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战争赏析论文

世界著名战争赏析论文
世界著名战争赏析论文

中东战争的历史根源分析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所谓“中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由来已久。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河之间)建立过国家。这个地方最早的居民不是迦南人,而是腓尼斯丁人,比迦南人更早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区定居。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

战争的起因--萨达特

这场战争是阿以冲突的一部分,自1948年以来已经造成多场战争。在稍早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发起战争,攻占了整个西奈半岛乃至苏伊士运河的停火线,并且从叙利亚那里攻占了大约一半的戈兰高地,吞并了整个的巴勒斯坦,占领了约旦的大量领土。

在战争前几年里,以色列在西奈和戈兰高地上建立了许多防御工事。1971年以色列花费了5亿美元在苏伊士运河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堡垒系统,这座堡垒被命名为巴列夫防线(Bar Lev Line),名称来自以色列将军哈伊姆·巴列夫(General Chaim Bar-Lev)。

埃及和叙利亚都想取回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但以色列高层却不想归还这些通过这种手段夺来的土地,并且对联合国关于归坏土地的决议不予理睬。

埃及总统纳赛尔于1970年9月去世。继承他的是萨达特,萨达特决定经由战争手段取回在六日战争中的失土。1971年,萨达特在与联合国调停大使Gunnar Jarring的谈话中声明,除非以色列“撤出在西奈半岛和加沙走廊的所有武装部队”并且履行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中的所有条款,埃及才会“准备与以色列和平共处”,以色列的答复则是绝不会撤回1967年6月5日以前的边界。

萨达特寄望于以小规模的战胜以色列便能改变现状。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Hafez al-Assad)则有不同的看法,他对和以色列的谈判完全不感兴趣,并认为只有用完全的军事手段才能夺回戈兰高地。从六日战争以来,阿萨德便进行庞大的扩军备战,他希望让叙利亚成为阿拉伯国家中的军事霸主。在埃及的援助下,阿萨德认为叙利亚军已经有绝对的胜算击败以色列并取回失土。阿萨德认为只有在以武力夺回戈兰高地后谈判才会展开,到时将能威逼以色列交出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走廊,并且逼以色列做出其它的让步。

萨达特期盼战争的来临,此时的埃及经济一直低迷不振,在萨达特的传记里,作者Raphael Israeli描述萨达特面临到埃及自从六日战争以来士气低迷的问题,认知到在进行任何改革之前都须先克服这种战败的羞耻感。埃及的经济已经陷入混乱,但萨达特察觉到他将要推行的改革必定会在部分埃及人里不受欢迎。而一次军事上的胜利将能让他获得人民普遍支持。一部分的埃及人,尤其是那些发起许多抗议活动的埃及大学学生,强烈主张进行一场战争以夺回西奈半岛,而萨达特掌权三年来还未发动战争让他们相当不满。

其它的阿拉伯国家对发动新的战争较不感兴趣。约旦的侯赛因国王担心若是战争失败将会再次失去土地(约旦在之前的六日战争中失去很多的土地)。同时萨达特承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亚西尔·阿拉法特在战胜后将会让他们管理西岸地区和加沙走廊,而约旦国王则认为西岸地区应该属于约旦的国土。而且,在1970年爆发的黑色九月事件(Black September

crisis)巴解与约旦的内战中,叙利亚曾军事介入支持巴解,进一步造成约旦和叙利亚的不合。

伊拉克和叙利亚同样关系紧张,伊拉克也拒绝参加开头的攻势。黎巴嫩则由于军力过小和内部的不稳定而没有参加。在开战前一个月萨达特忙于在外交上争取支持,到1973年的秋天,萨达特宣称已经得到超过100个国家的支持,这些国家大多来自阿拉伯国家联盟、不结盟运动的参与国和非洲统一组织的国家。萨达特也在欧洲争取支持,并且获得了一些成功。英国和法国首度支持了阿拉伯国家,在战争爆发前西德则成了埃及最大的军备来源国。

历史原因

中东战争西元前30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定居于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希伯来王国,是犹太教宗教经典中上帝赐给希伯来人“流奶与蜜”之地,所罗门王死后,希伯来王国分裂为以色列王国(首都撒马利亚),和犹大王国(首都耶路撒冷)。西元前586年,加尔底亚人灭犹大王国,大批的希伯来人被放逐至巴比伦为奴,成了“巴比伦之囚”。西元前538年波斯消灭加尔底亚人,释放犹太囚徒,约五万犹太人重返耶路撒冷。后来犹太国相继成为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属国。西元前167年塞流卡斯王国安提奥可四世(Antiochus IV,215-164B.C.)劫掠耶路撒冷,遭到犹太人的反抗,“马喀比”(Maccabees)家族击溃希腊军队。西元前135年安提奥可七世(Antiochus VII)攻陷耶路撒冷,拆毁城墙,对犹太人加以迫害,犹太人开始向世界各地流散,统称为犹太人。此后巴勒斯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巴勒斯坦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犹太人居留城市,并从事经商事业,大量敛聚财富。犹太人有坚定的宗教信仰,愈流浪信仰弥笃,至今犹太正教仍是全世界最保守的宗教之一。

188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俄国人怒而屠杀犹太人,19世纪末,大批犹太人陆续移居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第一次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1897年,第一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由西奥多·赫茨尔(Herzl, Theodor)当选主席,开始从事锡安主义(又称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准备复国,建国的地点选定在犹太人的故乡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外交部长詹姆士·贝尔福(James Balfour)于1917年发表了《贝尔福宣言》:“英国政府乐于见到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新的国家,并且将尽一切努力协助达成这个目标;我们明白这不应影响巴勒斯坦非犹太人之民权与宗教信仰,以及其他国家之犹太人的权利与政治地位”,支持犹太人复国。由于美国本土有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美国总统威尔逊表示支持《贝福尔宣言》。战争结束后,英国顺利接管奥斯曼帝国,有大量的犹太人,尤其是东欧的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上世纪三十年代纳粹迫害犹太人时,移民更是激增。大量的移民潮,对当地阿拉伯人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的冲击,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开始出现流血暴力冲突。1939年英国限制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的移民人数,每年上限为75000人。一些激进的犹太人这时开始大搞恐怖活动,英国人开始想甩掉这块烫手山芋。

