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盖板针布梳针侧磨工艺的改进

合集下载

梳棉老机减少回转盖板根数增加固定盖板根数的研究

梳棉老机减少回转盖板根数增加固定盖板根数的研究

在梳棉机上采用增加固定盖板,减少活动盖板 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梳棉机的发展潮流,很多文献对 此问题进行过研究 ,但关于增加固定盖板,并 同时增加带有吸风装置的棉网清洁器的研究还不多 见,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以下就研究结 果分析探讨如下: 1 配置与结构特点 F305 3 前 4 后 6 固定盖板装置在 A 186 梳棉 机上的配置见图 1 。
[1 - 6]
*
收稿日期:2006 - 01 - 15 作者简介:陈少清(19 42 —) ,男,工程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梳理技术学组副组长,主要研究 向:梳理技术。
第 1 卷第 2 期
陈少清,戴步忠:梳棉老机减少回转盖板根数增加固定盖板根数的研究 � �
功能;因而能对纤维层起极好的均匀混合作用,这 对提高成纱品质意义极大;而固定盖板几乎就没有 际生产要求。 储存功能,均匀混合作用相对较弱。 2.2 排除结杂与节约用棉兼顾 ( 2 )回转盖板存在盖板花充塞的弊病,固定盖 梳棉工序追求棉结杂质、短绒粉尘的充分排除 板则具有自洁功能,可连续工作。 和可用纤维的最少损失。 0 前 后 固定盖 ( )回转盖板在清除盖板花的同时,也排除了 板装置前后都设置了棉网清洁器,显著增大了梳棉 大量的棉结杂质和短绒粉尘;固定盖板自身无排除 机排除棉结杂质和短绒粉尘的功能;同时,在棉网 棉结杂质和短绒粉尘的能力。 清洁器吸口前设置了反齿导流盖板,它使纤维层在 ( )回转盖板针布齿密受限,密度相对较低, 运行至棉网清洁器吸口前完全交由锡林握持,受离 2 � � � � 最高仅 20 齿 / ( 2 . ) , 且规格 相对 要多, 心力的影响,扬起的纤维尾端在齿隙的作用下,被 2 � � � � 最高可达 0 齿 / ( 2 . ) 以上,还可以做到 梳理出的结杂短绒更被进一步推向附面层表面,通 由稀到密根根不同。 过吸口时,更容易被除 尘刀剥离和被 低压气流吸 因回转盖板的梳理、均混效能与充塞程度成反 走;而长纤维的损失可降到很少。 比关系,当充塞趋于饱和时,回转盖板的梳理、均 2. 梳理与排除结合 混效能极微。所以,国内外许多专家的实验证明, 梳棉工序要求排除结杂短绒不但要尽量多,而 � � � 回转盖板工作区的根数可以减少。 1 系列梳棉 且要尽量早。这一方面可以减少因较大杂质在以后 � 机原回转 盖板工 作区 盖板 根数 减少约 1 根, 用 的分梳中被梳碎成许多细小杂质而增加排除难度, � 0 前 后 固定盖板装 置改造后减少 为 1 另一方面可减少游离在两齿面间的短纤维被搓捻成 根,同样的盖板运行速度,盖板花的清洁周期缩短 棉结。 0 固 定盖 板装置 前后 均设 棉网 清洁 了 2 . % ,既 有益于 排除棉 结杂质 和短绒 粉尘, 又减轻了回转盖板的梳理负荷,提高了梳理效能。 器,正符合这一机理要求。 梳 棉工序是既能排除短绒又能产生短绒的 工 2. 减轻回转盖板负荷,提高主梳区梳理效能 序。努力提高短绒排除率和设法减少产生短绒,始 在梳棉机主梳区采用紧隔距工艺能有效减少生 终是梳棉工序的基本任务之一。齿密配置上采取逐 条棉结,这是梳理界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 步增加梳理度的方 案,是减少产 生短绒的必要 措 中总结出的 重要 经验。 然而 在原 1 型梳 棉机 � � 施。 0 前 后 固定盖板装置的 根后固定 上,从刺辊 转移到锡林的 纤维层中,棉 束较多较 � 盖板在刺辊齿密与回转盖板齿密之 间分设 种 齿 重,使回转盖板因承受的分梳力过大,造成针齿变 2 � � � � � 密: 、1 、2 齿 / ( 2 . ) 各 2 根,呈渐 形,甚至直接损伤针布,不得不用放大隔距的办法 次增密布置;前固 定盖板的齿密 高于回转盖板 齿 来减少此类损伤。真正的紧隔距实际上想做而做不 2 � � � � 密,设计为 齿 / (2 . ) ,弥补了回转 盖 到。 0 固定盖板装置的后 根固定盖板和 1 板无法做到由稀到密和更高齿密的缺陷,使梳理更 套棉网清洁器,使输入回转盖板工作区的棉层单纤 柔和,减少新生短绒的产生;同时,用配置棉网清 维比率和伸直定向性大大提 高、杂质短 绒大大减 洁器弥补了固定盖板无排除功能的缺陷,更多地排 少,自然就减轻了回转盖板工作区梳理负荷。这不 除被分离出的棉结杂质和短绒粉尘;高密度的前固 仅有利回转盖板工作区根数能减少 1 0 根,也为回 定盖板使纤维在凝 聚成网前,受到更为细致 的梳 转盖板工作区的紧隔距梳理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有 理,保证了棉网清晰度的提高。上述改造措施对回 益于提高主梳区梳理效能。并可延长回转盖板使用 转盖板和固定盖板进行重新优化组合,扬长避短, 寿命。 统筹充分梳理与逐步分解,以符合梳理机理和实际 2. 两种盖板重新结合,优势互补 生产要求。 梳棉机弹性针布的回转盖板和金属针布的固定 2. 降低后罩板气压,提高刺辊周边的工艺效果 盖板是两种既有共性又有明显差别的分梳元件。 � 0 前 后 固定盖板装置机后设棉网清 它们的共性是对纤维都起梳理作用。主要差别 洁器,在增强排除棉结杂质和短绒粉尘的同时,因 如下: 为它降低了后罩板部位的气压,既有利于提高刺辊 (1 )回转盖板有储存纤维并能缓慢释放纤维的 纤维向锡林的转移,又有利于提 高刺辊的除杂 效

