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中转站除臭方法(参照材料)

生活垃圾中转站除臭方法(参照材料)
生活垃圾中转站除臭方法(参照材料)

生活垃圾中转站除臭方法

更新时间:09-7-6 08:48

主要比选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工艺,论述了城市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运营中臭气的控制措施和治理工程设计方案,降低中转站运营期间的污染因子影响,对中转站的建设决策和设计提供参考。

大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交通繁忙,对于大型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中转模式和环保措施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完善提高管理措施,保障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不受污染,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1 污染因子分析和处理工艺

1.1 臭气和灰尘的产生及控制措施

臭气和灰尘的产生分为流动源和固定源。流动源:在垃圾收集车大量集中进出站时由于车辆的密封性差或外表不洁而散发的臭气和灰尘。

流动源产生的臭气和灰尘的控制措施有:

(1)依靠站内外交通的组织和管理,尽量缩短收集车的行使路径;

(2)车辆经常定期清洗,保证外表的清洁;

(3)要定期检查和更换密封件,保证车辆密封,使臭气尽量少外泄;

(4)杜绝跑、冒、滴、漏。

固定源:在垃圾收集车进行卸料作业时由于压缩装箱时垃圾的暴露而散发的臭气和灰尘。主要的控制措施有:

(1)降低垃圾外暴露面积,降低暴露时间;

(2)中转站作业车间设计为封闭式,进出口设置风帘,整个作业在微负压环境中进行,防止臭气外逸;

垃圾中转站异臭味解决方案

垃圾中转站异臭味解决 方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一.项目背景 垃圾中转站的功能是将居民区分散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集中起来,经过压缩,送到垃圾填埋场。中转站的功能决定中转站必须设置在居民区之中或附近。由于生活垃圾腐烂发臭,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氨、有机氨及部分的硫醇、甲烷等气体散发出来,同时生活垃圾在堆放、装卸、转运过程中难免有臭气散发出来。中转站散发的臭气对周围的居民生活有很大影响,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因此,在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中,垃圾腐臭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若不进行除臭处理,其臭味可达到4级。 垃圾散发臭气中部分臭气化合物的种类和特点如下: 表1:垃圾臭气中部分恶臭物质的特性

注:*表示有毒性;x表示无毒性或是低毒性。 从上表可以看到,垃圾散发臭气中的恶臭物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容易被吸附等特点。 根据垃圾中转站——垃圾作业处理间区域的情况,本方案拟采用综合异味控制技术处理垃圾中转站产生的臭气,从根本上改善重庆市垃圾中转站区域和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 二.设计依据及原则 1.设计依据 ●基础数据和有关环境污染控制要求介绍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GB14554-199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大气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设计原则 ●选择工艺流程简单、技术先进成熟、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的 产品。 ●设备基本不占地方,不影响原有设施布局,业主方不需要增加新的 基础设施。 ●充分考虑方案的经济性,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生活垃圾中转站除臭方法.doc

生活垃圾中转站除臭方法 更新时间:09-7-6 08:48 主要比选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工艺,论述了城市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运营中臭气的控制措施和治理工程设计方案,降低中转站运营期间的污染因子影响,对中转站的建设决策和设计提供参考。 大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交通繁忙,对于大型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中转模式和环保措施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完善提高管理措施,保障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不受污染,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1 污染因子分析和处理工艺 1.1 臭气和灰尘的产生及控制措施 臭气和灰尘的产生分为流动源和固定源。流动源:在垃圾收集车大量集中进出站时由于车辆的密封性差或外表不洁而散发的臭气和灰尘。 流动源产生的臭气和灰尘的控制措施有: (1)依靠站内外交通的组织和管理,尽量缩短收集车的行使路径; (2)车辆经常定期清洗,保证外表的清洁; (3)要定期检查和更换密封件,保证车辆密封,使臭气尽量少外泄; (4)杜绝跑、冒、滴、漏。 固定源:在垃圾收集车进行卸料作业时由于压缩装箱时垃圾的暴露而散发的臭气和灰尘。主要的控制措施有: (1)降低垃圾外暴露面积,降低暴露时间; (2)中转站作业车间设计为封闭式,进出口设置风帘,整个作业在微负压环境中进行,防止臭气外逸;

