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水箱设计规范
制冷设计规范

制冷设计规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6.1.1条空气调节用人工冷源制冷方式的选择,根据建筑物用途、所需制冷及冷水温度以及电源、水源和热源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民用建筑应采用氟利昂压缩式或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二、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宜采用氟利昂或氨压约定缩式制冷。
注: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和蒸汽喷式制冷时,尚应分别符合本规范第6.3.3和6.3.4条的规定。
第6.1.2条选择制冷机时,台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考虑备用,并应与空气调节负荷变化情况及运行调节要求相适应。
注:工艺有特殊要求必须连续运行的系统,可设置备用的制冷机。
第6.1.3条制冷量这580~1750KW(50*10~150*104kcal/h) 的制冷机房,当选用活塞式或螺杆式制冷机时,其台数不宜少于两台。
第6.1.4条大型制冷机房,当选用制冷量大于或等于1160KW(100*104kcal/h) 的一台或多台离凡式制冷机时,宜同时设置一台或两台制冷量较小的离心式,活塞式或螺杆式等压缩式制冷机。
第6.1.5条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制冷机可按热泵特环工况应用。
第6.1.6条制冷装置和冷水系统的冷量损失,应根据计算确定。
概略计算时,可按下列数值选用:氟利昂直接蒸发式系统5%~10% 间接式系统10%~15%。
第6.1.7条冷却水的水温和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制冷装置的冷却水进口温度,不宜高于表6.1.7所规定的数值;二、冷却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及有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冷却水进口温度表6.1.7注:当制冷剂为氟利昂时,冷凝器冷却水的进口温度,可适当提高。
第6.1.8条非全天使用权但在整个夏季可能经常使用的大型公共建筑,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其空气调节的冷水系统,可设置蓄冷水池。
蓄冷水池的蓄冷量,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权要求和预冷时间,通过计算确定。
第6.1.9条必要时,开式冷水系统应设置蓄水箱。
蓄水箱的蓄水量,应按系统循环量的10%~25%确定。
TSG+R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最新

1.5 不适用范围
本规程不适用于下列压力容器: (1)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氧舱; (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适用范围内的余热锅炉; (3)正常运行工作压力小于 O.1MPa的容器(包括在进料或者出料过程中需要 瞬时承受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1MPa的容器); (4)旋转或者往复运动的机械设备中自成整体或者作为部件的受压器室(如泵 壳、压缩机外壳、涡轮机外壳、液压缸等); (5)可拆卸垫片式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半焊式板式热交换器)、空冷式热交换 器、冷却排管。
附表 b 压力容器产品数据表 ………………………………………(44) 附件 C 压力容器产品铭牌……………………………………………………(45) 附件 D 特种设备代码编号方法………………………………………………(47)
4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总 则 1.1 目的 为了保障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 发展,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程。 1.2 固定式压力容器 固定式压力容器是指安装在固定位置使用的压力容器(以下简称压力容器,注 (1-1)。
探讨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探讨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本文分析在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规范及标准执行、工程设计、图纸设计与运行应用等方面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高层建筑暖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暖通设计改进措施当今社会随着建筑行业的改革发展,相应对于设计房屋建筑里面的暖通设备等各方面要求也随之提高,此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着高层建筑中暖通空调的设计的成败。
故如何加强高层建筑中暖通空调各设计方案的科学优选与比较,已成为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中频繁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
