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母猪群养模式讲解

合集下载

智能饲喂对群养初产母猪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智能饲喂对群养初产母猪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0 3 0 0 3 2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1 9 5 7 ( 2 0 1 4 ) 0 1 — 0 0 7 8 — 0 3
摘 要: 为研 究规模化猪场智能饲喂对群养初产母猪 生产性 能的影响 , 选用 9 0头 4月龄体 重相 近 的长 大二元初产母猪 , 随机分为智能化组、 群养群饲组和 限位栏组 , 每组 3 0头母猪 , 测定初产母 猪 的生产 性能。结果表明, 情期受胎分娩率 , 智 能化组 比群养群饲组提高 1 O个 百分 点( P < 0 . 0 5 ) , 比限 位栏 组提 高 l 6 . 6 6个百分点( P < 0 . 0 1 ) ; 窝产仔数 、 窝产活仔数 、 初 生 窝重 、 泌乳力、 窝断奶仔猪 数和 断奶 窝重 ,智能化组 比群养 群饲组分别提 高 0 . 5 3头 、 0 . 8 1 头、 2 . 8 1 千克 、 8 . 7 8千克 、 1 . 1 4头和 9 . 4 2 千克 ( P < 0 . 0 5 ) ,比限位栏组分别提 高 1 . 0 1头、 1 . 3 3头 、 4 . 8 6千克、 1 2 . 9 2千克、 1 . 6 8头和 1 0 . 8 9千克 ( P < 0 . O 1 ) ; 育成率, 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 组分别提高 3 . 9和 6 个 百分 点( P < 0 . 0 1 ) ; 返 情率 , 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 降低 3 . 9 6个百分点( P < O . 0 5 ) , 比限位栏 组降低 l 1 . 3 6 个 百分点( P < 0 . 0 1 ) ; 母 猪 淘汰率 , 智能化组为 1 3 . 3 3 %, 比群养群饲组和 限位栏组均 降低 3 . 3 4个百分 点( P < 0 . 0 5 o智能化 饲 喂能显著提高母猪情期 受胎分娩率和繁殖性能 , 降低返情 率和淘 汰率 , 提高其生产性能。 关键词 : 饲养工 艺模 式; 智能化饲喂 ; 初 产母猪 ; 生产性 能

种猪场群体母猪精细饲养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种猪场群体母猪精细饲养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2013年1月 农机化研究 第1期 种猪场群体母猪精细饲养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郭忠利,戚国强,王立舒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30) 摘要:针对我国养猪业整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先进饲养设备和饲养技术应用较少及大部分养猪场采用传 统的限位栏模式的现状,提出了群体母猪精细饲养系统,并对系统整体架构和各部分进行了详尽阐述。利用射 频识别(RFID)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完成系统构建,包括自动上料站和精细饲喂站的搭 建,并自行研发了一套用于母猪精细饲养的母猪管理系统软件。 关键词:种母猪;精细饲养;RFID;智能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73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88X(2013)01—0213~04 

0 引言 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的管理中,种母猪的饲 养和生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中心。因为一方面种母 猪的健康水平对产仔数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另 一方面种母猪的合理使用与其使用年限有直接关系, 可以说种母猪饲养管理是养猪场的核心,种母猪的生 产力决定了猪场的赢利能力。只有不断提高种母猪 的饲养管理水平,使种母猪的各项性能得到最优表 达,才能增加猪场的年出栏量,降低猪只的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为百姓提供生产 安全、健康的肉质食品。 1 中国养猪业现状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我国生猪存栏量为 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 由上面数字可知中国是一个养猪大国,然而却不是养 猪强国。欧美良种母猪年提供商品猪能力在22~26 头,一些猪场还超过了26头,养猪业的生产力得到充 分的释放。我国母猪年提供商品猪16头左右,规模 化猪场为18头左右。目前由于疫病形势严峻,母猪 年提供商品猪只有14~16头 J。中国养猪业的生产 力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 目前,中国大部分养猪场仍然采用传统的限位栏 模式,与群体饲养模式相比其缺点是:母猪缺乏运动 收稿日期:2012—02一l5 基金项目: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0AA6CN066) 作者简介:郭忠利(1985一),男,黑龙江嫩江人,硕士研究生,(E—mail) jsgzl123@163.corn。 通讯作者:戚国强(1962-),男,哈尔滨人,教授,(E—mail)gqqi@neau. edu.ca o 而导致心肺功能不全,骨骼发育受限,出现多种肢蹄 病;定位栏硬件对母猪造成多种伤害,致使母猪缺乏 性交,发情率低;母猪数量多时不能实现对个体的精 细饲喂和实时监控,容易造成饲料浪费,而且母猪发 病率高;不符合福利养猪制度和健康养殖,缺乏对母 猪的关爱。 

