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课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课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课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案

陈水珠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本第5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经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系统化的整理,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认识。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使学生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整理知识框架的表格,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和框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复习内容:

1.导入:同学们,第三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谁来说说,你都学会了什么?能不能整理一下,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楚,更加容易记住呢?(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

2.那大家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整理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特征表面积体积)

二、合作探究,将基本知识整理成网。

(一)小组合作学习

师:好的,按照大家的想法,现在4人为一个小组,由一人执笔,大家共同讨论,按照以下表格,合作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二)分板块汇报

1.特征:哪个组来说,你们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这部分是怎样整理的?

(1)小组代表汇报:知识点有: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别的有可能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还有8个顶点。

(2)听同学评价:他们组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需要补充?

(3)讨论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或棱长决定的。)

(4)练一练

①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棱长总和是120厘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②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0厘米。它的长是30厘米,高10厘米,宽是多少?

2.表面积:哪个组想把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这一部分的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

(1)小组代表汇报,交流评价:明确表面积指的是长方体、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用面积单位。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每个式子的意义。

(2)灵活思维:你能举出几个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吗?

如:做一个棱长8分米的正方体的鱼缸,至少需要多少玻璃板?是求几个面的面积?茶叶盒侧面贴上一圈商标,这圈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是求几个面的面积?

3.体积与容积:结合课本第56页练习第3、4题(只列式不要求计算)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下列各问题与哪些知识有关?

①做一个纸盒需要多大的纸板。

②仓库所占的空间有多大。

③游泳池能装多少水。

④操场上的沙坑占地面积是多少。

⑤集装箱能装多少货。

⑥给房间的地面贴瓷砖。

⑦铺一个沙坑需要多少沙。

(二)分析下列说法。

1.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2.把一个长方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它的体积大小不变,所以表面积不变。()3.正方体的表面积比长方体的表面积小。()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则它的表面积扩大2倍。()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乘高。()

(三)选做题:(每人至少选做其中的三道)

老师家里买了一个金鱼缸(如图),

从外面量,长8分米,宽4分米,高5分米;

从里面量,长7.8分米,宽3.8分米,

高5分米,你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吗?

(1)如果要把鱼缸放在柜子上,需要在柜子上留出多大的面积?

(2)请你算一算,制作这个鱼缸需要用多少玻璃?

(3)如果把鱼缸放在客厅,至少需要在客厅留出多大的空间?

(4)这个鱼缸能盛多少水?

(5)如果在鱼缸里盛3分米高的水,放入一些石子后,水面上升到4分米,这些石子的体积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综合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综合练习》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综合练习》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综合练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填空练习。 1.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有()个面。 2.7.9升=()升()毫升 58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升 2.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种保温瓶能装水2019() 一个梨的体积是500() 一个仓库的容积积是2() 一张课桌的体积大约400( )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学生先独立在练习纸上完成以上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6.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7.把3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8.一个练功房铺设了1600块长50厘米,宽10厘米,厚3厘米的木地板,这个练功房的面积有()平方米。 9.至少要()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完成以上题目,交流时重点讲评第8、9题,注重思考方法的交流。 针对学生出现问题补充:把5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选择。 1.我们在画长方体时一般只画出三个面,这是因为长方体()。 A只有三个面 B只能看到三个面 C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 A.3倍B.6倍 C.9倍D.27倍 3.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与体积比较()

(完整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的面积相等。有()条棱,()的棱的长度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的面积都相等,有()条棱,它们的长度() 3、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 =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5、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a、b、h,那么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二、判断: 1、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 三.看图,并填空单位:厘米 1、 5 3 3 (1)这个长方体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 (2)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厘米。 (3)棱长总和是()厘米。(4)上下两个面是()形。 2、 5 (1)这是一个()体(2)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 (3)棱长之和是()厘米(4)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三、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2、用72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3、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4、有一根长52厘米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接成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多少厘米的长方体? 5、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4厘米,求正方体的棱长。 6、用一根铁丝刚好焊成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焊成一个长10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它的高应该是多少厘米? 7、一个面的面积是36平方米的正方体,它所有的棱长的和是多少厘米? 8、一个长方体的水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占地多少平方米? 9、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8厘米,最大的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最小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0、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和高都是8厘米,这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后面呢?下面呢?(请画出长方体立体草图,标出相应数据后再计算)

