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经主任治疗痤疮经验
治疗痤疮的体会

治疗痤疮的体会近年来,痤疮成为困扰青少年及成年人的常见问题之一。
痤疮的出现不仅对外貌造成影响,更引起了许多身心上的困扰和不适。
为了解决痤疮问题,我积极寻找治疗方法并且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摸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治疗痤疮的体会,希望能够对其他有类似问题的人有所帮助。
首先,我要提醒大家,治疗痤疮需要耐心和恒心。
在开始治疗之前,我曾尝试过许多传统的方法,如涂抹牙膏、柠檬汁等,但效果并不明显。
后来,我开始注意到,治疗痤疮的关键在于正确的护理和合理的药物使用。
对于痤疮肌肤的护理,我发现保持肌肤清洁是至关重要的。
每天早晚用温水和温和的洗面奶清洁面部,去除污垢和过多的油脂,可以有效减少痤疮的发生。
另外,使用适合自己皮肤类型的洁面产品也很重要,过度清洁或者使用刺激性的产品可能导致皮肤更加敏感和干燥。
此外,我还发现使用含有水杨酸成分的产品有助于改善痤疮问题。
水杨酸可以去除皮肤表面的死皮细胞,防止毛孔堵塞,减少痤疮的生成。
当然,在使用含水杨酸的产品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导正确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皮肤刺激。
除了肌肤护理,合理的药物治疗也是治疗痤疮的重要一环。
对于轻度至中度的痤疮,我选择使用外用的药物治疗。
例如,我使用了含有苯佐卡因或者苯佐卡因和氧化苯佐卡因的外用凝胶,这些凝胶可以有效消炎,减轻红肿和疼痛。
对于严重的痤疮问题,口服药物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但是,使用口服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某些药物可能有副作用,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安全和有效性。
在使用口服药物的同时,我也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和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对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的摄取,改善整体的身体状况,促进痤疮的愈合。
最后,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治疗痤疮并不能一蹴而就。
每个人的皮肤状况和治疗反应都是不同的,所以要有耐心和坚持。
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
及时与医生交流和咨询,调整治疗方案,相信好的结果终将到来。
赵国庆主任医师应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痤疮经验介绍

学》 教科 书多从 肺 经风 热 、 湿 热蕴 结 、 痰湿 凝 结 、 阳盛 克 阴 等方 面进 行 着 明显 者 , 加 赤芍 、 焦 山楂 。 概括, 并 以之为辨 治 的指导 , 进 行 辨证 论 治 。现 代 医学 认 为 引起 痤 疮 3 调 畅情志 。 注重 食疗 的病理 生理基 础是 皮脂 腺快 速发 育和皮 脂过 量分 泌 , 而皮脂腺 的发 育 中医学认 为 , 情志失 调是 一种 常见 的致病 因素 。情 志 因素致 病 对 是 直接 受雄 激素 支配 的… 。作 者师 承 于 甘肃 省 名老 中医 赵 国庆 主 任 机 体 造 成 的危 害 主 要 体 现 在影 响气 机 失 常 和 直 接 伤 及 内 脏 两个 方 医师 , 赵主任 从 中医学 角度 对痤 疮 进行 深 入 分析 , 认 为 本 病虽 证 出 多 面 。如五 志 暴怒 伤 肝 , 怒则 气上 ; 思 虑过 度 则 易伤 脾 , 思则 气 结 ; 悲 端, 但综 合起 来 均 不离 气郁 化 热 , 湿、 热、 痰、 瘀 致 病邪 气 阻滞 于 面部 、 伤 过度 则伤肺 , 悲则 气 消 ; 恐 伤肾 , 恐 则气 下 ; 喜 伤心 , 喜则 气 缓 。鉴 于 颈、 胸、 背等部 位经 络 而成 , 故 而选 用丹 栀 逍 遥散 加 减 治疗 该 病 , 药 简 情 志过 激均 可致气 机 失 调 , 赵 主 任尤 其 特 别 重 视 针 对 患 者情 志 的 调 力宏, 其 治疗 思路 如下 。 理 。询 问病情 时 常不忘 问情 志 , 对 于有 是证者 每 于方 中定酌情 增 加 相 1 气机 立论 , 脏腑 相承 应 药昧 , 治疗 痤疮 或疏肝 理气 降逆 , 或健 脾解郁 以利 气机 畅达 。 赵 主任依 据 《 素问 ・ 六 微 旨大论 》 : “ 出 入 废则 神 机 化 灭 , 升 降 息 “ 民以食 为天 ” , 赵主任对于痤疮的治疗还特别重视饮食调养。 