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授课教案

课程设计授课教案
课程设计授课教案

第一部分课程设计动员

本部分要解决为什么要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与大作业有什么不同,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等问题。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涉及的内容都是从生产实际抽象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在学习各个单元操作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和设备结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让学员了解各个单元设备的工艺设计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初步体察工程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说课程设计是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不同于大作业,大作业中的已知条件足够,答案唯一,学生无决策权和选择权,而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并对选择进行论证和核算,寻找最佳设计方案。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独立思考,注意工程观点(操作安全性、技术先进性和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提高搜集数据、查阅资料的能力,正确选用公式,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和程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出勤率,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1、设计方案简介

论述确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类型和操作条件。选择什么样的进料热状态、什么样的塔板类型、什么样的回流方式,为什么这样选择等。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包括参数的选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的工艺尺寸及结构设计。如设计板式精馏塔,应该确定操作温度、计算物理性质、理论塔板数、实际塔板数、塔高、塔径、板面布置、核算,确保该塔能完成分离任务,并注意经济合理性。

3、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如设计板式精馏塔时,再沸器、冷凝器、原料预热器、原料泵、回流泵、回流罐等都是辅助设备。

4、工艺流程图

标出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物料流向、物流量和主要化工参数测量点。先绘制生产工艺流程草图,明确物料由原料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流向及所采用的各种化工过程及设备。做出物料衡算后,再绘制工艺物料流程图。

5、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

标出主要结构尺寸、技术特性和接管表

课程设计报告由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组成,说明书应包括所有论述、原始数据、计算过程、表格等。编排顺序如下:标题页、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方案简介、流程说明、主体设备工艺设计、辅助设备的计算和选型、设计结果概要及设计结果一览表、附图、参考文献等。

第二部分板式精馏塔工艺设计

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包括塔板类型、进料热状态、加热方式、回流方式、回流比、辅助设备的类型、绘流程草图。在确定设计方案时应注重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注意节能。确定方案应有说明。

二、精馏塔操作条件的确定和物性的计算

1、操作压力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Integrated Course Project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总学时:3周,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学分:3 先修课程要求: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教学参考书: 樊昌信等编,《通信原理(第六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马淑华等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第1版 褚振勇等编,《FPGA原理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2版 谢希仁等编,《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第4版 1课程设计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综合课程设计》是配合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分析》、《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而开设的重要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理论结合实际工程的能力,通

过该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Matlab、FPGA、NS-2等工具对通信子系统或计算机网络进行仿真与设计,并计算基本性能指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程序的编制方法和程序调试的方法,掌握常用接口的设计及使用。掌握一般接口的扩展方法及接口的调试过程。为学生将来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它领域应用单片机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及应用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学习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和实验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 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3 课程设计的内容 1. 无线收发信机部件设计 2. 数字调制与解调器的设计 3. 特殊信号产生器的设计 4. 同步信号提取 5. 编码译码器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系(部):建筑工程系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 课题名称: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姓名: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班级: 指导老师:杜向琴 时间: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课题及要求第二部分:设计计算书 第三部分:构件配筋图

第一部分:设计课题及要求 一、设计课题 钢筋混凝土整体式单向肋梁楼盖设计 二、设计时间: 三、设计资料 某厂房按正常运行状况设计,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下图)。楼面面层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容重为203 /m kN),板底及梁用15mm厚混合砂浆粉底(容重为173 kN);钢筋除主梁和次梁的主筋采用HRB335钢筋外, /m 其余均为HPB235钢筋。按以下4组数据选其中一组进行设计: (1)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为62 kN,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m (2)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为62 kN,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m (3)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为52 kN,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m (4)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为52 /m kN,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柱子的尺寸为mm 350 ,四周墙厚240mm mm350

