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潮来历

钱塘江潮来历
钱塘江潮来历

钱江潮的来历

钱江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当大潮来临,巨浪汹涌澎湃,气势雄伟,潮声震天动地,如千军万马,横江翻腾,真有“翻江倒海山为摧”之势。潮头一般高1至2米,最高达5米以上,以每秒5至7米的速度浩浩荡荡向上游挺进,势如破竹,蔚为壮观。

涌潮是一种自然现象

古代科学落后,对这种极为壮观的自然现象不能解释,被认为是“海鳅之出入”、“神龙之变化”。传说在春秋战国时,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屡谏吴王杀越王勾践,被吴王赐剑而死,并被鞭尸三百,抛入钱塘江中。伍怨魂不散,顿时化作汹涌怒涛,找吴王报仇,从此便有波涛滚滚的钱江大潮。

伍子胥驱水为涛的传说,是因为古代人们无法解释涌潮这一自然现象和出于对伍子胥的同情。从现代科学来看,地球上的海洋潮汐是海洋水体受到天体(主要是月亮和地球)引力作用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而形成的一种周期性运动。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地球、太阳和月球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在一起,力量特强,易形成大潮。中秋前后,不但它们的位置连起来恰好接近直线,而且这时又是一年中地球比较接近太阳的时候,所以秋潮较大,这也是一般的自然现象。

钱江潮为什么特别大?

世界上有涌潮的河流很多,如南美的亚马逊河、北美的科罗拉多河、法国的塞纳河、英国的塞汶河等,但钱塘江涌潮的强度和壮观现象,除亚马逊河外,其它河流均无法与之媲美。亚马逊河的涌潮强度与钱塘江虽可一比,但钱塘江河口江道摆动频繁,涌潮潮景变化万千。因此钱江潮可说是独占鳌头,无与伦比。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特别汹涌和巨大呢?喇叭形的河口是原因之一。杭州湾外的江面宽度约100千米,往里则急剧收缩,到距湾口90千米的钱塘江口的海盐澉浦时,宽度只有20千米,而杭州市区的河宽仅1千米左右。当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水面就会迅速地壅高。又由于这里的河底有大量的泥沙淤积形成沙坎,进入湾口的潮波遇到沙坎,水深减小,阻力增大,前坡变陡,后坡相应变缓。当前坡陡到一定程度后,前锋水面明显涌起,从而形成涌潮,甚至翻出浪花。

不过世界上有好些江河的河口,也是外大内窄、外深内浅,为什么没有象钱塘江大潮那样汹涌澎湃?原来高潮的出现与河水流动的速度也有关系,当潮水涌来时,它的前进方向是和河水流动的方向相反的。中秋前后,钱塘江河口的河水流速与潮水流速几乎相等,力量相等的河水与潮水一碰撞,就激起了巨大的潮头。另外,浙北沿海一带,夏秋之交常吹东南风或东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总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是受天文和地理(包括河口形状、河床地貌、水文、气候等)因素综合的影响。

钱塘江观潮胜地

钱江观潮,起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南宋定于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所谓潮神生日),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把这一天作为观潮节。苏东坡盛赞:“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传统的观潮胜地是海宁盐官镇,所以又称“海宁潮”。这一带有镇海塔、海神庙、中山亭等景点,每年中秋前后,有10万余人聚集,形成人潮海潮齐涌,热闹非凡。观潮最佳胜地有三处。一是在盐官附近可看银涛滚滚整齐而来的“一线潮”。二是在盐官以东的八堡大缺口可看东、南两股潮头相撞,掀起万座冰山、千里雪峰的“碰头潮”。三是在盐官以西的老盐仓可看潮头猛冲丁字坝后,浪涛壁立,冲向天际的“返头潮”。因为潮水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

度逆行,因此如果一潮三看,必须乘观潮专车与潮头赛跑。可先在八堡看“碰头潮”,再到盐官饱览“一线潮”风光,最后到老盐仓欣赏“返头潮”。由于涌潮变化多端,观潮的最佳地点也迁徒不定,可根据具体情况慎重选择。

