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相对比的基础知识

色相对比的基础知识
色相对比的基础知识

色相对比的基础知识

<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强。

1.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同很有价值。如黑与白、黑与灰、中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对比效果感觉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既大方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3)同种色相对比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姐妹色组合。如蓝与浅蓝(蓝+白)色对比,橙与咖啡(橙+灰)或绿与粉绿(绿+白)与墨绿(绿+黑)色等对比。对比效果感觉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4)无彩色与同种色相比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与桔与咖啡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稳定。

2.调和对比

(1)邻接色相对比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30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2)类似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60度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3)中差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如黄与绿色对比等,效果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感觉有兴趣,对比既有相当力度,但又不失调和之感。

3.强烈对比

(1)对比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

(2)补色对比色相对比距离180度,为极端对比类型,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眩目、响亮、极有力,但若处理不当,易产生幼稚、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协调等不良感觉。

<二>明度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相组合后,由于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明度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决定色彩方案感觉明快、清晰、沉闷、柔和、强烈、朦胧与否的关键。

其对比强决于色彩在明度等差色级数,通常把1——3划为低明度区,8——10划为高明度区,4——7划为中明度区。(图)在选择色彩进行组合时,当基调色与对比色间隔距离在5级以上时,称为长(强)对比,3——5级时称为中对比,1——2级时称为短(弱)对比。据此可划分为九种明度对比基本类型。(图)

(1)高长调如10:8:1等,其中10为浅基调色,面积应大,8为浅配合色,面积也较大,1 为深对比色,面积应小。该调明暗反差大,感觉刺激、明快、积极、活泼、强烈。

(2)高中调如10:8:5等,该调明暗反差适中,感觉明亮、愉快、清晰、鲜明、安定。

(3)高短调如10:8:7等,该调明暗反差微弱,形象不分辩,感觉优雅、少淡、柔和、高贵、软弱、朦胧、女性化。

(4)中长调如4:6:10或7:6:1等,该调以中明度色作基调、配合色,用浅色或深色进行对比,感觉强硬、稳重中显生动、男性化。

(5)中中调如4:6:8或7:6:3等,该调为中对比,感觉较丰富。

(6)中短调如4:5:6等,该调为中明度弱对比,感觉含蓄、平板、模糊。

(7)低长调如1:3:10等,该调深暗而对比强烈,感觉雄伟、深沉、警惕、有爆发力。

(8)低中调如1:3:6等,该调深暗而对比适中,感觉保守、厚重、朴实、男性化。

(9)低短调如1:3:4等,该调深暗而对比微弱,感觉沉闷、忧郁、神秘、孤寂、恐怖。

另外,还有一种最强对比的1:10最长调,感觉强烈、单纯、生硬、锐利、眩目等。

1

色彩基本理论

设计师必修课:色彩构成基本理论知识 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 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二、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

运用色相环配色(配色的深层次解读)

作为一名设计师,如果你还在说出“这种颜色好看,那种颜色不好看”的话时,这说明你对颜色还没有正确了解。在很多关于色彩文章中,都可以看到色相环的身影,它是我们选择颜色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如图3-23所示。在本节中,将阐述这个色相环的基本原理,使读者对颜色关系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图3-23 色相环和色彩图像 哪里有光,那里就有颜色。有时我们会认为颜色是独立的——这是蓝色,那是红色,但事实上,颜色不可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与另外的颜色产生联系,就象音乐的音符,没有某一种颜色是所谓的“好”或“坏”。只有当与其它颜色搭配作为一个整体时,我们才能说,是协调或者不协调。色相环告诉我们颜色之间的相互的关系 〓〓〓〓〓〓〓〓〓〓〓〓〓〓〓〓〓3.3.1 色相环的构成〓〓〓〓〓〓〓〓〓〓〓〓〓〓〓 〓〓 白色光包含了所有的可见颜色,我们看到是由紫到红之间的无穷光谱组成的可见光区域,就象你所看到的彩虹颜色。为了在使用颜色时更加实用,人们对它进行了简化,将它们分为12 种基本的色相,如图3-24所示。

图3-24 色相环的构成 色相环由12 种基本的颜色组成。首先包含的是色彩三原色(Primary colors),即红、黄、蓝。原色混合产生了二次色(Secondary colors),用二次色混合,产生了三次色(tertiary colors)。原色是色相环中所有颜色的“父母”。在色相环中,只有这三种颜色不是由其它颜色混合而成。三原色在色环中的位置是平均分布的,如图3-25所示。

图3-25 三原色的分布 图3-26 二次色的构成 二次色所处的位置是位于两种三原色一半的地方。每一种二次色都是由离它最近的两种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颜色,如图3-26所示。 三次色是由相邻的两种二次色混合而成,如图3-27所示。 图3-27 三次色的构成 〓〓〓〓〓〓〓〓〓〓〓〓〓〓〓〓3.3.2 色相环中的颜色特点〓〓〓〓〓〓〓〓〓〓〓〓〓〓〓〓

