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秉建与草原歌王的爱情传奇
生长在心中的向日葵

生长在心中的向日葵[报告文学]在一个关于流行文化的座谈会中,一位90后女大学生说什么也不明白,喜儿为什么不嫁黄世仁?她们语出惊人:嫁人就嫁黄世仁,黄世仁有钱;如果喜欢大春,就让大春做情人好了。
爱情失效了吗?原来爱情只是一个传说?当今中国的爱情怎么了?本期推出杨立平的报告文学《生长在心中的向日葵》,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有些陈旧但却动人的爱情故事,两位相爱的北大荒青年,虽然历经沧桑却相爱依旧,平凡的人生闪现出伟大的爱情光芒,和当今社会的爱情婚姻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万端。
生长在心中的向日葵杨立平两年前,《北京文学》的总编辑杨晓升对我说,能不能采访一下王亚文和刘行军,他们的爱情故事特别感人。
晓升是我尊重的师长,应他之约,给《北京文学》写报告文学很是荣幸;晓升又是尽职尽责的主编,从采访过刘行军夫妇的央视主持人张越那里要来王亚文家里的电话,于是这篇稿子我不得不写了。
我先上网查得了他们的资料:上海知青刘行军去北大荒插队,与当地女孩二丫相爱。
几年后,刘行军回上海读大学,临行前承诺二丫,毕业后与她成婚。
二丫苦等3年,等到的是一封分手信。
二丫放不下心中的那份感情,没再谈恋爱。
18年后,刘行军惊闻二丫仍然单身,并且身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他重返北大荒,将二丫背回上海成婚。
他们住在30多平方米的蜗居。
二丫因哮喘失去右肺,刘行军因肝癌做了肝脏整体移植手术。
这对生活艰难,恩爱如初的夫妇被评为“2004年感动上海十大人物”。
我在《家庭》当了十几年特稿编辑。
特稿是一种注重题材新鲜性、人情味、可读性和卖点的文体。
我觉得知青这种题材太老了,生死恋早已过时,这种题材还会有读者么?二丫在恋人背弃誓言后仍坚守那份感情,这一爱情观和价值观能否被人理解?有报道,在流行文化的座谈中,90后女大学生说什么也弄不明白,喜儿为什么不嫁黄世仁?她们语出惊人:“嫁人就嫁黄世仁,黄世仁有钱,如果喜欢大春,就让大春做情人好了。
”共青团上海市委日前进行的一项针对上海青年的大型调研显示,很多当代青年不再信奉“爱情至上”,对于爱情的力量不再那么有信心。
芭蕾舞剧《草原儿女》

芭蕾舞剧《草原儿女》引言芭蕾舞剧是一门艺术形式,通过舞蹈、音乐和剧情的完美结合,向观众展现出美丽的舞姿和动人的故事。
《草原儿女》是一部经典的芭蕾舞剧,以草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勇气和牺牲的故事。
本文将介绍《草原儿女》的创作背景、剧情梗概以及舞蹈与音乐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草原儿女》是由俄罗斯作曲家怀特歇夫斯基于1945年创作的芭蕾舞剧。
该作品灵感来源于蒙古草原上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芭蕾舞剧以其细腻的舞蹈动作、优雅的音乐和富有情节的剧情而闻名,而《草原儿女》则以其独特的草原文化和令人难忘的爱情故事而成为经典之作。
剧情梗概《草原儿女》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而辽阔的草原上。
男主角巴图是一个勇敢而聪明的年轻牧羊人,和他的羊群一起生活在草原上。
女主角巴雅是一位美丽而坚强的姑娘,她是部落酋长的女儿。
故事开始时,巴图和巴雅在草原上意外相遇,并立刻陷入了彼此之间的吸引。
然而,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巴雅父亲的反对,因为巴雅已经被安排好了婚姻。
尽管如此,巴图和巴雅仍然决定在夜晚私奔。
