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几何证明常见模型

八年级几何证明常见模型
八年级几何证明常见模型

八年级几何证明常见模型

姓名

(1)手拉手模型

【例题1】在直线ABC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BCE,连接AE与CD,证明:

(1)△ABE≌△DBC

(2)AE=DC

(3)AE与DC的夹角为60。

(4)△AGB≌△DFB

(5)△EGB≌△CFB

(6)BH平分∠AHC

(7)GF∥AC

【变式练习】1、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BCE,连接AE与CD,证明:

(1)△ABE≌△DBC

(2)AE=DC

(3)AE与DC的夹角为60。

(4)AE与DC的交点设为H,BH平

分∠AHC

2: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

BCE,连接AE与CD,证明:

(1)△ABE≌△DBC

(2)AE=DC (3)AE与DC的夹角为60。

(4)AE与DC的交点设为H,BH平分∠AHC

【例题2】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和DEFG,连接AG与CE,二者相交于

H

问:(1)△ADG≌△CDE是否成立?

(2)AG是否与CE相等?

(3)AG与CE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

(4)HD是否平分∠AHE?

【变式练习】1:如图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DC与EDG,连接AG,CE,二者

相交于H.

问(1)△ADG≌△CDE是否成立?

(2)AG是否与CE相等?

(3)AG与CE之间的

夹角为多少度?

(4)HD是否平分∠

AHE?

2:两个等腰三角形ABD

与BCE,其中AB=BD,CB=EB,

∠ABD=∠CBE=a

连接AE与CD.

问(1)△ABE≌△DBC是否成立?

(2)AE是否与CD相

等?

(3)AE与CD之间的

夹角为多少度?

(4)HB是否平分∠AHC?

【例题3】如图1,AB=AE,AC=AD,∠BAE=∠CAD=90°.

(1)证明:EC=BD;

(2)证明:EC⊥BD;

(3)如图2,连接ED,若N点为DE的中点,连接NA并延长与BC交

于点M,证明:AM⊥BC.

(2)角平分线模型

【例题1】.如图1,OP是∠AOB的平分线,请你利用图形画

一对以OP为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

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①、如图2,在△ABC中,∠ACB是直角,∠B=600,AD、CE

是∠BAC、∠BCA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请你判断并写出

EF与DF之间的数量的关系。

②、如图3,在△ABC中,∠ACB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

他条件不变,请问,(1)中的结论是否任然成立若成立,请

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变式练习】1、已知,2

1∠

=

∠,4

3∠

=

∠.

A

A

图1

B

图3

BAC AP ∠平分求证:.

2、在四边形ABCD 中,BC>AB ,AD=CD ,BD 平分

BAC ∠.

.求证:?=∠+∠180C

A

3、已知四边形ABCD 中, 图4

【例题2】如图所示,在ABC ?中,

AD 上异于点A 的任意一点,试比较PB 明理由.

【变式练习】1、在ABC ?中,AB AC >AD 上任意一点.

求证:AB AC PB PC ->-.

2、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于D ,

求证:AD +BD =BC

3、如图,已知△ABC 中,BC =AC ,∠于D ,

求证:AC +CD =AB

4、如图1,AD ∥BC ,∠D =90°,AE AD 、BC 、AB (2)如图2,将(1)中的∠D =90°吗?请你推理并证明 (3)垂直模型

【例题1】如图1B (0,3),AD ⊥BC 于D 交BC 于D 结论:①MN=BM+DN ②AB C CMN 2=?③AM 、AN 分别平分

∠BMN 和∠DNM

(2)、对称(翻折)

思路:分别将△ABM 和△ADN 以AM 和AN 为对称轴翻折,但一定要证明

M 、P 、N 三点共线.(∠B+∠D =0

180且AB=AD ) 例1、在正方形ABCD 中,若M 、N 分别在边BC 、CD 上移动,且满足MN=BM +DN , 求证:①.∠MAN=

45

②.AB C CMN 2=?

③.AM 、AN 分别平分∠BMN 和∠DNM.

(完整版)初中几何基本图形归纳(基本图形常考图形)86168

初中几何常见基本图形

C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D C A 几何基本图形 1、如图,正三角形ABC 中,AE=CD ,AD 、BE 交于F : ①△AEB ≌△ADC ②∠BFD=600 ③△AEF ∽△ABE 2、如图,正三角形ABC 中,F 是△ABC 中心,正三角形边长为a : ①AF :DF :AD=2:1:3 ②内切圆半径DF= a 63 ③外接圆半径AF=a 3 3 3、如图Rt △ABC 中,∠C=900,∠B=300,AC=a ,D 是AC 上的点: ①内切圆半径为 a 2 1 3- ②外接圆半径为a 4、如图Rt △ABC 中,∠C=900,AB=AC=a ,D 是AC 上的点: 为 a 2 5; ②当BD 是角平分线时,BD 长为a 224-。 ①当D 是AC 中点时,BD 长 C B A 300