1存在于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问题图1高层建筑暖通设计问题分类图1.1存在于贯彻执行设计规范及标准方面的问题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往往在执行设计规范及标准时会遇到以下五点失误问题:(1)敷设于建筑中供缓管道的坡度与规范要求不相符。
在规范中规定,热水管敷设坡度采用0.003较宜,不宜小于0.002。
有些工程供暖和供水管其铺设坡度仅有0.001-0.0015。
(2)膨胀水箱及热(冷)水系统之间连接与规范要求不符。
规范规定,膨胀水箱及热水系统之间连接管(膨胀管、循环管)不可以装设阀门。
此规范条款对于空凋冻冷水系统同样适用。
然而有些空调中明显装设阀门,这种装设一旦在操作中失误,将会危及整个系统安全。
(3)位于通风空调该系统中设置的防火阀与规范要求不符。
规范规定,系统中风管不适合穿过变形缝与防火墙,若实际工程中必须穿时,应在防火墙位置铺设防火阀;在变形缝两侧铺设防火阀。
(4)在确定防烟楼梯前室中送风口里风量时存有问题。
规范中关于此送风量有明确规定,并且对于不同情况给出具体值。
然而在实际有些工程中此风量明显小于规范值。
(5)选择的空调系统不够合理。
例如某项目甲方提出部分房间需保持恒湿恒温,设计人员只是简单地从系统里面分离出独立一个支路,这样不仅增加维护运行难度与能源消耗,有时也达不到甲方的要求。
1.2存在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1)在图纸设计时不够严谨在图纸上没有完整设计说明内容。
供热隔压厂站设计要求

供热隔压厂站设计要求(一)一般规定1、中继泵站、热力站、隔压站应采取降低噪声和振动的措施,不应对环境产生干扰。
噪声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规定。
2、中继泵站、热力站、隔压站的站房应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设施。
3、热力站的安全出口和安装孔应符合下列规定:(1)蒸汽热力站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2)当热水热力站、中继泵站、隔压站的站房长度大于12m时,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3)站房设备间的门应向外开;(4)门或安装洞(孔)的尺寸应满足站内需检修更换的最大设备进出;(5)多层站房应设置用于设备垂直搬运的安装孔及安全防护措施。
4、站内管道和设备排出的水应引向排水系统。
当站内排水不能直接排入室外排水管道时,应设置集水坑和排水泵。
5、站内应设置必要的起重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需起重的设备数量较少且起重重量小于2t时,应采用固定吊钩或移动吊架;(2)当需起重的设备数量较多且起重重量小于2t时,宜采用手动单轨或单梁吊车;(3)当起重重量大于2t时,应采用电动起重设备。
6、站内地坪到屋面梁底(屋架下弦)的净高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固定吊钩或移动吊架时,不应小于3m;(2)当采用单轨、单梁、桥式吊车时,应保持吊起物底部与吊运所越过的物体顶部之间有0.5m以上的净距;(3)当采用桥式吊车时,除符合第2款规定外,还应满足吊车安装和检修的需要。
7、站内宜设集中检修场地,集中检修场地的面积应根据需检修设备的要求确定,并应在周围留有宽度不小于0.7m的通道。
当不设集中检修场地时,应在设备周围留有检修空间。
8、选用的压力容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9、站内设备和阀门的布置应便于操作和检修。
站内闭式水管道及设备的高点应设放气阀,低点应设放水阀。
10、站内管道不得阻挡通道,不得跨越配电柜、仪表柜等设备。
11、管道与设备连接时,管道上宜设置支、吊架,施加在设备上的管道荷载应符合设备要求。
制冷设计规范

制冷设计规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6.1.1条空气调节用人工冷源制冷方式的选择,根据建筑物用途、所需制冷及冷水温度以及电源、水源和热源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民用建筑应采用氟利昂压缩式或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二、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宜采用氟利昂或氨压约定缩式制冷。
注: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和蒸汽喷式制冷时,尚应分别符合本规范第6.3.3和6.3.4条的规定。
第6.1.2条选择制冷机时,台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考虑备用,并应与空气调节负荷变化情况及运行调节要求相适应。
注:工艺有特殊要求必须连续运行的系统,可设置备用的制冷机。
第6.1.3条制冷量这580~1750KW(50*10~150*104kcal/h) 的制冷机房,当选用活塞式或螺杆式制冷机时,其台数不宜少于两台。
第6.1.4条大型制冷机房,当选用制冷量大于或等于1160KW(100*104kcal/h) 的一台或多台离凡式制冷机时,宜同时设置一台或两台制冷量较小的离心式,活塞式或螺杆式等压缩式制冷机。
第6.1.5条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制冷机可按热泵特环工况应用。
第6.1.6条制冷装置和冷水系统的冷量损失,应根据计算确定。
概略计算时,可按下列数值选用:氟利昂直接蒸发式系统 5%~10% 间接式系统 10%~15%。
第6.1.7条冷却水的水温和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制冷装置的冷却水进口温度,不宜高于表6.1.7所规定的数值;二、冷却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及有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冷却水进口温度表6.1.7注:当制冷剂为氟利昂时,冷凝器冷却水的进口温度,可适当提高。