然而,他们的计划受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的阻止。
被困在一座山洞中,巴图和巴雅用彼此的身体保护对方免受寒冷的袭击。
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刻,草原上的灵魂之舞开始,代表着他们坚定的爱情。
最后,巴图和巴雅终于成功逃离了山洞,并在草原上的一片花海中重新相遇。
他们的爱情战胜了一切困难,并得到了部落的认可。
舞蹈与音乐舞蹈和音乐是芭蕾舞剧《草原儿女》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芭蕾舞技巧的精妙、舞者的优雅身姿以及动人的舞蹈编排,都让观众陶醉其中。
同时,音乐的选用和创作也是《草原儿女》成功的关键因素。
怀特歇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中融入了草原的风情,通过旋律的起伏和和谐的乐章,让观众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
舞蹈和音乐的结合创造出了《草原儿女》中动人的舞台画面。
舞者们的翩翩起舞、配合音乐的旋律,将观众带入了草原的奇妙世界。
他们用身体的语言诠释了爱情的美好,表达了对自由和勇气的追求。
总结芭蕾舞剧《草原儿女》以其美丽的舞姿、动人的故事和细腻的音乐,在舞台上创造了令人难忘的艺术体验。
2草原之夜

《草原之夜》28集修改版2013年8月9日星期五佟昭宇45323字演员:1李玉儿汉人21岁女2阿里古丽蒙古人18岁3多力阿古蒙古人46岁生产队上干部男4陈迹生汉族22岁生产队上干部男5老奶奶萨娜蒙古人58岁女6萨乐娜蒙古人34岁女7陈根27岁汉族男8乐尔古力老奶奶萨娜孙子10陈全辛陈根父亲40岁11阿古瓦达阿里古丽父亲50岁蒙古人12萨乐珉萨乐娜父亲40岁13陈生民陈迹生父亲蒙古人40岁14多力娜萨乐娜娘亲蒙古人女45岁15多尔瓦乐尔古力朋友蒙古人16阿里娜蒙古人阿里古丽的娘亲17叶子李玉儿朋友22岁18多乐泰公社书记蒙古人48岁19李导演21岁蒙古人20节里8岁蒙古人21萨拉奶奶萨娜孙子66岁22多力泰拉多力阿古父亲44岁23梅丽阿里古丽姐妹17岁24金儿阿里古丽学生22岁25兰花妹子乐尔古力后妻18岁26阿里拉阿里古丽儿子6岁27金芝乐尔古力女儿5岁28达日娜作家45岁《草原之夜》43789字内容大要:1集这是在内蒙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李玉儿与陈根是一起到的草原上!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草原上的明珠!呼和诺尔湖环抱着草原!呼和诺尔湖很美!晶莹洁净!李玉儿是在1966年到了草原!与陈根同时!李玉儿与陈根在一同劳动之中有了感情!不料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是一片草地!有一个女子在哭泣!是李玉儿!李玉儿长得白净秀气!可以说是在哪儿也是拿得出手!阿里古丽是一个18岁姑娘!蒙人!草原上乐尔古力爱上了阿里古丽!陈根因为父亲问题到了草原!2集这是一个年代之事!但是陈根喜欢上了大草原!常一个人在发呆!陈根可是一个大学生!喜欢上了医学!阿里古丽也喜欢陈根!但是谁得到了他?阿里古丽是一个很天真的姑娘!姑娘都是崇拜英雄!陈根的聪慧能干让人感动!李玉儿也是喜欢陈根!陈根却不喜欢李玉儿!乐尔古力为了得到阿里古丽!不顾一切!到处说陈根是呆不久的!并破坏陈根的名誉!弄坏了陈根的羊!乐尔古力又去搞破坏!让人抓获!阿里古丽是一个好老师!经过艰苦奋斗!阿里古丽开办了学校!3集陈根也在支持学校!在一同劳动之中陈根有了情!阿里古丽在片子中是一个坚强不屈的人!陈根与阿里古丽好上了!这部片子告诉人们!强者都是会成功!乐尔古力会失败!阿里古丽是一步一步地走出了草原!阿里古丽成了歌手!成了主持!陈根也得到了表扬!多力阿古与萨乐娜成为一对儿!乐尔古力说:你对一个汉人小子怎么好?我对你好!你就没有瞧到呀!阿里古丽是一个有主见的人!阿里古丽也许这样地努力!终于就成为一个歌手!