德国特吕茨勒TC03

德国特吕茨勒TC03

德国特吕茨勒TC03德国特吕茨勒TC-03型梳棉机主要技术特点1、⽤提⾼锡林位置的⽅法,增加梳理⾯积以提⾼梳理质量(1)将梳棉机锡林中⼼位置提⾼约20cm,使锡林与道夫刺辊之间的相对⼏何位置得到调整,使活动盖板前后固定盖板梳理弧在DK903型梳棉机的基础上增加20%,使前区梳理⾯积增加63%,后区梳理⾯积增加48%,TC-03型梳棉机与DK903型梳棉机相⽐,在同样的⽣条质量⽔平条件下,产量可相应增加,⽽在产量相同的条件下⽣条质量TC-03型梳棉机⽐DK903型梳棉机显著提⾼。

(2)在同样产量条件下,TC-03型梳棉机⽐DK903型梳棉机的⽣条质量明显改善。

TC-03型梳棉机与DK903型梳棉机⽣产环锭纱时在同等产质条件下13.3tex 环锭混纺纱细节减少23%,粗节减少55%,棉结减少49%,10万m纱疵A1减少87%,总纱疵减少69%,19.4tex纯棉精纱产量均为55kg,粗节减少30%,棉结减少24%,其他得重不匀、细节、纱线强⼒伸长率均基本相同。

⽣产29.2tex转环杯纱,产量增加75%,棉结减少57%,UT4微尘每100m增加稍许,其他纱线强⼒伸长率、细节、粗节、重不匀均变化不⼤。

总之,提⾼锡林位置、加和长梳理弧的技术措施改进后,使新型梳棉机不论⽣条质量及产量提⾼等⽅⾯都取得显著进步,这是TC-03型⾼产梳棉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

