 运 站 点 、 运线 路 。并 客 且 已建成 的农村 公路 的硬 化 、 化 率极 低 , 遍存 在 技术 等 油 普 级 不高 、 况差 、 水 和 防护 工 程 先 天 不足 、 护 难度 大 等 路 排 养 缺 陷 , 道 和农 户便 道 的欠 帐就 更 多 。行路 难 、 行 路使 农 社 难 村 本来就 不多 的农 产 品运 不 出 去 , 民急 需 的农 用 资料 运 农
三峡库 区地 处 四川 盆地 以东 , 江汉 平 原 以西 , 巴 山脉 大 以南 , 鄂西 武 陵 山脉 以北 的 山 区地 带 。三 峡 库 区 是 全 国农 村贫 困人 口相对集 中的地 区 , 属全 国 1 个 连片贫 困区之一 。 8 三峡库 区还 承 担 着 “ 万 移 民” 迁 安 置 与 安 稳 致 富 的 重 百 搬

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问题

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问题

0.引言三峡工程是备受世人瞩目的跨世界工程,历经17年(1993-2009年)建设,防洪、发电、航运、补水等综合效益逐步凸显,彻底实现了一个民族的百年三峡梦,见证着中华民族阔步走向伟大复兴。

三峡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库容393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涉及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0.4%[1]。

作为我国最大的战略性淡水资源宝库,三峡水库水量充沛,水质清洁,是大自然对三峡库区的天然馈赠,水库同时肩负着保障沿江区域的用水安全以及我国淡水资源优化配置顺利实现的重任,其战略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

但是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快速增长、环境污染加重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环境下,随着三峡水库自2008年开始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三峡库区的水资源质量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切实做好库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不但能够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而且有利于沿江经济带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反,如果继续对库区水资源质量恶化的现状熟视无睹,放任自流,严重污染的水环境势必危及到人们的生存环境,阻碍整个沿江经济带的开发与建设,进而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文在系统收集整理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的重大意义,其次分析了库区水资源现状及成因,进而提出了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的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为三峡库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1.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的重大意义首先,做好三峡库区水资源质量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全国来看,长江流域在全国淡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逐步实施,其作用愈加凸显。

三峡工程作为长江流域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库区水资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沿线特别是京津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其政治经济影响不可估量。

从三峡工程系统综合效益来看,其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能否长期正常发挥,第一取决于三峡水库的严格管理和正常安全运行,第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库区水资源质量,进而取决于库区整体生态环境的优良。

三峡库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

三峡库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

6 6
夏 军 :三峡库 区发展特 色农业 的思考
农业保 灌面积在 5 0 %左 右 ,丰富 的水 资源 ,对 发展 农 局运行 ,土地零星分散,不成规模,效益低下。这种体
业及水产业将起重要作 用 。 制不能很好地利用先进科学技术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
3 . 4 产业基础好
动生产率 ,严重制约 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
3 . 1 气候 资源优 良
三峡库 区属 亚热带季 风湿润 气候 区,雨热同步 ,
内独特 的农业优 势资源 ,开 发和生产 出品质 优 、价值 主体 气候 明显 ,平 均 温 1 3 . 0 ~1 5 . 8 ℃, 1 0 ℃ 的积 温 高 、市场竞 争力强 的农产 品及 加工品 的一 种绿色或 无 3 0 0 0  ̄6 0 8 0 ℃ ,最 高温4 1 . 7 ℃,极端 最低 温 一4 ℃,
三峡 库区发展特色农业 的思考
夏 军
( 重庆 市云 阳县盘龙街 道农业技术服务 中心 ,4 0 4 5 0 0 )
摘 要 介 绍特 色农业的 内涵和三峡库 区农业发展 的现状 ,分析三峡库 区发展特 色捉业的优 势 ,提 出
建设基本农 田保护 区等5 条对 策。
关键 词 特 色农业 ;三峡库 区;对 策 中图分类号 :F 3 2 7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 6 7 3 . 8 9 0 X( 2 0 1 4 ) 0 1 — 0 6 6 . 0 2
公害 的农业类型 。特色农业 是经过培 育扶持能带动 区 年 降水量9 9 7 1 3 4 7 mm,年 E t 照 时数 1 5 2 8 h ,无 霜期
域农业 经济发展 的产业 ,它 具有资源环 境的独特性 、 产品 品质 的优越性 与经济 效益的高盈利性等特 。