四、设计内容及要求 1、编写整洁、正确、详细,完整的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 (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拟定; (2)板、次梁的荷载计算、内力计算; (3)板、次梁的配筋计算。 2、绘制构件的配筋图,具体包括板、次梁的平面布置配筋图。 3、要求:本设计可参照教材及其他参考书相关内容,但需注意:必须独立完成,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应及时向指导老师询问。指导老师除原上课时间外,每天指导时间为2~3小时。 五、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结束后,由指导老师按有关规定评定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比例一般不超过总人数的20%。 优秀:计算书正确,施工图内容正确、图面清晰布置合理、表达规范; 良好:计算书正确,施工图内容基本正确(个别有小问题)、图面清晰布置比较合理、表达比较规范; 中等:计算书基本正确,施工图有部分非主要的错误、图面比较清晰布置基本合理、表达基本规范; 及格:计算书基本正确(可能有部分小问题),施工图小错误较多、表达不太规范; 不及格:计算书错误较多,施工图有明显错误、内容不完整且表达不规范。 六. 参考资料 1.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材) 2.混凝土结构 3.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建筑结构设计手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中国工业出版社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关注你我他课程设计教案

关注你我他课程设 计教案

课程设计(教案) 1、姓名_戎颖_ 省市区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单位南京市第一中学马群分校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马高路199号邮编 210049 电话 2、课题名称《关注你我她》 3、教材版本(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章节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4、授课年级七年级 5、课程时数第二课 6、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分为两个大的要点,第一即为自画像,着重探寻对头部发型、脸型及五官的观察与画法;第二着重在对面部表情及神态的把握。教学知识点丰富,教学手段明确有序,从说出同学肖像的最突出特点出发,认识到五官的因人而异,了解到表情的丰富变化及分类;经过游戏与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观察到眉毛、眼睛、嘴巴的重要性;经过教师示范及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升华到如何在掌握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刻画人物的神态及性格;最后经过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同桌的肖像画的绘制,在课堂中消化,达到教学效果的形成,以验证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完成?教学手段及方法是否行之有效?

7、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基本了解五官的基本结构及画法;全面认识表情的变化主要从眉毛、眼睛、鼻子三方面来体现;初步掌握绘制肖像画的夸张、省略表现手法。 ②能力目标:经过对同桌的仔细观察,能抓住同桌的神情动态,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描绘出同桌的肖像特征。 ③情感目标:经过教师娓娓道来的情感导入,唤起师生的回忆,温暖而美好。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如何留下对彼此的印象?老师经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引发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能在情感的驱动下愉快的去学习,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加深与同学之间的感情,珍惜相互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①认识各种不同表情的变化; ②初步掌握肖像画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①能准确观察出同学头部的突出特点; ②能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完成对同桌的肖像描绘。 8、教学过程(用表格式呈现)

房屋建筑工程 课程设计

房屋建筑工程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潘家鼎 班级: 姓名: 学号:

某多层楼盖如图1所示。采用C20混凝土,f c=9.6N/mm2,梁受力主筋采用HRB400,f y=360 N/mm2,其余均用HPB300,f y=270 N/mm2。要求采用:单向板肋梁楼盖。 现已知楼面活荷载标准值p k=2.5 kN/m2,板面和板底装饰面层自重g k=1.2 kN/m2,板厚自己确定。 图1 (单位:mm) (一)设计资料 1.楼面做法 板面和板底装饰层面。

2.楼面活荷载 楼面均布或者在标准值:2.5 kN/m2。 3.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梁内受力主筋为HRB400级,其他为HPB300级。 (二)楼面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 1. 梁格布置 梁格布置如图2所示。主梁、次梁的跨度分别为6.3m和4.2m,板的跨度为2.1m。主梁沿纵向布置,每跨主梁均称号艘两个次梁传来的集中力,梁的弯矩图比较平缓,对梁工作有利。 图2

