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求椭圆焦点三角形四心的轨迹方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求椭圆焦点三角形四心的轨迹方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求椭圆焦点三角形四心的轨迹方程的教学设计

《求椭圆焦点三角形四心的轨迹方程》的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充满了数学实验的过程.如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美妙,进而使思维品质得到有效的锻炼、逐步形成“数学的看世界”的思维方式呢?本人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教学实践证明:“经历”是最好的训练手段.在数学问题的解答、研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动手、动脑、猜想、修正猜想、验证猜想、严格证明、拓展研究”的数学问题解决、发展的全过程,即合情推理、逻辑推理、数学实验的过程,可以强化学生的种种“感受”,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能力,形成‘数学的看世界’的思维方式”好方法之一.结合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感知问题背景,为了使猜想更加令人信服,为了更深刻挖掘教学的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只靠粉笔、黑板是绝不可能达到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由于“通过几何图形性质的坐标形式,求出某些动点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由于对“椭圆焦点三角形的性质”的有关问题的解决,要用到初中、高中的代数、三角和平面几何的知识,对这类问题的解决能有效的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它在高考试题中也是“上式率”比较高的内容.所以,对椭圆焦点三角形四心轨迹方程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学生情况分析

这是一节解题方法探索课.

⑴知识方面:学生刚刚学完圆锥曲线的知识,对椭圆的基本性质掌握的比较好;初中学的三角形内心的性质已经淡忘,布置学生课下复习或从网上搜集材料;“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学生刚刚学完,中等、中下等学生运用的不太熟练,课前需要简单的复习.

⑵能力方面:多数同学能够解决一些“求轨迹方程”的简单问题,但是,对

利用画图、轨迹经过的特殊点进行合情推理(猜想、验证)的运用意识和能力不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解题方法探索”课,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⑶学生可能的问题:由于受手画椭圆准确程度的限制,学生可能猜不出轨迹,这时需要课件适时的演示,加以确认;认可轨迹是椭圆后,容易把猜想出的轨迹方程当作所求方程;缺乏严格论证的意识,需要教师加以阐明;中等、中下等学生对给出的知识、方法不会合理应用,需要教师的课上单独辅导(只能是少数的学生).

⑷教学软件:由于教师经常使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的课件授课,所有学生对《几何画板》软件有一定的了解(多数学生已经安装在自己的计算机上).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式的采用:

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我采用“启发方法、引导猜想,让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探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实验、合情推理、逻辑推理”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强化学生的“感受”,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能力.

(2)教学手段的采用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本节课“探索”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研究“几何学”的方法,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利用《几何画板》的强大的绘图功能及其动态演示,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引发学生对问题更深入的思考.

⑴用课件演示椭圆动态的形成过程和规范的图形,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图象印象和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椭圆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对“运动、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这是粗糙的手绘图形所不能相比的.

⑵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只能有一部分同学猜出椭圆焦点三角形内心的轨迹是椭圆,多数同学对需要准确的图形来印证,图形连续变化形成轨迹的过程,更具有可信度,间断、粗糙的手绘图形说服力不够(尤其对数学学习有障碍的学生).

⑶学生画椭圆的时候,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在长轴顶点位置不光滑或太“尖”;焦距、长轴的比例与离心率不符;掌握不好焦点与准线的位置,……,这些都应当在准确的图形中加以说明.

⑷利用课件中准确的椭圆焦点三角形外心的轨迹,讲解更简单、明了,对学生思路的启发效率更高.

⑸课件中椭圆焦点三角形四心的同时运动,可以自然、流畅的把欧拉线问题引入;通过将问题类比到双曲线、抛物线中去,使问题研究的方法、范围自然、流畅的引向它处,.

4. 信息技术准备

运行软件:《几何画板》,《powerpoint》,WINDOWS98以上操作系统。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动态椭圆、动态焦点三角形及其内心轨迹的课件,使图形更直观、形象,猜想更可信.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更深科的思考;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教学目标及内容框架设计

1.教学目标

a.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猜想、验证的过程,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通过寻求解题方法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数学科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

c.通过严格的论证过程,使学生体验数学理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d.通过对原问题的不断挖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2.内容框架设计

本课是对书本知识的延伸、基本方法的巩固,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

课堂内容包括:复习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展示动态的椭圆焦点三角形,给出问题,引发猜想;学生实验、探索过程;展示所求轨迹,确认猜想;严格论证;进一步的研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⒈能把你复习到了解或从网上找到的“三角形角平分线和内

心的性质”告诉我们吗?

⑴三角形ABC中,AD平分∠CAB,

则AB BD

AC CD

=

1

()

2

S a b c r

=++(r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

⒉如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既求出动点

横、纵坐标的关系式;

具体方法有: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利用已知点的轨迹方程;

利用所给图形的性质;引进新的参数.

可以查笔

记,也可以

互相交流.

回忆知识,

提高速度。

保留板书

新课讲解[展示动态背景,提出问题]

⒈展示椭圆的形成过程

⒉展示椭圆焦点三角形的

运动过程

图(1)

⒊提出问题:

椭圆:)0

(1

2

2

2

2

>

>

=

+b

a

b

y

a

x

焦点三角形内心的轨迹及

其方程是什么?

[启发思考,引导猜想]

⒈你能猜出它的轨迹

吗?通过什么进行猜

想?

⑴画图:画出几个不同

位置的内心,光滑连接.

图(2)

⑵直接从运动的图中观察.

⒉你能猜出它的轨迹方程吗?通过什么进行猜想?