则 气立 孤危 。故非 出入 , 则无 以生 长壮 老 已 ; 非升 降 , 则无 以生长 化 收 根 据痤 疮病 机认识 中气 机不 畅为本 , 湿、 热、 痰、 瘀为 标 , 饮 食 可针 对 性 藏 。是 以升 降 出入 , 无 器不有 。 ” 认 为生 命 各 项活 动 , 离 不 开气 机 的 升 选 择清 热解 毒 , 清 火消 炎 , 活 血化瘀 , 养 阴润肤 、 健 脾 利湿 、 托 毒排 邪 、 降 出入 , 皮肤 亦不 例外 。痤疮 的发 病 , 就 是 由于湿 、 热、 痰、 瘀致 病 邪 气 养 阴润 肤 、 消 痈退 肿 之 品 。食 疗 方 如 适 用 于 痰 瘀 凝 结 所 致 痤 疮 的 山 阻 滞于 面 、 颈、 胸、 背等 部位 , 郁而化热, 而发 为本 病 。 因此 , 痤 疮 究 其 楂 、 桃仁 粥 ; 具有 清 热解 毒 、 清 火消 炎 、 活血 化 瘀 、 养 阴润 肤功 效 , 适 用 本 质属 于一种 气机 不 畅或气 机 阻滞 性 的 疾 病 , 并 且 发 病 与肺 、 脾 二 脏 于防治 痤疮 的薏苡 仁海 带粥 ; 具有 托毒 排邪 、 养 阴润 肤 、 消痈 退肿 功 效 的功能状 态有 密切 的关 系 。 的枸杞 消炎 粥等 。 1 . 1 从 肺论 治 : 肺 主一 身之气 , 调 节全 身 之 气机 , 而 血 液 的正 常 运 行 , 4 小 结 亦 赖于 肺 的敷布 和调 节 , 故有 血非 气不 运之 说 。肺 主皮 毛体 现在 肺 气 痤 疮病 在 皮 毛 , 病属肺、 脾, 因湿、 热、 痰、 瘀蕴结, 郁 滞 于 局 部 而 宣发, 可 以 宣散 卫气 于 皮 毛 , 发 挥 温分 肉、 充 皮肤 、 肥 腠理 、 司开 阖 、 防 发。现 代医 学认 为青春 期新 陈代谢 旺盛 , 皮脂 腺分 泌长 期处 于超 负 荷 大 量 的角质层 皮 质脱落 与油 脂 、 尘 埃混合 在一 起 , 堵塞 了皮 御外 邪侵 袭 , 也可 以输精 于皮 毛 , 滋养皮 毛肌 腠 。肺 经风 热 阻 于肌肤 , 运 行状 态 ,
国医大师张震治疗痤疮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张震治疗痤疮经验总结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发生于青春期,主要特征是面部、颈部、胸部和背部等部位的皮肤出现粉刺、丘疹、化脓、结节等。
通常情况下,痤疮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国医大师张震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痤疮的经验,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他的治疗方法。
1.辨证施治张震认为,治疗痤疮必须要辨证施治。
他认为,痤疮的发生和机体内分泌、免疫、消化等多个方面有关,因此治疗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药物治疗张震在治疗痤疮的过程中,常常使用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痤疮,他常常采用中药外用治疗,常用的外用药物有黄柏、五倍子、苦参、地黄等。
对于重度痤疮,他则采用中药内服加外用的综合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连翘、板蓝根、黄柏、冬瓜皮、金银花等。
3.饮食调理张震认为,饮食与痤疮的关系密切。
他指出,痤疮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洋葱等,并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情绪波动等。
此外,还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B6和维生素E等对皮肤有益的营养素。
4.心理疏导治疗痤疮不仅仅要治标,更要治本。
张震认为,痤疮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疾病,与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减少精神压力,改善睡眠质量,从而促进病情的改善。
总之,张震治疗痤疮的方法综合且有效,既注重药物治疗,又注意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如果您正在为痤疮烦恼,可以尝试一下张震的治疗方法,相信会有不错的效果。
名医治痤疮经验

名医治痤疮经验陈彤云,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著名皮肤科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
