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_ 班级: _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

摘要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商务礼仪,始干夏商周,盛于唐术,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火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20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住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及其环境下生长的人们来说,各自表现出商务礼仪也备有不。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的商务礼仪难住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商务礼仪仪产生的影响还多。

【关键词】商务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

Abstract

China is one of the four great ancient civilizations,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only heritage of civilization and national millennium. Chinese business etiquette, dried before the Xia Shang Zhou, in the Tang Sheng operation, through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he system gradually formed. Western society is fire, several ancient civilizations successor, and has been the East China echo each other at a distance. In the 20 century after dark, finally ushered in the Renaissance, and capitalism and gave birth to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have modern technology and culture. Chinese and English people living i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religious beliefs, customs and habits, the way of thinking, moral values, values and so on,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As two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its people grow, each showing a business etiquette also have no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Chinese and Western business etiquette on mutual fusion, Westerners gradually accepted in the oriental culture emotion such as rational factors, in the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business etiquette instrument impact more.

[ Key words ] business etiquett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目录

一、交际方式的差异 (1)

1.1 语言不同 (1)

1.2 文化不同 (2)

二、餐饮商务礼仪的差异 (2)

三、服饰商务礼仪的差异 (3)

3.1 个人人生观的差异 (3)

3.2 社会习俗的不同 (4)

3.3 等级观念的差异 (4)

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一、交际方式的差异

中国以飞速的发展与世界接轨,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接触越来越多。两方文化行征着较大的差异,由此也对交际仪式有一定的影响。中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1.1 语言不同

问候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这常常是交际失误产生误解的因素之一。汉语中打招呼的形式使初来乍列的外国人感到不可思议比如:中国人爱用“吃过饭了?”这样一些话来打招呼,这一极平淡、俗套的日常问候语体现出了中国老百姓质朴、实在的性格:它没有更多的花言巧语,没有对社会、政治的高谈阔论,它直接指向人们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它体现出了普通百姓之间一直存在的那种真切的、温情的关系,也体现出了中国人对个体生命的真诚关怀。而这种问候语直译过来却是无法被说英语的人接受的。在英语里的寒暄语常常是评论或预测天气状况,达是由于英国人的地理位置对天气特别敏感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天气永远是一个非个人的话题。中国人寒喧时可能谈起年龄、工资和婚姻等,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社会家庭化,“四海之内皆兄弟” 的为人准则,显示对他人的关心。但若对一个英国人说这些,恐怕他会敏感地认为你要刺探其隐私,容易发生文化冲突,造成误解

每一种晤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之后,都会形成各自独特的称谓体系和使用规范中国文化中长幼、上下不同身份的称呼是很讲究的,不注意就会失礼。它最人的特点是“贬己尊人准则”,对自己,如:小弟、拙文、寒舍、贱内等;对他人、长辈、卜级的称呼要用一定称谓职务、衔,以示尊敬,如:兄台、贵、您、您老,千局长等。英语中,衔称十姓氏(有时,衔称+教名)称谓形式也是有的,多用于对皇族,政府上层、宗教界、军界或法律界人士的称谓,比如Prince Charles(查尔斯亲王)、President Roosevelt(岁斯福总统),Father White(怀特神父)、GeneralPatten(巴将军)等等。如与汉语中衔称+姓氏的形式相比,英语的这种称谓方式远远不如汉语普遍。

阿方蚓家以名相称却相当常见,美围人尤其如此。以名_丰曰称是关系密、彼此熟悉的表现。兄弟姐妹之间,同事,熟人或删友之间,都可以名相称。荚的某些人学里,不但教师或教授可以使学生的教名,反过来,学牛也可直呼教师或教授的为字。这种喜欢以名相称的气反映;L会人们不拘形式、期望关系密切

的愿望。

1.2 文化不同

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在中西方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人际关系,以“伦理” 为主。在中国家庭中,子女年幼时依赖父母,父母为家庭做出很多的个人牺牲,但要求子女更多的服从。子女成长后则对父母负有赡养的责任,但在某些情况下会继续依赖父母。父母与子女这种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不可能使子女与父母平等相处,子女更不可能用名字来称呼父母;西方人认为父母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使孩子往l8岁左右能成为j虫立自主、自食其力、并对自我行为负责的j虫立的个人在职业、婚姻、家庭、运动、爱好各方面,都倾向于自我抉择,但儿女成年后和父母间的来往则越来越少,家庭、亲情的味道冷漠许多。在西方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较为平等。子女与父母之间没有这么多依赖性,子女中学毕业后就不在家里住,年轻人以独立自主为荣。而父母老了以后也不以子女为依赖,子女也没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双方没有这么多义务与责任,才使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问的平等关系成为可能。

二、餐饮商务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莱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仃的饮食多是为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在餐饮氛方面,目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商务礼仪。而两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定要注意自己的商务礼仪,不可以火去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艮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商务礼仪也各具特色。任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尊贵的客人安排左边的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稍高,上要替他自己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队为弯崾,低火,用嘴凑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

的片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地饮酒.中同的餐桌上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何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杯杯地喝。

三、服饰商务礼仪的差异

西方男士往正式交场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仃J 喜欢黑色,因此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上住正式场合要穿服套装。另外女外出有鼓耳环的习俗。西方目家,尤其是在荚国,平时人们茸欢穿着休闲装,如T 恤加牛仔般。

当今中固人穿荇打扮趋两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戈着装已西并疋二异。在平时的市片生活,倒会看列不少人穿着背心、短砗、拖特等不合商务礼仪的服饰。

3.1 个人人生观的差异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在这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精神是一种边疆文化遗产。在殖民时期,拓荒者挣悦了社会桎梏,与此同时也不再享有文明社会的安逸与舒适,他门必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这种自立的精冲延续至今,成为美圈人信奉的精砷之一。