⑴通过轨迹与x轴、y轴的交点.

⑵猜想:方程1

)

(2

2

2

2

2

2

=

+

+

c

a

c

b

y

c

x

.

观察、思考

学生动手

画图;或继

续观察课

件.得出:

仍然是一

个椭圆.

学生动手

画图、验

算:

由轨迹通

过的特殊

点.

由动态图

形,降低形

象力要求,

直接观察

就可以猜

想.

启发、引导

学生画图、

演算

适时演示

课件,确认

学生的猜

想,时间不

能过长.

新课讲解[展示轨迹,验证猜想]

图(3)

⒈确实象一个椭圆.

⒉通过原椭圆的焦点,与y轴的交点坐标如何求的?

图(4)

提示:利用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和椭圆的知识.

[理性思考,严格论证]

⒈你有充分理由说明这个椭圆焦点三角形的轨迹是椭圆

吗?

——不能通过椭圆的两个定义说明.

⒉这个方程可靠吗?

——在没有说明是椭圆的时候,这个方程也不可靠.

⒊如何说明它的轨迹是椭圆呢?

——通过方程.

⒋如何正确的求出它的轨迹方程?

——借助点P的轨迹方程.

展示学生解答过程

翘首以待.

学生证明.

并展示交

流.

思考问题,

可以交流.

思考问题,

可以交流.

思考问题,

可以交流.

独立思考,

设计方案,

稍后交流.

多方面验

证猜想正

确后,再考

虑证明.

运用初中

知识,并为

后面的证

明作好准

备.

巩固基础

知识,同时

感受数学

理性思考

特征.

新课讲解

解:如图(5),设点P()00,y

x,

内心I为)

,

(y

x,焦点

)0,

(

)0,

(

2

1

c

F

c

F、

-,

1

1

r

PF=,

2

2

r

PF=,则

2

1

2ex

r

r=

-.图(5)

过内心I作IF

IE

ID、

、垂直

2

1

2

1

PF

P

F

F

F、

、于点F

E

D、

、.

∵点I是△P

F

F

2

1

的内心,点F

E

D、

、是切点,

∴得方程组

?

?

?

?

?

=

+

=

+

=

+

c

D

F

D

F

r

F

F

PF

r

E

F

PE

2

2

1

2

2

1

1

结合

2

1

2ex

r

r=

-,解得:

1

ex

c

D

F+

=.

而x

c

D

F+

=

1

,∴

ex

x=,既

e

x

x=

.………①

又∵△P

F

F

2

1

面积

y

c

S=,

y

c

a

y

PF

PF

F

F

S

F

)

(

)

(

2

1

1

2

1

+

=

+

+

=,

y

c y

c

a)

(+

=,既

y=y

c

c

a+

.……………②

将①②代入)0

(1

2

2

2

2

0>

>

=

+b

a

b

y

a

x

得1

)

(2

2

2

2

2

2

=

+

+

c

a

c

b

y

c

x

.可知,椭圆)0

(1

2

2

2

2

>

>

=

+b

a

b

y

a

x

焦点

三角形内心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利用前面

所学知识

求解.

思考问题,

可以交流.

综合运用

三角形内

心的性质、

椭圆的定

义及椭圆

的性质和

基本方法

解题.

①式得

出的难度

教大,应及

时引导.

得出②式

的方法很

多,可以交

流.

[方法小结,巩固练习]

椭圆:)0

(1

2

2

2

2

>

>

=

+b

a

b

y

a

x

焦点三角形外心的轨迹及其

方程是什么?(

22

||

2

b c

y

b

-

≥)

独立思考,

设计方案,

稍后交流.

课堂巩固

知识、方

法、解题过

程.

教学过程流程图

四. 学习效果评价

本节课,在教师引导学生对“椭圆)0(122

22>>=+b a b

y a x 焦点三角形内心的轨迹

及其方程”的实验、观察、猜想、验证、论证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椭圆的基础知识、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得到巩固和强化,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合理的教学结构设计,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氛围融洽,学生思维量大,学生智力得到有效开发;特别是,学生在“实验、观察、猜想、验证、论证”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体验到数学学科理性思考的特征,体验到数学家们“一丝不苟,严谨求实,善于探索”的优良品质;课后学生们都说“这样的课有意思”,对数学问题探索的方式、方法,表现出了

极大的兴趣.

本节课是邱老师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过程,经过分析、提炼、删减、组合设计而成的一节课,充分体现了“研究、教学、学习共同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活力,使这节课能力立意突出,充分体现了数学课上培养学生能力的特征和途径.

椭圆中焦点三角形的性质(含答案解析)

焦点三角形习题 性质一:过椭圆焦点的所有弦中通径(垂直于焦点的弦)最短,通径为a b 2 2 性质二:已知椭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两焦点分别为,,21F F 设焦点三角形 21F PF 中,21θ=∠PF F 则2 tan 221θ b S PF F =?. 证明:记2211||,||r PF r PF ==, 由椭圆的第一定义得.4)(,22 22121a r r a r r =+∴=+ 在△21P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cos 22 212 22 1c r r r r =-+θ 配方得:.4cos 22)(2 2121221c r r r r r r =--+θ 即.4)cos 1(242 212 c r r a =+-θ .cos 12cos 1)(22 2221θ θ+=+-=∴b c a r r 由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2tan 2 cos 22cos 2 sin 2cos 1sin sin 2122 222121θθθ θ θ θθ?=?=+?== ?b b b r r S PF F . .2 tan 221θ b S PF F =∴? 同理可证,在椭圆122 22=+b x a y (a >b >0)中,公式仍然成立. 性质三:已知椭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两焦点分别为,,21F F 设焦点三角形 21F PF 中,21θ=∠PF F 则.21cos 2e -≥θ 性质三 证明:设,,2211r PF r PF ==则在21P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 1222242)(2cos 2 12 221221221212 212221--=--+=-+=r r c a r r c r r r r r r F F r r θ