色相环配色原理

你作为一名设计师,如果你还在说出“这种颜色好看,那种颜色不好看”的话时,这说明你对颜色还没有正确了解。在很多关于色彩文章中,都可以看到色相环的身影,它是我们选择颜色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如图3-23所示。在本节中,将阐述这个色相环的基本原理,使读者对颜色关系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图3-23 色相环和色彩图像 哪里有光,那里就有颜色。有时我们会认为颜色是独立的——这是蓝色,那是红色,但事实上,颜色不可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与另外的颜色产生联系,就象音乐的音符,没有某一种颜色是所谓的“好”或“坏”。只有当与其它颜色搭配作为一个整体时,我们才能说,是协调或者不协调。色相环告诉我们颜色之间的相互的关系 〓〓〓〓〓〓〓〓〓〓〓〓〓〓〓〓〓3.3.1 色相环的构成〓〓〓〓〓〓〓〓〓〓〓〓〓〓〓〓〓 白色光包含了所有的可见颜色,我们看到是由紫到红之间的无穷光谱组成的可见光区域,就象你所看到的彩虹颜色。为了在使用颜色时更加实用,人们对它进行了简化,将它们分为 12 种基本的色相,如图3-24所示。

图3-24 色相环的构成 色相环由 12 种基本的颜色组成。首先包含的是色彩三原色(Primary colors),即红、黄、蓝。原色混合产生了二次色(Secondary colors),用二次色混合,产生了三次色(tertiary colors)。 原色是色相环中所有颜色的“父母”。在色相环中,只有这三种颜色不是由其它颜色混合而成。三原色在色环中的位置是平均分布的,如图3-25所示。

图3-25 三原色的分布 图3-26 二次色的构成 二次色所处的位置是位于两种三原色一半的地方。每一种二次色都是由离它最近的两种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颜色,如图3-26所示。 三次色是由相邻的两种二次色混合而成,如图3-27所示。 图3-27 三次色的构成 〓〓〓〓〓〓〓〓〓〓〓〓〓〓〓〓3.3.2 色相环中的颜色特点〓〓〓〓〓〓〓〓〓〓〓〓〓〓〓〓 在色相环中的每一种颜色都拥有部分相邻的颜色,如此循环成一个色环。共同的颜色是颜色关

明度对比理论

色彩对比 在我们的视觉中,任何物体和颜色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们都是从整体中显现出来的,而我们的感官也不可能单独地去感受某一种色,总是在大的整体中去感觉各个部分。我们只有通过对比才能认识色彩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故任何色彩都是在对比的状态下存在的,或者是在相对条件下存在的。(色彩对比是色彩最普遍的存在形式) 色彩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相互影响后产生出不同的差别的现象。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自然会形成“比较”的格局和效果。 对比的关键是差别(色彩间差别的大小,决定着对比的强弱) 一、两种对比现象 1、同时对比:同一时间,同一视域,同一条件,同一范畴内看到两种颜色所产生的对比现象。 同时对比规律: ⑴亮色与暗色相邻,亮更亮,暗更暗。灰与艳并置,灰更灰,艳更艳。冷于暖并置,冷 更冷,暖更暖。 ⑵不同色相邻,都倾向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⑶补色相邻,由于对比作用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鲜艳度也同时增加。 ⑷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的增加而增加,相邻之处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搞宣传或者经常注意标语的人会发现,在红纸上用墨汁写字,其效果好像在红纸上写绿字一样。这就是同时对比所产生的视觉作用(对联也是如此)。在同时对比中,对比色的比较、衬托、排斥与影响作用是相互的。色的错觉现象就是由同时对比造成的。(参考图例) 2、连续对比:指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或者说在时间运动的过程中,不同颜色刺激之间的对比。简单说就是先看了某种颜色,然后再看另一种颜色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当我们先看红色的地毯再看黄色的地毯(时间非常接近),我们发现后看的黄色地毯带绿味,这是因为眼睛把先看色彩的补色残像加到后看物体色彩上面的缘故。】【如先看的色彩明度高,后看的色彩明度低,后看色彩显得明度更低;如先看的色彩明度低,后看得色彩明度高,则后看色彩显得明度更高。】

