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宁夏农垦的实践与应用

合集下载

滴灌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滴灌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滴灌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一、引言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滴灌技术的出现使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极大发展。

西方国家在80年代开始普及滴灌技术,我国也在70年代就开始了滴灌技术的应用。

滴灌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

二、滴灌技术的基本原理滴灌技术是指通过管道将水分输送到植物根部,以减少浪费,提高水分利用率的一种新型的灌溉方式。

滴灌技术的原理是将水分通过管道输送到植物根系处,以达到充分浇灌的目的。

滴灌技术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滴水的过程,但是滴灌的速度非常缓慢,可按照不同作物需求进行调节。

滴灌技术的优点是节约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且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求灌溉不同的量,使得植物的生长更加健康。

另外,由于滴灌水分通常通过管道输送,可以更加精细地控制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三、滴灌技术在不同作物的应用1.玉米玉米根系强壮,且对灌溉的水质和水量要求不高。

因此,灌溉玉米时可以采用滴灌技术,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还能避免水分浪费造成的土壤侵蚀。

2.番茄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对水质和灌溉的水量要求极高。

采用滴灌技术可以使得番茄在生长中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3.柑桔柑桔树的根系扩展较快,但是有许多地区土壤条件较差。

采用滴灌技术灌溉柑桔可以直接将水分送到根系,使得柑桔的生长更加健康。

四、滴灌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节约水资源的意识不断提高,滴灌技术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未来,滴灌技术将不仅仅是由水泵、电器等构成的机械设施,还将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相结合。

同时,滴灌技术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植物生长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从而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精细化。

五、结语滴灌技术对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随着滴灌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其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贡献。

浅谈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制度制定

浅谈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制度制定
最大时期是在拔节-大喇叭口期,
除了苗期灌水的处理外,其他处理播种-拔节阶段耗水模系数最小。
灌水对玉米各时期的耗水模系数影响不大,说明玉米对水分条件的自
我调节能力较强,这为玉米强调生长发育关键期及拔节和大喇叭口期
供水提供了依据。
2.3玉米膜下滴灌水肥耦合试验日均耗 水强度及开始灌溉的土壤持水率下限
(5)农田灌溉排水措施
2、宁夏灌区玉米的需水特征
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整 个生育期内,水分的消耗因土壤、气候条 件和栽培技术有很大的变动。总体上来说, 基本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特点和需水规 律。一般每生产100Kg籽粒,玉米需水量在 35—60m 3。宁夏灌区理论上一般在40m3。
2.1玉米水分需求及耗水特点
抽雄—灌浆期:此时也叫花粒期,需水量仅占总需
水量的13%—15%,但耗水强度最大,是玉米一生的水分临 界期,一旦受旱,直接影响正常受精灌浆,导致粒数下降 和千粒重降低。土壤水分应达到80%—85%,湿润层深度不 低于60cm。
灌浆—成熟:此时玉米日需水量逐渐下降,干旱主要
造成千粒重下降,水分过多会直接导致根系缺氧早衰。一 般占总需水量30%—35%。土壤水分应达到70%—75%。湿润 层深度不低于60cm。
50%。在实际生产当中,实际耗水量远大于玉米
的生理需水量,主要是存在水分的渗漏损失和无 效蒸发。因此节水主要是减少棵间蒸发和灌溉水 向玉米根系范围以外的渗漏,提高植株蒸腾的比 例。
(一)玉米需水特征
1、影响玉米需水量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土壤特征、作物性状等 人为因素:农田灌排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等 (1)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是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它不仅影响蒸腾速率,也 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气象因素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往往是几个因素同时作用,很难将 各个因素的影响一一分开。当气温高、日照时数多、相对湿度小时, 需水量会增加。

滴灌水肥一体化用于蔬菜作物生产

滴灌水肥一体化用于蔬菜作物生产

滴灌水肥一体化用于蔬菜作物生产滴灌水肥一体化用于蔬菜作物生产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将施肥与滴灌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

该技术是借助压力系统将可溶性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的施肥特点,溶解成的肥液后与灌溉水一起通过管道和滴头,均匀、定时、定量的输送到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根系土壤始终保持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蔬菜的施肥特点、土壤环境、养分含量状况以及蔬菜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肥规律进行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地提供给作物。

1、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措施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措施关键技术措施有以下几方面:(1)滴灌。

