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裕固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少数民族裕固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雕刻
裕固族的雕刻艺术也非常精湛,包 括木雕、石雕等,作品栩栩如生, 体现了裕固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裕固族的文化传承与教育
家庭传承
裕固族的文化传承主要以家庭为 单位进行,父母亲通过言传身教 ,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传授给子
女。
学校教育
近年来,一些学校也开始开展裕 固族文化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 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本
合理开发裕固族的民俗文化资源
,发展旅游产业,为当地经济发
03
展注入新的动力。
保护传统技艺
02 加大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力度,鼓
励技艺传承人将技艺传授给年轻
人。
加强学术研究
04 鼓励对裕固族民俗文化进行深入
研究,挖掘其独特价值和现代意
义。
对未来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裕固族民俗文化的建议和展望
建立研究机构
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负责研究、开发和推广裕固族民俗文化。
民族的文化传统。
社区活动
社区也会组织各种活动,如文艺 演出、民俗展示等,让裕固族文
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裕固族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
文化保护
为了保护和传承裕固族的文化传统, 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多种措施,如 制定保护政策、资助文化传承人等。
旅游开发
裕固族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得到了开发 利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 观游览,进一步促进了裕固族文化的 传承和发展。
射箭是裕固族的传统活动,一般在节 日期间举行,选手们需要在规定距离 内射中目标,展示自己的射箭技能。
摔跤
摔跤是裕固族的传统活动,一般在节 日期间举行,选手们通过力量和技巧 的较量,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勇气。
裕固族的民间艺术表演
民歌
裕固族的民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歌曲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劳动歌、情歌、 叙事歌等。

民族传统体育调研报告

民族传统体育调研报告

民族传统体育调研报告一、引言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承载着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特殊体育形式,它在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民体质、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国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状况、特点与影响,并为推广、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覆盖了我国多个地区和民族。

三、调研结果1. 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样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繁多,有蒙古族的马球、藏族的射箭、哈尼族的跳竹竿等。

这些项目都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勇敢精神。

2.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与意义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一方面,它们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民族传统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它们对于增强国民体质、促进民族团结和推动文化交流具有积极影响。

3.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问题尽管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潜力,但在现实中却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衰落,受到冲击;其次,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推广存在困难,年轻一代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逐渐减弱;此外,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的规模和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调研结论1. 加强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加强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同时也能够推动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和创新。

2. 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与推广通过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与推广力度,我们能够提高民众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度和兴趣,从而推动其发展和传承。

3. 完善传统体育项目的设施与资源支持为了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大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设施与资源支持,提供更好的场地和设备,为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创造条件。

五、建议与展望1. 加强各级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2. 积极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培训与教育,通过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型及特征分析

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型及特征分析

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型及特征分析作者:卢香榴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第23期摘; 要:桂西北作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传统表演类、健身娱乐类、体育游戏类、竞技类。

这四大类型的体育运动都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多样性和交融性、宗教性和民俗性的重要特征。

桂西北地区大多为少数民族,一般特指河池市,这座城市隶属于广西省,是广西省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主要包含的民族有瑶族、毛南族、侗族、仫佬族、苗族和水族等共计八个少数民族。

各个少数民族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相较于其他民族而言,民族特色突出,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尤其是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和民族特点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可挖掘的巨大空间,同时也是桂西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关键词:桂西北; 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项目; 类型; 特征中图分类号:G853/857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編号:2095-2813(2019)08(b)-0188-021; 桂西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型1.1 传统表演类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他们很多的特有节日中,他们总是有很多的表演类型的体育项目,这也即传统的表演类的体育项目。

这种体育项目一般都在民族的大型活动或节日中被用来表演,目的是增加节日氛围和营造欢快祥和的气氛,所以这一类的体育项目一般都是具有很强的表演性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鼓动性。

常见的有侗族的舞草龙、舞春牛等活动,这两个民族体育活动气氛热烈,备受人们喜爱。

苗族的赛芦笙也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之一。

还有壮族的的扁担舞、蚂拐舞、板鞋舞等,在盛大节日时都常常有相应的表演。

还有瑶族的铜鼓舞、水族的火神乐等。

每逢佳节,这些传统类的表演型体育项目都可以愉悦当地民众身心,又可以增加节日氛围。

1.2 健身娱乐类除了大型节日表演的体育项目,在桂西北的民众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常见的健身娱乐类的传统体育项目。

