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3 运用正余弦定理研究三角形或多边形(解析版)

专题23 运用正余弦定理研究三角形或多边形(解析版)
专题23 运用正余弦定理研究三角形或多边形(解析版)

专题23 运用正余弦定理研究三角形或多边形

关于三角形或者多边形中的边角以及面积等问题是三角函数模块中重点考查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涉及的知识点为正余弦定理,题目中往往给出多边形,因此,就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标出边和角,合理的选择三角形,尽量选择边和角都比较多的条件的三角形,然后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 一、题型选讲

题型一 、运用正余弦定理研究三角形中的问题

例1、【2020年高考江苏】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3,45a c B ==?.

(1)求sin C 的值;

(2)在边BC 上取一点D ,使得4

cos 5

ADC ∠=-,求tan DAC ∠的值.

【解析】(1)在ABC △

中,因为3,45a c B ===?,

由余弦定理2222cos b a c ac B =+-

,得292235b =+-??=,

所以b =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sin sin b c

B C

=,

所以sin C =

(2)在ADC △中,因为4

cos 5

ADC ∠=-,所以ADC ∠为钝角,

而180ADC C CAD ∠+∠+∠=?,所以C ∠为锐角.

故cos C =则sin 1tan cos 2C C C =

=. 因为4cos 5ADC ∠=-

,所以3sin 5ADC ∠==,sin 3tan cos 4

ADC ADC ADC ∠∠=

=-∠. 从而

31

tan()242tan tan(180)tan()===311tan tan 111()42ADC C ADC ADC C ADC C ADC C -+

∠+∠∠=?-∠-∠=-∠+∠---∠?∠--?

变式1、(2020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期末)在①34asinC ccosA =;

②22

B C

bsin

+=

这两个条

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然后解答补充完整的题.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a =. (1)求sinA ;

(2)如图,M 为边AC 上一点,,2

MC MB ABM π

=∠=,求ABC 的面积

【解析】若选择条件①,则答案为:

(1)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34sinAsinC sinCcosA =, 因为sin 0C ≠,所以2

2

34,916sinA cosA sin A cos A ==, 所以22516sin A =,因为0sinA >,所以4=

5

sinA . (2)解法1:设BM MC m ==,易知45

cos BMC cos BMA sinA ∠=-∠=-=-

在BMC △中由余弦定理得:22

418225m m ??

=-?- ???

,解得m = 所以21133

52252

BMC

S

m sin BMC =

∠=??= 在Rt ABM 中,

4

,52

sinA BM ABM π

==∠=

所以4

AB =,所以158

ABM

S =

, 所以31527288

ABC

S

=

+= 解法2:因为MB MC =,所以MBC C ∠=∠, 因为,2

ABM π

∠=

所以2,22

2

A C C A π

π

∠+∠=

∠=

-∠,

所以22sin C sin A cosA π??

???

=-= 因为A 为锐角,所以3

25

sin C cosA ==

152

sin sin sin b c a B C A ===

所以152sin ,4b B =

152

sin ,4

c C = 所以11152152445sin sin sin sin sin 2244542ABC

S

bc A B C C C π??==???=+ ???

454527

sin cos sin 2448

C C C =

== 若选择条件②,则答案为:

(1)因为252B C bsin asinB +=,所以252

A

bsin asinB π-=, 由正弦定理得252A

sinBcos sinAsinB =,

因为0sinB ≠,所以25,2A cos sinA =5222

A A A

cos sin cos =,

因为02

A

cos

≠,所以25A sin =,

则25A cos

=,所以4

sin 2sin cos 225

A A A ==. (2)同选择①

变式2、(2019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检)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在边AB 上,3AD DB =,

4

cos 5

A =,5

cos 13

ACB ∠=

,13BC =. (1)求cos B 的值; (2)求CD 的长.

【解析】:(1)在ABC △中,4

cos 5

A =

,(0,π)A ∈, 所以2243

sin 1cos 1()55

A A =-=-=.

同理可得,12sin 13

ACB ∠=

. 所以cos cos[π()]cos()B A ACB A ACB =-+∠=-+∠

A B C

D

sin sin cos cos A ACB A ACB =∠-∠

312451651351365

=?-?=. (2)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

1312

sin 20

3sin 135

BC AB ACB A

=

∠=?=. 又3AD DB =,所以1

54

BD AB =

=. 在BCD △

中,由余弦定理得,CD =

=

=

变式3、(2020·浙江镇海中学高三3月模拟)在中,

,为的平分线,,

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原题图形如图所示:

则: 设

,则

,又

解得:

本题正确结果:

变式4、【2019年高考浙江卷】在ABC △中,90ABC ∠=?,4AB =,3BC =,点D 在线段AC 上,

若45BDC ∠=?,则BD =___________,cos ABD ∠=___________.

【答案】

5

10

【解析】如图,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有:

sin sin AB BD ADB BAC =∠∠,而3π

4,4

AB ADB =∠=,

5AC ,34sin ,cos 55BC AB BAC BAC AC AC ∠=

=∠==,所以5

BD =

ππcos cos()cos cos sin sin 4410

ABD BDC BAC BAC BAC ∠=∠-∠=∠+∠=

.

题型二、运用正余弦定理研究多边形中的问题

例2、【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数】如图,在三棱锥P –ABC 的平面展开图中,AC =1,AB AD ==

AB

⊥AC ,AB ⊥AD ,∠CAE =30°,则cos ∠FCB =______________.

【答案】1

4

-

【解析】

AB AC ⊥,AB =1AC =,

由勾股定理得2BC ==,

同理得BD =BF BD ∴==

在ACE △中,1AC =,AE AD ==

30CAE ∠=,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3013211CE AC AE AC AE =+-?=+-?=, 1CF CE ∴==,

在BCF 中,2BC =,BF =,1CF =,

由余弦定理得2221461

cos 22124

CF BC BF FCB CF BC +-+-∠===-???.