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讨——以杨家沟、戴家沟为例

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讨——以杨家沟、戴家沟为例

立章编号 ;10 28 一(06 3 36 0 08- 76 20 ) — 6 — 7
三 峡 库 区小 流域 生态 农 业发 展 模 式 探 讨
— —
以杨家沟 、 戴家沟为例
杨 伟 2 治 廖 勇,化 德 , 谏,晓 倪 勇. 陈 _
(.e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1 f 四川 成都 604 ; 2 f 1 1 .e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0 北京 1 09 0 3) 0
系统的功能。 协调人地关系。 发展生态农业以及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水土保持; 生态农业 ; 小流域; 三峡库区
中圈分类号 :S5 。 32 17 X 2 文献标识码 :A
并将杨家沟和戴家沟沟口相连。五桥河是长江重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当地土地资源的基 江 , 要支流 , 也是万州区境内一条重要河流。研究区域中 础上 , 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并逐步完善发展的一种 5 ,—5 , 5— 5 , 2。 农业经济方式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的选择直接关系 0— 。5 1。1 2 。 > 5 四个坡度的面积大小和
圈 1 杨家沟 、 家沟流域 坡度 分级面积统计 I 藏 单位 ! ) m2
1 研究 区域 的 自然概况
杨家沟、 戴家沟属于陈家沟上游的两个汇水沟 , 封闭区域总面积 1 7 5 。其沟 口 518m , 2 分别位于(0 。 18
3 O E 3 。43 ” 183 ” 、 04 1 N , o8 ” 、 O4 6 N,0 。01 E 3 。42 ” ) 距 9
a ,Sad n ,B ceo,Ma rnm ut nu ni n n eoo e giuueadss ial eeomet ) n hn o g ahlr j o n osev omet,cl ]ar l r n utnbedvlp n. oi i a r #c ct a

浅谈建立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

浅谈建立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

浅谈建立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摘要:“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三峡大坝,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75年。

在这漫长的梦想、企盼、争论、等待相互交织的岁月里,三峡工程载浮载沉,几起几落。

如今的建成,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发挥了无法计数的伟大效益。

但是其在生态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无益的。

2011年,千湖之省湖北省发生60年一遇大旱,随后急转为涝,三峡大坝又一次被推向封口浪尖。

纵观近年,多灾害性气候,近年(今年尤为严重)各地暴雨,09年重庆洪灾,08年汶川地震,三峡大坝一直饱受非议,其对生态环境影响一时间众说纷纭各执其词,因此调研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三峡大坝防洪发电航运生态一、三峡大坝简介1.概况三峡大坝,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峡大坝荣获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纪录,其规模宏大、综合效益显著、涉及面广、影响深远。

2.运作原理三峡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

枢纽建筑物总体布置格局为:河床中部布置泄洪建筑物,两侧布置电站坝段和坝后式厂房,左、右厂房分别设置14台和1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通航建筑物均布置在左岸。

三峡电站全部建成后,共装有32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240万千瓦。

三峡工程建成后所形成的水库全长660公里,回水由大坝直达重庆,属典型的河道型水库。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75米,防洪限制水位高程14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

重庆三峡库区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重庆三峡库区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右。 ( ) 二 农业废弃物 资源化