椭圆焦点三角形面积

椭圆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多年来,椭圆、双曲线相关的焦点?21F PF ,(为曲线上的任意一点P 21F F 与为曲线的焦点)中的边角关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也是 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尤其是近几年的出题频率呈上升趋势.现列举部分典型试题说明其应用类型. 定理 在椭圆122 22=+b y a x (a >b >0)中,焦点分别为1F 、2F ,点P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 θ=∠21PF F ,则2 tan 2 21θ b S PF F =?. 证明:记2211||,||r PF r PF ==,由椭圆的第一定义得 .4)(,2222121a r r a r r =+∴=+ 在△21P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cos 22 212 22 1c r r r r =-+θ 配方得:.4cos 22)(2 2121221c r r r r r r =--+θ 即.4)cos 1(242 212 c r r a =+-θ .cos 12cos 1)(22 2221θ θ+=+-=∴b c a r r 由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2tan 2 cos 22cos 2 sin 2cos 1sin sin 2122 222121θθθ θ θ θθ?=?=+?== ?b b b r r S PF F . .2 tan 221θ b S PF F =∴? 同理可证,在椭圆122 22=+b x a y (a >b >0)中,公式仍然成立. 典题妙解 例1 若P 是椭圆 164 1002 2=+y x 上的一点,1F 、2F 是其焦点,且?=∠6021PF F ,求 △21PF F 的面积. 解法一:在椭圆 164 1002 2=+y x 中,,6,8,10===c b a 而.60?=θ记.||,||2211r PF r PF ==

高中数学《椭圆》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高中数学 《椭圆》 一、椭圆的定义 1、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2a>|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定点F1, F2叫做椭圆的焦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距。 2、点集P=﹛M | |MF1| + |MF2|=2a,2a2a>|F1F2|﹜,其中两定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点,两 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二、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x轴上,焦点坐标(±c,0),焦距为2c。 2、焦点在y轴上,焦点坐标(0,±c),焦距为2c。 三、一般方程式 1、Ax2+By2=C 2、Ax2+By2=1 四、椭圆标准方程的求解方法 1、定义法 2、待定系数法 五、几种题型的讲解 1、共焦点 2、焦点三角形 3、与椭圆有关的的轨迹方程的求解 4、直线与椭圆关系 5、中点弦问题及点差法 例题1:过已知圆内的一个定点作圆C与已知圆相切,则圆心C的轨迹是()。 A.圆 B.椭圆 C.圆或椭圆 D.线段 例题2:如图,Rt△ABC中,|AB|=|AC|=1,以点C为一个焦点的椭圆,使这个椭圆的另一个焦点在AB边上,且这个椭圆过A,B两点,则这个椭圆的焦距长为。

例题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0,-4),椭圆上任意一点p 到两焦点距离之和等于10; (2)、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0,-2),(0,2),并且椭圆经过 (23 -,25) (3)、焦点在y 轴上,且经过两个点(0,2),(1,0); (4)、经过点P(-23,1),Q(3,-2). 共焦点问题: 例题4:过点(-3,2)且与92x +142 =y 有相同焦点的椭圆的方程为 。 焦点三角形问题: 例题5:已知P 为椭圆174252 2=+y x 上的一点,F 1,F 2是椭圆的焦点,∠F 1PF 2=60°,求△F 1PF 2的面积。 与椭圆有关的的轨迹方程的求解问题: 例题6:已知圆922=+y x ,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 向x 轴作垂线段PP ′,点M 在PP ′上,并且 求点M 的轨迹。 直线与椭圆关系问题 例题7: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直线y=x+1与该椭圆交于点P 、Q ,且 0·=→ → OQ OP ,|PQ|=210 ,求椭圆的方程。 ' =→→MP PM 2

(完整版)圆锥曲线焦点三角形推导

椭圆焦点三角形 1.椭圆焦点三角形定义及面积公式推导 (1)定义:如图1,椭圆上一点与椭圆的两个焦点12,F F 构成的三角形12 PF F 称之为椭圆焦点三角形. (2)面积公式推导 解:在12PF F ?中,设12F PF α∠=,11PF r =,22PF r =,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1212 12 cos 2PF PF F F PF PF α+-= ?222 1212 (2)2r r c r r +-= ? 22121212()242r r r r c r r +--=22 1212(2)242a r r c r r --= 2212124()22a c r r r r --=212 122b rr r r -= ∴21212cos 2r r b r r α=- 即2 1221cos b r r α =+, ∴12 212112sin sin 221cos PF F b S r r ααα?==??+2sin 1cos b αα=+=2tan 2 b α. 例1.焦点为12,F F 的椭圆22 14924x y +=上有一点M ,若120MF MF ?=u u u u r u u u u r ,求12 MF F ?的面积. 解:∵120MF MF ?=u u u u r u u u u r , ∴12MF MF ⊥, ∴ 12MF F S ?=290tan 24tan 242 2 b α ? ==. 例2.在椭圆的22 221(0)x y a b a b +=>>中,12,F F 是它的两个焦点,B 是短轴的 一个端点,M 是椭圆上异于顶点的点,求证:1212F BF F MF ∠>∠. 证明:如图2,设M 的纵坐标为0y , 图1 F 1 x y O P F 2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一、课型 新授课 二、教学内容 1、椭圆的定义; 2、椭圆的两类标准方程; 3、根据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掌握椭圆标 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掌握a、b、c三个量的几何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普遍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大胆探索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情趣,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通过椭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为辅。 六、教学媒体