中国文化却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提倡谦虚谨慎。仟得到对方的称赞时,中人虽然从心理感觉同样爱听赞扬的话,其是住人多的时候或公场合,多教人还是倾向于拒绝。一般来说,中国人大多反对或蔑视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住西方人看来,这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这种中旧式的谦虚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大多数西方人,物质财富的拥钉与否拥何多少怍为衡曼个人生存能力的象征,他们认为物顷成就的获取标志茜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灰现和个人自立与独立精神的社会肯定。为了灰现自我(S elf_achie\ ement),他们十分重视勤劳,推崇通过劳动实现个人成就,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西方人总是喜欢自己做自己的,不喜欢管别人的“闲事”。而中国人提倡无私奉献、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提倡助人为乐,互相帮助.认为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比贪图享受的物质需要更具有驱动力。然而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往西方往往就成为令人难堪的事。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一件事

情,也会做误会是干涉别人的私事。

3.2 社会习俗的不同

英国中世纪时将救助弱者尤其是爱护女尊为“骑十精神”。几百年来,方的传统一直是以照颐女性和尊重女性为交际商务礼仪的要求。住现代各种交际场合遵循的“女士优先(Ladies first)”的≯L仪很多:走路和进出门时止女士先行;下楼时男于要走仡而保护女子,上楼时却是男子走在后面给以保护;在大衡人行道上行走时,男了走在靠马路的侧,以确保女子不受车辆伤害;进出门,上下电梯或汽车时,男子主动为女了开门,给予照颐并让其先行;进出门时,男子主动协助女士脱下或穿上外衣;进餐时,男子主动站到女士背后,为其推拉椅子,帮她们坐好;在会场和公车辆,男子主动给女子让座;照相时让女子坐在前排正中央;同乘电梯时男子必须脱帽??“男尊女卑”的文化是中国圣贤孔子的代表作之一,一直在传统社会习俗中占据着不几丁动摇的地位,给中国人留下了极深的烙印。在现代中国,“女土优,尢”的观念刚开始还有些争议,有些不惯,时间久了,人也就慢慢地接受了,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女士亡先”又扩充为“老人优先” 和“孩子优先” 了。这都被视为土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现在,随着巾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西的“女士,尢”原在中国也备受青昧。西方文化的交融,也使中西方商务礼仪日趋融合、更具国际化。

3.3 等级观念的差异

往西方历史上不乏违背平等(Equality)观念的事例,人们对西方国家存住的平等现象的批判也从木停止过,半等作为一?种追求与信仰为大多数人所尊豢。正如荚‘句流行的谚语所言:“(Ifworking hard, even cowboy can bepresident.) 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在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不是服从关系,而是平等关系。在学校,教师与学生也有朋友似的感觉,教师并不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被看作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恨据学乍的需要安排教学。住公司,老板与职员之间并没有不町逾越的障碍。即使在等级森严的军队中,成功的军官一般也不采用绝对权成的FI吻与下级讲话,而是让士兵在平等的氛围中产生协作精神,从而自觉地完成任务。中国传统文化,其实质是强调社会的仃序,坚持社会的秩序。就应是下有序,父子何伦。用孔子的话讲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治精神所主张和坚持的会秩序是一种亲和的社

会关系。任这种土会里,“君仁臣忠,父慈子孝,见爱弟敬,犬和娄柔,她慈妇听”。当今社会中,尽管传统礼制中的等级制度已}皮消除,但等级观念仍对东方文化产生影响。

结束语

中西方国间交流中rfl下各自的文化特色形成卡H互问的碰撞而引起某些误区,要通过卡H瓦承认、理解对方文化非相互吸收对方文化,在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使各国间逐渐形成多元文化,以达到相互间的融合。

在中西方商务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中国人由于盲目热衷于西方文化,不自觉中陷入两个误区:其,拿西方的商务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商务礼仪。如举行西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商务礼仪是个氏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对西洋商务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鹜,就失去_r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商务礼仪也会彼淹没。其一二,把商务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住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商务礼仪就成空的形式三义。我们借鉴西方商务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任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的感染力。只有认清中西方午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地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当代社会的商务礼仪文化体系,达成和持社会的理想今天不讨论国际贸易,因为比较枯燥,也比较复杂,这个话题大家一定没有兴趣听下去。今天想结合自身体会和大家谈一谈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商务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因为随着改革开放,中西方经济、文化等交流的不断深入,相互影响,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一定会感受到这样的变化。在未来,在座的同学们,也许有很多会从事和外交、外贸等相关的工作,对于西方商务礼仪做一些基本的了解,会有利于开展工作,有利于和西方人交往,而不至于闹出笑话,甚至造成负面影响,这样就不好了。

参考文献:

[1] 吴熹、陈悖,跨文化交际语言得体性分析 [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7,(5).

[2] 卞浩宇、高永晨,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4,4(2).

[3] 汪清囡,中西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及对策[J]. 企业经济,2006,(12).

[4] 李道魁:现代礼仪教程[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223《商场现代化》..

2008年 1月(中旬刊)总第.. 527期

[6] 波斯特. 西方商务集粹[M]. 北京:三联书店,1991.

[7] 邓惠.论中西方文化对商务的影响[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8).

[9] 高飞未.孔子与中国古代商务文化[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6).

[10] 高鉴国,李芹.现代西方商务的基本精神与特点[J].民俗研究,1998,(4).