故答案为:1

4

-

. 变式1、(2018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检)如图,在梯形ABCD 中,已知AD ∥BC ,AD =1,BD =210,

∠CAD =π

4,tan ∠ADC =-2.

(1) 求CD 的长;

(2) 求△BCD 的面积.

【解析】: (1)因为tan ∠ADC =-2,且∠ADC ∈(0,π),所以sin ∠ADC =255,cos ∠ADC =-5

5.

所以sin ∠ACD =sin ??

??π-∠ADC -π4

=sin ??

??∠ADC +π4

=sin ∠ADC ·cos π4+cos ∠ADC ·sin π

4

=10

10,(6分)

在△ADC 中,由正弦定理得CD =AD ·sin ∠DAC

sin ∠ACD =5

(2) 因为AD ∥BC, 所以cos ∠BCD =-cos ∠ADC =55,sin ∠BCD =sin ∠ADC =25

5 在△BDC 中,由余弦定理得BD 2=BC 2+CD 2-2BC ·CD ·cos ∠BCD ,

得BC 2-2BC -35=0,解得BC =7, (12分)

所以S △BCD =12BC ·CD ·sin ∠BCD =12×7×5×25

5=7. 变式2、(2017年苏北四市模拟)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13,AC =10,AD =5,CD =65,AB →·AC →

=50.

(1) 求cos ∠BAC 的值;

(2) 求sin ∠CAD 的值; (3) 求△BAD 的面积.

【解析】: (1) 因为AB →·AC →

=||A B →||

A C →cos ∠BAC ,

所以cos ∠BAC =AB →·AC

→||A B →||

A C

→=5013×10=5

13.

(2) 在△ADC 中,AC =10,AD =5,CD =65.

由余弦定理,得cos ∠CAD =AC 2+AD 2-CD 22AC ·AD =102+52-(65)22×10×5=3

5. 因为∠CAD ∈(0,π),所以sin ∠CAD =1-cos 2

∠CAD =1-????352=45.

(3) 由(1)知,cos ∠BAC =513. 因为∠BAC ∈(0,π)

所以sin ∠BAC =1-cos 2

∠BAC =

1-????5132=1213.

从而sin ∠BAD =sin(∠BAC +∠CAD )

=sin ∠BAC cos ∠CAD +cos ∠BAC sin ∠CAD =1213×35+513×45=5665.

所以S △BAD =12AB ·AD ·sin ∠BAD =12×13×5×56

65 =28.

题型三、运用正余弦定理研究情境中的三角形或多边形问题

例3、(2020届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三月考)泉城广场上矗立着的“泉标”,成为泉城济南的标志和象征.为了测量“泉标”高度,某同学在“泉标”的正西方向的点A 处测得“泉标”顶端的仰角为45?,沿点A 向北偏东30?前进100 m 到达点B ,在点B 处测得“泉标”顶端的仰角为30?,则“泉标”的高度为( ) A .50 m B .100 m

C .120 m

D .150 m

【答案】A

【解析】如图,CD 为“泉标”高度,设高为h 米,由题意,CD ⊥平面ABD ,100AB =米,60BAD ?∠=,

,4530CAD CBD ?∠=∠=

在CBD 中,BD 3h =,在CAD 中,AD h =,

在ABD △中,3,BD h AD h =

=,,100AB =,60BAD ?∠=,

由余弦定理可得2

2

3100002100cos 60(50)(100)0h h h h h ?

=+-?∴-+=,

解得50h =或100h =- (舍去), 故选:B.

变式1、(2020·山东新泰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某环保监督组织为了监控和保护洞庭湖候鸟繁殖区域,需测量繁殖区域内某湿地、两地间的距离(如图),环保监督组织测绘员在(同一平面内)同一直线上的三个测量点、、,从点测得,从点测得,,从点测得,并测得

(单位:千米),测得、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千米.

【答案】

【解析】在中,

,,,

,则

在中,,,,则,

由正弦定理得

,可得,

在中,,,, 由余弦定理得,因此,

(千米). 故答案为:.

变式2

、(2020届山东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

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块麦田里玩,几千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将自己的精神生活寄托于那广阔无垠的麦田.假设霍尔顿在一块成凸四边形ABCD 的麦田里成为守望者,如图所示,为了分割麦田,他将BD 连接,设ABD ?中边BD 所对的角为A ,BCD ?中边BD 所对的角为C

,经测量已知2AB BC CD ===

,AD =

A B D C E D 67.5ADC ∠=C 45ACD ∠=75BCE ∠=E 60BEC ∠=DC =CE =A B 3ACD △45ACD ∠=67.5ADC ∠=CD =67.5CAD ∴∠=AC CD ==BCE 60BEC ∠=75BCE ∠=CE =45CBE ∠=sin 45sin 60

CE BC

=2sin 60sin 452

CE BC =

==ABC AC =BC =18060ACB ACD BCE ∠=-∠-∠=2222cos609AB AC BC AC BC =+-?=3AB =3

(1)霍尔顿发现无论BD cos A C -为一个定值,请你验证霍尔顿的结论,并求出这个定值; (2)霍尔顿发现麦田的生长于土地面积的平方呈正相关,记ABD ?与BCD ?的面积分别为1S 和2S ,为

了更好地规划麦田,请你帮助霍尔顿求出22

12S S +的最大值.

