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畜禽散养户存在的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农村家禽散养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及应对策略

农村家禽散养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及应对策略

农村家禽散养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及应对策略这几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规模养殖已成为家禽养殖模式的大趋势,但是在农村,由于家禽主要以散养为主,从而给家禽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一旦出现某些疾病后,无法及时进行疫病防控,从而导致家禽死亡。

因此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农村家禽散养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及应对策略,具体如下。

1存在隐患1.1养殖环境复杂散养畜禽养殖环境没有保障,周边土鸟、鼠类、虫类众多;养殖期间不重视消毒工作,造成饲养环境恶化,疫病频发。

1.2引种不严格散养户引种时没有固定的引入来源;购买不明来源的家禽,购入时也不注意是否具有防疫合格证及检验合格证明;家禽引入后直接混群饲养,导致疫病随禽传入引发疫病造成损失;有些病禽带毒不发病,养殖户没有相应的监测技术能力,导致疫病的发生。

1.3养殖档案不规范养殖档案作为养殖过程的是一项重要的文字记录,但很多养殖户并没有建立养殖档案;或者建立后,随意填写,信息不全。

1.4病死禽处理不当在养殖过程中家禽发病死亡后,没有对病死禽所处的场地、圈舍、用具等进行消毒,造成病原残留,导致健康家禽发病,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养殖效益的损失。

1.5重视消毒工作养殖户对消毒工作不重视,消毒程序不合理,消毒操作不规范,造成消毒效果不理想。

2应对策略2.1净化周边环境在饲养区周围划定屏障;做好消毒、驱鸟、除虫、灭鼠等管理工作;严格外人随意进出,及时淘汰发病禽;对病死的禽类进行无害化处理。

2.2重视引种程序引入家禽时,要查验检疫合格证等相关证明;引进后先隔离养殖一段时间,没有异常后再并群养殖。

2.3规范养殖档案根据养殖实际情况,建立养殖档案、免疫档案等,详细纪录养殖情况、免疫接种情况、消毒情况等细节工作。

2.4严格免疫程序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好家禽免疫工作;免疫后,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进行一次抽样化验,对免疫抗体不合格的及时进行补免。

2.5做好病死禽的处理对于病死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接触过病死禽的用具、饲料、垫料等一并销毁,病死禽使用过的笼舍、屋棚进行彻底的消毒。

农村散养畜禽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散养畜禽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力度 , 同时还应 加 强监 管 , 提升 监督 执法力 度 。 如 对 于 私屠 滥 宰 的行 为 , 一 经 发现 , 严肃 处 理 , 坚决 打 击 和取
多种 畜禽 , 从 而 形成 了散养 动 物 的繁 杂 种类 。繁 杂 的
畜 禽 种类 也是 加大 防疫 工作 量 的直接 因素 。
关键 词 : 农村 ; 畜禽 防疫 ; 问题 ; 对策
禽 防疫 工作 的正 常 展开 ,也 降低 了防疫 效 率 和效 果 。 应 当加 大 防疫宣 传 力度 , 可 通 过农 村 广播 、 电视 、 张贴
防疫 宣 传 画 、 开 展 防疫 知识 讲 座 等 方 式 , 提 高 养 殖 户 的 防疫 意识 , 切 实认 识 到 防疫 工作 的重 要性 和爆 发疫 情 的严重 危害 性 。同时还应 加 强相关 防疫法 律法 规 的 宣传 , 让 养 殖 户认 识 到拒 绝 防疫 、 自我 防疫 等 行 为 后 果 的严 重 性 , 从 而促 使农 村 养 殖 户 自觉 、 主动 配 合 政 府 相 关 部 门和 防疫 机构 做 好 畜禽 防疫 工 作 , 提 高 防疫 效 率 和效 果 , 形 成一 个 良性 的畜禽 防疫局 面 。
可 能造成 大批 畜禽死 亡和 畜产 品 污染 .影 响人们 的 生
户 防疫 意识 淡薄 , 存 在侥 幸 心 理 的 问题 严重 阻 碍 了畜
产 生活和 对 外贸 易 ,而且 某些人 畜共 患传 染病还 可 能 给人 类健康 带来潜在 威胁 。作 者结合 多年 的基层 动 物 防 疫工作 经验 ,就如 何加 强散 养动物 防疫 工作提 出一 些粗 浅看 法 , 以供参 考 。
和血 清检 测抗 体合 格率 较低 等 。因此 如何 建立 动 物 防