色彩的分类及色相环的画法教案

色彩的分类及色相环的画法教案 授课人:郭培培 课时:2个课时 教材分析:根据学生的能力来教授知识,让学生能够认识什么是冷暖色、原色、间色,以及能够独立绘制12色色相环、独立调和12色相环中的颜色; 教学目标:学生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了解原色间色复色。利用色彩的色相知识进行12色相环的绘制。学生通过对不同色彩的感受、欣赏,让学生感受色彩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色彩感知能力。教学重难点: 认识冷暖色、三原色、间色、复色,以及十二色相环的绘制方法。掌握十二色相环的绘制方法以及颜色的调和。 教具的准备:教学课件、水粉颜料、范画、三角板、直尺、圆规、铅笔橡皮等 教学设计: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复习旧课、作业点评 一、导入 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着春天的主题,春天的景象和春天的色彩,处处萌动着充满春的气息的蓬勃生机,我们应该创造性地给以艺术表现。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展现自己呢?要表现好春日景象,我们必须首先要了解色彩的一些相关知识。今天,老师先教大家制作色相环,

如何制作呢?那么,我们首行就一起来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吧。同学们,色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 二、讲授新课: 1、色彩的分类: 色彩分原色、间色、复色。 原色:颜色中不能再分解的三个基本色,即红、黄、蓝,也称三原色;间色:由两个原色混合而成,即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 复色:由两个间色或三个原色混合而成的原色,即绿+橙=棕 2、色彩要素: 任何的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纯度、色相三个要素; 明度:指色彩明暗深浅程度。 纯度:指色彩灰的的程度。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3、12色色相环的绘制: 第一步:定出色相环的圆心位置。 第二步:以同一圆心,用圆规分别画出半径为4厘米和6.5厘米的大小两个圆。 第三步:用量角器在圆上找出6个平均间隔30度的点; 第四步:用长直尺将6个点分别与圆心对准并贯穿整个大圆,以此将圆平均分割成12份,画线时,只保留两个园内的线条,此线条需要画的轻淡。

色彩作业

色彩作业 1、作业要求:用红、黄、蓝三原色加白色与黑色进行调色练习。 要求合理地调节这五个色彩的比例关系,配置出尽可能多的色彩。从多次的教学实践来看,使用水粉颜料,“三原色”以大红、柠檬黄、钴蓝为佳。 作业步骤: 步骤一:单色加黑或加白的混合,一般来说学生能够调出12-15个色阶的色彩。这时可以结合练习讲解最基本的明度关系。 步骤二:做三原色中两种色彩的配置练习。可结合联系讲解最基本的色相关系。步骤三:做某一色彩加灰色的配置。可结合练习讲解最基本的纯度关系。 作业数量:150 - 200个 2、作业要求:黑白的明度与色彩的明度调色练习。 作业步骤:在两组调色过程中,从以黑色为主导或以蓝色色为主导,开始加入适量白色的方法为佳。 作业数量:黑白共调配9个间色。选择蓝色,加黑色、加白色各调6个色彩。作业提示:注意每个色阶之间的均匀过渡。 3作业要求:做一个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的纯度色彩推移练习。 作业步骤:选择一个纯度较高的色彩分别与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的灰色进行色彩调配。 作业数量:每组各6个,9×9 cm 作业提示:注意把握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的三个原始灰色的关系 4、作业要求:找一张自己喜欢的色彩调性明确的云南民间美术(服饰、建筑、民俗用品、生产工具、等的图片,从中提取可借用的色谱,再用所取的色谱进行色彩组合的色面积练习。 作业步骤: 步骤一:选图片,可以是照片、绘画或设计作品; 步骤二:从图片中提取色谱; 步骤三:用所提取的色谱进行色彩组合练习。 作业数量:4个图的色谱应用「合理安排在A4纸中」 作业提示:无论选择什么作品,该作品的色彩调性必须明确。在提取色彩的过程中,要抓住画面的色调主色。在练习中,很好地研究同一组色彩在不同色面积情况下的不同色彩感觉与氛围。 5、作业要求:做色彩的同类、邻近、对比、互补等色相关系的对比练习。 作业数量:4张「合理安排在A4纸中」 作业提示:这组作业是针对色彩的同类、邻近、对比、互补等关系的练习,可以通过色相环来了解这些概念,去寻找色彩搭配。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色彩的问题不仅是理性的问题,仅仅在分析上做到位,或是选择了符合要求的色组是不够的。要真正把作业做好,还需要很好地培养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与把握能力。可以在前面课程的作业中选取合适的图形用于这个练习。

色相对比教学设计

《色相对比》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色相对比在色彩对比中是比较复杂又比较重要的一种类型,它是《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中的一单元。此课题的练习,使学生了解不同色相对比的不同视觉效果,有助于提高认识色彩,分析色彩的能力,为设计用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业类型:色彩构成理论 三、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见色相对比类型及特点,并能运用色彩对比理论对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整合。 ②了解不同色相对比所带来的视觉变化,感受色彩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效果。 ③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运用色彩的实际能力。 ④培养学生对视觉形成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点:色相对比的类型及特点 五、教学难点:同类色相与邻近色相的差异,强烈色相对比的调和。 六、学生分析: 职教工美专业学生对色彩有基本接触,对色彩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在本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对各色相对比、结合色相环、及对优秀作品的观后体念,将梳理、整合成系统、形象生动的色彩观点。 七、设计思路: 本课理论结合实例,通过采用多媒体电脑网络等现代化电教手段、较形象、生动给学生介绍色相对比的各类型、特点,激发学生对色彩对比的兴趣。根据素质教育理论,在授课中穿插学生作品、大师作品欣赏,以及安排一次小组竞赛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了解知识同时,得到艺术熏陶,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深度。 八、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符合作业要求的不同色相对比的优秀范画若干张、颜料、纸等绘画工具,学生准备(先前作业)色相环,绘画工具。 九、施教课时:1课时 色彩的对比—色相对比