物联网进入养猪厂远程监控还猪自由

物联网进入养猪厂远程监控还猪自由

物联网进入养猪厂远程监控还猪自由在无锡宜兴,有家养猪场引入了高科技物联网技术,甚至能够通过机器鉴定母猪是否发情,处于分娩的哪个阶段。

据悉,仅此技术,为养殖户降低成本出一半的劳动力。

该养猪场负责人表示,这是一套从荷兰引入的ve-los智能化母猪群养软件系统,可以实现养猪的远程遥控操作,换而言之就可以干干净净养猪,而前些年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必须成天跟猪厮混在一起。

饲养员只需坐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猪场的管理,通过视频就可以如沐春风清楚看到猪场内猪的一举一动。

而这得益于场内每头母猪耳朵上的电子耳标,里头储存了丰富的信息。

电脑可以通过扫描轻松识别每一头母猪的,从而可以对猪实现个性化的养殖。

比如针对母猪的生长状态,给予新颖的饲料喂养;使用分离器将正处不同妊娠使用阶段、没有电子耳标或带有损坏电子耳标的母猪进行人工或自动分离,不同的母猪将进入纯化区或者躺卧区;使用发情粪监测器鉴定母猪是否发情;使用单色、墨绿色家犬或三色喷墨器为母猪做标记。

据悉,目前该配运目前存栏祖代原种猪750头,年可出栏优质祖母代种猪5000头,出栏优质瘦肉型商品猪13000头,年销售总额4600万元,盈利900万元。

另悉,为践行《无锡市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行动计划》,感知农业在无锡传统农业中也是遍地开花。

如宜兴通过示范区、示范园区联合,打造工业部门首家农业“云计算与云服务”平台,为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提供“气象预报式”信息服务;滨湖区马山牛奶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发了乳制品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房地产项目,建成后将链实现对调味品加工链的全程监管;无锡太湖阳山有限公司与美新科技共同研发的水蜜桃远程管控系统,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和数字身份证系统,利用智能农业云平台,推出开心养猪场的创新商业模式。

关于《无锡市物联网应用示范三年行动计划》:从2021年到2021年,我市将重点在九大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农业各方面将以精准农业、智能畜牧和智能水产养殖为应用突破点,推进物联网行业应用,建立智能农业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对重点农产品的智能管理和辅助决策,并开展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和全程溯源服务。

母猪批次化生产及管理新技术

母猪批次化生产及管理新技术

猪场批次化生产具有工业化特征,母猪批次化生产由“批次分娩”发展而来,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有计划地实施母猪批次化繁殖生产,从而实现猪场生长猪的“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

非洲猪瘟暴发后,随着散养户退出和规模猪场急剧扩张,传统的连续生产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生猪产业发展需求,高效、安全、可控的“批次化生产”理念得到养猪人的认可,并在生猪养殖企业大规模推广应用。