[11] 韩东红. 从待人接物看中西方习俗差异[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致谢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三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

商务谈判中西方礼仪差异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商务谈判论文 题目中西方礼仪差异探讨 专业工商管理(专升本) 班级2015级工商管理(专升本)1班学号153520115 学生姓名黄玲玲 2016年 11月 5日

商务礼仪是商务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它是一门行为科学,在商务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中西方的礼仪及其差异对促进国际间商务交往的顺利进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国在国际交往的角色发生改变,中国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国际地位越来越明显,国际间的交往,尤其是和西方国家的商务交往就更应该规范化、礼仪化;本文从国际间商务礼仪入手,对中国和西方的商务礼仪的异同点予以概述和比较,主要论述了商务礼仪的有关概念、中西方商务礼仪的主要特征、中西方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不同体现、影响中西方商务礼仪的主要因素(文化因素)及相关的解决办法。用大量的实例来反映礼仪差异,让读者从“初步认知——初步了解——了解”各个不同阶段对中西方商务礼仪进行理解和接受,并将它用于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为了避免商务活动中,尤其在国际商务交往中的误解,除了了解一些基本的商务规范,更需要深层次地了解由不同文化间产生地商务礼仪差异。 关键词:商务礼仪规范商务交往

一、商务礼仪简介 (2) 二、商务礼仪的特点 (2) 2.1诚意和尊重的原则 (3) 2.2适度平等原则 (3) 2.3自信与自律 (4) 2.4诚实与宽容 (4) 三.中西商务礼仪比较 (4) 3.1商务场合中的中国礼仪 (5) 3.2商务场合的西方礼仪 (7) 四、避免在业务交互中的误解的有效方法 (8) 4.1了解不同文化引起的礼仪差异 (8) 五、结论 (8) 六、参考文献 (9)

西方商务礼仪常识

西方商务礼仪常识 中西文化的差异,影响着中西礼仪的差异,那西方的商务礼仪常识是怎样呢?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西方基本礼仪 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是一个人仪容光焕发、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总的规范为: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一、仪表仪态礼仪 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 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坐姿 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

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 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 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妨碍交通。 二、交谈礼仪 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 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同时与几个人谈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注意听取对方的话。 不可出言不逊、强词夺理。不可谈人隐私,揭人短处。不可背后议论他人,拨弄是非。不说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事,不搞小广播。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商务礼仪(小论文)课题名称: 完成期限: 2013年10月01日至 2013年10月31日 学院名称外经贸学院专业班级工商管理21102 学生姓名江津学号 1014221075 指导教师陈晓燕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学院领导小组组长签字

绪论 (1) 一、商务礼仪的内涵 (2) (一)礼貌 (2) (二)礼节 (2) 二、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3) (一)中西方礼尚交往的区别 (3)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礼仪 (3) 三、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3)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 (4)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 (4) (三)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差异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绪论 中国一向是礼仪之邦,礼仪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会见亲朋好友或者是在人与人的打交道上,都离不开礼仪。礼仪被认为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表现,一个人若毫无礼仪可言,那么他在学习或工作时都将不会很顺利,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这样一个人相处。如今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形成,各国间的联系加强,商务往来增多,如何才能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卓越的能力外,还要掌握有效沟通及妥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优雅的企业形象,此时,商务礼仪便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商务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同时也约束了商务活动中的某些方面。而在商务往来中,任何一个表现都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也许是一块手表,也许是一顿晚餐。学习商务礼仪最主要的是可以提高个人的素养。比尔盖茨曾讲过,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进而到企业,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可见一个人的素养高低对企业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啊!其次是为了交际应酬,因为商务活动中毕竟是离不开这个的,在不同的交往活动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而面对不同的人怎样进行交往也是一门艺术,如何让人感到舒服,却又没有拍马屁的嫌疑是非常关键的。最后便是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在商务交往中,个人便代表了整体,个人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企业的典型活体广告。 1

浅谈中西文化商务礼仪差异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学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中西商务礼仪差异对外交的影响 学生姓名郑钺 学号120301091017 专业会计学 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祝铭 2015年 11 月 03日

浅谈中西商务礼仪差异对外交的影响 摘要 商务礼仪是在长期商务活动中人们不断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惯用形式和行为准则。它在商务合作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国家间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商务礼仪文化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不同的文化传统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商务礼仪,商务活动中,要实现更加有效的交际,就必须了解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 本论文本文将从文化层面上,着重从价值观、时间观、饮食观、语言习惯及非语言习惯等方面对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做出系统的分析。分析以儒家道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和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在商务文化上存在的差异,研究产生中西商务文化礼仪差异的原因以及在中西在商务文化交流的异同。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减少或消除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摩擦和冲突,对有效地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提高国家外交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西方、商务文化、礼仪,差异、外交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材料 (1) 1.2提出的问题 (2) 1.3写作的目的与意义 (2) 第二章文献研究与评述 (3) 2.1国外的相关理论 (3) 2.2国内的相关理论 (3) 2.3评述 (4) 第三章研究方法与设计 (5) 3.1研究方法 (5) 3.1.1文献研究法 (5) 3.1.2调查问卷法。 (5) 3.1.3设计问题 (6) 调查问卷 (7) 文献综述 (12)

中西方商务礼仪对比

中西方商务礼仪对比 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由于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时间观、饮食观 以及语言习惯等造成了商务礼仪差异。那么现在干货资源社小编就 来说一下中西方商务礼仪对比。 打招呼 打招呼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情,但就是这司空见惯的小事 也能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大差异。在我国,熟人碰了面相互问一 声:“吃了吗?”“上哪去?”“今天不用上班呀?”这本是中国人最 熟悉也是最平常的打招呼的方式,但如果你拿这些“套话”与西方人 打招呼,外国人一定会感到奇怪,甚至会产生误解。因为这些“套话”对于西方人来说全部是期待对方给与答复的真正问题,而不是打招呼 语或 。 称谓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 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 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