幻灯片、黑板。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演示神舟飞船绕地球旋转的模型,它运行的轨迹又是什么图形呢?可以看出,它的运行轨迹是椭圆。此时老师指出:在实际生活中,椭圆随处可见,很多学科也涉及到椭圆的应用,所以学习椭圆的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二)问题探究 老师提问:我们从直观上认识了椭圆,那么椭圆它是如何形成的呢?椭圆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它的定义又是如何? 1、椭圆的形成 下面请各小组拿出老师之前让大家准备的工具:一段固定长的细绳、两颗钉子、一块长3分米,宽3分米的硬纸板。然后将钉子系在细绳的两头,将钉子固定在图板上,使得两个钉子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绳的长度(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为什么两顶子之间的距离要小于细绳的长度?),我们用笔尖将细绳拉紧,让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请同学们观察笔尖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呢? 如果我们将两个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使得两个钉子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细绳的长度,同样用笔尖将细绳拉紧,让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我们发现笔尖只能在两个钉子之间来回运动,这时笔尖运动的轨迹是两个钉子之间的线段。 将两个钉子之间的距离再增大,此时就可以发现,细绳的长度比两个钉子之间的距离小,笔尖没有轨迹。 再用课件给学生进行演示: 通过演示可以发现,绳长大于图钉间的距离是画出椭圆的关键。 请同学们根据作图的过程和老师刚才的演示,思考:在作图过程中,有哪些物体的位置没变化?有哪些量没有变化?如何来归纳椭圆的定义呢? 2、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F 1、F 2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 1 F 2 |)的点的轨迹叫做 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通常常数

椭圆标准方程+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高三复习)

椭圆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性质1(选填题课直接用,大题需论证): 在椭圆122 22=+b y a x (a >b >0)中,焦点分别为1F 、2F ,点P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 θ=∠21PF F ,则2 tan 221θ b S PF F =?. 证明:记2211||,||r PF r PF ==,由椭圆的第一定义得 .4)(,2222121a r r a r r =+∴=+ 在△21P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cos 22212 22 1c r r r r =-+θ 配方得:.4cos 22)(2 21212 21c r r r r r r =--+θ 即.4)cos 1(242 212 c r r a =+-θ .cos 12cos 1)(22 2221θ θ+=+-=∴b c a r r 由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2tan 2 cos 22cos 2 sin 2cos 1sin sin 2122 222121θθθ θ θ θθ?=?=+?== ?b b b r r S PF F . .2 tan 221θ b S PF F =∴? 同理可证,在椭圆122 22=+b x a y (a >b >0)中,公式仍然成立. 典型例题 例1 若P 是椭圆 164 10022=+y x 上的一点,1F 、2F 是其焦点,且?=∠6021PF F ,求 △21PF F 的面积. 例 2 已知P 是椭圆 19252 2=+y x 上的点,1F 、2F 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若2 1 | |||2121= ?PF PF ,则△21PF F 的面积为( )

A. 33 B. 32 C. 3 D. 3 3 例3(04湖北)已知椭圆 19 162 2=+y x 的左、右焦点分别是1F 、2F ,点P 在椭圆上. 若P 、1F 、2F 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 ) A. 59 B. 779 C. 49 D. 49或7 79 答案: 例1 若P 是椭圆 164 1002 2=+y x 上的一点,1F 、2F 是其焦点,且?=∠6021PF F ,求 △21PF F 的面积. 解法一:在椭圆 1641002 2=+y x 中,,6,8,10===c b a 而.60?=θ记.||,||2211r PF r PF == 点P 在椭圆上, ∴由椭圆的第一定义得:.20221==+a r r 在△21P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cos 22212 22 1c r r r r =-+θ 配方,得:.1443)(212 21=-+r r r r .144340021=-∴r r 从而.3 256 21= r r .3 36423325621sin 212121=??== ?θr r S PF F 解法二:在椭圆 1641002 2=+y x 中,642=b ,而.60?=θ .3 3 6430tan 642 tan 221= ?==∴?θ b S PF F 解法一复杂繁冗,运算量大,解法二简捷明了,两个解法的优劣立现!

高中数学精讲教案-椭圆及其性质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1讲椭圆及其性质 考点一椭圆的标准方程 知识点 1椭圆的定义 (1)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或集合)叫椭圆.这两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2)集合语言:P={M||MF1|+|MF2|=2a,且2a>|F1F2|},|F1F2|=2c,其中a>c>0,且a,c为常数. 2椭圆的焦点三角形 椭圆上的点P(x0,y0)与两焦点构成的△PF1F2叫做焦点三角形. 如图所示,设∠F1PF2=θ. (1)当P为短轴端点时,θ最大. (2)S△PF 1F 2 = 1 2|PF1||PF2|·sinθ=b 2· sinθ 1+cosθ =b2tan θ 2=c|y0|,当|y0|=b,即P为短轴端点时,S△PF1F2取最大值,为 bc. (3)焦点三角形的周长为2(a+c). 3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根据椭圆的定义,通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得出的.其形式有两种: (1)当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 a2+ y2 b2=1(a>b>0). (2)当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2 a2+ x2 b2=1(a>b>0). 4特殊的椭圆系方程 (1)与椭圆x2 m2+y2 n2=1共焦点的椭圆可设为 x2 m2+k + y2 n2+k =1(k>-m2,k>-n2). (2)与椭圆x2 a2+y2 b2=1(a>b>0)有相同离心率的椭圆可设为 x2 a2+ y2 b2=k1(k1>0,焦点在x轴上)或 y2 a2+ x2 b2=k2(k2>0,焦 点在y轴上).