批次化生产不是单一技术,而是一套完整、高效、可控的技术体系,涉及母猪发情周期同步化、同期发情、同步排卵、定时输精及同步分娩等繁殖调控技术。

目前,根据批次化生产所采用的繁殖调控技术种类和数量,形成以定时输精技术为核心的“精准式母猪批次化生产”和“简约式母猪批次化生产”两种类型。

1 批次化生产模式基于批次生产时间间隔不同,批次化生产模式主要分为1周批、2周批、3周批、4周批、5周批等整母猪批次化生产及管理新技术秦玉圣,庞明月,蔡家宝,白佳桦,刘 彦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097)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项目(BAIC05-2024);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新能力建设专项(KJCX20230218)作者简介:秦玉圣,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动物繁殖调控*通信作者:刘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动物繁殖调控周批次和9 d 、11 d 、18 d 、36 d 等非整周批次。

不同生产模式各具不同优势,但均可有效阻断疫病在不同批次猪只间的交叉感染,提升猪场生物安全水平的同时提高猪只免疫水平、营养状态和出栏的整齐度。

2 批次化生产新技术批次化生产的核心是母猪定时输精技术,随着对批次化生产效率的要求提高,定时输精精准性随之升高,文章总结盘点批次化生产定时输精技术主要环节的新进展,为高效精准批次化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2.1 发情周期同步化烯丙孕素是批次化生产的主要激素之一,饲喂烯丙孕素可抑制母猪卵泡发育从而抑制发情,停止饲喂后解除了对卵泡发育的抑制作用,卵泡启动生长,该激素被广泛地用于定时输精母猪发情周期同步化。

母猪养成计划1篇1篇

母猪养成计划1篇1篇

母猪养成计划母猪养成计划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畜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而母猪养殖是畜牧业中最重要的一环。

母猪的生产力能直接决定着母猪养殖效益的高低。

然而,在母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如生猪市场波动、疫情等,导致养殖户难以稳定地获取收益。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母猪养成计划应运而生。

一、什么是母猪养成计划?母猪养成计划是指在保证母猪生产力和机体健康的基础上,通过先期投入,配合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方式,将母猪养殖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与传统养殖方式不同的是,母猪养成计划是将养殖户和养猪企业合作,共同承担养殖风险,但也共享养殖利润。

二、母猪养成计划的运作模式1. 选育高品质母猪母猪养成计划要选用高品质的种猪,以保证后代的生产力。

选育时应考虑种猪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繁殖能力等因素,避免因选育品种不当而导致后代质量差。

2. 组建专业的养殖团队母猪养成计划需要组建专业的养殖团队,该团队应包括养殖经验丰富的专家、兽医和技术工人等,确保母猪的全面管理,从而保障母猪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3. 采用合理的饲养管理方式饲养管理是影响母猪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应采取合理的饲喂方式,注意饲料的配比和营养成分,为母猪提供足够的营养。

同时,还应注意猪舍环境,保证其卫生,避免疾病发生。

4. 采用科学的免疫措施免疫是保障猪只健康的重要措施。

应遵循免疫计划,选择适当的疫苗和药物,实施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从而减少疾病损失。

5. 合理的市场销售策略母猪养成计划的重要目的是达到有效的营销模式,使养殖户通过该模式获得更稳定的收益。

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开发稳定的销售渠道,并采用合理的市场销售策略。

三、母猪养成计划的优势1. 风险低母猪养成计划将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合作,共同承担养殖风险。

养殖户的经济风险大大降低,同时养殖企业也能确保肉猪市场的稳定供应。

2. 收益高母猪养成计划充分利用专业的养殖管理团队和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母猪饲养管理7步PPT课件