2. 截 面 尺 寸 因结构的自重和计算跨度都和板的厚度、梁的截面尺寸有关,故先确定板、 梁的截面尺寸。 (1) 板:按照刚度要求,连续板的厚度取 210052.54040 l h mm > == 对一般楼盖的板厚应大于60mm ,本例考虑楼盖活荷载较小,故取h=80mm 。 (2) 次梁:截面高111 1420023335018121812h l m m ????=-=-?= ? ????? , 取h=350mm ,截面宽b=150mm 。 (3) 主梁: 截面高11116300450787.5148148h l m m ???? =-=-?= ? ????? , 取h=650mm ,截面宽b=250mm 。 (三)板 的 设 计 按考虑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 1. 荷 载 计 算 荷载计算见表1 表1 荷 载 计 算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1.2G γ=,楼面均布活荷载 1.4Q γ=(楼面活荷载小于4kN/m 2),则板上永久荷载设计值 23.2 1.2 3.84g kN m =?= 活荷载设计值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现代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四项基础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适宜以实践知识为学习起点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按学生的特点,发掘学潜能,发展个性,学习实践知识和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再遭遇智慧关闭的经历,多让学生体验智慧开启和增强自信的经历,要把我们的教育从制造失败者的教育变成塑造成功者的教育。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建构获得的。灌输式教学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理解自身的机会;学生通过探究和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专兼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专业系统化知识,完成从初学者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学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和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获得自我发展的内化的职业能力,有能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课程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从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课程内容首先强调获取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然后是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教师是课程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协调人,学生是行动主体,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专兼职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和实施计划、检查评价成果”,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课程设计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院系: 专业: 班级: 设计人: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郊区,占地面积145.45㎡,层高3.3m,共二层。该别墅离公路90多米远,地处松花江畔、背倚国家级森林公园龙潭山,地处雾凇大桥和龙潭大桥之间,与雾凇宾馆为邻,这里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空气清新、人文厚重。该别墅长12.18米,宽12.00米,高8.19米。 二、设计图纸 底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正剖面图 三、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①施工单位要参与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方案的讨论,并据此组织编制施工组织机构。这是施工准备的中心环节,各项施工准备工作都必须按此进行。 ②施工单位要和建设、设计单位签订合同和有关协议,在确定建设工期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明确分工协作的责任和权限。几个施工单位共同施工的建设项目,由总包单位和建设单位签订总包合同,总包与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分包对总包负责,总包对建设单位负责,总包和分包之间的职责划分要明确详尽。施工单位要主动协助建设、设计单位做好有关工作,这也是为本身的施工准备创造条件。 ③调整部署施工力量。根据工程任务特点,调整施工组织机构,特大的工程项目要组建新的施工机构。部署结集施工力量,既要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又要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到工种配套、人机配套、机具配套,并根据工程布局相对固定施工和劳动组织。

(二)、条件准备 1、做好施工物资准备,编制好施工材料供应和设备需要计划 (1)依据工程形象进度和施工物资需要量,分别落实货源厂家进行合同评审,安排运输储备,以满足开工之后的施工生产需要。 (2)依据施工图和施工网络计划,按施工进度要求,按施工材料、规格、使用时间、供应厂家、材料储备定额和消耗定额进行汇总,编制施工材料需要量计划。 (3)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要依据所采用施工方案,安排施工进度,确定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和进场时间,确定施工机具的供应办法和进场后的存放地点,编制施工机械设备需要计划,为组织运输和确定施工现场存放位置提供依据。 (4)施工物资准备工作要根据施工预算,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计划来确定物资需要量和进入施工现场时间,依据物资需要量和进场批量时间来确定供货厂家签订加工订货供应合同。 2、项目经理部应做好劳动力组织准备 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拟建项目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组建项目经理部。选派适应工程复杂程度和类型相匹配资质等级的项目经理,并配备项目副经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材料管理、计划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人员。 (1)按照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及工程量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 (2)加强对项目经理部人员的安全、质量和文明施工等教育。 (3)向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交底,以保证工程项目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要求进行施工。 (4)建立职工考勤和考核制度,调动职工的施工生产经营积极性和创造性 (5)建立工地各项管理制度。要建立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建筑材料检查验收制度、施工图纸会审制度、施工材料出入库制度、施工机械设备安全操作制度和设备机具使用保养制度等。使之成为约束、规范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的行为。 3、做好施工现场内部和外部准备,为工程建设快节奏创造条件 (1)施工现场内部准备。项目经理部要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平面图,搞好“三通一平”,进行施工场地平整,要做到施工现场路通、水、电通和平整场地。要拆除妨碍施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根据建筑总平面图规定标准和土方竖向设计图,进行挖土方或填土方。对施工现场做补充勘探,进一步寻找枯井、防空洞、地下管道、暗沟和隐蔽物,并及时处理,为基础工程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建造临时设施,为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做准备。 (2)施工现场外部准备。主要表现在由于施工单位大都本身的施工力量有限,有些专业的施工,安装、运输都需要与专业化施工单位联合,与其签订分包合同,以保证工程按合同要求和质量要求交竣工。 四、施工方案简介 1.土方工程 内容:场地平整、浅基础与管沟开挖、路基开挖、深基坑开挖、地坪填土、