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 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在西方,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 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但在西方,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 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值得 注意的是,西方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 呼别人。另外,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 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西方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 的轻蔑。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 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 相互交谈 在社交场合难免要交谈,在我国,人们在一起聊天多半会谈到家庭,婚姻,孩子,经济收入等问题,这正是中国人所谓的拉家常,这些话 题能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使人有亲切感。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忌讳谈 论诸如家庭婚姻经济收入等话题,在西方人看来这些都是私人问题, 是privacy“不足与外人道也”。在和西方人交谈时我们还应该注

中XX商务礼仪的差异【关于商务礼仪与文化的差异】

中XX商务礼仪的差异【关于商务礼仪与文化的差异】国际商务交往中,除了要遵循国际通用的商务礼仪之外,还必须留意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间的文化差异性。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关于商务礼仪与文化的差异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价值观的差异 西方的文化观念中,个人价值是其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社会是围绕着个人这个核心,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个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西方,人们往往将自身利益摆在最高的位置上,信仰的是自由主义及利己主义,自身有追求其物质及精神利益的权利及自由。与西方不同的是,在中国,社会价值是其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人的价值往往都是放在整个 __中去衡量,否定个人的物质利益及精神享受,“牺牲”、“忘我”等这类词语往往与人生意义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中国,人们所向往的是伦理道德的社会图景及和谐稳定的 __,个性的弘扬是在确保国家或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才能被肯定。由于价值观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因此,价值观差异是商务礼仪存在差异的根本性所在。 二、时间观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时间观。一般来说,时间观上的差异有以下三种: 1.过去、现在和将来时间观念上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过去、现在、将来认知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由此形成了过去的时间取向、现在的时间取向和将来的时间取向。我国是属于过去的时间取向,较西方更为重视过去;而像印度的教徒,由于他们往往将希望寄托于来世,他们侧重于向往将来。 2.环形时间观与直线时间观的差异。在印度文化中,由于佛教的影响,他们的时间观往往是环形的,在他们看来历史是呈现一种循环的发展方式,生命像车轮一样在天堂、人世、地狱间轮回。而在部分西方文化中,由于历史传统和 __的影响,往往是用直线方式来看待时间,他们把过去、现在、将来看成一条时间直线,并将时间的重点放在将来。而在中国,这两种时间观是兼而有之,但是直线式的时间观占据主导地位,比如,中国人常常将时间比作流水,一去不复返。但是,中国的直线式时间相较于西方的来说往往较薄弱,例如,请客人吃饭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说一些客气话:“请慢慢吃!”等等。 3.单向时间习惯和多向时间习惯。所谓的单向时间习惯指的是一种强调日程、阶段性、准时性的时间观念;而多向时间习惯则表现为对工作安排、时间限制不那么固定,在时间安排上较为随意,更讲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论文(英文)

Abstract Business etiquette, a behavior science, is the norms in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usiness communication .understan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etiquette and their distinction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xchanges. With the changing role China played in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we communicate and cooperate frequently with foreigners . It is the notable position that makes us have a more normative and courteous criteria in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with westerners. This thesi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tiquette , lays emphasis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business protocol, it mainly described the general definition of business etiquette,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etiquette, embodiment in business interactions, influencing factors (Cultural factor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tiquette and the relevant solutions of the differences. The thesis let us comprehend and receive different stag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business etiquette , “recognition—understanding—comprehension ”,through lots of examples, aiming to help us to apply these theories into practice. The consequence of this study shows that in order to avoid the misunderstandings in business activities, especiall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xchanges, not only should we know some basic business norms, but also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distinctions of business etiquette mainly caused by different cultures profoundly. Key words : business etiquette norm business exchange

商务礼仪与文化的关系

商务礼仪与文化的关系 在商务交往中涉及的礼仪很多,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以我们习惯把商务礼仪界定为商务人员交往的艺术。商务礼仪与文化的关系有哪些?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商务礼仪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习俗、礼仪禁忌的差异,是导致双方不能顺利交流的重要原因。能够“入乡随俗”的前提是,大家必须在“入乡”之前就对“俗”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因此,商务在进行涉外交往之前,一定要认真学习交往人士文化背景之下的礼仪习俗与禁忌,这样才能避免产生那些原本可以避免的误解、冲突或其它严重的不良后果。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一位美国教授来华访问。在华讲学三个月回去之后,得到的结论竟是:“中国人不尊重知识和学术”。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在中国的三个月之中,有很多中国人称呼他为“戴维斯先生”。这位学者是一位科学家,自从年轻时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美国人均以“戴维斯博士”或“戴维斯教授”来称呼他,中国人叫他“戴维斯先生”时,他常浑然不觉是在叫自己。他还对中国人说:“你可以正式地称呼我为教授,也可亲切地称呼我为博士,或者是把我当作朋友,直接叫我的名字,但是不要叫我先生。”但是每每遇到陌生的中国人时,称之“戴维斯先生”者十之八九。他