(3)在垃圾收集车卸料时,卸料机构和垃圾收集车应形成封闭结构,抑制灰尘的飞扬;(4)在容器上方设置一组消毒防尘喷雾系统,在收集车卸料时,喷洒一定量的雾状液体,控制灰尘的飞扬,并与监控系统联动工作; (5)中转站设臭气和灰尘净化处理系统。卸料大厅的臭气和灰尘由设置的吸风罩抽吸,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1.2 臭气和灰尘的处理工艺 中转站产生的臭气是属于低浓度、大风量的气体。臭气和灰尘的处理设备必须成熟可靠,且运行费用低、维修方便。目前国内成熟的处理设备不多,大多是国外的技术。下面介绍几种比较成熟的处理工艺。 1.2.1 文丘里洗涤除尘+生物过滤池 卸料大厅的臭气和灰尘由设置的吸风罩吸走,通过管道与文丘里洗涤除尘器及分离器联接,去除尘土后,经管道输送至后续的生物过滤池进行除臭。空气流从生物过滤池的底部通向顶部,并从建筑物的顶端排入大气,其工艺如下图所示。 图1文丘里洗涤除尘+生物过滤池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污染控制方法概要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污染控制方法* 黄 皇1,黄长缨2,谢 冰1 (1.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2.上海环境物流有限公司,上海200063 摘要: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的组分、恶臭污染的危害和控制方法,并论述了生物法除臭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中的应用,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X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06(201004-0007-03 Control Methods of Odor Pollution in Municipal Domestic Waste Landfill Sites Huang Huang 1,Huang Changying 2,Xie Bing 1 (1.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 2.Shanghai Environment Logistics Co.,Ltd,Shanghai 200063 Abstract :The composition of odor,hazards and control methods of odor pollution in municipal domestic waste landfill sites were introduced,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deodorization in municipal domestic waste landfill sites was discussed.And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municipal domestic waste ;landfill site ;stench ;control method

垃圾中转站异臭味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重庆市垃圾中转站的功能是将居民区分散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集中起来,经过压缩,送到垃圾填埋场。中转站的功能决定中转站必须设置在居民区之中或附近。由于生活垃圾腐烂发臭,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氨、有机氨及部分的硫醇、甲烷等气体散发出来,同时生活垃圾在堆放、装卸、转运过程中难免有臭气散发出来。中转站散发的臭气对周围的居民生活有很大影响,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因此,在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中,垃圾腐臭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若不进行除臭处理,其臭味可达到4级。 垃圾散发臭气中部分臭气化合物的种类和特点如下: 表1:垃圾臭气中部分恶臭物质的特性 沸点 (C)-氨基丙醇

二硫化碳S2C76-30* 苯乙烯C6H5CH=CH2104.14146* 从上表可以看到, 垃圾散发臭气中的恶臭物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容易被吸附等特点。 根据重庆垃圾中转站——垃圾作业处理间区域的情况,本方案拟采用加拿大ECOLO异味控制国际公司产品及日本EM臭源控制技术处理垃圾中转站产生的臭气,从根本上改善重庆市垃圾中转站区域和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 二.设计依据及原则 1.设计依据 基础数据和有关环境污染控制要求介绍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GB 14554-199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大气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设计原则 选择工艺流程简单、技术先进成熟、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的产品。 设备基本不占地方,不影响原有设施布局,业主方不需要增加新的基础设施。 充分考虑方案的经济性,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三.设计参数及要求 1.设计参数 垃圾中转站的场地面积大小以及中转站的场地情况(单位:平方米)。 2.设计标准

除臭总结

篇一:生活垃圾除臭的方法 生活垃圾除臭的方法 垃圾的臭味因垃圾中的有机成分由细菌分解而产生, 生活垃圾中有75-80%是有机物, 主要有果皮、菜叶菜梗、剩饭/菜、家禽、动物及鱼类的皮、毛、内脏、脂肪、粪便、下脚料/血水、树叶、废纸、花草和动物的机体等和一定的水分. 在自然消化的过程中, 经有氧/厌氧发酵等作用下, 产生恶臭, 尤其是在天气炎热的时候, 由于发酵作用加快, 臭气变的更加严重. 生活垃圾的臭味有氨气, 硫化氢, 有机胺, 有机硫, 挥发性脂肪酸等. 生活垃圾除臭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6种: 1.植物液气相反应法: 特点:专业性强,快速高效,高性价比,安全环保,无二次污染。 2.微生物法 原理: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的降解为自身所需营养物质的能力. 适用对象:恶臭有机物. 特点:对固、液物中恶臭溢出可起到抑制作用,但对已散发的恶臭难以发挥作用,占地广,投入高,运行管理麻烦. 3.吸附法 原理:利用多孔介质对恶臭分子进行吸附. 适用对象:碳氢化合物,h2s,碱酸性恶臭分子. 特点:设备简单,除臭效果好,适用于低浓度恶臭气体的处理,一般用于复合恶臭的末级净化,当气体浓度高时需对气体进行水洗、酸洗、碱洗等预处理,含尘量大的气体还需先进行除尘处理,会造成二次污染. 4.燃烧法 原理:恶臭物质多为可燃成分,燃烧后分解为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质. 适用对象:可燃性恶臭成份. 缺点:高成本,高耗能,且会将硫化氢氧化成二氧化硫,造成二次污染。 5.等离子法