2.固定盖板梳理技术的改进(1)由于锡林中⼼位置提⾼,使TC-03型梳棉机固定盖板梳理区加长了梳理弧长度,增加了梳理⾯积,使固定盖板数量进⼀步增加,⽽且可根据需要增减固定盖板数量,从⽽提⾼新型梳棉机对纺纱原料的适应性。

(2)新型固定盖板梳理区,包括有四种⽆件,其中分别是梳理元件(两根固定盖板组成的梳理件),清洁⽆件(带有除尘⼑的负压吸尘件),控制⽆件(通过负压调节控制棉⽹)及罩板件,在增减固定盖板时可发罩板的增减来调节,四种元件的设计具有平⾏互换性(见图2)(3)固定盖板梳理区的调节对不同的产品原料以及后⼯序不同纺纱⽅式对⽣条产质量的要求不同,可选配最佳的前后固定盖板等四种元件的配置。

G321-160型刷布机的两项改进

G321-160型刷布机的两项改进

宜 过小 , 否则 会造 成盖 板针 布率先 抓取 长纤 维 , 充
满 盖板 针布 表 面 , 响 中后 区锡 林 盖 板 对纤 维 的 影
4 结 束 语
F 2 4型 梳棉 机 前 、 A2 后棉 网清 洁 器 工艺 效 果 的差异在 工艺 配置 时要 引起 重视 。盖板 反转工 艺 配 置 , 把握好 分 梳 强 度 和盖 板 花 量 两 者之 间 的 要
[ ] 苏馨逸 , 2 宋毓琳. 国产 清梳联 技术 分析 [ ] 棉纺 织 J.
技 术 ,0 53 ( ) 2 —5 20 ,3 7 :32 .
绒 等 , 锡林 表面纤 维还 未经 有效 梳理 , 但 单纤维 状

革新 改造 ・
G 2 — 0型刷布机 的两项改进 3 11 6
随着 生 产织 物 幅宽 的 不断增 加 , 3 110型 G 2 —6 刷 布机 已远 远 不能 适 应 现 有织 造 品 种 的 生产 , 在 使用 过程 中存 在 以下 问 题 : 一是 坯 布 经 刷 布机 送 脚 上 , 摆 布 斗 、 布板 、 心 大齿 轮 安 装在 摆 布 将 过 偏 斗 架上 , 偏心 齿 轮 和摆 布 斗 由连 杆连 接 。 当刷 布 机刷 布时 , 摆布 斗 由大小 齿 轮 经 连 杆带 动 进 行 往
维普资讯
第3 4卷
第 1 0期





20 0 6年 1 0月
Co o e te T c n l g  ̄ n T xi e h oo y l
无充 塞状 态下 与锡 林 针 尖 进行 分 梳 , 这更 有 利 于 去除 杂质 和短 绒 。实 际生 产 中 , A 2 F 2 4型 梳 棉 机

梳棉机弹性盖板花异常状态原因及控制

梳棉机弹性盖板花异常状态原因及控制

梳棉机弹性盖板花异常状态原因及控制韩新珍【摘要】介绍锡林-盖板间梳理纤维运动的特点及盖板落棉具体异常状态.发现引起盖板花异常状态的因素主要有锡林、盖板的几何尺寸,纤维的性能,环境温湿度,梳理气流、工艺及设备管理,设备基础件的精度等.在生产中,可根据纤维性能,通过调整活动盖板植针方式、角度、针高以及锡林针布工作角度和密度等,合理选配针布,合理设计工艺,加强基础管理,从而控制盖板花状态异常,稳定梳理质量.【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26)002【总页数】7页(P82-88)【关键词】梳棉机;弹性盖板;锡林;梳理;植针方式;针布密度【作者】韩新珍【作者单位】杭州精纱纺织有限公司, 杭州 3112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12.21 锡林-盖板间梳理纤维运动的特点分析锡林、盖板在梳理过程中其针面上均有纤维层,纤维层在单位针面面积上的重量称为针面负荷。