母猪饲养管理7步PPT课件
相当于浪费了6头母猪 • 一个平均每年产仔2.2窝的猪场的平均非
生产日为67天 • 30%的非生产日是由于后备母猪造成的
10
购买后备母猪的注意事项 (1 )
• 从生长速度、繁殖性能和卫生条件更好 的猪场购买
• 运输车辆需要清洁消毒,车厢铺垫稻草 或锯末屑
• 母猪到达后隔离观察
– 保温,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 – 3-6小时后提供乳猪饲料或抗应激饲料 – 注射广普抗菌素
• 体重120公斤以上 • P2 背膘厚在16-17 mm • 第二次发情
22
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对繁殖性能 的影响
平均初配日龄 158 183 209 238 268 296 终生产仔窝数 4.0 4.0 4.0 3.6 3.3 2.8 终生产活仔数 41.5 43.3 44.8 41.2 37.8 34.0
2357头母猪统计结果, Aherne, 2000
23
母猪断奶后不同发情时间的比例
断奶后天数 1, 2, 3 4, 5, 6 >7
Aherne, 2000
头胎母猪 二胎以上
1.0
3.6
89.0
93.4
10.0
3.0
24
经产母猪断奶后的配种时间 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5
窝产活仔数
分娩率(%)
10
5
0 1-2 3
17
公猪诱情早晚对发情率的影响
100 135日龄诱情
80
160日龄诱情
60
190日龄
40
20
0
1
2
3
4
5
6
7
8周
18
后备母猪成熟早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成熟早
发情周期正常的比例(%) 83

后备母猪要怎么养后备母猪的饲养技术

后备母猪要怎么养后备母猪的饲养技术

后备母猪要怎么养后备母猪的饲养技术在一些规模化的养殖场都是通过也自繁自育来获取仔猪的,养猪场内不仅要有种敬侯、母猪,同时也要有后备巴克夏猪。

后备母猪都是用来补充那些因年龄或者繁殖性能退化而淘汰的母猪。

因此后备母猪饲养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后备母猪要怎么养呢?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后备母猪家养的饲养技术。

后备母猪要怎么养鸡?后备母猪的饲养技术1、分群饲养后补母猪我们在进行饲养的时候。

要按照它的大小、强弱来或进行分群饲养。

举例来说是按照三到五头为一栏进行小群养殖,这样分商群可以说极为是最分群方式。

当然如果养殖场地亟需扩张,而后备博热县母猪的数量较多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酌情的每栏驯服多驯养几头,但最多是不要超过十头。

2、喂料后备母猪在喂料上和母猪的喂料或者青年猪的喂料都是有区别的。

首先就是饲料我们要保证新鲜、没有变质,其次就是禁止使用铜、锌元素过高的饲料,这样可以给母猪增肥,从而影响专业知识到后备母猪繁殖能力。

在饲养的时候,一般每天饲料量控制在五斤左右,并且不能一次性饲喂,需分几次喂完。

还有就是在养殖的时候,我们要保持猪圈中有充足的饮用水,同时冰镇仍然需要让后备母猪进行适量的运动,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它们的体质,从后降低难产率。

3、配种前催情配种前给后备母猪进行催情,这主要为了增加它月经周期的排卵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受孕的几率,最终提高幼生的产量。

而前催情最好是在配种前的十四天左右进行,主要是通过优饲催情的方式。

在之前饲养的量中,每天饲养六斤左右,让后备母猪自由采食。

等到配种之后,有要降低饲养量,尽可能控制在每天四斤左右。

这段时间的饲养是非常关键的,如果饲养量不合理的话会导致胚胎死亡。

为了确保仔猪生产的重量,那么六个月在两一年二十五天的时候,每天饲料量提升到七斤左右。

4、日常管理后备肥猪的日常管理管理其实也比较简单,首先就是要保持养殖场内的卫生干净整洁;冷藏其次就是不定期的进行消毒,同时养殖场内的温度控制在二十度左右,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还有适当就是合理的进行脊髓灰质炎注射,这样可以达到母强子壮的效果。

HHIS母猪自动化饲喂规划方案

HHIS母猪自动化饲喂规划方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HHIS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目录一、母猪智能化管理系统使用背景二、母猪自动化饲喂系统三、母猪自动化饲喂系统的技术原理四、母猪自动化饲喂系统的优点五、母猪自动化饲喂系统的历史六、母猪舍建造猪舍的建造原则母猪自动化饲喂系统猪舍的建造模式老猪舍的改造七、HHIS母猪自动化饲喂设备的介绍系统管理平台母猪精确饲喂系统母猪智能化发情鉴定系统自动化上料系统八、购买流程九、构建卓越的客户服务管理体系十一、常见问题解答十二、母猪自动化饲喂设备和普通养殖模式的数据对比一、母猪智能化管理系统使用背景(一)母猪智能化管理系统是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必然产物。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电脑应用已经渗透运用到各行各业,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便利。