原理:等离子体法,靠分子激发器,使用高频、高压,采用分子共振的原理. 适用对象:易被分解的恶臭成份,分子结构不稳定的恶臭气体. 6.气味掩盖法: 遮蔽,用别的强烈气体覆盖恶臭,但无法去除恶臭成分。 恶臭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对人体呼吸、消化、心血管、内分泌及神经系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其中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苯乙烯等还能使人体产生畸变、癌变。垃圾除臭剂适用于垃圾房、小区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屠宰场、饲料厂、养殖场等有垃圾臭味废气的场所。 与启菲特携手共创美好蓝天! 篇二:除臭方法 除臭方法: 1.燃烧法:通过强氧化反应,降解可燃性恶臭物质。该方法主要适用于高浓度,小气量的可燃性恶臭物质的处理。这种方法的净化效率高,恶臭物质被彻底分解掉,但设备易腐蚀,消耗燃料,成本高,处理中可能形成二次污染物。 2.氧化法:利用氧化剂氧化恶臭物质而脱臭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中低浓度的恶臭物质的处理,净化效率高,但需要氧化剂,处理费用较高。 3.吸附法:此方法使用溶剂溶解臭气中的恶臭物质而脱臭。适用于高、中浓度的恶臭物质的处理,可处理大流量的气体,工艺最成熟,但净化效率不高,消耗吸收剂,污染物仅由气相转移到液相。 4.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恶臭物质除臭。该方法适用于低浓度的、高净化要求的恶臭气体的处理,净化效率很高,可处理多组分的恶臭气体,但吸附剂费用昂贵,对待处理的恶臭气体要求高,,即具有较低的湿度和含尘量。 5.中和脱臭法:使用中和脱臭剂减弱恶臭感官强度的方法。适用于需立即地、暂时地消除低浓度恶臭气体影响的场合,可尽快地消除恶臭的影响,灵活性大,但恶臭成分并没有被去除掉,且需投加中和剂。 6.生物脱臭法:这种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恶臭物质而脱臭。适用于可生物降解的水溶性的恶臭物质的处理,脱臭效率高,脱臭装置简单,处理成本低廉,运行维护容易,可避免二次污染,但不能回收利用污染物。 常见的生物脱臭法有生物过滤脱臭法和活性污泥脱臭法两种。生物过滤脱臭法按滤料的不同,又可分为生物滤池式和生物滴滤池式脱臭法。活性污泥法则按气液接触方式分为曝气式和洗涤式活性污泥脱臭法。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 47-2006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 47-2006 2006-1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420号 现批准《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47-2006,自2006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7.1.1、7.1.3、7.1.4、7.2.2、7.2.3、7.2.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 47-91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6年3月26日 1 总则 1.0.1为规范生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转运站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转运站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选址与规模 2.1选址 2.1.1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2.1.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 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人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与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 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1.3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码头)。 2.2规模 2.2.1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或I、Ⅱ、Ⅲ、Ⅳ、V五小类。新建的不同规模转运站的用地指标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表2.2.1转运站主要用地指标 注:1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用地。

垃圾中转站站技术方案

常宁市300T垃圾转运站 工 艺 及 设 备 方 案 湖北精功科技有限公司 2011-01-03

1.中转站主要参数与设计依据 ............................................................... - 3 - 1.1 中转站主要参数 ................................................................... - 3 - 1.2 设计依据......................................................................... - 3 - 2.工艺方案的选择......................................................................... - 4 - 2.1 双模预压式与压装式的比较 .......................................................... - 4 - 2.2.1 操作及工艺流程 ............................................................. - 6 - 2.2.2 工艺流程图 .................................................................. - 7 - 4. 主要设备介绍........................................................................... - 8 - 4.1 双模式垃圾压缩机 .................................................................. - 8 - 4.2 全自动半潜推头式卸料槽 ............................................................ - 9 - 4.3车厢可卸式转运车.................................................................. - 10 - 4.4 集装箱移位系统................................................................... - 11 - 4.5 PRT40型除尘除臭系统.............................................................. - 11 - 4.6 称重计量系统..................................................................... - 13 - 4.7高压洗车系统...................................................................... - 14 - 4.8 自动控制及监测系统 ............................................................... - 14 - 5 主要设备清单........................................................................... - 17 - 6. 环境保护.............................................................................. - 18 - 6.1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 - 18 - 6.2 中转站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控制技术 ............................................. - 18 - 6.2.1 废气粉尘污染治理 ........................................................... - 18 - 6.2.2 中转站车辆及场地清洁 ....................................................... - 18 - 6.2.3 废水治理措施 ............................................................... - 18 - 6.2.4 噪声控制................................................................... - 19 - 6.2.5 蚊蝇控制................................................................... - 19 - 7. 结束语................................................................................ - 20 -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 术规范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 47- -1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420号 现批准《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47-,自 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7.1.1、7.1.3、7.1.4、7.2.2、7.2.3、7.2.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 47-91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3月26日 1 总则 1.0.1为规范生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转运站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转运站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选址与规模

