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研究
无痛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论文

无痛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摘要】目的:探讨经无痛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措施。
方法:总结21例经无痛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
结果:20例手术栓塞成功,经术前、术中、术后密切的护理配合,恢复良好;1例术后24小时死亡。
结论:经无痛内镜下向曲张静脉注射组织粘合剂,是目前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尤其是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周密的术前准备、默契的术中配合、严密的术后观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内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护理配合【中途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87-01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曲张静脉发生破裂,患者往往因出血量大,病情凶险造成失血性休克及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而死亡。
胃底静脉曲张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50%~70%。
经内镜向曲张静脉注射组织粘合剂是目前治疗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目前,应用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常用注射方法“三明治”夹心注射法(碘化油-组织胶-碘化油)。
此方法每次注射后都必须马上用碘化油冲洗针管以防堵塞,但仍不可避免,甚至有可能出现滞针情况。
因此,经内镜向曲张静脉内注射组织粘合剂,被认为是内镜治疗中技术难度最大,危险性最高的一项操作。
我科自2011年6月份开展此项手术,应用“三明治”夹心注射法注射进口组织粘合剂(glubran2胶)治疗21例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无一例发生注射针及胃镜活检孔道堵塞情况,止血率达100%,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37—68岁,均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均有1次以上消化道出血病史。
经胃镜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3例做过脾切除术。
1.2 注射方法:1.2.1 注射针的测量与准备:选用的注射针生产商是德国mtwendoskopie公司(grosse/size/dimensons diam 1-lg 180cm),测量容积为1.7ml。
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及护理

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及护理:
组织粘合剂是一种快速固化水样物质,与血液接触后立即产生聚合和硬化,能有效地闭塞血管和控制曲张静脉出血,还可使曲张静脉消失而降低再出血的危险性。
故有人认为该方法是食管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法,尤其对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是唯一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手段。
(10)
操作方法:为防止粘合剂损坏胃镜要采用下列方法(10):
(1)注射导管内事先注入1ml碘化油,使碘化油在导管内面有一层油性薄膜,预防组织粘合剂堵塞导管,将配制完好的0.5:0.8的组织粘合剂和碘油快速注入静脉内,每点粘合剂剂量不超过1ml;
(2)三明治夹心法:低粘碘油或生理盐水1ml,接着注入组织粘合剂0.5~1ml,再注入低粘碘油或生理盐水1ml,拔针后快速注入低粘碘油或生理盐水冲洗掉管内残存粘合剂。
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护理:同硬化疗法。
并发症:偶有异位栓塞,如脑、门静脉和肺静脉栓塞。
(10)。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治

食管静脉曲张的套扎治疗
EVL的 螺旋上 升结扎 法
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EIS)
适应证:同套扎治疗。对于不适合套扎治疗者,也可考虑 应用EIS
禁忌证:有内镜检查禁忌证;休克未纠正;肝性脑病≥Ⅱ 期;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大量腹水或出血抢救时
机理:是将硬化剂直接注射入曲张的静脉内,造成局部血 管内皮无菌性损伤,从而闭塞曲张的静脉
孤立胃静脉曲张的分类
孤立的胃静脉曲张 分为2型
1型(IGV1)位于胃底,迂曲交织,呈串珠样、瘤样、结 节样等。
2型(IGV2)位于胃体、胃窦或幽门周围,此型十分罕见。
孤立的胃静脉曲张IGV1
位于胃底,迂曲 交织,呈串珠样、
瘤样、结节样等,
孤立的胃底静脉曲张需除外腹腔占位及脾静脉栓塞
孤立的胃静脉曲张IGV2
相对禁忌证:重要脏器(心、肺、肝、肾等)功能严重 障碍者,难以纠正的凝血功能异常,未能控制的感染 (胆系感染等),顽固性肝性脑病,肝占位,门静脉海 绵样变性,门静脉主干或主要分支阻塞等
经颈静脉插管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
肝静脉 TIPS
门静脉
脾静脉 上肠系膜静脉
内镜下治疗后食管胃底静脉丛变化情况
正常胃粘膜内镜图像
胃小弯
胃底 胃体
食管胃静脉曲张GOV1
沿胃小弯延伸至胃食管交界处以下2~5 cm,这种静脉曲张较直, 被认为是食管静脉的延伸
食管胃静脉曲张GOV2
静脉曲张沿胃底大弯延伸,超过胃食管结合部,通常更长、更 迂曲或呈贲门部结节样隆起
食管胃静脉曲张GOV3
静脉曲张既向小弯侧延伸,又向胃底延伸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急诊套扎止血
胃静脉曲张出血急诊组织胶注射
41
套扎与组织胶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比较

2020年3月临床医学胃底静脉曲张是上消化道出血且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常成人门静脉压力一般<5mmHg ,当>20mmHg 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
降低门脉压力可显著减少出血风险。
肝硬化为门脉高压最常见的原因,内镜可直接进行静脉曲张程度的观察,并针对责任血管进行治疗,创伤及副作用小,耐受良好,且不人为造成门体静脉分流,可最大程度保留现存肝功能,为预防出血及治疗急性出血的首选方案[1]。
目前国际及国内推荐,内镜下套扎治疗主要应用于食管静脉曲张[2],由于多环套扎器前端不能过度弯曲及胃底静脉曲张直径有时过大,胃底静脉曲张多应用组织胶注射而不采用套扎治疗。
本研究使用的组织胶为α-腈基丙烯酸正丁酯,将其注入曲张静脉内,可快速形成血栓,有效闭塞血管而实现止血。