阿里古丽在旗里弄了一个学校!阿里古丽在旗中也有了一定的威信!4集阿里古丽是一个让人动心的女子!之中入了一部分男女爱情的镜头!阿里古丽的男人陈根在片子中有一些骑马!叼羊的场面!也有那达幕大会的镜头!阿里古丽的演出在旗中有了影响!阿里古丽又见到了李导演!终于是一步一步地向成功!阿里古丽的十六天魔舞得到旗里的肯定!乐尔古力却是讨厌陈根!就放火烧了陈根的试验室!陈根没有死!让朋友救出!5集陈根开始去赶乐尔古力!就抓获了乐尔古力!乐尔古力说:不是我!陈根说:不是你是谁!阿里古丽明白是为自已方有今天!阿里古丽:饶了乐尔古力!乐尔古力说:谢谢你!我对不起你!乐尔古力后也结婚了!乐尔古力不会就这么认了!一再地在捣蛋!乐尔古力把牛羊弄病了!陈根与乐尔古力打了一场!陈根终于把病治好!片子中写到十六天魔舞的几次修改!这也是阿里古丽对草原的贡献!十六天魔舞可以说是内蒙古文化精髓!十六天魔舞让阿里古丽得到了主持人地位!6集阿里古丽的夫君去世了!后只有一个人去养孩子!后就是这个人就成了阿里古丽的夫君!这是后边的事!陈根后来死了,为了孩子!陈根又是怎么会死难的?陈根去送孩子上学!这一天赶巧山洪爆发了!金儿是乐尔古力后来的妻子!阿里古丽一直在演出!没有时间去管孩子!阿里古丽的儿子是很顽皮的!金儿生的女儿与阿里古丽的儿子认识了!金儿生的女儿叫金芝!后边就是金芝与阿里拉的爱情问题!金儿后就死了,是因为生了孩子后身体一直不好!多尔瓦就让兰花妹子跟了乐尔古力!7集金枝。
《边城(节选)》练习(含答案)

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味道蛮好,送人也合适!”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
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和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和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节选自《名作欣赏》)
1.下列对《边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边城》故事并不复杂,没有矛盾冲突,没有什么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事件,也没有黑白分明式的善恶判断。
B.翠翠是青山秀水滋养出来的纯的生灵,有超越善恶观念的女性生命的原生态之美;翠翠与二佬傩送皆为善的化身。
为梦想“玩命”的草原金鸡奖夫妻

着巴音送她的那支笛子,无声地哭了。
乌兰牧骑(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
1982 年,上海戏剧学院准备成立内 间的文艺团队),通过努力工作补贴家用,
蒙古班,学院负责招生的老师来到草原上 并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来资助巴音读
挑选好苗子。因颇具表演天赋,还在鄂尔 大学,这一资助就是四年。
多斯民族中学读高二的巴音被顺利录取。
巴音崇拜英雄,他在影片中大多扮 演蒙古族强悍的形象,并喜欢向新角色、 新人物挑战。令人惊叹的是,不管是正 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无论是大角色还 是小配角,他总能演一个像一个,简直 是为电影而生的!发展到 90 年代初,巴 音已经在影视界拼出累累硕果。
1989 年,巴德玛毕业后到内蒙古民 族艺术剧团工作,并成为蒙古族青年合 唱团的成员。此后,这名优秀的歌唱演员, 把她美妙的歌声传遍了蒙古高原的每一 个角落,并多次随团到全国各地乃至海 外演出,从民族歌曲到歌剧,她都热爱, 并且擅长。
早在 1985 年读大学时,巴音就参演 了第一部电影《成吉思汗》,在片中出任 蒙古名将哲别,将人物演绎得入木三分。 此后他又塑造了《北方囚徒》中的伊登, 《 骑 士 风 云 》 中 的 阿 斯 尔,《 西 部 狂 野 》 中的左浩,《龙虎群英》中的扎西,《东 归英雄传》中的乌巴西汗,《特殊囚犯》 中的朝鲁等银幕形象,并出演了多部蒙 古电视剧。