D C A 45 A B C 5、如图,如图Rt △ABC 中,∠BAC=900,AB=AC=a ,E 、D 是BC 、AC 上的点,且∠AED=450: ①△ABE ∽ECD ②设BE=x ,则CD=a x ax 22-。 6、如图AB=AC ,∠A=360,则:BC= 2 1 5-AB 。 7、如图AB=AC ,D 是BC 上一点,AE=AD ,则: 2 1 ∠BAD=∠EDC 。 8、 如图,D 、E 是△ABC 边BC 上两点,AC=CD ,BE=BA ,则当:①∠BAC=1000时,∠DAE=400;②当∠BAC=x 0时,∠DAE=2 180x -0 。 9、如图,△BCA 中,D 是三角形内一点, ①当点D 是外心时,∠BDC= 21 ∠A ;②当点D 是内心时,∠BDC=2 180A ∠+ 10、如图,∠ACB=900,DE 是AB 中垂线,则①AE=BE ,若AC=3,BC=4,设AE=x ,有 ()22234x x =+-; ②△BED ∽△BAC 。 11、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AE 交BC 延长线于点F ,H 是FG 中点: ①△ADE ≌△CDE ; ②△EGC ∽ECF ; ③EC ⊥CH ; ④EC 是以BG 为直径的圆的切线。 12、如图,ABCD 、CGFE 是正方形:①△DCG ≌CBCE ; ②BE ⊥DG 。 13、如图,正方形ABCD 对角线交于O ,E 是OB 上一点,EF ∥BC : ①△AOE ≌△BOF ; ②AE ⊥BF 。 14、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上一点,EF ⊥CD ,EG ⊥BC : ①AE=FG ;②AE ⊥FG 。 15、如图,将矩形ABCD 顶点B 沿某直线翻折可与D 点重合: ①EF 是BD 中垂线; ②BE=DE ,若AB=3,AD=5,设DE=x ,则()2 2 253x x =-+。 16、将矩形ABCD 顶点A 沿BD 翻折,A 落在E 处,如图: ①BD 是AE 中垂线,AB=BE ;②△BEF ≌△DCF ;③BF=DF 。 A B C E A B C E D A B C D A B C D E A B C D E F G H A B C D E F G

初中几何基本图形归纳(基本图形+常考图形)

初中几何基本图形归纳(基本图形+常考图形)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几何常见基本图形

F E D C B A F E D B A D C A 几何基本图形 1、如图,正三角形ABC 中,AE=CD ,AD 、BE 交于F : ①△AEB ≌△ADC ②∠BFD=600 ③△AEF ∽△ABE 2、如图,正三角形ABC 中,F 是△ABC 中心,正三角形边长为a : ①AF :DF :AD=2:1:3 ②内切圆半径DF= a 63 ③外接圆半径AF=a 3 3 3、如图Rt △ABC 中,∠C=900,∠B=300,AC=a ,D 是AC 上的点: ①内切圆半径为 a 2 1 3- ②外接圆半径为a 4、如图Rt △ABC 中,∠C=900,AB=AC=a ,D 是AC 上的点: BD 长为 a 2 5 ; ②当BD 是角平分线时,BD 长为①当D 是AC 中点时, a 224-。 5、如图,如图Rt △ABC 中,∠BAC=900,AB=AC=a ,E 、D 是BC 、AC 上的 点,且∠AED=450 :①△ABE ∽ECD ②设BE=x ,则CD=a x ax 2 2-。 C B A 300

E D C B A 45 A B C 6、如图AB=AC ,∠A=360,则:BC= 2 1 5-AB 。 7、如图AB=AC ,D 是BC 上一点,AE=AD ,则:2 1 ∠BAD=∠EDC 。 8、 如图,D 、E 是△ABC 边BC 上两点,AC=CD ,BE=BA ,则当:①∠ 时,∠ DAE=400; ②当∠ BAC=1000 BAC=x 0 时, ∠ DAE= 2 180x -0 。 9、如图,△BCA 中,D 是三角形内一点, ①当点D 是外心时,∠BDC= 21 ∠A ;②当点D 是内心时,∠BDC=2 180A ∠+ 10、如图,∠ACB=900,DE 是AB 中垂线,则①AE=BE ,若AC=3,BC=4,设AE=x ,有()222 34x x =+-; ②△BED ∽△BAC 。 11、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AE 交BC 延长线于点F ,H 是FG 中点:①△ADE ≌△CDE ; ②△EGC ∽ECF ; ③EC ⊥CH ; ④EC 是以BG 为直径的圆的切线。 12、如图,ABCD 、CGFE 是正方形:①△DCG ≌CBCE ; ②BE ⊥DG 。 13、如图,正方形ABCD 对角线交于O ,E 是OB 上一点,EF ∥BC : A B C E A B C E D A B C D A B C D E A B C D E F G H A B C D E F G

八年级上数学几何证明练习题

C A B C D E P 图 ⑴八年级数学(上)几何证明练习题 1、 已知:在⊿ABC 中,∠A=900 ,AB=AC ,在BC 上任取一点P ,作PQ ∥AB 交AC 于Q ,作PR ∥CA 交BA 于R ,D 是BC 的中点,求证:⊿RD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 2、 已知:在⊿ABC 中,∠A=900 ,AB=AC ,D 是AC 的中点,AE ⊥BD ,AE 延长线交BC 于F ,求 证:∠ADB=∠FDC 。 3、 已知:在⊿ABC 中BD 、CE 是高,在BD 、CE 或其延长线上分别截取BM=AC 、CN=AB ,求证: MA ⊥NA 。 4、已知:如图(1),在△ABC 中,BP 、CP 分别平分∠ABC 和∠ACB ,DE 过点P 交AB 于D ,交AC 于E ,且DE ∥BC .求证:DE -DB=EC .