直接原因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大181号决议案”决议(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独立的国家,决议规定把巴勒斯坦在约旦河以西地区总面积的57%划给占32%人口的犹太人。犹太人同意此决议,1948年成立以色列国,1948年5月14日16时,第一任以色列总理本格里昂在国民议会上发表建国宣言:“从今天开始,国名为以色列的犹太人国家在巴勒斯坦成立。全世界的犹太人们,听到我的声音了吗?让我们在以色列的精神下团结起来!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几个世纪以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让我们为以色列复国这个伟大的事业而奋斗吧!”阿拉伯人反对该决议,未建立阿拉伯国。结果发生5次阿以战争。

不知战争和冲突何时才能平息,也不知会不会有第六次中东战争。在战争中,中东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或受害或得益。但对于中东战争的各国领导者,你们是否想

过对于你们的人民来说,最好的不是战争,而是和平。如果各国能够将对战争的投入永在提高本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上来,那不知该有多好。

战争是战争携起者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的方式,和平时人类的理想追求。在21世纪,各国无不把发展当作首要任务。任何国家要想取得发展,一个安定的政局,和谐的社会公民意识是非常重要而又是必须的。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树立起和平意识。同时又要时刻保持对战争的警惕。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避免重蹈覆辙,让世界在和平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100幅世界名画赏析

100幅世界名画赏析音乐:古诺--圣母颂

?世界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这些名画极大的丰富了世界艺术宝库,也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应该欣赏、了解一些世界名画。从名画中,我们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进而提升艺术修养,还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为了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欣赏、了解世界名画,编者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最终选出100幅代表世界绘画最高成就的名画,辑录出本书。编者有机结合文字、图片、编写体例等要素,为读者打造一个彩色的、立体的、极具艺术魅力和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摘自《人一生要知道的100幅世界名画》一书

1./野牛图/洞窟岩画 ?画名:《野牛 图》 作者:马格德 林人(西班牙) 时间:距今约 1.5万年 类别:洞窟岩 画 尺幅:全长 195cm 收藏:西班牙, 阿尔塔米拉山 洞

2./捕禽图/陵墓壁画 ?名称:《捕禽 图》 出处:埃及底 比斯内巴蒙墓 出土 创作工夫:约 前1400 年 尺寸:高 81cm 类别:陵墓壁 画 收藏:英国, 伦敦,大英博 物馆 ?这幅壁画绘 制于古埃及新 王国时期一个 贵族——内巴 蒙的陵墓,描 画的是死去的 内巴蒙和妻子 儿女在河畔打 猎的情形。

3./渔夫/爱琴海地区壁画 ?名称:《渔夫》 创作时间:约前1500 年 类别:壁画 收藏:希腊,国立考古学 博物馆 ?一位年轻的捕鱼人手 里捏着捕获的海鱼。画面 表现方法朴实、简洁。当 时的爱琴海诸岛已与埃及、 两河流域有一定的交往, 因此在绘画上常常可见互 相间的影响。这幅作品中 人物的头和脚为侧面,人 体的上半身与眼睛却是正 面,无论人物的表情还是 身上的曲线,我们都会觉 得比严格遵守正面律的埃 及壁画优美得多

世界电影赏析论文

世界电影赏析 一.在选择要观看的电影时,对于三种不同倾向的电影你更愿意选择哪种?为 什么? A.探索世界人生哲学命题的电影 B.探讨人文社会道德善恶的电影 C.制造纯粹审美愉悦的电影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于探索世界人生哲学命题的电影。星座分析中说天蝎座有着 莫测的神秘感和强烈的好奇心,虽然我不相信星座这种东西,但是不得不承认天蝎座的我 的确对事物的未知性有很大的好奇心,所以我更愿意观看探索世界人生哲学命题的电影。同时,探索世界人生哲学命题的一类电影不但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更主要的是,这一类的电 影总是会反映某些人生的目的、价值、思想、意义。这对我对于我自身的人生了解有一定 的指导作用。 二.在观看电影时,有很多不同的艺术元素或欣赏视角(如:表演、剪辑、色彩、镜头特点、人物形象、文化精神等)可供我们品评,选取其中一二结合本学期观看过的一部电影谈谈看法。 我选择《美丽人生》进行品评 《美丽人生》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意大利的故事。故事中,主人公基多 他虽然是一个犹太人,但他由衷地热爱他生活的地方,热爱这片土地给予他的一切。他热 爱自由,就像影片一开始出现的那辆刹车失灵的汽车,可以任意驰骋;他热爱平等,于是 屡次试图换走店主那顶黑色帽。这体现了男主人公的乐观性格与积极的生活态度,也为后 文在纳粹集中营的乐观埋下伏笔。影片中基多凭借自己真诚、纯朴、热情的性格获得了爱情,获得了自己梦想的小书店,有着可爱的孩子,有着幸福的生活。而这样简单幸福的生 活也是体现了男主人公的对梦想的追求和其善良的人性本质,也为接下来的残酷形成对比,更加为全影片烘托一种悲剧氛围。接下来的影片中随着二战关系的紧张,基多和他的家人 被抓进纳粹集中营,在集中营中,基多为了保护他的儿子小约书亚冒着生命危险当了翻译,将纳粹残忍的制度美化编造成一个适合儿子小约书亚的游戏规则。此时,他的角色在形象 上有了大幅度升华,他所表现的特殊的父爱与责任感在那个特殊的场景更是突出伟大。三.请畅谈你对本门课程的感受和建议 因为我本身很喜欢电影,所以就我个人而言,上这门课是一种享受。一些有哲学道理 的电影让我学会思考,一些反映人性善恶的让我有一个更深刻的视角去看世界,同时,通过电影里面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社会背景的记录也让我对那个国家当时的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而

世界著名大学巡礼

厦门大学 “世界著名大学巡礼”校选课 期末论文 《我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认识》 学院:法学院 姓名:庞淑帆 学号:12920132200186