锡林上的纤维层有两种:参与转移的工作层,未被道夫转移的返回层;盖板上面有三层:向锡林转移的工作层、可参与转移的自由层、沉积内部的内积层。

纤维层的重量、密度、结构直接影响针齿对纤维的握持能力、纤维吸放性能和纤维受梳次数,因此,对梳理作用有重大影响[1-3]。

纤维两针面间的运动是由锡林针尖和盖板针尖各自握持纤维的能力所决定的,具体梳理特点有三种梳理受力和五种转移。

三种梳理受力方式:一是锡林握持纤维大于盖板的握持力,则纤维受到盖板针尖的梳理;二是盖板针尖握持纤维力大于锡林针尖握持力,则纤维受到锡林的针尖的梳理;三是锡林针尖和盖板针尖握持纤维的力相同,则纤维可能同时受到两针尖的梳理,并同时脱离两针齿的握持,成为两针面间的自由纤维,或被两针尖拉断。

锡林盖板间转移五种形态:(1) 纤维不转移给盖板,一端只受盖板梳理纤维,直接由锡林带出工作区而立即转移给道夫;(2) 纤维转移给盖板,在盖板上停留时间短且转移次数少,在锡林回转一周时间内转移给道夫;(3) 纤维转移给盖板,在盖板上停留时间长且多次停留和多次转移,梳理次数较多;(4) 纤维转移给盖板,由锡林带出纤维第一次不转移给道夫,返回刺辊和盖板多次的进入工作区反复梳理,同时多次返回纤维与新纤维增加搓擦;(5) 沉入齿隙成为盖板花或抄针花,不转移给道夫。

新型梳棉机针布配套选型及工艺效果

新型梳棉机针布配套选型及工艺效果

( J i a n g s u G e r o n C o . , L t d . )
Ab s t r a c t Ca r d c l o t h i n g ma t c h i n g s e l e c t i o n a n d p r o c e s s i n g e f f e c t o f n e w c a r d i n g ma c h i n e we r e d i s c u s s e d .C a r d i n g e f f e c t a n d r e l a t e d d e ma n d s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i n c l u d i n g n e w c a r d i n g ma c h i n e c y l i n d e r , mo v a b l e l f a t , i f x e d i f a t , l i c k e r — i n e t a 1 .S e l e c t i o n p r i n c i p l e o f n e w c a r d i n g ma c h i n e c a r d c l o t h i n g wa s d i s c u s s e d .T h r o u g h c o n t r a s t i n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e x a mp l e o f n e w c a r d i n g ma c h i n e c rd a c l o t h i n g , c a r d i n g e f f e c t a n d p r o c e s s i n g e f f e c t o f s e v e r a l e x p o s e d c rd a c l o t h i n g a n d d o me s t i c c a r d c l o t h i n g o n n e w c a r d i n g ma c h i n e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 Ke y Wo r d s Ca r d i n g Ma c h i n e , Ca r d C l o t h i n g, C y l i n d e r , F l a t , D o f f e r , L i c k e r — i n

新型针布工艺特性的研究分析(一)

新型针布工艺特性的研究分析(一)

