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典型题型归类

原子物理典型题型归类
原子物理典型题型归类

原子物理

一、原子的结构

1、电子的发现

线索:阴极射线密立根测得电荷量,汤姆逊测得电荷量阴极射线是“电子束”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2、原子结构的假说

(1)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例1】α粒子散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当α粒子束穿过金箔时()

A.绝大多数α粒子发生很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不发生偏转

B.绝大多数α粒子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很大偏转,有个别α粒子反弹回来

C.绝大多数α粒子只有很小角度的偏转

D.大多数α粒子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小角度偏转

(2) 卢瑟福关于原子结构的“核实模型”。

【例2】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是()

A.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主要力是原子中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力。

B.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力主要是库仑力。

C.原子核很小,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很少,所以绝大多数的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D.能产生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是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近的α粒子。

【例3】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最接近金核时()

A.α粒子动能最小B.α粒子受到的库仑力最大

C.α粒子电势能最小 D.α粒子动量的变化率最小

【例4】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不正确

...的是

A.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

B.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向心力为库仑力

C. 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10-10 m

D.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

(3) 卢瑟福的“核实模型”结合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得出两个错误的结论说明“核实”结构是错误的。

【例5】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光谱和白炽灯光谱是线状谱

B.霓虹灯和煤气灯火焰中燃烧的钠蒸气产生的光谱是线状谱

C.进行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线状谱,也可用连续谱

D.观察月亮光谱,可以确定月亮的化学组成

【例6】玻尔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所做的假设有()

A.原子处在具有一定能量的定态中,虽然电子做加速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

B.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

C.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

(4)玻尔的三个假设:定态假设,跃迁假设,轨道能级化假设。

【例7】氢原子放出一个光子后电子由外轨道跃迁到内轨道,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

A.核外电子的电势能增大

B.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

C.核外电子的转动周期变大

D.氢原子的能量增大【例8】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过程中

()

A.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

B.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电势能减少,原子的能量也减少

C.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少,原子的能量增大

D.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加

①理解玻尔的解释成功与不足之处

【例9】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卢瑟福得出原子核的体积很小的依据是绝大多数 粒子在轰击金箔时能够穿越金箔

B.玻尔认为卢瑟福理论中电子运动的范围远大于核的大小是错误的,所以提出了玻尔理论

C.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没有否定卢瑟福理论,而是在卢瑟福学说的基础上运用了量子理论

D.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②关于跃迁假设

A、当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能产生光子的情况。(注意“一群”与“一个”的区

别)

【例10】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4个能级,其中E1为基态,若一群氢原子A处于激发态E2,一群氢原子B处于激发态E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A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B.原子B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C.原子A能够吸收原子B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

D.原子B能够吸收原子A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

【例11】如图中画出了氢原子的4个能级,并注明了相应的能量En,处在

n=4的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发出若干种不同频率的光波.

已知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22 eV.在这些光波中,能够从金属钾的表面打出光

电子的总共有()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B、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需吸收产生粒子。能被原子吸收的是:全部的实物粒子、能使原子电离的光子,能量刚好处于原子两能级差的光子。

【例12】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用10.2 eV的光子照射

B.用11 eV的光子照射

C.用14 eV的光子照射

D.用11 eV的电子碰撞

【例13】用光子能量为E的单色光照射容器中处于基态的氢原

子。停止照射后,发现该容器内的氢能够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

子,它们的频率由低到高依次为ν1、ν2、ν3,如图15—1—1所

示。由此可知,开始用来照射容器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①hν1;②hν3;③h(ν1+ν2);④h(ν1+ν2+ν3) 以上表示式中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④正确

二、原子核的结构

线索:天然放射现象,通过研究射线,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电量电离性穿透性实质来源

α射线+2e 强很小(一张

普通纸)

高速的氦核流

0.1c

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成

团从原子核中放出

射线-1e 弱很强(几毫

米铝板)

高速的电子流

原子核中的中子转换成质子

时从原子核中放出

γ射线0 很弱更强(几厘

米铅板)

电磁波原子核受激发产生的

3

2

1

ν3 ν

2

ν1

1、 射线是什么的研究?

【例14】如图所示,使某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垂直进入匀强电场,按图中标号判

断( )

A.1的穿透本领最强

B.2的速度最大

C.3的电离本领最大

D.1是由原子放出的,2、3

不是

【例15】如图所示,R 是一种放射性物质,虚线框内是匀强磁场B,LL ′是一厚纸板,MN 是荧光屏.实验时,发现在荧光屏O 、P 两处有亮斑,则下列关于磁场方向、到达O 点的射线、到达P 点的射线的判断与实验相符的是 ( C )

2、 卢瑟福发现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他的学生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证实了原子核还可以再分。

三、射线的应用

1、人工转变

【例16】铀裂变的产物之一氪

90(Kr 9036)是不稳定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86(Zr 8640),这些衰变是

( ) A.1次α衰变,6次β衰变

B.4次β衰变

C.2次α衰变

D.2次α衰变,2次β衰变

【例17】原来静止的铀U 23892和钍234同时在同一匀强磁场中,由于衰变而开始做匀速圆周运动.铀238发生了一次α 衰变,钍234发生了一次β衰变.

(1)试画出铀238发生一次α衰变时所产生的新核及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示意图.

(2)试画出钍234发生一次β衰变时所产生的新核及β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的示意图.