随着内镜技术地发展,部分地区仍开展胃底静脉曲张套扎,且显示出良好的效果[3]。
本研究主要比较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及组织胶注射治疗的效果,评估胃底静脉套扎术是否可替代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科内镜治疗组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50例,平均年龄(53.9±11.7)岁;肝硬化Child 分级:A 级17例,B 级31例,C 级2例。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套扎组(37例)和组织胶组(13例)。
套扎组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2±12.4)岁;肝硬化Child 分级:A 级13例,B 级22例,C 级2例。
组织胶组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53.2±9.8)岁;肝硬化Child 分级:A 级4例,B 级9例,C 级0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05)。
纳入标准:有呕血、黑便、心悸等症状,血压降低;对治疗方法无禁忌证;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胃底静脉曲张为重度,部分伴有红色征阳性。
排除标准:其他药物治疗能达到止血目的者;资料缺失、不完整者。
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

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魏夫荣; 阮洪军; 曹锋; 陈丹华; 黄志刚; 郑卫华【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9(041)020【总页数】4页(P2231-2234)【关键词】内镜; 聚桂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作者】魏夫荣; 阮洪军; 曹锋; 陈丹华; 黄志刚; 郑卫华【作者单位】314408 海宁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浙江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EGV)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就诊时多呈休克状态,病死率高,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可能增加死亡风险,但也给患者赢得生存机会。
近年来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硬化剂注射和套扎治疗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收到一定效果[1],但部分患者往往合并胃底静脉曲张,内镜医师担心食管曲张静脉内镜下硬化剂注射和套扎术后胃底静脉曲张加重 [2],或胃底静脉曲张注射组织粘合剂(组织胶)时因操作不当导致内镜堵塞而放弃内镜下治疗转外科手术治疗,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风险。
面对此类病死率高的急性EGV破裂出血的患者,我们在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同时序贯应用内镜下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至2017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31例)和海宁市中心医院(7例)因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的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入院的患者38例,内镜检查诊断EGV,并同步经内镜下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注射同步序贯治疗,入选病例均为一次治疗后1个月复查的患者,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47耀79岁,平均58.2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9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3例;肝功能按照Child-Pugh分级,A级8例、B级10例、C级20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套扎及组织胶注射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套扎及组织胶注射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刘文琴;鲍红梅【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套扎及组织胶注射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4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下套扎及组织胶注射术,分别记录有效止血和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4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治疗后24 h至14 d内有26例患者发生早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7.93%(26/1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止血患者Child-Pugh分级、肝功能生化指标AST、腹水、曲张静脉内径增宽、静脉曲张血管数量(>2支)及脾切除术并分流术与再出血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 B级和C级、腹水、曲张静脉内径、静脉曲张血管数量>2支及脾切除术并分流术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及组织胶注射术可有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早期易发生出血,应密切注意影响再出血的发生因素.【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7(022)002【总页数】3页(P242-244)【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组织胶注射;危险因素【作者】刘文琴;鲍红梅【作者单位】024000 内蒙古赤峰市医院内镜室;024000 内蒙古赤峰市传染病防治医院传染科【正文语种】中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严重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出血量大、来势凶猛、病死率高的特点,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1]。