2.1选址 2.1.1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2.1.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 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人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与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 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1.3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码头)。 2.2规模 2.2.1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或I、Ⅱ、Ⅲ、Ⅳ、V五小类。新建的不同规模转运站的用地指标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表2.2.1转运站主要用地指标 注:1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它功能用地。 2用地面积含转运站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含兼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地和园林用地。

大型垃圾中转站通风除尘、除臭系统的研制

第14卷第1期?56?2006年2月 环境卫生工程 EnvironmentalSanitationEngineering V01.14No.1 February2006 大型垃圾中转站通风除尘、除臭系统的研制 田毅.王敏 (天津市市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天津300052) 摘要:对天津市潘楼垃圾中转站通风除尘、除臭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改进后的垃圾中转站各项排放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关键词:大型垃圾中转站;除尘;除臭 中图分类号:TU9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8206(2006)01—0056—03 StudyandManufacturingofVentilationandDeodourSysteminLarge WasteTransferStation TianYi,WangMin (TianjinCityAppearanceEnvironmentalEngineeringDesign&ResearchInstitute,Tianjin300052)Abstract:ProblemsofventilationremovingdustanddeodourinTianjinPanlouwastetransferstationwereanalysedandstudied,improvingdesignschemewasputforwardaccordingtoexistingproblems.Allemissionindexesofupgratedwastetrans—ferstationreachnationalstandard. Keywords:Largewastetransferstation;Dustremoving;Deodour 潘楼垃圾中转站通风除尘、除臭系统的研制是建立在完成2000年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的“大型垃圾中转站设备及配套系统技术措施研究与开发”科研课题基础上,对天津市潘楼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 潘楼垃圾中转站是天津市双口卫生填埋场的配套设施,坐落在西青区小南河镇潘楼村,为2000年国家增量资金项目、天津市重点工程,此工程占地2.67hm2,总投资3600万元,中转垃圾1000t/d。该中转站主要解决天津市和平区、南开区居民生活垃圾清运问题。根据天津市近几年生活垃圾的调查显示,垃圾容积大、容重小,如用5t集装箱垃圾车直运填埋场,每车实际载重量只有2.7t左右,由于运距远、亏载严重,势必造成用车多、用人多、油耗多而加大运输成本;同时由于运输时间集中,给道路交通带来一定压力。因此应建设大型垃圾中转站,即采用小吨位车将垃圾压缩倒入大型垃圾车运往填埋场处理的运输方式。 大型垃圾中转站压缩车间一般有多个卸料车位,每日垃圾转运高峰期集中在早上5:00~9:00,约30S倾倒一车垃圾。由于垃圾卸料时落差较大,粉尘及轻质物腾起,并迅速扩散污染整个车间。在冬季以燃煤取暖的地区垃圾含水量较低,则粉尘污染更为严重,弥漫整个车间,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夏季,垃圾含水量较高,虽然扬 收稿日期:2005.11.30尘较小,但由于垃圾滞留腐败,恶臭污染也极为严重。 2000年我们进行了“大型垃圾中转站设备及配套系统技术措施研究与开发”,其中重点研制大型垃圾中转站通风除尘、除臭系统。 1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存在问题 经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对中转站进行监测,发现压缩车间内的TSP、PM,。、恶臭3项污染物指标均大大超过国家标准,其中最严重项超标280倍,检测恶臭气体的主要物质为氯化氢、硫化氢、甲硫醇、氨、甲基胺等,这些污染物直接影响着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我们结合对国内大型垃圾中转站现状的了解,确定潘楼垃圾中转站存在问题如下: (1)除尘系统未建立一个负压区域,致使运行中扬尘和恶臭得不到很好的控制; (2)系统选用的净化塔设备除尘、除臭效率较低; (3)系统布局不合理。 1.2原因分析 通过因果分析树见图1,对粉尘、臭气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由图1可知: (1)污染区封闭不好。由于污染区没有形成负压状态,垃圾倒出时,气流裹挟着粉尘迅速扩散,污染整个车间。因为垃圾车随时倾倒,如果污染区不能被封闭,在敞开的空间内,粉尘和恶  万方数据