2、放射性同位素

【例17】放射性同位素在技术上有很多应用,不同的放射源可用于不同的目的,下表列出卫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和可供利用的射线:

同位素辐射线半衰期同位素辐射线半衰期同位素辐射线半衰期钋210 α138天锶90 β28年钴60 γ5年

镅241 β433天锝99 γ6小时

(1)塑料公司生产聚乙烯薄膜,方法是让较厚的聚乙烯膜通过轧辊变薄,利用适当的放射线1来测定通过轧辊后的薄膜厚度是否均匀。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生用放射性方法治疗肿瘤。答: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射源和控制器间相隔很小一段距离,若它们之间烟尘浓度超过某一设定的临界值,探测器探测到的射线强度将比正常情况下小得多,从而通过自动控制装置,触发电铃,发出火灾警报,预防火灾。答: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放射性同位素作示踪原子,用来诊断人体内的器官是否正常。方法是给被检查者注射或口服附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元素的某些物质,当这些物质的一部分到达要检查的器官时,可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情况分析器官正常与否。答:____________________

3、半衰期

【例18】一块含铀的矿石质量为M,其中铀元素的质量为m。铀发生一系列衰变,最终生成物为铅。已知铀的半衰期为T,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经过两个半衰期后这块矿石中基本不再含有铀了

B.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原来所含的铀元素的原子核有m/4发生了衰变

C.经过三个半衰期后,其中铀元素的质量还剩m/8

D.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该矿石的质量剩下M/2

4、射线的应用

【例19】对于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

B.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

C.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

D.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危害

四、原子能的应用

1、比结合能

【例20】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图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D和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

B.若D和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C.若A能分裂成B和C,分裂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

D.若A 能分裂成B 和C,分裂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2、质量亏损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例21】一原子质量单位为u,且已知1 u=931.5 MeV ,c 为真空中的光速,当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种原子核结合成质量为M 的新原子核时,释放出的能量是

( )

A.(M-m1-m2)c2 J

B.(m1+m2-M )×931.5 J

C .(m1+m2-M )c2 J D.(m1+m2-M )×931.5 MeV

【例22】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 2=mc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E 2=mc 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B .根据△E 2=△mc 2可以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C .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出核能表明,此过程中出现了质量亏损

D .

E =mc 2中的E 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3、裂变:要求知道什么是裂变;知道裂变会发生质量亏损,从而是放能过程;知道链式反应;知道原子弹的反应方程;了解核反应堆的基本构造。

【例23】关于铀核的裂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能裂变成2块。

B .铀核裂变时,还能同时释放出2~3个中子。

C .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发生,最好是用纯铀235。

D .铀块的体积对于产生链式反应无影响。

【例24】(06年全国理综卷Ⅱ,14)现有三个核反应:

○1e M Na 0124122411+→g n 3Kr M n Na 1091361415610235

92++→+g ○3n He H H 104231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是裂变,②是β衰变,③是聚变

B .①是聚变,②是裂变,③是β衰变

C .①是β衰变,②是裂变,③是聚变

D .①是β声衰变,②是聚变,③是裂变

【例24】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它放出一

个α粒子后,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测得α粒子和反冲核轨道

半径之比为44∶1,如图所示(图中直径没有按比例画),则

A .α粒子和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 .原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是90

C .反冲核的核电荷数是88

D.α粒子和反冲核的速度之比为1∶88 4、聚变:要求知道什么是聚变;知道聚变也会发生质量亏损,从而是放能过程;知道氢弹的反应方程;知道太阳里进行的就是“热核反应”——聚变;了解聚变的困难及优点。

【例25】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已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该装置能模拟太阳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根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人造太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为了发生核聚变反应,该实验装置内要达到很高的温度

B .“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n He H H 1

0423121+→+

C.利用超导体产生的强磁场可以将参与反应的粒子约束在一定的区域内

D.“人造太阳”核能大小的计算公式是E=221mc 【例26】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西方霸权主义的核威胁,巩固我们来之不易的独立自主,无数科技工作者以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热情及艰苦奋斗的精神投入核武器的研制工作之中,终于在1964年、1967年分别成功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atom bomb )和第一颗氢弹(hydrogen bomb ).下列核反应方程可表示两弹的爆炸原理的是

( )

A.

H O He N 1117842147+→+ B .n 10Xe Sr n U 101365490381023592++→+ C.

He Th U 422349023892+→ D .n He H H 10423121+→+

高中物理光学六类经典题型

光学六类经典题型 光学包括几何光学和光的本性两部分。几何光学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但近几年考试要求有所调整,对该部分的考查,以定性和半定量为主,更注重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对物理现象、物理情景分析能力的考查。有两点应引起重视:一是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光 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认识,二是作光路图问题。光的本性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一般难度不大,以识记、理解为主,常见的题型是选择题。“考课本”、“不回避陈题”是本部分高考试题的特点。 根据多年对高考命题规律的研究,笔者总结了6类经典题型,以供读者参考。 1 光的直线传播 例1(2004年广西卷) 如图l所示,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身高为l 的人以速度v匀速行走. (1)试证明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 (2)求人影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解析(1)设t=0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O处,在时刻t,人走到S 处,根据题意有 OS=vt ① 过路灯P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M 为t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如图l所示,OM 为头顶影子到0点的距离.由几何关系,有 解式①、②得。因OM 与时间t成正比,故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 (2)由图l可知,在时刻t,人影的长度为SM,由几何关系,有 SM=OM-OS ③ 由式①~③得 因此影长SM与时间t成正比,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 点评有关物影运动问题的分析方法:(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题设条件分别画出物和影在零时刻和任一时刻的情景图—光路图;(2)从运动物体(光源或障碍物)的运动状态入手,根据运动规律,写出物体的运动方程,即位移的表达式;(3)根据几何关系(如相似三角形)求出影子的位移表达式;(4)通过分析影子的位移表达式,确定影子的运动性质,求出影子运动的速度等物理量。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常见题型汇总(精华版)

