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畜禽养殖污染是指由于畜禽养殖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弃物等排放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污染也逐渐凸显出来,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问题。
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1. 土壤污染:畜禽养殖废弃物中的高浓度有机物和重金属等物质会渗入土壤并引起土壤污染,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2. 水体污染: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养分物质,会严重影响水体的水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蓝藻大量繁殖,甚至引发鱼类死亡,影响水体生态平衡。
3. 空气污染:畜禽养殖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气味异味和空气污染,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
4. 生态破坏:畜禽养殖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改变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影响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
1. 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畜禽养殖环境保护标准和排放标准,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的监管和处罚,推动畜禽养殖企业合法规范经营。
2. 推行生态畜禽养殖模式:鼓励和支持生态畜禽养殖模式,采用半封闭、全封闭养殖,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养殖场整体环境质量。
3. 新技术的应用:推广高效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采用生物气化技术处理畜禽粪便,减少有机物排放,减轻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4. 建立农田与养殖场的生态循环:畜禽养殖废弃物可以成为农田的有机肥料,建立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系统,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5. 宣传教育意识:加强对畜禽养殖业从业者和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推动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减少污染排放,同样也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6. 加强科学技术支持:加大对环保科技的投入,促进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完善治理技术,提高治理效果。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畜禽养殖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时间以来,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空气、水、土壤等方面的污染问题。
这些污染问题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同时也威胁到了人类健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1. 水环境污染畜禽养殖业是我国污染水环境的重要来源之一。
大量畜禽养殖污染物质被排放至水体中,如粪便、尿液、饲料残渣以及用于消毒的化学物质等,这些物质会使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加,进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养殖污染物质通过排放到土壤中,造成了土壤环境的污染。
大量污染物质的积累及微生物的繁殖,会导致土壤酸性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大幅度提高,严重影响农作物及植物的健康生长,进而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养殖业的废弃物、废气和风沙等,都是空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这些污染物质破坏了空气环境质量,给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1. 强化污染源控制强化污染源控制,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采用科学的污染物管理技术,对畜禽粪便、废水、废气等进行收集和处理,实现清洁、低排出的生产方式。
2. 推广循环农业推广循环农业生产方式,即通过将畜禽粪便等养殖废物转化为有机肥,将有机肥用于农田生产,实现循环利用,降低污染。
同时,循环农业模式也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监管,建立科学的监管管理制度,强制性遵守养殖废弃物、养殖废气、饲养密度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落实了技术和经济措施的同时对违法行为严格处罚,”一罚到底”,以此达到严格治理污染的目的。
4. 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投入,通过研究开发适应现代养殖模式的先进技术,在降低污染的同时提高养殖产业市场竞争力。
结论畜禽养殖污染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头号问题。
要解决养殖行业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采取科学的生产方法,加强环境管控,推广有机循环农业生产方式,给出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
畜禽养殖污染有哪些

畜禽养殖污染有哪些(一)粪便污染。
目前畜禽养殖产生了大量粪便,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
由于以往畜禽养殖场(户)环境意识差,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并随雨水进入水系。
因此,畜禽粪便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二)水质污染。
养殖场对水体的污染主要为有机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有毒有害物污染。
养殖污水不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到沟渠或者开放水域里,由于这些污水中氮(N)、磷(P)含量丰富,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
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
污水对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有些已对集中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
(三)大气污染。
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破坏生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
有害气体能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不仅威胁着养殖场的安全,更危及养殖场员工和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四)生物污染。
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孳生蚊蝇,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使病原菌和寄生虫蔓延,引起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危害人畜健康。
如近年来发生的禽流感、猪流感、手足口病等人畜共患疾病,与畜禽粪便污染造成的恶劣环境不无关系。
畜禽粪便主要特点是:(1)含有机物多,营养丰富;(2)含病原菌等,流行病学上不安全;(3)某些地区的畜禽粪便中还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和抗生素残留。
报道指出,畜禽粪便中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矿物质及钙、磷、钾、氮等营养成分,不仅可以作为饲料饲喂猪、鸡、牛等,而且还是一种优质的肥源,应用价值极高。
因此,将大量畜禽粪便堆肥发酵制成有机肥,以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畜禽粪便中都含有大量病原菌(如沙门氏菌属、埃希氏菌属、呼吸道肠道病毒等)、寄生虫和杂草种子,因此畜禽粪便必须经过高温发酵才能施用。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畜禽养殖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产品和动物产品,但也伴随着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凸显。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1. 臭气扰民:大量畜禽养殖场存在排出的污水和粪便,其中含有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会产生刺鼻异味,扰乱周边居民的生活。