焦点三角形的性质

椭圆中焦点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定义:椭圆上任意一点与两焦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焦点三角形。与焦点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有意地考查了定义、三角形中的的正(余)弦定理、内角和定理、面积公式等. 一.焦点三角形的形状判定及周长、面积计算 例1 椭圆上一点P 到焦点21,F F 的距离之差为2,试判断21F PF ?的形状. 解:由 112 162 2=+y x 椭圆定义: 3||,5||.2||||,8|||212121==∴=-=+PF PF PF PF PF PF . 又4||21=F F Θ,故满足:,||||||2 12 212 2PF F F PF =+故21F PF ?为直角三角形. 说明:考查定义、利用已知、发挥联想,从而解题成功. 性质一:已知椭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两焦点分别为,,21F F 设焦点三角形 21F PF 中,21θ=∠PF F 则2 tan 221θ b S PF F =?。 θ cos 2)2(212 2212 2 12PF PF PF PF F F c -+==Θ)cos 1(2)(21221θ+-+=PF PF PF PF θ θθcos 12)cos 1(244) cos 1(24)(2 222 22121+= +-=+-+= ∴b c a c PF PF PF PF 2 tan cos 1sin 2122212 1θθθb b PF PF S PF F =+==∴? 性质二:已知椭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左右两焦点分别为,,21F F 设焦点三角 形21F PF ,若21PF F ∠最大,则点P 为椭圆短轴的端点。 证明:设),(o o y x P ,由焦半径公式可知:o ex a PF +=1,o ex a PF -=1 在21PF F ?中,2 12 2 121212cos PF PF F F PF PF -+= θ2 12 21221242)(PF PF c PF PF PF PF --+=

高中数学椭圆的教学设计

选修1-1《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 新课程标准理念——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让学生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引入与推导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应用反思等过程,让学生逐步将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努力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是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分析 解析几何是数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沟通了数学内数与形、代数与几何等最基本对象之间的联系。平面解析几何问题,就是借助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科学合理地把几何问题代数化,运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 在必修2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主要方法,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了直线和圆这两个基本的几何图形。在选修1中,教材利用三种圆锥曲线进一步深化如何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本章所研究的三种圆锥曲线都是重要的曲线,因为对这几种曲线研究的问题基本一致,方法相同,所以教材对这三种圆锥曲线的学习的重点放在了椭圆上,通过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是学生掌握推导出这一类轨迹方程的一般规律和化简的常用方法。因此,“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 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 (1)在必修2第二章里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并初步熟悉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具备主动探究椭圆知识的基础; (2)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对椭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没有上升到成为“概念”的水平,将感性认识理性化将会是对他们的一个挑战; (3)在初中阶段没有涉及过含两个字母、两个根式的方程化简问题; 自身特征方面 (1)我所教授的班级是文科班,他们普遍对数学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但是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老师的讲授敢于质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愿意自己去探索是什么和为什么。并且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

椭圆标准方程+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高三复习)

椭圆标准方程+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高三复 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椭圆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性质1(选填题课直接用,大题需论证): 在椭圆122 22=+b y a x (a >b >0)中,焦点分别为1F 、2F ,点P 是椭圆上任意一 点,θ=∠21PF F ,则2 tan 221θ b S PF F =?. 证明:记2211||,||r PF r PF ==,由椭圆的第一定义得 .4)(,2222121a r r a r r =+∴=+ 在△21P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cos 2212 22 1r r r r =-+θ配方得:.4cos 22)(22121221c r r r r r r =--+θ 即.4)cos 1(242212c r r a =+-θ .cos 12cos 1)(22 2221θ θ+=+-=∴b c a r r 由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2tan 2 cos 22cos 2 sin 2cos 1sin sin 2122 222121θθθ θ θ θθ?=?=+?== ?b b b r r S PF F . .2 tan 221θ b S PF F =∴? 同理可证,在椭圆122 22=+b x a y (a >b >0)中,公式仍然成立. 典型例题 例1 若P 是椭圆 164 1002 2=+y x 上的一点,1F 、2F 是其焦点,且?=∠6021PF F ,求 △21PF F 的面积. 例2 已知P 是椭圆 19252 2=+y x 上的点,1F 、2F 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若2 1 | |||2121= ?PF PF ,则△21PF F 的面积为( )

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总结非常好)