我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认识 起初,自己印象中的世界一流大学就是教育实力雄厚,世界声誉高排名在世界前列的的大学,在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首先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队伍,其次是有一套先进的教育体制及政策,涌现的人才更多。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是每个人的梦想,所以,我选择《世界著名大学巡礼》这门校选课,希望以此来更加了解世界一流大学,了解他们的运作以及成功的经验,了解他们那里的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特点,以此来反思自己,从而发现更大的动力促使自己努力,积极进取的学习。 通过校选课上老师的讲解与观看各大高校的视频,使我对世界一流大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发现了它们各自的优势以及成功的共同点,可以说,虽然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但我们也是正在建设,而这些世界一流大学的宣传视频以及对他们的探讨研究,给我国大学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使我们更坚信自己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会取得成功。 通过观察,我发现世界一流大学普遍都有以下几个特点:学术氛围良好,科研成果显著;教师水平极高,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经费充裕,研究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学校理念明确;管理恰当,学风极好;学生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各方面发展学生的特长,懂得发现;经费投入大,学校设施完备等等,这些都是一流大学所具备的优势,这也正是他们知名世界的原因。 没有一所大学刚开始建立就是完美的,他们的成长也经历了许多挫折,最终正因为是在正确的领导,不断完善的学校体制和永不停息的创新精神,这些学校才会在众多大学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第一的哈佛大学起初仅仅只是一所拥有9名学生的小小的学院,但是它现在却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它走过了一条不断创新的道路。在建校初期,哈佛率先打破英国只有大学才能授予学位的传统,它开创了毕业生也能授予学位的先河,并且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一个巨变的时期,这时候第二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展开,美国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原有的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时,哈佛大学毅然选择了进行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固定课程,使学生们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世界名画欣赏500幅

世界名画欣赏500幅 第31 页【西洋名画欣赏】世界名画鉴赏1920×1200世界花卉名画300幅欣赏7750×899世界精品名画欣赏700×1240《艺图_世界名画欣赏_第一辑_文艺复兴大师作650×921世界名画欣赏(二十二)_元令2013_新浪博客 550×454世界名画欣赏--震撼您的心灵(经典!浓重推 荐!)(1286×1848【品味经典】世界名画欣赏- 墨海雪浪的日志480×320高清晰世界名画图片欣赏750×526世界名画欣赏(38):女士肖像-佩鲁其诺_学习天地550×274世界名画欣赏-毕加索(欧版明信片)-se2146231211×314欣赏一下世界名画- 日志- 老陈画室- 雅昌博客651×381★世界名画荷兰艺术家梵高名画欣赏(四)★虔诚600×481【引用】世界名画欣赏(四) - 天边云(原夕阳红)600×790世界名画欣赏--震撼您的心灵(经典!浓重推荐!)(446×1000★世界名画:希施金-俄国风景画大师名画欣赏(二600×378欧洲古典名画欣赏(十一)690×534艺术欣赏-世界名画(1)_沈阳小站_新浪博客490×607【图片+介绍】世界名画欣赏_骷骨髑髅吧_百度470×690世界名画: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作品欣赏- 曦然600×334六一儿童节家长带幼儿欣赏气球上的世界名画525×382世界名画欣赏1 - 汕头四中- 汕头市第四中学419×500olivia的相册-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世界名画欣赏

600×262第32 页世界名画欣赏_达·芬奇- 〖娱乐灌水区〗- MA426×480【西洋名画欣赏】世界名画鉴赏1920×1200梵高向日葵名画欣赏_世界名画梵高向日葵_梵610×455世界名画:弗雷德里克·莱顿作品欣赏- 曦然的346×800世界名画,名画欣赏,世界著名油画,凡高油画图片192×279昭君 出塞图名画欣赏,名画欣赏,世界名画欣赏 1859×25001920×1200桌面(世界名画) - 『数码影像』- 凉1920×1200世界精品名画欣赏640×675世界名画欣赏| 视觉中国180×291世界名画鉴赏】梵高精选名画欣赏-摄影俱乐部960×1314【西洋名画欣赏】世界名画鉴赏1920×1200世界名画欣赏(111):纺纱女-委拉士贵支_学习天640×424【西洋名画欣赏】世界名画鉴赏1920×1200世界名画欣赏--震撼您的心灵(经典!浓重推荐!)(1200×1600★世界名画荷兰艺术家梵高名画欣赏(二)★虔诚500×386世界名画欣赏(转载)|人文纪实篇- 深圳市振兴会546×731【西洋名画欣赏】世界名画鉴赏1920×1200《法国卢浮宫名画欣赏》- 中国名画欣赏- 外国400×266走进油画的世界欣赏世界名画-书画鉴赏专区壹328×600【西洋名画欣赏】世界名画鉴赏1920×1200第33 页世界名画壁纸第二辑图片专题,世界名画壁纸第1024×640世界传世名画欣赏(1) - 蓉的日志- 网易博客389×520星夜设计图_高清世界名画_绘画书法_文化艺术1024×862世界名画欣赏(105):情书-维米尔_学习天地_