怎样观赏钱江潮

钱塘江涌潮以雄伟的气势,多变的画面,迷人的景色引来了千千万万的观赏者。那么怎样来观赏钱江潮呢?我国历代诗人、文学家对涌潮有许多描述,可给我们很多启示。例如:“漫漫平沙起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若素练横江”,把天边露头的涌潮喻作白虹、银练、素练等。“惊涛来似雪”,“怒涛卷霜雪”,“雪涛千里如山摧”,把涌潮喻作霜雪。“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把涌潮喻作飞奔之马。

“涌若蛟龙斗,奔如雪雹惊”,把涌潮喻作蛟龙。“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把涌潮喻作银河。“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是描写涌潮的响声。还有把涌潮的声音喻作“雷霆、惊雷”。有的对涌潮的声和形进行比喻,声形对应,如“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声形对应比喻,使人有耳闻目睹之感。又如“罗刹江头八月潮,吞山挟海势雄豪”,“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充分显示了涌潮的气势。由上可见,不同的比喻构成一幅幅形象各异的画面。钱江潮涌正是以自己的形、声、势供人鉴赏,给人们无穷无尽的回味。因此,我们在观赏钱江涌潮时,不仅要看其形,而且要听其声,还要观其势。形、声、势结合观赏,其乐无穷。钱江涌潮的利和弊

钱塘江涌潮历史悠久,千秋功过,谁人评说!钱塘江涌潮气势磅礴,举世无比,已成为旅游项目。涌潮蕴藏着丰富的潮能资源,如河口澉浦的多年平均潮差为5.57米,最大潮差达8.93米,是我国沿海潮能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涨潮时,大量外海泥沙随潮流进入河口,一部分在河口落淤,从而淤积成绵延的沙滩,这也是一项资源。但是,涌潮也确实给沿江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浩浩钱江水,滴滴灾民泪”,“飓风拔木浪如山,振荡乾坤顷刻间。临海人家千万户,漂流不见一人还。”这便是当时遭潮灾的写照。每当台风来临,又值大潮汛时,风暴潮危害特别严重。沿江人民与潮患进行坚决长期的斗争,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努力,已在钱江两岸兴建了绵延317千米的海塘,它像一座铜墙铁壁,抵御涌潮和洪水的冲击,保卫着沿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农田的安全。

张云峰

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唐·王维 ★海面雷霆聚,江心爆布横。——范仲淹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李廊《忆钱塘》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久来。——王在晋《望江台》★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浪涛沙》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北宋·王师道《十七日观潮》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钱塘江潮》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酒泉子·长忆观潮》宋·潘阆 ★《催试官考较戏作》宋·苏轼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屋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风味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一江钱塘两湖酒,三分西子四分妖。 五杯醉卧兰舟上,醒来身后六百桥。 ★天宝谪仙骑鹤去,诗风大袖月宫寒。 钱塘每度潮汐猛,疑是狂生纵酒澜。 ★岳王亦遁荒丘冢,瀚海浮舟陌路哀。 山势穷追烟霏尽,悲风怒卷大潮来。 ★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钱塘江的秋潮为什么这么壮观

钱塘江的秋潮为什么这么壮观 从现代科学来看,地球上的海洋潮汐是海洋水体受到天体(主要是月亮和地球)引力作用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而形成的一种周期性运动。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地球、太阳和月球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在一起,力量特强,易形成大潮。中秋前后,不但它们的位置连起来恰好接近直线,而且这时又是一年中地球比较接近太阳的时候,所以秋潮较大,这也是一般的自然现象。 钱江潮为什么特别大 世界上有涌潮的河流很多,如南美的亚马逊河、北美的科罗拉多河、法国的塞纳河、英国的塞汶河等,但钱塘江涌潮的强度和壮观现象,除亚马逊河外,其它河流均无法与之媲美。亚马逊河的涌潮强度与钱塘江虽可一比,但钱塘江河口江道摆动频繁,涌潮潮景变化万千。因此钱江潮可说是独占鳌头,无与伦比。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特别汹涌和巨大呢?喇叭形的河口是原因之一。杭州湾外的江面宽度约100千米,往里则急剧收缩,到距湾口90千米的钱塘江口的海盐澉浦时,宽度只有20千米,而杭州市区的河宽仅1千米左右。当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水面就会迅速地壅高。又由于这里的河底有大量的泥沙淤积形成沙坎,进入湾口的潮波遇到沙坎,水深减小,阻力增大,前坡变陡,后坡相应变缓。当前坡陡到一定程度后,前锋水面明显涌起,从而形成涌潮,甚至翻出浪花。 不过世界上有好些江河的河口,也是外大内窄、外深内浅,为什么没有象钱塘江大潮那样汹涌澎湃?原来高潮的出现与河水流动的速度也有关系,当潮水涌来时,它的前进方向是和河水流动的方向相反的。中秋前后,钱塘江河口的河水流速与潮水流速几乎相等,力量相等的河水与潮水一碰撞,就激起了巨大的潮头。另外,浙北沿海一带,夏秋之交常吹东南风或东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总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是受天文和地理(包括河口形状、河床地貌、水文、气候等)因素综合的影响。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和图片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一、简介 钱塘江大潮,也称海宁潮,是浙江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世界著名涌潮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天文大潮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钱江观潮位于杭州东北45公里海宁盐官镇,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观潮始于汉魏(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唐宋(公元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二、历史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八月十八,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