擅长诊治皮肤科疾病,尤其在诊治黄褐斑、痤疮、扁平疣等损容性皮肤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工作的60余年中,陈彤云教授曾治愈过无数的痤疮患者。
痤疮又叫青春痘、粉刺,是最常见的慢性皮肤病。
在我国,约有80%~90%.的成年人患有痤疮或曾经患过痤疮。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陈彤云将痤疮分为红色丘疱疹型、脓疮型、经前型和聚集型,并总结出可有效治疗痤疮的一些验方,现介绍如下。
一、红色丘疱疹型此型痤疮患者的面部、背部可长出数量不等的红色丘疱疹,并可出现口渴烦闷,消谷善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浮数等症状。
治则:清泄肺胃热邪。
处方:生石膏30克,地骨皮、桑白皮、金银花、连翘各12 克,黄芩、赤芍、山栀子各10 克,生地15克,知母、甘草各6 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一起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l 剂,分3次服完。
二、脓疮型此型痤疮患者的面部可长出大量脓疮,并可出现发热烦躁,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舌红,苔燥黄,脉细数等症状。
治则:解毒散结。
处方:茵陈、白花蛇舌草、虎杖、蒲公英各15克,金银花、夏枯草、赤芍、浙贝母、桃仁、元参、黄苠、紫花地丁、连翘各10克。
用法:上述药物一起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l 剂,分3次服完。
三、经前型此型痤疮患者的病情常在月经前复发或加重,并可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则,痛经,腰酸背痛等症状。
治则:调理冲任。
处方:仙茅、仙灵脾、黄柏、益母草、当归、牛膝各10 克,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各12 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一起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 剂,分3次服完。
四、聚集型此型痤疮患者的面部、上胸部、背部可长出位置较深的痤疮结节,这些痤疮结节常会聚集、融合成较大的浸润块,而且在愈后易形成显著的瘢痕或色素沉着。
此外,此型痤疮患者还可出现面色晦暗、身倦乏力,气少懒言,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等症状。
痤消饮颗粒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两组患者均要求病 人控制进食辛辣和油腻食 物, 保证 充足睡眠 。其 中治疗组 采用痤 消饮颗 粒
( 银花 1 5克 、 连翘 1 0克 、 牛蒡 子 1 0克 、 荆芥 1 O
年) , 病情 2~ 7级 , 平均 ( 4 . 2- t - 1 . 9 ) 级 。对 照组
基 金项 目: 广东省科技厅课题 ( 编号 : 2 0 1 1 B 0 3 1 7 0 0 0 2 5 )
明显降低( £ : 5 . 7 8 , P< 0 . o 1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 痤消饮可有效治疗寻常痤疮 , 改善中医证
侯, 其机制 可能 与其调 节 雌雄性激 素分 泌有 关 。 [ 关 键词 ] 痤 消饮 颗粒 ; 寻常性 痤疮
[ 中图分 类号 ] R 7 5 8 . 7 3 [ 文献标 识码 ] B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8 4 6 8 . 2 0 1 4 . 0 6 . 0 1 4
痤 疮 是 皮 肤科 常 见 病 、 多发病, 发 病 率 为
7 0 % ~8 7% _ 1 J
,
1 8例 , 其 中男 7 例, 女1 1 例, 年龄 l 6~ 3 1 岁, 平均
( 2 3 . 4 ± 3 . 4 ) 岁, 病程 1 . 5月 一 9年 , 平均 ( 2 . 2± 1 . 8 ) 年, 病 情 1— 8级 , 平均( 4 . 0± 2 . 2 ) 级; 两组 患者 性 别 ( x = 0 . 0 6 ) 、 年龄 ( t =0 ) 、 病程 ( t =
克、 薄荷 1 0克等 ) 。每 次 1 剂, 每E t 1 次 内服 ; 对
皮肤 性 病诊 疗 学杂 志 2 0 1 4年 1 2月 第2 1卷 第 6期
陈力配合周期序贯疗法治疗女性痤疮临床体会_0

陈力配合周期序贯疗法治疗女性痤疮临床体会痤疮(acne vulgaris)俗称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虽不会危及生命,但作为损容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痤疮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提前、病程延长,患者求治心切。