范文世界名画赏析及介绍.doc

世界名画赏析及介绍 蒙娜丽莎达.芬奇油画 1503-1506年 77×53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据记载, 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晚钟 米勒 1850年 55.5×66厘米巴黎卢浮宫藏 看到这对在田间默默祈祷的农民夫妇, 我们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可见的教堂传来的钟声:这“钟声”好象越来越大,传得越来越远……也许是这对伫立在农田里剪影一般的农夫与地平线交叉的形式使人联想到了庄严、神圣的“十字架”,从而,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者的距离并强化了教堂钟楼的“音响”感应;也许是由于日暮余辉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衬;也许是由于画家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虚化,不但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传出的“钟声”可以融为一体,好象观赏者为画中人、画中景、教堂及教堂钟楼里传出的钟声也融成了一体…… 这浓郁强烈的宗教情感,这凝重圣洁的宗教气氛,这庄严、肃穆、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安贫乐道的基督徒形象,这深沉、悠远、悲壮的诗意境界,这直指人心的精神魔力;如果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没有在宗教境界修炼到一定程度,没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没有巨大的精神投入和高超出众的绘画技艺,是很难创作出这样的杰作的。 这外在粗陋、朴实,甚至木纳、痴呆,而内心纯净虔诚、温顺善良的农民形象,不仅体现了米勒对农民的深深理解和深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探讨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探讨 内容摘要:美术欣赏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 要途径。本文着重分析现阶段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状况、教学中出 现的误区和几个教学方法探讨。从而提高师生之间的教与学质量, 塑造学生完美的品格。 关键词:美术欣赏现状教学误区教法探讨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 国家教委于1990首次把高中艺术欣赏课程列为高中教学选修课,几年后列为必修课。现各级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越来越显出蓬勃生机。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但就目前来看,离真正“必修”还有一段距离。在大多数学校普遍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高中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贯彻。特别是像我们地处山区的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观念思维较落后、信息相对闭塞。据我了解,许多乡镇高中最近几年才开设高中艺术欣赏课,有些至今未开设,有些虽开设但效果却未尽人意。我国的高中教育包含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个方面,应试教育是各学校共同的努力方向,固然重要。但少了素质教育,教育就是不完整的。试想,我们的学生在学习阶段,若把美术等非高考科目都改成英语、语文等课程,学生到毕业时分不清美术中还包含着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门类,不了解齐白石,达·芬奇,毕加索……,更不用说具备什么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了,如果真的这样,那这样的教育就让人不敢恭维。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误区 本人从事美术教育十几年,担任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也近十年,在教学中,走过了不少的弯路和误区,至今仍在探索和改革中。起初在教学中,虽然认真备课,惟恐言之不尽,从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构图到色彩、笔墨、意境等等,内容丰富、面面俱到。但在课堂中,教师滔滔不绝、眉飞色舞,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昏昏欲睡,不得其解。这其实是走进了一个教学误区。现总结这些年的经验和教训,与同行们探讨。 1、美术欣赏课变成了“专业课” 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教师大多从美术专业院校毕业,往往会把大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移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在分析作品时大谈什么“三角形”、“S形”构图,讲光源色、环境色,甚至对着印刷一般的教科书大谈“色调微妙、肌理丰富”。这种专业课,虽然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但对未受专业训练的中学生来说却如雾里看花、索然无味。这种教法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久而久之,美术作品在学生眼里变得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必然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种想当然的“专业惯性思维”缺乏扎实的基础,其模式化的分析也限制了学生通过其他途径来欣赏作品。 2、把美术欣赏课变成“故事会” 与上面相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艺术家的生平津津乐道,甚至以一些秘闻轶事来博取笑声。在分析作品时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种教法低估了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分析、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这种主次不分,不求质量,只求热闹的“故事会”式教学只是让学生走近了作品,而并没有进行剖析,学生当然无法发表对作品的见解,也无从获得欣赏作品的能力。虽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却无助于学生观察力、分析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3、分析作品的“标准答案” 在分析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坚持课本或自己认同的一种观念。通过不断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种教法模式僵化,唯我独尊,表面上是循循善诱,井井有条,其实却是扼杀了审美的多元化思维,影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

电影赏析论文

返璞归真的电影世界 -------浅析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戈达尔说:“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基亚罗斯塔米!” 如此高的评价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如果说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终其一生努力将电影拉到同其他古典艺术等同的地位和高度的话,那么阿巴斯则是将电影拉到如同生活一般平易。在他的影像里,我们分不清电影和生活的界限。他仿佛就是电影河流的逆行者,人们在这里看到了电影从未有过的另一种美学形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阿巴斯以及在他的带动下崛起的伊朗新电影以其卓然不群的存在引人侧目,甚至可以说改写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电影史。 阿巴斯·基阿罗斯塔米1940年6月22日生于伊朗首都德黑兰,毕业于市立美术学院。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走美术道路,为了生活,便暂且为交警局设计交通海报,同时给儿童读物画插图,后来开始拍摄广告和短片。对各种工作的尝试为他日后从影积淀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二十余年的从影生涯早已使阿巴斯在本国成为支柱型导演,但他真正登上世界影坛、确定了其国际大导演的地位,还是在进入八十年代末期以后。1987年,朴素的儿童题材影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第一次让他得到了西方世界的承认,在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拿回了大奖。1991年的作品《生活在继续》成为阿巴斯首次携与参展纽约电影节之作,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罗西里尼人道主义精神奖和金摄影机奖。1997年,思索生死问题的哲理影片《樱桃的滋味》为阿巴

斯赢得了更大的声誉,于戛纳影展上夺得金棕榈大奖。阿巴斯成为伊朗首位获此殊荣的导演。1999年他推出了《随风而去》,荣获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阿巴斯·基阿罗斯塔米堪称当今世界影坛少有的大师,他善于从平凡的事件中揭示人类最深的情感。包括戈达尔在内的众多的著名电影导演对他都推崇倍至。黑泽明称基阿罗斯塔米的作品“无与伦比”,同时库亚斯塔米也被与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艾里克·罗默尔(Eric Rohmer)等前辈电影大师相提并论,因为他的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简约的语言与深刻的观念并存。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的故事非常简单,几乎可以说近乎琐碎,讲述了一个小学生为了还给同学作业本而寻找他家的故事。在情节发展线索上,始于课堂,终于课堂。但简单之中的醇厚却令人回味无穷。执拗单纯、浓眉大眼、眼神中充满焦急与哀伤的阿默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巴斯曾自述他喜欢在影片中探讨“追求真理”的主题。影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中的阿默德寻找朋友的家不正是寻找真理的一种隐喻吗?阿巴斯显然是通过阿默德寻找朋友的家来寻找真理的。电影中多次聚焦于阿默德奔跑的动作,镜头运动灵活,角度多变,一会儿拍阿默德迎面跑来,一会儿表现阿默德在山野密林间奔跑,摄影机跟着他快速移动……事实上,真理不一定掌握在成年人手中,对少年阿默德来说,真理就在于他锲而不舍地寻找朋友的家的过程。 影片表现的那种对儿童情感的尊重、同情和理解尤为令人动容。影片显然不是以成人高高在上的视角来俯视儿童的行为的。儿童有自

