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语文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作指导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
一、教学内容
《写人要抓住特点》为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内容展开:
1.分析人物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从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抓住人物的特点。
2.人物描写的技巧: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展现人物特点。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能够提出有见地的观点,并且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这也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设置这样的讨论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难点解析方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有些学生对人物特点的提炼和描写手法的选择仍然感到困惑,我需要寻找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帮助他们突破这些难点。
-写作构思与表达: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缺乏整体构思和表达能力。
-难点解析:如何将观察和分析到的人物特点,有机地融入作文中,形成完整的写作结构。
-教学策略:开展写作指导,如列提纲、打草稿、修改润色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写人要抓住特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抓住人物特点的奥秘。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物特点的基本概念、描写方法及其在写作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抓住人物特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作文指导——写人要抓住特点(第三单元)

作文指导——写人要抓住特点(第三单元)

第四,心理描写。
经典回顾
例如林海音的《窃读记》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
第三排,不错……”
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 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
能够看出作者对于书的痴迷,以及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五,语言描写。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 “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 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 “哈 ……,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 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 脚,用力一踢。” 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
第三,动作描写。
经典回顾
动作描写要精心选择恰当的动词。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扫出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下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雪地捕鸟运用了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写了雪地捕鸟时的各种不同的 动作,准确生动而有层次的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儿童捕鸟 时的专注和兴奋。
写人要抓住特点
情景导入
写人要抓住特点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 是“千人一面”,“众口同腔”。这样 的作文,了无新意,让人产生视觉疲劳,
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人,要注意两点:
第一,细节特点描写。 包括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等 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 者对人物的印象。

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例文及点评(4篇)

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例文及点评(4篇)

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例文及点评(4篇)七下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例文习作一:物理测试的卷子已经批改出来了。

一大清早,小猛就被物理老师“请”到了办公室。

老师抽出小猛的卷子,指着最后的附加题,上面赫然写着“不知道,I’m sorry,my teacher,我真的不知道。

”“这是你写的?”“嗯。

”“这道题我讲过,你还好意思这样写?”“我本来只写上‘不知道’,可后来想起您曾经讲过,所以为了表示歉意,我又写了‘I’m sorry,my teacher’。

”“你既然知道我讲过,就不能再想想?”“我想了,但确实想不起来了,所以在下面添了一句‘我真的不知道’。

”小猛木讷的表情中透着无比的真诚,物理老师也许被打动了,他挥了挥手——壮士平安回来了!【点评】本文描写小猛同学与物理老师的一次对话,小猛的答话十分抢眼,因为老师的问话都在意料之中,小猛的答话却全在意料之外。

显然,小猛写“不知道,I’m sorry,my teacher,我真的不知道。

”的时候,就料到将有这样一次谈话了,或许这样的谈话不是第一次了,所以小猛显得十分老练。

他用“透着无比的真诚”的回答,让物理老师无言以对,由此产生了令人忍俊不禁的表达效果。

作者通过这样一组对话描写,将小猛外表憨厚、骨子里机灵顽皮的特点写得活灵活现。

习作二:我的同学——记“控球天才361”“初一那孩子控球太厉害了。

”我常听到走过我们班门口的初三、初二的大高个儿们说。

“那孩子”指的是我们班的小个子361,“361”是他自己取的绰号,不仅和名字谐音,还仿佛成为了某个运动品牌的代言人。

足球,是他最爱的运动,也是他最擅长的项目。

361的看家本领当数控球,估计整个初中部没人能超越他。

每周五足球选修课都是他的“show time”(表演时刻),一大帮人围追堵截,他都能轻松应对。

一次足球选修课,好戏开场了——二班的三个高手来抢球。

打头阵的是二班的大崩。

面对“气势汹汹”的对手,361做向左匀球过人状,其实那只是虚晃一枪的假动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作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作指导
第7课时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作教学设计
写作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抓住人物的特征。
2.学会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细致描绘人物,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会以事写人,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
4.感受人物的思想、精神魅力,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
文题设计
在上述片段写作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补充一些事例,以“我的同学____”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500字。
方法
指导
1.外貌描写应当特点鲜明,符合人物个性以及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好的外貌描写,不仅能让读者识其“形”,而且能让读者体会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心理状态,也就是通其“神”。如《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一段,写关羽:“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这几句可谓“义勇之概,时时如见”。
表现出母亲的担忧和隐忍,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
3记人文章中的叙事重在刻画人物形象,不刻意追求记叙事件的完整过程。
4.不要平均使用笔墨,而要详略结合。