垃圾除臭剂简介

所属分类:[垃圾渗透液除臭剂] 产品简介:垃圾渗滤液通常色度深、污染物浓度高,有恶臭。针对以上渗透液研发生产出新型专用垃圾渗透液除臭剂——植物液除臭剂微生物除臭剂和化学除臭剂三种,推荐您选用植物液除臭剂。... 一、植物液垃圾渗透液除臭剂 (一)简介 植物液垃圾除臭剂是采用国际先进的植物提取技术,在丝兰、银杏叶、茶多酚、葡萄籽、樟科植物、桉叶油、松油等300多种植物提取有效成分为主要原料,根据各种不同臭气分子的吸附分解原理而进行调配生产的除臭剂。 (二)优势 1、纯天然,植物液提取,无色无毒,不含化工制剂 2、净化效率高,对各种臭气具有很高的净化效率,对硫化氢和氨气净化率达90%以上。 3、见效快,持续时间长,一般情况下3分钟就可以达到明显的去臭效果 4、使用方便,杀菌性能好,只需将除臭剂喷洒在污染源或空气中,在除臭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杀菌,抑菌等功效 5、成本低,环保性能好,它是通过分解臭气的成分来祛臭的,价格低廉 (三)他们也在使用 垃圾转运站、包装印刷、垃圾填埋场、制药厂、垃圾堆肥站、畜牧养殖场、垃圾焚烧厂、水产养殖场、粪便处理中心、饲料加工、市政污水处理、公共厕所、屠宰场、食品加工厂、皮革厂、学校、宾馆、医院等。 (四)使用方法 垃圾中转站,用本品100-500倍稀释液均匀喷洒,对每批送进的垃圾都要进行雾状喷洒。大型垃圾填埋场,可用洒水车或喷洒设备喷洒本品的稀释液。 其他(家庭环保):家庭里的下水道口、便器内,可经常喷洒一些本品(原液稀释50-100倍),有除臭及减少蚊蝇作用。 (五)包装存储和运输 包装:本品采用5公斤×4桶/箱或25公斤塑料桶包装。 储存于室内阴凉通风处,避免长期阳光暴晒、产品保质期十二个月。 运输:植物液除臭剂为非危险品、适合常规运输,运输时要防止包装损坏。 二、微生物垃圾渗透液除臭剂 (一)简介 微生物垃圾除臭剂是遵循微生态工程原理,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复合微生物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微生态工程技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由多种不同性质的有益微生物共同组成新型生物除臭剂。 (二)优势 1、使用方便,杀菌性能好,只需将除臭剂喷洒在污染源或空气中,在除臭的同时还可以起

生活垃圾中转站除臭方法

生活垃圾中转站除臭方法 更新时间:09-7-6 08:48 主要比选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工艺,论述了城市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运营中臭气得控制措施与治理工程设计方案,降低中转站运营期间得污染因子影响,对中转站得建设决策与设计提供参考。 大城市得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交通繁忙,对于大型垃圾中转站得建设、中转模式与环保措施需进行深入得研究,完善提高管理措施,保障周边居民得居住环境不受污染,有着相当重要得意义。 1 污染因子分析与处理工艺 1、1 臭气与灰尘得产生及控制措施 臭气与灰尘得产生分为流动源与固定源。流动源:在垃圾收集车大量集中进出站时由于车辆得密封性差或外表不洁而散发得臭气与灰尘。 流动源产生得臭气与灰尘得控制措施有: (1)依靠站内外交通得组织与管理,尽量缩短收集车得行使路径; (2)车辆经常定期清洗,保证外表得清洁; (3)要定期检查与更换密封件,保证车辆密封,使臭气尽量少外泄; (4)杜绝跑、冒、滴、漏。 固定源:在垃圾收集车进行卸料作业时由于压缩装箱时垃圾得暴露而散发得臭气与灰尘。主要得控制措施有: (1)降低垃圾外暴露面积,降低暴露时间; (2)中转站作业车间设计为封闭式,进出口设置风帘,整个作业在微负压环境中进行,防止臭气外逸;

(3)在垃圾收集车卸料时,卸料机构与垃圾收集车应形成封闭结构,抑制灰尘得飞扬; (4)在容器上方设置一组消毒防尘喷雾系统,在收集车卸料时,喷洒一定量得雾状液体,控制灰尘得飞扬,并与监控系统联动工作; (5)中转站设臭气与灰尘净化处理系统。卸料大厅得臭气与灰尘由设置得吸风罩抽吸,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1、2 臭气与灰尘得处理工艺 中转站产生得臭气就是属于低浓度、大风量得气体。臭气与灰尘得处理设备必须成熟可靠,且运行费用低、维修方便。目前国内成熟得处理设备不多,大多就是国外得技术。下面介绍几种比较成熟得处理工艺。 1、2、1 文丘里洗涤除尘+生物过滤池 卸料大厅得臭气与灰尘由设置得吸风罩吸走,通过管道与文丘里洗涤除尘器及分离器联接,去除尘土后,经管道输送至后续得生物过滤池进行除臭。空气流从生物过滤池得底部通向顶部,并从建筑物得顶端排入大气,其工艺如下图所示。