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陈力主任医师从事皮肤科临床30余年,在痤疮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可观的临床疗效。
笔者有幸师从陈力主任学习,现将其治疗女性痤疮的经验介绍如下。
1相关病因病机陈力认为,人体为一有机整体,《外科启玄》所谓“夫人之体者五也,皮、肉、脉、筋、骨共则成形,五体悉具,外有五部,中有经络,内应脏腑是也。
”痤疮不仅仅为皮肤的病变,更与脏腑病变息息相关,不少痤疮患者伴有月经推后,经前皮疹加重甚至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倾向,说明女性痤疮患者的发病与体内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雌激素偏低或雄激素偏高均可导致发病。
而人体的激素水平由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分泌轴调控,这与中医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相对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阴阳失常,冲任督带损伤,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生殖轴功能失衡等均会导致痤疮的发病。
现代医学认为,雄性激素在痤疮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雄激素的水平、雄激素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雄激素和雌激素受体的比例以及5-a还原酶水平的活性等因素发生异常改变时,则会影响雄激素对皮脂腺的调控,从而影响皮脂的分泌。
而雌激素可通过抑制脑垂体功能抑制皮脂的分泌,并可减少卵巢间质细胞和肾上腺皮质雄激素的分泌,刺激肝脏合成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从而间接地降低有生物活性的游离睾酮(FT)的浓度,减少皮脂的分泌。
从中医角度讲,素体肾阴不足,相火过旺,或因肾阴不足,不能上滋肺胃之阴,以致肺胃阴虚血热,上熏于头面则发为粉刺;忧思郁怒,肝失疏泄,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耗伤肝阴,阴血不足,冲任失养或经产房劳等原因损伤冲任,以致月经不调,痛经、经前乳房胀痛等,日久气血郁滞,蕴结于面部肌肤亦可发为粉刺。
名医治痤疮经验

名医治痤疮经验导读:今天学习马绍尧和刘兰林先生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
痤疮,又称寻常性痤疮。
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颜面及胸背散在发生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或见黑头,能挤出粉渣样物,俗称“粉刺”。
多见于青年男女,青春期过后,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
本病一般属中医学“肺风粉刺”范畴。
01马绍尧诊治痤疮的经验一、肺经风热证常因青春期生机旺盛,血气充沛,阳热偏旺,热盛伤肺,肺热熏蒸,蕴阻肌肤而致。
临床常表现为炎性丘疹,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颜面潮红,口干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脉浮数。
治宜泻肺清热。
药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黄芪、黄柏、桑白皮、地骨皮、平地木、南北沙参等。
二、胃经实火证常因饮食不洁,偏嗜辛辣肥甘、油腻腥发之品,以致湿热困阻中焦,循经上蒸,胃经实火,外发面部而成。
临床表现为颜面、胸背较大的红色丘疹,或呈结节、脓疱状,伴唇口干裂,便秘,溲赤,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泻胃中实火。
药用清胃散加减:黄连、生地、当归、丹皮、炙升麻、藿香、防风、山栀等。
三、心火亢盛证常因心经伏热,恋而不去,心火亢盛,积热上冲颜面而发。
临床以丘疹型和脓疱型多见,伴心烦易怒,口舌生疮,目赤肿痛,便秘,溲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宜泻火解毒。
药用泻心汤加减:生地、赤芍、丹皮、黄芩、炙百部、丹参、白花舌蛇草、蒲公英等。
四、肝经湿热证肝主疏泄,性喜调达,性情急躁,或情志不畅,致肝失疏泄,肝郁则病,郁久化火,或过食膏粱厚味,则生湿助热,肝郁与湿热共存,外泛肌肤而成。