创意美术字教案课程设计

《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 授课年级:六年级 授课课型:设计·应用 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来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中的第一课《创意美术字》,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变体美术字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是一种艺术的创新,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创作、体验等活动,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方法,并能根据字体的变化规律进行创意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本课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紧扣“创意”,突出趣味性。在设计时,为了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游戏、动画融入教学环节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复习巩固、联想构思和创作实践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总结归纳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和变化方法;并创作出富有含义和趣味性的美术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创作、体验等形式,增强设计意识,提高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变体美术字的创作,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并总结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和变化方法,试着自己创作变体美术字。 难点:根据字体的变化规律进行变体美术字的创意表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A4纸、铅笔、橡皮、彩笔、等。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通过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标题文字导入,让同学们感受标题文字和黑体字、宋体字的不同之处,说出变体美术字的特点。(板书:生动、有趣) 教师小结并导出课题:这种在黑体和宋体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变化、具有装饰性的字体,就是变体美术字。它具有生动有趣、新颖活泼等特点,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设计意图】《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动画片,片头文字创意十足,好玩又有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与黑体、宋体进行比较以引出课题。 二、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建筑施工课程设计

目录 1. 编制依据 (4) 1.1 国家、上海市建设工程的有关文件 (4) 1.2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该工程的施工图纸及有关图集 (4) 1.3 工程招标文件 (4) 1.4 工程的地质勘探报告 (4) 1.5 国家、省、市现行施工规范及验收规范 (4) 1.6 国家、省、市现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规定 (5) 1.7 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程施工管理手册等有关文件 (5) 2. 工程概况 (6) 2.1 建筑专业 (6) 2.2 结构设计专业 (6) 2.3 机电及设备安装专业: (6) 2.4 施工条件 (7) 2.5 施工特点分析 (7) 2.6工程目标 (7) 2.6.1工期目标 (7) 2.6.2质量目标 (7) 2.6.3安全 (8) 2.6.4文明施工 (8) 2.6.5环境保护 (8) 2.7 工程施工部署 (8) 2.7.1 项目工程施工总流向 (8) 2.7.2 各施工过程施工顺序 (10) 1. 青年教师公寓施工流程: (10) 2. 室内体育活动中心施工流程 (11) 3.施工技术方案 (13) 3.1 桩基础工程 (13) 1

3.3 轻型井点降水 (21) 3.4 脚手架工程 (23) 3.5 模板工程 (32) 3.6 钢筋工程 (43) 3.7 混凝土工程 (46) 3.8 屋面防水工程 (49) 3.9 装饰工程 (50) 4. 体育活动中心施工技术方案 (56) 4.1 杯形基础施工 (56) 4.2 屋架选型 (57) 4.3 起重机类型选择 (60) 4.4 吊装工程 (62) 5. 施工进度计划 (73) 5.1 工程量计算 (73) 5.2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表需要考虑的问题 (74) 5.3 进度计划表(见图纸) (74) 6. 施工管理计划 (75) 6.1 项目组织机构 (75) 6.2 施工项目部组织机构设置: (75) 7. 质量保证体系和相应措施 (77) 7.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77) 7.2 加强总承包管理,控制分包质量 (77) 7.3 加强对重点分项工程的管理 (77) 7.4 做好资料收集和管理工作 (77) 8. 安全落实措施 (78) 8.1 重要危险源分析 (78) 8.2 高模板排架安全控制措施 (78) 8.3 大型机械安装使用安全措施 (78) 8.4 高空作业安全控制措施 (79) 1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设备及机械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Bio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Machine Design Principle Curriculum Design 课程编号;学时/学分:2周/2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版生物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制定。 (一)教学对象 非机械类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与要求 生物工程设备及机械设计原理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好氧、厌氧生物反应器的结构、计算及放大原则,掌握工业规模生物反应物料的处理及培养基制备过程设备,了解生物工业的相应辅助系统,空气净化除菌,生物用水及制冷的工程原理、设备结构;掌握工程中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及化工容器的设计计算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完成对常用生物反应器——机械搅拌通风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反应器的计算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主要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有机化学,物理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 2.主要后续课程: 工厂设计,生物分离工程,毕业设计。 (四)教学方式与重点和难点 1.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及案例教学。 2.重点内容:好氧、厌氧生物反应器结构及比拟放大;培养基制备过程设备;空气净化过程设备;生物工程供水与制冷系统;搅拌器、容器的计算设计,零部件及材料的选用。 3.难点内容:生物反应器质量传递对反应器比拟放大的影响;空气除菌、生物供水系统;搅拌器、容器的计算及结构设计、装配图的绘制。