计算机技术也已经开始运用到养殖业,这是个新时代的产物。

规模化猪场如何管理每一单体猪,从出生到淘汰及销售怎样给每一头猪建立详细的档案,怎样作为猪场猪群的系统分析,如何利用管理系统为母猪精确的饲喂等等。

母猪智能化管理系统对猪场所有数字化的的需求都能给予完美的解决。

对于大型种猪场,后备母猪的出生就可以打上电子耳标,在系统内建立详细的档案,比如:父系母系、出生日期,出生的体重,日常所做的防疫措施,喂养饲料的品种,日常患病的记录,每次患病所用的药,甚至饲养员日常管理,每次用药的兽医是哪一位等等,都能够建立详细的记录。

这些记录对将来处理后备母猪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在母猪的生产过程中,能够详细的记录第一次的怀孕日期,发情日期,每一次的产胎时间,产胎数量,每一次的发情间隔时间,每一次的产胎平均重量等等。

这些数据对母猪的优胜劣汰提供详细准确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化母猪群养模式讲解智能化母猪群养模式有哪些优势?如何实现智能化养殖?现在为大家进行讲解。

智能化母猪群养模式主要是由计算机软件为控制中心,有一台或者多台饲喂站作为控制终端。

扫描仪根据母猪耳朵上所佩戴的电子耳标来采集母猪的身份信息,根据科学公式运算出母猪的日供量,控制器控制机电执行部分精确下料。

控制器把母猪的身份、采食量、采食时间等信息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给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猪场管理人员方便的查看每头猪的信息,从而实现对母猪的精确饲喂和数据管理。

母猪进入饲喂器巷道贴近料槽读卡器后,其耳标就会被自动饲喂器附带的扫描仪扫描,身份信息就会被计算机识别,该猪就能吃到计算机根据其背膘厚、体重、妊娠期等一系列参数和饲料的营养水平而专门为其准备的营养餐。

《母猪舍饲群养工艺及其智能化管理系统》由精确饲喂控制(自动饲喂器)、自动标记喷墨系统、智能化分离系统及发情鉴定系统等硬件设备和计算机软件控制系统组成,运用先进的营养学理论,借助于电子信息、计算机管理及自动化控制等现代技术,实现了群养母猪状态下的个体精确管理,解决了传统饲养模式下采食量不均,母猪过肥、过瘦、繁殖性能低的问题,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1.调整优化饲养母猪的胎次结构,建立高产母猪群在一定时期内,母猪胎次不同,产仔率有明显差异。

总结生产经验表明,无论什么品种,第一、二胎产仔数相对较少,第三至六胎产仔数相对较多,第七后产仔数逐渐减少。

调整优化饲养母猪的胎次结构,是建立高产母猪群的基础。

一般认为,猪群中合理的母猪胎次结构以一至二胎的母猪占母猪群的30~35%,三至六胎占60%,七胎以上占5~10%为宜。

但应根据品种繁殖性能、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决定,如品种繁殖力强的母猪,高胎母猪可留得多些。

同时,注意后备母猪的选留(购)时间,通常后备猪的选留(购)时间为本场选留至少在配种前1个月,外场选购至少在配种前2个月进行。

2.饲养好能繁母猪,缩短母猪繁殖周期A.缩短母猪的空怀期母猪的空怀期与膘情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母猪越瘦,空怀期越长。

要使断奶后母猪能早发情、多排卵:一是要按空怀母猪日粮的营养要求,供给的日粮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18%,并注意添加叶酸、胆碱和青绿多汁饲料,使母猪保持七、八成的膘情。