裕固族传统体育“草原三技”的历史渊源初探

裕固族传统体育“草原三技”的历史渊源初探
匈奴传》 载j “ 其 长 兵 则 弓矢 ,短 兵则 刀铤 。 ” 而 “ 精骑善射” 也成为我 国古代北 方游牧 民族 的主要特征之 一。关 于这样 的认识 ,战 国时期 赵 国国君赵 武灵 王 推行 的 “ 穿 胡服 ,习骑射 ” 的军事改革足 可说 明。关 于 弓箭 的制造及 其在
编 号 :G S T 2 0 1 3 4 6 ) 。
作者简介 :蔡世宏 ( 1 9 7 4 一) ,男,甘肃秦安人 ,裕 固族文化研究室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裕 固族体育教育研 究。
・2Biblioteka ・ 蔡 世 宏 :裕 固族 传 统 体 育 “ 草 原 三技 ” 的历 史渊 源初 探
到 公 元 前 3世 纪 的 丁 零 、4世 纪 的铁 勒 和 居 住 在 色 椤 格 河 和 鄂 尔 浑 河 流 域 的 回纥 。8世 纪 中 叶 ,回 纥 击 败 突 厥 在 乌 德 勒 山 ( 今 杭 爱 山支


裕 固族 牧 民也 从 游 牧 逐 渐 定 居 ,生 活 不 再
受 到 外 来 民族 和 野 兽 的 侵 扰 , 弓箭 的 功 能 也 从 战争 狩 猎 逐 步 退 ,逐 渐 演 变 为 民 问 娱 乐 行 为
系) 、 温昆河 ( 今 鄂尔 浑河 ) 建立 回纥 汗 国。9世
纪 中 叶 ,回 纥 汗 国 为 黠 戛 斯 所 破 , 回纥 各 部 四
型 、最具代表 性 的传统 体育 运动 ,就是 在历 史 上被称之 为 “ 草原三技 ” 的 “ 射 箭 、赛马 和摔
跤” ,这 三项 体 育运 动也 正 是游 牧 文 化 的集 中 表现和重要标 志。所 以,本 文拟探 索 “ 草原 三
后来 ,弓箭 逐 步 运用 到 军事 方 面 ,据 《 史记 ・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赛骆驼现状调查研究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赛骆驼现状调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赛骆驼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李波 来源:《武术研究》2017年第04期

摘 要:肃南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文化历史悠久,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众多,赛骆驼便是其中之一。文章通过调查研究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赛骆驼的发展状况,深入实地调查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赛骆驼这一体育项目的发展提出一些有利的建议。

关键词:裕固族 肃南县 赛骆驼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4—0114—03 1 前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体育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也在慢慢变化,随着对“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视,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也蓬勃发展起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在我国要大力发展非奥运会项目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这充分加强了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创新的重视。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赛骆驼项目。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文研究主要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及图书馆有关图书、杂志等资料等,并且收集有关赛骆驼传统体育方面的资料,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为本文调查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2.2.2问卷调查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采用发放问卷的调查方式,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赛骆驼的现状及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并且对裕固县的政府人员、牧民、工人、群众、学生、参与赛骆驼有关人员等发放调查问卷。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84份,调查问卷的回收率是92%。

2.2.3访谈法 通过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赛骆驼的相关组织者、参与者进行口头访问、电话访问以及网络访问,对赛骆驼开展的场地、环境、器材等进行实地访问等。

我国裕固族聚居区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个案

我国裕固族聚居区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个案

On t e e t S t a i n nd Co he Pr s n iu to a unt r e s r s o he S r s Edu a i n f e m a u e f t po t c to o M i dl nd El m e a y Sc o s i h g o he e t g to a iy d e a e nt r ho l n t e Re i n W r he Yu u Na i n lt
施率低 。课余体育锻炼 和课 余运 动竞 赛 开展 良好 , 课余 运动训 练 不 系统 ; 专职 体育 教师数 量严 重不
足. 年龄 、 职称结构不合 理 ; 兼职体 育教师缺少必要 的培养 , 教育教学水平 不高 ; 体育 经费匮乏 , 缺少运
动场地 、 器材。提出依据极少数少 数民族聚居 区中小学实 际按 学校配齐专职 体育教师 ; 民族 传统体育
Li e vs
Y ANG ii g ,RAN Me g u HOU Xioin ,W ANG L Jp n n h a ,Z al a i ( .P yi l d ct nDp r et H x U i rt , h n y a s ,3 0 0 2 og a 1 hs a uai eat n , ei nv sy Z ag eG nu 7 4 0 ; .H n w n c E o m ei
杨 吉 萍 冉 孟 华 周 晓莲 王 丽 , , ,
摘 要: 运用 文献资料法 、 问卷调查法 、 访谈法和数理统 计法 , 对我 国 5 6个民族 中人数 最少 的裕 固族 聚居 区 中小学体育现状进 行调查 , 发现 裕固族聚 居 区中小学 体育开 课率 高 , 不规 范 ; 课程 标准实 但 新
与大众体育有机结合 和谐 发展 , 形成 独具特色 的极少数少数 民族学校体育等 发展对策 , 旨在 为人数最