(五)考核方式 对设计计算、结构及图纸的绘制评出成绩。 二、课程设计内容(二选一) (一)年产10万吨啤酒厂糖化车间设计 设计内容: 1.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物料衡算);CAD绘制工艺流程图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 2.糖化锅的设计:确定糖化锅的几何尺寸;选择材料;计算强度或稳定性;选用零部件;提出技术要求;手工绘制设备装配图一张并附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年产50吨红霉素厂发酵车间设计 设计内容: 1.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物料衡算);CAD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 2.机械搅拌通风式生物反应器的设计:确定生物反应器的几何尺寸;选择材料;计算强度或稳定性;选用零部件;提出技术要求;手工绘制设备装配图一张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三、课程设计环节及学时 本课程设计学时为2周,设计程序为:任务布置、设计计算、工艺方案确定、设备结构确定、绘制工艺流程图及设备装配图。 四、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梁世中.生物工程设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潘永亮.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科学出版社,2003 2.参考书: [1] 张元兴.生物反应器工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高孔荣.发酵设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 [3] 俞俊棠.抗生素生产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982 [4] 刘国诠.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5] 管敦仪.啤酒工业手册.轻工业出版社,1985 [6] 朱思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 [7] 胡建生.化工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9] 王专文.人工容器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珠海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 适用专业: 2015级软件工程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制订时间:2017年6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制

目录 1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模板) 3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计算机综合应用课程设计 课程学时:32学时 课程学分:2.0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检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主干课程完成之后,为了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前两年所学理论和应用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本环节学生能够充分把前两年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的编程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理论。通过实现一个中等规模的应用软件,提高利用计算机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顺利毕业、进入社会打好基础;通过对程序的规范编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包括程序结构形式,行文格式和程序正文格式等;并培养学生的上机调试能力。 三、课程设计方式 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定 采用指导教师提供参考题目与学生自主命题相结合的办法选定课程设计题目。要求不多于4个人一个小组,不得重复,所涉及数据库的基本表至少在5张表以上,在尽量满足数据库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允许适当冗余以提高检索的速度。其中学生自主命题需要指导教师严格的审核,看是否满足课程要求,检查是否为重复课题。 2、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天津市某独栋住宅设计 二、目的要求 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实践技能训练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设计原理及构造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3.进一步训练建筑绘图的能力。 三、设计条件 1.设计方案见附图。 2.建筑结构:砖混结构。 3.建筑层数:2-3层;建筑层高:2.8-3.0m。 4.建筑等级:耐久等级为Ⅱ级,耐火等级为二级。 5.房间组成及要求:功能空间低限面积标准如下: 起居室18~25 m2(含衣柜面积) 主卧室12~16 m2 双人次卧室 12~14 m2 单人卧室8~10 m2 餐厅≥8 m2 厨房≥6 m2,包括灶台、调理台、洗地台、搁置台、上柜、下柜、抽油烟机等。 卫生间4~6 m2(双卫可适当增加),包括浴盆、淋浴器、洗脸盆、坐便器、镜箱、洗衣机位、排风道、机械排气等。 门厅:2~3 m2 贮藏室;2~4 m2(吊柜不计入) 工作室6~8 m2 四、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本次设计参考教师给定的住宅方案,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建筑方案,初步选定主要构件尺寸及布置,明确各部位构造做法。在此基础上按施工图深度要求进行,但因无结构、水、电等工种相配合,故只能局部做到建筑施工图的深度。设计内容如下; 1.建筑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包括底层平面、二层平面图和屋顶平面图等,比例1:5O。 2.建筑立面图:包括正立面、背立面及侧立面图,比例1:50-1:100。