农村散养畜禽强制免疫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农村散养畜禽强制免疫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农村散养畜禽强制免疫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作者:童隆祺,赵治慎来源:《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4年第4期童隆祺,赵治慎(泰和县畜牧兽医局,江西吉安 343700)国家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后,大大促进了畜禽规模养殖(户)防疫工作,有效控制了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而在广大农村,散养畜禽仍占一定比例,由于农户观念陈旧,防疫意识淡薄,加上村级防疫队伍不稳定,基层防疫监管乏力等,部分地方散养畜禽免疫工作仍存诸多问题,亟待探索和解决。

1 主要问题1.1 农村散养户居住分散,养禽、养牛比例较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散养猪数量大减,但千家万户养牛耕田、零星分散养禽仍有一定的发展,大部分农户养禽数都在几羽到几十羽,以庭院放养为主,而养牛多在农事期可见牛耕田,农闲时各自圈吊,山区农户更是长年放牧野外,昼夜不归。

况且农村散养户居住分散,一般自然村与自然村、户与户间距较大,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期又正值农忙季节,往往防疫员白天上门找不到户主,只好中午或晚上到户免疫,增加了工作难度。

1.2 畜主缺乏主动性且观念落后、意识淡薄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以来,年年要开展几次集中防疫,养户厌烦,畜牧兽医部门虽然担负着动物疫病防控的技术保障责任,但实施强制免疫时遇到诸多困难,如有些养殖户仍抱有侥幸心理,认为畜禽打不打预防针无所谓;有些养殖户认为打一次防疫针就应“包防百病”,一旦发病,就对防疫工作产生了怀疑,以后很难接受强制免疫;尤其强制免疫后个别出现应激或过敏反应,导致一些畜主拒绝强制免疫。

1.3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力不从心相当部分乡村脏、乱、差现象严重,缺少专门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少部分养殖户随意将病死畜禽弃之于荒地、废弃厕所、坑地等处,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而由于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受人力、经费等各种因素制约,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监管显得力不从心。

1.4 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量大、待遇低现有村级防疫员仅局限每个行政村一人(街道、社区未配防疫员),属乡镇聘用人员,一般都担负辖区约10余km2的200~500农户、10多个自然村散养畜禽防疫及疫情观察工作。