垃圾中转站除臭剂

垃圾中转站除臭剂 垃圾中转站往往位于社区或者居民集中的区域内,垃圾中转站在垃圾压缩和转运的过程中有臭气散发,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传播距离较远,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济南中北精细化工专门研发了一款适合垃圾中转站的除臭剂,目前已经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百芬百垃圾除臭剂是采用国际先进的高效天然植物提取液原料,能有效去除垃圾废气臭味及抑制臭味产生,作用持续时间长,使有机废物快速的自然分解,结合恶臭分子中和相刹的原理,在快速分解去除垃圾臭味的同时抑制各种异味生成,如:硫化氢、硫醇、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气等,是专为垃圾异味净化而开发的新研究成果。 垃圾中转站除臭剂通过植物液的综合效应达到除臭净化的目的,区别于传统的“气味掩盖”方式,百芬百除臭剂它能削弱异味分子的化合键,功能团发生改变,使其不稳定性增加,从根本上去除异味分子,真正做到了祛臭治本,标本兼治,开创了天然植物液除臭产品的新纪元。产品对人体无毒,对皮肤和黏膜无刺激性。天然环保,是安全,有效的纯天然植物提取液。 二、产品特点: 1、该产品专为有机溶剂废气而研发,针对性强,是本公司针对垃圾焚烧所产生异味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吸收液。 2、本产品利用化学反应法与传统的物理方法相比,更具有超强的吸收能力。 3、吸附量是普通活性炭的100倍以上,经济实用,运行成本低。 4、全天然的中性产品,无毒、无可燃性、无腐蚀性、天然环保。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垃圾房、小区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等有垃圾臭味的场所。 四、使用方法: (1)垃圾房、垃圾临时堆场 将垃圾中转站除臭稀释200-300倍直接喷洒垃圾表面,达到去除空气中的垃圾臭味和垃圾改性抑制臭味产生的效果。 (2)小压站、中转站 配合垃圾中转站除臭专用设备200-300倍稀释使用,制剂充分搅匀后立即喷洒。喷洒必须均匀,覆盖要到位。 (3)垃圾填埋场 将百芬百垃圾中转站除臭剂稀释300-500倍后,待垃圾被推平压实后再喷洒。喷洒时必须均匀、已渗透,喷洒量以泡湿为好,喷枪喷射时必须有力,出雾为佳。

垃圾中转站除臭技术

垃圾中转站除臭技术 第一章引言 垃圾中转站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提高垃圾收运效率,节约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环境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据调查统计,目前,宁波市共建有垃圾中转站83座,其中宁波六城区有20座(包括海曙5座、江东3座、江北5座、鄞州1座、镇海3座、北仑3座),县(市)区有34座(包括奉化市7座、余姚市9座、慈溪市7座、宁海县7座、象山县2座、大榭开发区1座、科技园区1座)以及中心建制镇有29座。这些垃圾中转站内的设备主要有压缩式、压块式和集装箱式3种。它们承担着全市每天3600多吨垃圾的清运中转任务。具体见表1-5。 虽然环卫部门动足了脑筋,想方设法加强管理,增加室内冲洗频率,尽量不让垃圾在中转站过夜,及时冲洗作业场区,确保环境卫生,努力把对周边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但是一些中转站由于规划、管理等原因,再加上处理对象的特殊性,从垃圾站内飘出的恶臭味还是无法避免,在中转站垃圾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是一些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垃圾中转站,臭气扰民想象会更加严重,有的影响还很大,令人很不舒服,市民怨声不断。现在除个别中转站采用消毒、喷洒BM药剂、冲洗等较简单的措施来减少中转站室内的臭

气外,绝大多数还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臭气,从而导致臭气影响附近居民的日常。如宁波市江东区福明家园南侧的福明垃圾中转站,由于在垃圾中转过程中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和,污染周围环境,群众投诉强烈,于2004年6月底停止运行。又如建于2000年海曙区南雅垃圾中转站,紧靠南雅社区的北面,五年多来,尽管运行管理良好,但仍有居民反映垃圾中转站散发的臭气一直困扰着他们,尤其是夏天,居民都不敢开窗,群众意见很大。今年市人大301号建议就是《关于要求南雅垃圾中转站搬迁的建议》。 或许是因为“垃圾”这一字眼在老百姓心目中早已“臭”名远扬,所以在目前新改建垃圾中转站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一些市民都认为日常生活需要有垃圾中转站,但又不希望垃圾中转站建在自己家门口。因此,环卫部门就遇到了选址的麻烦。随着宁波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选址非常困难的前提下,从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只能对现有的垃圾中转站臭气进行控制,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有必要对宁波市垃圾中转站除臭技术进行认真的研究,争取尽快解决中转站臭气扰民这一难题。 近年来,宁波市不断加大对垃圾中转站的基础性投入,通过建设具有压缩功能的垃圾中转站,并购置压缩来装运垃圾,实行封闭式管理,尽量减少垃圾对市民造成的污染。不过,由于生活垃圾本身原因,要