( ) 沼气 。 1农村 农村沼气是利用农业 固体废弃 物舴 物秸秆和畜禽粪便) 进行发酵 , 产生沼气 , 用于 生活燃料和发电, 是一种节 约能耗 、 台 染 、 防 污 变废 为宝 的有效形式 。农村沼气工程不但能解决农村燃 料能源 问题 , 节约大量薪柴 、 煤炭资源 , 也可 以减少 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沼渣还可作为有机肥在农 田中 施用 , 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 o 3 A2 o 年开始 , 重庆大力 发展农村沼气 , 连续6 年将农村沼气纳入全市的“ 民 心工程” ,期 间新建农村 户用 沼气3. 3 万户 。截止 5 2 1 ̄底 , 00 库区累计建设沼气池6 J 口, 9 ̄ 沼气人户率 f 达到1. 适宜农户入户率达到3 . 在建成的沼 9 %, 2 6 %。 4 气池中 ,能正常使用约5. 9 万户 ,正常使用率达到 4 8. 6 %。按照一 18 1 : 立方米沼气池年产气3 o ̄ 3 87 计算 , 库区户用沼气年产沼气2 5 2 2 7 万方 , 节约能源折合为 标准煤3 . 吨, 5万 6 减排二氧化碳 10 0 万吨 。2 0 年起 05 步建设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 , 截止2 1 ̄底 , 00 库 区累计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7 处 , 0 年产沼气3 4 2. 8 万立方米 , 约能源折合为标准煤0 万吨 , 节 . 5 减排二 氧化碳1 万吨 。 to 5 , . 5  ̄2 1年 预计将建成沼气池10 1 2 万 口, 中型沼气工程2 0 , 大 2 处 年产沼气5 亿方 , 折合年 节约标准煤7 万吨 , 3 减排二氧化碳 10 9 万吨。 () 2秸秆综合利用 。 重庆三峡库区农作物主要以 水稻 、 小麦 、 、 玉米 薯类 、 油料 、 豆类作物为主。据测 算 ,0 0 2 1年重庆三峡库区秸秆总量约为54 吨 , 5万 其 中水稻 、 玉米 、 小麦、 薯类 、 豆类 、 油料秸秆产量为2 8 0 万吨 、8万 吨、4 12 3 万吨、7 吨、8 7万 2 万吨 、5 2万吨 。水 稻、 玉米和薯类三大作物秸秆产量 占7 %以上 。 0 0 6 2 1 年前 , 直接在 田间焚烧 的桔杆就达 10 5万吨。重庆三 峡库 区现有 的秸秆综合 利用主要途径包括秸秆肥 料、 秸秆饲料 、 秸秆燃料 、 秸秆工业原料和秸秆食用 菌基料等五种 。2 1年 ,秸秆饲料 化利用水平 为 00 1%; 0 通过秸秆机械粉碎还 田、 保护性 耕作 、 快速腐 熟还 田、堆沤还田等方式以及生物反应堆等方式的 秸秆肥料综合利用水平为2%;秸秆生物气化 ( 5 沼 气 )热解气化等生物质能能源利用水平为 l 秸秆 、 %; 的食用菌生产转化利用水平为0 %;另外还有少量 . 1 的秸秆碳化与活化厂 ,以及 以秸秆为原料 的套装 门 加工业。通过 以上五种方式 , 前综合利用秸秆2 0 目 0 万吨 ,预计 N2 1年 ,秸秆综合利用水 平将达到 o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 机物 多层次 利用 技 术 和 农 畜产 品加 工 技 术水 平
6 % ,年流 人 江河 泥 沙 总 量达 1 t 2 亿 以上 ;森林 覆盖 率 由建 国初 3% 5%下 降 到 2 .%,库 区 0 0 23
两岸区、县仅 75 ~1.%,每年有 5 m 以 .% 36 亿 3 上的污水排人江河 ,多数河流受到污染 ,水质达 不到Ⅲ级 ,部分河流已无鱼虾生存 ;大气粉尘及
提 出 了相 应 的 对 策 。
【 关键词 】 峡库 ; 态 业 对 三 区 生 农 ; 策
中图分 类号 :X 7 . 113 文献标 识码 :A
三峡 库 区位于北 纬 2。6 ~3o5、东经 16 91 22 0o
5 一 10 5 0 1 ̄ 0 ,包 括 2 个 区 县 ( ) 面 积 6 市 。
增殖型绿色产品加工业、休 闲型观光农业、生态 农业旅游业等多种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同时,各
地行政 主管 决策 部 门和 一些 农 、林 、水 经 济 研究 单位也 参与 到 生 态农 业 的规 划 、研 究 进 了生态、经济、社
1 三 峡 库 区生 态 农 业 发展 现 状
第3 o卷
・1 ・ 21年 00
第 5期
1 月 0
农 业 与 技 术
Aglu tr Te h oo y r l  ̄ e u e n lg
v0 .o No 5 】3 . O t2 l c .0 O
三 峡库 区生 态农 业 问题 及 对 策浅 析
杨建宏 潘久政 赵 琳
(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得 了一定 成效 。 目前 ,农 业建 设 示 范 点 已扩 大 到