皖南山区农村散养畜禽强制免疫现状及问题探讨

皖南山区农村散养畜禽强制免疫现状及问题探讨

农户都是采用青粗饲草 、 家庭泔水喂养 , 很少或不用精 、 全
价饲 料饲 喂 。 日 管理也 很粗 放 , 其 自然 。 常 顺 () 4 由于饲 喂 以青 粗饲 草 、 庭 泔 水 为 主 , 少 或 不 家 很 用精 、 价饲料 , 饲养 时间长 ( 全 且 一般 在 1 或 1 以上 )致 a a , 使大量 的维 生素 、 微量元 素沉 积多 , 营养丰 富 , 而形成 其 从 特有 的色艳 、 浓 、 香 味美 、 质优 、 口感好 的特 点 , 目前 在 市场
疫 队伍趋 于老年 化 , 继 乏人 , 充分 重视 对年 轻 村级 动 后 应 物 防疫员 的培养 。 ( ) 文化 程度 看 , 中以下 占 6 . % , 专 以上 占 2从 初 16 大 46 , 明防疫 员队伍 文化 素质整 体偏低 ( .% 说 见表 1 。 )
表 1 祁 门县 村 级 动 物 防疫 员年 龄 、 化 结 构 情 况 文
本扭转 , 病原污染面大 , 病毒变异快 , 全球重大动物疫情形
势依然严 峻 , 是周边 国家 口蹄疫 、 致病 性禽 流感 、 尤其 高 高
畜口蹄疫免疫密度达 9 %以上 , 8 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免
疫密度 达 9 .% 以上 , 瘟免 疫 密 度 达 10 , 禽 高 致 73 猪 0% 家
确保防疫物资充足、 设备齐全、 人员配备整齐到位 、 各项技
能逐 步提 高 。( ) 益 于 大 多数 养 殖 户 对 动物 重 大 疫 病 4得 强制 免疫工 作 的认识提 高 , 对强制 免疫 工作 的大力 支持 与
配合 。
1 农 村散 养户 畜禽 强制免 疫基本 情况 及分 析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农村生猪散养户在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生猪散养户在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 学 养猪 水平 低 . 科 大 多数 农 户 仍
定程度上限制 了养猪经济效益的提高 。
三 、 决 的对 策 解
1 . 成立 养猪 专业合作社 , 高养猪 提 效益 发展农村生 猪生 产专业 合作组 织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 调整 , 实 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 , 是增加 农民收入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抓 手, 是提 高农业集 约化 、 市场化和 农民 组织化程嚏的重要载体 。 生猪专合组织 能够为社 员提供生产和养殖服务 , 维护 社 员利益 . 促进社 员增收 , 高农户科 提 学 养殖水平 ,最 大 化提 高养 猪经济效
营 养物 质 供虚 不 平 衡 , 足不 了猪 生 长 满 发 育 的需 要 再 加 上 混 群 饲 养 , 致 猪 导
笔者认 为 , 农村散养 户只有 或
养猪专业 合作社 , 提高生猪 养殖 降低 养殖 成本 , 减少疫病发生 , 才
经 济效 益 。 笔者 就 近 年 来 生 猪 养
免 疫 力低 , 制 了 生 猪 生 长 发 育 , 成 抑 造
! %。生猪养殖主要是 以家庭 模式 女 _ 饲养 为主 , 养殖规 模小 , 缺乏 专 乍 组织 协调 、 引导 ; 养方式 多种 饲 科学 养殖技 术意识 差, 导致 养殖 下甚至亏本 , 农户养殖 积极性 爱 量 挫伤 , 大大限 制了农村经济的发
2适 度 规 模 养 殖 。 强 生猪 保 险 . 加
工 作 , 保 农 户 养 殖 效 益 不 受伤 害 确 适
理 县是 四川省的 生猪 生产和 调

力低
农 分散饲 养 , 弊端较 多 , 一是
通安 区是会理县 的第 一大农业
缺乏 及时 准确 的市 场信息 ; 二是承受和 化解市场 风险 的能 力很弱 ; 三是养殖户 的利 益缺乏有 效保 护 ; 四是家庭小规模 分散 饲养浪赞入力物 力。因此 , 养殖户

散养家禽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散养家禽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为积极应对散养家禽突发事件处置,有关部门应 尽早做好防范,着重强调岗前培训。一旦发现有特殊 情况发生,第一时间追溯到责任单位,专责人员,对所
管辖的区域农畜情况进行第一时间反馈,立即按照防 控预防预案应变执行,地方政府作为带头单位,协调 相关部门,合理调配疾控中心、畜牧业、市场管理和财 政等相关部门灵活应对。如若发生传染性疾病,根据 发病病菌的特点,启动应急预案,对病死家禽尸体进 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同时对粪便、草场等病 禽可能接触过的区域进行消杀。一些人畜共患的传 染病应立即展开血清检测,如果发生人员感染,积极 进行隔离治疗,对阳性检测的人、畜到达过的环境进 行彻底消杀。 4 结语
关键词:散养家禽;防疫;问题与对策 1 防疫现状
广大农户对于小群家禽的饲养模式称为散养家 禽。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散养家禽的历史由 来已久,农村地区散养家禽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饲 养品种多样,因农户不懂科学养殖,一般挑选好喂养 的家禽进行散在饲养,据调査显示⑵,农村散在饲养 家禽主要为鸡鸭鹅等,因其饲养周期短,体型较小,肉 蛋均可使用等特点,更适合农村院内饲养。散在养殖
备的建保障,引进先进技术人才
技术的发展除了要有新进的基础设施设备以外, 它的进步发展依然离不开人类的推动。但就我国现 阶段的基层林业发展来说,目前经济制度的发展尚未 跟上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对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基 础生活保障尚未建立制度措施,使得大部分的高技术 人才去大城市发展,这样的局势发展造就了人才资源 配置的不均,从一定程度上也逐渐导致了基层林业发 展缓慢的势态。因而,为了加强基层林业技术的推 广,当地的相关林业部门应该加强制度保障,为专业 的技术人才引进多做一些激励保障措施,进而促进林 业技术的创新突破,从而使得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取得 实质性的进展。 3.3建立多样化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