学习任务单 椭圆焦点三角形的性质 班级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 任务一课前小测,知识回顾 1.△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3 A π=,2a =,求,b c .2.△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a =,4b c +=. (1)若23B π=,求c ;(2)设B θ=,试用θ表示c . 3.(教材习题)如果椭圆22 110036 x y +=上一点P 到焦点1F 的距离等于6,那么点P 到另一个焦点2F 的距离是________. 4.(教材习题)已知经过椭圆22 12516 x y +=的右焦点2F 作直线AB ,交椭圆于A ,B 两点,1F 是椭圆的左焦点,则△1AF B 的周长为________.思考与总结: ①你能说出椭圆焦点三角形,焦点弦的定义吗? ②通过题3、题4的解答,你能说说“椭圆焦点三角形的元素”与“椭圆的几何性质”间的一些关系吗? 任务二抽丝剥茧,试题分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2020顺德二模第19题)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122F F =, 设点P 为椭圆C 上一点,123 F PF π∠= ,且△12F PF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设椭圆C 的左右顶点为1A ,2A ,称以12A A 为直径的圆为椭圆C 的“伴随圆”.设直线1l ,2l 为过点1F 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设1l 交椭圆于Q ,T 两点,2l 交椭圆C 的“伴随圆”于M ,N 两点,当QT 取到最小值时,求四边形QMTN 的面积.思考与总结: ①题5条件中有很多△12F PF 的信息,由这些出发,你能得到什么?这些对第(1)问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有帮助吗? ②第(2)问表面上“高深莫测”,请耐心一点,逐句分析,你能得到哪些基本信息?请一一写出来! ③你能想到什么方法求QT 的最小值? 任务三方法感悟,素养提升

椭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河北阜城中学--高二数学组 组题人:高泽宁 审核人:沈志华 日期:2019年 月 日 …………○…………内…………○…………装…………○…………订…………○ 学校: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内…………○…………装…………○…………订…………○ 第 1 页 共 3 页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椭圆的定义。 2:熟练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出椭圆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 学习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学习难点: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椭圆概念的引入: 1:动画演示:(1)天体行星和卫星运行的轨道。 (2)立体几何中作圆的一种直观图。 2:手工操作演示椭圆的形成: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 1,F 2两点,当绳长大于两点间的距离时,用铅笔把绳子拉近,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 分析:在这个运动过程中,什么是不变的? 答:两个定点,绳长。 即不论运动到何处,绳长不变(即轨迹上与两个定点距离之和不变) 3:由此总结椭圆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熟(大于)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说明 注意椭圆定义中容易遗漏的两处地方: (1)两个定点------两点间距离确定。 (2) 绳长------轨迹上任意点到两定点距离和确定。 思考: 改变两图钉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绳长相等,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 绳长能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 二:根据定义推导椭圆标准方程: 1:复习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2:推导:取过焦点21F F 的直线为x 轴,线段21F F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 设P (x,y )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椭圆的焦距是2c ( c>0). 则:)0,()0,(21c F c F -,又设M 与F 1,F 2距离之和等于2a (常数) {}a PF PF P P 221=+=∴ 221)(y c x PF ++= 又, a y c x y c x 2)()(2222=+-+++∴,化简,得: )()(22222222c a a y a x c a -=+-,由定义c a 22> 022>-∴c a 令222b c a =-∴代入,得: 222222b a y a x b =+,两边同除22b a 得: 选修2-1 第一章 2.2.2 椭圆的标准方程 教案 试卷类型 学案 ※ 数学是一切知识的最高形式----柏拉图 条件 结论 2a>|F1F2| 动点的轨迹是椭圆 2a =|F1F2| 动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 2a<|F1F2| 动点不存在,因此轨迹不存在

高中数学《椭圆》教案1 苏教版选修2-1

《椭 圆》导学 椭圆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曲线,如汽车油罐的横截面、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及其卫星运动的轨道、部分彗星的轨道等等都是椭圆形。研究椭圆的方程及其几何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椭圆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知识要点梳理 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问题一:对于椭园的定义我们应理解哪些内容: (1)椭圆的定义是据椭圆常见、常用的作图方法而得到的,它反映了椭圆的本质属性,是建立标准方程和解决有关问题的根本依据,必须要深刻理解。建议初学的读者,利用课本中椭圆的画法,边画边体会、理解椭圆的定义。 (2)在定义中要抓住关键字词:“两个定点”、“距离的和”、“常数”,弄清它们的确切含义。特别注意这个常数应大于两定点的距离(│F 1F 2│=2c ),即2a >2c 。当2a=2c 时,点的轨迹是两定点确定的线段F 1F 2;当2a <2c 时,点的轨迹不存在。 (3)要注意利用椭圆的定义解题。与椭圆有关的一些问题,若根据题设条件,利用椭圆的定义来解,往往起到其它方法所不及的作用。 2、如何联系椭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几何性质? 请读者利用类比的方法,将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图形、及几何性质列一张表,然后,思考表中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为什么?再认真阅读下面的说明。 对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的几点说明: (1)牢记参数关系:222 0,,,,a b a b c a b c >>=+中最大。 (2)在两种标准方程表示的椭圆的几何性质中,凡是与坐标无关的性质(椭圆本身固有的性质)都是相同的。如长轴、短轴的长,焦距,离心率,椭圆的形状、大小等都是相同的。凡是与坐标有关的性质(由于坐标系选取的不同而得到的特殊性质)都是不同的。如焦点的坐标,顶点的坐标,标准方程,准线方程,椭圆的位置等都是不同的。记忆时,将焦点在x 轴上方程、坐标中的x 换成y ,y 换成x 即可。 (2)标准方程中的常数a 、b (a >b >0)决定了椭圆的形状和大小,是椭圆的定形条件,这是椭圆本身固有的性质,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 (6)椭圆的顶点是它与对称轴的交点,所以必有两个顶点与焦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椭