(完整word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汇总

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汇总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 +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贴墙纸就只有四个面)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用字母表示: S= 6a2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 h (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 L = 1 dm3 1 ml = 1 cm3)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

第三章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的特征: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一个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长方体的长、宽、高: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 3、正方体的特征: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相等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S=(ab+ah+bh)×2 3、正方体表面积S=6a2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常用体积单位:cm 3、dm3、m3 3、长方体体积V=abh 4、正方体体积V=a3 5、长方体(正方体)V=Sh 6、1m3=1000dm3=1000000cm3 7、容积:容器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单位:L、mL 8、容积计算方法 ①规则容器容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测量数据 ②不规则较小容器用量杯或量筒测量容器所能容纳液体体积 ③不规则较大容器借助于液体转化成求规则容器 9、1L=1dm3=1000mL=1000cm3 10、求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用排水法 面试题目的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到了每个IT技术领域,而且每部分的题在我看来都有点偏,没有一定的深度是很难回答清楚的。一共有20页,2个小时完成。 大概分了9个部分,具体的记不得了 1、基本知识 a) 经常使用的搜索引擎(至少三个)。百度、google、sohu等等 b) 经常访问的国内外网络安全方面的网站和URL(至少四个)。 2、名词解释 全是关于网络攻击方面的术语解释,具体有DDoS、Worm、IP Spoof、SYN Flood、Brute Attack、Social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 长方体与正方体测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方体正方体练习卷 姓名得分 一、请你填一填 1、有一个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相邻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16m 2、10 m2、15 m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m2。 2、一个长方体长5cm,宽4cm,高2cm,这个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 )cm2,前面的面积是(??? )cm2,右面的面积是(??? )cm2,它的表面积是(??? )cm2,体积是(??? )cm3。、一个棱长6dm的正方体,它的棱长总和是(??? )dm,它的表面积是(??? )dm2,体积是(??? )dm3。 4、单位换算我第一。 230cm3=(??? )mL??? =(??? )L=(??? )ml 6800ml=(??? )L??? =(??? )dm3。 2500 cm2=(??? )m2???? 15 m26 dm2=(??? )m2 ?24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升(??? )毫升 5、挖一个容积为48m3的长方体土坑,占地面积为24m2,这个土坑深(??? )m。 6、每瓶红药水50毫升,装200瓶,需要红药水(??? )升,如果有立方分米红药水,一共可以装(??? )瓶。 7、40升水倒入长米,宽米的玻璃缸中,水深(?? )分米。 二、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540dm3=540ml?(??? ) 2、有时候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样大。?(??? ) 3、求水箱的容积就是求它的体积。?(?? ?) 4、把体积1dm3的纸盒放在桌面上,纸盒所占桌面的面积是1dm2。?(??? ) 5、把表面积6 cm2的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2 cm2(??? ) 6、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不一定相等。(??? ) 7、把一个小长方体紧靠墙角摆放,露在外面的面有4个。(??? ) 8、一个长方体的长扩大2倍,宽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6倍。??()???????????????????????????????????????????????? ?? 三、快乐ABC(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长6dm,宽4dm,高5dm的长方体盒子,最多能放(??? )个棱长为2dm的正方体木块。