临床表现以炎性脓疱、丘疹为主,伴烦躁易怒,胸闷不舒,目赤口苦,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宜清利肝经湿热。
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山栀、生地、柴胡、当归、车前草、泽泻等。
五、肾阴不足证乃因肾阴不足致肾之阴阳平衡失调,相火偏旺,循经上蒸而外发本病。
临床表现以丘疹型多见,伴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咽干口渴唇燥,心烦夜寐不安,舌质红,苔少,脉沉细数。
方玉甫教授潜阳封髓丹治疗痤疮经验

第 !" 卷第 !" 期总第 #$$ 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 $ 月 下半月刊
!"#$%&+$ *#&,-$!% %*./-,#)$ )0 !"#$-
*通讯作者:fangyufu62@
编的 《中医外科学》 认为本病乃素体阳热偏盛,肺经 蕴热,复受风邪熏蒸面部而发;或因过食辛辣肥甘厚 味,肠胃湿热互结,上蒸于颜面而致;或因脾气不足, 运化失常,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煎炼成 痰,湿热瘀痰凝滞肌肤而发。可见痤疮的发生多责之 于湿、热、毒、瘀。
-/
方玉甫教授潜阳封髓丹治疗痤疮经验
马垟垟 方玉甫 #1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2 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文章从病因病机、辩证思路、经典 案例等方面入手,对方玉甫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痤疮的经验进行探讨分析,以示方教授的临床辨证思路及遣药组方方 法,以期为痤疮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潜阳封髓丹;痤疮;临床经验;方玉甫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8.16.026文章编号:16722779(2018)16005703
方教授根据李东垣的脾胃阴火学说,认为在治疗 痤疮时七情内伤或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脾胃气虚;或 因过用寒凉药物,克伐脾胃之气,或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过食生冷、熬夜晚睡等因素而致脾胃阳气 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下注与肾,扰动肾阳,循 阳明经而上熏于面,则见痤疮。 2 验案举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立经主任治疗痤疮经验
发表时间:2015-08-12T10:02:56.4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作者:张芸颜洁
[导读] 梁立经主任是云南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云南省第三批师带徒名老中医。
张芸颜洁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昆明 650021)
【摘要】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导师梁立经主任认为其发病与湿热风毒痰瘀相关,自拟消痤汤治疗,处方用药有独到之处,疗效显著。
【关键词】痤疮;消痤汤;梁立经
【中图分类号】R2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334-02
梁立经主任是云南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云南省第三批师带徒名老中医。
行医济世50载,善于治疗糖尿病、肝胆胃肠病、妇科、儿科、皮肤科等疾病。
笔者有幸拜梁老为师,在临证学习中,对梁老治疗痤疮的独特经验,颇有体会,现整理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分析
痤疮属中医粉刺范畴,《诸病源候论》说:“面疮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
”本病好发于青春发育期男女。
祖国医学对其病因病机多有记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寒薄为皶,郁乃痤”;明《外科启要》认为本病“盖受湿热”所致;《外科正宗》认为“总皆由血热郁滞不散。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此症由肺经血热而成”。