电磁感应现象的常见题型分析汇总 一、反映感应电流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例1如图1—1,一宽40cm 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边长为20cm 的正方形导线框位于纸面内,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速度v=20cm/s 通过磁场区域,在运动过程中,线框有一边始终与磁场区域的边界平行。取它刚进入磁场的时刻t=0,在图1-2所示的下列图线中,正确反 映感应电流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 分析与解 本题要求能正确分解线框的运动过程(包括部分进入、全部进入、部分离开、全部离开),分析运动过程中的电磁感应现象,确定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线框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线框的右边作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在整个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由于线框作匀速直线运动,其感应电流的大小是恒定的,由右手定则,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逆时针的,该过程的持续时间为t=(20/20)s=1s 。 线框全部进入磁场以后,左右两条边同时作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反向的感应电动势,相当于两个相同的电池反向连接,以致回路的总感应电动势为零,电流为零,该过程的时间也为1s 。而当线框部分离开磁场时,只有线框的左边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感应电流的大小与部分进入时相同,但方向变为顺时针,历时也为1s 。正确答案:C 评注 (1)线框运动过程分析和电磁感应的过程是密切关联的,应借助于运动过程的分析来深化对电磁感应过程的分析;(2)运用E=Blv 求得的是闭合回路一部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而整个电路的总感应电动势则是回路各部分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代数和。 例2在磁棒自远处匀速沿一圆形线圈的轴线运动,并穿过线圈向远处而去,如图2—1所示,则下列图2—2中较正确反映线圈中电流i 与时间t 关系的是(线圈中电流以图示箭头为正方向)( ) 分析与解 本题要求通过图像对感应电流进行描述,具体思路为:先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磁铁穿过线圈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情况,再提取图像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判断。 条形磁铁从左侧进入线圈时,原磁场的方向向右且增大,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与之相反,再由安培定则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当条形磁铁继续向右运动,被 ← → 图1—1 图1—2 图2—1 图2—2

原子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考点:原子物理考 点分析一、历史人物及相关成就 1、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枣糕模型——说明原子可再分 2、卢瑟福: 粒子散射实验— —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发现质子 3、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4、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正电子 5、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

现象——说明原子核可再分6、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mc E=, 2 mc E? = ? 7、玻尔:提出玻尔原子模型,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8、密立根:油滴实验——测 量出电子的电 荷量 二、核反应的 四种类型 类型可 控 性 核反应 例 衰 变 α衰 变 自 发 β衰 变 自 发

人工转变人 工 控 制 H o He N1 1 17 8 4 2 14 7 + → +卢 瑟福 发现质子 n C He Be1 12 6 4 2 9 4 + → +查 德威 克发现中子 n P He l1 30 15 4 2 27 13 A+ → +约里 奥.居里夫妇 e Si P0 1 30 14 30 15 + →发

重核裂变比较容易进行人工控制 轻核聚除 变氢 弹 外 无 法 控 制 提醒: 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

应方程只能用单箭头表示反应方向,不能用等号连接。2、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定律杜撰出生成物来写出核 反应方程 3、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遵循电荷数守恒 三、三种射线比较 种 类

速 度 0.1c 0.99c C 在电磁场中偏转与a射 线反向 偏转 不偏转 贯穿本领最弱, 用纸能 挡住 较强, 穿透几 毫米的 铝板 最强, 穿透几 厘米的 铅板 对 空 气 的 电 离 作 用 很强较弱

浮力典型题型归类

浮力典型题型归类 方法一、称重法:F浮=G-F(G:物体本身的重力;F: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方法二、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F向上=P向上S=ρ液gh1S, F向下=P向下S=ρ液gh2S ) 方法三、原理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 (注意:G排:指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m排:指物 体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指物体排开的液体密度;V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方法四、平衡法: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 F浮=G 题型一应用浮力测密度 1、有一个弹簧测力计挂着一个实质圆柱体,当圆柱体逐渐浸入装有水的柱形烧杯过程中(如图11所示),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如下表所示。(g=10N/kg)圆柱体浸入深 度h(cm) 0 0.6 1.2 1.8 2.4 3.0 3.6 4.2 4.8 6 测力计示数F (N) 3 2.85 2.70 2.55 2. 4 2.4 2.4 2.4 2.4 2.4 试根据表中所给条件 求:(1)当圆柱体浸入深度为0.3cm时其底面所受的压强; (2)圆柱体的质量; (3)圆柱体的密度。 2、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 0.5N的水。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10N/kg)求: (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 (2)物体的体积: (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题型二“冰山一角”(即漂浮物体)问题 液 物 物 排= ρ ρ V V 1、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3/5的体积浸入水中,当浮在另一种液面上时有1/3的体积露在液面外,求:(1)木块的密度.(2)液体的密度. (g取10N/kg) 2、证明漂浮物体: 液 物 物 排= ρ ρ V V ,并说明无论海中的冰山有多大,其露出来的体积和总体积的比是一定,求出这个比。 3、把一个边长为0.1m长方体木块放入水中,然后在其上表面放一块底面积为2.5×10-3m3的小柱体,静止时,放木块刚好能全部浸入水中,现把小柱体拿走,方木块上浮,静止时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求:(1)木块的密度(2)小柱体放在木块上时对木块的压强. 题型三:物体位置不明(会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或密度关系)判别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处的状态) 1、在一只杯中盛满酒精,现把一个质量为45g,体积为50cm3的蜡块轻轻放到酒精中.(ρ酒精=0.8×103kg/m3)问:(1)当蜡块静止时,蜡块受到的浮力多大?(2)放入蜡块后从杯中溢出的酒精质量多少? (3)若将上述酒精换成水,则当蜡块静止时,蜡块受到的浮力多大?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常见题型汇总(很全很细)---精华版