提出问题:欣赏完以上两幅画面为什么相同的内容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及感受。

色相对比:因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如图由黄、红、绿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色

穿衣搭配口诀及色相环

穿衣搭配口诀及色相环 穿衣搭配口诀邻色搭配是经典,色相环:1,2,3;1,2;2,3,1,3一个为主色,左右为邻色。 单色搭配找深浅, 中性无色不出错, 补色搭配最养眼。 邻色搭配是经典,色相环:1,2,3;1,2;2,3,1,3一个为主色,左右为邻色。 同色系,有深浅差异,选择适合肤色的放在最靠近脸旁。 补色搭配最养眼。第一:将补色加白变浅形成浅淡的和谐。 第二:将补色变黑变深,减低色彩的活跃性,两个补色看起来 沉稳协调。 第三:有主色和点缀色,形成不均等的面积布局,大面积的色彩和小面积的色彩会产生主色调的和谐感,可选最显眼的

补色搭配。 中性无色不出错:黑白灰是无色,可以用无色彩加有色彩:黑红配,蓝白配,黄灰配。白色可以和任何彩色配,但不能和米色配,会有洗不干净的感觉。 色相环 百科名片 色相环 色相环一般色相环有五种或六种甚至於八种色相为主要色相,若在各主要色相的中间色相,就可做成十色相、十二色相或二十四色相等色相环。目录 简介

十环 十二环 十六环 二十四环 主要色相 色彩设计简介 色相环分十二色相环与二十四色相环等等等,如三十六色相环,四十八色相环等 十环 在色相&色调(Hue&Tone)体系中,10色相分别指:红色(Red)、橙色(Yellow Red)、黄色(Yellow)、黄绿色(Green Yellow)、绿色(Green)、青绿色(Blue Green)、蓝色(Blue)、蓝紫色(Purple Blue)、紫色(Purple)、紫红色(Red Purple)。 十二环 十二色相环是由原色(primary hues),二次色(secondary

色彩对比规律

色彩对比规律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出现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称为色彩对比。 同一色彩被感知有色相、明度、纯度、面积、形状等因素是相对固定的,且处于孤立状态,无从对比。而对比有成双成对的比较的含义,所以色彩的对比现象是发生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间的;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是指空间上的并置或时间上发生的位移以及空间和时间上的共存关系;色彩对比的前提要出现明显的差别,没有差别的色彩对比失去对比的意义。 色彩的对比规律,就是研究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差异。不同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和面积、形状、位置以及心理效应的差别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色彩丰富的表现力在于色彩对比因素的巧妙使用。各种因素差别越大,色彩对比效果就越强烈,缩小或减弱这些关系,对比效果就会趋向调和。色彩配置都带有一定的对比关系,因为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并不是孤立出现的,总是处于各种色彩环境之中,因此色彩对比在画面构成中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根据不同的色彩环境而显现出不同的对比效果。受光线变化、周围环境、物体固有色、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反光程度、距离的远近等因素的影响,视觉所能观察到的色彩现象丰富多彩,而色彩间的差别还因性质、程度与效果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在构成色彩对比诸条件中,色彩间的差别是最基本和广泛的,因此色彩对比也有其广泛性。任何视觉形象的发生源于色彩的差异和对比。单一色彩没有差别和对比,不会产生空间感和形象感。无彩色有明度的特性,无彩色之间就可形成非常多样化的明度对比;有彩色同时具有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等关系,有彩色与无彩色之间,也可形成非常多样的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及综合对比等关系。此外,色彩间还有冷暖、轻重、进退等心理效应方面的差别以及形态上的差别。 色彩的对比,从发生的现象上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都是由于视觉生理条件的作用在视觉中发生的色彩现象。同时对比基于同一时间条件下色彩并置时视觉的补偿作用,而连续对比则基于不同时间条件下视觉的残像现象。伊顿的“补色平衡理论”揭示了一条色彩对比的基本规律,对色彩艺术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说明了人类的眼睛只有在互补关系建立时,才会满足或处于平衡。”“视觉残像的现象和同时性的效果,两者都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实,即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 色彩的对比,从色彩的基本要素上可以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决定了色彩对比的外部特征,明度对比决定了色彩形状的认知度,纯度对比决定了色彩的性格特征的变化;从色彩对比的心理知觉上可以分为冷暖对比、轻重对比、进退对比等;从色彩对比存在的形态上可以分为面积对比、形状对比、位置的对比等。强调每一种对比都能呈现出其他对比无法达到的效果。下面我们分别具体进行论述。 1、同时对比 同时对比主要指的是在同一时间下色彩并置的对比效果,同时对比产生于这样的事实:看到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眼睛都会同时要求它的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的将它产生出来。正是由于这个事实,色彩和谐的基本原理才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