【解析】(1)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241216BD A A =+-=-,

在BCD ?中,由余弦定理得2448cos BD C =+-,1688cos A C -=-,

则)

8

cos 8A C -=,cos 1A C -=;

(2)

1122S A A =??=,21

22sin 2sin 2

S C C =??=,

则(

)

2

2

2

2

22

1212sin 4sin 1612cos 4cos S S A C A C +=+=-+,

由(11cos A C =+,代入上式得:

)

2

2222121612cos 4

124cos 12S S A A A A +=---=-++,

配方得:2

22

1224cos 14S S A ?+=-+ ??,

∴当A =时,2212S S +取到最大值14.

变式3、(2017南京、盐城二模)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选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 与D ,测得∠BCD =30°,∠BDC =120°,CD =10 m ,并在点C 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60°,则塔高AB =________m.

【答案】 30

解析: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得BC =sin120°

sin30°·10=103(m).在Rt △ABC 中,AB =BC tan60°=30(m).

二、达标训练

1、(2020届浙江省十校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如图,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

c

,若b =5c =,2B C =,则cos C ______,点D 为边BC 上一点,且6BD =,则ADC ?的

面积为______.

10

【解析】因为b =5c =,2B C =,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b c

B C

=,

5sin C =,

则cos C =

;4

sin 2sin cos 25B C C ===,

14

561225

ABD S ?∴=???=,

由余弦定理可得:2cos C == 解可得5a =(舍)或11a =, 所以

6

5

ABD ADC S BD S CD ??==, 5

12106

ADC S ?∴=?=.

,10.

2、(2018南通、扬州、淮安、连云港二调)如图,在△ABC 中,AB =3,AC =2,BC =4,点D 在边BC 上,∠BAD =45°,则tan ∠CAD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8+15

7 【解析】、 从构造角的角度观察分析,可以从差的角度(∠CAD =∠A -45°),也可以从和的角度(∠A =∠CAD +45°),所以只需从余弦定理入手求出∠A 的正切值,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解法1 在△ABC 中,AB =3,AC =2,BC =4,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A =32+22-422×3×2=-1

4,所以tan A =-15,于是

tan ∠CAD =tan(A -45°)=tan A -tan45°1+tan A tan45°=8+15

7.

解法 2 由解法1得tan A =-15.由tan(45°+∠CAD )=-15得tan45°+tan ∠CAD

1-tan45°tan ∠CAD =-15,即1+tan ∠CAD 1-tan ∠CAD =-15,解得tan ∠CAD =8+157.

3、

(2020届浙江省高中发展共同体高三上期末)在ABC ?中,5AB =,BAC ∠的平分线交边BC 于D .

若45ADC ∠=.BD sin C =___________.

【解析】ABD ?5sin135=

,所以sin BAD ∠=

AD 为BAC ∠的平分线即sin sin 10

BAD CAD ∠=∠=

()10sin sin 45C DAC ∴=∠+∠=

+=

.

4、(2019南通、扬州、淮安、连云港二调)如图,在△ABC 中,AB =3,AC =2,BC =4,点D 在边BC 上,∠BAD =45°,则tan ∠CAD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8+15

7 【解析】、 从构造角的角度观察分析,可以从差的角度(∠CAD =∠A -45°),也可以从和的角度(∠A =∠CAD +45°),所以只需从余弦定理入手求出∠A 的正切值,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解法1 在△ABC 中,AB =3,AC =2,BC =4,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A =32+22-422×3×2=-1

4,所以tan A =-15,于是

tan ∠CAD =tan(A -45°)=tan A -tan45°1+tan A tan45°=8+15

7.

解法 2 由解法1得tan A =-15.由tan(45°+∠CAD )=-15得tan45°+tan ∠CAD

1-tan45°tan ∠CAD =-15,即1+tan ∠CAD 1-tan ∠CAD =-15,解得tan ∠CAD =8+157.

5、(2020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上期末联考)在①ABC ?面积2ABC S ?=,②6

ADC π

∠=这两个条件中任

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求AC . 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34

ABC π

∠=

,BAC DAC ∠=∠,______,24CD AB ==,求AC .

【解析】 选择①:

113sin 2sin 2224

ABC S AB BC ABC BC π

?=???∠=???=

所以BC = 由余弦定理可得

2222cos AC AB BC AB BC ABC =+-??∠

4822202??

=+-??-= ? ???

所以AC ==

选择②

设BAC CAD θ∠=∠=,则04

π

θ<<

,4

BCA π

θ∠=

-,

在ABC ?中sin sin AC AB

ABC BCA =∠∠,即2

3sin sin 44AC ππθ=??- ???

所以

sin 4AC πθ=

??- ???

在ACD ?中,sin sin AC CD ADC CAD

=∠∠,即

4

sin sin 6

AC πθ=

所以2sin AC θ

=

.

所以2sin sin 4πθ

θ=

??- ???

,解得2sin cos θθ=,

又04

π

θ<<

,所以sin θ=

所以2

sin AC θ

==

6、(2020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期末)如图,某市三地A ,B ,C 有直道互通.现甲交警沿路线AB ?乙交警沿路线ACB 同时从A 地出发,匀速前往B 地进行巡逻,并在B 地会合后再去执行其他任务.已知AB =10km ,AC =6km ,BC =8km ,甲的巡逻速度为5km /h ,乙的巡逻速度为10km /h .

(1)求乙到达C 地这一时刻的甲?乙两交警之间的距离;

(2)已知交警的对讲机的有效通话距离不大于3km ,从乙到达C 地这一时刻算起,求经过多长时间,甲?乙方可通过对讲机取得联系.