l 个 区县 ( ) 5 市 。这些生 态 农业 示 范 县 、示 范 片 、
840m ,人 口 39 .7万 人 ,其 中 农 业 人 口 20 k 2 188
示 范村在 生 态农 业 建设 中 ,按 照 整 体 、协 调 、循
和局 部利益 的非 理 性行 为 ,诸 如 大 量 毁坏 森 林 植 被 、大规模 开垦 空 地 、过 量施 用 化 肥 和农 药 、发
建设 ,调整农业结构 、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 建设 ,以坡改梯 为主 的水 田保持建设 ,生态农业
的水 、电、路基 础 配 套设 施 建 设 ,庭 院生 态农 业 的开发 和农业 先 进 技 术 的 引进 与应 用 等方 面 ,取
威胁 ( 肖莉等 ,20 ) 06 。
其 巨大 的社会 、经 济 和 生 态效 益 往 往 需要 一 定 阶
段时间才能表现 出来 ,如果政府 、社会 、资金、
2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 某一 环节 发 生 缺损 ,则生 态 农 业 建设 效果 就 会发 生偏 移 ,达 不 到 预期 目标 。三 峡 库 区是 全 国
硫化 物污 染严 重 ,已成 为全 国酸 雨 危 害最 重 的地 区 ;部分珍 稀 动植 物濒 危 ,生 物 多样 性 受 到严 重
低 ,生 物能 和太 阳能 的综 合 利 用 程 度低 、普 及 面
小,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为主的可持续农业技术
在 生态农 业 的实践 中没 有得 到 自觉应用 。 2 3 建设资 金短缺 、政 策支持 缺 位 . 生态农 业 的 建 设 和 发 展 是 一 个 渐 进 的 过 程 ,
重 要途 径 。
环 、再生的原则 ,因地制宜地实施了稻田、林地、
水面 、庭 院五 大生 态 建设 ,采取 了工 程 、生 物 等
技术 措施 ;已经逐 步探 索出 了 自给 型粮食 种植业 、
优 势果蔬业 、生态 经济 型 ( 茶 、桑 、药 、油桐 、 含 笋材 等 )林业 、效 益型 畜牧业 、生态 水产 养殖业 、
v 1 3 N . 0. 0 o 5
农 业 与 技 术
21 年 1 月 。 ・ 00 0 2
展 高污染 加工 工 业 等 等 ,导致 了库 区的生 态 环境
遭到 严 重 破 坏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占土 地 总 面 积 的
达 的地 区相 比 ,表现 为 起 点低 、经验 少 、技 术 粗 放 、综 合效 益较 差 。作 为 三 峡 地 区环 境 问题 核 心 的水土 流失 没 有 得 到 有 效 遏 止 ,种 植 结 构 单 一 ,
会 三大 效益 的协调发展 。
但 是 ,由 于 库 区 山高 坡 陡 、地 质 地 貌 复 杂 、
三峡库 区的生态农业建设 自 2 世纪 9 年代 0 0
初实 施 以来 ,通 过试 点 和示 范 ,在生 态农 业 模 式
土层瘠薄,且多为石灰石、紫色土与红壤土 ,保 土保水能力极差 ,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加之库 区 农业人 口 较多 ( 占总人 口 8%以上) 0 ,改善和保 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十分薄弱 ,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445 ) 0 15
【 摘 要 】 展生 农业 三 库 进 农 结 调 、 农 济 构 和 库区 实 民 稳 的 键 本 从三 发 态 是 峡 区 行 业 构 整 繁荣 村经 、 建 谐 , 现农 安 致富 关 。 文
峡库 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出发 ,在 重点分析生态农业发展过程 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基础之上 ,就如何加 快库 区生态农业发展 的步伐
25 . 万人 ( 334 4 章力建等 ,20 ) 04 。该区地 处我国 中西结合的咽喉部位 ,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
建设具 有全 局 性影 响 的生 态经 济 区 ,也是 我 国西 部大 开发 和社会 主 义 新农 村 中生态 建 设 的重 点地 区 。但三 峡 库 区 自然 生 态脆 弱 ,人 地 矛 盾 突 出 , 水 土 流失严 重 ,已严 重威 胁 到三 峡 库 区 的生 态安 全 。因地制 宜发展 生态农 业 是加快库 区经济 发展 、 改 善库 区生 态环 境 ,实现 三 峡库 区可持 续 发展 的
三峡库区受地理环境和其 它各种社会不利 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