2. 土壤污染:养殖废弃物中的重金属、病原菌和化学残留物等会渗入土壤,对土壤质量造成影响,导致农田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质量。
3. 水质污染: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4. 疾病传播:密集的畜禽养殖场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如禽流感、猪瘟等疾病的扩散,对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1. 加强废弃物处理:养殖废弃物应当进行集中处理,包括有机肥的处理利用和生物气的转化利用,避免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2.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完善的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生物处理、植物净化等技术,减少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达到排放标准。
3. 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养殖场的污染排放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养殖场进行整改或关闭。
4. 推行循环农业: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加强科学养殖管理:科学合理地控制畜禽养殖规模,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减少养殖废物排放的数量和污染物质的含量。
6. 提倡绿色畜禽养殖:推广绿色畜禽养殖技术,如生态鸡舍、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减少环境对养殖业的压力。
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环境监管,维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权益。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指养殖业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这种污染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都有很大危害。
本文将介绍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以及目前常用的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污染:养殖场附近的水体受到养殖废水的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暴发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重金属和抗生素等物质会对水体中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土壤污染:养殖废物中的粪便和尿液会被排放到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和微量元素等,造成土壤肥力过高,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对土壤进行压力。
3. 大气污染:养殖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经由排气口排放到空气中。
这些物质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
为了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1. 建立规范的养殖工艺:制定养殖废物处理和排放的标准,规范养殖业的经营行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加强废物资源化利用:充分利用养殖废物,进行有机肥料的生产,减少养殖产业对化肥的需求。
将养殖废物进行生物发酵,产生生物气体来供养殖过程中所需的燃料。
3. 强化污水和废气处理:通过设立合适的污水处理设施,将养殖废水进行初级、中级和高级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废气的产生和排放。
4. 提高养殖设施的管理水平: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合理布局养殖场的位置,控制养殖规模,避免过度密集养殖导致的污染扩散。
5. 加强监管和执法: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不符合标准的养殖场进行处罚,并加大对养殖业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
这需要政府、养殖业主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力度,推动养殖业向环境友好型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调研报告畜禽养殖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一项关于畜禽养殖污染的调研。
本报告将介绍畜禽养殖污染的种类、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一、畜禽养殖污染的种类1. 水污染:畜禽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硫化物、有机物等有害物质,排入水体会造成水质污染。
2. 土壤污染:畜禽粪便中的氮、磷、重金属等物质会通过施肥或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
3. 大气污染:畜禽养殖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氨气、硫化物、甲烷等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
二、畜禽养殖污染的原因1. 规模化养殖:我国畜禽养殖业目前呈现规模化向大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大规模养殖密度大,养殖废物排放量增加,难以有效处理。
2. 不合理饲料配制:饲料中含有过多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当畜禽消化吸收不完全时,会以粪便形式排出,导致环境污染。
3. 缺乏科学管理:许多养殖场没有完善的排污系统和垃圾处理设施,导致污染物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
三、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办法1. 采用生物技术处理废水:可以利用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技术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减少氨氮和有机物的含量。
2. 合理利用畜禽粪便:将畜禽粪便进行堆肥处理,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同时获得有机肥料。
3. 推行“绿色养殖”:加强养殖行业的管理,推广环保技术,提高养殖场的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
四、相关政策措施1. 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2. 支持科技创新:加大对畜禽养殖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研发和应用环保技术和设备。
3. 建立补贴政策:对符合环保要求的畜禽养殖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鼓励养殖业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加强监管、推广环保技术和科技创新,对畜禽养殖废水和粪便进行有效处理,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关键所在。
通过政策和技术的支持,逐步实现畜禽养殖的绿色发展,可以减轻环境压力,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1. 引言1.1 畜禽养殖污染的定义畜禽养殖污染是指由于大规模的畜禽养殖活动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密集化程度的增加,其产生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畜禽养殖污染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等方面。
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畜禽粪便排放过多导致周围环境恶臭、细菌病毒传播等问题。
水资源污染则是由于畜禽养殖废水排放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流湖泊中引起水质污染,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畜禽粪便中残留的农药、抗生素等化学物质渗入土壤,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
空气污染则是由于畜禽粪便中产生的氨气、硫化物等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对周围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问题等健康隐患。