中外现代建筑赏析论文

中外现代建筑赏析——现代建筑体系 摘要: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中外建筑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目前的新型建筑有着 很多感悟,结合很多著名建筑进行了部分新型结构体系的介绍,总结了不同结构的特点。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张拉结构、膜结构、玻璃结构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社交、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商业和军事等方面的需求,建筑形式随之发生变化,其造型千变万化。当今建筑结构随着建筑功能的变化和需要,一个重大的发展趋势是大体型、大空间、大跨度。如体育比赛场馆、会展中心、飞机场的机库与候机楼、文化艺术以及商业建筑等规模都很庞大,跨度也大。现代空间结构是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传统结构中得到知识、启发和借鉴,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把传统的和现在的彼此融合,不断进行科学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发展结构体系。目前世界上已经建造了成千上万采用各类空间结构建筑的大型体育馆、飞机库、会议中心和展厅等,这些建筑的恢弘气势、优美造型。许多厂房、仓库等也采用了空间结构,实现了经济、合理的完美统一。 1 张拉整体结构体系 张拉整体结构可定义为一组不连续的受压构件与一套连续的受 拉单元组成的白支承、白应力的空间网格结构。它通过拉索和压杆的不同布置形成各种形态,索的拉力经过一系列受压杆而改变方向,使拉索与压杆相互交织实现平衡。这种结构的刚度依靠对拉索与压杆施加预应力来实现,且预应力值的大小对于结构的外形和结构的刚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张拉整体体系在拓扑学和形态学上是复杂的结构型

式,所以用一种有效的几何方式来描述是非常重要的。张拉整体体系可应用于城市雕塑、大跨度平面或曲面屋盖结构。张拉索网结构或张拉索壳结构的型式可为球壳、扁球壳、筒壳、旋转双曲面等。 张拉整体体系由于其良好的整体受力性能,可充分利用拉索及压杆的单元强度,提供极大的刚度,适用于作为超大跨度建筑的屋盖结构。目前张拉整体体系主要是以索穹顶的结构形式应用于大型体育场的屋盖结构,在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均有建成的工程实例。 2 膜结构体系 膜结构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是由多种高强薄膜材料及加强构件通过一定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以形成一种作为覆盖结构的空间形状,并能承受一定外荷载作用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膜结构是建筑与结构完美结合的一种结构体系。薄膜既承受膜面的张力,又可防雨、挡风,同时还可以采光。膜结构的建筑造型是结合结构构造的布局而产生的,力的平衡状态直接被表现在结构的形状上,从而使得膜结构成为一种建筑与结构自然有机结合的新型大跨度建筑。 (1)膜结构的特点 由建筑所用材料和其结构形式及其结构组成可知,膜结构具有如下明显的优越性: 1)跨度大、自重轻:在大跨度的结构中采用膜结构要比传统结构轻一个或几个数量级,且单位面积的结构自重与造价也不会随跨度的增加而明显地增加。

世界名画赏析论文

《世界名画赏析》课程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毕加索的艺术成就及其启示》 所在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任课教师 提交日期2015.12.29

毕加索的艺术成就及其启示 摘要 毕加索是一个真正的天才,是现代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是现代西方画坛不可逾越的一座丰碑。本文通过对毕加索的生平简要介绍,并加以分析毕加索的成长发展之路,探索其获得的艺术成就。从其代表作品中分析其蕴含的思想与情感,深入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与生活,剖析其留给世人的启示。 关键词:毕加索生平情感艺术成就启示

一、毕加索的艺术成就 (一)、毕加索简介 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在西班牙内战和纳粹占领法国期间,毕加索坚定地站在民主和进步势力一边,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斗争。 (二)、毕加索的生活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是20世纪最光彩夺目的西方现代艺术大师,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极,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1]。毕加索1881年出生在西班牙,父亲是美术教师,曾经做过美术馆长,而且他从小很有天赋,十岁便开始进行没事创作。1900年,毕加索到法国艺术中心巴黎,在蒙马特尔高地洗衣船里过着自由自在的洒脱的画家生活,并于1907年创作出划时代的作品《亚威农少女》,使他成为20世纪最具争议、也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1937年,56岁的他完成巨画《格尔尼卡》,取得了世界性的赞誉。1949年,毕加索为世界和平会议创作的《和平鸽》广泛流传,使他成为世人皆知的艺术大师。1973年4月,他走完人生92年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离开了人世,身后留下了5万多件作品,包括版画、素描、雕塑等折合当时售价2.6亿美元。 毕加索漫长的艺术生涯就是一部20世纪的艺术发展史。他的一生根据创作风格被分为“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20世纪50年代,他以《和平鸽》、《朝鲜的屠杀》、《和平》等作品呼唤世界和平。他不是一个艺术至上主义者,他与社会同呼吸、共命运,他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2]。 毕加索身边的女性不断变化,就像他多变的艺术风格。每当一个新的女人进入他的生活,创作风格就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这使他的一生的艺术生活充满传奇和冒险。然而,对他最恰当的描述却是“他谁都不爱,除了自己和绘画[3]。” (三)、毕加索的情感 谈及毕加索的情感,又不得不提到梵高。梵高和毕加索从艺术成就而言,两位都是大师,都是天才,都有无法比拟的世界性的文化艺术贡献。艺术的生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画家心灵的震撼和创造。 梵高也有美好的初恋,但终因那位女孩的拒绝让梵高的爱情幻想成为美丽的单相思,而且有始无终。失恋、失意、贫困日夜折磨着他的灵魂,扭曲他的性格,孤僻、少言、固执充斥他的整个生活,以致最后精神崩溃,几次被送进精神病院。然而生活的窘迫丝毫没有冲淡他对艺术追求的热情和执著。在精神病院的时候,他还坚持画了很多作品,例如,《有丝柏的麦田》、《精神病院的庭院》等,那贫穷的乡村、野蛮的环境、扭曲的树干、如同冒火的枝叶,都无言地暗示着伤害、悲伤和痛苦。梵高,是以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韵律表达其狂放的激情而为人们熟知的,他能捕捉出所绘对象的本质,力图渗透到内部并全部占有,而不是言之无物、食之无味的印象派的表象。从其对比极强的笔触推进变化中感受色彩的组成就像流水的河面、有暗流还有漩涡[4]。梵高活着的时候,作品无人问津,死后作品价值竟一路