色相环配色教程

色相环配色教程 作为一名设计师,如果你还在说出“这种颜色好看,那种颜色不好看”的话时,这说明你对颜色还没有正确了解。在很多关于色彩文章中,都可以看到色相环的身影,它是我们选择颜色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如图3-23所示。在本节中,将阐述这个色相环的基本原理,使读者对颜色关系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图3-23 色相环和色彩图像 哪里有光,那里就有颜色。有时我们会认为颜色是独立的——这是蓝色,那是红色,但事实上,颜色不可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与另外的颜色产生联系,就象音乐的音符,没有某一种颜色是所谓的“好”或“坏”。只有当与其它颜色搭配作为一个整体时,我们才能说,是协调或者不协调。色相环告诉我们颜色之间的相互的关系 〓〓〓〓〓〓〓〓〓〓〓〓〓〓〓〓〓3.3.1 色相环的构成〓〓〓〓〓〓〓〓〓〓〓〓〓〓〓〓〓 白色光包含了所有的可见颜色,我们看到是由紫到红之间的无穷光谱组成的可见光区域,就象你所看到的彩虹颜色。为了在使用颜色时更加实用,人们对它进行了简化,将它们分为12 种基本的色相,如图3-24所示。

图3-24 色相环的构成 色相环由12 种基本的颜色组成。首先包含的是色彩三原色(Primary colors),即红、黄、蓝。原色混合产生了二次色(Secondary colors),用二次色混合,产生了三次色(tertiary colors)。 原色是色相环中所有颜色的“父母”。在色相环中,只有这三种颜色不是由其它颜色混合而成。三原色在色环中的位置是平均分布的,如图3-25所示。 图3-25 三原色的分布

图3-26 二次色的构成 二次色所处的位置是位于两种三原色一半的地方。每一种二次色都是由离它最近的两种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颜色,如图3-26所示。 三次色是由相邻的两种二次色混合而成,如图3-27所示。 图3-27 三次色的构成 〓〓〓〓〓〓〓〓〓〓〓〓〓〓〓〓3.3.2 色相环中的颜色特点〓〓〓〓〓〓〓〓〓〓〓〓〓〓〓〓 在色相环中的每一种颜色都拥有部分相邻的颜色,如此循环成一个色环。共同的颜色是颜色关系的基本要点,必须对此有深入的了解。

色彩理论知识

色彩理论知识 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油墨色相差异

如何解决印刷色相差异 (金鹏凹版印务有限公司程俊) 摘要:色差,在印刷行业中是一种常见现象,由于个人感官认知的差异与对印刷工艺标准不了解,必然就走进印刷品一定要和样品完全一致的误区。印刷只是个复制样品的过程,色差是避免不了的,只是大小的差异罢了。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应当要注重经验的积累,来尽可能的避免较大的色差。 关键字:色差,油墨 一、油墨色相的基本特点 任何一个彩色均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表示,因而在配色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三个因素。尽管理论上说黑色是光线的完全吸收,但黑墨仍然具有光泽。丝印油墨是颜料(色粉)与树脂连结料研磨而成的,颜料的粒子周围包裹着一层近乎透明的树脂油,这层树脂油对光线具有折射及反射作用,因而我们能感觉到黑墨印刷在基材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光泽。在油墨配色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印刷工艺、墨层厚度、印刷基材等条件来决定所用油墨。在选择油墨时,要考虑油墨本身光泽、色相、着色力、遮盖力。 (1)、光泽既可以用仪器测量,亦可以凭肉眼判断,通常在配色过程中仅凭肉眼观察。光泽实际上指的是油墨印刷样受光照射后向