要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推行清洁生产,完善法律监管,共同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1.2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等方面。
畜禽养殖污染会导致环境污染,大量的畜禽粪便和尿液排放会污染周围的环境,影响生态平衡。
废水中含有大量畜禽粪便和药物残留物质,会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养殖场周围的土壤也会受到污染,长期使用大量农药和化肥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畜禽粪便中释放的氨气、硫化物等物质会造成空气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
最严重的危害则是畜禽养殖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大量饲料添加剂、抗生素残留、致病菌传播等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的监管和治理非常重要,需要提高环保意识,推行清洁生产,并完善相关法律监管措施,以减少畜禽养殖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2. 正文2.1 环境污染畜禽养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也在不断增加,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农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村畜禽养殖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针对这一现状,急需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保护农村环境,改善人民生活。
1. 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大,处理不当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
畜禽粪便、饲料残渣等废弃物会大量堆积在农村地区,直接排放到土壤和水体中,导致地下水和河流的污染,严重影响周边环境的卫生和生态平衡。
2. 养殖废水排放超标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磷等有害物质,一些小规模养殖场甚至直接排放到周边的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
3. 畜禽粪便积压农村养殖场多为散养方式,畜禽粪便大量积压在场地上,严重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并且散发出难闻的污臭味,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甚至导致健康问题。
二、农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对策1. 推进规模化养殖,减少污染排放在政府的引导下,鼓励农村畜禽养殖场进行规模化养殖,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设备,降低养殖废弃物产生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加强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养殖场进行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粪便、饲料残渣等可作为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同时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 完善治理设施,减少废水排放对于废水治理,政府应加大投入,对农村畜禽养殖场进行治理设施的建设,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量,提高治理水平,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4. 强化环境监管,打击违法养殖行为加强对农村畜禽养殖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排污行为,依法查处,确保养殖行为的规范化,减少环境污染。
5. 倡导生态养殖,降低环境负荷通过倡导生态养殖,鼓励农村养殖场进行绿色、环保的养殖模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三、结语农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指导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林学院林学1202班姓名:***学号:***********近年来,畜禽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该市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村产业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养殖业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的环境污染也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已成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1.1粪便污染目前畜禽养殖产生了大量粪便,环境致病因子增加畜禽粪便污染物易扩大病菌传播,因为其中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有机污染物、致病菌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等,增加环境中病原种类,病菌和寄生虫、苍蝇蚊虫等繁殖,给人畜传染病蔓延创造了条件。
一旦发生区域性传染病,如禽流感等,禽畜粪便未经处理即排放会引起人畜交叉感染,极大地影响人民健康,威胁养殖业健康发展。
由于以往畜禽养殖场(户)环境意识差,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并随雨水进入水系。
因此,畜禽粪便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2水质污染禽畜养殖场绝大多数缺乏污水治理设施,禽畜污水及废弃物任意排放,而这些禽畜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
这些污水氮磷含量高,排入河水中后,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致使大量水生生物因生存环境恶化而引起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
此外,地下水也受到禽畜废弃物污水的影响,其毒害成分的渗入,可造成持久性的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有毒成分增加、水体功能彻底丧失,无法饮用和利用,并且极难治理与恢复。
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
污水对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有些已对集中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
同时,危害农田生态畜禽养殖污水不经处理即用于农田灌溉,其浓度过高,污水的毒害成分还会引起作物的腐烂,如果长期使用,将导致作物陡长、倒伏,从而引起减产。
同时,高浓度污水对土壤质量也有严重影响,用畜禽养殖污水灌溉可能造成土壤板结,降低土壤孔隙度,导致土壤透气、透水性差,土壤质量下降。
1.3大气污染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发出恶臭,污染养殖场,而且会破坏生态,直接影响人类健康。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由于对粪便处置不当,相当部分养殖场周围紧靠公路、村庄,设置的粪场散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老百姓苦不堪言,过往行人怨声载道,养殖户自己也深受其害。
不但发出恶臭,污染养殖场,而且对周围的空气环境也会产生严重影响。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李国学的研究,这种空气污染会影响周围200~500m的区域。
由于恶臭污染问题,导致养殖场与周围群众关系十分紧张,给群众生活造成不便,进而影响社会和谐。
2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快,发展资金不足,设备和技术落后,90%的养殖户未配备污水处理设施,无法及时有效处理畜禽粪便,畜禽养殖业环境一直很差,其主要原因有:2.1畜禽养殖场(户)无统一规划,选址不合理有些养殖场(户)是依河两岸的溪流河沟而建,分布散乱,并且大部分未办理有关手续,污染处理设施未建设或不完善即投入养殖,产生的废水、废物直接通过溪流河沟汇入较大流域中,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甚至直接威胁城市集中饮用水源的安全。
2.2污染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理跟不上目前大部分畜禽养殖场基本属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无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在消毒、粪便管理等方面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对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2.3农牧脱节,粪便综合利用率低由于受土地资源的制约,绝大多数畜禽养殖场(户)没有相应的配套耕地,即使有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的,也因面积不足,而无法全部进行消纳处理,粪便资源未得到有效综合利用。