电磁感应现象的常见题型分析汇总(很全) 命题演变 “轨道+导棒”模型类试题命题的“基本道具”:导轨、金属棒、磁场,其变化点有: 1.图像 2.导轨 (1)轨道的形状:常见轨道的形状为U 形,还可以为圆形、三角形、三角函数图形等; (2)轨道的闭合性:轨道本身可以不闭合,也可闭合; (3)轨道电阻:不计、均匀分布或部分有电阻、串上外电阻; (4)轨道的放置:水平、竖直、倾斜放置等等. 理图像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语言”,它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像在电磁感应中常见的几种应用。 一、反映感应电流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例1如图1—1,一宽40cm 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边长为20cm 的正方形导线框位于纸面内,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 速度v=20cm/s 通过磁场区域,在运动过程中,线框有一边始 终与磁场区域的边界平行。取它刚进入磁场的时刻t=0,在图 1-2所示的下列图线中,正确反映感应电流强度随时间变化规 律的是( ) 分析与解 本题要求能正确分解线框的运动过程(包括部分进入、全部进入、部分离开、全部离开),分析运动过程中的电磁感应现象,确定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线框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线框的右边作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在整个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由于线框作匀速直线运动,其感应电流的大小是恒定的,由右手定则,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逆时针的,该过程的持续时间为t=(20/20)s=1s 。 线框全部进入磁场以后,左右两条边同时作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反向的感应电动势,相当于两个相同的电池反向连接,以致回路的总感应电动势为零,电流为零,该过程的时间也为1s 。而当线框部分离开磁场时,只有线框的左边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感应电流的大小与部分进入时相同,但方向变为顺时针,历时也为1s 。正确答案:C ← → 图1—1 图1—2

高中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知识要点精编WORD版

高中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知识要点精编W O R D 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光学 一、光的折射 2.光在介质中的光速:n=n/n 1.折射定律:n=nnn大角 nnn小角 3.光射向界面时,并不是全部光都发生折射,一定会有一部分光发生反射。 4.真空/空气的n等于1,其它介质的n都大于1。 5.真空/空气中光速恒定,为n=3×108m/s,不受光的颜色、参考系影响。光从真空/空气中进入介质中时速度一定变小。 6.光线比较时,偏折程度大(折射前后的两条光线方向偏差大)的光折射率n大。 二、光的全反射 1.全反射条件:光由光密(n大的)介质射向光疏(n小的)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其求法为nnn n=n 。 n 2.全反射产生原因:由光密(n大的)介质,以临界角C射向空气时,根据折射定律,空气中的sin角将等于1,即折射角为90°;若再增大入射角,“sin空气角”将大于1,即产生全反射。 3.全反射反映的是折射性质,折射倾向越强越容易全反射。即n越大,临界角C越小,越容易发生全反射。 4.全反射有关的现象与应用:水、玻璃中明亮的气泡;水中光源照亮水面某一范围;光导纤维(n大的内芯,n小的外套,光在内外层界面上全反射)

三、光的本质与色散 1.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其真空中的波长、频率、光速满足n=nn(频率也可能用n表示),来源于机械波中的公式n=n/n。 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频率不变,光速与波长同时变大或变小。 3.将混色光分为单色光的现象成为光的色散。不同颜色的光,其本质是频率不同,或真空中的波长不同。同时,不同颜色的光,其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也不同。 4.色散的现象有:棱镜色散、彩虹。 5.红光和紫光的不同属性汇总如下:

完整word版浮力典型题型归类word文档良心出品

体排开液体的质量;P液:指物体排开的液体密度;V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1、有一个弹簧测力计挂着一个实质圆柱体,当圆柱体逐渐浸入装有水的柱形烧杯 圆柱体浸入深 度 h(cm) 0 0.6 1.2 1.8 2.4 3.0 3.6 4.2 4.8 6 测力计示数F (N) 3 2.85 2.70 2.55 2. 4 2.4 2.4 2.4 2.4 2.4 试根据表中所给条件 求:(1)当圆柱体浸入深度为 0.3cm时其底面所受的压强; 积和总体积的比是一定,求出这个比。 3、把一个边长为0.1m长方体木块放入水中,然后在其上表面放一块底面积为 2.5 X 10-3m的小柱体,静止时,放木块刚好能全部浸入水中,现把小柱体拿走,方木块上浮,静止时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求:(1)木块的密度(2)小柱体放在木块上时对木块的压强. (2 )圆柱体的质量; (3 )圆柱体的密度。 2、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 0.5N的水。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10N/kg)求: (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 (2)物体的体积: (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题型三:物体位置不明(会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或密度关系)判别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处的状态) 1、在一只杯中盛满酒精,现把一个质量为45g,体积为50cm3的蜡块轻轻放到酒精中.(P酒精=0.8 X 103kg/m3)问:(1 )当蜡块静止时,蜡块受到的浮力多大? (2)放入蜡块后从杯中溢出的酒精质量多少? (3)若将上述酒精换成水,则当蜡块静止时,蜡块受到的浮力多大? 方法一、称重法: 力计的示数。) 方法二、压力差法: 方法三、原理法: 浮力典型题型归类 F浮=G— F( G :物体本身的重力;F: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 F 浮=F 向上—F向下(F向上=p 向上S= P液gh1 S, F向下=p 向下S= P液gh2S ) F浮=G排=”1排g= P液gV排( 注意:G 排:指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m排:指物 题型二“冰山一角”(即漂浮物体)问题二 =£物 V 物P液 1、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 3/5的体积浸入水中,当浮在另一种液面上时有1/3 的体积露在液面外,求:(1)木块的密度.(2)液体的密度.(g取10N/kg) 方法四、平衡法: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F 浮=G 题型一应用浮力测密度 2、证明漂浮物体:二 =£物,并说明无论海中的冰山有多大,其露出来的体 V 物P液 图U