苏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意义。 3、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4、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 5、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对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形状,大小有较明确的观念。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 6、掌握容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关系。 7、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形成空间观念,并能运用已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8、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受到“实践第一”观点的教育,养成仔细计算,认真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掌握体积单位、容积单位及体积和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和互化。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第1-2页的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 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⑵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设计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设计者】郑州航空港区第十六小学王永胜 【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景和实物认识长方体。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首先呈现四幅情景图,图中分别有长城、高楼大厦、冰箱、柜子、电视机纸箱。这些情景都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如,垒长城的砖是长方体,电视机纸箱是正方体等等。教材把这些物体都用红色箭头标示出来,由此引出长方体,让学生了解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材通过例1,从身边实物开始观察,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观察认识长方体。在此基础上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一些直观的认识。 教材通过例2,教师指导学生用小棒做长方体,认识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1)一年级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可以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2)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能简单归纳出几何图形的特征。 2、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 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3、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出现的困难: 学生空间观念较差,观察立体图形有困难。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评价任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学生说) 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新授 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 (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学生说)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顶点) (课件出示)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 (学生读要求) 现在每排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教师板书) 好、停,哪个组派一名同学来汇报长方体的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汇报的真棒!你们同意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吗?同意的请举手。看来其他小组也和他们的讨论结果一样。(不同意的小组请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六个面。 你怎么知道是六个面,用的什么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汇总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面是正方形! 练习: (1)判断并改正: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 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7、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 8、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9、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11、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另外四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 12、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 13、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 14、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 15、一个长方体中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 (2)填空: 1、一个长方体最多有( )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 )条棱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4个侧面是( )形。 3、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 ),它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 )形。 4、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最少可以看到( )个面。 【知识点2】 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长+宽+高=棱长和÷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棱长和的变形: 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 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 分析:本题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求棱长和,但由于彩带的捆扎是和棱相互平行的,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每部分彩带与那条棱平行,从而间接去求棱长和。 前和后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左和右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上和下面的彩带长度=长的长度。 需要彩带的长度=高×4+长×2+宽×2+打结部分长度20×4+30×2+10=150cm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包装盒上的数学,导入新课(5分钟) 1、师:同学们,先让我们走进生活,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数学。(课件播放)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包装盒,这样的包装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其实,在包装盒上就有数学知识,同学们想想看,这上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呢? 生:提出有关图形、面积等的问题。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是本节课我们就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基本的“图形问题”开始研究! 大家请看,这几个包装盒是什么形状的呢?(出示课件)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现在我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给它“画个像”,然后把它藏起来,就得到了这样的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3、师:要想研究立体图形,我们还得借助手中的实物来研究,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学具摸一摸,然后用手指沿外沿滑动“画个像”,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不能想象出这个立体图形的样子呢?(生活动) 4、师:好了同学们,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刚才摸到了什么? 生:说一说,同时(课件展示:面、棱、顶点的形成过程)在数学上给出专门的名字并板书。(板书:面、棱、顶点)(简单介绍面、棱和顶点) 二、循序渐进,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2分钟)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最新整理)

长方体和正方体应用题练习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有()、()、() ()、()。 2.()叫周长。 3.()叫面积 4.长方形的周长= 字母表示: 5 正方形的周长= 字母表示: 6.三角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梯形的周长= 7.长方形的面积= 字母表示:s= 8正方形的面积= 字母表示:s= 9长方体的表面积= 字母表示:s= 长方体的体积= 字母表示:v= 10.正方体的表面积= 字母表示:s= 11 正方体的体积= 字母表示v= 二、有关计算 棱长: 1、(1)一个长方体的长6 厘米,宽5 厘米,高4 厘米。它的棱长和是多少?(2)长方体的棱长和是60 厘米,长6 厘米,宽5 厘米。高是多少?(3)长方体的棱长和是60 厘米,长6 厘米,高4 厘米。宽是多少?(4)长方体的棱长和是60 厘米,宽5 厘米,高4 厘米。长是多少? 2、(1)正方体的棱长是8 厘米。它的棱长是多少? (2)正方体的棱长和是96 厘米。它的棱长是多少? 3.一个正方体礼盒,棱长为1.5 dm,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接头不计。)

4.用一根长48 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长5 厘米,宽4 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5、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 厘米,宽是12 厘米,棱长总和是148 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6 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焊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长 7 厘米,宽5 厘米,高3 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三、表面积: 1.一个长方体的长8 厘米,宽5 厘米,高3 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无盖玻璃鱼缸,它的底长4dm,宽25cm,高20cm,做这样一个鱼缸至少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求什么?)3.一个房间的长6 米,宽3.5 米,高3 米,门窗面积是8 平方米。现在要把这个房间的四壁和顶面粉刷水泥,粉刷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水泥4 千克,一共要水泥多少千克? 4.一盒饼干长20 厘米,宽15 厘米,高30 厘米,现在要在它的四周贴上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挖一个长50 米,宽30 米,深2 米的养鱼池,这个养鱼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一个通风管的横截面是边长是0.5 米的正方形,长2.5 米。如果用铁皮做这样的通风管50 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7、在一节长120 厘米,宽和高都是10 厘米的通风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做12 节这样的通风管呢?