【解析】 (1)由3

10,6,8,90cos 5

AB km AC km BC km ACB A ===∴∠=∴=,

. 设当乙到达C 地时,甲处在D 点,则6

5310AD km =?=

所以在ACD ?中,由余弦定理得:

222223117

2cos 6323655

CD AC AD AC AD A =+-??=+-???=

5

CD ∴=

即此时甲?乙两交警之间的距离为

5

km (2)设乙到达C 地后,经过t 小时,甲?乙两交警之间的距离为()f t km , 在BCD ?中,48,7,cos 5

BC km BD km ABC ==∠= 乙从C 地到达B 地,用时4

5

t =

小时,甲从D 处到达B 地,用时75

t =小时,

所以当乙从C 地到达B 地,此时,甲从D 处行进到E 点处,且4

54,35

DE km BE km =

?==

所以当405t ≤≤

时,()t f ==

令282

()3,1,560,033

f t t t t >>∴-+>∴<<或45t >(舍去)

又当4

7

5

5

t ≤≤

时,甲?乙两交警间的距离()753f t t km =-≤

因为甲?乙间的距离不大于3km 时方可通过对讲机取得联系 所以,从乙到达C 地这一时刻算起,经过

2

5

小时,甲?乙可通过对讲机取得联系.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高考风向 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 学习要领 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 1. 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1)a ∶b ∶c =sin_A ∶sin_B ∶sin_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 c 2R 等形式,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 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 2ab . 3.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 2 (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 r . 4.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 [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在锐角三角形中,cos A

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典型例题精析

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典型例题精析 [例题1]质量为m的物体,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7-1所示.求在时间t内物体所受的重力、斜面支持力以及合外力给物体的冲量. [思路点拨]依冲量的定义,一恒力的冲量大小等于这力大小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方向与这力的方向一致.所以物体所受各恒力的冲量可依定义求出.而依动量定理,物体在一段时间t内的动量变化量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冲量,故合外力给物体的冲量又可依动量定理求出. [解题过程]依冲量的定义,重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 I G=mg·t, 方向竖直向下.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冲量大小为 I N=N·t=mg·cosθ·t,

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可分别用下列三种方法求出. (1)先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合外力,再依定义求出其冲量. 由图7-1(2)知,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大小为F=mg·sinθ,方向沿斜面向下. 所以合外力的冲量大小 I F=F·t=mg·sinθ·t. 方向沿斜面向下. (2)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各外力冲量的矢量和,先求出各外力的冲量,然后依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合外力的冲量. 利用前面求出的重力及支持力冲量,由图7-1(3)知合外力冲量大小为 方向沿斜面向下.

或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7-1(4),由正交分解法求出.先分别求出合外力冲量I F在x,y方向上分量I Fx,I Fy,再将其合成. (3)由动量定理,合外力的冲量I F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量Δp. I F=Δp=Δmv=mΔv=m(at)=mgsinθ·t. [小结] (1)计算冲量必须明确计算的是哪一力在哪一段时间内对物体的冲量. (2)冲量是矢量,求某一力的冲量除应给出其大小,还应给出其方向. (3)本题解提供了三种不同的计算合外力冲量的方法.

高中数学必备知识点 正弦与余弦定理和公式

三角函数正弦与余弦的学习,在数学中只要记住相关的公式即可。日常考试 正弦和余弦的相关题目一般不会很难,是很多数学基础不是很牢的同学拿分的好题目。但对于有些同学来说还是很难拿分,那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正弦定理的应用领域 在解三角形中,有以下的应用领域: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解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三角形 (3)运用a:b:c=sinA:sinB:sinC解决角之间的转换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这个角的正弦 正弦定理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 a/sinA=b/sinB=c/sinC=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其次,余弦的应用领域 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1)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2) sinA : sinB : sinC = a : b : c;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与其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且该比值都等于该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已知三角形是确定的,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由于该三角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其解不确定,可结合平面几何作图的方法及“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去考虑解决问题 (3)相关结论: a/sinA=b/sinB=c/sinC=(a+b)/(sinA+sinB)=(a+b+c)/(sinA+sinB+sinC) c/sinC=c/sinD=BD=2R(R为外接圆半径) (4)设R为三角外接圆半径,公式可扩展为:a/sinA=b/sinB=c/sinC=2R,即当一内角为90°时,所对的边为外接圆的直径。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还需要知道它的几个变形sinA=a/2R,sinB=b/2R,sinC=c/2R asinB=bsinA,bsinC=csinB,asinC=csinA (5)a=bsinA/sinB sinB=bsinA/a 正弦、余弦典型例题 1.在△ABC中,∠C=90°,a=1,c=4,则sinA 的值为 2.已知α为锐角,且,则α的度数是() A.30° B.45° C.60° D.90° 3.在△ABC中,若,∠A,∠B为锐角,则∠C的度数是() A.75° B.90° C.105° D.120° 4.若∠A为锐角,且,则A=() A.15° B.30° C.45° D.60° 5.在△ABC中,AB=AC=2,AD⊥BC,垂足为D,且AD=,E是AC中点, EF⊥BC,垂足为F,求sin∠EBF的值。

解三角形题型5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供参考)(新)

解三角形题型5: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1、(2013·陕西高考文科·T9)设△ABC 的内角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若 cos cos sin b C c B a A +=, 则△ABC 的形状为 (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2、(2010上海文数)18.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sin :sin 5:11:13A B C =, 则△ABC (A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C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3、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增加同样的长度,则这个新的三角形的形状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由增加的长度决定 4、在△ABC 中,已知2a b c =+,2 sin sin sin A B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5、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cos sin 2=,那么△ABC 一定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正三角形 6、A 为ΔABC 的一个内角,且sinA+cosA= 12 7 , 则ΔABC 是______三角形. 7、在△ABC 中,若c C b B a A sin cos cos = =,则△ABC 是( ) A .有一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有一内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8、若(a+b+c)(b+c -a)=3abc,且sinA=2sinBcosC, 那么ΔABC 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9、(2010辽宁文数17)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 且2sin (2)sin (2)sin a A b c B c b C =+++ (Ⅰ)求A 的大小; (Ⅱ)若sin sin 1B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10、在ABC ?中,已知2222()sin()()sin()a b A B a b A B +?-=-?+,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11、在ΔABC 中,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形状: ①B=60°,b 2=ac ; ②b 2tanA=a 2tanB ; ③sinC= B A B A cos cos sin sin ++④ (a 2-b 2)sin(A+B)=(a 2+b 2)sin(A -B).