根据作物生理和土壤条件确定灌溉方案,包括灌水定额、一次灌水时间、灌水周期等。

(2)施肥。

根据作物营养生理和土壤条件确定施肥方案。

(3)水肥耦合。

该的操作程序为,确定目标产量→拟定施肥配方→调节配方→计算施肥量→选配肥料→配置用肥量。

(4)其他。

配套使用地膜覆盖及应用生物肥、有机肥等技术。

2、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的应用步骤大田蔬菜生产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的应用步骤具体为:(1)起垄。

按不同蔬菜品种整地起垄。

(2)铺设滴灌管。

在高垄中间铺设滴灌管。

(3)配制肥料营养液。

在配制时,必须考虑不同肥料混合后的溶解度,可采用 2到3个以上的贮肥罐将肥料分别贮存,并使用溶解性较好的肥料如尿素、硝酸钾、硝酸铵等。

(4)滴灌。

施肥前,先要滴灌 10~15min 的清水;滴灌完成后不能立即关闭滴灌系统,至少再滴 10~15 min 的清水以防止长出藻类、微生物等造成滴头堵塞。

灌溉时,打开主管道阀门,冲洗 1 min 后再将阀门装好。

(5)清洗。

灌溉一段时间后,过滤器要打开清洗。

3、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不光可促进蔬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善,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的蔬菜具有生长整齐一致、定植后生长恢复快、提早收获、收获期长、丰产优质、对环境气象变化适应性强等。

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研究

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研究

表 2 马铃薯不同灌溉方式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比较
灌溉 方式
小区均产 (kg/18m 2)
折合单产 (kg/hm 2)
小区大薯 大薯率
较垄膜沟灌增产 较大水漫灌增产
灌水量 耗水量
产量 (>150g)
(% )
(% )
(m m /hm 2) (m m)
(kg/18 m 2) (% )
水分生产效率 水分生产效益 节水率 [kg(/ m m·hm 2)] (元 /m 3) (% )
[3] 隋方功,王运华,长友诚,等. 滴灌施肥技术对大棚甜椒产量与土 壤硝酸盐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4):358- 362.
[4] 邓兰生,林翠兰,涂攀峰,等. 滴灌施肥技术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 用效果研究[J]. 中国马铃薯,2009,23(6):321- 324.
[5] 乔冬梅,齐学斌,樊向阳,等. 再生水分根交替滴灌对马铃薯根 - 土系统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11): 2359- 2367.
责任编辑:李晓瑞
垄膜膜下滴灌 66.7
37 057.60
26.81
38.09
56.3
88.3
945
343.7
107.8
4.7
65.0
垄膜沟灌
52.6
29 223.75

8.9
41.8
79.4
1 800 385.9
75.72.847.5畦田大水漫灌 48.3
26 834.70


31.2
64.6
2 700 458.9
基金项目:宁夏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K G Z —08—08—03)“南部山区 扬水补灌旱作高效节水农业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 作者简介:周皓蕾(1964- ),女,四川遂宁人,农艺师,主要从事旱作节 水农业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工作。* 通讯作者,E- m ail:m aizzh@ 163.com 。 收稿日期:2011- 08- 26

喷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

喷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

三、优点
省工:突破传统灌溉模式,动动开关,敲敲键盘,就可以管理上千亩,节省70%以上的人工,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

省肥:结合水溶肥,将肥料精准施加到作物根部,节省50%以上肥料,且肥料大大提高,同时作物长势更好。

省水:改变传统漫灌浇地而不是浇作物的弊端,根据作物需水特性,实现实时、适量、可控的精准灌溉,避免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透,可节水40%以上。

增产:给予高效灌溉的综合效果,可以有效提高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增产15%-30%,甚至更多。

增收:沃邦高效灌溉系统,配合液体肥,不仅通过增产产生巨大收益,还通过提高作物品质和提前成熟时间获得额外收益。

优质:高效灌溉系统保证水肥供应,科学合理,作物长势好,果实饱满,养分充足,加之害虫减少,果实外观优越,口感好。

环保:使用喷滴灌水肥药一体机,可根据作物需要定时定量精准施肥,减少肥料用量,减少农药用量,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

保护土壤:在传统沟畦灌较大灌水量作用下,土壤受到较多的冲刷、压实和侵蚀,若不及时中耕松土,会导致严重板结,通气性下降,土壤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破坏。