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是目前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常用方法,可有效减轻食管静脉曲张,同时有效制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
但术后早期易发生再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胃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三明治“疗法在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胃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三明治"疗法在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07-22T15:49:00.44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6期作者:张健博1 王永增1 郑荣娟1 吴贵恺1 孙静2通讯作者[导读] 观察探究胃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三明治” 疗法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张健博1 王永增1 郑荣娟1 吴贵恺1 孙静2通讯作者(1唐山市工人医院;2唐山市路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唐山 063000)【摘要】:目的:观察探究胃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三明治” 疗法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80例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药物治疗以及定期做胃镜。
研究组患者接受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三明治” 夹心注射方法,定期做胃镜。
记录并比较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治疗后发生并发症概率以及再出血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胃底静脉曲张近远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而治疗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胃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组织胶“三明治”疗法用于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效果明显,且没有增加并发症概率。
有在临床上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金属钛夹;治疗效果;组织胶“三明治”疗法。
肝硬化作为全世界消化内科最普遍的慢性病中的一种,它有多种病因、治疗效果较差、病程时间长和表现多种病症的特点。
由肝硬化所导致的门静脉高压是一组由门静脉系统压力持久升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而后果最严重、也最为普遍的并发症则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
其最显著特点便是死亡率高、止血率低和易再次出血。
所以,在发病前期有效预防和控制出血及再出血是治疗此疾病的重要途径。
在临床治疗中,“三明治”夹心注射治疗方法仍会出现异位栓塞、术中出血等不良反应。
金属钛夹联合治疗则有效避免上述不足,但目前存在安全性等争议。
国产α-氰丙烯酸烷基酯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3V N 国产α-氰丙烯酸烷基酯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注射国产组织粘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酯(北京瞬康医用胶)或联合结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对12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组织粘合剂注射加/或联合结扎治疗,观察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并对近期疗效进行初步分析。
结果治疗后食管静脉曲张总有效率为68%,胃底静脉曲张总有效率53.7%。
术后24小时不良反应为胸痛32例,低热者7例,上腹部不适11例,1周时上述症状均完全消失,无异位栓塞发生。
3个月后复查患者无不适。
结论国产α-氰丙烯酸烷基酯(北京康派特医用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安全有效,操作简便,价格便宜,并发症低,具有临床实用性。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国产组织粘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酯Th e Effect a nd Complicat io n of T is sue Adhensive Made in Chin a Inj ect ion and E ndoscop ic Ba nd Ligat ion for E so pha gogastr ic VaricesBeij ing Frien dship Af fil ia ted Hosp ital o f Cap ital University o f Medical Scien c es 100050JI Mi ng W ANG Ca n g-hai Y U Zho ng -li n ZHANG Shu -t ian[Abst ract]Object iv e:T o study the effect an d comp li cation of ti ssue adh ensi ve a-cy anoacryl ate alky l (m ade in Ch in a)i njection an d en dos copi c band l igation of the f irst tim e for eas op h agog astric vari ces.M ethods :121p atients with acu te easoph ag ogastric vari ces and /or b l eedin g recei ved ti ssue adh en siv e in j ection and en doscop i c ban d li gation .R esults:In the f oll owin g -up o f th ree mon th s ,the effecti ve rate of easoph ageal v ari ces were 68%,t he effecti ve rate of g astri c varices was 53.7%.No s evere s ide effect an d com pl icati on was foun d.Conclusions :The t issu e adhens ive m ade i n Chi na was effectiv e an d saf e.It coul d be recom men d ed in cl in ics.[k ey wo rds ]easoph ag eal and gastri c v arices;h em orrh age;Ti ssueAdh en siv e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及肝癌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研究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研发人: 薛迪强 王香兰 万红 杜宏伟 潘政