垃圾中转站异臭味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垃圾中转站的功能是将居民区分散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集中起来,经过压缩,送到垃圾填埋场。中转站的功能决定中转站必须设置在居民区之中或附近。由于生活垃圾腐烂发臭,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氨、有机氨及部分的硫醇、甲烷等气体散发出来,同时生活垃圾在堆放、装卸、转运过程中难免有臭气散发出来。中转站散发的臭气对周围的居民生活有很大影响,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因此,在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中,垃圾腐臭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若不进行除臭处理,其臭味可达到4 级。 垃圾散发臭气中部分臭气化合物的种类和特点如下: 表1 :垃圾臭气中部分恶臭物质的特性

注:* 表示有毒性;x 表示无毒性或是低毒性。 从上表可以看到, 垃圾散发臭气中的恶臭物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容易被吸附等特点 根据垃圾中转站——垃圾作业处理间区域的情况,本方案拟采用综合异味控制技术处理垃圾中转站产生的臭气,从根本上改善重庆市垃圾中转站区域和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 二.设计依据及原则 1.设计依据 基础数据和有关环境污染控制要求介绍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199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GB 14554-199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大气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设计原则选择工艺流程简单、技术先进成熟、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的产 品。设备基本不占地方,不影响原有设施布局,业主方不需要增加新的基础设施。 充分考虑方案的经济性,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三.设计参数及要求 1.设计参数 垃圾中转站的场地面积大小以及中转站的场地情况(单位:平方米) 2.设计标准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表 1)当异味控制系统运行时,异味控制国家GB14544 93《恶臭污染物二级排放 标准》和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大气排放标准》 2) 处理后无感观臭味 四.除臭工艺及技术介绍 臭源除臭工艺和空气除臭工艺组合而成综合解决方案,能够全面的解决重庆市垃圾中转

化学除臭剂(1)

化学除臭剂 1、本品能够降低环境中恶臭物质的含量,保持垃圾堆放点附近空气清新; 2、减少垃圾堆放点的蚊蝇密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3、减少垃圾渗滤水的产生。 详情: 一、主要用途 对垃圾堆厂繁杂废物的气味有快速的除臭效果,污水处理厂、长年淤积污泥等的处理尤为快捷明显,对水中蛋白质的分解除去效果更佳,并有很强的除臭持久性。垃圾、污水处理厂经除臭剂处理的污水,由于污物与水分子分离后变成不溶性物质,所以,处理过的水长期搁置,也不会变质。 二、突出特点 1、本品能够降低环境中恶臭物质的含量,保持垃圾堆放点附近空气清新; 2、减少垃圾堆放点的蚊蝇密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3、减少垃圾渗滤水的产生。 三、使用方法 1、垃圾堆场、垃圾处理站、垃圾中转站:将生活垃圾除臭剂稀释以后(加50-100倍体积的水进行稀释),用压力装置均匀的喷洒在垃圾堆场的垃圾表面; 2、生活小区垃圾收集点:将生活垃圾除臭剂稀释以后(加50-100倍体积的水进行稀释),均匀的喷洒在垃圾表面及垃圾堆放点的墙体和地面上。长期使用该除臭剂可以在垃圾堆放点形成有益微生物群落,发挥持续、稳定的除臭、清洁作用; 3、将本品喷洒在腐烂的肉、鱼类等上,能抑制臭腥味的发生,且效果长久。他不但具有祛臭效果,还有杀菌、防腐之功效; 4、对污水的处理:投加时先做小试,一般1吨污水量根据臭味程度,投加1-5KG的除臭剂的原液,使用简便,只要将其均匀混入污水中,即可达到除臭的效果。(除臭剂最好加8-10倍体积的净化水进行稀释再投加,以保证其均匀混入污水。) 5、本品也可用于公共厕所除臭。 四、注意事项 1、垃圾堆场:每平方米使用稀释后的除臭剂500-1000ml;

垃圾中转站的作用及功能

垃圾中转站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集中压缩各种生活垃圾,减少运输次数,从而减少整个垃圾运输的成本,降低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其次还有更多的作用,如:减少了蚊蝇的滋生,杜绝了二次污染,美化了周边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城乡传统意义的垃圾站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高效、环保、节能低耗等新概念的要求,因此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推广势在必行。 清洁舒适的环境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辛苦劳作,大量的垃圾是从我们生活中消失了,这就离不开环卫工人与垃圾中转的功劳了;环卫清运工把分散在小区、街道、工厂、生活区的垃圾收集运至垃圾中转站,通过压缩后装在密封式的垃圾专运车送往垃圾处理场。 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对于维持城镇环境卫生、保障市民健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城市重要的环卫基础设施,作为连接居民日常生活垃圾和垃圾处理厂之间的枢纽;同时,在新农村建设当中,也离不开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可合理化,科学解决乡村垃圾难题。