而通过喷滴灌系统,水分缓慢均匀地渗入土壤,对土壤结构能起到保持作用。

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解析

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解析

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解析一、什么是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将灌溉与施肥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特定的灌溉系统,把肥料溶解在水中,按照农作物的需求规律,定时、定量、均匀地供应给农作物。

这一技术不是简单的把水和肥放在一起,而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生长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精准调控。

这种技术所使用的灌溉系统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滴灌系统、微喷灌系统等。

滴灌系统是通过滴头,将含有肥料的水滴缓慢而精准地滴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

微喷灌系统则是将水和肥以微小水滴的形式喷洒到作物周围。

这两种系统都能较好地实现水肥一体化的功能。

二、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一)提高肥料利用率传统的施肥方式,肥料往往撒施在土壤表面或者浅埋。

这样一来,肥料容易受到雨水冲刷、挥发等因素影响,利用率较低。

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将肥料直接送到作物根系附近,让作物能够及时吸收。

这就减少了肥料在土壤中的损失,肥料利用率能提高30%-50%。

例如,在一些种植蔬菜的大棚里,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原本需要大量施肥才能保证蔬菜生长的情况得到改善,相同产量下肥料用量大幅减少。

(二)精准灌溉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精确控制灌溉水量。

比如在作物的幼苗期,可能只需要少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到了生长旺盛期,对水量的需求会增大。

通过该技术,可以准确地提供合适的水量,避免了过度灌溉或者灌溉不足的情况。

这不仅有利于作物生长,还能节约水资源。

在干旱地区,这种精准灌溉的优势更为明显,能够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实现作物的高产。

(三)减轻劳动强度传统的施肥和灌溉是分开进行的,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

农民需要先施肥,然后再进行灌溉,操作繁琐。

而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施肥和灌溉同步进行,大大减少了劳动环节。

在大型的农场或者种植基地,原本需要多人完成的施肥灌溉工作,现在仅需少数人操作设备即可。

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分析

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分析

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分析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将水肥二者融合起来协同作用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可以达到增加收成、减少用水与肥料资源的浪费等效果。

目前,我国在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和国外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应用现状1.灌溉方式目前主要采用的灌溉方式有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

以滴灌为例,它将肥料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通过滴灌技术进行水肥配比,使肥料充分发挥作用,减少了钾肥、氮肥的流失,节约了水资源,同时还可以保持土壤湿润,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施肥方式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中,通常采用适当配合的肥料、肥源及施肥方法等,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其中,有机肥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保持土地的水分,同时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

3.应用范围目前,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应用于种植业的生产中,如水稻、小麦、玉米、果树等农作物的生长中。

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水稻需要的氮肥占总施肥量的80%以上,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将氮肥通过滴灌等方式直接输送到水稻根系,使得氮肥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减少了水的浪费,成为水稻种植的主要方式。

此外,水肥一体化技术还广泛应用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中,如通过添加矿物元素和微生物菌剂等方式实现了牧草生长的调控。

二、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也越来越完善。

未来,该技术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肥料制备、肥料配方、施肥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创新。

其中,肥料制备方面,更加环保、安全的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将成为未来的主流产品;施肥技术与设备方面,通过参数化的控制,实现有精度的施肥,并能与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结合,更加智能化。

2.应用拓展未来,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全球粮食供需平衡的压力,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除了“产量高、品质好、环保节约”等因素的考虑,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保障粮食安全、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

现代滴灌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现代滴灌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现代滴灌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一直在不断寻求创新和改进的方法,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在众多的农业技术创新中,现代滴灌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无疑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突破。

滴灌技术以其精准、高效、节水等特点,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优势,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灌溉方式和生产模式。

滴灌技术是一种通过管道系统将水和肥料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附近的灌溉方法。

与传统的漫灌和喷灌方式相比,滴灌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滴灌能够实现精准灌溉,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规律和生长阶段,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时间,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在干旱地区,水资源尤为宝贵,滴灌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

其次,滴灌可以将肥料和农药与灌溉水一起输送到植物根部,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管理。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肥料和农药的利用率,减少了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因肥料和农药的流失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同时,精准的施肥和施药还可以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滴灌技术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

由于滴灌是缓慢而均匀地向土壤中供水,避免了土壤的冲刷和板结,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同时,滴灌减少了田间水分的蒸发和渗漏,降低了农田的湿度,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护。