感觉非常不舒服,觉得中国人在故意贬低他,郁闷三个月之后,得出了“中国人不尊重知识和学术”的结论。但是,从中国人的角度上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生”这个称呼是用于对高级学者的尊称,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先生”这个称谓就是对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和学者文人的尊称,如“屈原先生”、“鲁迅先生”、“蔡元培先生”等等。中国人称“戴维斯先生”,并不是把他当作一般男士看待,其实是很尊重他的,这就是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误解。幸好当时戴维斯先生还没有听到有中国人叫他“戴老”;;在中国称“老”是极为尊敬之意,美国人听来就是在侮辱他、嫌弃他年龄大不中用了。 除了语言交流的差异之外,商务人员在涉外交往当中还要特别注意非语言交流方式上的差异。非语言交流上的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差异是非常大的。例如,在涉外交往当中,人们为了表达尊重,除了言语之外,还要伴随有恰当的礼仪举止。握手是一种常见的国际交往礼节,但是如果见到日本、韩国及阿拉伯国家的女士,则不应主动要求与对方握手。拥抱和吻面的礼节常见于西方,在亚洲国家则很少使用。 据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任期间曾到一个阿拉伯国家进行国事访问,在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出于美国人的礼貌,他赞美王后的美貌并行了拥抱礼和吻面礼。这一举动使得国王十分恼火,但他强按怒火没有当场发作,结果宴会不欢而散。在西方国家,肯尼迪的这一举动不仅十分正常而且非常得体,但在阿拉伯人看来,赞美他人的妻子并拥抱、吻面是非常粗鲁失礼的举动;;对他人的妻子是不可以热情地打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国际贸易活动增加,从事国际商务交际的人员与各国商人们的往来也因此日益频繁,商务礼仪的作用也日趋重要。但中西方商务礼仪有很多的不同,其主要原因便是文化上的差异。为了更好地进行商务活动,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学习。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文明的民族。中国的商务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欧洲古代文明的继承者。经过中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国人和西方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及其环境下生长的人们来说,各自表现出商务礼仪也各有不同。随着东西方交流的增多,彼此都受到对方文化的影响。以下,我们将探究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的形成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商务礼仪差异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的文化概念中,人生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其社会价值之中,总是把个人或者自我放在社会关系中去考量,否定个体的自我主体性,人生的意义常常与“忘我”或者“牺牲”相联系。追求的是这一种群体和谐的,稳定的伦理道德社会。同时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文化中无不表达着对大自然的敬畏。由于相比个人更加注重整体,所以在个体上并不会有太多的计较,在文化中则表现得随意和包容,在事务处理中也更加倾向于感性。 西方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个体文化。西方文化主要特征是具有个体性特性,其核心问题就在于西方强调个体自由度的发挥。所以西方文化可称之为“个体文化”。由于过于关注自身,其文化具有明显的独立性,难以包容其它文化。同时自工业革命后的快速发展,西方人十分看重科学,从而在处理方式上更加倾向理性,对自然表现出来的也更多是征服,故而其文化拥有强烈的侵略性。 商务礼仪的差异(以服饰、饮食为例)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中西方文化的发展态势有所不同。中国文化中整体上来看,属于一种静态文化、一种家国文化。由于中国所处地理环境较为优越,可以长期居住生产,便使得种族快速发展、安居乐业。居安而不思流动,促使静态的文化模式发展。家族繁衍、代代相传,家族纽带越来越复杂,尊老和祭祖现象就必然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产生,家族观念、宗法制度也就逐渐形成并根深蒂固了。所以说,中国为什么叫家国,因为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家和国仅仅是规模上的差别,因此中国人有着浓厚的“统一”观念。于此,这种静态文化和家国文化直接促成了中国仁、孝、礼、信为核心的贵和尚中的中庸思想。而西方文化则在很大程度上与此相反,自古小国寡民,流动与城邦之间,冲突不断,甚至女人也要走上战场。

(完整word版)浅析中国与西方社会商务礼仪差异

1 专 业 实 习 报 告 系(部)名 称: 外语系 学 生 姓 名: 邓欣 实 习 名 称: 浅析中国与西方社会商务礼仪差异 实 习 时 间: 2016年2月1日-2016年3月1日 指 导 教 师: 孟妍 专 业 班 级: 英语(商务管理)3班 二○一六年三月四日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与西方社会商务礼仪差异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商务合作日趋紧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国人与国外的商务人员在价值观及商务行为礼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在于外国人产生文化交际前,需有良好的文化包容力。商业礼仪包括了语言、表情、行为、环境、习惯等等,相信没有人愿意因为自己在社交场合上,因为失礼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并因此给人们留下不良的印象。由此可见掌握商务礼仪在商业交往中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所以,学习商务礼仪,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提升竞争力的现实所需。本文在跨文化视角下,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方面,商务语言和商务非语言进行比较,以便更好的了解与进行商务活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商务礼仪;价值观;语言差异;行为差异 一、价值观的差异 西方的整个社会文化观念中,社会是围绕着个人这个核心,个人价值是其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个人为追求自身利益得以实现。所以,在西方,人们往往将自身利益摆在最高的位置上,信仰的是自由主义及利己主义,自身有追求其物质及精神利益的权利及自由。然而在中国整个社会文化体系里与西方国家社会十分迥异,社会价值是其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人的价值往往都是放在整个社会关系中去衡量,否定个人的物质利益及精神享受,“牺牲”、“忘我”等这类词语往往与人生意义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中国,人们所向往的是伦理道德的社会图景及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个性的弘扬是在确保国家或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才能被肯定。由于价值观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因此,价值观差异是商务礼仪存在差异的根本性所在。 商务礼仪是长期以来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不同国家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民族主义等的差异,商务礼仪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以儒家、道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和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就必然导致中西方商务礼仪千差万别。就中美两国而言,中美商务礼仪行为中价值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第一,中国人的面子观念比西方人要强。馈赠礼物是商务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在中国,送礼时十分重视礼物的价值。礼品越贵重,就越说明对于对方的尊重,而在美国,对于礼品的价值不像我们那么看重,一般认为礼品包含的意义更重要。于此同时,中国人在做事情时,首先考虑别人会怎么看,怎么说,这就导致了中国人重面子,做了不合身份的事是有失脸面的。而在美国,他们极端崇拜个人主义,做事以自我为中心。第二,中国人着重关系(Relationship Focus),美国人着重交易(Deal Focus)。在商务活动中,中国人乐于感情投资,投其所好,送点小礼物,或通过宴请对手,在推杯换盏中边吃边谈,为了是建立友好关系,以便建立长远的相互信任;而美国人在商务谈判中喜欢开门见山,他们愿意在第一次会见的时候就能得到口头承诺。在会谈中,中国人喜欢停下来或者保持沉默,而美国人习惯了集中精力,速战速决。[1] 二、中国与西方国家商务礼仪行为中商务语言语用差异 2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浅思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浅思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浅思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经济摩擦也随之增多。对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来说,熟 悉不同国家的礼仪,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有着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一、称呼方式大相径庭 双方商务人士会面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称呼习惯,就有可能出师不利。一方面,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宗族观念, 讲求“上下有别、贵贱有分、长幼有序”,并且“贬己尊人”。对 自己就是鄙人、拙见、寒舍等,对他人则称作:贵、您、某某经理,某某局长等。在西方称呼规则简单明确,“你”就是you,“我” 就是me,而且很少用头衔来称呼别人,即使有也仅限于对皇族、政 府上层、宗教界、军界或法律界人士,比如PrinceWilliam(威廉王子)、PresidentObama(第44任美国总统总统)、FatherWhite(怀特 神父)等。普通陌生人之间用Mr.(先生)、Mrs.(太太)、Miss(小姐) 即可,熟人之间则以名相称,这是关系密切、彼此熟悉的表现,就 连父母与子女之间都可以直呼其名。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占主导地 位的中国敬老尊老,长者是智慧的象征。汉语习语中就有很多体现 了这一价值观念,如“宝刀未老、老当益壮、姜还是老的辣”等。 对待年长者在称呼前面或在姓氏后面加上一个“老”字以示尊敬, 如“老领导、老同志、刘老、张老”等。西方人一切着眼于未来, 一切向前看,“老”是虚弱、不中用的代名词,会阻碍社会的进步,称别人为“老”是一种无礼的表现。因此和年老者谈话时应尽量避 免提及或以委婉的形式出现,如用senior、elderly,advanced来 代替old。 二、时间观截然不同