3.建筑剖面图;2个,比例1:50-1:100。 4.建筑详图: ①表示局部构造的详图,楼梯详图比例1:50、外檐详图比例1:20。 ②表示房屋设备的详图(选作内容),如厨房、厕所、浴室以及壁柜、挂衣柜、 鞋柜、碗柜、灶台、洗涤盆、污水池、垃圾道、信报箱、阳台晒衣架等详图。数 量、比例自定。 5.设计简要说明、图纸目录、门窗表及技术经济指标等。 五、参考资料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2.《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 101-87)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21-88) 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5.《建筑设计资料集》第3册 6.《房屋建筑学》教材 7.地方有关民用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 8.《建筑构造资料集》 9.有关的建筑构造标准图集 10.《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J—86) 11.《建筑制图》的施工图部分 12.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六、图纸规格及图面要求: 1.图幅:4-5张二号图(420×594mm)或2号加长(参考教材附录),边框上、下、右、左分别为10、10、10、25mm。 2.图面要求:(1)铅笔线,绘图纸,线条粗细分明、流畅,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美观。(2)构造做法准确无误,投影关系明确。(3)图标如下。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案

第二小学综合课教学设计 总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主备人第几课时 2 课题第三单元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活动(2)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我们必须从小养成良好 的习惯。作为小学生应该有哪些好习惯?懂 得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会产生重要的积极 的影响。教育学生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习惯, 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重点认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掌握 正确的学习方法,改掉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项: 师:亲爱的同学们,孔子曾经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我们是祖国的花 朵,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的竞争是激烈的,要迎接未来的挑战,我们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同学们,只要我们努力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将来一定能够成就大事业。 第二项:活动开始。 师:习惯就像雏鹰的一双翅膀;能让我们在高高的蓝天上翱翔;习惯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伙伴;能让小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 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这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 生:学生代表给大家讲这样两个名人的故事: 毛泽东小时侯非常喜欢读书,为了锻炼自己能集中精力做事情,他专门来到城门洞读书。城门洞是交通要道,路窄人多,各式各样的人来来往往,谈论着各自的 话题,奇人新事特别多。毛泽东端着书本,目不转睛地盯着书里的文字,无论身 边发生什么情况,他都毫不动心。刚开始的时候,看来一会儿,毛泽东就有点坚 持不住了。但后来,凭着顽强的毅力,他每天都强迫自己比先一天多看10分钟。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了。由于他专心读书,知道 的事情特别多,小伙伴们都叫他“万事通”,长大以后,毛泽东做出了惊天动地 的大事情。 生:你们知道吗?苏联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件既细小又重要的事情。 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叫加加林。当时挑选 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

单片机课程设计教案

《单片机技术及其应用》课程设计教案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在学完《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之后综合利用所学单片机知识完成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并在实验室实现,从而加深对单片机软硬知识的理解,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为走出校门从事单片机应用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1.了解并掌握单片机的原理、结构、指令、接口及应用。 2.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调试。 4. 掌握C51语言的设计和调试。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根据设计要求,画出硬件接线图及程序的总体流程图,然后进行各控制模块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 2.掌握如何应用单片机仿真器来开发应用系统及仿真调试的过程。 三、课程设计的安排 1.时间安排,课程设计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8学时):主要是学生接受课程设计的准备阶段。包括:1)学生集中介绍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学生选题。(4学时) 2)安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确定课程设计的总体方案。(4学时)第二阶段(20学时):主要是学生具体课程设计的过程。包括:学生做的工作 1)确定电路中使用的电子元器件(包括元件名称和及参数值)

2)软件设计与仿真(画出软件流程图,并编写具体的代码) 老师做的工作 1)辅导学生解决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协助学生购买设计中需要的电子元器件 3)辅导学生焊接电路板和相关元器件 4)辅导学生完成程序的烧写和硬件测试 提供烧写器给学生,由学生能够进行软件仿真调试程序。学生在焊接完毕后,将程序下载到主芯片里并测试电路。由辅导老师辅导学生调试硬件和软件部分,共同解决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测试过程进一步学习。 第三阶段(8学时):主要是文档资料整理和答辩 1)安排学生交课程设计报告并总结 2)每组随机抽取3个人进行答辩,取平均成绩作为小组每个人的答辩成绩 课程设计结束后,将学生的设计的实物做课程设计汇报,在实验中心1楼做一个展览。 2. 分组安排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3-6名学生成立一个小课题组,选一名组长,确定课题后由组长进行分工。 3.课题选择 以小组为单位,一组选择一个课题,可以自己选定题目,也可以在指导教师提供的课题中选择。 四、可供选择的课题 1、抢答器的设计