在实际应用中,现代滴灌技术已经在各种农作物的种植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例如,在蔬菜种植中,滴灌可以为蔬菜提供均匀的水分和养分,保证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在水果种植中,滴灌可以根据果树的生长需求,精准地供应水分和肥料,提高水果的甜度和口感。

在大田作物种植中,滴灌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如在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中,滴灌可以有效地节约用水,提高产量。

为了更好地应用滴灌技术,农民需要根据自己的种植规模、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滴灌设备和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宁夏农垦的实践与应用

汇报人:马文礼宁夏农垦农林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7年8月6日汇报内容•一、宁夏农垦节水农业基本情况•二、宁夏农垦高效节水技术推广成效•三、开展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主要工作•四、宁夏农垦滴灌水肥一体化主体技术构成一、宁夏农垦节水农业基本情况(一)宁夏农垦农业基本情况

宁夏农垦共有14个国有农林(牧)场,地跨区内12个市县,现有土地面积282万亩,其中耕地67万亩,粮食播种面积长期稳定在45万亩左右。其中,正常年份小麦种植面积约2万亩,平均单产502公斤/亩;水稻15万亩,平均单产560公斤/亩;杂交玉米约30万亩,820公斤/亩。年度产量水平略高于灌区平均水平。目前,百亩高产高效典型单产水平分别为:冬小麦754公斤/亩;春小麦643公斤/亩;杂交玉米1380公斤/亩,水稻840公斤/亩;水稻15万亩,平均单产560公斤/亩;5年内,每年都出现千亩以上春小麦550公斤/亩;杂交玉米1200公斤/亩,水稻740公斤/亩高产高效典型。农作物增产增效空间及潜力还比较大。(二)宁夏农垦水资源情况•农垦各农场地处宁夏北部引黄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为63.47万亩,其中:自流引水灌溉面积41.74万亩,扬水灌溉面积12.53万亩,机井灌溉面积9.2万亩。•目前,农垦水资源总量为6.5亿m3,年引用黄河

水量为4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47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03亿m3,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5亿m3,宁夏农垦现状可利用水量4.08亿m3(其中黄河水4亿m3,地下0.087亿m3)。按照常规灌溉制度,宁夏农垦农业年灌溉用水需求量为5.7亿m3以上。水资源总量不足,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三)宁夏农垦高效节水基本情况•截至目前,宁夏农垦已实施各类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76万亩,节水类型主要以滴灌和喷灌为主,灌溉面积分别为15.86万亩和3.9万亩,作物类型以玉米、葡萄、苜蓿和马铃薯为主。其中,实施面积超过万亩的农场7个,分别为长山头农场、银川林场、平吉堡农场、黄羊滩农场、玉泉营农场、平吉堡生态庄园、简泉农场。二、宁夏农垦高效节水技术推广成效(以粮饲兼用型玉米为例)

•(一)增产效果显著•自2013年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以来,在同等肥力水平条件的对照试验和大规模示范对比,玉米亩产量最高达1.38吨,示范区亩产量基本保持在1.1吨以上水平。较常规灌溉增产20%以上,中低产田增幅可达30—40%。年度滴灌水肥一体化示范推广面积(亩)

核心区产量(kg/亩)灌溉用水量(m3/亩)

滴灌漫灌滴灌漫灌较漫灌减少(%)

20136001083.0 1021.0 310.1 650.0 52.29 201450001193.6 1093.0 282.4 680.0 58.47 2015187501198.1 1158.7 272.5 650.0 58.07 2016396601126.2 1021.6 236.4 610.0 61.24 201758120/////

表1 2013-2017年示范区玉米产量及用水量统计表(二)节水效果显著•2014——2016年田间实际测试:贺兰山东麓项目区淡灰钙土玉米水肥一体化栽培的玉米全生育期共滴水13次,上年冬水灌溉用水120m3,总用水量为370m3/亩,而常规种植玉米的灌溉量高达850m3/亩。玉米水肥一体化种植亩省水480m3,节水达56.5%。•中部干旱带滴灌(漫灌造墒)玉米全生育期滴水量330.9 m3,滴灌干播湿出玉米全生育期滴水量227.9 m3,大水漫灌玉米全生育期用水量610m3,滴灌较大水漫灌节水279.1m3,滴灌干播湿出较大水漫灌节水382.1m3,综合节水45%以上,节水效果明显;(见表一)(三)节肥效果显著•根据中心试验研究,在风沙土条件下,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玉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达到了53.94%、44.85%和63.72%,远高于常规施肥33.28%、15.43%、48.79%的氮玉米增产20%的条件下,肥料总投入量下降30%以上,核心区实际下降15—30%。