中西礼仪文化差异

《公关礼仪》 课程论文 题目:中西礼仪文化差异 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部系:计算机系 专业:计算机应用 班级:10计算机2班 课程名称:公关礼仪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宋爽

董昊文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系10计算机2班10030091)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无疑,社交礼仪将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交礼仪是在文化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每个国家都有着建立在本国精神文化基础上的社交礼仪标准,也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关键词:礼仪;文化;差异;融合 一.引言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二.语言习惯差异 在中国,谦虚被奉行为一种美德。所以,在得到别人的赞扬时,中国人常以“哪里”、“不好”、“不行”、“还不够”等来回应。这不符合西方传统,尤其是美国。西方人会对别人夸奖做积极的回应,常说“Thank you”。另外,中国人讲究贬己尊人,把自己的家叫“寒舍”,自己的作品叫“拙作”,称对方为“您”,对方的意见为“高见”、“宝贵意见”。而英语中的敬语和谦词则非常少见,在英语环境里,不管谈话的对方年龄多大、辈份多长、地位多高,you就是you,I就是I,用不着像汉语那样用许多诸如“您、您老、鄙人”等敬谦语。所以,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国人的谦虚与贬己常常让西方人感到不礼貌。 行为语言差异也是语言习惯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手势语、身势语、目光语、体距等。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举手投足之间往往都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性。比如,商务礼仪中最常见的非语言习惯首推握手。在西方国家,两人握手后马上松开,两人的距离也随即拉开;而中国人为了表示热情和尊重对方,常常握住对方的手久久不放,还十分满足的闲谈消磨时光,有时还往往拍打对方的肩和背,对此西方国家的人会觉得就窘迫不堪,他们认为体距太近会显得过于亲密。 三.宴客礼仪差异 中国人在餐桌上以劝酒劝菜为礼貌,劝客人多吃些多喝些,方显主人的热情好客,而西方人决不会勉强别人,客人往往随女主人动作。主人一般询问客人是否想喝点什么,客人应如实回答,客人如果谢绝,主人也不再勉强。中国人则会主动倒茶或拿饮料,且要不断加茶。西方人以喝完为礼貌,面对主人不断加茶。往往不知所措。殊不知中国人的习惯是不能让杯子空着,客人杯子空着说明主人没招呼好客人。 四.服饰礼仪的差异

中外商务礼仪差异浅析

中外商务礼仪差异浅析 【摘要】跨文化商务沟通中,非语言交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涵盖了体态语、商务礼仪,以及时空安排等多方面内容,体现了跨文化商务沟通中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发挥着独特的社会语用功能,但不同文化下的非语言交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为商务活动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务沟通;礼仪意义;差异 【ABSTRACT】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t covers many aspects, such as body language, business etiquette, and time and space arrangement, which reflects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behavior criterion, which plays a unique social pragmatic function, but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nalysi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KEY WOEDS】Business communication:Ceremonial significance:Difference 礼仪是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他人表示尊重和友善的行为规范和惯用方式。通过书面文字传情达意是人类的一种重要交际方式,自然必须遵守礼仪规范,也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惯用方式,这些规范和方式即为文书礼仪。 一、礼仪的意义 1.礼仪: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纷繁绚丽的文化宝库中,

商务礼仪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商务礼仪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 篇一:商务礼仪在外贸谈判中的作用 商务礼仪在外贸谈判中的作用 交通运营111301施凌风 一、文化差异的体现 文化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一个社会特有的风俗、习惯、信仰及社会结构。简单地讲,文化就是社会实践和信仰的总和。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的内容通过民族形式的表现,映射出鲜明的民族色彩。由于中西方地理位置不同,历史发展和社会制度也不一样,所以制约着人类整个活动过程的文化规则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在语义的不同 含义是词的隐含的附加的意义。据《新编韦氏大学词典》,含义即“一个明确指称或描写的事物之外的暗示的含义”。 也就是说,词的含义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基本的和明显的意义。对于从事对外商务活动的人来说,要正确地掌握并运