二年级下册村居教案课程设计

二年级下册村居教案课 程设计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二年级下册《村居》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村居》是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文,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二、设计理念 充分依托文本,在咬文嚼字中引导学生想象意境。 2倾听——描绘——诵读——吟唱,各环节循序渐进,对文本的理解梯次加深。 三、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试着吟诵本诗。 2在想象中理解诗词的意境。 3懂得春天的美好及自己所处年级的美好。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多种形式理解诗歌意境。 难点:吟诵本诗。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过许多描写儿童的诗词,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的诗---《村居》,从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吗?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二、聚精会神学古诗 齐读古诗 2作者高鼎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关放风筝的《村居》。着作有《拙吾诗稿》等。 3美读全诗,深化理解 (1)草长莺飞二月天 a这句诗告诉我们了什么信息?时间?事物?草儿怎样生长?黄莺怎么在天上飞?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春的使者已经来到人间,它们在说什么呢?“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2)拂堤杨柳醉春烟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小学语文参赛教案课程设计

WORD文档,可下载修改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圈出文中生字词和疑难词语,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3)标出自然段。 (4)上网查阅有关郑和远航相关资料。 二、教学课题: 通过了解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历感受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读绿线格里7个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课文。这篇文章按照“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板块给我们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详细情况,并在末尾点出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教学重点: 1、对照课后“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这三个标题详细分析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 2、通过朗读,分析,感受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规模宏大。

教学难点: 1、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顽强探索的精神。 2、知道郑和七次下西洋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郑和下西洋相关资料。 3、《郑和下西洋电视剧》相关片段。 四、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叙事性较强的课文。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并且课后有有复述的要求,因此,教学时,我准备让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读悟结合。在早读课,让学生以自由读的方式充分自读课文。在课上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来感受郑和远航的规模宏大,意义深远。并且充分利用在百度搜索到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给学生再现郑和远航时的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亲身去感受郑和远航场面的壮观,历程的惊险和人物的顽强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谁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有关郑和的信息?或是汇报一下自己在家上网查阅到的相关资料。要求简介要有条理。教师补充在百度搜索到的相关信息。 2、初读课文。 (1)看到“郑和远航”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互问互答,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教学对象 纺织工程专业的本科生。 二、本课程任务、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与课堂理论教学紧密配合,课程设计按项目进行,加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提高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两周的时间内,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习内容:指定号数纱线的工艺设计、上机试纺、质量检验。根据实验室现有设备情况,将每个班分为两组,分头进行上述内容,一周后,两组交换,使全班每位学生都能完成上述内容。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先修纺织材料学,机械设计基础,纺纱学,纺织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 四、内容 1.了解纯棉普梳纱的质量要求和工艺设计要领。 2.熟悉AS181A型梳棉机、AS271型并条机、AS511A型细纱机的传动特点,操作规则。3.根据指定的纺纱任务设定工艺参数(并合数、捻系数等),确定AS181A型梳棉机、AS271型并条机、AS511A型细纱机的变换齿轮、罗拉隔距。 4.按照工艺流程加工出指定号数的纱线。 5.对加工出的纱线进行质量评定(根据国家标准对纱线进行品等检验) 五、考核 按时上交100米纯棉普梳纱及上机试纺的工艺方案,纱线品等检验报告。