原子物理练习题答案知识讲解

原子物理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如果用相同动能的质子和氘核同金箔正碰,那么用质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核半径上限是用氘核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核半径上限的几倍? A. 2 B.1/2 √ C.1 D .4 2.在正常塞曼效应中,沿磁场方向观察时将看到几条谱线: A .0; B.1; √C.2; D.3 3. 按泡利原理,当主量子数确定后,可有多少状态? A.n 2 B.2(2l+1)_ C.2l+1 √ D.2n 2 4.锂原子从3P 态向基态跃迁时,产生多少条被选择定则允许的谱线(不考虑精细结构)? √A.一条 B.三条 C.四条 D.六条 5.使窄的原子束按照施特恩—盖拉赫的方法通过极不均匀的磁场 ,若原子处于5F 1态,试问原子束分裂成 A.不分裂 √ B.3条 C.5条 D.7条 6.原子在6G 3/2状态,其有效磁矩为: A . B μ3 15; √ B. 0; C. B μ25; D. B μ215- 7.氦原子的电子组态为1s 2,根据壳层结构可以判断氦原子基态为: A.1P1; B.3S1; √ C .1S0; D.3P0 . 8.原子发射伦琴射线标识谱的条件是: A.原子外层电子被激发;B.原子外层电子被电离;

√C.原子内层电子被移走;D.原子中电子自旋―轨道作用很强。 9.设原子的两个价电子是p 电子和d 电子,在L-S耦合下可能的原子态有: A.4个 ; B.9个 ; C.12个 ; √ D.15个。 10.发生β+衰变的条件是 A.M (A,Z)>M (A,Z -1)+m e ; B.M (A,Z)>M (A,Z +1)+2m e ; C. M (A,Z)>M (A,Z -1); √ D. M (A,Z)>M (A,Z -1)+2m e 1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 A.绝大多数α粒子散射角接近180? B.α粒子只偏2?~3? √C.以小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大角散射 D.以大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小角散射 12.基于德布罗意假设得出的公式V 26.12=λ ?的适用条件是: A.自由电子,非相对论近似 √B.一切实物粒子,非相对论近似 C.被电场束缚的电子,相对论结果 D.带电的任何粒子,非相对论近似 13.氢原子光谱形成的精细结构(不考虑蓝姆移动)是由于: A.自旋-轨道耦合 B.相对论修正和原子实极化、轨道贯穿 √C.自旋-轨道耦合和相对论修正 D. 原子实极化、轨道贯穿、自旋-轨道耦合和相对论修正

电磁感应典型题型归类

电磁感应期中复习材料 知识结构: 常见题型 一、磁通量 【例1】如图所示,两个同心放置的共面单匝金属环a和b,一条形磁铁穿过圆心且与环面垂直放置.设穿过圆环a 的磁通量为Φa ,穿过圆环b 的磁通量为Φb ,已知两圆环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 a 和Sb,且S a Φb C.Φa<Φb ? D.无法确定 二、电磁感应现象 【例2】图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 (1)将图中所缺的导线补接完整. (2)如果在闭合电键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了一下,那么合上电键后( ) A.将原线圈迅速插入副线圈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一下 B.将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电流计指针一直偏在零点右侧 C.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将滑动变阻器触头迅速向左拉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一下 D.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将滑动变阻器触头迅速向左拉时,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一下 三、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文字概念性 【例3】关于感应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闭合电路里有磁通量,闭合电路里就有感应电流 B .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螺线管内部就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C .线框不闭合时,即使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框也没有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 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回路中的磁通量变化 楞次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ΔΦ/Δt 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自感现象(自感系数L ),涡流 特殊情况:导体切 割磁感线E=BLV 特殊情况:右手定则

D.只要电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 (2)图象分析性 【例4】金属矩形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做如图6所示的运动,线圈中有感应电流的是: 【例5】如图所示,在条形磁铁的外面套着一个闭合弹簧线圈,若把线圈四周 向外拉,使线圈包围的面积变大,这时: A、线圈中有感应电流 B、线圈中无感应电流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 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 二、感应电流的方向 1、楞次定律 【例6】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跟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反 B.闭合线框放在变化的磁场中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 C.闭合线框放在匀强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 D.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例7】如图,粗糙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铜质矩形线圈.当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从线圈 中线AB正上方等高快速经过时,若线圈始终不动,则关于线圈受到 的支持力FN及在水平方向运动趋势的正确判断是( ) A.FN先小于mg后大于mg,运动趋势向左 B.F N先大于mg后小于mg,运动趋势向左 C.F N先大于mg后大于mg,运动趋势向右 D.F N先大于mg后小于mg,运动趋势向右 【例8】如图1所示,当变阻器R的滑动触头向右滑动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是_______. 图1 图2图3 【例9】如图2所示,光滑固定导轨MN水平放置,两根导体棒PQ平行放在导轨上,形成闭合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和知识网络图(大全)