用英语词语的真正含义,以免在对外商务活动中令人贻笑大方甚至引起误会和不快。例如,dragon(龙)这个词,在汉语中“龙”是伟大、吉祥的化身。但在英语中dragon却是凶恶、残忍的象征。再例如old(老)一词,在中文中“老”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的等,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受到别人的尊敬。但在西方人眼中,old 是“不中用”的代名词,它们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文化背景,看法大相径庭。中国入蔑视狗,有“狗腿子”、“狗东西”、“癞皮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之说。西方人则欣赏狗的勇敢和忠诚,对狗的赞誉也不胜枚举,如“aluckydog”(幸运儿)、”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以及“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 达方式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由于中西方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产生的背景和深刻寓意也不尽相同。首先,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moneylikewater,而汉语则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keepone’sheadabovewater(奋力图存),

浅谈商务礼仪与文化差异_王书柏

2012年第6期下旬刊(总第484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6,2012 (CumulativetyNO.484) 人们在长期的商务活动形成的行为规范及常用形式就是商务礼仪。在商务交际中,商务礼仪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全球每个国家间的商务礼仪不仅有着国际交际性,而且还蕴含着不同国家的民族特征。因此在进行商务活动时,为了最大限度地缩短交际距离,提高商务交际的效率,除了要遵循国际通用的社交礼仪之外,还必须留意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间的文化差异性。本文从价值观、时间观、空间观、语用习惯等几个文化视角探析不同文化间商务礼仪的差异。 一、价值观的差异 西方的文化观念中,个人价值是其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社会是围绕着个人这个核心,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个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西方,人们往往将自身利益摆在最高的位置上,信仰的是自由主义及利己主义,自身有追求其物质及精神利益的权利及自由。与西方不同的是,在中国,社会价值是其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人的价值往往都是放在整个社会关系中去衡量,否定个人的物质利益及精神享受,“牺牲”、“忘我”等这类词语往往与人生意义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中国,人们所向往的是伦理道德的社会图景及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个性的弘扬是在确保国家或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才能被肯定。由于价值观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因此,价值观差异是商务礼仪存在差异的根本性所在。 二、时间观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时间观。一般来说,时间观上的差异有以下三种: 1.过去、现在和将来时间观念上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过去、现在、将来认知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由此形成了过去的时间取向、现在的时间取向和将来的时间取向。我国是属于过去的时间取向,较西方更为重视过去;而像印度的教徒,由于他们往往将希望寄托于来世,他们侧重于向往将来。 2.环形时间观与直线时间观的差异。在印度文化中,由于佛教的影响,他们的时间观往往是环形的,在他们看来历史是呈现一种循环的发展方式,生命像车轮一样在天堂、人世、地狱间轮回。而在部分西方文化中,由于历史传统和基督教的影响,往往是用直线方式来看待时间,他们把过去、现在、将来看成一条时间直线,并将时间的重点放在将来。而在中国,这两种时间观是兼而有之,但是直线式的时间观占据主导地位,比如,中国人常常将时间比作流水,一去不复返。但是,中国的直线式时间相较于西方的来说往往较薄弱,例如,请客人吃饭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说一些客气话:“请慢慢吃!”等等。 3.单向时间习惯和多向时间习惯。所谓的单向时间习惯指的是一种强调日程、阶段性、准时性的时间观念;而多向时间习惯则表现为对工作安排、时间限制不那么固定,在时间安排上较为随意,更讲人情味。具有单向时间习惯的地方有西欧、北美、北欧等,而亚洲大部分国家、非洲国家、拉美等地都是属于多向时间习惯。如事先通知是单向时间习惯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国人认为约会、邀请或参加任何某商业活动都应该事先通知对方,这表明主人是真心实意的邀请。在商务活动结束之时,单向时间习惯的人往往希望有个结果,如与美国人进行商业活动商谈之时,他们希望与对方达成一个确切的结果。而在中国,商务交际往往还会涉及感情投资,喜欢酒桌文化,在推杯换盏中进行商务交际,这样的商务交际自然较为缓慢,甚至是重复进行的,一个协议的签订可能需要几次的商务交际才能达成。守时也是单向时间习惯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对于美国人来说即使只是迟到几分钟,道歉也是必须的,假如迟到达到半个小时,这个人往往就会被标签为难以信赖,对此次商业活动的不重视、不尊重,是一种严重失礼的行为。 三、空间观的差异 人们在交际中,身体间距离的远近是空间观的重要方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交际时相互的间隔距离有不同的偏好。例如,在相互交谈的时候,瑞典人、英国人等相互之间的间距较大,而希腊人或意大利人间的间距则较近。在进行商务会谈的时候,可以采用“观察”及“试探”的方法了解对方的间隔距离。 在不同文化间的商务交际中,注意空间观上的差异,往往会增进商业交际的和谐。而对于商务活动中的最佳空间距离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无声的声音》和《隐含的规模》中有大量生动的例子。如果一个美国人与南美人谈话,会出现一个有趣的情景,前者步步后退,后者步步靠近。所以,美国人到了南美国家,常会用坠子或椅子作障碍物,以此来与当地的谈话伙伴保持距离;后者却常常干脆越过这些障碍物,以寻找他们喜欢的人与人间的亲近。”在东方国家中,最佳的空间距离往往还会关涉到其相应的社会地位及阶层,例如坐席的安排就是按照人的社会地位来排列的。 四、语用习惯的差异 语用文化是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决定的,在商务交际中,不了解对方文化差异就会造成语言形式选择上的失误,这种失误与交际双方的身份、语域、话题熟悉程度有关。例如,中文中的“谢谢”与英语中的“thank you”的不同用法就常常会在中英美商业交际 浅谈商务礼仪与文化差异 王书柏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期刊社,北京 100045) 【摘要】在交际中,行为差异往往是由于双方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而文化差异也必然会导致异同的商务礼仪。为了能最有效地进行商务交际,从文化差异方面去认识异同的商务礼仪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从价值观、时间观、语用习惯、行为语言等几个文化视角探析了不同文化间商务礼仪的差异。 【关键词】商务礼仪 文化差异 价值观 时间观 空间观 (下转第323页)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