3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对策3.1加强对畜禽养殖户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畜禽污染的严重性,提高畜禽养殖场(户)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治理,防止任意排污现象的发生。
要本着“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使广大畜禽养殖户明白自己肩负着治理环境、消除污染的责任,从而有利于环境污染的减轻和消除,也促使畜禽养殖户及早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
3.2加强项目审批的监管力度规范管理,从源头上规范养殖业的发展,控制畜禽养殖环境污染。
凡新建、改建和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当合理规划布局,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有关环保审批手续。
规模化养殖场,需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报相关部门和单位(镇、街道、农业、畜牧、国土等)签署初审意见后,报环保部门审批。
小型规模的养殖场或养殖大棚,经相关部门或企业及所在村委会初审后,报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现场勘验、审核后审批。
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或小型规模的养殖场(大棚),项目主体工程与污染处理设施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污染处理设施必须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养殖。
3.3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在对畜禽养殖业进行规划时,必须避开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教区、城镇居民区。
必须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
养殖场应设在环境敏感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并远离河流、水库等上下游主干流和支流,远离村庄集中饮用水源地,远离村民居住区。
其中距离河流、水库等上下游主干流和支流、农村集中饮用水源地和村民居住区均不得少于500米。
采用多种技术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场地的选择必须远离公路主干线、远离居民居住区(村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环境敏感区。
3.4按照养殖规模,建设标准的污染物处理设施经批准建设或前期已经建设的畜禽养殖场,要按养殖规模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即:建设一处污水贮存池、一处畜禽粪便凉晒贮存场,其容量可根据养殖规模而定。
贮存的污水可采取农田灌溉等措施进行处置,严禁随意排入环境,避免对周围环境及水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畜禽养殖场应当设置符合环保要求的畜禽粪便的堆放场所,实行无害化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畜禽粪便散落、溢流。
大力推进高新技术,鼓励畜禽养殖场(户)将畜禽粪便生态还田,或者用以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制造再生饲料等。
畜禽养殖场(户)不得任意向水体或者其它环境直接排放畜禽粪便、废渣或者污水等污染物。
3.4.1利用畜禽粪便好氧发酵生产好氧发酵是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通过自身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将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从中获得微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同时将一部分有机物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使微生物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的过程。
发酵的结果是废弃物中有机物向稳定化程度较高的腐殖质方向转化。
该技术在畜禽粪便中加入秸秆、谷糠或稻壳,经过发酵、粉碎、造粒等处理工艺,制作成可直接出售的有机肥,从而可以解决畜禽粪便含水率高、储运不方便的弊端。
以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生产原料,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农产品质量。
3.4.2推广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技术畜禽粪便利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厌氧发酵生产沼气,该技术不但解决了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问题,还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
其一方面可以提供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沼液养鱼、沼渣直接肥田,形成养殖与种植、渔业紧密结合的物质循环,尤其适用于散养户居多的情况。
但该技术的推广需要一定资金投入,而且对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受温度影响较大。
3.4.3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引入有机农业和循环经济理念,从改革畜产品品质入手,采用“四级净化、五步利用”的生态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问题,实现种植业、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净化环境,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为畜禽养殖业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做了示范,同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实践证明,该技术是污水资源利用的最佳方式。
其模式:首先将冲洗猪舍的高浓度的粪尿水作为第1级肥水引入水葫芦池中,经水葫芦池净化后为第2级肥水引入绿萍池中,经过绿萍吸收净化后为第3级肥水,再引入鱼、蟹池中,经鱼、蟹取食利用后为第4级肥水引入稻田中,作为灌溉用水,再经水稻吸收、吸附固定后,从稻田中排出,再引提回来作为冲洗猪舍用水。
这一周而复始的循环圈为该链条上的各级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和生长繁殖条件,使物质能量得到多次循环利用,达到畜禽生产良性循环和生态良性循环的统一。
3.4.4坚持综合利用,推动生态农业每个市每年可利用畜禽粪便逾50万t,充分利用可基本解决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问题。
同时,通过大力推行有机食品种植,全市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2万hm2。
应充分利用有机肥生产,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并且有助于减少氨氮的排放,削减其化学需氧量逾1000t、氨氮1300t,使养殖业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以引导有机、绿色农副产品消费为手段,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合理布局,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循环产业链;以建设有机肥加工中心为纽带,带动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治理和耕地土壤肥力的提高,按照“治理专业化、服务物业化、运作产业化、管理制度化”的原则,探索产业化治污、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子,改善环境质量。
污染处理设施建成后必须常年保持正常使用,并确保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
环保及有关部门不定期对畜禽养殖场污染物处置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违法排污的,责令整改并依法进行处理。
对已经建成的畜禽养殖场未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的,要按统一标准,逐一进行整改,确保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对个别屡教不改,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要采取强制措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