同一个方向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小的程度。其直接影响印刷品外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在选择油墨时,要分清油墨本身是亮光、半光还是哑光型油墨,避免混合错误。 (2)、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用于质的区别。配色时,首先要考虑色相是否一致,其检测方法通常是通过刮样纸刮色或者进行模拟印刷,凭人的眼睛对标准样和试样进行观察比较。 (3)、遮盖力是油墨遮盖其底色的程度。遮盖力越好则其透明度越差,透明度高低影响着油墨套色的效率及受印刷基材影响的程度。 (4)、着色力是表示油墨浓度高低的一种方法。其测定是以一定量的油墨再加入一定数量的标准白油墨冲淡混合后,再进行与标准样比较的方法。差色力强弱反映该墨混色程度,影响着印刷墨膜厚度。 二、生产中产生色差的原因分析 彩色原稿经颜色分解成单色加网后制成不同印刷方式的印版,然后通过四色基本色油墨(黑——K、黄——Y、品——M、青——C)再现出图像的阶调层次与色彩。三原色油墨是减色混成彩色图像的色料,其色度特性有很大的缺陷。油墨要叠印在承印物上,承印物的表面特性及其油墨结合后对油墨颜色的影响加大了油墨呈色的缺陷。由于印刷方式的不同,需要复杂的印刷工艺过程,也会产生颜色合成的演变,都会造成印刷色差。 (1)、油墨色度性能等因素造成色差 油墨和印刷工艺产生的不同油墨或同颜料的色纯度不同,树脂和

色彩理论基础

色彩理论知识(01) 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二、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球体的立体模型。它的结构经了比地球仪的形状,北极为白色,南极为黑色,连接南北两极贯穿中心的轴为明度标轴,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环的位置则赤道线上,球面一点到中心轴的重直线,表示纯度系列标准,越近中心,纯度越低,球中心为正灰。 色立体有多种,主要有美国蒙赛尔色立体、德国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日本色研色立体等。 2.蒙赛尔表色系 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色相环配色教案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造型基础2—色彩 项目色彩基础课 题 调制色相环课型 色彩 练习 授课班级四年级5班授 课 时 间 2015.10 课 时 1节 授课 教师 王琪 学习目标 专业能力理解色彩三要素间的关系。能根据色相环进行配色。 核心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团队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和对色彩的把控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掌握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理解色彩三要素间的关系。根据色相环,针对服装设计进行一定的色彩搭配训练,为以后的效果图完成继续积累铺垫。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法,讲授法,学生动手法。 步骤教学内容 教学 方法教学 手段 教师与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备注 组织教学检查课堂纪律、学习用品。 2 告知(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导入新课,课题内容: 配色(依据色相环进行配色的 练习)。 讲授 设问 板书及 多媒体 辅助 教师讲解 学生思考 1 带着 问题 思考 学习 回顾复习明度、纯度的色彩变化及色相 环的变化规律。抽学生作品 PPT展示。 讲授 设问 电脑 白板展 示 启发提问学生 讨论个别回答 图片展示教师 总结 2 思考 能力 表达 能力

新课讲授课题主要内容: 1掌握配色原则。 2配色(依据色相环进行配 色)。熟悉单色搭配、邻近色 搭配、补色搭配、分裂补色搭 配、原色搭配、二次色搭配、 全色搭配。 讲授 设问一体化 启发提问 学生讨论个别 回答 图片展示 教师总结 10 观察 力 想象 力 思考 能力 任务练习分组练习:根据色相环进行配 色。 提醒学生:在确定正稿时先 在草稿纸上比较好配色差异 后再上色。 实操 讲解演 示 学生练习,教 师巡回指导 18 动手 能力 创意 能力 展示评价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本组的 作品,作一定的评价。让学生 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投票选 出冠军。 学生表 述 讨论评 价 讨论评价 教师总结 10 表达 能力 归纳总结三原色推出色相环。色彩变化 很奇妙。根据色相环进行配 色练习,加深理解色彩配色 提醒学生配色关键是在平时 多加强练习,这样才能熟能 生巧。 教师演 示 要点提 示 重点讲 解 课件展 示、板 书 集体思考 个别回答 2 理解 能力

色彩构成基础理论

色彩构成基础理论 色彩原理 一、色彩形成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物体色: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就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我们把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 光 源 色 复色光 白色光(全色光) 投射在物体上 不透明物体 反射 有色光半透明物体 单色光透明物体透射 色彩组成 基本色 一个色环通常包括12种明显不同的颜色。而对于艺术设计师充分理解的色环与色论的重要方面,也许不会被我们中的网页设计者们能够充分欣赏。缺少多这方面的了解,您将会把事情搞乱。 三原色 从定义上讲,三原色就是能够按照一些数量规定合成其她任何一种颜色的基色。为了确定三原色,您必须首先确切明确哪一种颜色就是您正在使用的中间色。在上小学时,您可能就知道了三原色:红、黄、蓝,并且您现在用于展示的,仍然就是红、黄、蓝三原色。但就是如果您有喷墨打印机