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八月十八逐渐成为观潮节。除农历八月十八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镇是观潮最佳处。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 北宋诗人潘阆的《酒泉子》中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这首诗便是钱塘江大潮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三、成因 天时 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

《钱塘江观潮》参考资料(20200715105913)

《钱塘江观潮》参考资料 钱塘潮——最壮观的海潮 简介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 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 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提 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又说当时钱唐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 止其猛涛也”。但是,王充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可见, 东汉时,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估计,当时还形成钱塘观潮风俗。 钱江潮成因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 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 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 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 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 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钱塘潮的故事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 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 就叫他为钱大王。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 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一头,因 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 起瞌睡来。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 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 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钱大王说:“你把我的 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大王心里好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东海龙王慌得 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 了。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形成原因: 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是与杭州湾的特殊地形分不开的。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即钱塘江口)叫杭州湾,那里外宽内窄,呈喇叭形,出海处宽达100公里,而往西逐渐收缩为20公里左右,最狭窄处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3公里宽。潮水涌来时,一路上越往西越受到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人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像门坎一样的“沙坎”。当潮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时,被拦门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了后浪推前浪、一浪叠一浪、汹涌澎湃、势如千军万马排山倒海的天下奇观! 钱江潮”每日两潮,间隔约12小时,每天来潮往后推迟约45分钟,成规律地半月循环一周.潮头最高达3.5米,潮差可达9米. 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涌潮的产生还与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关,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势均力敌,就有利于涌潮的产生,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差很远,虽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还有,河口能形成涌潮,与它处的位置潮差大小有关。由于杭州湾在东海的西岸,而东海的潮差,西岸比东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东北进入东海之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两岸潮差大于东岸。杭州湾处在太平洋潮波东来直冲的地方,又是东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独厚。所以,各种原因凑在一起,促成了钱塘江涌潮。 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在农历八月十八涌起大潮: 钱塘江潮是一种潮汐(xī)现象。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有规律涨落运动,它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农历 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

‘教案’钱塘江的夜潮教案.

‘教案’钱塘江的夜潮教案 2011-10-10 教案:《钱塘江的夜潮》教案-教案作者:水清云淡钱塘江的夜潮 钟敬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钱塘江潮的有关知识。学习文中引用古文、神话、传说等。 过程与方法:讨论学习文中引用的古文、神话、传说等,明白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对钱塘江潮的真实感受。 教学时数: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钱塘江的夜潮》告诉我们文章描绘的是钱塘江上潮的景象,只是观看的时间特殊,不是白天,而是夜里。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钟敬文,生于1903年3月20日,广东海丰人,中国民俗学之父、民间文艺学家、诗人、家、教育家。1922年毕业于陆安师范学校,1927年到中山大学任教,与顾颉刚等组织民俗学会,编辑《民间文艺》、《民俗》周刊及民俗丛书。1928年到浙江大学任教,编辑《民间月刊》、《民俗学集镌》等。1934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研究民间文艺和民俗,1936年回国。抗日战争开始后从事救亡工作。1949年5月至今,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和教学工作。20世纪80年代,他提出了民俗学结构体系的学说,并于90年代提出了"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等新学说,其代表作有《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下)、《新的驿程》、《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钟敬文民俗学论集》等。钟敬文从1953年开始正式招收研究生,他领导的学科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点,并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五十年来,先后为我国培养了近百名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专门人才。他由此被国内外学者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 三、提起钱塘江潮,不由想起古文、神话、传说中对它的描绘 1、学习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对钱塘江潮的描绘