第6.1.8条非全天使用权但在整个夏季可能经常使用的大型公共建筑,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其空气调节的冷水系统,可设置蓄冷水池。
蓄冷水池的蓄冷量,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权要求和预冷时间,通过计算确定。
第6.1.9条必要时,开式冷水系统应设置蓄水箱。
蓄水箱的蓄水量,应按系统循环量的10%~25%确定。
暖通设计手册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手册目录第一章设计参考规范及标准 (5)一、通用设计规范: (5)二、专用设计规范: (5)三、专用设计标准图集: (5)第二章设计参数 (6)一、商业和公共建筑物的空调设计参数ASHRAE (6)二、舒适空调之室内设计参数日本 (7)三、新风量 (8)1、每人的新风标准ASHRAE (8)2、最小新风量和推荐新风量UK (9)3、各类建筑物的换气次数 UK (9)4、各场所每小时换气次数 (9)5、每人的新风标准UK (10)6、考虑节能的基本新风量(1/s人)(日本) (10)7、办公室环境卫生标准日本 (11)8、民用建筑最小新风量 (11)第三章空调负荷计算 (15)一、不同窗面积下,冷负荷之分布% (15)二、负荷指标(估算)(仅供参考) (15)三、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
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W/M2空调面积)见下表 (16)四、按建筑面积冷指标进行估算建筑面积冷指标 (17)五、建筑物冷负荷概算指标香港 (18)六、各类建筑物锅炉负荷估算W/M3℃ (19)七、热损失概算W/M3℃ (19)八、冷库冷负荷概算指标 (20)第四章风管系统设计 (21)一、通风管道流量阻力表 (21)1、缩伸软管摩擦阻力表 (21)2、镀锌板风管摩擦阻力表 (21)二、室内送回风口尺寸表 (24)1、风口风量冷量对应表 (24)2、不同送风方式的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ASHRAE (24)三、室内风管风速选择表 (25)1、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 (25)2、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速m/s (25)3、通风系统之流速m/s (25)四、室内风口风速选择表 (26)1、送风口风速 (26)2、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 (26)3、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27)4、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 (27)5、回风口风速 (27)6、回风格栅的推荐流速m/s (27)7、百叶窗的推荐流速m/s (28)8、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28)9、顶棚散流器送风量 (28)10、侧送风口送风量 (28)五、通风系统设计 (30)1、送风口布置间距 (30)2、标准型号风盘所接散流器的尺寸表-办公室 (30)3、散流器布置 (31)4、空调房间允许最大送风温差℃ (31)5、工艺性空气调节空调房间允许最大送风温差. (32)6、厨房通风问题 (32)7、消声器、静压箱总结 (36)8.风管贴吸音材料风道的衰减量(日本) (37)9.风管的自然衰减量(只有直风道dB/m,其它都是dB) (38)六、防排烟设计 (38)第五章管道系统设计 (42)一、空调管路系统的设计原则 (42)二、管路系统的管材 (43)三、供回水总管上的旁通阀与压差旁通阀的选择 (43)四、空调水系统管径的确定 (45)五、冷冻水泵扬程估算方法 (47)1、水泵扬程简易估算法 (47)2、冷冻水泵扬程实用估算方法 (47)3、水泵扬程设计 (49)六、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49)1、冷却水系统的补水量 (49)2、冷却水循环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0)七、冷凝水管道设计 (51)八、分汽缸、分水器、集水器尺寸的确定 (51)九、膨胀水箱的容积计算 (54)十、空压管道管径选择表 (56)十一、保温 (56)十三、阀门选用 (57)第六章空调设备选型 (58)一、机组选型 (58)二、机组选型案例 (58)三、辅助设备 (59)1、冷却塔 (59)2、水泵的选型: (60)3、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水量计算 (61)4、冷冻水和冷却水流量估算 (61)5、设备水压力降估算(日本) (62)6、制冷机冷却水量估算表 (62)第七章材料、设备资料 (62)一、钢板和铝板的厚度和重量ASHRAE (62)二、角钢和角铝的规格和重量ASHRAE (63)三、计算单位换算 (63)四、常用液体的密度(单位:103千克/米3,未注明者为常温下) (65)五、空气调节常用计算公式 (66)六、钢材理论重量计算 (67)七、专业英语 (68)第八章耗电量、机房面积 (80)1、水源热泵系统设备耗电量比例 (80)2、医院耗电量比例 TRANE (80)3、各种系统分项造价占总造价的百分率%(近似) (80)4、冷水机组和附属设备估算(△T=5℃) (80)5、空调面积占建筑面积比例 (81)6、空调机房建筑面积概算指标 (81)7、空调设备所占的建筑面积百分率% (82)8、设备层布置原则: (82)第九章暖通空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图纸要求 (84)一、贯彻执行暖通设计规范、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 (84)1.1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不符合规范要求 (84)1.2供暖热负荷计算有漏项和错项 (84)1.3卫生间散热器型式选择不妥 (84)1.4楼梯间散热器立、支管未单独配置 (84)1.5供暖管道敷设坡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84)1.6厨房操作间通风存在问题 (84)1.7膨胀水箱与热(冷)水系统的连接不符合规范要求 (85)1.8通风空调系统防火阀的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 (85)1.9防烟楼梯间前室送风口风量的确定有问题 (85)1.10误将防烟分区排风量的计算混同于排烟风机风量的计算 (85)1.11高层建筑排烟系统排烟口选型不当 (86)二、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86)2.1供暖入口设置过多 (86)2.2供暖系统设计不合理 (86)2.3排风系统设计不合理 (86)2.4空调系统的选择不合理 (86)2.5厕所采用风机盘管时未加新风 (87)2.6平衡阀的设置与口径选择存在问题 (87)2.7 系统分区不当造成失败 (87)2.8、双风机系统设计问题 (88)2.9 送回风管布置不好 (89)3.0 排气系统设计诸问题 (90)三、设计图纸方面存在的问题 (91)3.1设计说明内容不完整 (91)3.2平面图深度不够,有些应该绘制的内容遗漏 (91)3.3系统图深度不够 (92)3.4锅炉房设计过于简化 (92)3.5计算书内容不全甚至全部空白 (92)3.6暖通空调设备未编号列表表示,图画繁杂不清 (92)3.7平面图、剖面图、系统图不一致 (92)3.8设计图纸与计算书不一致 (92)四、问题原因及克服方法 (93)五、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93)5.1 设计说明、施工说明、图例和设备表 (93)5.2 设备平面图 (93)5.3 剖面图 (94)5.4 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面图 (94)5.5 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剖面图 (94)5.6 暖通设计中的系统图、立管图 (94)5.7 详图 (94)计算书(供内部使用,备查) (94)第一章设计参考规范及标准中央空调主要参考以下的规范及标准:一、通用设计规范:1.《采暧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I19-87)2.《采暖通风及至气调节制图标准》(GBJ114-88)3.《建筑设计防火现范》(GBJ116-87)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现他》(GBJ0045-95)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二、专用设计规范: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87)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99)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67-89)4、〈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5.《旅游旅馆建筑热土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93)6、其它专用设计规范三、专用设计标准图集:1.《暖通空调标准图集》2.《暖通空调设计选用手册》(上、下册)3、其它有关标准第二章设计参数一、商业和公共建筑物的空调设计参数ASHRAE二、舒适空调之室内设计参数日本三、新风量1、每人的新风标准ASHRAE2、最小新风量和推荐新风量UK3、各类建筑物的换气次数 UK4、各场所每小时换气次数依人数计算换气量5、每人的新风标准UK6、考虑节能的基本新风量(1/s人)(日本)7、办公室环境卫生标准日本8、民用建筑最小新风量《空调通风工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期间,新风量宜满足下表的规定值,或者满足空气调节房间内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1%。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1设计1.1一般规定1、供热系统设计热负荷应按下列方式计算:(1)热源和热力网设计时,应调查核实供热范围内的建筑面积热指标,热源和热力网干线设计热负荷可根据建筑面积热指标计算;(2)热力站、热力网支线、街区供热管网设计时,宜采用建筑物设计热负荷;(3)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时,应计算每个采暖房间的设计热负荷;(4)当热用户为既有建筑时,应调查历年实际热负荷及耗热量。
对耗热量高的既有建筑,宜制定节能改造措施,并按节能改造后的设计热负荷进行设计。
2、采暖热负荷应采用热水作供热介质。
以采暖用热为主的既有蒸汽管网应改为热水热媒。
3、热水供热系统以热电厂或大型区域锅炉房为热源时,热力网设计供水温度宜取130℃,回水温度不应高于70℃。
用户小型锅炉房和热力站的街区供热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可采用室内采暖系统的设计温度。
利用余热或天然热源时,热媒参数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热水供热系统供热建筑面积大于100×104 m²时,宜采用间接连接系统。