年度氮素投入量磷素投入量钾素投入量合计(kg/亩)(kg/亩,以纯量计)

滴灌漫灌滴灌漫灌滴灌漫灌滴灌漫灌较漫灌减少(%)201325.2033.508.509.208.407.5042.1051.1017.61201421.0330.008.206.904.805.0034.0341.7018.39201522.0428.006.446.907.485.0035.9642.3815.14201617.9028.005.306.906.105.0029.3041.0028.532017//////

表2 2013-2017年示范区肥料投入量统计表(四)节本增收效果显著•滴灌水肥一体化节省打田埂、开田口、人工撒肥等人工,且病虫害发生轻,施肥灌溉管理到位,2个人即可管理近千亩地,仅此一项亩节省成本60元。少打埂增加有效播种面积2%,亩增收30元以上。同年度综合比较,在规模化生产中,滴灌水肥一体化较常规种植,亩增加职工纯收入130元—240。综合增收17%以上,最高达35%。(五)农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各个环节精准、简便可控,通过对作业机械和灌溉施肥设备的合理调控,实现了精准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节水、节肥、节地、节工、增产、增收、增效、减少面源污染、减少种子的用量效果明显,同时为开展适度规模统一经营提供了方便,大大提高了农场的生产管理水平。三、开展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主要工作

•(一)开展了滴灌条件下作物灌溉制度及相关参数的试验、研究及示范•确立了以水分平衡原理为基础,作物阶段性日耗水量为定量,以田间持水状况为决策变量,并结合大面积轮灌区组有效可控划分为核心的灌溉技术管理参数。种植方式种子农药机械作业灌水肥料人工电费亩收入亩纯利润播种喷药旋耕中耕收割犁地施肥打梗追肥开阀门浇

漫灌造墒滴灌852318104008035049.616400140111485.5955.9

滴灌干播湿出852318104008035034.216400140111449.9936.1

常规种植80231510401580352091.5166201001001452.5817

表3 2016年玉米种植综合经济效益分析玉米滴灌水肥耦合试验日均耗水强度及开始灌溉的土壤持水率下限

灌溉水平灌溉土壤含水量下限(%)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

26575808565

注:苗期、拨节期计划湿润层深度分别为20、40 cm,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为60cm。土壤含水量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

适宜灌溉的土壤持水率下限

生育进程苗期(4/16~6/9)拔节期(6/10~7/5)抽穗期(7/6~7/27)灌浆期(7/28~8/19)成熟期(8/20~9/8)

耗水规律(mm)

阶段耗水量日耗水强度阶段耗水量日耗水强度阶段耗水量日耗水强度阶段耗水量日耗水强度阶段耗水量日耗水强度总耗水量日均耗水量

51.70.99137.75.5198.04.2669.03.1432.21.61388.6

2.

66(二)开展了滴灌水肥一体化作物养分需求规律的试验研究

•1、明确了滴灌水肥一体化目标产量养分平衡变量参考参数。•2、明确了各生育阶段养分吸收规律和调整方法•3、总结出了配套的肥料调配比例及施用方法。(三)开展了基于滴灌水肥一体化品种筛选试验和示范

•每年在自治区主推品种和头年区试表现优良的品种中选择15个以上的新品种,开展品比筛选试验,测试品种生理生长及产量构成情况,为良种良法配套奠定基础。(四)开展玉米群体结构合理调控试验研究•在不同区域开展了多株型行株距配置及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玉米,较常规种植的玉米,可适度增加密度,在贺兰山东麓的淡灰钙土土壤条件下,迪卡519、先玉335、天赐19等品种采取滴灌水肥一体化的适宜株行距配置分别为窄行30—40cm,宽行60-70cm,株距20-25cm,适宜密度在6000株左右。滴灌水肥一体化有利于提高玉米群体密度20%以上。(五)集成配套各项农机农艺措施,形成了了玉米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通过反复试验和调查总结,明确滴灌种植条件下的耕作、播种、铺管、中耕、植保等各环节的机械选择及规范化操作。并引进、改造了适宜的机械设备。(六)总结完善了滴灌水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涵盖农艺技术、蓄水池、首部设备、轮灌、田间管道各个方面。

工程技术与农艺技术相结合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相结合农艺措施与机械设备相结合技术应用与经营管理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