最新椭圆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备课讲稿

求解 运用公式 设P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 角F1F2P=α ,F2F1P=β,F1PF2=θ, 则有离心率e=sin(α+β) / (sinα+sinβ), 焦点三角形面积S=b^2*tan(θ/2)。 证明方法一 设F1P=m ,F2P=n ,2a=m+n, 由射影定理得2c=mcosβ+ncosα, e=c/a=2c/2a=mcosβ+ncosα / (m+n), 由正弦定理e=sinαcosβ+sinβcosα/ (sinβ+sinα)=sin(α+β)/ (sinα + sinβ)。 证明方法二 对于焦点△F1PF2,设PF1=m,PF2=n 则m+n=2a 在△F1PF2中,由余弦定理: (F1F2)^2=m^2+n^2-2mncosθ 即4c^2=(m+n)^2-2mn-2mncosθ=4a^2-2mn(1+cosθ) 所以mn(1+cosθ)=2a^2-2c^2=2b^2 所以mn=2b^2/(1+cosθ) 例题 F1,F2是椭圆x^2/a^2+y^2/b^2=1(a>b>0)的焦点,PQ是过F1的一条弦,求三角形PQF2面积的最大值 【解】S△PQF2=S△QF1F2+S△QF1F2=1/2 * |y2-y1| * 2c=c*|y2-y1| △QF1F2与△QF1F2底边均为F1F2=2c,之后是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利用韦达定理表示出|y2-y1|进行分析即可【|y1-y2| = √(1+1/k^2)[(y1+y2)^2 - 4y1y2] 】请你看下面的一个具体例题,会对你有所启发的。

设点F1是x^2/3+y^2/2=1的左焦点,弦AB过椭圆的右焦点,求三角形F1AB的面积的最大值。 【解】a^2=3,b^2=2,c^2=3-2=1→→c=1 ∴F1F2=2c=2 假设A在x上方,B在下方直线过(1,0) 设直线是x-1=m(y-0)x=my+1 代入 2x^2+3y^2=6(2m^2+3)y^2+4my-4=0→→y1+y2=-4m/(2m^2+3),y1y2=-4/(2m^2+3) △F1AB=△F1F2A+△F1F2B 他们底边都是F1F2=2 则面积和最小就是高的和最小(即|y1|+|y2|最小[1]) ∵AB在x轴两侧,∴一正一负→→|y1|+|y2|=|y1-y2| (y1-y2)^2=(y1+y2)^2-4y1y2=16m^2/(2m^2+3)2+16/(2m^2+3) →→|y1-y2|=4√[m2+(2m2+3)]/(2m2+3)=4√3*√(m2+1)]/(2m2+3) 令√(m^2+1)=p^2m^2+3=2p^2+1且p>=1则p/(2p^2+1)=1/(2p+1/p) (分母是对勾函数) ∴p=√(1/2)=√2/2时最小这里p>=1→→p=1,2p+1/p最小=3 此时p/(2p2+1)最大=1/3→→|y1-y2|最大=4√3*1/3∴最大值=2*4√3/3÷2=4√3/3 在椭圆中,我们通常把焦点与过另一个焦点的弦所围成的三角形叫做焦点三角形,类似地,我们也把顶点与过另一个顶点所对应的焦点弦围成的三角形叫顶焦点三角形.在椭圆的顶焦点三角形中有许多与椭圆焦点三角形相类似的几何特征,蕴涵着椭圆很多几何性质,在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试卷及高考试题中,都曾出现过以“顶焦点三角形”为载体的问题.本文对椭圆的顶焦点三角形的性质加以归纳与剖析.

高二数学椭圆的概念教案及反思

高二数学椭圆的概念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历史的回溯和实例的展示,了解圆锥曲线的背景和应用,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文化;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椭圆的本质特征以及用数量关系形式重塑椭圆定义的过程,掌握椭圆的概念; 根据椭圆的定义建立焦点在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进一步巩固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体验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椭圆的概念。 教学难点: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椭圆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视频引入 1、播放视频:播放经剪辑的嫦娥一号探月的概述,展现嫦娥一号优美的椭圆轨道,引入课题。 2、提出问题 卫星运行的轨迹是椭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椭圆?操场的一条跑道线是平面图形,它是不是椭圆呢?什么是数学意义上的椭圆?椭圆有什么性质?椭圆又有哪些应用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新课——圆锥曲线起始课。 通过振奋人心的音乐和视频剪辑了解圆锥曲线的航天应用并同时引入新课。 通过否定学生心中常见的对椭圆的错误理解,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椭圆的起源和发展 1、介绍椭圆的起源; 2、介绍椭圆的研究成果 介绍解析几何的起 提出问题:能否通过解析几何的方法研究椭圆这些圆锥曲线呢?能否用数量关系表示椭

圆上的点的运动规律呢? 通过介绍圆锥曲线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的最初定义和历史成果,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抽象于生活的特征,欣赏古希腊数学家的信念与智慧。 通过对解析几何的简要介绍,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诞生的历史必然性、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以及它在数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重塑椭圆定义的时代背景和学科发展背景,并创设悬念引出椭圆的性质。 三、椭圆性质的探索 1、考考空间想象力 第一组试题 我们知道,平行直线之间距离处处相等。那么,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性质? 我们知道,过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线长相等。那么,过球外一点,引球的两条切线,切线长有什么数量关系? 第二组试题 在圆柱内放置一个与圆柱底面等半径的小球,小球与圆柱侧面的公共点将形成什么曲线? 同样地,在下方也放置一个相同的小球,它与圆柱侧面的公共点将也形成圆,我们把这两个圆记作圆和圆。请问,圆与圆所在平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如图,在圆柱的最右侧侧面上取圆与圆之间的线段,它与圆、所在平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与两小球又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如果将线段保持铅垂方向,沿着圆柱的侧面转动,与圆、所在平面是否依然垂直?与两小球是否依然相切? 旋转过程中,线段的长度变不变?为什么? 第三组试题 这是平面斜截圆柱得到的交线,它是否椭圆。现在,在圆柱内放置一个刚才那样的小球,且与椭圆所在平面相切,请问共有几个切点? 我们记切点为,在椭圆上任取一点,连结,请问与上方小球有什么位置关系? 同理,在椭圆所在平面另一侧,再放置一个刚才那样的小球,且与椭圆所在平面相切,将切点记作,则与下方小球相切。请问,当点在椭圆上运动时,,分别与上下两个小球相切不相切? 2、发现椭圆的性质 椭圆的性质: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其中两个定点叫做焦点,