工业部 纺织科 学 研 究 院 根据 纺 织 工业 部 的部 署 , 组 织 了有 关地 区 ( 北京 、 上海 、 岛 、 青 天津 ) 的科技 人员 , 组成 金属 针布研 究 试 验 工 作组 , 金 属针 布 的包 卷 对
维普资讯
纺织机械
20 0 7年 第 3期
棉结 和短 绒 的能 力 , 点 是 生 产 率 仍 较 低 ( . ~4 缺 15
k/) gh 。其 实 ,8 1 1 5 年前 后 , 已基本 形 成现 在 的弹性
坏 , 直接 影响 梳 棉 机 纺 出棉 网 、 条 和成 纱 质 量 , 将 生 而分 梳成 单纤维 又 是 除 杂 、 匀 、 合 的基 础 , 这 均 混 从 个意 义来讲 , 布又 是 梳 棉 机 的 “7 ” 针 脏 。针 布 对 纺 t
维普资讯
2 ・ 纺织设备 ・
纺织机械
20 0 7年第 3 期
新 型 针布 工 艺特 性 的研 究 分析 ( ) 一
费 青
( 国纺 织 科 学 研 究 院 10 2 ) 中 0 0 5
编者按 由 于《 新型针 布 工艺特 性的研 究分析》 一文篇 幅较 长 , 刊分 三期刊 出。 本
关键 词 针布 工 艺特性 研 究
l 引言
人们把 梳棉 机 看 成纺 纱 厂 的 “ 脏 ” 就梳 棉 机 心 ,
2 2 弹性 针布 . 到0年创 造 了 回转盖 板梳 棉机 , 分梳 作用 加速 , 均混 作 用 充 分 , 时盖 板 具 有清 除杂 质 、 同


详 细分析 介 绍 了新 型针布 的特 点 、 格 型 号 、 用 配套 、 良纺 纱效 果及 新 品 开发 等 。与 规 选 优

第二章 梳棉新技术

第二章 梳棉新技术

第二节 国内外梳理技术的新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附加分梳元件
(一)小漏底分梳板

1.组成:刺辊分梳板由分梳片与隔板组成,
半径为127㎜,弧长为69.5㎜,分梳片与轴线
成7o度,呈交叉状。

2.落杂区:两块分梳板组成三个落杂区,第
一分梳板出口装有托棉板,其宽度可调节第
二落杂区尺寸。两块分梳板前侧均装有除尘
刀。

3.机电一体化和自动控制技术的采用。如监
测自控、变频调速、断头自停、自调匀整等
自控新技术已普遍使用。但国内主要电子器
件性能差,故障多、运行稳定性差,须尽早
解决。

4.附加分梳元件的采用。如小漏底预分梳板
及前后固定盖板等。

5.提高零部件结构,提高零部件加工精度, 真正体现“紧隔距、强分梳”的工艺原则, 这方面与国外差距大。尤其是材质的选定。
第三节
新型梳棉机的主要机构
一 、FBK喂棉箱
输棉管入口处安装一 压力传感器(图中未 标):检测管道静压, 并转为电信号与设定 值比较,控制末道清 棉机给棉罗拉的变频 电机无级变速 下棉箱:通过气流闭 路循环系统可自动调 节棉流的横向均匀度。
FBK喂棉箱 1—棉箱送棉管 2—排尘风管 3—上棉箱气流出口 4—上棉箱 5—闭路循环气流风 机 6—给棉罗拉 7—开棉罗拉 8—微机控制器 9—压力参数调校 10—基本速度调校 11—压力传感器 12—下棉箱
水调成糊状,涂于针尖部分侧面,经干燥加
热后可获得碳化矾涂层,耐磨性能好。

(4)镍磷镀层硬化法:采用电镀的方法,先 镀铜,再镀镍磷合金,可获得耐磨性较高的 被覆膜。
第五节 梳棉机的自调匀整

梳棉工艺设计及生条质量控制

梳棉工艺设计及生条质量控制

梳棉工艺设计及生条质量控制1 梳棉在纺纱工程中作用与地位(1)“清、钢、浆”历来被认为棉纺工程中是三个最关键的工序,特别是梳棉工序。

(2)“梳棉是纺织厂的心脏”“梳得如何就纺得如何”是长期生产实践形成的共识。

(3)梳棉是形成并奠定半成品结构的基础,是影响后工序生产及成纱质量最要紧的工序之一。

2 梳棉工序质量操纵目标(1)纤维分离度,马上纤维束分解成单纤维状态;------顺利实现牵伸的基础;------纤维与结杂的充分分离是去除结杂的基础;----- 纤维以单纤维状态实现更充分混合(2)尽可能去除棉结与杂质------普梳工艺基本上是除杂的最后一道关口;------精梳品种还与精梳工序有关,这是清梳联短绒率较高对精梳品种的影响精梳小于普梳的原因所在。