钱塘江潮的成因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诗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这期间,秋阳朗照,金风宜人,潮头高达3~5米,每秒钟推进的速度达到近10米,带来海水10万~20万吨,同时发出巨大的声响,犹如千军万马在奔腾。钱江潮以其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闻名天下,它每年吸引着上百万中外游客驻足观赏。 潮水的成因 钱江潮是一种潮汐现象。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有规律涨落运动,潮汐的产生是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和地球自转造 成的。因为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月亮、太阳、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合在一起吸引着地球表面的海水,力量特别强大,所以这几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都比平时高涨。特别是农历的八月十八日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引力最大的时候,此时出现的涌潮,自然也就是全年中最大的一次。不过像钱塘江口这样的大潮,在世界上却很少见。 钱江涌潮的成因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特别汹涌和巨大呢?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 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杭州湾特殊地形分不开的。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而往西逐渐收缩为20公里左右,到萧山南阳仅2公里,外宽内窄,呈喇叭形。由于江面迅速缩小,再加上钱塘江南岸萧山南阳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个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萧山南阳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当大量潮水从钱塘

江口涌进来时,一路上越往西越受到两岸地形的约束,潮水进易退难,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于是就形成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来,层层相叠的潮势。 是不是所有喇叭状的海湾都能产生涌潮呢?回答是否定的。钱江潮的形成,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原来高潮的出现与河水流动的速度也有关系,当潮水涌来时,它的前进方向是和河水流动的方向相反的。中秋前后,钱塘江河口的河水流速与潮水流速几乎相等,力量相等的河水与潮水一碰撞,就激起了巨大的潮头。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里的河底有大量的泥沙淤积形成沙坎,这些沙坎对潮流起着阻挡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当前坡陡到一定程度后,前锋水面明显涌起,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汹涌澎湃、势如千军万马排山倒海的天下奇观! 还有潮波的传播在深水中快,在浅水中慢。钱塘江由深变浅的特点极为突出,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盐官、南阳水深平均2米左右,这种特殊条件,能使后浪很快赶上前浪,层层巨浪叠加,形成潮头。另外,浙北沿海一带,夏秋之交东南风盛行,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风助潮势,推波助澜。 总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天文大潮,二是河口呈喇叭口形状,三是河口的水底沙坎。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钱塘江观潮》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钱塘江观潮》教案(新人教版) 《钱塘江的夜潮》课文选文 课前预习: 默读课文,标注字音.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3、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评价任务: 学会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拓展思路,培养学生独特的判断与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简介作者.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四、整体感知。 1、概括每段的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 ①第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 明确: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总领全文,点示题旨,接着交待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作正面描绘,最后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明确: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地写出潮,刻画了海潮的雄奇壮观。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简单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海潮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指名朗读第二段。 3.讨论以下问题。 ①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明确: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拥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 ②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彼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4.齐读第三段。 5.讨论: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明确:'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写出了壮士形象;'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更突出了勇士的绝技。

钱江潮成因

钱江潮成因: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钱塘潮的特色 交叉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干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名诗名句

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名诗名 句 【杂曲歌辞·浪淘沙】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十七日观潮】(宋)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 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 晚日浮沉急浪中。 【忆钱塘江】宋诗-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钱塘江潮】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秋过钱塘江】贯休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 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 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塘江待潮】宋诗-胡仲弓 潮至千艘动,涛喧万鼓鸣。 江翻晴雪卷,海涨石塘平。 帆影林端见,波光屋上明。 青山自吴越,相峙两含情。 钱塘观潮全宋诗-刘黻 此是东南形胜地,子胥祠下步周遭。不知几点英雄泪,翻作千年愤怒涛。雷鼓远惊江怪蛰,雪车横驾海门高。吴儿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豪。【钱塘江潮】宋诗-释文珦 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 远自三山起,高连两岸平。 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

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 【钱塘江上】宋诗-杨蟠 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 客心兼浪涌,时事与潮生。 路转青山出,沙空白鸟行。 几年沧海梦,吟罢独含情。 【钱塘江】宋诗-朱继芳 极浦无高树,苍茫只远空。 潮来江水黑,日出海门红。 两岸东西浙,千帆来去风。 中原山色外,残梦逐归鸿。 【酒泉子(十之十)】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望海潮(八月十五日钱塘观潮)】赵鼎 双峰遥促,回波奔注,茫茫溅雨飞沙。霜凉剑戈,风生阵马,如闻万鼓齐挝。儿戏笑夫差。谩水犀强弩,一战鱼虾。依旧群龙,怒卷银汉下天涯。 雷驱电炽雄夸。似云垂鹏背,雪喷鲸牙。