椭圆中与焦点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椭圆中与焦点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例1:椭圆14 92 2=+y x 的焦点为F l 、F 2,点P 为其上动点,当 21PF F ∠为钝角时,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二)问题的分析 问题1. 椭圆14 92 2=+y x 的焦点为F l 、F 2,点P 为其上一点,当21PF F ∠为直角时,点P 的横坐标是_______。 问题2. 而此题为钝角,究竟钝角和直角有何联系? 解题的关键在于点动,发现21PF F ∠的大小与点P 的位置有关,究竟有何联系。 性质一:当点P 从右至左运动时,21PF F ∠由锐角变成直角,又变成钝角,过了Y 轴之后,对称地由钝角变成直角再变成锐角,并且发现当点P 与短轴端点重合时,21PF F ∠达到最大。 3.“性质一”是为什么呢?你能证明吗? 问题3:解三角形中我们常用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问题4:究竟转化为求哪种三角函数的最值,经演算、试验,悟出“欲求21PF F ∠的最大值,只需求cos 21PF F ∠的最小值”

问题5:由上面的分析,你能得出cos 21PF F ∠与离心率e 的关系吗? 性质二:已知椭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两焦点分别为,,21F F 设焦点三角形21F PF 中,21θ=∠PF F 则.21cos 2e -≥θ(当且仅当动点为短轴端点时取等号) 题2:已知1F 、2F 是椭圆)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个焦点,椭圆上一点P 使?=∠9021PF F ,求椭圆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 变式1:已知椭圆)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焦点分别为,,21F F 若椭圆上存在一点,P 使得,1200 21=∠PF F 求椭圆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 变式2:若椭圆13 42 2=+y x 的两个焦点1F 、2F ,试问:椭圆上是否存在点P ,使?=∠9021PF F ?存在,求出点P 的纵坐标;否则说明理由。

高中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公开课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能正确运用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解题;学会用待定系数法与定义求曲线的方程; ②进一步感受曲线方程的概念,掌握建立椭圆方程的基本方法,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②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 同时体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②通过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待定系数法与定义法求椭圆方程。 难点:掌握求椭圆方程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四环节教学法,启发引导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如果点M(x,y)在运动过程中,总满足关系式:10)3()3(2222=-++++y x y x ,点M 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写出它的方程. (复习旧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答案) 回答问题:由题意得:点M (x ,y )到点F1(0,-3)与点F2(0,3)的距离之和为常数10。 回顾旧知: 1.椭圆的定义: 我们把 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F 1、F 2叫做椭圆的 ,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 ,通常用2c (c>0)表示,而这个常数通常用2a 表示,椭圆用集合表示为 。 2.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 轴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焦点在Y 轴上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二)新知探究: 1.口答练习:(提问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①方程 19 452 2=+y x 表示到焦点F1 和F2 _____的距离和为常数____的椭圆; ②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③如果方程1m y 4x 2 2=+表示焦点在X 轴的椭圆,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④ 已知?ABC 中,B (-3,0),C (3,0),且AB ,BC ,AC 成等差数列。 (1)求证:点A 在一个椭圆上运动; (2)写出这个椭圆的焦点坐标。 2.探究1: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1F (-2,0),F 2(2,0),并且经过点P )2 3 ,25(-,求 它的标准方程.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可类比圆的标准方程,先确定标准方程的形式,用椭圆的定义或待定系数法求解。 教师指出:注意椭圆有两种标准方程,要正确选择。 法1.定义法: 12(1)5,(3,0),(3,0)=-a F F (2)5,3 ==a c

高中数学《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课 题:8.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等简单几何性质2.掌握标准方程中c b a ,,的几何意义,以及e c b a ,,,的相互关系 3.理解、掌握坐标法中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 教学难点:如何贯彻数形结合思想,运用曲线方程研究几何性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根据曲线的条件列出方程,如果说是解析几何的手段,那么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它的性质、画图就是解析几何的目的 怎样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曲线原性质呢?本节内容为系统地按照方程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提供了一个范例,因此,本节内容在解析几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从哪些方面来讨论一般曲线的几何性质,从而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彼此之间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对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有更深的了解 通过对椭圆几种画法的学习,能深化对椭圆定义的认识,提高画图能力;通过几何性质的简单的应用,了解到如何应用几何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椭圆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准线方程;根据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思路与方法;椭圆的几种画法。难点是椭圆的离心率、准线方程及椭圆的第二定义的理解,关键是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与椭圆图形的对应关系,理解关掌握两种椭圆的定义的等价性 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本节内容分4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节内容的课时分配作如下设计:第一课时,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坐标、离心率、椭圆的画法;第二课时,椭圆的第二定义、椭圆的准线方程;第三课时,焦半径公式与椭圆的标准方程;第四课时,椭圆的参数方程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椭圆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定长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的轨迹 2.标准方程:12222=+b y a x ,122 22=+b x a y (0>>b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