长的词汇时,全班 6 个孩子,只有年龄最 小的巴德玛记住并写了出来“ 。你不光漂亮, 也很聪明啊,我们交个朋友好吗?”放学 后,巴音追上了巴德玛,面带崇拜地说。
出 生 在 鄂 尔 多 斯 乌 审 旗 的 巴 音, 自 幼随额济纳旗的外祖母生活,他外婆家和 巴德玛家离的并不远。很快,两个孩子就 成了好朋友,每天放学后结伴去学琴。草 原上野花盛开,巴音时常会编织一个美丽 的花环送给巴德玛,并带她去抓野兔、看 赛马。自从有了这个长着一头卷发、双眸 黑亮的小哥哥,巴德玛的童年生活就变得 妙趣横生。
乌兰托娅泪别“慈父“:那个“套马杆”的男人走了

乌兰托娅泪别“慈父“:那个“套马杆”的男人走了一曲《套马杆》使青年歌星乌兰托娅成为家喻户晓的“草原情歌天后”。
2014年9月,其全新演绎的单曲《阿爸的草原》爆棚网络,被奉为“催泪神曲”。
而这“神曲”的背后,讲述着一段催人泪下的父女生死情。
乌兰托娅的父亲王明杰,很早就离开深深眷恋的草原故乡,做了铁路工人。
业余酷爱摄影的父亲希望女儿能继承自己的衣钵,用相机记录草原故乡,乌兰托娅却倔强地踏上了音乐坎途。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父女对峙中,她以自己独树一帜的音乐才华征服了父亲,两人达成默契:父亲用相机记录草原风情,女儿则歌唱大美草原。
歌坛几度沉浮后,乌兰托娅载誉归来,隐瞒绝症多年的老父亲,却走入了生命的绝境……父亲的摄影女儿的歌,殊途同归的草原情怀2012年3月,在北京紧张录歌的乌兰托娅,忽然接到母亲来自齐齐哈尔的急电,惊然得知,父亲王明杰在当地医院被意外查出患有冠状动脉梗塞性心脏病,亟需手术。
病情危急,乌兰托娅忙把父亲接到北京阜外医院,准备做胸腔手术。
然而术前检查身体时,医生竟发现王明杰多年前还患有乙肝。
原来,为了不影响女儿在歌坛打拼,父亲一直对她隐瞒了病情。
噩耗接踵而来,乌兰托娅心痛不已。
1个月前,她刚荣获“华人流行音乐奖盛典”大奖,可她做梦也想不到,这么多年来,当自己游走在五光十色的城市霓虹灯下时,父亲却徘徊在生死边缘……乌兰托娅生于呼伦贝尔,有一个姐姐。
她在美丽的大草原度过了一段快乐童年。
3岁时,她随父母工作调动离开草原,来到300公里外的齐齐哈尔。
王明杰做了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妻子则是站台售货员。
繁忙的工作之余,王明杰酷爱摄影,自制了一间暗房,每天在里面洗照片。
闲时无论严寒酷暑,他都会带着全家回到呼伦贝尔草原采风,几十年竟拍了上千幅作品。
见乌兰托娅比姐姐活泼好动,一副男孩性格,他就手把手教她学摄影、洗照片。
一开始乌兰托娅还认真地学,但上中学后心思就不在摄影上了,王明杰既失落又生气。
王明杰沉默寡言,处事严苛,喜欢喝烈酒,妻子提醒他少喝点,他就发脾气。
芭蕾舞剧《草原儿女》

芭蕾舞剧《草原儿女》引言芭蕾舞剧《草原儿女》是一部以中国草原文化为背景的经典舞剧,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
该舞剧通过精湛的舞蹈技巧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向观众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草原的和谐共生以及人性的美好。
本文将通过介绍舞剧的创作背景、剧情梗概以及舞蹈编排等方面,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部经典作品。
创作背景芭蕾舞剧《草原儿女》是由著名编舞家杨洪基于中国内蒙古的草原文化创作而成。
杨洪基在创作这部舞剧时,受到了中国民族舞蹈的启发,并借鉴了西方芭蕾舞剧的表现手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