钱塘江大潮资料

钱塘江大潮资料(选自网络) ★钱塘潮指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 ★ 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410公里,流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流经杭州市闸口以下注入杭州湾。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钱塘潮”。 ★ 钱塘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所见到的海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向内逐渐浅狭,潮波传播受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高度可达3-5米,潮差可达8-9米。 ★潮汐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海面发生的定时涨落现象。 ★潮水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钱江潮成因 钱塘江海潮的形成与涌潮的壮观景象与杭州湾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每逢农历8月18日,来浙江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这时的岸边,人山人海,万头躜动,人们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不一会儿,忽见人群骚动,只见远处出现一条白线,由远而近;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这真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就是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汹涌壮观的钱塘潮,历来被誉为“天下奇观”。人们通常称这种潮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涌潮现象,在世界许多河口处也有所见。如巴西的亚马逊河、法国的塞纳河等。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也是世界最著名的。 ★最著名的钱江潮形成在萧山南阳 钱塘江南岸萧山南阳的赭山美女坝和海宁市的盐官镇为观看钱江潮最佳景区。在美女坝观赏的主要是“回头潮”。“美女二回头”回头潮是指急速前进的潮水,遇到丁坝等人工阻碍物后形成的潮水。位于钱江南岸萧山南阳的赭山湾是钱塘江口一个向南凹进的大河湾。这里,有一道长约50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

钱塘江观潮注意事项

附件: 钱塘江观潮注意事项 中秋佳节将至,总公司提醒准备参与海宁和萧山观潮节或自行组织钱塘江堤上观潮活动的员工注意安全。 由于航道、河床高层和气象等综合因素,今年钱塘江潮来势迅猛。对于即将到来的观潮节,提醒观潮者,钱江涌潮"可远观而不可近玩"。根据钱塘江的涌潮特点,潮景壮观之处往往是危险之处,涌潮的推进速度及摧毁能力非血肉之躯所能抗衡。涌潮到来,人切莫与其争道,避免发生人被潮水冲走的伤亡事故。此外,千万不要走下堤塘到河滩及丁坝上观潮。标准堤塘上所留的出入口是堤塘检查和维护所需,大堤临水侧的混凝土平台系堤塘结构的一部分,决非供人观潮和嬉水之用。要避开弯道的潮流下方,这种地方潮水往往蹿上塘来,躲闪不及。要听从民警劝阻和指挥,遵守观潮秩序。 观潮相关介绍 涌潮,亦称潮汐,白天的涌潮称潮,夜间的涌潮称汐。涌潮是世界上少有的自然现象之一,在国外,仅有英国赛汶河、法国赛纳河和南美亚马逊河等少数河口地区发生,但都不及我国钱塘江涌潮来得典型和壮观。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采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来,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着阻拦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的涌潮。 由于潮波破碎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使涌潮的推进速度很快,一般大潮汛时可达每秒5至7米,最大可达每秒12米,最高潮差达8.93米。根据测算,巨大的涌潮可以有每平方米7吨的压力,所以观潮一定要注意安全,不仅坝头、坝上、壁崖上严禁观潮,即使在拦海大堤也必须离坝根远些,一般坝南10米内、坝北40米以内为禁观区,若观夜潮更应离得远些,才能确保安全。而且,一定要服从公安等部门的管理和指挥。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钱塘潮指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 钱塘潮简介 钱塘潮(Qiantang Tide)——最壮观的海潮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又说当时钱唐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但是,王充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可见,东汉时,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估计,当时还未形成钱塘观潮风俗。钱江潮成因 天时: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潮引力(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绕地-月(日)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地利: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说明图 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涌。风势: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钱塘江的夜潮