浅析农村散养家禽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散养家禽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散养家禽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散养家禽防疫难、防疫质量参差不齐、散发家禽疫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生产均衡发展。

新常态下,控制农村散养家禽疫病,稳定农户散养家禽生产,实施精准扶贫,意义重大。

[关键词]散养家禽防疫“精准扶贫、畜牧先行”畜牧产业具有“时间短、资金平、见效快”的特点,在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中,山区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捷径。

千家万户发展畜牧业,给畜禽防疫人员加上了重担,其中农民因山因势发展散养家禽是防疫工作的难点。

1竹溪县农村散养家禽现状在竹溪县,农户散养鸡占全县鸡总量80%以上,农户散养量达到250万只,生产的鸡和鸡蛋除自食外大多出售到城镇市场。

竹溪县比较外地有特殊的饮食习惯,爱吃散养的大公鸡、老母鸡和土鸡(本地老品种),对外地饲养的快速肉食鸡持排斥态度。

散养鸡的健康绿色和独特风味是人们喜好的主要原因。

农村散养鸡是所用小群养殖模式的统称,通常数量为每户饲养几只到上千只不等,饲养的模式有多种,有利用房前屋后散养的,有自制笼具笼养的,还有大户租赁山场放养的;这些饲养模式都是采用原粮和杂草作为饲料,生长周期长。

鸡品种主要有外地引进肉用三黄鸡、麻鸡、肉蛋兼用杂鸡、部分特殊品种鸡以及本地自繁自养的土鸡。

2农村散养家禽防疫存在的问题2.1防疫意识淡薄,动物疫病错综复杂。

一种疫苗只能防止一种动物疫病,有的养殖户注射一种疫苗后,如果后期因为患另一种疫病而导致死亡,就盲目认为防疫没有效果没用,并产生抵触情绪不注射疫苗,甚至煽动周围农户集体抵制防疫。

再加上养殖户与散养户受自身的经济条件和传统思想的影响,缺少防疫意识,大多被“重养轻防,轻防重治”的思想禁锢,这就导致动物防疫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另外,一单个家禽只相对于生猪等大家畜来说经济价值小,且很多农户认为养鸡是“邪财运”、靠天靠运气,对家禽的疫病认识不足,所以对防疫接种的作用也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根本意识不到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和疫病的危害性,导致动物防疫相当被动,严重影响了动物防疫的密度和质量。

农村散养牛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农村散养牛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农村散养牛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尽管我国的养牛业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型,但散养牛依然是消费市场牛肉及其相关产品的主要来源。

农村散养牛依然占居我国养牛业的主体地位,农村散养牛为支持农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乡村振兴和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重要途径。

但农村散养牛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 农村散养牛污染的治理模式近年来,由于散养牛饲养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许多地方都在寻求对策,2006 年国家农业部门发起了一项“饲养场示范工程”,协助农场主建设无害化的粪污设施,实行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对散养户实行猪的污染控制技术,对病死畜禽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使畜禽的粪污可以无害化和减量化,最终实现“零排放,无污染”的目标。

1.1 无害化处理方式加强散养牛粪污资源化利用,需要农民按照当地的土地和种植面积,科学安排畜禽的饲养规模,并合理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将畜禽粪污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用于茶园、农田、林地等。

我害化处理方式有沼气生产、农田回归、综合利用和生物饲养等不同形式的粪便污染防治。

根据目前的规模,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畜牧一体化。

在农村地区,部分散养牛饲养规模较大的农户,大多采取了集约的粪便污水治理方法;中小规模的农户,以就水冲的方式进行粪污处理;在散养密度大的区域,一般采取集中处置和分散化的办法。