梁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为:痤疮的发生与湿热风毒痰瘀相关。
现代人大多喜食辛辣油腻之品,致脾胃运化失职,酿湿生热,结于肠内,不能下达,反而上逆,上犯肺系,阻于肌肤而成痤疮;同时在临床中观察到,痤疮患者多为青年阳盛之体,阳常有余,多伴有热象,加之进食发物或精神紧张,化妆品刺激等,热毒袭于上部而成为痤疮,随着热毒入侵,由表及里,由经入络,最终热毒阻滞经络,生瘀生痰,热痰瘀结而致病情反复、加重。
2.治法方药
梁师以清热利湿,化痰行瘀,祛风解毒为基本治法,自拟消痤汤加减治疗,基本方由炒荆芥、防风、蝉蜕、僵蚕、赤芍、丹皮、豨莶草、虎杖、薏苡仁、土茯苓、赤小豆、黑大豆、黄芩、白蒺黎、夏枯草组成。
方中豨莶草、虎杖、薏苡仁、土茯苓清热利湿;炒荆芥、防风、蝉蜕、僵蚕、黄芩疏风清热、解毒透表;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赤小豆、黑大豆清热解毒;白蒺黎、夏枯草能散肝经风热,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化痰行瘀,祛风解毒之功。
加减:瘀血证明显者加桃仁、红花、水蛭、乳香、没药;大便秘结者可加枳实、大黄、火麻仁;皮肤瘙痒明显者加用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苦参;苔黄腻湿热重浊者可加藿香、佩兰、苍术;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香附。
临证应用,疗效颇佳。
3.典型病例
刘xx,女,26岁,2013年4月17日因“面部痤疮反复发作4年余来诊,症见:面部痤疮以额部和口周显著,色红,纳眠可,小便正常,大便干,2-3一行,月经量少,夹血块,舌尖红,微暗,苔微黄,脉沉数。
证属痤疮(湿热风毒瘀阻),予消痤汤加减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处方:炒荆芥15g,防风10g,蝉蜕15g,僵蚕20g,赤芍20g,丹皮20g,豨莶草15g,虎杖15g,黄芩10g,白蒺黎20g,夏枯草15g,枳实15g,水蛭10g,桃仁10g,红花10g,4剂,煎汤内服,并嘱患者忌辛辣油腻食物,注意面部清洁卫生,以清淡饮食为主。
二诊,面部痤疮较前减少,大便较前通畅,纳可,感局部皮肤瘙痒,舌脉同前。
前方加白鲜皮20g,地肤子20g,蛇床子20g,4剂。
三诊,面部疱疹明显消退,大便通畅,效不更方,继服上方4剂。
其后随访2月,面部疱疹基本消退,未再复发。
按:患者青年女性,喜食辛辣烧烤等食物,面部丘疱疹以额部和口周显著,色红,伴便秘、月经量少夹血块,结合舌脉之象,辨证为湿热风毒瘀阻。
治疗以消痤汤加水蛭、桃仁、红花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二诊时患者面部痤疮改善,但是局部皮肤瘙痒,故梁师加用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祛风止痒。
三诊时病人面部丘疱疹明显消退,继服上方而愈。
4.小结
痤疮是一种发生于颜面部、胸部、肩背部等处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1],其发病率为70%~87%,初起为针尖大小,位于毛囊口,有的呈黑头丘疹,若继续发展可产生脓疱、结节、囊肿、甚至疤痕。
现代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病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2]。
梁师认为痤疮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病因方面:随着现代饮食结构改变,人们多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这类食品易损伤脾胃,酿湿生热;同时空气污染或过量使用化妆品,易致毛孔闭合受阻。
二是痤疮多见于多为痰湿、阳盛体质之人。
三是痤疮患者发病往往与其胃肠功能或女性的生理功能相关,在辨证时应考虑患者的大便及月经表现。
故素体血热偏盛,湿热痰瘀是其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梁师临证从清热利湿,化痰行瘀,祛风解毒三方面着手,随症加减,灵活运用,故效如桴鼓,药到病除,同时重视本病的调摄,强调注意面部清洁卫生,起居规律,饮食清淡对疾病的恢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临床使用自拟消痤汤治疗痤疮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苗建章,张婷.痤疮的病因病机及临床分型[J].陕西中医杂志,2014,35(6):728.
[2]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讨论稿)[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