草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之一,它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性的美好。
杨洪基希望通过这部舞剧向观众展示草原的壮美景色、草原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剧情梗概舞剧《草原儿女》的剧情主要围绕着一个草原牧民家庭展开。
故事发生在内蒙古的广袤草原上,年轻的男主角阿达是一位有着梦想和才华的牧民,他渴望成为一名舞蹈家。
然而,阿达的家庭并不支持他的梦想,认为舞蹈是女性的事情。
在一个意外的机会下,阿达邂逅了一位来自城市的舞蹈演员弗洛拉,并与她陷入了爱情。
阿达坚信,只有通过舞蹈,他才能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
他开始秘密地学习舞蹈,并将自己的梦想告诉了弗洛拉。
弗洛拉支持他,并帮助他在草原上建立了一个专门练习舞蹈的小屋。
然而,阿达的家庭成员发现了他的秘密,并试图阻止他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面对家庭的阻挠,阿达毅然决定离开家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阿达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坚持不懈,最终获得了成功。
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舞蹈家,用舞蹈表达着对草原和家乡的热爱。
舞蹈编排芭蕾舞剧《草原儿女》的舞蹈编排精彩纷呈,展现了舞者们的优雅和技巧。
舞剧中融入了民族舞蹈、芭蕾舞和现代舞等不同的舞蹈风格,呈现出了多样的舞蹈形态。
在舞剧中,舞者们通过精湛的舞蹈技巧展现出草原的广阔和壮美。
他们用身体语言表达了对草原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并将这种情感传递给观众。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汤成难小说

小说专题训练----汤成难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高原骑手(节选)汤成难八月到来的时候,嘉措已经能够骑着扎日去放羊了。
这一切都是慢慢发生的,嘉措甚至记不得扎日什么时候迈出的第一步。
嘉措没有给扎日系上缰绳,也不需要扯嚼子,他只要两腿轻轻一夹,后脚跟碰一碰,扎日就知道跑起来了。
他们逐渐熟悉了草原上每一条恣意的溪流、每一棵倔强的梭梭柴、每一块裸露在外的孤傲石头。
他们会在水花飞溅中穿过沟底的河流,再飞奔到远处的属于他们的噶玛坡上。
噶玛坡非常安静,风从坡上刮过,只留下凉爽。
嘉措看书,或者发发呆,扎日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啃草。
远处,有人在骑马,有人在赶羊,却与他们毫不相干。
躺累了,嘉措便绕着山坡走一圈。
这个低矮的却有着明显分界线的小山坡恍若嘉措的领土。
他想起曾在书上看过的故事,那个一天看四十三次日落的小王子。
嘉措想,噶玛坡就是他的星球吧?但是,他一点都不孤单,因为他有扎日。
比赛快要临近时,嘉措带扎日去溪边洗了个澡。
草原上的中午已经非常炎热,热气蒸腾在草地上空,远处被日光灼出一片空茫。
嘉措先把自己的衣服脱下,再将扎日牵到浅水处,嘉措制作了一只简易的舀子——由半只皮球和一截木棍构成。
水从扎日的脊背流过,像长着小脚丫似的,在它黑黑的毛发上奔跑,小脚丫经过之处,毛乖顺地贴在皮上。
扎日充分享受着这舒服的时刻,在水中一动不动,任其摆布。
嘉措想起扎日年轻的时候,由阿木乎的那辆皮卡送过来,也是在傍晚,嘉措原本和多吉玩捉迷藏,多吉又悄悄溜掉了,不见踪影,留下嘉措孤零零一个人。
扎日从皮卡下来的时候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它的身材壮硕,全身乌黑的毛像南方丝绸一样光滑。