5、在Rt △ABC 中,AB =AC ,∠BAC =90°,O 为BC 的中点。 (1)写出点O 到△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距离的大小关系(不要求证明); (2)如果点M 、N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移动,在移动中保持AN =BM ,请判断△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6、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 到D ,延长BA 到E ,AE=BD , 连结EC 、ED ,求证:CE=DE 7、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A =90°,BD 平分∠ABC ,DE ⊥BC 且BC =10,求△DCE 的周长。 A B C O M N

几何证明习题答案 1. 连接AD,由△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D垂直AC,且AD=BD,∠DAQ=∠DBR=45度, 又由平行关系得,四边形RPQA为矩形,所以AQ=RP, △BRP也是等腰直角三角行,即BR=PR,所以AQ=BR 由边角边,△BRD全等于△AQD,所以∠BDR=∠ADQ,DR=DQ, ∠RDQ=∠RDA+∠ADQ=∠RDA+∠BDR=90度, 所以△RDQ是等腰RT△。 2. 作AG平分∠BAC交BD于G ∵∠BAC=90°∴∠CAG= ∠BAG=45° ∵∠BAC=90°AC=AB ∴∠C=∠ABC=45° ∴∠C=∠BAG ∵AE⊥BD ∴∠ABE+∠BAE=90° ∵∠CAF+∠BAE=90°∴∠CAF=∠ABE ∵AC=AB ∴△ACF ≌△BAG ∴CF=AG ∵∠C=∠DAG =45°CD=AD ∴△CDF ≌△ADG ∴∠CDF=∠ADB 3. 易证△ABM≌△NAC.∠NAM=∠NAE+∠BAM=∠NAE+ANE=90° 4. 略 5.(1)因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点是三角形的外心, 所以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距离相等; (2)△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连接OA,如图, ∵AC=AB,∠BAC=90°,∴OA=OB,OA平分∠BAC,∠B=45°, ∴∠NAO=45°,∴∠NAO=∠B, 在△NAO和△MBO 中, AN=BM ,∠NAO=∠B ,AO=BO , ∴△NAO≌△MBO,∴ON=OM,∠AON=∠BOM, ∵AC=AB,O是BC的中点,∴AO⊥BC, 即∠BOM+∠AOM=90°,∴∠AON+∠AOM=90°, 即∠NOM=90°,∴△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6. 延长CD到F,使DF=BC,连结EF ∵AE=BD ∴AE=CF ∵△ABC为正三角形∴BE=BF ∠B=60° ∴△EBF为等边三角形∴角F=60°EF=EB 在△EBC和△EFD中 EB=EF(已证)∠B=∠F(已证)BC=DF(已作) ∴△EBC≌△EFD(SAS)∴EC=ED 7. 周长为10.

初中几何基本图形归纳基本图形常考图形资料全

初中几何常见基本图形 AOC=BOD AOD=BOC OD OE ①BAD= C CAD= B ②AD2=BD·CD ③AB2=BD·BC ④AC2=CD·BC P=A+B+C A+B=C+D B=D P=90+A/2 P=A/2

P=90-A/2 AP平分BAC PB=PC

几何基本图形 1、如图,正三角形ABC 中,AE=CD ,AD 、BE 交于F : ①△AEB ≌△ADC ②∠BFD=600 ③△AEF ∽△ABE 2、如图,正三角形ABC 中,F 是△ABC 中心,正三角形边长为a : ①AF :DF :AD=2:1:3 ②内切圆半径DF= a 63 ③外接圆半径AF=a 3 3 3、如图Rt △ABC 中,∠C=900,∠B=300,AC=a ,D 是AC 上的点:

①内切圆半径为 a 2 1 3- ②外接圆半径为a 4、如图Rt △ABC 中,∠C=900,AB=AC=a ,D 是AC 上的点: ①当D 是AC 中点时,BD 长为 a 2 5 ; ②当BD 是角平分线时,BD 长为a 224-。 5、如图,如图Rt △ABC 中,∠BAC=900,AB=AC=a ,E 、D 是BC 、AC 上的点,且∠ AED=450:①△ABE ∽ECD ②设BE=x ,则CD=a x ax 2 2-。 6、如图AB=AC ,∠A=360,则:BC= 2 1 5-AB 。 7、如图AB=AC ,D 是BC 上一点,AE=AD ,则: 2 1 ∠BAD=∠EDC 。 8、 如图,D 、E 是△ABC 边BC 上两点,AC=CD ,BE=BA ,则当:①∠BAC=1000时,∠DAE=400;②当∠BAC=x 0时,∠DAE= 2 180x -0 。 9、如图,△BCA 中,D 是三角形内一点, ①当点D 是外心时,∠BDC= 21 ∠A ;②当点D 是内心时,∠BDC=2 180A ∠+ 10、如图,∠ACB=900,DE 是AB 中垂线,则①AE=BE ,若AC=3,BC=4,设AE=x , 有()2 22 34x x =+-; ②△BED ∽△BAC 。 11、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AE 交BC 延长线于点F ,H 是FG 中点:①△ADE ≌△CDE ; ②△EGC ∽ECF ; ③EC ⊥CH ; ④EC 是以BG 为直径的圆的切线。 12、如图,ABCD 、CGFE 是正方形:①△DCG ≌CBCE ; ②BE ⊥DG 。 13、如图,正方形ABCD 对角线交于O ,E 是OB 上一点,EF ∥BC : ①△AOE ≌△BOF ; ②AE ⊥BF 。

青岛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5.6几何证明举例

§5.6 几何证明举例(2)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 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 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一步认识等边三角形。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直尺、圆规、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回顾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什么? 二、交流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写出证明的过程,注意几何证明的三步)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是真命题吗?怎样证明。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法1 证明:过点A作∠BAC的角平分线交BC于点D ∴∠BAD = ∠CAD (角平分线定义) 在△BAD与△CAD中 ∵AB = AC (已知) ∠BAD = ∠CAD (已证) AD = AD (公共边) ∴△BAD≌△CAD(SAS) ∴∠ B = ∠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法2 证明:作BC边上的中线 AD ∴ BD = CD (中线定义) 在△BAD与△CAD中 ∵AB = AC (已知) BD = CD (已证) AD = AD (公共边) ∴△BAD≌△CAD( SSS )

∴∠B = ∠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吗,怎样证明它的正确性? 证明: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在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证明:作AD⊥BC,垂足为D 则∠ADB=∠ADC=90°(垂直的定义), 在△ABD和△ACD中, ∵∠B=∠C (已知), ∠ADB=∠ADC=90°(已证) AD=AD (公共边) ∴△ABD≌△ACD (AAS) ∴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证明: (鼓励学生当老师讲给其他同学听) ①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0°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精讲点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 性质2: 2、数学语言表达: 性质1:性质2: 在△ABC ∵ AB=AC ∵ AB=AC ∴∠B= ∠C ① AD平分∠BAC (等边对等角) ②AD⊥BC ③ BD=DC ( ①,② ,③均可作为一个条件,推出其他两项 ) (三线合一) 四、典例精析 例1 已知,D是△ABC内的一点,且DE=DC,BD平分∠ABC,CD平分∠ACB 求证:AB=AC

初中几何基本图形归纳(基本图形+常考图形)

初中几何常见基本图形 AOC=BOD AOD=BOC OD OE ①BAD=C CAD= B ②AD2=BD·CD ③AB2=BD·BC ④AC2=CD·BC P=A+B+C A+B=C+D B=D P=90+A/2 P=A/2

P=90-A/2 ①AC平分BAD ②AB=CB ③BC∥AD AP平分BAC PB=PC ①AB=AC ②BD=CD ③AD BC

几何基本图形 1、如图,正三角形ABC 中,AE=CD ,AD 、B E交于F : ①△AE B≌△A DC ②∠B FD =600 ③△AEF ∽△ABE 2、如图,正三角形ABC 中,F 是△ABC 中心,正三角形边长为a: ①AF :DF:AD =2:1:3 ②内切圆半径DF= a 63 ③外接圆半径AF =a 3 3 3、如图Rt △ABC 中,∠C =900 ,∠B=300 ,AC=a,D 是AC 上的点: ①内切圆半径为 a 2 1 3 ②外接圆半径为a 4、如图Rt △ABC 中,∠C=900 ,AB=AC =a ,D 是AC 上的点:

F E D B A F E D C B A D C B A D C A 45 A B C a 2 5 ; ②当BD 是角平分线时,BD 长为a 224-。 ①当D 是AC 中点时,BD 长为 5、如图,如图R t△ABC 中,∠B AC=900,A B=A C=a ,E、D是BC 、AC上的点,且∠ AE D=450:①△ABE ∽ECD ②设BE=x,则C D=a x ax 2 2-。 6、如图A B=AC,∠A =360 ,则:BC = 2 1 5-AB 。 7、如图AB=A C,D 是BC 上一点,AE=AD,则: 2 1 ∠BAD=∠ED C。 8、 如图,D 、E 是△ABC 边BC 上两点,AC=CD,B E=BA,则当:①∠BA C=1000时,∠DAE =400;②当∠BAC=x 0时,∠D AE=2 180x -0 。 9、如图,△BC A中,D是三角形内一点, ①当点D 是外心时,∠B DC= 21 ∠A;②当点D 是内心时,∠BDC=2 180A ∠+ 10、如图,∠AC B=900 ,DE 是AB 中垂线,则①AE=B E,若AC=3,BC=4,设AE=x, 有()2 22 34x x =+-; ②△BED ∽△BAC 。 11、如图,E是正方形A 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AE 交BC 延长线于点F ,H是FG 中点:①△ADE ≌△CDE ; ②△EGC ∽EC F; ③EC ⊥C H; ④EC 是以BG 为直径的圆的切线。 12、如图,AB CD 、CGFE 是正方形:①△DCG ≌CBCE; ②BE ⊥DG 。 ? C B A 300 A B C E A B C E D A B C D A B C D E A B C D E F G H A B C D E F G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题专项练习 1.如图,△ABC、△C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E在AB上.求证:△CDA≌△CEB. 2.如图,BD⊥AC于点D,CE⊥AB于点E,AD=AE.求证:BE=CD. 3.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F,AC=DE,∠A=∠D. (1)求证:AC∥DE; (2)若BF=13,EC=5,求BC的长. 4.如图:点C是AE的中点,∠A=∠ECD,AB=CD,求证:∠B=∠D. 5.如图,点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 求证:AE=CE.

6.如图,BE⊥AC,CD⊥AB,垂足分别为E,D,BE=CD.求证:AB=AC. 7.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DF,EC=BD,AC=FD.求证:AE=FB. 8.如图,在△ABC中,AC=BC,∠C=90°,D是AB的中点,DE⊥DF,点E,F分别在AC,BC上,求证:DE=DF. 9.如图,点A、C、D、B四点共线,且AC=BD,∠A=∠B,∠ADE=∠BCF,求证:DE=CF. 10.如图,已知∠CAB=∠DBA,∠CBD=∠DAC. 求证:BC=AD.

11.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DE. 12.如图,AB∥CD,E是CD上一点,BE交AD于点F,EF=BF.求证:AF=DF. 13.已知△ABN和△ACM位置如图所示,AB=AC,AD=AE,∠1=∠2. (1)求证:BD=CE; (2)求证:∠M=∠N. 14.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为D,E. 求证:△ACD≌△CBE. 15.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BAE=∠BCE=90°,且BC=CE,AB=DE.求证:△ABC≌△DEC.

初中几何基本图形归纳(基本图形+常考图形)

9 2 初 中 几 何 常 见 基 本 图 形 序号 1 基 本 图 形 A C D B 基 本 结 论 2 3 子母型 ① ② 2· C B 4 ③ 2· ④ 2· 5 C C A 6 D B D 7 D 8 90 + 2 A P B C D

16()/2 ∥∥18 AD D E ∥ 20AD AE DE == AB AC BC 1090-2 11①平分 ② ③∥ “二推一” ⊕⊕→⊕ 12 13为中线 1:3:2 平分 14 A 12 B D C A ① “二推二” ② ③⊕⊕→⊕⊕ ④1= 15D E D、E为中点2 ∥ B C A D E、F为中点E F 17 B H D C E、F、G、H A为中点 G E B F C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A型A AE AD AE DE === BD CD AB AC BC 19 B C X型E D A ∥AD AE AD AE DE === BD CD AB AC BC B C 假A型 A E D B C

d B ④ O∠90° 25 AD P A PD == BC PC PB O 26 P A PD AD PC PB BC P 29 ∠∠ ∠∠180°假子母型A 21D2· B B C 221:1:2 A C C ①过圆心二推三 23 A O R E a/2 ②垂直于弦 ③平分弦 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 R22+(2)2 24A D C为直径 B 蝶型 D A P B C 规型 A B == O D C 27A型 A O B D P · PB PD BD == PC P A AC C A 28O D B AB BC AC == BD AB AD 2· C D A O 30 B C E ①过圆心“二推一” O②过切点 ③垂直于切线 A C B

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证明题有难度

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证 明题有难度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证明题(提高题)1.如图,在平面上将△ABC 绕 B 点旋转到△A/BC/的位置时,AA/∥BC,∠ABC=700,则∠CBC/为度. 2.如图,△ABE 和△ADC 是△ABC 分别沿着AB、AC 边翻折1800形成的,若∠1:∠2:∠ 3=28:5:3,则∠a 的度数为 3.将直角三角形(∠ACB 为直角)沿线段CD 折叠使B 落在B/处,若∠ACB/=50°,则∠ACD 度数为______. 4.如图,已知BD 平分∠ABC,DE⊥AB 于E,S△ABC=36cm2,AB=18cm,BC=12cm,则DE 的长为 5.如图,∠DEF=360,AB=BC=CD=DE=EF,求∠A 的度数。 6.已知△ABC≌△A/B/C/,△ABC 的三边为3、m、n,△A/B/C/的三边为5、p、q,若△ABC的各边都是整数,则m+n+p+q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7.长为L 的一根绳,恰好可围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则其中一个三角形的最长边x的取值范围为( ) 8.已知,如图,下列三角形中,AB=AC,则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能够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9.如图,ΔABC 和ΔBDE 是等边三角形,D 在AE 延长线上。求证:BD+DC=AD。