5、供热管网的供热距离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热水管网供热半径不应大于20公里,蒸汽管网供热半径不应大于6公里。
较远的蒸汽供热系统,宜采用过热蒸汽作供热介质。
6、供热系统所有设备应采用高效率低能耗的产品,不得采用国家公布的淘汰产品。
7、介质温度大于或等于50℃的管道、管路附件、设备应保温,保温层外应有保护层。
8、供热系统附属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照明节能设计应选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并应符合以下要求:(1)对于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开敞式灯具效率≥75%,格栅或透光罩灯具效率≥60%。
(2)对于荧光灯,开敞式灯具效率≥75%,透明保护罩灯具效率≥65%,格栅灯具效率≥60%。
(3)照明系统的功率因数PF≥0.9,镇流器流明系数μ≥0.95,波峰系数CF≤1.7。
1.2热源1、热源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设计文件应标明下列设计参数:(1)热源设计热负荷、供热面积、热指标;(2)锅炉额定运行效率、平均运行效率;(3)热水出口设计温度、循环流量、供回水压差;(4)蒸汽出口设计温度、压力、流量、凝结水回收率;(5)供热参数调节控制方式;(6)单位供热量的平均燃料耗量、电耗量、水耗量。
CJJ12-2013《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

《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CJJ12-2013 422目录前言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2 城镇燃气3.3 烟气排放3.4 安全监控3.5 建筑设备4燃具及相关设备的安装4.1 一般规定4.2 灶具4.3 热水器4.4 采暖热水炉4.5 电气4.6 室内给排气设备4.7 平衡式隔室4.8 安全防火5质量验收附录A 燃具选型原则附录B 不同海拔高度H及低压燃具额定压力Pn附录C 共用烟道的结构和尺寸附录D 共用给排气烟道的结构和尺寸本规程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燃具及相关设备的安装;5质量验收。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增加了城镇燃气、燃烧器具、烟气排放、安全监控和建筑设备的基本规定。
2.增加了安装燃具场所的电气要求。
3.增加了基本条件检验和燃具安装检验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4.增加了燃具选型原则。
5.增加了不同海拔高度H及低压燃具前的额定压力Pn。
6.增加了共用排气道、烟道和给排气烟道的结构尺寸和应用技术条件。
7.增加了烟道终端排气出口距门窗洞口的最小净距。
8.增加了燃具安装房间燃气和烟气泄漏的安全指标和保护措施。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地址:天津市华苑产业园区桂苑路16号,邮政编码:300384)。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本规程参编单位: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菲斯曼供热技术有限公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天津费加罗电子有限公司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高勇李娟陈复进黄国金李贵军李健钟家淞胡定钢鞠平赵大力陈立刘斌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张臻孟学思杨永慧元永泰胡敏辉白丽萍周以良樊金光耿同敏李直安翠林楼英1总则1.0.1 为规范家用燃气燃烧器具(简称燃具)的安装和验收,保证燃具安装工程的质量和用气安全,制定本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⑥ 水箱底面要高出发动机散热器入口200mm
使用说明
① 注液和补液 初次使用时打开注液口盖,加注液体至标示
液面上限刻度处,启动发动机使其怠速运转 几分钟,如液面无变化就可以把盖子拧紧, 如液面降低,可再加补液体至上限刻度。当 行驶一段时间发现液面降低至下限刻度时, 请检查水箱各连接处是否有漏点,如有漏点 及时修好,再补充液体至上限刻度。
膨胀水箱设计规范
目录
1. 功能定义 2. 性能要求 3. 工作原理简图 4. 使用说明
功能定义
膨胀水箱功能:
是冷却系统中加注和补偿液体的容器,在参
与冷却过程中对系统损失的液体进行补偿,对系
统中产生的气体回流到水箱中,通过泄压口排出, 使系统压力保持稳定。
功能定义:
水箱必须具备以下功能口,才能达到使用目的。
④ 排气压力和开口位置要合理
⑤ 液面指示刻度要确保最大和最小的 容积要求。
性能要求
① 水箱容积
X L 3.25L
② 质量&质心
X Kg
③ 固定点数量间距 XXபைடு நூலகம்XXX 3X280
④ 工作环境要求 温度 +100∞-40
耐压力 2.5bar
⑤ 在实车安装状态下:
水箱装满(液面指示上限)液体时,使用寿 命不低于B10
② 常规检查 排气口的泄压阀是否工作正常,及时修换。 补偿液出口是否阻塞,确保畅通。 气液回流口是否阻塞,确保畅通。 当液体低于液面指示刻度最小值时及时补 充液体,不可让水箱长时间缺少液体。 检查水箱的固定点是否失效,及时修补更 换。
① 液体加注口
1
② 补偿液出口
③ 气液回流口
5
④ 排气泄压口
⑤ 液面指示窗口
4 3
2
各开口的要求
① 液体加注口 ② 补偿液出口 ③ 气液回流口 ④ 排气泄压口 ⑤ 液面指示窗口
① 加注口的大小要满足加注的时间要 求,密封和螺纹形式选择很重要。
② 出口的尺寸形式及连接管子应满足 使用要求。
③ 回流管的尺寸及形式与配接管路要 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