的话,花点时间把它的盖子打开,瞧瞧它的墨盒。您能瞧到红、黄、蓝不?不能!您可能瞧到的就是四种墨色:蓝绿(青)色、红紫(洋红) 色、黄色与黑色。颜色的不同就是由于您的电脑用的就是正色,而您的打印机用的就是负色。显示器发出的就是彩色光,而纸上的墨则吸收灯光发出的颜色。更进一步的解释就超出了本文要探讨的范围。除了发射与吸收光的不同之外,本文涉及的概念同样适用于正色与负色模式,出于本文的写作目的,我们仅探讨着正色模式的三原色:红、绿、蓝。 近似色 近似色可以就是我们给出的颜色之外的任何一种颜色。如果从橙色开始,并且您想要它的两种近似色,您应该选择红与黄。用近似色的颜色主题可以实现色彩的融洽与融合,与自然界中能瞧到的色彩接近起来。 补充色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相对色一样,补充色就是色环中的直接位置相对的颜色。当您想使色彩强烈突出的话,选择对比色比较好。假如您正在组合一幅柠檬图片,用蓝色背景将使柠檬更加突出。 分离补色 分离补色由两到三种颜色组成。您选择一种颜色,就会发现它的补色在色环的另一面。您可以使用补色那一边的一种或多种颜色。

色相对比——详案

[课题] 色相对比 [课型] 综合运用、实作 [教学对象] 广告设计专业一年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色相对比的概念与相关内容。 2、情意目标:让学生明确色相对比中包含的内容,及各对比的特点与调性。 3、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水粉颜料表现色相对比,提高学生色彩掌握能力和控制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1、优势分析:通过前几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有了基本的色彩基础知识, 对本课知识理解奠定了一定基础,通过图片展示和图示,更能引起学生 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点的掌握相对较为简单。 2、劣势分析: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色彩训练,容易出现对知识点理解了, 但难以运用到实际中,即明白了,也会欣赏,但独立完成作业的时候又 有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树立学 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色相对比中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补色的概念及内容 [教学难点] 如何掌握各色彩关系的内容特点,怎样利用色相对比特点准确表达各具情感的画面。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1分钟) 1、课前的组织教学:准备所需资料、画片,书写教案。 2、讲授前的组织教学:上课前,教师提前到教室,组织学生打水、洗笔,准备好上课所需工具,准备上课;上课铃响后,调整好学生状态,开始上课。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教师活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色彩混合的相关知识,较好地完成了二十四色相环的制作,接下来,请大家欣赏四组图片。(PPT演示不同色相对比的图片)(设问)这些色彩搭配带给你哪些感受?请大家将图片找出右边相对应的词语形容。朴素、静谧、雅致、含蓄、刺激、强烈、生动,活泼。 【学生活动】观察,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对,第一幅图可以与朴素、静谧相搭;第二幅图与雅致、含蓄;第三幅图刺激、强烈;第四幅图生动,活泼。这些不

使用色相环配色

1:单色2:类比色3:补色:4:分离补色5:原色6:二次色7:全色 使用色相环配色 图3-23 色相环和色彩图像 哪里有光,那里就有颜色。有时我们会认为颜色是独立的——这是蓝色,那是红色,但事实上,颜色不可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与另外的颜色产生联系,就象音乐的音符,没有某一种颜色是所谓的“好”或“坏”。只有当与其它颜色搭配作为一个整体时,我们才能说,是协调或者不协调。色相环告诉我们颜色之间的相互的关系 色相环的构成: 白色光包含了所有的可见颜色,我们看到是由紫到红之间的无穷光谱组成的可见光区域,就象你所看到的彩虹颜色。为了在使用颜色时更加实用,人们对它进行了简化,将它们分为12 种基本的色相,如图3-24所示。

图3-24 色相环的构成 色相环由12 种基本的颜色组成。首先包含的是色彩三原色(Primary colors),即红、黄、蓝。原色混合产生了二次色(Secondary colors),用二次色混合,产生了三次色(tertiary colors)。原色是色相环中所有颜色的“父母”。在色相环中,只有这三种颜色不是由其它颜色混合而成。三原色在色环中的位置是平均分布的,如图3-25所示。

图3-25 三原色的分布图3-26 二次色的构成 二次色所处的位置是位于两种三原色一半的地方。每一种二次色都是由离它最近的两种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颜色,如图3-26所示。 三次色是由相邻的两种二次色混合而成,如图3-27所示。 图3-27 三次色的构成 色相环中的颜色特点: 在色相环中的每一种颜色都拥有部分相邻的颜色,如此循环成一个色环。共同的颜色是颜色关系的基本要点,必须对此有深入的了解。 如图3-28所示,在这七种颜色中,都共同拥有蓝色。离蓝色越远的颜色,如草绿色,包含的蓝色就越少。绿色及紫色这两种二次色都含有蓝色。

色相环配色公开课教案

XX学校质量记录 教案首页 编号:QD-0706-01 版本号:C/0 课程名称造型基础2—色彩 项目色彩基础课 题 调制色相环2 课型 一体 化 授课班级授 课 时 间 课 时 1节 授课 教师 学习目标 专业能力理解色彩三要素间的关系。能根据色相环进行配色。 核心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团队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和对色彩的把控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新生班掌握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理解色彩三要素间的关系。根据色相环,针对服装设计进行一定的色彩搭配训练,为以后的效果图完成继续积累铺垫。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法,讲授法,学生动手法。 教学回顾 教研室主任审签:年月日