在发展“发酵床”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天然养猪场”的方式,实行“发酵床”散养牛的管理,实现粪污零排放。

1.2 生态畜牧业发展新形势近年来随着国家政府对构建“新农村”的建设,散养牛饲养户必须向生态畜牧业转型,采用生物技术引领的生态、科学化的饲养方式。

认真研究了散养牛饲料的贮存技术,将传统的草本植物改成了紫花菜和收草,通过对节粮方式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加快了畜牧业的发展,同时还要将发展目标转移到河滩和草地上,尽快发展和培育一批具有特殊功能的牲畜品种,以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草原和森林综合利用系统。

1.3 采用有效循环模式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散养农民,在一定的区域内从事渔业、农业、林业生产,完善畜禽饲养、沼气、沼渣肥田、肉牛饲养、粪便饲养蚯蚓等生态循环体系,让有机肥生产、生态畜产品、生物蛋白得到稳定发展,推动其提质增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畜禽散养户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在龙栖湾新区农村动物养殖主要还是以一些小规模的松散养殖为主,这就造成了一些弊病,
从而在生产实际中,呈现出一些问题。

一、免疫和消毒
1、由于专业技术知识缺乏将两种不同油苗与油苗或水苗与水苗进行同时的不同部位注射免疫。
还有养户为了节省疫苗,将开封的剩余疫苗低温储藏继续使用。这些错误用法都可能导致免
疫失败或抗体产生造成影响。

2、养殖户为了预防病毒或细菌性疾病,不定期的在饲料或者饮水中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以此
来减少疾病的发生。可是却不知长期使用抗菌素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另外,由

交流走访,从而导致将将病菌畜禽由一个家带到另一家或者在养殖密集区附近进行病死畜禽
解剖。直接或间接造成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在免疫及消毒饲养环节中存在的情况,娘娘宫动监所发现后都会及时提醒和宣传相关知
识,现在此种现象已基本杜绝。

二、在畜禽早期饲养和后期管理
工作中在农村散养户养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现象就是重视早期饲养而忽视后期管理。对处于
育雏期或断奶前期畜禽阶段的温度、湿度的控制都很到位,饲养管理都很重视,因为在这一
时期的畜禽的发病死亡率相对较高。可是一等过了这个阶段,大部分养殖户就会有所放松从
而对中后期的动物饲养管理比较松懈,因此在后续的养殖中生长速度或是成活率、料(蛋)
肉比等各方面的生产指标都达不能达标。

三、动物营养与生产销售
饲料作为动物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同时也在养殖成本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为了节省
在养殖过程中的饲养成本,从而获取尽可能最大的空间利润,现在很大一部分的畜禽养殖户
都采用自制的饲料进行饲养。可是由于对畜禽动物所需求的营养缺乏和不了解,而一味使用
高蛋白质饲料,认为这样有利于畜禽生长发育,却不知道的是这样饲养方式不仅不能减少预
期的养殖成本还会导致发生很多种营养性疾病,或导致生长受阻,例如家禽的痛风疾病就是
因为饲料中的蛋白质过剩而造成的。 虽然有些养户动物某一时期的营养需要制定了饲料配比,
但却不能按照畜禽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就配方进行相应的调整,导致不能再预期
出栏或达到相应的生长标准。

由于饲养户饲养量小不能做到统一采购,而是由个人用货车挨家挨户的送成品饲料或半成品
饲料。这样就造成了病毒或病菌在运输工具和产品在串百家流通过程的中的携带与传播增加
了疾病传播的概率与疫病发生流行的风险。

四、病死畜禽处置
对于患病畜禽,特别是具有较强传染能力的动物疫病禽,应及时救治外,还应为防止疫病扩
散而将患病病畜禽与健康畜禽隔离。可是现在不少养户却只注重对患病畜禽的紧急治疗而忽
略了隔离,造成病情在同一畜禽群体中长时间存在和扩散。 对发病死亡或死因不明的畜禽,
应采取深埋的处理办法或直接焚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