10.如图,已知AB>AD, ∠BAC=∠FAC,CD=BC.求证:∠ADC+∠B=1800. 11.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为AB,AC 边中点,连接CD、BE 并分别延长至F、G,使BE=EG,CD=DF,连接FA,GA.求证:AF=AG. 12.如图,△ABC 中,∠BAC=900,AB=AC,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求证:BD=2CE. 13.如图,已知△ABC中,AD平分∠BAC,E、F 分别在 BD、AD 上.DE=CD,EF=AC.求证:EF∥AB. 14.如图,∠A+∠D=1800,BE 平分∠ABC,CE平分∠BCD,点 E在 AD上. (1)探讨线段AB、CD 和BC 之间的等量关系;(2)探讨线段BE 与CE 之间的位置关系. 15.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的长. 16.已知,E 是AB 中点,AF=BD,BD=5,AC=7,求DC的长. 17.如图,在△ABC 中,∠B,∠C相邻的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 D.求证:点 D 在∠A 的平分线上. 18.已知,在Rt△ABC 中,∠C=900,AC=BC,AD 为∠BAC 的平分线,DE⊥AB,垂足为C. 求证:△DBE 的周长等于AB的长.

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证明题有难度

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证明题(提高题) 1.如图,在平面上将△ABC 绕 B 点旋转到△A/BC/的位置时,AA/∥BC,∠ABC=700,则∠CBC/为度. 2.如图,△ABE 和△ADC 是△ABC 分别沿着AB、AC 边翻折1800形成的,若∠1:∠2:∠3=28:5:3,则∠a 的度数为 3.将直角三角形(∠ACB 为直角)沿线段CD 折叠使B 落在B/处,若∠ACB/=50°,则∠ACD 度数为______. 4.如图,已知BD 平分∠ABC,DE⊥AB 于E,S△ABC=36cm2,AB=18cm,BC=12cm,则DE 的长为 5.如图,∠DEF=360,AB=BC=CD=DE=EF,求∠A 的度数。 6.已知△ABC≌△A/B/C/,△ABC 的三边为3、m、n,△A/B/C/的三边为5、p、q,若△ABC的各边都是整数,则m+n+p+q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7.长为L 的一根绳,恰好可围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则其中一个三角形的最长边x的取值范围为( ) 8.已知,如图,下列三角形中,AB=AC,则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能够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9.如图,ΔABC 和ΔBDE 是等边三角形,D 在AE 延长线上。求证:BD+DC=AD。 10.如图,已知AB>AD, ∠BAC=∠FAC,CD=BC.求证:∠ADC+∠B=1800. 11.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为AB,AC 边中点,连接CD、BE 并分别延长至F、G,使BE=EG,CD=DF,连接FA,GA.求证:AF=AG. 12.如图,△ABC 中,∠BAC=900,AB=AC,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求证:BD=2CE. 13.如图,已知△ABC中,AD平分∠BAC,E、F 分别在 BD、AD 上.DE=CD,EF=AC.求证:EF∥AB. 14.如图,∠A+∠D=1800,BE 平分∠ABC,CE平分∠BCD,点 E在 AD上. (1)探讨线段AB、CD 和BC 之间的等量关系;(2)探讨线段BE 与CE 之间的位置关系. 15.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的长. 16.已知,E 是AB 中点,AF=BD,BD=5,AC=7,求DC的长. 17.如图,在△ABC 中,∠B,∠C相邻的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 D.求证:点 D 在∠A 的平分线上. 18.已知,在Rt△ABC 中,∠C=900,AC=BC,AD 为∠BAC 的平分线,DE⊥AB,垂足为C. 求证:△DBE 的周长等于AB的长. 19.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的角平分线,E、F 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0. 求证:DE=DF. 20.已知:如图,在△ABC 中,D 为BC 的中点,过D 点的直线GF 交AC 于F,交AC 的平行线BG 于点G,DE⊥GF,并交AB 于点E,连结EG.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含答案)

几何证明题的技巧 1. 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分析综合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1、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图1所示,?ABC 中,∠=?===C AC BC AD DB AE CF 90,,,。求证:DE =DF C F B A E D 图1 分析:由?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知,∠=∠=?A B 45,由D 是AB 中点,可考虑连结CD ,易得CD AD =, ∠=?DCF 45。从而不难发现??DCF DAE ? 证明:连结CD AC BC A B ACB AD DB CD BD AD DCB B A AE CF A DCB AD CD =∴∠=∠∠=?=∴==∠=∠=∠=∠=∠=90,,,, ∴?∴=??A D E CDF DE DF 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作斜边上的中线是常用的辅助线;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高是常用的辅助线。显然,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更应该连结CD ,因为CD 既是斜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