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文) 已知ΔABC 的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设向量(,)m a b =, (sin ,sin )n B A =,(2,2)p b a =-- . (1)若m //n ,求证:ΔABC 为等腰三角形; (2)若m ⊥p ,边长c = 2,角ΔABC 的面积 . 答案: 证明:(1)//,sin sin ,m n a A b B ∴=u v v Q 即22a b a b R R ? =? ,其中R 是三角形ABC 外接圆半径,a b =. ABC ∴?为等腰三角形 (2)由题意可知//0,(2)(2)0m p a b b a =-+-=u v u v 即 a b ab ∴+= 由余弦定理可知, 2 2 2 4()3a b ab a b ab =+-=+- 2()340ab ab --=即4(1)ab ab ∴==-舍去. 11 sin 4sin 223 S ab C π ∴==??= 来源:09年高考上海卷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

(文)在ABC ?中,A C AC BC sin 2sin ,3,5=== (Ⅰ)求AB 的值。(Ⅱ)求)4 2sin(π - A 的值。 答案: (1)解:在ABC ? 中,根据正弦定理, A BC C AB sin sin = ,于是522sin sin ===BC A BC C AB (2)解:在ABC ? 中,根据余弦定理,得AC AB BC AC AB A ?-+=2cos 2 22 于是A A 2cos 1sin -== 5 5, 从而5 3sin cos 2cos ,54cos sin 22sin 22=-== =A A A A A A 10 2 4 sin 2cos 4 cos 2sin )4 2sin(= -=- π π π A A A 来源:09年高考江西卷 题型:解答题,难度:容易 在⊿ABC 中,,A B 为锐角,角,,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且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典型例题解析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典型例题解析 【例1】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m 的盒子,盒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如图55-1所示.物体与盒底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物体以水平速度v 0向右运动,当它刚好与盒子右壁相碰时,速度减为 v 02 ,物体与盒子右壁相碰后即粘在右壁上,求: (1)物体在盒内滑行的时间; (2)物体与盒子右壁相碰过程中对盒子的冲量. 解析:(1)对物体在盒内滑行的时间内应用动量定理得:-μmgt = m mv t 0·-,=v v g 0022 (2)物体与盒子右壁相碰前及相碰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都守恒,设碰 撞前瞬时盒子的速度为,则:=+=+.解得=,=.所以碰撞过程中物体给盒子的冲量由动量定理得=-=,方向向右. v mv m v 22mv (m 2m)v v v I 2mv 2mv mv /61001212210v v 0043 点拨:分清不同的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相应物理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例2】 如图55-2所示,质量均为M 的小车A 、B ,B 车上 挂有质量为的金属球,球相对车静止,若两车以相等的速率M 4 C C B 1.8m/s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相向运动,相碰后连在一起,则碰撞刚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多大?C 球摆到最高点时C 球的速度多大? 解析:两车相碰过程由于作用时间很短,C 球没有参与两车在水平方向的相互作用.对两车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以向左为正):Mv -Mv =

2Mv 1两车相碰后速度v 1=0,这时C 球的速度仍为v ,向左,接着C 球向左上方摆动与两车发生相互作用,到达最高点时和两车 具有共同的速度,对和两车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解得==,方向向左.v C v (M M )v v v 0.2m /s 222M M 4419 点拨:两车相碰的过程,由于作用时间很短,可认为各物都没有发生位移,因而C 球的悬线不偏离竖直方向,不可能跟B 车发生水平方向的相互作用.在C 球上摆的过程中,作用时间较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与两车发生相互作用使两车在水平方向的动量改变,这时只有将C 球和两车作为系统,水平方向的总动量才守恒. 【例3】 如图55-3所示,质量为m 的人站在质量为M 的小车的右端,处于静止状态.已知车的长度为L ,则当人走到小车的左端时,小车将沿光滑的水平面向右移动多少距离? 点拨:将人和车作为系统,动量守恒,设车向右移动的距离为s ,则人向左移动的距离为L -s ,取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s -m(L -s)=0,从而可解得s .注意在用位移表示动量守恒时,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并在选定正方向后位移有正、负之分. 参考答案 例例跟踪反馈...;;.×·3 m M +m L 4 M +m M H [] 1 C 2h 300v 49.110N s 04M m M 【例4】 如图55-4所示,气球的质量为M 离地的高度为H ,在气球下方有一质量为m 的人拉住系在气球上不计质量的软绳,人和气球恰悬浮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现人沿软绳下滑到达地面时软绳的下端恰离开地面,求软绳的长度.