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主要常见的四种为:地埋式垃圾站、垂直式垃圾压缩站、移动式垃圾中转站、分体式垃圾转运站,根据垃圾中转站的处理量选择不同设备。 地埋式垃圾中转站一般属于小型垃圾站,可应用在乡镇、农村、小区、公园、景区、学校、高速服务区等区域,垃圾处理量一般在20-80吨左右的,垃圾投放点压缩处理生活垃圾非常方便;通过各种垃圾收集运输车辆或其它途径将垃圾倾倒入中转站内,装满一箱垃圾后,由举升机构将垃圾站升出地面,在垃圾站升出地坑后与垃圾转运设备对接;通过对接,垃圾站将箱体内的垃圾转移到运输车辆箱体内,垃圾站回落至地坑内,开始下一轮的作业。 垂直式垃圾中转站处理量相对比地埋式垃圾站会大一些,一般处理量在100-120吨左右,用在垃圾站房里面比较居多;工作压力高达120吨,压缩比达1:3,压缩后垃圾密度达0.9t/m3,装载效率高,垃圾在压缩、贮存和卸料等作业过程中始终处于封闭状态,是一种符合环保要求的全新概念的生活垃圾收集设施,采用液压系统控制,将垃圾在密封的储存仓内强制压缩。 河南中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环保环卫领域设备的高新技术

垃圾转运站除臭系统配置

重庆巴南花溪垃圾转运站除臭系统改造 方案设计 重庆融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2012年8月18日

目录 1、设计依据及相关规范 (4) 2、设计原则 (4) 3、改造方案 (5) 3.1、RT-WH系列除臭系统组成及特点 (5) 3.2、工艺布置 (7) 4、系统配置 (9)

企业简介 重庆融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是一家集环保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安装调试于一体的股份制企业。我公司与加拿大ECOLO、加拿大CA、美国bio-form以及国内多家设计院、大学院校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结合国内实情研发并生产各类废气治理设备,包括空间异味控制系统、生物滴滤系统以及各类填料塔系统,并成功运用于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工业制造等领域的废气治理工程。 公司拥有成套除臭解决方案可供用户选型,可以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技术咨询、方案设计、设备配套、系统安装、现场改造、运行维护等综合服务,满足各种废气治理需求。 我公司秉承“客户就是上帝”的经营理念,本着对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和对客户高度负责的精神,真诚希望能与新老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们的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求发展,以诚信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成为业界可信赖的废气净化技术解决方案和成套系统提供商。

1、设计依据及相关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订 (4)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的要求 (5)《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95-1996,规定的无组织排放二级标准即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二级标准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序号污染物单位新扩建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 氨mg/m3 1.5 2 三甲胺mg/m 3 0.08 3 硫化氢mg/m3 0.06 4 甲硫醇mg/m3 0.007 5 甲硫醚mg/m3 0.07 6 二甲二硫mg/m3 0.06 7 二硫化碳mg/m3 3.0 8 苯乙烯mg/m3 5.0 9 臭气浓度无纲量20 (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7)《环境工程设计手册》 2、设计原则 (1)、对现有设备的零部件进行合理利用,降低改造成本;

垃圾中转站异臭味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垃圾中转站的功能是将居民区分散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集中起来,经过压缩,送到垃圾填埋场。中转站的功能决定中转站必须设置在居民区之中或附近。由于生活垃圾腐烂发臭,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氨、有机氨及部分的硫醇、甲烷等气体散发出来,同时生活垃圾在堆放、装卸、转运过程中难免有臭气散发出来。中转站散发的臭气对周围的居民生活有很大影响,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因此,在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中,垃圾腐臭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若不进行除臭处理,其臭味可达到4级。 垃圾散发臭气中部分臭气化合物的种类和特点如下: 表1:垃圾臭气中部分恶臭物质的特性 沸点(C)

-氨基丙醇C3H9NO188x 二甲胺C2H7N*肼H7N2* 甲胺CH5N* 乙胺C2H7N* 2-丁胺C4H11N44* 三甲胺(NH2)3CH-4* 二甲二硫CH3SSCH3109* 二硫化碳S2C76-30* 苯乙烯C6H5CH=CH2146*注:*表示有毒性; x表示无毒性或是低毒性。 从上表可以看到, 垃圾散发臭气中的恶臭物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容易被吸附等特点。 根据垃圾中转站——垃圾作业处理间区域的情况,本方案拟采用综合异味控制技术处理垃圾中转站产生的臭气,从根本上改善重庆市垃圾中转站区域和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 二.设计依据及原则 1.设计依据 基础数据和有关环境污染控制要求介绍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GB 14554-199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大气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设计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