同时,对青年母猪在配种前7天左右要实行短期优饲,供给足量的优质饲料让母猪自由采食。

二是对膘情较好,断奶后7天还不发情的母猪,用生殖激素、维生素E和公猪诱情等方式催情,使母猪早发情。

三是要适时配种,并实行情期内间隔8小时左右重复配种两次和在配种前7天和配种时注射—胡萝卜素,或先投喂内含亚硒酸钠VE粉的母猪饲料一周,再颈部注射氯前列烯醇,以提高受胎率。

同时,要注意初产母猪的适配月龄。

一般引进瘦肉型品种后备母猪的初配月龄为8~9月龄,体重100~120kg;地方良种猪为5~6月龄,体重不低于70~75kg初配,瘦肉型品种与地方品种的杂种后备母猪年龄不早于6~7月龄,体重80kg左右初配。

并注意后备母猪第一配种应在第二发情期以上进行初配较为适宜。

B.养好妊娠母猪饲养妊娠母猪的任务是保证胎儿在母体内顺利着床得到正常发育,防止流产,确保每窝都能生产尽可能多、健壮、生活力强和初生重大的仔猪,并保持母猪中上等体况,为哺乳期储备泌乳所需的营养物质。

如何饲养好妊娠母猪,并做好保胎工作:一是对于体况较好的母猪,在妊娠初期(从配种21天),饲喂低能量、低蛋白的日粮千克,粗蛋白质;妊娠中期(22~90天),饲喂略高于其维持需要的中等营养水平的日粮;在妊娠后期(91~分娩),要饲喂高营养水平的日粮,并增加日饲喂量。

但产前一周应减少日喂量。

对于体况较差的母猪,则要注意多投料,以使母猪保持七八成的膘情。

同时在夏季要注意增加氨基酸、脂肪和碳酸氢钠等营养物质的添加量,以降低热应激的不良影响。

二是禁止饲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的饲料,同时饲料要相对稳定,不宜变换频繁。

三是做好管理工作,尽量减少高温、低温和疾病的不良作用,使母猪尽可能生活在16~22℃,相对湿度为70%80%的环境中。

同时,对有流产史的母猪,要注射黄体荷尔蒙促其保胎。

C.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监护防止母猪难产、缩短产程,是减少仔猪不必要的死亡,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

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监护:一是要在母猪分娩前3~5天,将分娩舍消毒冲洗,使产舍干燥、卫生和保温,或把母猪赶入专门的分娩舍,使母猪习惯新的环境。

二是注意在产前一周应减少饲料的饲喂量,以防母猪胃肠内容物过多而压迫子宫引起早产、难产,并注意在饲料中适当添加0.75%左右的轻泻剂,以防止母猪分娩期便秘。

并应根据猪群主要疫病流行动态投喂预防药物。

三是要做好人工接产的所需的碘酊、抹布、催产素及产后仔猪的保温设备等物品的准备工作,防止母猪难产和产程延长。

若遇母猪难产,可注射催产素。

如注射后仍无效,则采用手术助产,减少仔猪不必要的死亡。

四是母猪分娩后,当天肌注氯前列烯醇,促使子宫内胎衣碎片的彻底排出,同时也利于母猪断奶后再发情。

在产后3天内,每天肌注抗生素预防母猪子宫炎的发生。

D.缩短哺乳期运用生理、营养的科学新成果,实行仔猪早期断奶,缩短母猪的哺乳期,使母猪早发情配种,是缩短母猪繁殖周期的关键措施。

仔猪早期断奶,多大断奶比较适宜?综合最近一些资料,一般认为经产母猪在产后21~28天断奶较为适宜。

此时断奶,对母猪膘情和下窝产仔数影响较少,且对仔猪的不良应激也较少。

但对于青年母猪的断奶时间应推迟到35日龄左右,这样有利于维持或提高第二胎的产仔数。

3.养好仔猪,提高仔猪窝重和个体重A.实行人工接产让仔猪生后尽快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减少不必要的死亡。

母猪产前要有专人守护,待仔猪产后,应立即用毛巾擦净其口、鼻及全身的粘液,然后在离脐部3~4cm处,将脐带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挤压,用消毒的剪刀断脐,并用碘酒消毒断口。