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 经过一个学期商务礼仪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商务活动中是离不开礼仪的,在不同的交往活动中我 们会遇到不同的人,如何让人感到舒服是非常关键的。合适的商务礼仪有助于维护企业和个人的形象。所 以在这里我想浅谈一下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以便于我们在对外交流中不至于“失礼”。 一、称呼方式大相径庭 双方商务人士会面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称呼习惯,就有可能出师不利。中国人有 着强烈的宗族观念,讲求“上下有别、贵贱有分、长幼有序”,并且“贬己尊人”。对自己就是鄙人、拙见、 寒舍等,对他人则称作:贵、您、某某经理,某某局长等。在西方称呼规则简单明确,“你”就是you,“我”就是me,而且很少用头衔来称呼别人。普通陌生人之间用先生、太太、小姐即可,熟人之间则以名相称,这是关系密切、彼此熟悉的表现,就连父母与子女之间都可以直呼其名. 二、时间观截然不同 西方人奉行线形时间观,认为时间一去不复返。因此,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做任何事都应有严 格的日程安排,并且将交往对象是否遵守时间当作判断其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在大多数西方 国家,安排商务会晤至少要提前两个星期,如果遇到特别重要的事情则至少在2个月前进行预约,到最后 一分钟才联系被认为是制造麻烦、甚至是侮辱,并且一般都会遭到拒绝。在商务会谈中,他们喜欢开门见山,习惯速战速决。而中国人安排时间比较随意,不太重视预约。并且,中国人经商注重关系,喜好感情 投资,慢慢和对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更看重长远的相互信任,故中国人的商业活动时间周期较长。在 两种不同的文化差异下,如果不理解这些时间观念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商务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三、饮食各有特色 宴请是一种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方式,东西方的商务人士都乐于此道。但是,中国主人和西方东道 主的风格却截然不同。 首先,饮食习惯的差异。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中华饮食文化以五谷杂粮等素食为主,夹取蔬菜、米饭 的长筷形成了共餐制;西方国家发达的畜牧业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食品,切割肉食的刀叉带来分食制。因此,在商务活动中,中方喜欢安排圆桌筵席,与客人说说笑笑、热闹非凡;而各吃各的西方人则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甚至喝汤或咀嚼食物都不发出声音。 其次,中国人宴客讲究排场,美味佳肴琳琅满目,并且不断劝酒、代客夹菜,只有才能体现出主人的 热情好客;而富有的西方人却崇尚节俭,即使是正式的大型宴会,菜肴道数也不多,而且要尽量吃完,不 能浪费。另外,在安排菜肴时,必须考虑到西方人的饮食禁忌,他们不吃宠物、动物内脏、头部、脚爪和 无鳞无鳍的鱼。而中国人这方面的禁忌要少很多。

中外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的影响

中外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的影响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商务活动日趋频繁。商务谈谈是对外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受到谈判者所处的不同文化的影响和干扰,从而形成风格迥异的谈判风格。本文拟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在对外商务活动中如何克服文化差异障碍,以及怎样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涉外礼仪。 关键词: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商务礼仪,即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用以维护企业形象或个人形象,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友好的行为规范和惯例、交往艺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的人们在交往中都需要一定的准则,而这些准则又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不同。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信仰、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民俗习惯及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的各国商人走到了一起。他们有的成了谈判高手,有的却败走他乡。有时导致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一些大的因素,而往往是由于某些细微的疏忽。礼仪就是这种常常被忽视而恰恰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之一。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在今天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我们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文化的差异就会导致我们在商务谈判中出现一些常识性的文化错误,让对方感受不到我们的诚意。因此,理解不同的文化对我们进行一次成功的商务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价值观差异

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人生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其社会价值之中,总是把个人或者自我放在社会关系中去考察,否定个体的自我主体性,人生意义常常与“忘我”或者“牺牲”相联系。它追求的是这一种群体和谐的、稳定的伦理道德社会,个人可以弘扬个性,但不能将自我置于国家、集体之上;西方则不然,其主张以自我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个人是社会的核心,追求个人利益的主观能动创造性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应将个人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实行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个人有满足自己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的权利,有自己生活上的隐私。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它是决定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的根本因素。 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但在中国人与美国人打交道时,在中国人看来很普通地问对方一些家庭情况,美国人就很可能认为你侵犯了他的隐私,别有用心,一桩生意很可能就这样泡汤了。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拜访他人表示热忱。而西方人在拜访前,要跟这人预约,突然造访会造成受访者不快,因为会打乱别人的工作安排。西方人比较忌讳别人探听其隐私。中国人比较热情,愿意帮助他人,喜欢询问别人可有什么帮忙。比如,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购物品价格,在中国人看来,物品贵贱只代表物 品质量。西方人则认为是隐私,不宜直接询问。中国人的空间距离较近,经常可以看见中国少女亲昵而行。西方人认为中国人过于亲近,中国人认为西方人冷淡、傲慢、过分疏远。这都是东西方文化观念差异导致的。东方人重义重情,西方人崇尚个人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