大班艺术教案世界名画欣赏

大班艺术教案:世界名画欣赏 “六一”时我们班级开展了“花香画语”艺术展,展出了孩子的绘画作品及插花作品。展出后,幼儿园里立刻沸腾了起来,家长、老师们为孩子们超乎寻常的想象而惊叹:这么美的画出自一群5、6岁的孩子手中!就是的,我们也欣喜地感受到了从我们开展班级主题《亲近艺术大师》,让孩子进行名画欣赏后收到的效果!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许多…… 主题的生成 名画欣赏作为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仍就是当今幼儿园教育中的“死角”,一直未被深入挖掘。虽然《纲要》中有提出,但就是真正将名画欣赏作为一条主线,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艺术的熏陶在目前还就是少之又少。许多老师认为名画与幼儿欣赏能力水平相差甚远,孩子不理解,无法取得共鸣,也有的认为最棘手的就是如何选材……其实,关键就是缺乏指导的方法。由此造成名画欣赏活动逐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销声匿迹。我们在选择《亲近艺术大师》这一主题活动时也曾经有不少的疑惑:开展名画欣赏就是否适合中班幼儿特点?这一主题定位在哪?应如何开展?它的意义又如何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中班下学期开展了一系列的名画欣赏活动,我们的主题活动《亲近艺术大师》目的就是让孩子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幼儿对艺术与艺术世界的基本感觉,开拓她们的视野,使她们对周围美好事物与艺术作品表现出直觉的喜爱;能够掌握简单的艺术术语,有叙述与谈论作品的能力;产生自由表达的兴趣,挖掘幼儿潜在的创造力。 主题的实施: 认识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 1、认识印象派画家凡高及其代表作《向日葵》、《星月夜》、。 2、认识印象派画家修拉及其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天》、《安尔涅浴场》。 3、认识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梦》、《三个音乐家》、《哭泣的女人》、《镜前的少女》、《格尔尼卡》。 4、认识抽象派画家米罗及其代表作《绘画》、《托儿所的装饰画》。 5、认识蒙德里安及其代表作《红黄蓝构成》。:临摹画家风格。临摹创作:《向日葵》、凡高《星月夜》、凡高《麦田上的群鸦》、达·芬奇《蒙娜丽莎》、毕加索《抱鸽子的孩子》、毕加索《梦》、《三个音乐家》、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创作出自己的作品。静物水粉写生《盆栽与水果》、水粉色彩练习《我的第一幅作品》、水粉《我的星期天》。:制作画家知识剪报。搜集各种关于画家凡高、修拉、毕加索米罗、蒙德里安、达·芬奇的资料,将文字、图片与自己的话、作品剪贴成成一张报纸。 前期准备 布置与主题相联系的主墙饰,使幼儿能置身于美的环境,感受艺术的熏陶。与孩子、家长共同搜集打印有关凡高、修拉、米罗、毕加索、蒙得里安等画家的详细介绍及画家的画像。搜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画家代表作并彩喷成大图片。在班级里布置“班级情报站”,方便与家长交流主题的开展工作。在班级中布置“艺术博物馆”、“艺术创作馆”两个区域,展出画家图片及幼儿临摹、创作的作品。在图书角中投放美术欣赏书籍,让幼儿平时可以欣赏、阅读。 家长工作 这个主题开展以来,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将家长作为主题实施的一部分。在班级中布置了版块“班级情报站”,其中包括关于最近认识的画家的介绍、代表作等制作成的剪报、孩子的优秀作品等。使每个家长能了解我们主题的内容,开展的程度,孩子学习的情况,才能更好地配合我们主题开展的工作。我们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如:有的家长帮我们搜集了许多有关的画家的资料、图片,并打印,有的熟悉电脑的家长,为我们提供了好的美术欣赏的网站,有的家长帮助我们进行彩喷图片等。

电影赏析论文

《微光城市》电影赏析 这是一部改编自同名名著的影片,故事设定在浩劫后的未来,一座设定只能运作200年的地下城市建成,用于维系人类最后的族群。故事就是发生在200年之后,即地下城市已到将要崩溃的时刻。此时,“大电机”经常出现故障,黑暗光顾城市的频率越来越大。然而腐败的市长,在得知这个城市将要走到尽头之后,并不是考虑面对或者逃跑,甚至不愿意真正去找寻解决的办法,而是满足于偷窃了城里人们的食物,躲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醉生梦死。那个仓库管理员以及小女孩的好朋友,也是带着一股满不在乎的语气说:“反正这里就快要完蛋了,何不让自己过的更快活些?”, 这是最后的人类,失去光明的恐惧,对未知世界的退缩,影片在这方面描绘的并不多,但只要闭上眼,便能体会到一股绝望的情绪,远比影片能够带来的多得多。这是对人性的极大考验。在黑暗、封闭的环境中,人类能够相信自己,能够相信奇迹吗?对未知的恐惧竟使人们明知即将陷入永远的黑暗,也能自我催眠自我安慰。如片中收留小女孩的那位大婶还一直相信着城市建造者会如上帝一般降临人间指引他们的出路,而一再的关注小女孩在歌唱日上的歌唱排练的如何。如片中男主角的父亲明明找到了出路的线索,却因为同伴的死亡而彻底否定了自己正确的推断从而错过了许多年。当最后城市彻底陷入黑暗时,人们会怎样?相信恐慌之后,这个世界便要向人类这种生物道永别了。

这是最后的绝望,人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改变事实,只能坐以待毙。但是两个少年丽娜和杜恩做到了,他们发现了一份残破的羊皮纸文件,并将其拼凑起来,那是一份走出灰城的指引。难道在无尽黑暗之外,还另有天地?丽娜和杜恩将竭尽所有勇气和智慧去探索秘密,并且要赶在灰城的灯光熄灭之前!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善于思考探索的头脑,演绎了一段探索出路,寻求光明的惊险故事。本片的精彩就在于这里,他们解开了那一环套一环的谜题,冲出了灰城,获得了光明。 对于本片,如其称之为科幻,不如看做是童话,一次年轻主角们为探寻光明的解谜之路的童话。首先,主角是十多岁的青少年。其次,成人角色相对简单化而且都有明显的标签,最后充满还略有诚意的解谜过程并且设计了特定的障碍。另外,即使是片中的坏市长之死也是像童话或者神话那样被怪物吃掉了。至于那只黑乎乎的怪物可算是本片一大亮点,片中出现的庞然大物不多,仅仅是这只怪物和一只巨型昆虫。导演并没有企图制造更多的怪物来渲染黑暗的气氛,我觉得这两个非人类角色正好代表了黑暗和光明,一个终日在管道中贪婪寻找食物,另一个则因为受伤从外面的世界掉到了地底微光城,它代表着那需要重新掌握的光明,也是人类要翻开新一页的暗示。 看完这部《微光城市》后,心情感觉豁然开朗,似乎自己也从黑暗中逃离了出来。我沉寂于男女主角那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之中,并深受感动。我想,人类的能力是永无止境的,只要有足够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就会获得新生和光明。