三角函数之正余弦定理

教师寄语: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 1 戴氏教育中高考名校冲刺教育中心 【我生命中最最最重要的朋友们,请你们认真听老师讲并且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学业的成功重在于考点的不断过滤,相信我赠予你们的是你们学业成功的过滤器。谢谢使用!!!】 主管签字:________ §3.6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一、考点、热点回顾 2014会这样考 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1. 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 变形:(1)a ∶b ∶c =sin_A ∶sin_B ∶sin_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 弦定理可以变形: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 2ab . 3.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 2 (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 可由此计算R 、r . 4.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 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 图形 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b 解的个数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正余弦定理与解三角形整理(有答案)

正余弦定理考点梳理: 1. 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如图,在△ABC中,C=90°,AB=c,AC=b,BC=a。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A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c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b sin A=cos B=a c ,cos A=sin B= b c ,tan A= a b 。 C B 2.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a 如图6-29 ,在△ABC中,A、B、C为其内角,a、b、c 分别表示A、B、C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B+C=_____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3. 正弦定理: a b c 2R 。(R为外接圆半径)sin A sin B sin C a b c = ==2R的常见变形: sin A sin B sin C (1)sin A∶sin B∶sin C=a∶b∶c; (2) a b == sin A sin B c = sin C a+b+c =2R; sin A+sin B+sin C (3) a=2R sin_ A,b=2R sin_ B,c=2R sin_ C; a b c (4)sin A=,sin B=,sin C=. 2R 2R 2R 4. 三角形面积公式:S=1 2 ab sin C= 1 1 bc sin A=ca sin B. 2 2 5. 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 的积的两倍。 2 2 2 a b c 2bccos A 2 2 2 b a c 2accosB 2 2 2 c b a 2ba cosC 或 cos A cos B cos C 2 2 2 b c a 2bc 2 2 2 a c b 2ac 2 2 2 b a c 2ab 余弦定理的公式:. 6. (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试题经典及解析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定理 1.如图所示,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的二辆手推车沿一直线排列,质量均为m ,人在极短的时间内给第一辆车一水平冲量使其运动,当车运动了距离L 时与第二辆车相碰,两车以共同速度继续运动了距离L 时停。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恒为车所受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为g ,若车与车之间仅在碰撞时发生相互作用,碰撞吋间很短,忽咯空气阻力,求: (1)整个过程中摩擦阻力所做的总功; (2)人给第一辆车水平冲量的大小。 【答案】(1)-3kmgL ;(2)10m kgL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运动过程中摩擦阻力做的总功为W ,则 W =-kmgL -2kmgL =-3kmgL 即整个过程中摩擦阻力所做的总功为-3kmgL 。 (2)设第一辆车的初速度为v 0,第一次碰前速度为v 1,碰后共同速度为v 2,则由动量守恒得 mv 1=2mv 2 22101122 kmgL mv mv -= - 2 21(2)0(2)2 k m gL m v -=- 由以上各式得 010v kgL = 所以人给第一辆车水平冲量的大小 010I mv m kgL == 2.观赏“烟火”表演是某地每年“春节”庆祝活动的压轴大餐。某型“礼花”底座仅0.2s 的发射时间,就能将质量为m =5kg 的礼花弹竖直抛上180m 的高空。(忽略发射底座高度,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 (1)“礼花”发射时燃烧的火药对礼花弹的平均作用力是多少?(已知该平均作用力远大于礼花弹自身重力) (2)某次试射,当礼花弹到达最高点时爆炸成沿水平方向运动的两块(爆炸时炸药质量忽略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与正余弦定理专题

高三文科数学:三角函数与正余弦定理专题 一、选择题: 1.sin 68°sin 67°-sin 23°cos 68°的值为( ) A .-2 2 B.22 C.3 2 D .1 2.(2013·江西高考)若sin α 2=3 3,则cos α=( ) A .-2 3 B .-1 3 C.1 3 D.2 3 3.已知tan ????α-π 6=3 7,tan ????π 6+β=2 5,则tan(α+β)的值为( ) A.29 41 B.1 29 C.1 41 D .1 4.把y =sin 1 2x 的图像上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得到y =sin ωx 的图像,则ω的值为( ) A .1 B .4 C.1 4 D .2 5.要得到函数y =cos(2x +1)的图像,只要将函数y =cos 2x 的图像( )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 B .向右平移1个单位 C .向左平移1 2个单位 D .向右平移1 2个单位 6.若sin α<0且tan α>0,则α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 二、填空题: 7.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1),则sin α=________. 8.已知扇形周长为10,面积是4,求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___. 9.函数y =cos ????2x +π 6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__. 10.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b +c =2a ,3sin A =5sin B , 则角C =________.

三、解答题: 11. (2015·山东高考)设2()sin cos cos ()4f x x x x π =-+ (1)求()f x 的单调区间 (2)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02A f =,1a =,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12.已知2tan =θ, 求(Ⅰ)θ θθθsin cos sin cos -+;(Ⅱ)θθθθ22cos 2cos .sin sin +-的值.

如何正确理解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共两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基础和知识结构,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 (2) 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3) 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 (4) 掌握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 (5) 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二)能力目标 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并通过实践演算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三)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 (2) 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证明过程。 (1)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2) 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启发示探索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用具 粉笔,直尺,三角板,半圆,计算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正弦定理 (一) 课题引入 如图1.1-1,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图1.1-1) (二) 探索新知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 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A 则 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D B (图1.1-3) 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这一等式? 证明二:(等积法)在任意斜△ABC 当中 S △ABC =A bc B ac C ab sin 2 1sin 2 1sin 2 1== 两边同除以abc 21 即得:A a sin =B b sin =C c sin 证明三:(外接圆法) 如图所示,∠A=∠D ∴ R CD D a A a 2sin sin === (R 为外接圆的半径) 同理 B b sin =2R ,C c sin =2R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2017年高考试题: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2017年高考文科数学新课标Ⅰ卷第11题: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已知0)cos (sin sin sin =-+C C A B ,2=a ,2=c ,则=C ( ) A. 12π B.6π C.4π D.3 π 本题解答:0cos sin sin sin )sin(0)cos (sin sin sin =-++?=-+C A C A C A C C A B 0sin sin cos sin 0cos sin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C A A C C A C A A C C A 4 31tan 1cos sin cos sin 0sin cos π = ?-=?-=? -=?=+?A A A A A A A A 。 根据正弦定理得到: 21222 2sin sin sin sin =? ==?=a A c C C c A a ,C 是锐角6 π=?C 。 2017年高考理科数学新课标Ⅰ卷第17题: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已知ABC ?的面积为A a sin 32 。 (Ⅰ)求C B sin sin ; (Ⅱ)若1cos cos 6=C B ,3=a ,求ABC ?的周长。 本题解答:(Ⅰ)ABC ?的面积为 A a sin 32222sin 2 3 sin 3sin 21a A bc A a A bc =?=? 3 2 sin sin 1sin sin 23sin sin sin sin 2322=?=?=?C B C B A A C B 。 (Ⅱ)61cos cos 1cos cos 6=?=C B C B ,3261sin sin cos cos 32sin sin -=-?=C B C B C B 3 21cos 21cos 21)cos(π =?=?-=-?-=+?A A A C B 。 根据余弦定理得到:921 29cos 22222222=-+??-+=?-+=bc c b bc c b A bc c b a ①。 根据(Ⅰ)得到:898 9 3)23(23sin 232222=?=?=??=bc bc bc a A bc ②。 ②代入①中得到:3382172)(17982222222=?+=++=+?=+?=-+bc c b c b c b c b ABC c b ??=+?33的周长为:333+=++c b a 。 2017年高考文科数学新课标Ⅱ卷第16题: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若A c C a B b cos cos cos 2+=,则=B 。 本题解答:根据射影定理得到:b A c C a =+cos cos ,b B b A c C a B b =?+=cos 2cos cos cos 2