专业课程设计讲义 序:专业课程设计是纺织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重要的实验性教学环节,在两周的时间内,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以下学习内容:指定号数纱线的工艺设计、上机试纺、质量检验。根据实验室现有设备情况,将每个班分为两组,分头进行上述内容,一周后,两组交换,使全班每位学生都能完成上述内容。 一.任务:利用AS181A型梳棉机、AS271型并条机、AS511A型细纱机纺出指定号数的纱线。由于AS181A型梳棉机的加工特点(输出棉网重叠卷绕),为控制输出棉层的号数,应首先控制喂入的原料量,根据长期测定的该机的落棉率数据,即可得知输出棉层的号数。计 算方法如下:测定原料的回潮率为W 实 %。 W 实%= 干 干 实 G G G-×100% (A) G 实=G 干 (1+W 实 )(B) G 干= 实 实 W G +1 (C) 式中:W 实 :原料的实际回潮率。 G 实 :原料的实际重量。 G 干 :原料的干燥重量。 测定AS181A型梳棉机的落棉率或查找该机台的历史资料,落棉率用A%表示。假设:喂入梳棉机的原料重量为M克(湿重) 则:输出棉层的重量为M’=M(1-A%)(湿重) 输出棉层的干重为M 干= 实 W M +1 "= 实 ) ( W A M + - 1 % 1 棉卷卷绕滚筒直径D=242毫米,周长L=242×3.14=759.88≈760毫米。 梳棉机输出的棉层的号数T 梳 tex = L W M) (公 干 + ?1×1000×1000 = L A M) (% 1-× 实 公 W W + + 1 1×1000×1000 (D) 将加工好的梳棉棉层喂入并条机加工成棉条,要求在并条机上加工三次:第一道并条:并合数n1=1 牵伸倍数e1=e1 第一道并条加工后输出的棉条号数为:T 1 并= 1 1 e n T tex? 梳 第二道并条:并合数n2=5 牵伸倍数e2=e2 第二道并条加工后输出的棉条号数为:T 2 并= 2 2 1 e n T? 并= 2 1 2 1 e e n n T tex ? ? ? 梳 第三道并条:并合数n3=10 牵伸倍数e3=e3

小学语文参赛教案课程设计

小学语文参赛教案课程 设计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WORD文档,可下载修改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圈出文中生字词和疑难词语,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3)标出自然段。 (4)上网查阅有关郑和远航相关资料。 二、教学课题: 通过了解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历感受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读绿线格里7个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课文。这篇文章按照“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板块给我们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详细情况,并在末尾点出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教学重点: 1、对照课后“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这三个标题详细分析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 2、通过朗读,分析,感受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规模宏大。 教学难点: 1、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顽强探索的精神。 2、知道郑和七次下西洋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郑和下西洋相关资料。 3、《郑和下西洋电视剧》相关片段。 四、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叙事性较强的课文。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并且课后有有复述的要求,因此,教学时,我准备让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读悟结合。在早读课,让学生以自由读的方式充分自读课文。在课上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来感受郑和远航的规模宏大,意义深远。并且充分利用在百度搜索到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给学生再现郑和远航时的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亲身去感受郑和远航场面的壮观,历程的惊险和人物的顽强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建筑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建筑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建筑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人在老师孙金凤的指导下,顺利的完成了工程图学的课程设计。 在过去一年的工程图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制图方面的知识,比如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等等,在最后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的任务是画装配图,装配图是需要结合的前面的知识然后进行综合运用的。比如齿轮轴,螺钉的画法就要利用《标准件和常用件》这一章的知识,整个图形的构想也离不开前面的基础。 课程设计在星期天就开始了,我们班分为了几个小组,来分别测量所要画的齿轮油泵的尺寸以及画草图。 首先,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对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齿轮油泵由八种零件构成。我们看到的实际零件有六个。然后我们要在脑中构想图形的大致形状,准备最后的装配图主视图主要使用全剖,可以反映组成齿轮油泵的各个零件的装配关系,。左视图在结合面剖切产生的半剖视图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局部剖视图,同过测量齿轮油泵的主要尺寸后,知道这个齿轮油泵并不大。 然后,我们分别画出了草图并标注了尺寸,为下一步画零件图做准备。 用了几天的时间,仔细的画完装配图和各个零件图后,剩下的工作就是标住尺寸和技术要求了。不要以为这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每个零件是分开量的,但在组合时要考虑到我们测量的误差,画的零件必须要装的上去。在装配图的零件标住中,不仅要考虑尺寸不能重复和缺少,还要考虑零件之间的配合制度。在零件图中,由于一些零件的上下公差知道,还要查相关表格得出该零件的上下偏差,对于一些零件的材料,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等等的一些还要查书。 就是这一点,让我对我们这门课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其实我们的工程图学是以标准为主的,什么都应该按照要求来,这样地到的结果才是正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