音乐鉴赏论文《蓝色多瑙河》赏析

周六7、8节 《 蓝 色 多 瑙 河 》 鉴 赏 系别:国际教育学院 姓名:陈童 学号:1221215326 任课教师:卫志强

摘要: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得意之作,亦是一首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的管弦乐作品。施特劳斯因多去旅行演出,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且被誉为“圆舞曲之王”。这首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的圆舞曲,直至今日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 关键词:圆舞曲奥地利浪漫主义 一、作者介绍 小约翰·施特劳斯(德语:Johann Strau?,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 1825年10月25日约翰·施特劳斯出生于维也纳。施特劳斯自幼梦想成为职业音乐家,19岁时就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并在各地巡回演出,使他很快就与父亲齐名。1848年,他访问罗马尼亚并举办音乐会,指挥了《马赛曲》和他自己创作的革命进行曲和革命圆舞曲。1851年开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国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自1853年起,施特劳斯担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1863—1870年,担任奥匈帝国皇室和王室的宫廷舞会乐队队长之职。1870年,作为圆舞曲和舞曲作曲家处于荣誉高峰的施特劳斯舞转向舞台乐的创作。他写了17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曲。1872年,施特劳斯的美国之行轰动一时。在1894年举行庆祝斯特劳斯从事艺术活动50周年庆祝会时,他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祝贺和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的证书,这一切显示出这是一次真正胜利的盛会。1899年6月3日,他在短时期卧病以后于维也纳去世。 二、创作背景 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 1867年2月9日,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2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三、作品介绍 1.作品简介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作品第314号,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

世界名画鉴赏介绍

名称:马拉之死 时期:1793年 创作者:雅克-路易 达维德法国 规格:162cm×125cm 材料:布油彩 存藏处:布鲁塞尔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藏 马拉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的领导人之一,1793年7月13曰,被当时的右翼吉伦特党派遣的保皇分子谋害,被害时正在浴缸里边洗浴、边工作。这里,达维德满怀悲愤,描绘了马拉被刺的情景。凶手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胸口流出,左手紧握着凶手给他的留言便笺,右手无力地垂落下来……一年后,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达维德将此画转移。直到1893年,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将此画正式收藏,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名称:1879年8月23曰,维苏威火山爆发 时期:1881年 创作者:路易斯 埃克托尔 勒鲁法国 规格:190cm×303cm 材料:布油彩 存藏处:第戎美术馆藏 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刻画了维苏威火山爆发瞬间人们的惊恐与绝望。远处是黑暗中爆发的火山,滚滚的尘埃遮蔽了天空和地面,更加突出了身着白衣逃难的女性。这幅作品运用古典的手法,刻画了女人们的表情与神态,体现出古典式的理性与严谨。

名称:荷拉斯兄弟之誓 时期:1784年 创作者:雅克-路易 达维德法国 规格:330cm×425cm 材料:布油彩 存藏处:巴黎卢浮宫藏 荷拉斯,是古罗马时代的一个家族。古罗马共和制时期,罗马人与比邻的伊特鲁里亚的古利茨亚人发生了战争,但双方的人民却有着通婚关系。在这场战争中,荷拉斯兄弟被选出来与敌人进行格斗,达维德表现的正是个人感情服从国家利益的场面--老荷拉斯将武器分发给三兄弟,三兄弟伸出右手向宝剑宣誓……。画家运用了多侧面揭示主题的手法,使悲壮的戏剧性场面,具有无比的丰富性。男人的刚毅、悲壮与女人的哭泣形成对比,深化了题旨的思想性。

世界名画赏析

世界名画赏析 名称: 缠毛线 年代: 1878年 创作者: 洛德·莱顿英国 规格: 100.3cm×161.3cm 材料:布油彩 存藏处: 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 画家沿用古典绘画法则,以学院派绘画的严谨,描绘了缠毛线的母女。年轻的母亲坐在凳子上,姿态优美地绕着毛线,衣裙的表现呈现古典风格;小女孩全神专注地配合着母亲,扭动着身体,一幅稚气。莱顿以古典手法去表现生活,因而使作品有呆板僵化之感,并且流露出缺少真实情感表现的缺陷。

名称:马拉之死 时期:1793年 创作者:雅克-路易·达维德法国 规格:162cm×125cm 材料:布油彩 存藏处:布鲁塞尔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藏 马拉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的领导人之一,1793年7月13日,被当时的右翼吉伦特党派遣的保皇分子谋害,被害时正在浴缸里边洗浴、边工作。这里,达维德满怀悲愤,描绘了马拉被刺的情景。凶手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胸口流出,左手紧握着凶手给他的留言便笺,右手无力地垂落下来……一年后,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达维德将此画转移。直到1893年,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将此画正式收藏,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名称:1879年8月23日,维苏威火山爆发 时期:1881年 创作者:路易斯·埃克托尔·勒鲁法国 规格:190cm×303cm 材料:布油彩 存藏处:第戎美术馆藏 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刻画了维苏威火山爆发瞬间人们的惊恐与绝望。远处是黑暗中爆发的火山,滚滚的尘埃遮蔽了天空和地面,更加突出了身着白衣逃难的女性。这幅作品运用古典的手法,刻画了女人们的表情与神态,体现出古典式的理性与严谨。