钱塘江的夜潮 作者:钟敬文 人类真是富于夸大性的动物。有时一件很平庸的事情或物体,一经过他们的夸大的渲染,往往就变成了不得的伟大、奇诡、神秘,而深饶着吸引人的魔力。村夫农妇传说中的神仙英雄,骚人才子诗文中的名山胜迹,都是千百倍显微镜下的东西,和所谓实体的模样儿,大都是相差得很遥远的。这也许是人类用以自慰的一个法子吧,我想。因为人间实际的事物,往往太丑恶、平凡、藐小了。夸大地说说谎,使我们不至感觉到过分的无味单调,甚至于嫌恶。这也是一种以无聊当有聊的办法。记得王尔德曾有过什么'说谎的衰颓'的惋叹,原因也许同此。但这样的法子,可不是正办,把粉红的轻纱,蒙蔽在丑妇的脸上,暂时固然是可售一售他的欺诳(kuáng)了,但到了人们实际看到那鬼夜叉的容相时,不更教人感到幻灭的悲哀吗? 我为什么忽地发泄这样的牢骚呢?原来是为了看过一次钱塘江的夜潮而失望呀。 '钱塘江潮',我们一提到这几个字,心里就不免发生一种景慕的情感。我们试翻开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一看: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是也。……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洄(sùhuí)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而豪富贵宦争赏银彩。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qǐyì)目,车马塞(sa)途。饮食百物,皆倍于常时;而僦赁(jiù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这里所记,固然有些是那个时代特别的情景,然而我们可知道这钱塘江潮的惹人注意了。且我们脑子里还有许多在少年时听读过的关于它的故事,如钱王'三千强弩射潮低'的传说,伍子胥(xū)'魂压怒涛翻白浪'的神话等,都在鼓舞着我们的兴趣。古人说:'未能免俗,聊复尔尔。'何况我是这样一个有时好奇心特别健旺的人呢?住在这密

钱塘江大潮作文

[钱塘江大潮作文] 钱塘江大潮,以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壮观景象,吸引着无数人前往观看,钱塘江大潮作文。是世界著名的两大涌潮之一,“钱江潮”在纳入现代旅游产业开发之后,曾创下三五天之内聚散百余万自费游客的纪录。然而,在潮水迷人的诱惑下,却暗暗藏匿着凶险。据有关报道,每年,都有人因观钱江潮而丧生,仅今年夏天,钱江潮水已吞噬了20余条生命,受伤者更多。人们对涌潮成因和规律的无知,是出现悲剧的一个主要原因。潮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农历初一、十五涨大潮。此时,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几乎作用于同一个方向,两者的合力最大,海水就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到了初八、二十三,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两者合力最小,这时出现两次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称为“半日潮”,通常,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现这种潮。有些地方,两次高潮与两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涨落时间不等为“混合潮”。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间大约相隔12小时25分,称为“全日潮”。“钱江潮”主要由杭州湾入海口的特殊地形形成,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至2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钱江潮”每日两潮,间隔约12小时,每天来潮往后推迟约45分钟,成规律地半月循环一周。潮头最高达3.5米,潮差可达9米。近年来,钱塘江周围环境有很大改善,两岸修起了防洪堤,路面铺着彩色地砖,路边植起了草皮,到了夏天,去江边看潮、乘凉、欣赏夜景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一对对谈情约会的恋人,他们喜欢走下防洪堤台阶看潮,当潮水如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向人扑来时,观潮者往往措手不及,没有思考的空间,人已被巨浪吞噬了。江边埠头上写有“涌潮危险游人止步”的警示语,观潮心切的游人总是看不见,而到了晚上,要想看也看不清了。据江边居民反映,一些青年,往往站在地势较低、不是观潮点的地方观潮,不懂潮水涨落规律,也不清楚潮水的威力能伤人性命,就那么糊里糊涂,年轻的生命一去不复返。“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传统的观秋潮节日即将到来,这一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自然奇观又将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在海宁盐官、八堡、老盐仓、钱塘江两岸等潮势较盛的地方,可欣赏到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的潮水。但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一定要紧绷安全这根弦,观潮时务必要站在有关部门设定的观潮点,不要自作主张站在堤坝下面,或者盲从人群站在危险地带,小学六年级作文《钱塘江大潮作文》。◆分享好文◆社会有关部门做好观潮防范工作也是阻止悲剧发生的关键,平时,要在大堤周围建立醒目的警示牌,介绍有关钱江潮知识的告示牌;在隆重的观潮节日里,要位于杭州东北45公里海宁盐官镇。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钱江秋涛”闻名国内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如此壮丽景观,世上只有二处,一是南美洲巴西的亚马逊河,一是钱塘江。为古今中外观潮者所倾倒,称为“天下奇观”。组织一定的人力保护观潮者的安全。钱塘江大潮作文800字