随即把仔猪放于保暖的地方。

若在接产中发现假死的仔猪,应立即进行急救,方法为用两手分别握住仔猪的肩和臀部,四肢朝上,一屈一伸反复进行,直至仔猪发出叫声为止。

B.让仔猪吃足初奶由于猪胚盘特殊性构造,免疫球蛋白不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使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性免疫能力,必须通过吃初乳获得免疫能力。

而初乳中不仅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使仔猪吃后获得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刺激消化器官活动,促进胎粪排泄,增加营养产热,提高对寒冷的抵抗能力等作用。

因此,仔猪生后应尽早吃到初乳,最迟不得超过2个小时。

C.做好保温防压工作初生仔猪调节体温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当受冷时,仔猪就会变得呆笨易被母猪压死。

对于1~7日龄的仔猪,应使其生活于28~32℃的环境中,8~30日龄的仔猪生活环境温度为25~28℃,31~60日龄为23~25℃。

保温可采用在产房和保育室的保温室内垫干草,并挂红外线灯或安保温板等方法进行保温。

同时,对于没有护仔栏的产房,要在舍内距墙壁和地面各20~30厘米处设置护仔栏,防止仔猪被压死。

D.及时补水补铁补饲,以促进仔猪生长发育补水。

仔猪出生2日后,每天在补饲间给仔猪饮含柠檬酸或延胡索酸1%~3%的清洁水,以解除仔猪因吃乳而产生的渴感和补充消化道内胃酸的不足,促进胃肠的发育和营养的消化吸收。

补铁。

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仅有30~50毫克,仔猪每日从母猪乳中得到的铁不足1毫克,若不给仔猪及时补铁,仔猪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

因此,应在仔猪出生2~3日龄内给仔猪注射铁制剂,以预防贫血,促进其健康生长。

诱食。

仔猪生后7~10日龄,用炒熟的豆类碎粒后添加调味剂或用仔猪颗粒料等诱料诱导仔猪采食。

补饲。

当仔猪学会后,随即用仔猪配合料饲喂。

为了增加仔猪的采食量,饲料应采用湿喂,在饲喂次数上,要日喂5~6次,并在夜间增喂1次。

E.适时断奶适时断奶,是提高母猪的年产窝数和促使仔猪生长发育重要措施。

一般认为经产母猪在产仔后21~28天,青年母猪在35日龄左右为宜。

断奶方法应在夜间把母猪赶走,留仔猪在原圈饲养,以减少环境应激,促进生长发育。

但断乳仔猪在母猪离开后,应维持原圈饲养1周;转入保育舍后,维持原有饲料1~2周;维持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并圈、调群。

4.做好综合防疫保健工作,保证猪群安全生产做好消毒工作。

消毒是净化养殖环境,预防控制疾病的常用措施,包括生产前的消毒、生产过程中的消毒和生产后的消毒。

做好免疫工作。

在仔猪生后20日龄前进行猪瘟疫苗首免,28日龄注射口蹄疫疫苗,30日龄副伤寒免疫,60日龄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对母猪在产前60天注射蓝耳病灭活疫苗,产前30天注射伪狂犬病疫苗,产前20天注射大肠杆菌多价疫苗,产后20天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产后30天注射口蹄疫苗。

并根据当地疫情动态适时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

药物预防。

母猪产前2天直至产后3天内,投喂土霉素等抗菌素进行预防。

仔猪在1、7日龄分别注射先锋霉素,仔猪会采食后则投喂土霉素等抗菌素进行预防。

仔猪腹泻用口服补液及抗生素治疗同时进行。

合理驱虫。

寄生虫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不仅造成营养的浪费,而且使猪只免疫应答迟钝,抗病力下降。

因此,确定猪群科学合理的驱虫程序,定期驱虫对猪群的健康生产十分重要。

一般认为:母猪在产前2~3周内,公猪每年春秋各驱1次,断奶仔猪在转入保育舍后驱1次,间隔1周再重复1次。

驱虫应选用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并配合使用,提高驱虫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