我的同学孙浩
孙浩是我的同窗好友,说起他的外表来,既不是膀阔腰圆,又不是浓眉大眼,可以说是其貌不扬了。他个子很矮,黑瘦黑瘦的。脸略微有些长,本来小小的眼睛显得就更小了,而额头和颧骨却又十分突出。难怪有的同学给他起了个绰号“祖先”,说白了就是类人猿。但我却很愿意和他在一起,因为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
我更佩服他那种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一次体育课测验跳绳,我虽然刚刚及格,但已经很满足了。孙浩的成绩是良,我得去祝贺他。下了课,我到处找他.终于在西院看到了他。天呀,他还在练跳绳呢!唉!这也叫跳绳,你看他左摇右晃,双手无力地甩着绳子,绳子已经抡不圆了。

第三单元写作指导 写人要抓住特点

第三单元写作指导  写人要抓住特点

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2、体会外貌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创意的表达,通过外貌描写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众口同腔”。

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走动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走出“大众化”、“概念化”、“脸谱化”人物描写的误区。

二、抓住特征写外貌1、片段赏析导出写人要抓住特点2、肖像描写的含义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

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长相、穿着、身材、神态、姿态等等)进行描写。

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1、要有一定的顺序描写人物外貌时还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2、抓住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描写人物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外貌、年龄、职业、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

3、凸显人物性格和情感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4、巧用修辞适当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

四、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区别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貌特(指人物的容貌、神情、衣饰、体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五、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和表情的词语六、写作实践1、“小小练功台”:“观察身边的一个人,抓住特征加以描写,完成一篇80字左右的小作文,让同学们猜猜你写的是谁?”2、在上述片段写作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补充一些事例,以“我的同学____ ”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文章。

初一语文下《第三单元 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优质课教学方案1

初一语文下《第三单元 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优质课教学方案1

初一语文下《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优质课教学方案1初一语文下《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优质课教学方案1外观描述一、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使用外观描述使人物生动。

2.很明显,外观描述技术可以扩展到角色描述的其他描述。

3.学会用洞察力看待生活,描述生活。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把握外貌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

2、做一个生活有心人,学会审视生活。

三、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抓贼须知:通过阅读,学生们了解到小偷没有明显的身体特征,所以他们无法帮助警察叔叔。

认识到外貌描写需要把握人物的身体特征,从而使人物形象生动,而不是千人一面。

(2)课程指导: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千姿百态的脸孔装点出五彩缤纷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师生一起来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的外貌描写,希望通过本节学习能让千姿百态的脸孔衍生于我们的妙笔之下。

(三)猜猜他(她)是谁?向我们展示角色外貌描述的片段。

猜猜看?(为什么大家一下子就猜到了?)(4)展示外观描述和流行分析的概念。

(五)探究如何用外貌描写使人物活灵活现?出示四个语段,小组讨论探究。

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

穿着军用棉衣和高筒皮靴。

高大,方脸,非常魁梧。

降低巴上有一颗黑痣,那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着亮,使人觉得粗犷又精明。

第2段。

那人姓苏。

他看起来40出头。

他穿着皱巴巴的衬衫,浓密的眉毛,凹陷的眼睛和胡子。

他看起来很吓人。

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第3段。

在第二次敬礼时,这位先生亲切地回答了敬礼。

他是一个又高又瘦的老人,头发灰白,眼睛大镜。

他读到这里,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第4段。

当步行者看到罗浮时,他放下担子,抚摸着他的胡子(看着她)。

年轻人看见了罗福,摘下帽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容貌。

栽培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罗敷是《汉乐府》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是一位貌美如花的青春少女。

写作指导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写作指导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人要抓住特点主备人仲宫镇中心中学范连镇【课标分析】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7.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人物描写是记叙文写作的关键,中学语文要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给予思考和感悟,能积累素材,学会体悟生活的真善美,要求学生能抓住身边的事,积极学习写作技巧,能写出文从字顺,生动感人的文章,把自己的发现分享给师生。

2.教学重点人物观察的角度、方法和技巧训练,特别是细节描写的修改和训练3.教学难点反复修改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学情分析】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知识都能掌握;但对于如何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写作,如何运用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节刻画,表现人物的特点还需要大力的培养。

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掌握描写方法及其特点;能通过当堂训练明白人物描写的技巧,特别是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优质教案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配套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人物特点,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2.初步掌握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特殊表达效果。

3.学习体会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教学重点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但是我们看到同学们的作文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众口同腔”。

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走动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走出“大众化”“概念化”“脸谱化”人物描写的误区。

二、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写人要抓住特点》,交流阅读感受。

1.以貌传神,写出人物的特点。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指对人物的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的描写。