世界名画中的优雅女性

世界名画中的优雅女性 摘要:经过一学期《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欣赏到了许多东西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绘画风格,对东西方美术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尤其是西方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对女性的绘画和歌颂。我对这方面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优雅女性鉴赏能力 蒙娜丽莎 我想世界名画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创作的《蒙娜丽莎》了,她最为人们称道的就是画中人那“神秘的微笑”。只见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袒露的胸部显示了这位妇女的健康、华贵和青春的美。在背景处理上,达?芬奇运用的是“空气透视法”,让后面的山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潺潺的流水都推向遥远的深处,仿佛这一切都被笼罩在薄雾里,以此来突出形象的地位。 到了今天,蒙娜丽莎已经成为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于美、智慧、永恒,三位一体,极致的搭配,再无超越的可能。就这样,蒙娜丽莎带给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想。自问世至今,将近五百年,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当今,世上有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数百部,而有近百名学者将此画作为终身课题。时间的推移不会使疑团得到解决,只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更多的疑惑留给后人。就这样,一幅画成了一门学科,许多人愿意耗费毕生的精力。未来的科学研究也许会为我们解答许多关于此画的疑问。但一幅画能做到如此的地步,已经足够了。 泉 再来看另外一幅——《泉》。他是安格尔在76岁高龄时的作品。安格尔一生在裸体素描上下过精深的功夫,而且只有当面对裸体模特儿时,他的现实主义真知灼见才显现出来。为了创作好这幅作品,安格尔竟酝酿了26年的时间。它通过一个抱罐倒水的裸体少女形象,表现了画家终身追求的古典美。这幅作品的动人之处,还在于它匠心独具地表现了少女的纯洁,在画面上创造出了一种恬静、思雅和抒情诗般的意境。 实际上,画中少女上肢的姿态并不符合人体的动态规律。安格尔为了使少女的动态看起来更美,为她编造了这样一个不可能存在的动作。这幅作品对于水的表现非常神奇。从水瓶中倾泻而出的泉水是宁静的画面上最具动态的因素。但经过画家的巧妙处理,飞泻的清泉非但没有打破画面的宁静感,还使之平添了一种流动的韵律。安格尔曾说:“标准的美——这是对美的模特儿不间断观察的产物”,

欧美电影欣赏论文

欧美电影欣赏论文 辛德勒名单影评 英语(国际法) 09.1 朱璐

战争·生命·人性——《辛德勒名单》 在床上足足躺着三个小时看完了这个电影……实在是太酷了,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看这个片子必需得调整好自己的体力,不然很有可能累死(看完我这个影评也得准备好体力……),实在是有点长,195分钟,平常的我要是看这个估计一半就得累瘫,所以我在学校的时候曾经鼓足勇气看这个片子,终究因为体力不足而放弃。先留一下整体感觉,也就是所谓的第一遍感觉。主题必然有反战,有和平的主张,还有对生命的重视。 辛德勒名单拍摄于1993年。全片采用黑白模式,讲述的是二战期间一位本想借着战争发财的一个纳粹党员商人在看到一次屠杀后改过自新开始营救犹太人的故事。 不知道这样讲确切不确切。辛德勒便是那位纳粹党员。他开了家锅碗瓢盆工厂,雇佣集中营中的犹太俘虏,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军方的支持发财。他只需为军方支付廉价的犹太劳动力的钱即可。犹太人在集中营中可以被肆意杀害而无需任何理由,唯一的理由可以理解为纳粹军官想杀人。一个夜晚,军方出动,开始了屠杀犹太人的行动,辛德勒看到了这一幕,他被深深震撼,迷茫的不知所措,若有所思。辛德勒有位犹太会计,他是辛德勒的得力助手,在他的一番话下,辛德勒最终决定尽力拯救这些犹太人。他尽自己的努力从集中营中带走更多的犹太人进自己的工厂,而犹太人也知道,进了辛德勒的工厂便是安全的。阿曼是集中营中一位为首的纳粹军官,他凶狠残暴,在犹太人心中,看到他既是看到死神。在与辛德勒的一次交谈中,趁着喝醉酒,辛德勒告诉阿曼说君王都会宽恕别人。阿曼若有所思。第二天清晨阿曼没有像往日一样杀人,而是出奇的赦免了将自己马鞍掉在地上的犹太男孩,可当他照镜子时才发现,原来秉性难改,他迅速跑到阳台,对已经下楼的男孩开了第一枪,也许是出乎他的意料,男孩并没有逃跑,他又开了第二枪,男孩还是没有逃跑,也许这时男孩想着自己已经难逃一死而没有任何必要跑掉了,也许阿曼受到男孩的刺激而像男孩开了第三枪致命的一枪...男孩死了,阿曼还是阿曼没有任何改变。全部为黑白的镜头中出现了一个红色的身影,他是一个无辜可爱的小女孩。第二次出现便是在焚尸场上。关于片名叫辛德勒的名单是这样的:辛德勒要回家乡,他想借机以开军工厂为名带走1000名犹太人以免他们在这里被杀害。而辛德勒只能用像阿曼付费的方式带走他们。辛德勒为此支付了几乎全部财产。不料,满载犹太妇女的一辆火车中途停错了站,进入了纳粹又一个集中营。。妇女被勒令脱掉衣服进入一个铁门的黑房间,本以为是传说中的毒气房,当浴头喷出水时妇女们笑了,原来他们还可以活下去。当辛德勒知道这件事情后,他又用金钱收买这里的军官,带走了这些犹太人。来到辛德勒家乡的军工厂,七个月这些犹太人没有生产出任何一件军工产品,辛德勒面临破产。而后,二战终于结束,这些犹太人终可以存活。这些犹太人即是名单上的1100多人。战争结束,当辛德勒得知还有几个犹太人没有进入这份名单时,他痛苦不已,他为自己没有多拯救这几位犹太人而懊恼伤心。。。有句台词留给我深刻印象,是一位犹太妈妈见到他的女儿说的:片刻的生命,终究是生命。说的太对了,无论何时,哪怕苟延残喘,片刻的生命终究是生命啊。 看《辛德勒名单》是需要耐心的,要忍受数个小时的压抑,要忍受单调的黑白,要忍受缓慢的叙事看。黑代表深夜,白代表阳光;黑代表绝望,白代表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