高二物理动量定理的应用

动量定理的应用(2)·典型例题解析 【例1】 500g 的足球从1.8m 的高处自由下落碰地后能弹回到1.25m 高,不计空气阻力,这一过程经历的时间为1.2s ,g 取10m/s 2,求足球对地面的作用力. 解析:对足球与地面相互作用的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取竖直向下为 正,有-Δ=′-其中Δ=--=-×-×=--=,′=-=-××=(mg N)t mv mv t 1.2 1.21.20.60.50.1(s)v 2gh 210 1.2522221810 21251012h g h g .. -,==××=,解得足球受到向上的 弹力='+=+×=+=5(m /s)v 2gh 210 1.86(m /s)N mg 0.51055560(N)1v v v t ().(). -+?056501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足球对地面的作用力大小为60N ,方向向下. 点拨:本例也可以对足球从开始下落至弹跳到最高点的整个过程应用动量定理:mgt 总-N Δt =0-0,这样处理更为简便. 从解题过程可看出,当Δt 很短时,N 与mg 相比较显得很大,这时可略去重力. 【例2】如图51-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块前后并排且靠在一起的木块A 和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今有一颗子弹水平射向A 木块,已知子弹依次穿过A 、B 所用的时间分别是Δt 1和Δt 2,设子弹所受木块的阻力恒为f ,试求子弹穿过两木块后,两木块的速度各为多少? 解析:取向右为正,子弹穿过A 的过程,以A 和B 作为一个整体, 由动量定理得=+,=,此后,物体就以向右匀速运动,接着子弹要穿透物体. f t (m m )v v A v B 112A A A ??f t m m 1 12+ 子弹穿过B 的过程,对B 应用动量定理得f Δt 2=m 2v B -m 2v A , 解得子弹穿出后的运动速度=+.B B v B f t m m f t m ??11222 + 点拨:子弹穿过A 的过程中,如果只将A 作为研究对象,A 所受的冲量

2019-2020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七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夯基提能作业本文

2019-2020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七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 理夯基提能作业本文 1.在△ABC中,若=,则B的值为( ) A.30° B.45° C.60° D.90° 2.(xx广东,5,5分)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c=2,cos A=且bc.已知·=2,cos B=,b=3.求: (1)a和c的值; (2)cos(B-C)的值.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 1.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A B C ++= π;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cos 2A B +=sin 2C 2.面积公式: ①ABC S ?=21aha =21bhb =2 1chc (ha 、hb 、h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②ABC S ?=21absinC =21bcsinA =2 1acsinB ; ③ABC S ?=2R 2sinAsinBsinC.(R 为外接圆半径) ④ABC S ?=R abc 4; ⑤ABC S ?=))()((c s b s a s s ---,?? ? ??++=)(21c b a s ; ⑥ABC S ?=r ·s ,( r 为△ABC 内切圆的半径) 3.三角形中常见的不等式: ①B A B A sin sin ,>>则若(任意三角形) ②锐角三角形中,B A cos sin > 4.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的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形式一: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形式二:?? ???===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边角转化的重要工具) 4.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形式一:222 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2222cos c a b ab C =+- 形式二:cos A =bc a c b 2222-+ ; cos B =ca b a c 2222-+ ; cosC=ab c b a 22 22-+ 考点1: 运用正、余弦定理求角或边 题型1.求三角形中的某些元素 例1.已知:A.B.C 是ABC ?的内角,c b a ,,分别是其对边长,向量()()1cos ,3--=A m π,??? ? ????? ??-=1,2cos A n π,n m ⊥. (Ⅰ)求角A 的大小;(Ⅱ)若,3 3cos ,2==B a 求b 的长.