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与价值研究

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与价值研究

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与价值研究[提要]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与价值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有地域性、民族性、竞技性、传统型等特征,具有健身、娱乐身心、竞技、经济和增强民族自信心等价值。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价值基金项目:2016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课题编号:HB16TY008)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7年4月1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承载着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等,是先辈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人类研究活化石之称。

自国务院公布了四批共计1,83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然而,在环境不断恶化、文化不断西化、价值观念功利化和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内学者通过不同视角,应用不同方法对不同地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研读文献过程中发现有关河北省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究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与价值,为深入挖掘与整理、保护与传承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现其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河北省是中?A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传统的农耕文化民族区域,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全省拥有3项5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7项,居全国第2位,有“燕赵大地”之称。

地貌以丘陵、平原和山地为主,全省由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等55个少数民族组成,不同的民族区域孕育着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如青龙满族自治县的秋千文化、蒙古族的骑马射箭、回族的八极拳和通背拳、邯郸永年的杨氏太极拳文化)。

裕固族舞蹈动作和音乐元素融入健美操创编的探索

裕固族舞蹈动作和音乐元素融入健美操创编的探索

裕固族舞蹈动作和音乐元素融入健美操创编的探索王志宏;刘茂昌【摘要】以裕固族民族健美操的创编为切入口,对裕固族健美操的编排设计进行研究,将具有裕固族特色风韵的动作与健美操动作相结合,提炼出具有裕固族风格的操化动作以及节奏规律,随之创编出带有裕固族特色的民族健美操成套动作.为健美操能够与民族舞蹈相结合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更好的推广全民体育健身活动提供新的发展路径.【期刊名称】《河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5)004【总页数】5页(P29-33)【关键词】裕固族舞蹈;健美操;特征;创编【作者】王志宏;刘茂昌【作者单位】河西学院体育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河西学院体育学院,甘肃张掖7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732.2一、前言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以当地的舞蹈和风俗文化而盛名。

尤其裕固族舞蹈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时代延续的产物,被当地人民群众加以保护并代代相传。

以舞蹈元素为基础,与裕固族舞蹈元素相结合,创编出具有民族美感、潮流、欢快等特色的舞蹈动作,吸引了众多爱好者的重视与喜爱。

因此,本研究在掌握了健美操和裕固族舞蹈的相关理论与特征后,并结合相关资料加以分析,得出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创编的思路。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提出以及成功开展,全民健身已不仅仅是个人的需求。

如何才能提供更丰富的且具有多样选择性的体育锻炼项目,特别是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性的锻炼项目,已成为全民健身发展的新潮流。

这一举措不仅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以及发展,让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能够以更简单、普及的方式得以弘扬和传承。

二、裕固族舞蹈研究现状裕固族民间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长期以来大众对该民族文化的忽视,且对其民间舞蹈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理论。

国内早期对裕固族的研究始于1950年,裕固族研究文献中,关于舞蹈的研究内容几乎没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 堡裕 固族 乡成立 .
般认 为 , 固族 主要来 源 于唐代后 期 ( 裕 公元
9世纪 中期 ) 西迁到 河西 走廊 的甘 州 回鹘人 . 们 他
收 稿 日期 :0 il-O 2 1- 12.
作者简介 : 冉孟华( 94) 男 , 1 6一 , 重庆酉 阳人 , 河西学 院副教授 , 硕士 , 主要从事高校体育及体育社会学研究.
7 4
甘 肃 联合 大 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第2 6卷
1 地 理 位 置 . 2