扎日抬头叫了几声,像是打招呼,又像表示某种不屑。
这些年,扎日一直不太合群,处处显得格格不入。
嘉措还记得扎日被鞭打的那次,转场时,它故意将身上的重物甩到地上,几只酥油茶碗摔得稀碎,扎日被阿爸抽了好几鞭子。
这个下午,有关扎日的记忆像闸门一样打开,嘉措一边洗刷着,一边回忆;一边回忆,一边向扎日讲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秉建与草原歌王的爱情传奇
作者:大唐爽儿
来源:《人民文摘》2010年第02期
周秉建,周恩来胞弟周同宇之女。
1968年8月,她初中毕业后,从北京到内蒙古牧区插队。
身在大草原的周秉建与草原歌王拉苏荣纯美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叹。
如今已退休的周秉建无悔青春选择。
总理嘱托:在内蒙古安家吧
“文革”中,周秉建的父亲被以与刘少奇专案有关的罪名关押起来,还不到16岁的周秉建,也由于学校停课,呆在家里。
周秉建被这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吓得不知所措。
为了避开动乱,她申请去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
周总理知道周秉建要走,特意准备了一顿饭,让周秉建和他一块儿吃,那是一碗苦瓜。
周总理见侄女吃苦瓜有点难受的样子,便开导说:“蒙古民族以吃牛羊肉为主,很少吃粮食,你这一关就得好好过。
蒙古很冷,你多带点衣服,被子也带厚的,要学会独立生活。
”
离开伯父、伯母和母亲后,周秉建来到了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
凭着年轻气盛,她学骑马、学放羊、学挤奶、学接羊羔,还穿上了牧民的少女服装,别人真认不出她是个汉人。
牧民见周秉建表现特别好,在部队来征兵时,推荐她入伍。
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上进心,周秉建终于回到了离开两年后的北京。
当周总理得知此事后,马上让秘书去部队,要部队将侄女退回内蒙古。
对此,周总理有自己的高瞻远瞩,因为当时,没有知青回城的半点迹象,虽说侄女是当兵回城,但若让一些人传开将会影响全局。
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对周秉建说:“孩子,你能不能给我带个头,争取在内蒙古安家,为汉蒙和睦再传一个佳话呢?”周秉建回答说:“我能,一定能,请伯父、伯母放心。
”
少女情怀,心中的爱情在岁月中起舞
周秉建告别了伯父、伯母,回到大草原后,再不想当兵,或者招工回城的事了,而是把自己当成了当地牧民,成天忙碌在大草原上。
1977年政府组织一个访问团去朝鲜,周秉建和享有盛名的蒙古族二代歌王拉苏荣,正好都在这个访问团里。
一天两人正好面对面地坐着。
周秉建一见到拉苏荣,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她用蒙古语与拉苏荣交谈,问这问那,拉苏荣也一一作答。
谈了许久,拉苏荣才问周秉建叫什么,当他得知眼前这位一副牧民打扮的女孩是敬爱的周总理的侄女时,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
拉苏荣看过周秉建的报道,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当周秉建有意打听拉苏荣的婚事时,拉苏荣无奈地说:“我有自己的事业,又有孩子,不想再找了。
”
原来,十年动乱期间,拉苏荣父亲被打成“印度特务”,妻子离他而去,父亲不久含冤去世,他每月32元钱,要养活老母和两个上学的妹妹。
他不想把沉重的负担让别人来承担,才说不想找爱人。
细心的周秉建有意劝拉苏荣:“何必这样悲观呢?爱情和事业并不矛盾,况且孩子也要人照顾呀!有相好的姑娘,还是找一个为好。
”周秉建本来是想自我推荐,可她还是没说出口,只是一种暗示。