力学知识结构图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V t =V 0+at S=V 0t+21 at 2 as V V t 22 02 += 2 0t V V V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抛物体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分析: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的合运动。 规律:水平方向 Vx = V 0,X=V 0t 竖直方向 Vy = gt ,y = 22 1gt 合 速 度 V t = ,2 2y x V V +与x 正向夹角tg θ= x y V v 匀速率圆周运动 特点:合外力总指向圆心(又称向心力)。 描述量:线速度V ,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α,圆轨道半径r ,圆运动周期T 。 规律:F= m r V 2=m ω2r = m r T 2 2 4π 物 体 的 运 动 A 0 t/s X/cm T λx/cm y/cm A 0 V 天体运动问题分析 1、行星与卫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遵循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m =m ω2R=m( )R 2、在不考虑天体自转的情况下,在天体表面附近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F 引=mg,即?=mg,整理得GM=gR 2。 3、考虑天体自传时:(1)两极 (2)赤道 平均位移:02 t v v s vt t +== 模 型题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不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 非弹性碰撞遵守动量守恒,能量关系为: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完全不能够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最多.此种情况m 1与m 2碰后速 度相同,设为v ,则:m 1v 1+m 2v 2=(m 1+m 2)v 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多,损失动能为 ΔE km =12m 1v 21+12m 2v 22-12 (m 1+m 2)v 2 1 .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弹性碰撞除了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外,还具备:碰前、碰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即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特殊情况:质量m 1的小球以速度v 1与质量m 2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正碰,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有m 1v 1=m 1v 1′+m 2v 2′,1 2m 1v 21= 12m 1v 1′2+1 2m 2v 2′2.碰后两个小球的速度分别为: v 1′=m 1-m 2m 1+m 2v 1,v 2′=2m 1 m 1+m 2v 1 动 量碰撞 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直导轨上,静止着三个质量为m =1 kg 的相同的小球A 、B 、C 。现让A 球以v 0=2 m/s 的速 度向B 球运动, A 、 B 两球碰撞后粘在一起继续向右运动并与 C 球碰撞,C 球的最终速度v C =1 m/s 。问: om (1)A 、B 两球与C 球相碰前的共同速度多大? (2)两次碰撞过程中一共损失了多少动能? 【答案】(1)1 m/s (2)1.25 J .线球模型与杆球模型:前面是没有支撑的小球,后两幅图是 有支撑的小球 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由mg=mv 2/r 得v 临=? 由小球恰能做圆周运动即可 得 v 临=0 .车过拱桥问题分析 对甲分析,因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mg-?,所以(1)当v=?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0; (2)当0≤v?时,汽车将脱离桥面危险。 对乙分析则:F N-mg=m , 甲 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 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 2. 自由落体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复习(有答案)

原子物理 内容知识点 学习水平说明 物 质 原子的核式结构 A 物质的放射性A 原子核的组成A 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 A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B 只要求写出简单的核反应方 程,不涉及衰变定律。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B 核能的应用核电站A 我国核工业发展 A 宇宙的基本结构 A 天体的演化 A 一.原子 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做了用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 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了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3.为了解释实验结果,卢瑟福提出了如下的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原子的半径大约是10-10米,原子核的大小约为10-15~10-14米。 α粒子散射实验

【典型例题】 1.下面有关物理史实及物理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A)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完全能解释α粒子散射现象 (B)麦克斯韦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预言光是电磁波 (C)双缝干涉图样的中央明纹又宽又亮 (D)用紫光照射某金属表面能产生光电效应,那么用红光照射该金属也可能发生光电效应2.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C) (A)汤姆生(B)玻尔(C)卢瑟福(D)查德威克 3.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原子中间有一个 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右面平面示意图中的四条线表示α 粒子运动的可能轨迹,在图中完成中间两条α粒子的运动轨迹。 4.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 A )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5.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C )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6.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A)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 (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7.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CD ) (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 (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 8.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 (B)原子中的质量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 (C)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质量都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 (D)原子中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很小的区域范围内 二.原子核 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天然放射性)

电磁感应中“单杆、双杆、线圈”问题归类例析

电磁感应中“单杆、双杆、线圈”问题归类例析 余姚八中陈新生 导体杆在磁场中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电磁感应现象,是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有必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归类总结,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它的内涵。通过研究各种题目,可以分类为“单杆、双杆、线圈”三类电磁感应的问题,最后要探讨的问题不外乎以下几种: 1、运动状态分析:稳定运动状态的性质(可能为静止、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求出稳定状态下的速度或加速度、感应电流或安培力。 2、运动过程分析:分析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位移或相对位移,运动时间、某状态的速度等 3、能量转化分析:分析运动过程中各力做功和能量转化的问题:如产生的电热、摩擦力做功等 4、求通过回路的电量 解题的方法、思路通常是首先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然后运用动量守恒或动量定理以及能量守恒建立方程。按照不同的情景模型,现举例分析。 一、“单杆”切割磁感线型 1、杆与电阻连接组成回路 例1、如图所示,MN、PQ是间距为L的平行金属导轨,置于磁感强 度为B、方向垂直导轨所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M、P间接有一 阻值为R的电阻.一根与导轨接触良好、阻值为R/2的金属导线ab 垂直导轨放置 (1)若在外力作用下以速度v向右匀速滑动,试求ab两点间的电势 差。 (2)若无外力作用,以初速度v向右滑动,试求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ab电量以及ab发生的位移x。 例2、如右图所示,一平面框架与水平面成37°角,宽L=0.4 m, 上、下两端各有一个电阻R0=1 Ω,框架的其他部分电阻不计,框 架足够长.垂直于框平面的方向存在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2T.ab为金属杆,其长度为L=0.4 m,质量m=0.8 kg,电阻r= 0.5Ω,棒与框架的动摩擦因数μ=0.5.由静止开始下滑,直到速度 达到最大的过程中,上端电阻R0产生的热量Q0=0.375J(已知 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 (1)杆ab的最大速度; (2)从开始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ab杆沿斜面下滑的距离;在该过程中通过ab的电荷量. 2、杆与电容器连接组成回路 例3、如图所示, 竖直放置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 相距l , 导轨一端接有一个 电容器, 电容为C, 匀强磁场垂直纸面向里, 磁感应强度为B, 质量为m的金 属棒ab可紧贴导轨自由滑动.现让ab由静止下滑, 不考虑空气阻力, 也不考 虑任何部分的电阻和自感作用. 问金属棒的做什么运动?棒落地时的速度 为多大? 例4、光滑U型金属框架宽为L,足够长,其上放一质量为m 的金属棒ab,左端连接有一电容为C的电容器,现给棒一个初 速v0,使棒始终垂直框架并沿框架运动,如图所示。求导体棒