钱塘江潮的传说

钱塘江潮的传说 神州沿海入海口有无数个,为何只有钱塘江潮气势如此磅礴而名扬天下,我对此感到前所未有的兴趣。 回到工作的所在城市后,我一有时间便上网或者到图书馆搜索相关的资料。可惜,能找到的资料介绍都大径相同,而且主要是围绕着天文地理来解释,如月盈月亏都间接着的影响着钱塘江潮。像这样专业的解释,往往让人越觉得在云雾里。 就在我感到沮丧准备放弃继续搜寻钱塘江潮秘密的时候,我意外的在图书馆一个偏僻的书架与墙壁的缝隙里,发现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我伸手将它拾起,一股刺鼻的酸霉味扑面而来,只见它的封面已经被蚀烂,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隐约可见的仅是一个谜字。 是已解之谜还是未解之谜?

我好奇的捧着这本小册子,走到阅读厅,小心翼翼地翻开首页。 小册子没有《序》,也没有相关的介绍,在首页上只写着几个大字信则有,不信则无。这几个字是用工整的楷体字书写的。 我把整本小册子飞快的翻了一遍,所有文字都是用楷体字书写,每一行每一字都相当工整洁净,竟然没有一处涂改,也不见任何署名。 我又翻回到目录,映入眼帘的文字让我感到兴奋不已。 金字塔之谜 百慕大之谜 巨石阵之谜

钱塘江潮之谜 敢情书写这本小册子的人,也是非常热爱解谜。难道他已经解出最终的谜底? 我迫不及待的翻开钱塘江潮之谜那一页,认真的阅读起来。 钱塘江入海口不远处,原来有一座山,名唤盘龙山,山上有座庙,叫盘龙庙,又称为玛祖庙。 盘龙山脚下是一处小渔村,渔民靠海为生,常年出海打鱼,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小渔村与外界隔绝,渔民每次所打的鱼都无法去交换其它食物,自己又吃不完,放之时间一长便发臭,于是,死去的鱼都尽扔归海。 话说有一天,渔民们又照例出海打鱼,回来时船上不仅依旧鱼虾满仓,还带回了一个陌生的年轻人。 渔民把年轻人抬到长老处,告之详情。 原来,就在他们归航的途中,发现年轻人抱着一块木板漂浮在海上,好心的人们便将他救起,到现在仍然没有醒来,也不知他的身世。 长老给他号了脉,说问题不大,可能是在海上漂流的时间太长了,身体有些虚弱,又让家人煮了姜汤,喂他吃下。 第二天,年轻人醒来,长老找他问话,他却称什么都不记得,想了许久才想起,出事那天划着木船在海边游玩,不想一时贪玩,竟

钱江潮赋

《钱江潮赋》 上善若水,造化之美,道之所变也。地接天合,源远流长,虚实交错,宇宙无极。水之生也,道之为物,阴阳所变,岂非黄钟大吕音域之广乎?至若湍流激荡,绵延舒缓,体于浩淼,发乎乾坤,表为动静,比喻生灭。形骸有限,江潮万古,观之爱之,慕其于意。 浩浩乎,银蛇飞舞。茫茫乎,彻地连天。以银练喻之,添其俗也。以白羽比之,削其雅也。天女散花,焉摹其野马之势?云白气清,岂写其山鬼之态?其发也,劲风为之擂鼓,似猛虎啸谷,难晓所向;其收也,黄沙为之鸣金,若蛟龙潜底,不知所踪。张弛有度,方悟变通乃豪杰之大略;起落有时,才得诚信为人间之伟义。 夫钱塘江潮,蜿蜒曲折,直走九天。步趋两岸,白鹭清秋,翰墨流苏;目极八荒,古木云翳,宝塔立危。孤山梅影,西湖鹤声,徒增其婉约之秀。露湿苏堤,夕照初阳,空余其凄美之清。而若溪渡扉闭,舟横津隐,城门勾留,壮士亡魂,会当仰首伫庭而观,察朔风干戈,苍鹰云帆,参商有意寰宇星辉。碎梦闲情而思,觉叶颓霜冷,难逐寂寥,袍泽无恨坟前草青。 嗟乎!大潮奔涌,山河为之易容。大江调头,万物因之变色。且夫江潮归东,四海翻腾,雷霆交错,怒涌不息,紫电青光列缺霹雳。海纳百川,五洲襟连,云水交融,惠风和畅,龟鼋驮碑祥瑞满天。