“谢谢你的好意。
哪有一个姑娘愿意一过门就带别人的孩子?再说,找一个结过婚的人,她和孩子又有扯不完的皮。
”拉苏荣双手一摊,无力地摇头。
“那不一定,说不定就有一个女人喜欢你,愿与你一起分担痛苦。
她若喜欢你,又喜欢孩子,你也拒绝她吗?”周秉建大胆地说出心里话,又给拉苏荣暗示。
拉苏荣对周秉建射来的爱神之箭,似乎一点儿没发觉,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
访问朝鲜结束后,拉苏荣和周秉建天天在一起,他渐渐发觉了周秉建的意图,有意躲着周秉建。
回到呼和浩特的拉苏荣,对周秉建的来信一封也不回,电话也不接,他不愿那么好的姑娘为他吃苦。
何况,他一个平民百姓,怎敢和周总理攀亲。
周秉建见他一次次不回信,特意从锡林郭勒赶到呼和浩特拉苏荣的家,当她敲开拉苏荣家的门时,拉苏荣大吃一惊。
周秉建一到家,马上逗着拉苏荣的儿子玩,陪着拉苏荣的妈妈聊天,老人十分喜欢周秉建,还指责儿子多心。
拉苏荣见周秉建这么热情,十分内疚地对她说:“秉建,我不值得你怜惜,你有你的伟大理想,千万别干傻事呀,我们结合不会幸福。
”
“只要我们相爱,任何困难我都不怕。
”
“你,你过得了你妈妈、伯母这一关吗?她们绝不会允许你找一个再婚的人。
”
“再婚的人也是人。
我管别人怎么说呢?”
“不,起码让你爸爸、妈妈答应才行呀!”
“我会做好他们的工作。
”周秉建回头又说,“告诉我,你是不是爱我。
若是,我就去做工作,不爱我就拉倒。
”
“可我不能害你呀!”两人在争吵中分别。
恩爱夫妻,一把马头琴上的两根弦
周秉建与拉苏荣相恋的故事,很快在千里草原传开了。
好心的人都来劝周秉建不要和拉苏荣恋爱。
身在锡林郭勒草原的周秉建,已被领导、同事说得头脑发胀,但周秉建并没有动摇。
可是她给拉苏荣去了几封信,都不见回信,便坐不住了,又一次来到拉苏荣的家。
拉苏荣的妹妹见了周秉建,一口一个嫂嫂。
还有拉苏荣的儿子,也亲热地扑过来叫妈妈,周秉建抱着拉苏荣的儿子对拉苏荣问:“你为什么不回信?是不是有人已暗示了什么,不准你和我相好?”
拉苏荣老实地点点头。
原来,已有人暗中给邓颖超写了信,说像周秉建这样一个红色接班人,不能去爱一个有孩子的歌手,那样会葬送了前途。
还说拉苏荣家太穷,不能让周秉建去过穷日子……周秉建听了拉苏荣的叙说,对拉苏荣说:“什么事都会有人胡说八道,我亲自去跟伯母说清楚。
”
周秉建利用到北京参加共青团十大的机会,亲自把拉苏荣的情况告诉了伯母,并且讲出自己十分喜欢这位蒙古汉子,喜欢他对事业的追求,喜欢他的诚实。
邓颖超听了侄女的介绍,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已不是十八九岁的小姑娘了,你看准的人,伯母也相信,能让我见见那位草原歌王吗?”
“伯母,我一定带他来见你。
”
周秉建向伯母道谢,又向父母讲了自己的婚事,父母十分尊重女儿的选择,让她自己去决定。
1979年周秉建与拉苏荣结婚,成了这个蒙古族家庭中的一员。
1979年国庆节,周秉建带着拉苏荣来到北京,在父母家里再次举办了一个婚礼。
第二天,邓颖超把一对新人请到家里,对他们说:“以后的路还长,你们要相亲相爱,要在事业上有自己的建树,这也是你伯父的希望。
”
周秉建和拉苏荣相濡以沫几十年,现在生活得非常美满。
到如今他们出差分别几日后,见面时都要拥抱一下。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时,周秉建夫妇陪同摄制组,几乎走遍了内蒙古大草原。
人们问她有什么感想,周秉建说:“我是吃千家饭长大的,我在草原上生活的30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积累了许多财富,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拉苏荣,他让我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
摘自《银潮》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