步骤教学内容 教学 方法教学 手段 教师与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备注 组织教学 点名、检查校卡、卫生课堂纪 律、学习用品。 2 告知(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导入新课,课题内容: 配色(依据色相环进行配色的 练习)。 讲授 设问 板书及 多媒体 辅助 教师讲解 学生思考 1 带着 问题 思考 学习 回顾复习明度、纯度的色彩变化及色相 环的变化规律。抽学生作品 PPT展示。 讲授 设问 电脑 白板展 示 启发提问 学生讨论个别 回答 图片展示 教师总结 2 思考 能力 表达 能力 新课讲授课题主要内容: 1掌握配色原则。 2配色(依据色相环进行配 色)。熟悉单色搭配、邻近色 搭配、补色搭配、分裂补色搭 配、原色搭配、二次色搭配、 全色搭配。 讲授 设问一体化 启发提问 学生讨论个别 回答 图片展示 教师总结 10 观察 力 想象 力 思考 能力

步骤教学内容 教学 方法教学 手段 教师与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备注 任务练习分组练习:根据色相环进行配 色。 提醒学生:在确定正稿时先 在草稿纸上比较好配色差异 后再上色。 实操 讲解演 示 学生练习,教 师巡回指导 18 动手 能力 创意 能力 展示评价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本组的 作品,作一定的评价。让学生 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投票选 出冠军。 学生表 述 讨论评 价 讨论评价 教师总结 10 表达 能力 归纳总结三原色推出色相环。色彩变化 很奇妙。根据色相环进行配 色练习,加深理解色彩配色 提醒学生配色关键是在平时 多加强练习,这样才能熟能 生巧。 教师演 示 要点提 示 重点讲 解 课件展 示、板 书 集体思考 个别回答 2 理解 能力

色相对比理论

如果说明度是色彩的骨骼,色相就很象色彩外表的华美的肌肤。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 三、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因色相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各色相由于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远近不同,形成了强弱不同的色相对比。 (色相环中,色彩间隔距离大小决定了色相对比组合的强弱关系。) 色相对比分为四种: 1.同类色对比; 指在色相环上15 度以内的色彩差别对比所呈现的色彩构成效果。是最弱的色相对比。它是同一色相捎带不同明度、纯度或冷暖倾向之间的色彩对比。即:只有明度深浅之分,没有色相区别。对比效果单纯、雅致.但也容易出现单调、呆板的效果.应采用拉开明度距离和彩度关系来调整。 2.邻近色相对比; 色相相隔15度以上至30度左右的对比。是色相中较弱的对比. 这一对比中的颜色属于一个大的色相范畴.但有不同的颜色倾向,如红.大红、黄绿、蓝绿等色。此对比的特点统一,和谐,与同类色相比效果要丰富得多。 3.类似色相对比; 相隔距离60度左右(不超过90度)的对比为类似色相对比.属色相的中对比。类似色相的配色效果显得丰满、活泼,既保持了随和、统的优点.又克服了视觉不满足的缺点。服装设计和室内设计经常使用这种配色方法。 如淡黄与淡绿,橘黄与朱红,红与紫,蓝与绿。

4.对比色相对比; 相隔距离120度左右的对比称为对比色对比,属色相中的强对比。此种对比有着鲜明的色相感.效果强烈、兴奋,但过分刺激易使视觉疲劳,处理不当会产生烦躁、不安定之感。如红与黄绿,红与蓝绿,橙与紫,蓝与黄。 ⑴原色对比 红、黄、蓝三原色是色相环上最极端的色,它们不能由别的颜色混合而产生,却可以混合出色环上所有其它的色。红、黄、蓝表现了最强烈的色相气质,它们之间的对比会使人感到一种极强烈的色彩冲突,这样的色彩对比很难在自然界的色调中出现,它似乎更具精神的特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选用原色作为国旗色彩。京剧脸谱也使用强烈的三原色突出人物的特征等。 罗马尼亚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蓝、黄、红三色。蓝色象征蓝天,黄色象征丰富的自然资源,红色象征人民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欧洲国家差不多80%都是三色旗,或三行,或三竖!) (意大利,绿、白、红三色。比利时,黑、黄、红。)

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二、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球体的立体模型。它的结构经了比地球仪的形状,北极为白色,南极为黑色,连接南北两极贯穿中心的轴为明度标轴,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环的位置则赤道线上,球面一点到中心轴的重直线,表示纯度系列标准,越近中心,纯度越低,球中心为正灰。 色立体有多种,主要有美国蒙赛尔色立体、德国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日本色研色立体等。 2.蒙赛尔表色系 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弱,反之则对比越强。 1.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同很有价值。如黑与白、黑与灰、中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对比效果感觉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既大方又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