A ZABD= ZEBD 在Z\ABD 和ZkEBD 中 AB=EB < ZABD= ZEBD BD=BD AABD 9 AEBD (SAS) ??? DE 二 DC 得 ZDEC=ZC VZBED+ZDEC=180° .?.ZA+ZC=180° 1、线段的数量关系: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转移线段到?个三角形中证明线段相等。 ①倍长中线 【例.3】如图,已知在△ABC 中,ZC = 90°, ZB = 30#, AD 平分ABAC,交BC 于点D. 求证:BD = 2CD 证明:延长DC 到E, T ZC=90° ???AC 丄 CD VCD=CE ???AD 二 AE 几何证明: 【例1】?已知:如图6, \BCE 、AACD 分别是以3£. AD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且= 'CDE 鬼 等边三角形.求证:A ABC 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VZBCE=90° ZACD=90° ZBCE=ZBCA+ZACE ZACD=ZACE+ZECD AZACB=ZECD VAECD 为等边三角形 AZECD=60° CD=EC 即 ACB==60° 在ZXECB 和AACD 中 BE=AD ZBCE=ZACD ■ EC=CD ???△ECB 竺△DCA(HL) A BC=AC V ZACB=60° 图6 A A ABC 是等边三角形 [例 2】、如图,已知 BC>AB, AD 二DC 。BD 平分Z ABC 「求证:Z A+Z C=180°. 证明:在 BC 上截取 BE 二BA,连接 DE, A ZA=ZBED AD= DE VBD 平分 ZBAC VAD=DC D 使得CE=CD,联结AE /. BD=DE

人教版几何模型基本图形

A B C D E A C D B E A B C D E A B C D O A B C D E F G D A B C E A D C B E E A C D B N O M D A E C B F A B C D E F E D B A A B C O A B C D O E A B C D A B C D E A 1. EC FC ?⊥ 正方形ABCD 中,BD ⊥CE ?BD =CE 平移后也成立 2. B D E ∠+∠=∠ 6. △ABD ,△ACE 为等边△?BE =CD BE 、CD 相交所成锐角为60° //360AB CD B D E ?∠+∠+∠=? ABDE 与ACFG 为正方形?EC =BG ,BG ⊥CE 注:条件可换成△BAE ,△CAG 为等腰Rt △ 3. B D ?∠=∠ 7. ①AD 平分∠CAB ;②DE//AC ;③AE =DE 中,知二推一 4. 1 902 BOC A ?∠=?+∠ 8. △ABC 为等腰Rt △, AE 平分∠CAB , ∠D =90? ?AE =2BD 1 2 BOC A ?∠=∠ DE//BC ? C △ADE =AB+AC 1 902 BOC A ?∠=?-∠ 9. 5. AC =BC ,则CE ⊥BD ?CE =BD △ACD 、△BCE 为等边△,A 、C 、B 共线? △ACE ≌△DCB; △ACM ≌△DCN △MCE ≌△NCB; AE =BD ,AM =DN ,EM =BN ,CM =CN ,AE 、BD 相交成锐角60°,AO =DO+CO ,BO =EO+CO ,OM+ON =CO ,OC 平分∠AOB ,注:△BCE 绕C 旋转时,结论有些变化. 10. AC =BC ?△DEF 为等腰Rt △ 15. ?OD =OE BE+CD =BC

八年级数学 几何证明 基本图形与变式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基本图形与变式 基本图形: 等腰直角△ABC,D是斜边AC的中点,DE⊥AB,DF⊥BC, 则线段DE与DF的关系是_________(图1) (图1) 基本题型:等腰直角△ABC,D是斜边AC的中点,E、F分别在直角边AB,BC上, 且∠EDF=90°,则DE与DF的关系是?说明理由(图2) C (图2) 变式一:直角△ABC ,D是斜边AC的中点,AB=k BC ,E、F分别在直角边AB,BC上,且∠EDF=90°,则DE与DF的关系是?说明理由(图3) C (图3) 变式二:△ABC,∠B=60°,D是边AC的中点,AB=k BC ,E、F分别在边AB,BC上,且∠EDF=120°,则DE与DF的关系是?说明理由(图4) (图4) △ABC,D是边AC的中点,AB=k BC ,E、F分别在边AB,BC上,若DE与DF的关系与变式二相同,则∠EDF与∠B应满足什么关系?

变式三:△ABC,AB=k BC ,D是边AC上一点,AD=m DC,E、F分别在边AB,BC上,且∠EDF与∠B互补,则DE与DF的关系是?说明理由(图5) (图5) 课后测: 如图,△ABC中,∠A=∠B=α, 点D为AB上一点,AD=K·BD,∠MDN=2α,当∠MDN绕顶点D旋转的过程中,DN交AC于点P,DM交BC于点Q, ⑴当K=1时,探究线段DP与DQ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⑵当K≠1时,探究线段DP与DQ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相似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 基本图形 在等腰直角△ABC中,其中AB=AC,∠BAC=90°,过B、C作经过A点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1)BM、CN、MN之间数量关系为 (2)若将直线l旋转到如图②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那么BM、CN、MN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若将条件“在等腰直角△ABC中,其中AB=AC”,改为“在直角△ABC中,其中AB=kAC”,其它条件不变,探究BM、CN、MN之间数量关系