浮力经典例题(强烈推荐)

初中物理浮力典型例题解析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的浮力越大 B.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大 C.重的物体受的浮力小 D.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受的浮力一样大 注意:物体所受的浮力跟物体自身的重力、自身的密度、自身的形状无关. 例2质量为79g的铁块,密度是7.9g/cm3,这个铁块的质量是多少?重多少?将这个铁块浸没于水中,排开水的质量是多少?所受浮力是多少?(g取10N/kg)精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计算物体重力和计算浮力的公式的区别. 计算物体重力:G=ρ物gV物 计算物体在液体中受的浮力:F浮=ρ液gV排.可以说:从计算的方法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计算的结果却完全不同. 例3(广州市中考试题)用弹簧测力计拉住一个重为43N的空心铜球,全部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3.25N,此铜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________m3.(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

例4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物体,放入水中静止后,处于图1—5—1所示的状态,试比较三个物体受的重力G A、G B、G C和密度ρA、ρB、ρC. 图1—5—1 精析不同物体的重力可借助浮力的知识来比较. 例5将一个蜡块(ρ蜡=0.9×103kg/m3)分别放入酒精、水和盐水中静止后,试比较它受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ρ盐水>ρ水>ρ蜡>ρ酒精) 精析确定状态→受力分析→比较浮力→比较V排. 此题考查学生能否在判断状态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析,而不是急于用阿基米德原理去解题. 例6(广州市中考试题)将重为4.5N、体积为0.5dm3的铜球浸没在水后放手,铜球静止后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N. 精析此题考查学生是否注意了在解题前先要对物体作“状态的判定”,即铜球静止时是漂浮于水面,还是沉于水中.有的学生拿到题后,就认定V排=0.5 dm3,然后根据F浮=ρ液gV排,求出浮力F浮=4.9N.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电磁感应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电磁感应 全国1卷 17.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心,O为圆心。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 M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与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M从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 的电荷量相等,则 B B ' 等于 A. 5 4 B. 3 2 C. 7 4 D.2 【解析】在过程Ⅰ中 R r B R t R E t I q 2 __4 1 π ? = ?Φ = = =,在过程Ⅱ中 2 2 1 ) ' (r B B R q π ? - = ?Φ =二者相等,解得 B B ' = 3 2 。 【答案】17.B 全国1卷 19.如图,两个线圈绕在同一根铁芯上,其中一线圈通过开关与电源连接,另一线圈与远处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在纸面内的直导线连接成回路。将一小磁针悬挂在直导线正上方,开关未闭合时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关闭合后的瞬间,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转动 B.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小磁针的N极指向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 C.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小磁针的N极指向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

D .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再断开后的瞬间,小磁针的N 极朝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转动 【解析】A .开关闭合后的瞬间,铁芯内磁通量向右并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左线圈感应电流方向在直导线从南向北,其磁场在其上方向里,所以小磁针的N 极朝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转动,A 正确; B 、 C 直导线无电流,小磁针恢复图中方向。 D .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再断开后的瞬间,电流方向与A 相反,小磁针的N 极朝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转动,D 正确。 【答案】19.AD 全国2卷 18.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两根平行长导轨,导轨间存在依次相邻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 区域宽度均为l ,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交替向上向下。一边长为 3 2 l 的正方形金属线框在导轨上向左匀速运动,线框中感应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的正确图线可能是 【解析】如图情况下,电流方向为顺时针,当前边在向里的磁场时,电流方向为逆时针,但因为两导体棒之间距离为磁场宽度的 2 3 倍,所以有一段时间两个导体棒都在同一方向的磁场中,感应电流方向相反,总电流为0,所以选D. 【答案】18.D 全国3卷 20.如图(a ),在同一平面内固定有一长直导线PQ 和一导线框R ,R 在PQ 的右侧。导线 PQ 中通有正弦交流电流i ,i 的变化如图(b )所示,规定从Q 到P 为电流的正方向。导线框R 中的感应电动势

原子物理知识点讲解

一、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物体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论: 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注意:从金属出来的电子速度会有差异,这里说的是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来的光电子。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光电效应的应用: 光电管:光电管的阴极表面敷有碱金属,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较弱,在光的照射下容易发射电子,阴极发出的电子被阳极收集,在回路中形成电流,称为光电流。 注意:①光电管两极加上正向电压,可以增强光电流。②光电流的大小跟入射光的强度和正向电压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③遏止电压U0。回路中的光电流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当反向电压 1 U0满足:-mv max =eU o,光电流将会减小到零,所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2 关。 4、波动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①不论入射光的频率多少,只要光强足够大,总可以使电子获得足够多的能量,从而产生光电效应,实际上如果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 无论光强多大,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强越大,电子可获得更多的能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应该由入射光的强度来决定,实际上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与光强无关,与频率有关。 ③光强大时,电子能量积累的时间就短,光强小时,能量积累的时间就长, 实际上无论光入射的强度怎样微弱,几乎在开始照射的一瞬间就产生了光电子? 二、光子说 1、普朗克常量 普郎克在研究电磁波辐射时,提出能量量子假说:物体热辐射所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是hv的整数倍,hv称为一个能量量子。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其中v辐射频率,h是一个常量,称为普朗克常量。 2、光子说 在空间中传播的光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跟光的频率v成正比。;=hv,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v是光的频率。 三、光电效应方程 1、逸出功VW.电子脱离金属离子束缚,逸出金属表面克服离子引力做的功。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物理典型例题分类精讲:原子物理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物理典型例题分类精讲:原子物理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正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 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的得0分。 1.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100年前的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先后发表了三篇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其中关于光量子的理论成功地讲明了光电效应现象。关于光电效应,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D .某单色光照耀一金属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短的光照耀该金属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2.从原子核中能放出α、β、γ射线,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以下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α粒子 B.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β粒子 C.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γ粒子 D.原子核中,只有质子和中子 3.某光电管的阴极是用金属钾制成的,它的逸出功为2.21eV ,用波长为2.5×10-7 m 的紫外线照耀阴极,真 空中光速为3.0×108m/s ,元电荷为1.6×10-19C ,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 J s ,求得钾的极限频率和该光电管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应分不是〔 〕 A .5.3×1014 HZ ,2.2J B .5.3×1014HZ ,4.4×10-19 J C .3.3×1033H Z ,2.2J D .3.3×1033H Z ,4.4×10-19 J 4.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H 21+H 31→He 42+n 1 0是聚变 B. U 23592 +n 10→Xe 14054+Sr 9438+2n 10是裂变 C.Ra 24 11→ Rn 222 88 +He 42是α衰变 D.Na 24 11→Mg 24 12+e 0 1-是裂变 5.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先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 光灯照耀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如下图,这时〔 〕 A .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 B .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 C .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 D .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 6.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 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中子质量m=1.67?10—27 kg ,普 朗克常量h=6.63?10—34J ·s ,能够估算德布罗意波长λ=1.82?10-10 m 的热中子动能 的数量级为〔 〕 A .10—17J B .10—19 J C .10—21J D .10—24 J