苏教版长方体与正方体单元测试

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28分) 1、0.05立方米=()立方分米2073立方厘米=()毫升=()升 8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1.8平方米=()平方分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5()(2)卡车车厢的体积大约是6()(3)一个眼药水有10()(4)一台洗衣机的体积大约是300()(5)一个冰箱的容积是180() (6)一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4() 3、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与b面相对的是() 面,与e面相对的是()面。 4、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和高都是6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和这个面完全相同的面有()个,它的棱长和是()厘米。 5、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棱长和相等。已知长方体长6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则正方体体积是()立方厘米。 6、把一块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料锯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一共增加了()平方分米。 7、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可以分割成()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行,长度为()米。 8、用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模型,从前面看是,从上面、右面 看是,这个模型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9、把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装入长10厘米、宽7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盒子里,最多可以装()块。 10、有一张边长为8分米的正方形铁皮,从它的四个角上各减去一个相同的正方形,再做成一个高2分米的长方体无盖铁箱(焊接处忽略不计),这个铁箱的容积是()立方分米。 11、一个长方体木块,如果高减少3分米就成了一个正方体,这时它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60平方分米。原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12、在棱长问5厘米的正方体表面涂满红色,然后把它截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其中三面涂红色的有()个,两面涂红色的有()个,只有一面涂红色的有()个,六个面都没有涂红色的有()个。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10-11页的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框架一个、长方体两个(一个有一组相对的面为正方形)、正方体一个、实物展台、多媒体计算机(ppt课件)等。 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操作,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1)出示画面:有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电冰箱、饼干盒、魔方等) 谈话:同学们,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你能说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学生回答,并举例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应该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来分析,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墨水盒、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充分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的直观经验,通过交流不断积累长方体表象。] (2)出示长方体模型,谈话: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你觉得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10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几何特征还是第一次。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探索图形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数学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宽、高的价值,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确定研究视角 1.引入:出示长方体直观图,并在长方体上剥离一个长方形。 2.谈话: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3.过渡:研究长方形时我们研究了它的边和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引出:面、棱、顶点

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研究方法的迁移和积累至关重要,通过唤醒学生研究二维平面图形的研究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三维立体图形的研究视角。】 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发现长方体“面”的特征 (1)借助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长方体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四人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方法,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相对的两个面为正方形时,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发现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 (1)同桌两人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边操作边思考: ①支架点需要几个?为什么? ②小棒选几种?每种几根?为什么? (2)集体汇报:搭成功的小组介绍成功经验,没搭成功的说说失败的原因,在搭的过程中感悟到了长方体棱有什么特征? (3)小结:通过搭一搭,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共有12条棱,将12条棱按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可分成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出示长方体直观图,想象看不见的三条棱在哪儿? ②想一想,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追问: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 ③相机教学:长方体相较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变化长方体摆放方向,请学生指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变化长、宽、高,感受长方体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机械记忆,通过想象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确定原来长方体的样子和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长、宽、高的价值,即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题