日和重 大的 民族 盛会 都 要 进 行 顶杠 子 比赛. 已 现 被确 定 为张掖 市第 一批 市级非 物质 文化遗 产.
第2 6卷 第 i 期
21 0 2年 1月
甘 肃联 合 大 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 u n lo n u L a h ie st ( t rlS in e ) o r a fGa s in eUnv riy Nau a ce c s
V0 . 6 No 1 12 .
关 键 词 : 固族 ; 统体 育 项 目; 裕 传 文化 特 征
中围 分 类 号 : 1. 7 G82 4 文献标识码 : A
O 引 言
在 甘肃 省河 西走 廊 中部 , 伟 的[ 祁 连 山 北 雄 1 ]
麓 , 居 着 历史 悠 久 的裕 固族 . 固 族 人 口数 为 聚 裕 1 7 9人 , 31 是全 国 5 6个 民族 中人数 最 少 的一 个 民
南裕 固族 自治县 的 红湾 寺镇 、 皇城 镇 、 乐 乡 、 康 大
1 世 纪初 , 部 蒙古永 谢 布 酋长 人居 青 海并 6 东
袭 扰 撤里畏吾 诸 部 , 上 吐鲁 番 伊 斯 兰教 势 力 的 加 不 断东 扩 以及 蒙 古 瓦刺 部 的南 下袭 扰 , 得 裕 固 使
族 先 民不得不 大 规 模东 迁 入 居 嘉 峪关 以内. 固 裕
聚 居 区 传 统 体 育 项 目进 行 了挖 掘 整 理 和研 究 , 研究 结 果 表 明 , 固 族 聚 居 区 传 统 体 育项 目蕴 含着 融合 性 与 边 缘 裕
性、 区域 性与独特性 、 民族性与生活性 、 乐性与趣 味性 、 娱 观赏性与表演性、 竞争性与对抗性 、 群众性与经济性等 文化特征. 本文研究结果对人们了解裕固族传统体育项 目文化. 开发裕固族传统体育项 目及传 承民俗体育文化 服务有一定的价值 .
初 到河西 走廊 时 , 附于 当时 统治 这 一 地 区的 吐 依 蕃. 大约在公 元 9 0年 前后 , 0 甘州 回鹘人 攻 占了甘
州城 ( 甘肃 张 掖 ) 并 建 立 了甘 州 回鹘 汗 国. 1 今 , 1
世纪 初 , 汗 国被西夏 吞并 . 该 甘州 回鹘汗 国灭亡 以 后 , 部 四散. 支 投 奔 青 唐 ( 青 海 省 西 宁 一 余 一 今
影响, 日益接 近 , 互吸 收对方 的优 秀文化 . 相
来 越受 到裕 固族 牧 民 的关 注 和喜 爱. 仅 成 为 当 不 地 和周 边地 区影 响 较大 的 体 育文 化 活 动 , 而且 带 动 了地 方经 济和文 化的 发展. 因此 , 一步 挖掘少 进 数 民族 传统体 育项 目, 弘扬少 数 民族 传统 文化 , 对 促 进地 方 政 治 、 济 、 化 的发 展 和 民族 团结 , 经 文 文 化 交融 等 , 有着 重要 的意义 . 为研 究需 要于 2 0 —2 0 0 5 0 9年 间 多 次 深入 肃
Jn 2 1 a. 0 2
文章 编 号 :17 -9 X(0 2 0 —0 30 6 26 1 2 1 ) 10 7—4
裕 固族传 统体 育项 目的文化 特征 研 究
冉 孟 华 , 吉萍 杨
( 西 学 院 体 育 学 院 , 肃 张 掖 7 40 ) 河 甘 3 0 0

要: 从裕 固族传统体育项 目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 特殊 地理位置 、 宗教信仰人手 , 通过实 地考察 . 对裕 固族
河 乡 、 花乡 实地 走 访考 察 , 阅 资料 , 看节 日 明 查 观 庆 典和 大型运 动会.
1 裕 固族 传统体育文化形成分析
I 历 史背景 . I

族 先 民陆续东 迁后 , 王 朝将 他 们 安 置到 了肃州 明 ( 酒 泉) 山和 甘州 ( 张掖 ) 山地 区 , 大体 今 南 今 南 这 上 也是 今 日裕 固族 居住 的地 区. 15 9 4年 2 肃南 裕 固族 自治县成 立 ; , 月 4月 黄
渐融 合于 当地 各 民族 ; 另一 部 分 回鹘人 —— 大概 是甘 州 回鹘 的 主要 组成 部分 , 退 处 沙洲 以南地 则
区 , 续 过 着 游牧 生 活. 史 研 究 表 明 : 黄 头 回 继 历 “
随着社会 的 发展和 裕 固族牧 民生 活水 平 的逐 步提高 , 广大 牧 民对文化 生活 的需求 也越 来越高 .

纥” 大体上 就是唐 末五 代时期 甘州 回鹘 的后裔 , 也
是元 代“ 撒里 畏吾 ” 的先 民. 人
些生 活 习气 浓郁 、 特点 突 出的传统 体育项 目, 越
公 元 12 2 6年 , 蒙古 大将 速不 台出兵攻 下撒 里 畏畏 兀儿地 区. 此 , 古族百 姓 与撒里畏 兀儿人 从 蒙 基本 上在 同一地 区 游牧 , 这样 就 使 在裕 固族 先 民 创造 的 回鹘 文化 中 , 入 了许 多 蒙 古族 文 化 的重 融 要 内容. 这种 文化 融合 的过程 一直持 续到 了明代 . 古代 的 回鹘人 与 蒙 古人 在 长 期 交往 过 程 中 , 相互
族 . 9 聚 居 在肃 南 裕 固族 自治 县 , 近 0 其余 聚 居 在 甘肃 省酒 泉市 的 黄 泥堡 裕 固族 乡 , 以畜 牧业 为
主 , 期过着 “ 长 逐水 草而 居” 的游 牧生 活 , 着悠久 有 的历史 和独 特的 文化.
带 )后来融 合于 当地 吐蕃 ; 支 人居北宋 境 内 , , 一 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