赋石山人赞曰:噫!浩浩乎,茫茫乎,其坚毅如此,英勇如此。潮起潮落,气象万千,好似人间之变换也;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亦如浙江之精神也。遥想当年,创业艰难,筚路蓝缕,惨淡经营,从无到有,英杰为之喟叹。立足当下,蓄势而发,砥砺奋进,顺势而为,从弱到强,俊彦为之动容。放眼未来,务实求新,应对万变,牢根固本,历久弥坚,百姓为之赞扬。当此波诡云谲之时,江潮奔涌之日,浙江儿女精诚团结,劈波斩浪,东海扬帆,再驾远航。 许明俊 辛卯年八月十八日于杭州

钱塘江河口概况(林炳尧)

钱塘江河口基本情况 1 水系概况 1.1 概况 钱塘江,古称浙江。三国时,始见“钱唐江”之名,当时仅指流经钱唐县境内的河段。民国时期方作为全江的统称。各段又有各自的名称。梅城以上北面一支为新安江;南面一支称兰江,两江汇合后称为富春江;闻家堰以下通称钱塘江。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干流从西到东,贯穿皖南、浙北,在杭州湾的湾口——上海芦潮港与我省镇海外游山的连线——汇入东海,流域跨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五省市。流域面积555582 km,86.5%在我省境内,占我省总面积47.2%。 发源地:历史习惯是唯长为源,但是,也有径流量大者为源之说。新安江比兰江长,但是流域面积远小于兰江。因此,现在采用“两源说”: 北源:新安江;南源:兰江。两源在建德市梅城汇合。 从北源的源头起计量,一直到杭州湾的湾口,钱塘江河长668.1km

钱塘江水系图 1.2 干流分区 按照河床特性划分,钱塘江分成山地区河床、河口平原区河床两类。换言之,钱塘江没有平原冲积性河道。

钱塘江干流两类河床 2 钱塘江河口 2.1 河口分区 东海潮汐的影响一直波及到富春江电站,大潮期,电站下游不远的溜江滩水位还有变动,潮汐学中称为“潮区界”,一般,将富春江电站以下称为钱塘江河口区,长281km。 河口区分成近口段、河口段、河口湾3个区段,河口区之外为口外海滨。 钱塘江河口分区

涌潮。大潮期,涌潮在尖山下游形成,溯源推进中,逐渐壮大、衰减、湮灭,一直推进到闻家堰以上,全程90余km ,涌潮的各个发展阶段均处河口段内。 2.2 概况 东海潮波传入海湾后,潮差迅速增大,潮流速不断增加,澉浦实测最大潮差达9m ,是我国潮差最大的海域之一。每潮经过澉浦进入河口段的潮量在35~503810m ?间,平均涨潮流量195,000s m /3。 流域的径流经富春江电站下泄,进入河口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003810m ?,多年平均流量952s m /3。流域径流仅为涨潮流量的1/200。 通常,将反映水流输运泥沙的能力的流量称为“造床流量”,以富春江电站下游为代表的钱塘江上游的造床流量为1980s m /3。上游河流造床流量与下游涨潮平均流量的比值成为径流潮流比,这个参量反映了河口河床的特性。钱塘江河口

关于钱塘江大潮资料

关于钱塘江大潮资料 钱江潮成因: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钱塘潮的特色 交叉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干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钱塘观潮指南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 我国最大最壮观的潮汐是钱塘江潮,潮头高达8米左右,潮头推进速度每秒达近10米,其壮观景象,汹涌澎湃,气势雄伟,犹如千军万马齐头并进,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实为天下奇观。钱塘江在杭州湾流入东海,河口外宽内狭,宽处达100千米,狭处只有几千米。海水刚进海口,水面宽,越往里就越受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海水只好涌积起来,并且越积越高,加之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又促进水位增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当后面的海水不断涌入时,就形成了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钱塘潮至迟于东汉形成,观潮风俗出现在东晋,出名于南北朝,唐时十分猛烈,宋代观潮成规模。 钱塘潮的特色 交叉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干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