但关于减轻精梳负担,实现高效能精梳关系也十分密切。

(3)操纵短绒增长率----短绒率与成纱质量密切有关:短绒增加,条干恶化,常发性纱疵增加,飞花增多,粘缠挂堵多,使短粗节纱疵增加(10万米纱疵),有人认为,短绒每增加3%,条干CV恶化1%。

----随着高产梳棉机产量的提高,短绒增加导致质量下降的问题日渐突出。

梳棉工序质量操纵还应包含生条条干、生条重量、落棉操纵等等问题,限于时间关系,此处不再赘述。

要紧是以上3个方面3 梳棉工艺路线(1)过去一种比较典型的说法是:“紧隔距、强分梳、好转移”这条工艺路线是以提高梳棉机分梳、除杂能力为核心的,尽管也提到转移问题,但不够突出,“好转移”的目标不够明确。

这条工艺路线在提高梳棉机分梳质量。

清除结杂,提升梳棉机单产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近年来(2007年全国梳理质量会议)提出的工艺路线是“梳理转移适度、结杂短绒兼顾”。

这条工艺路线应该说是对近年来高产梳棉机工艺实践的总结,比较全面的提出了正确处理梳理与转移、结杂与短绒关系,合懂得决充分梳理与短绒操纵这对矛盾的原则。

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对梳理工艺核心的认识。

(3)梳棉机的梳理度并非越大越好,转移率过大或者大小也会对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务必适中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 了改 进 弹性盖 板针 布磨 针 工 艺, 充分发挥 其 在梳 针机 上 的分梳 、 为 以 除杂 、 匀 、 均 混合 作 用 ,
分析 了弹性盖 板针 布植 针针 形 的 变化 , 重点 通过 选择磨 料 , 、 粗 细侧磨 进 给量 及横 向运 动 次数等 ,
试验 对 比分析 了改进前 、 磨针 工 艺的效 果 , 出磨针 工 艺影 响磨 针 的形 状 与 细度 , 针 附件及 后 指 磨
工 艺改进后 弹 性盖 板针 布梳 针侧 磨 细度控 制在 0 1 . 2mm~0 1 . 6 mm, 形一 致 性好 , 面光 洁 , 针 表
提 高 了其 平 面度 、 利 度 、 锋 粗糙 度 、 磨度 和 清晰度 。 耐
关 键 词 : 弹性盖 板针 布 ; 磨针 ; 植针 针 形 ; 高余 量 ; 针 磨针 细度 ; 给 量 ; 进 侧磨 细 度 ; B级 达标 率 中图 分类号 : 1 3 8 1 TS 0 . 2 文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0 19 3 ( 0 1 0 —0 10 1 0 — 6 4 2 1 ) 10 2 — 3
第 3 8卷 第 1期 21 0 1年 1月
缎 卷 。
Te tI c s or x . Ac e s i e es
弹 性 盖 板 针 布 梳 针 侧 磨 工 艺 的 改 进
赵 磊 , 云 岗 刘
(. 城 纺 织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苏 盐 城 1盐 江 2 4 0 ;. 轮科 创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苏 南 通 2 0 5 2金 江 260) 20 9
细度 而针 高不 能达 到要求 ; 高达 到要 求 时 , 磨细 针 侧 度又保 证不 了。为 解 决 这些 问题 , 者根 据 植 针 针 笔 形变化 , 针时 的粗 、 侧磨 进 给量 , 向运 动 次 数 磨 精 横 分配 , 料 的选 择 , 针 形 状 与 细 度 的关 系 进 行 研 磨 磨 究 , 而找 出一种 简单 、 操作 的磨 针 工艺步 骤 。 从 易
收 稿 日期 : 0 0 0 - 0 2 1 — 8 1
量, 应放 大针 高余 量 。
1 2 2 3 在针尖 顶 端 下 ( . ~ 0 8 mm 处 着 重 磨 . .. O7 . )
作者简介 : 赵 磊 ( 9 4 ) 男 , 苏 泰 兴 人 , 教 , 要 18 一 , 江 助 主
削, 以便 平磨 后 细度 更符 合要 求 , 避免 因过 细而 压磨
磨 针 余 量 和 横 向 运 动 次 数 的 分 配 问 题 ; 和 c 于 B 20 0 9年 7月 中旬经 推广 培训 后 , 用 磨 针新 工 艺 进 采 行试 验 。磨 针工 和磨 针机 台 的配置 见 表 1 。
表 1 磨 针 工 和 磨 针 机 台 分 配
图 1 时 , 针 机 磨 片 始 终垂 直 于 大滚 筒 轴 向 , 横 ) 磨 作 向往 复运 动 , 样 就造 成 两 针 脚 磨 削 量 和磨 削深 度 这 不一致 , 的针脚 被 削头 或磨 不 到 , 致为保 证 侧磨 有 导
不 管 是现 有工 艺 , 还是 改进 工艺 , 磨针 试验 都分 为七个 步 骤 , 艺参 数 见表 2 工 。
1 2. 改 进 工 艺 思 路 分 析 . 2
1 2 2 1 根据植 针 卷 实际 针高 检测 统计数 据 , .. . 确定
所磨 针 布条 针 高差 的量 , 来决 定平 磨 分步 的进 给量 。 若 针高 差异 大 , 给 量范 围应 加 大 , 进 以确保 针高 均匀
序号 1 步 骤 平 磨 原 工 艺 进 给 量 为 (. 2 O0 ) O O ~ . 5 mm。 改进 工 艺 进 给量 为 ( . 3 . 5 mm。 O O ~O 0 )