高考物理动量定理试题经典含解析

高考物理动量定理试题经典含解析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定理 1.2022年将在我国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某滑道示意图如下,长直助滑道AB 与弯曲滑道BC 平滑衔接,滑道BC 高h =10 m ,C 是半径R =20 m 圆弧的最低点,质量m =60 kg 的运动员从A 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a =4.5 m/s 2,到达B 点时速度v B =30 m/s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1)求长直助滑道AB 的长度L ; (2)求运动员在AB 段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的I 大小; (3)若不计BC 段的阻力,画出运动员经过C 点时的受力图,并求其所受支持力F N 的大小. 【答案】(1)100m (2)1800N s ?(3)3 900 N 【解析】 (1)已知AB 段的初末速度,则利用运动学公式可以求解斜面的长度,即 22 02v v aL -= 可解得:22 1002v v L m a -== (2)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该变量所以 01800B I mv N s =-=? (3)小球在最低点的受力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C v N mg m R -= 从B 运动到C 由动能定理可知: 221122 C B mgh mv mv = -

解得;3900N N = 故本题答案是:(1)100L m = (2)1800I N s =? (3)3900N N =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和圆周运动,会利用动能定理求解最低点的速度,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最低点受到的支持力大小. 2.半径均为52m R =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1和2如图所示固定,两圆弧轨道的最低端切线水平,两圆心在同一竖直线上且相距R ,让质量为1kg 的小球从圆弧轨道1的圆弧面上某处由静止释放,小球在圆弧轨道1上滚动过程中,合力对小球的冲量大小为5N s ?,重力加速度g 取210m /s ,求: (1)小球运动到圆弧轨道1最低端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小球落到圆弧轨道2上时的动能大小。 【答案】(1)2 5(22 +(2)62.5J 【解析】 【详解】 (1)设小球在圆弧轨道1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0v ,根据动量定理有 0I mv = 解得05m /s v = 在轨道最低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0 v F mg m R -= 解得252N 2F ??=+ ? ??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252N F ' ?=+ ?? (2)设小球从轨道1抛出到达轨道2曲面经历的时间为t , 水平位移: 0x v t = 竖直位移: 2 12 y gt =

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

§4.1 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知识梳理: 1.弧度制 (1)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60°= rad ,180°=________rad ,1°= rad ≈0.01745rad ,反过来1rad = ≈57.30°=57°18′. (2)若圆心角α用弧度制表示,则弧长公式l =_____;扇形面积公式S 扇=________=__________.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x ,y )与原点的距离为r (r >0),则sin α=__________,cos α=__________,tan α=__________ (x≠0). (3)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sin α cos α tan α 基础自测: 如果sin α>0,且cos α<0,那么α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 已知α是锐角,那么2α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小于180°的正角 D .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若点P 在2π 3 的终边上,且|OP |=2,则点P 的 横坐标为( ) A .1 B .-1 C .3 D .-3 若点P ()x ,y 是30°角终边上异于原点的一点,则y x 的值为________. 半径为R 的圆的一段弧长等于23R ,则这段 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____________. 例题分析: 如图所示,已知扇形AOB 的圆心角 ∠AOB =120°,半径R =6,求: (1)AB ︵ 的长;(2)弓形ACB 的面积. 扇形AOB 的周长为8 cm .若这个扇形的面 积为3 cm 2,求圆心角的大小.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3m -9,m +2). (1)若m =2,求5sin α+3tan α的值; (2)若cos α≤0且sin α>0,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作业: 1.若sin θcos θ<0,则角θ是( ) A .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B .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C .第三或第四象限角 D .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2.(2014·全国)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4,3),则cos α=( ) A .45 B .3 5 C .-3 5 D .-45 3.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4a ,3a )(a <0),则2sin α+cos α的值为( ) A .-25 B .2 5 C .0 D .25或-2 5 4.已知弧度数为2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为2,则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 A .2 B .2sin1 C .2 sin1 D .sin2 5.函数y =sin x |sin x |+|cos x |cos x +tan x |tan x |的值域是( ) A .{-1,1} B .{1,3} C .{1,-3} D .{-1,3} 6.点P 从(1,0)出发,沿单位圆x 2+y 2=1逆时针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资料

复习课: 解三角形 枣庄十八中 秦真 教学目标 重点: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结合三角形有关知识解决与三角形面积,形状有关的问题。 难点:如何选择适当的定理,公式,方法解决有关三角形的综合问题. 能力点:定理公式方法的适当选取,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数学认识结构. 自主探究点:例题及变式的解题思路的探寻. 易错点:在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中会出现判断几解问题中易出现错误 学法与教具 1.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2.教具:投影仪. 一、【知识结构】 二、【知识梳理】 1.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2.余弦定理:2 2 2 2cos a b c bc A =+-,2 2 2 2cos b a c ac B =+- ,2 2 2 2cos c a b ac C =+- , 222cos 2b c a A bc +-=,222cos 2a c b B ac +-=,222 cos 2a b c C ab +-= 3.111 sin sin sin 222 ABC S ab C bc A ac B ?= == 4.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反之亦然. 5.射影定理:cos cos a b C c B =+,cos cos b a C c A =+,cos cos c a B b A =+

6.三角形内角的诱导公式 (1)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 tan()C A B =+,cos sin 22 c A B +=,sin cos 22 C A B +=,... 在△ABC 中,熟记并会证明tanA+tanB+tanC=tanA ·tanB ·tanC; 7.解三角形常见的四种类型 (1)已知两角A 、B 与一边a ,由A+B+C=180°及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可求出角C ,再求,b c . (2)已知两边,b c 与其夹角A ,由2 2 2 2cos a b c bc A =+-,求出a ,再由余弦定理,求出角B 、C. (3)已知三边,,a b c ,由余弦定理可求出角A 、B 、C. (4)已知两边a 、b 及其中一边的对角A ,由正弦定理 sin sin a b A B = ,求出另一边b 的对角B ,由C=π-(A+B),求出c ,再由 sin sin a c A C =求出C ,而通过sin sin a b A B = 求B 时,可能出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其判断方法,如下表: 8. 三、【范例导航】 题型(一):正、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应用:(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 计算出三角形的第三个角,由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两边;(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另一边的对角的正弦值,进而确定这个角和三角形其他的边和角. 2余弦定理有两方面的应用:(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可以由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进而求出其他两角;(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利用余弦定理求出一个角,进而求出其他两角. 例1.在?ABC 中,已知a =c = ,45B =o ,求b 及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