1、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有()个面。 相交于长方体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和()。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7厘米、6厘米和5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做这样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需要()平方厘米材料。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0020立方厘米=()升 4.07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3.02立方米=()立方分米 9.08立方分米=( )升( )毫升 4、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 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5、一段方钢长4分米,横截面是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方钢的体积是()。 6、挖一个长和宽都是5米的长方体菜窖,要使菜窖的容积是50立方米,应该挖( )米深。 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瓶牛奶大约150()一个教室大约占地80() 油箱容积16()一本数学书的体积约是150( )。 8、一块长25厘米,宽12厘米的,厚8厘米的砖,所占的空间是( )立方厘米,占地 面积最大是( )平方厘米。 9、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棱长和扩大()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10、一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两个正方体(右图),正方体的棱长是4米, 则这个长方体的侧面积是(),体积是(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7分) 1、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2、长方体的相邻两个面不可能都是正方形。……………………………() 3、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相等。……………………() 4、把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是它所占有的空 间大小不变。……………………………………………………………………( ) 5、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算。……………() 6、至少要用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7、长方体是特殊的立方体。()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每题2分,共16分)。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

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专项练习试题(10套)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专项练习试题(10套)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填空: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 个面,( ) 条棱,( ) 个顶点。 2、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 )形或有一组对面是( )。它有( )条棱,平行的( )条棱都相等。 3、相交于长方体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和()。 4、长方体有()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个面。 5、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分米,宽是4分米,高是3分米,6个面中最小的一个面的面积是(),最大的一个面的面积是()。 6、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米,它的占地面积最大是()平方米。

7,长方体的右侧面面积是12平方厘米,前面面积是8平方厘米,上面面积是6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 二、选择: 1、一个长方体水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这个水池占地()平方米。 A、200 B、400 C、520 2、下面的图形中,能按虚线折成正方体的是 ()。 3、从一个体积是30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中, 挖掉一小块后(如下图) ,它的表面积( ) 。 A.和原来同样大 B.比原来小 C.比原来大D.无法判断 4、用一根52厘米长的铅丝,正好可以焊成长6厘米,宽4厘米,高()厘米的长方体教具。 A、2 B、3 C、4 D、5

三、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棱长和。 1、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求它的所有棱长的和。 2、用钢筋做一个长和宽都是3.5分米,高是10厘米的长方体,需多少分米的钢筋? 3、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体,棱长和是多少分米? 4、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36厘米,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和是多少厘米? 5、同一根长96厘米的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框架,求正方体框架的棱长。 6、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棱长总和是148厘米,求它的高。 7、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焊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求正方体的棱长。

科学《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数学)

活动内容:科学《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数学)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感知其主要特征。 2.能比较并表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点。 3.能找出与正方体、长方体相似的物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 材料准备:(1)幼儿每人两块积木(一块正方体积木、一块长方体积木)。(2)每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各一张(正方形的纸与正方体积木的一个面一样大,长方形的纸与长方体积木的一个面一样大)、剪刀、胶棒。 材料配套:数字资源《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复习、巩固正方形与长方形。 播放数字资源《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第2页,引导幼儿分辨哪个是正方形、哪个是长方形,说一说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二、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正方体、长方体的主要特征。 1.提供给幼儿人手两块积木(一块正方体、一块长方体)、一张正方形的纸、一张长方形的纸,引导幼儿使用正方形的纸与正方体积木的每个面重叠比较,使用长方形的纸与长方体积木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发现正方体、长方体积木的特征,并记录。 引导语:每个小朋友有两块积木、一张正方形的纸和一张长方形的纸,你们比一比,数一数,每块积木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几个面一样大吗?最后,把你们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比较长方体积木。 3.分享交流。 教师出示正方体积木并提间:这块积木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一样大吗?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表回答,如: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一样大。 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用同样的方法交流长方体的特征。 小结: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 三、引导幼儿找一找像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物品。 引导语:请你们找一找活动室里和幼儿园里哪些物品像正方体、哪些物品像长方体? 小结:瞧,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像正方体或者长方体,请你们回家再去找一找还有哪些像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物品,用笔画下来;想一想这些物品的形状为什么设计成正方体或长方体,这样设计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在数学区引导幼儿用硬纸制作正方体,长方体,并会试将几个正方体变成个长方体。 家国共育:以励幼儿在生话中继线寻找像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物品,用笔画下来。

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集体备课稿课题课时安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 主备教师参与教师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教学目标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二、探究新知:1、说说

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得出:长方体是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指导学生观察、测量。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 1 二次备课观察一下: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⑵相交于同一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