最新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电磁感应中“单、双棒”问题归类例析word版本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电磁感应中“单、双棒”问题归类例析 一、单棒问题: 1.单棒与电阻连接构成回路: 例1、如图所示,MN 、PQ 是间距为L 的平行金属导轨,置于磁感强度为B 、方向垂直导轨所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M 、P 间接有一阻值为R 的电阻.一根与导轨接触良好、阻值为R /2的金属导线ab 垂直导轨放置 (1)若在外力作用下以速度v 向右匀速滑动,试求ab 两点间的电势差。 (2)若无外力作用,以初速度v 向右滑动,试求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ab 电量以及ab 发生的位移x 。 2、杆与电容器连接组成回路 例2、如图所示, 竖直放置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 相距l , 导轨一端接有一个电容器, 电容量为C, 匀强磁场垂直纸面向里, 磁感应强度为B, 质量为m 的金属棒ab 可紧贴导轨自由滑动. 现让ab 由静止下滑, 不考虑空气阻力, 也不考虑任何部分的电阻和自感作用. 为多大? 3、杆与电源连接组成回路 例3、如图所示,长平行导轨PQ 、MN 光滑,相距5.0 l m ,处在同一水平面中,磁感应强度B =0.8T 的匀强磁场竖直向下穿过导轨面.横跨在导轨上的直导线ab 的质量m =0.1kg 、电阻R =0.8Ω,导轨电阻不计.导轨间通过开关S 将电动势E =1.5V 、内电阻r =0.2Ω的电池接在M 、P 两端,试计算分析: (1)在开关S 刚闭合的初始时刻,导线ab 的加速度多大?随后ab 的加速度、速度如何变化? (2)在闭合开关S 后,怎样才能使ab 以恒定的速度υ =7.5m/s 沿导轨向右运动?试描述这时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情况(通过具体的数据计算说明). 二、双杆问题: 1、双杆所在轨道宽度相同——常用动量守恒求稳定速度 例4、两根足够长的固定的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两导轨间的距离为L 。导轨上面横放着两根导体棒ab 和cd ,构成矩形回路,如图所示.两根 导体棒的质量皆为m ,电阻皆为R ,回路中其余部分的电阻可不计.在整个导轨平面内都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设两导体棒均可沿导轨无摩擦地滑行.开始时,棒cd 静止,棒ab 有指向棒cd B v 0 L a d b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原 子 物 理 一、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核式结构 1.1897年,_________发现了电子.他还提出了原子的 ______________模型. 2.物理学家________用___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叫 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结果:绝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后________;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的α粒子甚至被____. 4. 实验的启示:绝大多数α粒子直线穿过,说明原子内部存在很大的空隙; 少数α粒子较大偏转,说明原子内部集中存 在着对 α粒子有斥力的正电荷; 极个别α粒子反弹,说明个别粒子正对着质量比 α粒子大很多的物体运动时,受到该物体很大的斥 力作用. 5.原子的核式结构: 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 的核,叫 ________,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 转. 例1: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一项属于实验得到的正确结果: A.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不改变运动方向 B . 极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偏转 ,有的甚至被反 弹 C.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 偏转 D. 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有较大的偏转. 例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 型。如图 1-1所示表示了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 α粒子散射图景。图中实 线表示 α粒子的运动轨迹。其中一个 c α粒子在从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的过程中(α粒子在b 点时距原子核最近),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b A .α粒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原子核 B .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 .α粒子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α粒子 D .电场力对α粒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图1-1 二玻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 1.玻尔提出假说的背景——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⑴按经典物理学理论,核外电子绕核运动时,要不断地辐射电磁波,电子能量减小,其轨道半径将不断减小,最终落于原子核上,即核式结构将是不稳定的,而事实上是稳定的.⑵电子绕核运动时辐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运动的频率,由于电子轨道半径不断减小,发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应是连续变化的,而事实上,原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只是某些特定值。 为解决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之间的矛盾,玻尔提出了三点假设,后人称之为玻尔模型. 2.玻尔模型的主要内容: ⑴定态假说: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 __________的能量状态中,在 这些状态中原子是 _______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 但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 ________. ⑵跃迁假说: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________________. ⑶轨道假说: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 ______子的不同轨道 .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 连续的. 3.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 公式 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叫做原子的能级,对于氢原子,其能级 公式为 :______________; 对应的轨道公式为: r n n 2 r 1。其中n 称为量子数,只能取正.E1=-13.6eV ,r1=0.53×10-10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