肝硬化是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常见的弥漫性肝病。肝硬化在全世界人群中发病率为
17.1/10万。在我国由于病毒性肝炎广泛传播,部分人群长期大量饮酒,致使肝硬化成为我
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国内报道占内科住院人数的4.3%-14.2%,发病年龄以
21-50岁最多。而西部贫困地区又是肝炎高发区;在我省大量饮酒又是许多人的习惯,所
以在我省肝硬化发病率高于全国水平。
肝硬化是门脉高压症的主要发病原因,而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症的严重
并发症,一旦破裂往往造成致命的大出血。大量资料表明约有2/3的肝硬化患者最终将发生
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其中约1/3迟早发生破裂出血。在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中约20%
-30%是由胃底静脉曲张引起的。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率很高,首次出血死
亡率高达50-70%,一般有第一次出血的患者一定有第二次和第三次出血,而且随着时间
的延长,出血时间缩短,再出血的死亡率高达80%,是目前消化道出血死亡率不能降低的
主要原因由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出血量大,以往采用药物、三腔两囊管填塞压迫止
血、放射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法均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再出血率、死亡率高。
用注射硬化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活动性出血及预防再出血方面总的疗效较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差得多,而且术后出血的危险明显增加,套扎法几乎不适用胃底静脉曲张。所以迫切需
要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法国Gatllb等于1984年首次报道应用氰基丙烯酸酯组织粘胶剂
histoacryl(N-丁基-2氰基丙烯酸酯)治疗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现有人认为其是胃底静脉
曲张出血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当然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也十分有效。氰基丙烯酸酯组织
粘胶剂(以下简称组织粘合剂)的显著特点是:当加入生理介质如血液后就由原始液转化为
固态,将其注入曲张静脉,组织粘合剂立即发生聚合反应而变硬,使曲张静脉阻塞,可使曲
张静脉的活动出血快速止住,并防止已治疗的曲张静脉再出血。
自1984年首次报道以来,已证实组织粘合剂对所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患者均有即时
止血作用,Soehendra 报道止血成功率达100%;Bimmoeller等认为对于胃静脉曲张出血组
织粘合剂碘化油混合剂是唯一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法;Pretis等治疗129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
血,即时止血率100%,再出血率为6.1%。最近几年的非配对研究发现组织粘合剂注射能
很有效的控制活动性食管胃出血,并防止再出血。有人曾进行了随机研究,联合应用硬化剂
与单独应用硬化剂比较,止血率相同,为100%和96%,但联合组的再出血率显著降低,为
9%比25%,联合组的主要死因为肝功能衰竭。而单用硬化剂组的主要死因是出血。已有一
些学者认为,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在即时止血率、所需注射量、起始止血时
间等方面,均优于用不同硬化剂的硬化治疗。
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治疗在国外开展较多,但在我国开展较少,国内仅数家大医院进行少
量病例治疗,未形成较好的统计资料,而且无一个注射组织粘合剂与硬化治疗对比研究的综
合报告,尤其是甘肃在这一方面完全空白。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选择内镜下注射组织粘
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并发症作为研究方向,并在国内首创了和硬化剂对比
研究。通过全面系统的观察临床应用结果,对应用范围、适应症和各种临床疗效做出了评价。
我院自2000年8月开始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进行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因组织粘合剂是快
速固化的物质,遇血即凝固,易堵塞针头和活检孔道,损坏内镜和注射针,严重时发生血管
内凝固的组织粘合剂和针头粘连,拔针时造成致命性大出血,为防止其固化过快引起操作困
难,我们发明了在内镜活检孔道、注射针芯、外套管内注入碘化油防粘连,并可将油性造影
剂碘化油与其按比例稀释混合,然后采用夹心法将其注入胃底曲张静脉中,我们对40例患
者进行组织粘合剂治疗,对28例相同患者进行硬化剂治疗。组织粘合剂急诊栓塞止血32
例,31例止血成功,止血率为96.9%,硬化组急诊硬化止血27例,22例止血成功,止血率
81.5%。随访半年,最长2年曲张静脉消失,组织粘合剂组25例,占62.5%,减轻14例,
占35%;硬化组消失6例,占21.4%,减轻9例,占32.1%,无变化10例,占37.7%。复
发再出血,半年内组织粘合剂组再出血2例,占5%;硬化组再出血8例,占28.6%。本研
究表明,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率、再出血率、曲张静脉
消失率均明显优于硬化治疗,而且并发症少、轻,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上述结果符合国外文
献报道。使我院在相关治疗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后,往往要花大量的费用用于反复出血的止血、
输血及相关治疗,并且患者死亡几率增大,而组织粘合剂治疗后,止血快速,节约大量费用,
减少死亡率,并且经过预防性注射后,可使再出血发生率极低,甚至为零,明显减少因反复
出血而所花的费用。在我院开展此项业务4年来,治疗患者89人,进行注射治疗200余次,
现每年治疗40-50人次。不仅为相关患者节约了大量费用,而且延长他们的生存期,改善
生活质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在全国、全省推广此项技术。
项目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