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证明题练习

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证明题练习 1.已知:△ABC 的两条高BD ,CE 交于点F ,点M ,N ,分别是AF ,BC 的中点,连接ED ,MN ; (1)证明:MN 垂直平分ED ; (2))若∠EBD=∠DCE=45°,判断以M ,E ,N ,D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BE=EF ,连接DF ,G 为DF 的中点,连接EG ,CG ,EC ; (1)如图1,若点E 在CB 边的延长线上,直接写出EG 与GC 的位置关系及 GC EC 的值; (2)将图1中的△BEF 绕点B 顺时针旋转至图2所示位置,请问(1)中所得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将图1中的△BEF 绕点B 顺时针旋转α(0°<α<90°),若BE=1,AB=2,当E ,F ,D 三点共线时,求DF 的长;

3.已知,正方形ABCD 中,△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F 为底,取DF 的中点G ,连接EG 、CG . (1)如图1,若△BEF 的底边BF 在BC 上,猜想EG 和CG 的关系为-----------------------------------------------; (2)如图2,若△BEF 的直角边BE 在BC 上,则(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若△BEF 的直角边BE 在∠DBC 内,则(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说明理由. 4.如图正方形ABCD ,点G 是BC 上的任意一点,DE ⊥AG 于点E ,BF ⊥AG 于点F ; (1)如图l ,写出线段AF 、BF 、EF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要求写证明过程) (2)如图2,若点G 是BC 的中点,求 GF EF 的比值; (3)如图3,若点O 是BD 的中点,连OE ,求EF OF 的比值;

几何图形的基本模型

几何图形的基本模型 【典型例题】 模型一:双子型(手拉手模型)——全等 (1)等边三角形 条件:ΔOAB, ΔOCD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①ΔOAC≌ΔOBD ②AC=BD ③∠AEB=600④OE平分∠AED ⑤点E在ΔOAB的外接圆上 (2)等腰直角三角形 条件:ΔOAB, ΔOC 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①ΔOAC≌ΔOBD ②AC=BD ③∠AEB=900 ④OE平分∠AED ⑤点E在ΔOAB的外接圆上 (3)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ΔOAB, ΔOCD均为等腰三角形。 结论:①ΔOAC≌ΔOBD ②AC=BD ③∠AEB=∠A0B ④OE平分∠AED(或∠AED的外角)⑤点E在ΔOAB的外接圆上 例题:(1)如图①,△ABC中,AB=AC,在△ABC的外侧分别以AB,AC为腰作了两个等腰三角形

ABD,ACE,分别取BD,CE,BC的中点M、N、G,连接GM、GN,线段GM与GN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 (2)如图②,把等腰三角形ABC换为一般的锐角三角形,AB﹥AC,其中,其它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3)如图③,在(2)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探究,向△ABC的内侧分别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ACE,其它条件不变,试判断△GMN的形状,并给与证明。 模型二:双子型(手拉手模型)——相似 (1)一般情况

条件:CD ∥AB(ΔOCD ∽ΔOAB ),将ΔOCD 旋转至右图位置 结论:右图中①ΔOCD ∽ΔOAB?ΔOAC ∽ΔOBD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AEB=∠AOB ③点E 在ΔOAB 的外接圆上。 (2) 特殊情况 条件:CD ∥AB (ΔOCD ∽ΔOAB ), ∠AOB=∠COD=900将ΔOCD 旋转至右图位置 结论:右图中①ΔOCD ∽ΔOAB ?ΔOAC ∽ΔOBD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AEB=900(BD ⊥AC ) ③连接AD,BC ,则S ABCD =12AC ×BD ④OD OC =OB OA =tan ∠OCD ⑤点E 在ΔOAB 的外接圆上 (A,O,E,B 四点共圆) ⑥必有AD 2+BC 2=AB 2+CD 2 例题:以平面上一点O 为直角顶点,分别画出两个直角三角形,记作△AOB 和△COD ,其中∠ABO= ∠DCO=300 (1)点E 、F 、M 分别是AC 、CD 、DB 的中点,连接FM 、EM. ① 如图1,当点D 、C 分别在AO 、BO 的延长线上时,FM EM = ② 如图2,将图1中△AOB 的绕点O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α角(00<α<600),其他条件不变,判断 FM EM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并对你的结论进行证明 (3) 如图3,若B0=3√3,点N 在线段OD 上,且NO=2.点P 是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在将 ΔOAB 绕点0旋转过程中,线段PN 长度的最小值为 ,最大值为 。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的重要定理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的重要定理 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有关概念与性质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或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为180°(或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2、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传递性) 3、平行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平行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定义: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临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6、垂线的性质: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7、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 8、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可以判断三边是否能够成三角形) 9、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10、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用于角度计算中)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用于证明两个角度比较大小) 1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 ·180° 12、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13、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 2nn 条对角线. 14、正多边形每个内角度数:用(2)n ·180°除以n,每个外角度数:360°除以n。 1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6、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7、角平分线:⑴画法:(课本48页,必须要掌握)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18、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19、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