外貌描写的要求: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

外貌描写必须切合文章的主题,能为刻画人物服务。

2.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展示人物个性。

(1)言为心声。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其性格特征的镜子。

所以,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选择人物有代表性的语句来刻画其内心世界,表现其个性和思想。

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2)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性格。

除语言外,人的行为也是受思想感情支配的。

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描写人物的行为,就必须细心观察人物的动作,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

3.心理描写可直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灵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可主观臆造,不可无限制地扩大。

3.把人物放在典型事件中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写人要抓住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有创意的表达,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众口同腔”。

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走动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走出“大众化”、“概念化”、“脸谱化”人物描写的误区。

二、片段赏析
首先,请大家欣赏下列精彩片段,边读边想,为什么这些形象不但没有被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所淹没,反而愈发清晰,似珍珠般熠熠生辉呢?
王熙凤: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红楼梦》
孔乙己:
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孔乙己》
父亲:
戴着黑色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
小弗郎士: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

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

——《最后一课》
三、指点迷津
读过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笔功深厚,都抓住了人物特征,或从外貌、或从语言、或从动作、
或从心理,或者几方面相结合对人物进行细细地描摹,善于把描写的笔触停放在某一点上精雕细琢,这一点就是细节描写,所以才塑造出这么多鲜活生动的形象。

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挖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那颗美丽珍珠呢?别急,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指点迷津”!只要用心听,我们一定能共同淘到许多亮闪闪的大珍珠!
关于外貌描写:
指导: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们之处。

先筛选,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放大,将这一细节扩大化,运用点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

强调: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提醒:千万不好忽略眼睛的描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心理不同,那么眼神也各不相同,或者清澈明亮,或者饱经沧桑,或者写满期待,或者充满绝望……
语言描写:
指导:把握语言风格,避免众口同腔。

俗话说:“言为心声”,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风格也一定是不相同的。

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的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描写老爷爷。

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描写劳动人民,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自己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一定要避免的。

注意:描写语言要写清人物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要做到:
1、准确、真实。

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实事求是,真实的反映生活实际。

在动词的运用上要揣摩、推敲,选择最恰当,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词语。

2、对于连续性动作的描写,一定要先想到动作的先后顺序,除了写出做了什么,还要写出是怎么做的,在什么背景下做的?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对于我们来说是难度较大的。

写自己的心理容易,写他人的心理难,通常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
直接写:“他想”或者“他自言自语地说”“他默默的告诉自己”“他在心中发誓”……
间接写: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反映人物内心隐藏着的微妙感情。

四、小结归纳
描写人物,一定要把握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各方面的特点,找出人物在着装打扮、身高体态、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方面异于常人之处,抓住最有特点的方面做细节描写,才能让人物鲜活起来!
细心观察
观察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各方面的特点,找出人物在思想品质、言谈举止、着装打扮、身高体态、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点。

筛选特征
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不求面面俱到。

捕捉瞬间
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做细节描写。

五、比一比
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几个学生的习作,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
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病例1:“我爸爸眼睛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大大的”。

诊断:词汇贫乏。

(呆板式)医治:多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

病例2:“我爸爸四十多岁,明眸、皓齿,精神矍铄,身体丰满,力大如牛。


诊断:盲目追求华丽词藻,常会弄得词不达意。

(拼凑式)医治:除了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加以区别、选择词语外,还要记住鲁迅先生的话:“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病例3:“我的表弟真可爱,明亮的大眼睛,像苹果一样红的圆脸蛋。

他一笑时,脸上还有两上小酒窝呢。


诊断:一描写小孩肖像,就用“像苹果一样红”来形容脸,就用“小酒窝”来标明特征,常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笑话。

(脸谱式)医治:应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刻画出“这个人物”与从不同的个性。

病例4:“哥哥长得很胖,四肢粗大,肚子圆圆。


诊断:过于简单,缺乏形象性描绘。

(干瘪式)医治:可以选择含义具体并富有形象感的词语,或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形象起来。

病例5:“她,长头发,柳叶眉,高高的鼻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红底白花的衬衣,发亮的皮鞋,黑色的裤子,她就是我的老师。


诊断:生怕会漏掉什么没写上,以致从头写到脚。

(罗列式)医治:写外貌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不是为写外貌而写外貌,因此要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刻画。

六、写作实践
1、“小小练功台”:“观察身边的一个人,抓住特征加以描写,完成一篇80字左右的小作文,让同学们猜猜你写的是谁?”
2、以“我的同学”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文章。

七、展示成果
小组推荐人选读作品,同学评价,老师点评。

八、结束语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