平 浅 侧 磨
针 高余 量 为 ・ ~ o 。 ‘
mm 时 , 动 开
当平 磨 至 针 高 余 量 为 (. O . 5 mm 时 , 动 侧 磨 O 3 ~0 5 ) 开
1 2 试 验 方 案 .
1 2 1 磨 针试 验 工艺 ..

1 试 验 研 究
1 1 试 验 材 料 与 仪 器 . 试 验 材 料 为 M C 2 M C 5 MCH4 D、 H5 D、 H4 D、 2 MCHJ 6 MCH3 D 五 种 型 号 的 弹 性 盖 板 针 布 , 4 D、 2 由
磨削。 1 2 2 2 考 虑植 针 针 高 平 磨 后 还 存 在 一定 的极 差 . ..
三个 磨 针工 ( B和 C) 行磨 针试 验 。其 中 , 于 A、 进 A
20 0 9年 4月 7日后 结 合 生 产 计 划 , 初 试 、 分 中试 和
应 用试 验 三个 阶段 进 行 磨针 新 工 艺试 验 , 点 解决 重
0 引 言
弹性 盖板 针布 是 梳棉机 上最 重要 的梳理元 件 之


其 磨砺 则是 梳 棉 “ 四锋 一 准 ” 重 要措 施 。弹 性 的
盖板 针布 的梳 针尖 锐 且 穿 刺 能 力 强 ; 几 经 平 磨 后 但 针尖 变秃 , 穿刺 能 力 变 差 ; 使 因此 , 分 梳 对 盖 板 磨 强
下 针高 。
从 事 纺 织 新 材 料 、 技 术 方 面 的研 究 。 新
Te tl c s or s x i Ac e s i e e
识答 。
V 13 N . O.8 O 1
J n. 2 1 a O1
【 2 】 ・ 2・ 2 2
表 2 磨针 试验 工艺参 数
砺提 出 了更高 的要 求 。 由于仅靠 平磨 提 高针 布 的锋 利度 远远 不 够 , 须 通 过 侧 磨 来 提 高 针 尖 的 细 度 。 必 在植 针过 程 中出现 扒 脚 、 脚 、 轧 针形 斜
图 1 植 针 的 针 形 疵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